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浙江舟山大宗商品交易所生豬產品手冊
書目TOC\o"1-2"\h\u6686一、產品簡介 15549(一)簡介 115486(二)用途 231614(三)質量標準 425687二、產業概況 514257(一)生豬產業鏈 521925(二)產地概況 511953(三)消費狀況 623040(四)生豬進出口狀況 81839三、產業政策 1215105(一)中心一號文件精神 1221337(二)產業政策整體評價 1332025四、生豬價格影響因素 1515604(一)供求關系 1517854(二)飼料價格 174925(三)仔豬價格 1828761(四)疫情影響 1920654(五)飼養規模 1912128(六)運輸流通 198228(七)加工階段 20一、產品簡介(一)簡介生豬,即對未宰殺家豬的統稱(種豬除外)。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時期,在華夏的土地上,就已起先飼養豬、狗等家畜。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文化遺址出土的陶豬,與現在的家豬形體非常相像,說明當時對豬的馴化已具雛形。豬又名“烏金”、“黑面郎”及“黑爺”,屬雜食類動物。家豬的軀體豐滿,四肢短小,鼻面短凹或平直,耳下垂或直立,被毛較粗,有黑、白、棕、紅、黑白花等色。豬誕生后5-12個月可以配種,妊娠期約為4個月。豬的平均壽命為20年。家豬由野豬馴化而來,具有繁殖力強、生長快、飼料利用率高、食性廣等特點。豬肉細嫩味美,養分豐富,是人類主要肉食品之一。除以鮮肉供食用外,還適于加工成火腿、腌肉、香腸和肉松等制品。豬皮、豬鬃和豬腸也可作工業原料。豬血和豬骨可分別制成血粉和骨粉作飼料用,豬內臟和腺體可以提制多種醫療藥品。中國農夫素有養豬積肥、以豬糞肥田的習慣,養豬已成為中國農業生產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浙商所上市的生豬屬外三元商品豬,外三元商品豬全部選用外來品種雜交而成。如以杜洛克公豬為父本,長白公豬和大約克母豬雜交選留的母豬為母本進行交配,得到的杜長大二代雜交豬就是外三元豬(前提條件是這些種豬都來源于國外)。外三元商品豬的特點是:規模養殖;生長速度快,周期短;瘦肉率高;肉料比高。外三元豬的雜交組合:1.長白公豬×大約克母豬→長大雜交母豬(二元豬)。2.大約克公豬×長白母豬→大長雜交母豬(二元豬)。3.杜洛克公豬×長大雜交母豬→杜長大外三元豬。4.杜洛克公豬×大長雜交母豬→杜大長外三元豬。以上3、4兩組為當代世界養豬業中最為優良的雜交組合。其后代抗逆性強,具有非常明顯的雜種優勢。(二)用途1.肉食用途生豬早熟易肥,皮薄骨細,胴體瘦肉多,肉質細嫩多汁,香味濃郁。早期即可屠宰食用,就連產下不久的乳豬肉也沒有奶腥味,烹調時不加任何調料也香氣撲鼻,符合當前國際市場上興起吃乳豬肉的須要。加工烤乳豬更別具風味,是國內的一道名菜,廣東,廣西,海南等地烤乳豬已較普遍,其他大、中城市也有烤乳豬,雖還不普遍,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消費水平的提高,必將逐步普及。2.藥用價值(1)豬肉:味甘咸,性平,有滋陰、潤燥功效,用治熱病傷津、消渴瘦弱、燥咳、便秘等癥。(2)豬心:味甘咸,性平,有輔虛益血、冷靜安神功效,用治心血虛損、驚悸、失眠、自汗等癥。(3)豬肝:味甘苦,性溫,有補肝養血、明目功效,用治血虛萎黃、浮腫、視弱、夜盲等癥。(4)豬肚:味甘,性溫,有補虛損、健脾胃功效,用治虛勞瘦弱、消渴、泄瀉、小兒疳積、尿頻等癥。(5)豬腸:味甘,性平,有補虛潤燥、止咳、止血功效,用治虛弱口渴、脫肛、痔瘡、便血等癥。(6)豬腎:味咸,性平,有補腎、止遺、止汗、利水功效,用治腎虛耳聾、腰痛、遺精、盜汗、身面浮腫等癥。