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章習俗禮儀主要內容本章小結知識體系學習目標掌握人生禮儀的意義。重點掌握家庭禮俗的基本內涵及作用。了解中華民族傳統節慶的主要形式和內容。掌握節慶民俗禮儀的意義。了解中華民族人生、節日禮俗的基本內容,做到入鄉隨俗,避免犯忌。把握參加婚喪喜慶活動的分寸,擴大人際交往。能夠身體力行家庭禮儀,促進家庭和諧。第二節家庭禮俗第三節節日禮俗第一節人生禮俗習俗可謂民間的一種文化基因習俗禮儀是一定地區或特定團體的民眾為生活有序而約定俗成的行為習慣和規則,具有自發性、自在性、隨習性、傳承性。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代代相傳,得益于我們民族的凝聚力與親和力。這種親和力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我們的民族習俗維系起來,綿延不息。民俗是是無形的、自發的情感,這種情感在關鍵時候往往產生凝聚人心的巨大力量。我們要了解習俗以避免社交活動中的無謂的麻煩,尊重習俗以拉近人際心理距離,利用習俗以展拓社交活動領域。第一節人生習俗一、誕生禮俗二、成年禮三、婚禮四、喪葬禮俗人生禮俗是人生旅途的里程碑為人生增光添彩的人生禮俗人生禮俗是人生習俗中最重要的活動,它貫穿一個人從生到死的整個旅途,為平平淡淡的人生增添了色彩,是人生歷程中的里程碑,體現了民族文化的特色。中華民族是一個重血緣宗親及天倫之樂的民族。人們特別看重生老病死、婚喪嫁娶的禮儀,以表達豐富多彩的情感,并且通過紅白喜事等活動,增強天倫之樂、慎終追遠的情感,體現互相幫助、禮尚往來的情誼,鞏固親朋好友的關系。一、誕生禮俗
(一)生育禮俗
1.優生優育戀愛時要注意“避親取遠”,現代《婚姻法》禁止“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結婚”。我國古代就重視“胎教”,現代更重視“從零歲開始的教育”。賈寶玉的愛情婚姻
《紅樓夢》中賈寶玉與薛寶釵的婚姻,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故事,曾被許多人津津樂道。實際上賈寶玉的婚姻注定是悲劇,即使寶黛“有情人終成眷屬”也很可能不幸!這是因為賈與林、薛皆為近親表兄妹,而近親結婚生出不健康乃至畸形孩子的概率極高。2.傳統生育禮俗
有報喜、洗三、滿月、抓周等。(一)生育禮俗賈寶玉“抓周”
《紅樓夢》第二回里,描寫了賈寶玉抓周的情節:“周歲時,政老爹便要試他將來的志向,便將世上所有之物擺了無數,與他抓取。誰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釵環抓來。政老爹便大怒了,說:‘將來酒色之徒耳!’因此便大不喜悅。”由此可見,抓周之俗無論官府百姓都很流行。3.現代誕生禮儀嬰兒出生后,親朋好友會攜帶衣服、食品、玩具等禮品陸續去看望產婦和嬰兒;滿月那天,會擺上滿月酒,感謝親朋好友送來的禮物和祝福;百日那天,仍然盛行給嬰兒打制長壽鎖、百家索或手足鐲子等儀式;周歲時,外公外婆會送來衣服、玩具之類的禮物。(一)生育禮俗(二)生日禮儀
生日,又稱“母難日”。青少年過生日,提醒過生日者又長大一歲,要更加懂事、更有責任感、更快進步。對中老年叫祝壽。常見的年壽代稱語總角、垂髫:指代童年、幼兒。豆蔻、及笄、花季:分別指代十三四歲,15歲和16歲的少女。弱冠:指代男子20歲,已成年。花信:20歲左右女子。而立:指代30歲,常言“三十而立”。不惑:指代40歲,后者專指男子40歲。知命:指代50歲。花甲、耳順、耆:指代60歲。古稀:為70歲。耄耋:指代八九十歲的老年人。期頤:100歲老人。二、成年禮
古代男子20歲“冠禮”,女子15歲“笄禮”,合稱冠笄之禮。現代男女18歲宣誓成年,以增強生活的自信心和對社會的責任感。
(一)古代婚姻“六禮”中國古代的婚姻的典范程序是“六禮”。三、婚禮點擊播放:傳統婚禮1.戀愛禮儀
為了終身幸福,在戀愛階段就要理智、慎重、有禮。(二)現代婚姻禮儀
2.結婚禮儀現代婚禮特別注重象征性與紀念意義。拍結婚照、攝像并制成精美的相冊和音像光盤,具有珍藏價值。(二)現代婚姻禮儀點擊播放:現代婚禮
新娘新郎的結婚禮服比較講究:要根據時令、地點以及當地的習俗挑選具有民族特色的禮服。現在時興方式:新娘穿絲織禮服裙裝加一頂婚紗;新郎即穿正裝。新娘新郎都戴上飾有新娘新郎字樣的胸花。(二)現代婚姻禮儀1周年紙婚10周年錫婚35周年珊瑚婚2周年棉布婚11周年鋼婚40周年紅寶石婚3周年皮革婚12周年亞麻布婚45周年藍寶石婚4周年絲婚13周年麗絲婚50周年金婚5周年木婚14周年象牙婚55周年綠寶石婚6周年鐵婚15周年水晶婚60周年鉆石婚7周年銅或羊毛婚20周年瓷器婚70周年白金婚8周年電器婚25周年銀婚9周年陶器婚30周年珍珠婚婚齡別稱
