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地方理論城市空間發展的再生理論
TU984.11A1006-3862(2012)01-0052-0620世紀60年代以來是西方國家城市規劃學、城市社會學、人文地理學等學科研究問題轉型的階段,其中最為突出的是以城市規劃和人文地理為代表的城市空間的社會文化轉型問題研究,強調規劃對社會問題的公正參與研究、人本主義研究、社區規劃范式研究等。在解決現實問題當中,城市規劃與人文地理等諸多學科都面臨著理論研究乏力的現狀,急需強化和豐富理論體系。以現象學為哲學背景的地方理論因研究問題的獨特性和功能性逐漸被流行起來。地方理論中的地方感(SenseofPlace)思想被認為是影響世界的十大地理思想之一[1]。城市學家EdwardRelph認為,每一個時代都能夠找出獨特的城市地方感,在前現代時代城市地方感具有獨立性和獨特性;在現代時代,城市變得毫無特色,缺乏個性,景觀同質化主導了全球城市,城市地方感消失;在后現代時代,地方感正日益成為城市空間符號的一種象征,地方感受到了人們的日益重視,成為一種空間消費的象征[2]。21世紀的中國城市化和美國的高科技被認為是影響世界的兩大主要力量。今天,中國快速的城市化也伴隨著出現了一系列的各種城市問題,如住房問題、交通問題、擁擠問題、安全感缺失、收入差異等。處在城市發展藍圖指引位置上的城市規劃也日益受到了各種挑戰,傳統的城市物質空間規劃被認為忽視了城市空間的社會公平性和公正性,新的城鄉空間成為一種拼貼的圖畫,城市和鄉村之間的基底和脈絡不斷地被分離和割裂,城市和鄉村人文價值和精神的內涵變得日益模糊,城市和鄉村的地方感日漸消失。因此,運用地方理論重建城市特色、恢復人文價值、彰顯地方感覺、實現空間包容,將成為當代中國城市化進程中城市空間規劃研究所需關注的新視角,可以為新時期城鄉規劃理論研究拓展新思維。1對地方理論構成的再認知1.1地方概念的再認知地方具有位置和方向的意義,既有空間概念,也有人的居住、生活、行為的意義內涵在內,是人居環境的空間[3]。段義孚(Tuan)認為,“空間經由人的生活行為活動而產生特殊的意義,是人類生活的基礎和體驗的空間”[4]。瑞夫(Relph)認為,地方具有物質、功能和意義三重屬性,其中地方意義包含象征意義、思想感受和行為價值等等,地方具有特殊的身份和特性[5]。普瑞德(Pred)認為,地方由不同的社會經濟實踐歷程所構成[6]。建筑學家諾伯格·舒爾茨認為,地方能夠以具體空間表現形式和結構,豐富物質空間的精神、價值和意義,能夠將人與環境、人與世界聯系以積極的方式在一起[7]。筆者認為,地方是人居環境當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是空間媒介和符號的象征,既具有物質空間的基本屬性,也具有行為、價值、意義和經驗的內涵。1.2地方感的再認知地方感(SenseofPlace)是人對環境的一種依附行為,因為,人對地方充滿著一種記憶、感受與價值等情感因素(人對家鄉的懷念就是一種地方感),就會在人與環境之間產生一種地方感。Hummon(1992)認為,人對環境的依附行為是由人與環境之間互動作用而產生的[8]。布朗、伯金斯(Brown&Perkins,1992)認為[9],地方感的產生在于以下幾個因素:①對地方具有特殊的、強烈的情感記憶;②能夠彰顯個人身份價值的地方;③個人可控制的隱私領域和范圍;④一個能夠穩定個人與社會關系的公共空間。1.3地方理論的空間本質新人本主義城市觀認為,后現代視角下,人們對人居環境的體驗,逐漸向空間自由、自主、機會均等等城市空間公正過渡以及向空間的社會需求、尊嚴需求、價值需求方面深化[10]。新城市生態主義學派關注城市資源獲取的“空間剝奪”現象,并提出用城市歷史文化景觀價值的再現來抗衡當今城市空間規劃的失衡;新馬克思主義城市學派關注城市空間的不公正現象,提出空間規劃的“時—空”微觀再現;新城市主義學派提出追求城市人居和諧環境的規劃理念,倡導“以人為本”的城市空間生活氛圍的設計理念。以上的這些學派的理念都不同程度關注城市空間規劃與設計的人本公正—尊嚴—價值的最小單元——“地方”,以及由地方構成的不同層面的城市空間體系。因此,地方理論是透視新城市空間結構的理論元。該理論能透視城市最小單元的新人本性空間結構的構成[14]。2地方理論解構城市空間再生的活化模式亨利·列文斐爾(Lefebvre)在其空間代表作《空間的生產》(theProductionofSpace)中提出了空間再生的三元理論,即空間實踐(SpatialPractice)、空間再現(RepresentationsofSpace)、再現空間(SpacesofRepresentation),筆者將這組概念中的空間屬性和地方屬性進行了關聯,形成并建構了城市空間再生的地方三元模式,即地方實踐(PlacePractice)、地方再現(RepresentationsofPlace)、再現地方(PlacesofRepresentation)模式,這組概念被國內外城市社會學家廣泛引用,成為解構城市空間的經典模式[11]。