(7)豬肺:味甘,性平,有補虛、止咳、止血功效,用治肺虛咳嗽、久咳咯血等癥。(8)豬骨:味甘咸,性溫,有補脾氣、潤腸胃、生津液功效,用治下痢、瘡癬等癥。(9)豬腦:味甘,性寒,有平肝熄風、定驚止痛功效,用治頭風眩暈、偏正頭痛、神衰等癥。(10)豬蹄:味甘咸,性平,有補血、通乳、祛瘡功效,用治產后奶少、癰疽瘡瘍等癥。(11)豬髓:味甘,性寒,有補陰益髓功效,用治勞熱骨蒸、消渴、瘡瘍等癥。(12)豬油:味甘,性涼,有補虛、潤燥功效,用治燥咳少痰、膚燥皸裂、腸燥便秘等癥。(13)豬皮:味甘,性涼,有滋陰利咽功效,用治陰虛發熱、咽喉痛、瀉痢等癥。(三)質量標準生豬的質量標準依據農醫發[2010]20號《生豬產地檢疫規程》執行。
二、產業概況(一)生豬產業鏈(二)產地概況依據我國生豬產量優勢區域布局規劃報告,我國已初步形成了生豬產量優勢區域布局,總體分為四大片區,分別為長江流域區、中原區、東北區和兩廣區,四區的生豬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80%以上。在這些區域中,2007年出欄生豬4000萬頭以上的有四川省、湖南省和河南省;年出欄生豬在2000萬頭至4000萬頭的有河北省、山東省、湖北省、廣東省、廣西省、江蘇省等其他省(區)。其中東北區已成為我國生豬生產的新產區(2008-2015全國生豬優勢區域布局規劃)。國家重點建設的生豬生產優勢區集中在:(1)沿海生豬生產優勢區;(2)東北生豬生產優勢區;(3)中部生豬生產優勢區;(4)西南生豬生產優勢區。四大區域依據其區位優勢不同,發展方向亦不同。沿海的生豬產區,包括沿海江浙粵閩4省的55個基地縣,保障生豬自給率,建立出口豬基地,增加出口量。東北生豬產區,包括遼吉黑3省的30個基地縣,利用其飼料優勢,擴大生豬養殖規模,建立大型豬肉加工企業,進行深加工,促進四周大城市的需求。中部生豬產區,包括河北、山東、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共7省的226個基地縣。這一區域主要是鄰近大城市消費市場,不斷提高規模化、標準化養殖水平,擴大屠宰加工實力,保障銷區市場供應。西南生豬產區,包括廣西、四川、重慶、云南、貴州共5省(區市)的126個基地縣。表1:1999-2010年我國生豬養殖規模比重(%)年份1-49頭50-499頭500-2999頭3000-9999頭10000-49999頭5萬頭以上合計199978.6014.073.362.091.7308118.124.382.442.030.21100200270.7218.575.182.902.260.36100200462.1524.087.353.342.540.55100200658.6226.028.313.843.010.61100200751.5326.6512.815.143.40.47100200844.0528.6715.506.874.280.64100200938.7129.6317.598.065.220.79100201035.4830.0119.088.795.680.96100(三)消費狀況豬肉是人體日常飲食中最重要的蛋白質來源。2012年中國的豬肉消費量達到5335萬噸,遠高于其次大的消費地區歐盟27國和第三大消費地區美國。圖1:2012年全球豬肉消費狀況豬肉的主銷區集中在經濟發達、人均消費水平高的沿海地區,主要包括上海、北京、廣東、浙江、福建等地區,其他地區包括四川、湖南、重慶、云南等作為重要的豬肉生產區,豬肉消費量也很大。豬肉消費呈季節性,冬季為旺季,夏季為淡季,中秋國慶以及春節前夕,許多地區消費者都有多購買豬肉的習慣,是消費需求最旺的階段。以統計局統計的2011年人均消費量來看,城鎮的人均豬肉消費約為21公斤,農村則為14公斤。