中西婚禮的核心內涵
中國傳統婚禮:“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的儀式意為“感謝天地自然、感恩孝敬父母、夫妻平等互敬”。西式婚禮:“你愿意娶某某小姐為妻,不論疾病還還是健康、貧窮或者富有,都與她廝守一生,永志不渝嗎?”“我愿意!”重在夫妻雙方的莊嚴承諾。四、喪葬禮俗
(一)訃告人死之后,一般要由治喪委員會或死者家屬發布訃告。內容主要有:死者的姓名、職銜、死亡時間、地點、原因,吊唁、開追悼會、送葬的時間、地點以及其他有關事宜。1。祭奠:主要是在死者靈前或遺像前行鞠躬禮以示悼念;
2。送奠儀:如花圈、布帛、禮金等;
3。慰問:除向死者親屬表示沉痛心情外,還要勸慰死者親屬節哀止悲,同時還應向死者親屬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二)吊唁名人去世,大多要召開追悼會,而普通百姓去世也多舉行遺體告別儀式。二者儀式大體相同。其儀程為:鳴炮、奏哀樂;向××同志遺像(遺體)致敬,默哀三分鐘;獻花圈或宣讀獻花圈單位或個人;致悼詞;家屬代表講話;向××同志遺體告別(追悼會無此項)。(三)告別儀式
資料來源:《百年恩來》(三)告別儀式
習俗禁忌我國的習俗禁忌大致有以下3類,在社交活動中,應注意入鄉隨俗,盡量避免犯忌:諧音禁忌,例如:傘——散;送鐘——送終;分梨——分離等等。寓意忌諱,例如:刀——一刀兩斷;祝壽時,吃面不要夾斷線面;吃飯時,不要用筷子敲碗。家難禁忌,例如:吃飯時,不要把筷子插在碗中間。第二節家庭禮俗一、家風與家規二、家庭成員相處禮儀三、親戚與近鄰家和萬事興家庭和諧與家庭禮儀家庭生活的和諧,是人生幸福的基礎,也是社會安定的基石。幾乎每個人都渴望有個溫馨和諧的家,有個心靈的港灣。良好的家風是家庭和睦的前提,更是孩童健康成長的保障。“詩禮傳家”是古代書香門第的優良傳統,“知書達禮”即注重追求知識與教養也應成為現代家庭的基本信條。要家庭和諧,就不能不重視家庭禮儀。家庭為根,社會為本。在家庭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走上社會就容易贏得好人緣。一、家風與家規
(一)家風
家風是家庭的氛圍,是家庭成員精神風貌與行為習慣的展現。家人相處,應謙恭有禮,互相尊重,及時溝通、彼此包容,共同營造溫馨氛圍,和樂共處。家庭成員之間應分工合作,共同承擔家務,保持居家內外環境整潔。出門說去處,回家報平安。夜必歸家,因事不能歸時,必先告家人。常懷感激之情,常掛會心微笑,不吝嗇“請”、“謝謝”、“對不起”之類語言。
要形成良好家風,也需要有相應的家規或家訓。我國歷史上有許多膾炙人口、富有哲理的名人家規、家訓,留下不少格言警句:“不學禮,無以立”——孔子“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積錢財留給子孫,子孫未必能守……不如積德留給子孫,使子孫繁榮”(二)家規
朱子治家格言選萃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居身務期質樸,教子要有義方。勿貪意外之財,勿飲過量之酒。與肩挑貿易,勿占便宜.見貧苦親鄰,須多溫恤。富貴而生讒容者,最可恥.遇貧窮而作驕態者,賤莫甚。二、家庭成員相處禮儀
(一)尊老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尊敬老人,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責任,也是最基本的人倫之禮。要常懷感恩之情不干涉父母私事要在細節上體貼不要做“啃老族”(二)愛幼
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師,應注意:率先垂范,言傳身教。多與孩子溝通,有禮有節。維護孩子人格自尊,講究教育方法。
夫妻間的“八互”,可視為夫妻生活溫馨幸福的秘訣。(三)夫妻“八互”
重親緣人倫是中華文化一大特色。
“親戚親戚,不走不親”——說明親戚關系需要走動溝通才能鞏固。“田園日日去,親戚淡淡走”。——說明親戚不能走動太頻繁。
三、親戚與近鄰
(一)親戚交往
(一)親戚交往親戚交往應注意:第一,親戚之間交往不可分貧賤富貴。第二,親戚之間要助人為樂,互相幫助。第三,“親兄弟明算賬”、“投桃報李”的原則。第四,可以維護親戚關系以拓展人脈,但切忌勢利。“遠親不如近鄰”,搞好鄰里關系顯然是生活幸福的重要因素。新型的鄰里關系應該是:
既要尊重鄰居的私人空間及生活習俗,保持適當的鄰里距離;又不要冷漠無情,老死不相往來。
(二)鄰里和睦
鄰里交往應注意:
1.見面點頭笑,相逢問個好
2.嚴于律己,注意細節
3.寬以待人,學會禮讓
4.相互幫助,相互體諒(二)鄰里和睦(三)居住環境的文明