2.1地方實踐解構地方實踐解構針對的是客觀物質具象景觀的營造和再造,通過特征景觀的再造達到塑造地方感的目的。如城市特色開放空間的營造、鄉村聚落的特色化建設、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居住社區空間的特色化建設、商業娛樂空間的人性尺度設計、城市經濟集聚區位景觀的培育、建筑群落的有機融合組合、生活工作空間的宜居特色等,這些空間的形體具象營造出來之后,經由人們對其特色的感知(Perceived),具現了人與地方之間的緊密關聯,形成系統的城市路徑與網絡,從而產生特殊的地方感。因此,對地方實踐解構模式來說,城市物質空間的特色化規劃和建設是地方感誕生的基礎要素,規劃師和建筑師的任務在于塑造千姿百態的城市景觀(圖1)。圖1地方實踐解構2.2地方再現解構地方再現解構模式關注的是空間中的行為人,尤其是人的生活行為場所的分布規律特征。城市規劃的本質在于營造各類場所、景觀、建筑等要素來滿足各類人群的日常生活需求。因此,規劃師需要關注人對真實空間的反應行為。同時,規劃師自身的空間設計思想也是這些行為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一個真實的景觀再現就是要綜合考慮到各類人群的空間行為特征。因此,城市空間已經成為了藝術家的生產地、旅游者的體驗地、設計師的試驗地、哲學家的思考場、老百姓的生活圈等。城市空間被設計、使用、控制等活動支配著,并生產出具有特殊意義的各種符號[12]。建筑物、場所、交通、公園、綠地、廣場等要素都是符號系統中的一員。人在空間中所感知到的不僅僅是空間中符號本身的價值屬性,而且是隱藏在符號背后的人的情感、意義與價值要素(圖2)。圖2地方再現解構2.3再現地方解構再現地方解構可以看作是一種人本主義的城市空間規劃與設計策略。建筑師或者設計師綜合考慮各類人群的行為文化特征和地方的物質空間屬性后所設計出的一種獨特的空間。具象了復雜空間關系網絡、象征著生活和經歷的空間,使物質和精神的維度都包含在了城市空間中,形成一種綜合前兩種模式的“第三類”空間思考模式,是一種想象與認知、主體與客體、模糊與清晰、可控與不可控、可知與不可知、可感與不可感、有形與無形等等交織在一起的地方。城市景觀是多樣性、豐富性、文化性的集合體。建筑師、規劃師、城市管理者、市民、旅游者等通過不斷的空間經驗獲得了對城市的嶄新認識,并通過構想、規劃、設計、建造等手段不斷重塑城市空間(圖3)。圖3再現地方解構3地方理論解構城市空間再生的活化維度3.1地方理論活化的內涵地方理論強調城市空間發展的地理依存性、地方價值性、消費符號性、感知意象性等文化特征,因此,其蘊涵著豐富的文化內涵、精神內涵和共享價值。在地方理論的導引下,城市空間將在物質與具象、人文與客體之間不斷進行空間的重構與再生,具體主要有區位活化觀、設計活化觀、遺產活化觀、形態活化觀、產業活化觀等再生的策略。3.2地方理論活化的維度3.2.1區位活化觀——由傳統物質區位觀走向微觀行為區位觀傳統區位觀大多以經濟利益作為判斷城市區位價值的優劣,強調交通站點、港口、機場等關鍵節點對城市經濟產業布局的影響。地方理論的誕生則扭轉了這種宏觀成本區位觀,而轉型關注區位的經濟、社會、生態與文化利益的最大化,尤其關注人對區位選取的公平性。按照地方理論的解構可以看出,現代城市社會空間的差異本質在于不同階層獲取城市區位資源的差異水平上。因此,地方的區位關系則從傳統“地方—地方”向“地方—人—地方”過渡。以人對區位的身份認同、情感認同作為判斷區位價值的優劣,傳統的距離區位被人的心理接受距離所代替。因此,區位不僅是有距離的而且還是有思想的。從區位觀的空間演變歷程上也可以看出,區位觀正在趨向人們對區位相關因素的微觀文化和行為認知層面。大約20世紀30-50年代為抽象經濟區位階段,如傳統的古典經濟區位論就是此種模式;20世紀50-60年代為區位模型定量化階段,主要是通過抽象經濟學模型來計算分析區位的選擇價值;20世紀60-70年代為區位價值的空間社會、文化轉型階段,人的行為價值成為區位要素辨識的關鍵。也正是這一階段成為微區位理論的誕生階段;20世紀80年代以來則是以城市消費文化為代表的空間區位認知結構主義時期,以符號消費和行為文化綜合的微區位布局研究成為城市空間規劃所要考慮的焦點和趨向,尤其關注城市日常生活空間質量下的建筑空間設計及群體組合、城市資源可獲性配置、設施可達性優化等的區位因子等(圖4)。圖4微觀區位闡釋3.2.2設計活化觀——由傳統美化設計觀走向現代城市形象觀地方理論中的地方感對城市設計研究具有獨特的魅力,是塑造城市形象的關鍵因素。城市設計的本質在于對城市文化和形象的挖掘上,借助于地方理論指標可以作為探究城市人本主義城市空間形態設計的基本原理,城市是否具有地方感是設計師進行城市設計的目標體系。