表2:2003-2001年我國生豬價格與城鄉居民豬肉消費量狀況年份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生豬生產價格指數(上年=100)102.9112.897.690.6145.9130.881.698.3137.0城鎮居民家庭人均購買豬肉數量(千克)全國平均20.419.220.220.018.219.320.520.720.6最低收入戶(10%)16.415.115.716.313.213.114.415.015.2低收入戶(10%)18.517.017.818.516.016.618.118.418.1農村居民人均豬肉消費量(千克)13.813.515.615.513.412.614.014.414.4(四)生豬進出口狀況我國在生豬出欄量、存欄量和豬肉產量都處于世界生豬出欄量、存欄量及豬肉產量的領先地位。1999年后,我國生豬出欄量及豬肉產量仍在持續上升;2006年達到其階段性高點,生豬出欄量占世界生豬總出欄量的48.4%,豬肉產量占世界豬肉總產量的46.96%;2007年隧然降到近十年最低點,分別降低2%左右;2009年又回到歷史最高位。圖2:1999-2009生豬出欄、豬肉產量和生豬出欄胴體重占世界同期指標的比例從下表中可以看出,我國浩大的生豬出欄量和豬肉產量與世界各國相比都是遙遙領先。2009年生豬出欄量及豬肉產量前十位的國家中,我國生豬出欄頭數超出排在其次位的美國近6倍,豬肉產量也將近美國的5倍,生豬出欄量和豬肉產量分別是排在后九位的國家的生豬出欄量及豬肉產量總和的1.77倍和1.55倍。全球生豬生產總體來說分布比較集中,前十國生豬出欄量占到全球生豬出欄總量的76.33%,豬肉產量占到全球豬肉總產量的77.29%。因此可以預見其出口量比較活躍的肯定在這些豬肉生產集中區,進口量就得考慮當地的肉類消費偏好狀況。表3:2009年生豬出欄量和豬肉產量居全球前十位的國家序號國家出欄頭數(百萬頭)國家豬肉產量(萬噸)1中國650.4中國4987.92美國113.7美國1044.23德國52.6德國527.74西班牙40.9西班牙329.15越南37.0巴西292.46巴西30.9越南255.37俄羅斯26.0俄羅斯216.98法國24.9法國200.49菲律賓24.1波蘭173.510波蘭20.1菲律賓171.0前十總計1020.78198.4全球1337.210606.9前十總計占全球比例76.33%77.29%另外,從其它資料中我們發覺在2009年豬肉產量和生豬出欄量排在前十名的國家中,我國的生豬出欄率比較低,僅比越南和巴西的生豬出欄率高,而我國生豬出欄胴體重也只比越南和菲律賓高。在豬肉產量居前十位的國家中,德國出欄率最高,達到1.96,出欄生豬胴體重也是最高的,達到100.2千克/頭,緊隨其后的是美國、波蘭和法國等國。生豬出欄率越高,出欄生豬胴體重越重,其單位生豬存欄的豬肉貢獻度越高,說明飼養的效率越高。與我國生豬生產外在指標(出欄率和出欄胴體重)對比,說明我國的生豬飼養效率與其他生豬主要生產國家還存在肯定的差距,也示意我國生豬生產還有潛力待挖掘,假如我國的出欄率和出欄胴體重能同時達到德國水平,我國的生豬產量還能大幅提高。我國的活豬進出口主要是種豬的進出口,我國基本不進口用于屠宰的活生豬而僅出口部分屠宰生豬到我國香港和澳門地區。在種豬的進出口上,種豬的進口遠超過出口。我國出口部分種豬到我國香港及周邊國家,但是其出口量不大,2008年出口種豬總數1946頭,2009年僅出口668頭,主要出口地區是我國香港,其用于再出口。我國每年要從美國、丹麥、英國、法國等國家進口大量良種種豬,2008年進口量達到11613頭,價值達1817.8萬美元,2009年進口量為8768頭,價值達571.6萬美元,相對于2008年,2009年進口的種豬價格有所下降。