營造安寧、溫馨、美觀的居住環境,是居民及管理者的共同期盼。
1.互相尊重
2.控制裝修噪音
3.不亂占公共區域
4.不踐踏綠地養寵物不要傷人擾人
近年養寵物的家庭越來越多,社區內遛狗的情景屢見不鮮,養寵物者要注意:一要講衛生。盡量防止對貓、狗在社區隨地大小便,更不能讓寵物在社區景觀水池內洗澡。二要保安全。遛狗時,主人要牽好狗套上繩索,不要任它追逐撲咬,狂吠亂叫。遇到老人、小孩與孕婦,必須格外小心,千萬別讓寵物驚嚇了他們。三要慎用昵稱。許多人把寵物當成家庭成員,對小狗也自稱為“爸爸”、“媽媽”、“哥哥”、“姐姐”之類但出了家門,可要注意不要將寵物與他人一起排輩分,尤其不要和沒有養寵物的人與狗相互稱呼。第三節節日禮俗一、節日內涵二、中國傳統重要節日節日是民族的智慧和心態的體現節日習俗節日習俗是我們歷代祖先在長期社會生活過程中,為適應生活和生產的各種需要而創造出來,并經過不斷發展而傳承下來的民族習俗。傳統節日寄托著人們美好的希望和祝福,是祖祖輩輩傳襲下來的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文化的載體。節日民俗可謂民族的盛典。它絕對不是簡單地穿戴打扮與吃喝玩樂,更不是一個個美食節。每一個節日都有來龍去脈,每一個節日都有美麗動人的故事,每一個節日都有其深刻的文化內涵,每一個節日都體現了人們對精神的某種需求及其情感價值。一、節日內涵(一)起源
(二)特點(三)意義傳統節日的內涵
節日是傳統文化與節日形式的統一體。它有傳說,有故事。它有活動,有儀式,如歌舞、百戲、賽龍舟、踏青、登高、插柳、插艾、插茱萸等,包羅體育、文學、舞蹈、醫藥等各個方面。每一個節日都有豐富的內容春節、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清明節等節日是與大自然和諧的,是天人合一的。這些節日充分表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需求,寄予人們對生活的美好理想和祝愿,展現了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內涵和價值取向。情感價值是節日最主要的核心人們對節日的需求主要是精神和情感的需求,情感價值是節日里最主要的核心,對我們這個民族來講表現的更為鮮明,更具特色。傳統節日是民族文化的載體
傳統節日節日承載著人們美好的希望和祝福,是中華民族文化的載體,不僅形式多樣,喜聞樂見,還是各家各戶乃至全民族都喜歡參與的節日,能發揮涵養中華民族之根,弘揚民族之魂的作用。現在過節,如果把其中的文化內涵擯棄了,就剩下月餅、年夜飯、粽子、元宵,這是我們民族的悲哀!二、中國傳統重要節日春節是漢族和部分兄弟民族最盛大的節日。春節又叫年,過春節又叫過新年。人們在農歷正月初一過新年、過春節,即慶祝上一年的豐收,又預祝來年好收成。春節的時間很長,活動內容很多:掃塵貼春聯掛年畫貼窗花吃團圓飯守歲拜年(一)春節正月十五的元宵節又稱“燈節”,是漢民族節日中最熱鬧、最愉快、最富有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元宵又稱湯圓,象征著全家團圓吉祥。(二)元宵節(三)清明節
清明節在農歷三月間或公歷4月5日前后,以祭祖、踏青為主。(四)端午節
端午節的禮儀活動很多,有吃粽子、喝雄黃酒、劃龍船、掛艾蒿、掛菖蒲,佩帶香袋等。端午詩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鬢絲日日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提高自我保護意識的安全教育計劃
- 串串店店面轉讓合同樣本
- 農資聘用合同標準文本
- 2025年的建筑工程承包合同
- 主管的職業發展路徑規劃計劃
- 債權繼承合同樣本
- 2025廣州企業員工標準勞動合同范本
- 入駐經營合同標準文本
- 班級工作計劃完善技巧
- 農村安裝果園合同樣本
- 《外科護理學》課件- 乳腺癌術后淋巴水腫預防和護理
- 2025年沈陽地鐵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含聽力9英一模】合肥市蜀山區2024年中考一模英語
- 2025至2031年中國蝴蝶蘭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大咯血的護理與急救
- 玩具出口貿易分析-洞察分析
- 房地產投資項目不確定性因素分析
- 《中匯稅務師事務所》課件
- 2024年1月廣東省自學考試06270技術經濟學試卷答案
- 2025屆東北三省三校高三第二次聯考語文試卷含解析
- 套扣式高支模專家論證施工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