正如城市學家瑞夫所倡導的,創造“地方性”(Place)已經成為西方發達國家解決城市空間社會問題的基本設計理念和規劃方法,“創造地方”(Place-creation)成為識別設計成果優劣的判別標準。基于地方理論的設計思維認為,城市中的各類建筑、廣場、綠地、公園、街區等形態要素是一種附有情感和文化內涵的物質載體,也是城市精神形象傳播的媒介,因此,其設計要考慮到形態風格的獨特性和文化性,可以將地方文化、歷史、社會元素融入到形體設計中去,從而彰顯城市完整的時空發展脈絡和無形的靈魂價值。正如凱文·林奇所認為的一樣,那些人們普遍認為“最為糟糕的區域”往往是現代城市設計所造就的一張缺乏“地方感”的藍圖區域(圖5)。圖5設計活化觀3.2.3遺產活化觀——由傳統文物保護觀走向地方脈絡再現觀遺產是時空整合的產物,通過遺產可以窺視空間的過去、現在、未來的景觀意向。在地方觀的解構下,遺產或遺址的現代文化價值可以被充分挖掘出來,能夠讓游客產生一種“迷戀”般的地方情感,能夠喚起游客或規劃師對遺產和遺址景觀資源的保護意識,從而形成一種約定習俗的模式彰顯在人與環境的互動當中,并用來延續地方的脈絡和記憶的痕跡。這種行為就可以稱之為一種“地方脈絡結構的再現行為”。規劃師、建筑師也可通過這種手段來讓人們“恢復記憶、發現地方”,培植對歷史的興趣。尤其是在規劃設計策略中,可以采用記憶規劃的模式通過地方感知策略、地方安全感和滿足感的培育,讓歷史遺產與產業發展、土地利用、景觀設計、街區保護之間融合發展,使城市成為一個記憶的地方、象征的地方、經濟的地方和文化的地方。從而強化遺產保護的責任和意識(圖6)。圖6遺產活化觀3.2.4形態活化觀——由功能主義形態觀走向實存價值融合觀現代城市規劃學科自誕生以來就一直以功能主義為主要目標,但是功能主義的盛行卻并沒有解決城市中所出現的各類問題,反而導致這些問題在現代城市化進程中不斷地在強化。因此,功能主義的形態并不是完美的,必須尋求更好形態理論。凱文·林奇在《城市形態》(GoodCityForm)一書中認為,好的城市形態總是在歷史的進程中不斷地鑲嵌著各種不同的意圖和價值,而不是做幾個簡單的幾何空間容器[13]。在凱文·林奇看來,好的城市形態設計就是一種類似“地方化”的評價體系,如地方活力、地方感受、地方適宜、地方可達、地方管理、地方效率與地方公平。因此,規劃師需要更充分了解地方的文化意涵,將形態設計與人的價值、意義、功能和網絡聯系在一起,讓城市中原有的節點、走廊、圍合空間、道路、網格、外圍、邊界、中心等城市物質形態要素成為人類共同生活的地方,讓城市成為一種擁有共同文化精神的共同體。圖7形態活化觀3.2.5產業活化觀——由傳統產業締造觀走向文化產業更新觀全球化與在地化是當前城市發展研究當中經常遇到的一個重要議題,如何應對千城一面的西方現代城市景觀在當代中國城市發展中的流行泛濫趨勢,如何保留中國傳統城市的文化特色是當前城市與區域規劃研究的焦點。因此,采取地方理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玩具市場趨勢預測與分析考核試卷
- 游戲虛擬現實技術與應用考核試卷
- 紡織鞋材防水透氣性能研究考核試卷
- 淀粉酶在淀粉加工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篷布行業技術創新策略考核試卷
- 2025年中考歷史二模試卷(河南卷)含答案解析
- 2025授權財務合同書
- 2025年商用辦公室租賃合同范本
- 2025典當的借款合同
- 二零二五版房屋出租合同書范例租賃合同書
- 2025-2030車聯網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發展趨勢前景預測報告
- 2025年西班牙語DELE考試真題卷:西班牙語語音與發音訓練試題
- 2025河北地質大學招聘工作人員48人筆試備考題庫及答案解析
- 2025-2030醫用超聲儀器市場投資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研究報告
- 2025-2030兒童智能手表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重點企業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2025年03月四川天府新區“蓉漂人才薈”事業單位(13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高考物理壓軸題專項訓練:用力學三大觀點處理多過程運動問題(原卷版)
- 育種學 課件 第9章 林木抗逆性育種學習資料
- 2025年江蘇南通蘇北七市高三二模高考生物試卷(含答案詳解)
- 電氣自動化基礎知識
- 超爾星雅學習形勢與政策(2025春)課程作業參考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