三、產業政策(一)中心一號文件精神2006年,中心一號文件《中共中心國務院關于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看法》提出“大力發展畜牧業、擴大畜禽良種補貼規模、推廣健康養殖方式,支配專項投入支持標準化畜禽養殖試點建設”,“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要著力培育一批競爭力、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和企業集群示范基地,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組織與農戶有機結合的組織形式,讓農戶從產業化經營中得到實惠”。2007年,中心一號文件《中共中心國務院關于主動發呈現代農業扎實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看法》提出“發展健康養殖業,健康養殖干脆關系人民群眾的生命平安。轉變養殖觀念,調整養殖模式,做大做強畜牧產業”。2009年,中心一號文件《中共中心國務院關于2009年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夫持續增收的若干看法》提出“接著落實相關補貼政策,加快發展畜牧水產規模化”;“實行市場預警、儲備調整、增加險種、期貨交易等措施,穩定發展生豬產業。接著落實生豬良種補貼和能繁母豬補貼政策,擴大生豬調出大縣嘉獎政策范圍”;“增加畜禽標準化養殖場項目投資建設,加大信貸支持力度,落實養殖場用地等政策”。2010年,中心一號文件《中共中心國務院關于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的若干看法》提出“加快畜禽水產養殖規模化,支持建設生豬養殖場,推動畜禽養殖加工一體化,支持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健全國家收儲農產品的拍賣機制,做好棉花、食糖、豬肉調控預案保持農產品市場價格穩定和合理水平”。同時,中心一號文件還多次提到促進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帶動農業發展和農夫增收。國務院各部委也出臺了相關配套政策,促進生豬養殖、屠宰及加工行業發展。2012年中心財政支配嘉獎資金35億元,專項用于發展生豬生產,詳細包括規模化生豬養豬戶(場)豬舍改造、良種引進、糞污處理的支出,生豬養殖大戶購買公豬、母豬、仔豬和飼料等的貸款貼息和保險保費補助支出,生豬流通和加工方面的貸款貼息支出,生豬防疫服務費用支出等。嘉獎資金依據“引導生產、多調多獎、直撥到縣、專項運用”的原則,依據生豬調出量、出欄量和存欄量權重分別為50%、25%、25%進行測算。2013年中心財政接著實施生豬調出大縣嘉獎。2014年中心一號文件健全農產品市場調限制度。綜合運用儲備吞吐、進出口調整等手段,合理確定不同農產品價格波動調控區間,保障重要農產品市場基本穩定。科學確定重要農產品儲備功能和規模,強化地方尤其是主銷區的儲備責任,優化區域布局和品種結構。完善中心儲備糧管理體制,激勵符合條件的多元市場主體參加大宗農產品政策性收儲。健全“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度考核激勵機制,完善生豬市場價格調控體系,抓好牛羊肉生產供應。進一步開展國家對農業大縣的干脆統計調查,編制發布權威性的農產品價格指數。(二)產業政策整體評價總結來看,生豬產業鏈條的扶持政策主要包括:能繁母豬補貼、能繁母豬保險、疫病防疫補助、生豬良種補貼、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強制撲殺補償、屠宰環節病害豬無害化處理補助、生豬調出大縣嘉獎、完善生豬生產消費監測預警體系、增加豬肉儲備規模、支持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基礎設施建設、支持生豬原種場和擴繁場建設等。我國生豬養殖、屠宰加工行業的規模化和行業集中度較低,規模化是生豬產業發展方向,政策總體持激勵與支持看法。
四、生豬價格影響因素供求關系是影響生豬價格改變的最干脆因素,其他因素包括飼料價格、仔豬價格、疫情影響、飼養規模、運輸流通和加工階段等。(一)供求關系影響生豬價格變動的干脆緣由是供求關系。供應是可以供應屠宰的生豬數量,這與生豬的存欄量相關。需求是消費者對豬肉的需求量。當供大于求時,養殖戶降價銷售生豬;當供小于求時,生豬供應少,貨源緊缺,將造成生豬價格的上升。近年來,我國生豬價格始終處于大幅波動中,但這種波動并不是毫無規律可循,而是陷入大約以5年為一周期的“生豬難賣—價格下跌—削減存欄—生豬削減—供應短—價格上漲—養殖增加—生豬難賣”的怪圈,這一怪圈也正是生豬生產周期的體現。生豬市場周期包括成長期、高峰期、下滑期、衰退期、低谷期、回升期6個階段。相對于生豬的供應來說,豬肉的需求彈性較小,因此在某一時期生豬出欄數削減,則生豬市場供應量削減,其結果是供小于求,從而導致生豬價格上漲,這一段時期為成長期;由于生產者總是依據目前的價格來確定以后的生產,于是在利益的驅動下,仔豬被大量留作后備母豬,這使生豬供應量進一步削減,市場上生豬價格進一步上升,進入高峰期;由于生產者加大補欄力度,且后備母豬起先產仔,導致總存欄數偏多,豬價起先下滑,市場進入下滑期;生產經營者擔憂豬價進一步下跌而提前出售更多的生豬,隨著出欄數的不斷增多,結果只能是在那一時期(約一年半,相當于母豬的繁殖及生豬的生長期)豬價持續下跌而進入低谷期。在此之后,生產者又會削減母豬的飼養量,削減生豬的存欄數,以至于在下一時期(約半年,相當于肉豬的飼養期)由于生豬出欄數的削減,供小于求,生豬市場價格起先回升。當生產者的利潤達到盈虧平衡線以上時,市場重新進入新一輪的循環。圖3:2000-2012(4月)我國生豬價格走勢從跨年度的波動周期看,2006年以來我國活豬價格呈現周期性波動。從2006年6月價格低谷起先活豬價格在波動中上漲,到2008年2~3月達到價格高峰,然后起先在波動中下降,到2009年6月底,結束了這次價格波動大周期,歷時大約3年時間。2009年5月活豬價格每千克15.46元,相比2008年2月最高價每千克18.08元,下降了近60%,而相對于2006年6月每千克10.58元,上漲了46%。之后從2009年5月到2010年6月大約一年時間完成一個小周期波動,總體價格處于低位震蕩。從2010年6月起先活豬價格起先新一周期的上漲,到2011年9月創歷史新高,之后起先呈現下降走勢,在經過2012年7月到2013年2月上漲后,又出現下降,至目前為止,已經連續3個月下降。這也表明當前一段時間活豬價格正處于下降通道中。(二)飼料價格飼料成本占養豬成本的60%以上,生豬飼料主要包括玉米、麩皮、豆粕等,而其中玉米又是主要成分。因此,玉米價格成為影響飼料價格波動的主要因素。從理論上講,投入品和豬肉的價格改變是一樣的,豬肉價格隨投入品價格上升而上升。這里的投入品主要是指生豬飼料、仔豬價格等,因此玉米價格的上漲會導致生豬價格提升。然而,糧食價格雖然對生豬價格有顯著的推動作用,但是糧食價格沖擊短期效應和長期效應不一樣。在短期內,糧價的波動在短期內會對生豬價格帶來肯定的價格上升和下降的壓力,糧食價格的上漲對生豬價格有顯著的推動作用;而在長期內,糧食價格的波動對生豬價格影響有限。圖4:2000-2012(四月)我國生豬飼料價格走勢。(三)仔豬價格仔豬價格同樣是養豬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生豬價格與當期仔豬價格親密相關,其改變與仔豬價格的改變有同趨性。仔豬價格高,生豬價格也高;仔豬價格低,生豬價格也低。圖5:2000-2012年(5月份)我國生豬養殖成本走勢(四)疫情影響疫情是影響生豬價格的重要因素。2003年非典疫情使豬肉的需求量驟降,生豬購銷市場也受到疫情影響嚴峻。2007年,我國北方的部分省市發生了高熱病。該疫病不僅使母豬、生豬和仔豬的供應量削減,而且增加了養殖戶的飼養成本,導致生豬存欄量削減,這一疫情造成生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