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小學四年級下語文教案學校四班級下語文教案篇1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新詞。
3、理解詩歌內容,了解植樹的重要,體會少先隊員們要用實際行動綠化祖國的決心,訓練同學從小要增加環境愛護意識。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出示幻燈圖片。
圖上畫的是什么時候?什么地方?有什么人?他們去干什?要求看圖說一段話。
2.板書課題:
走,我們去植樹
二、自讀課文
1.出示自讀要求。
(1)借助拼音讀準田字格中的生字,讀順課文。
(2)利用熟字自同學字和書寫方法。
(3)聯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詞語的意思。
(4)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按要求白讀課文。
老師行間巡察,準時輔導學習有困難的同學。
3.檢查自讀狀況。
(1)指名分段讀課文。
老師相機指導生字的瀆音。
(2)檢查字形把握狀況。
煦:指名分析字形結構。
符:與“附”比較。
版:與“板”比較。
乖:與“乘”比較。
(3)溝通詞語的意思。
和煦:暖和。
音符:表示音調凹凸的符號。
版圖:戶籍和地圖,引申為國家的疆域。
乖乖:不調皮,聽話。
(4)指名說說自己沒讀懂的地方。
三、范讀課文
放錄音范讀全文。
指名說說這篇課文主要告知我們什么。
四、作業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用鋼筆描紅。(文后練習2)
3.讀―讀,再抄寫。(文后練習3)
其次課時
一、復習檢查
1.看拼音,寫詞語。
2.組詞區分。
照()符()版()乖()
煦()附()板()乘()
二、細讀課文
1?鎬碌?、2節。
(1)白由讀課文。
(2)爭論。
①從哪兒看出少先隊員去植樹的決心很大?
(“走”單音詞后面的停頓,“我們一起去植樹”后面的感嘆號)
老師相機指導朗讀有關句子。
②哪些詞句說明少先隊員的心情很興奮?
(和煦的春風、輕快的腳步、歡聲笑語)
引導想象少先隊員在路上行走和植樹時歡快的情景。
指導用歡快的語氣讀有關句子。
③少先隊員在什么地方植樹?誰能在省略號處補充內容?
告知同學“處處”和“青翠”要重讀。
(3)練習有感情地背誦。
2.細讀第3~6節。
(1)指名讀課文。
思索:植樹有哪些好處?
(2)讀后溝通。
(相機板書:綠色工廠綠色寶庫增加新綠綠色盼望)
(3)進一步理解詞句,指導朗讀。
①講解光合作用關心同學理解“綠色工廠”,指導讀好“給我們送來清爽的空氣,讓每個人都健康幸福”。
②“綠色寶庫”指什么?為什么說森林是“綠色寶庫”?除了“蓋房,架橋,造船,鋪路”外樹木還有哪些用處?指導讀好第4節。
(“離不開”、“寶庫”要讀重音)
③聯系上下文理解“億萬棵樹連起來,就染綠了祖國的版圖”一句,說說“綠色的盼望”指什么。想象祖國到處是“參天的大樹”后的景象,練習有感情地讀第5、6節。
(4)練習背誦。
3.細讀第7節。
指導朗讀。
師述:植樹的好處如此之多,植樹的意義如此重大,讓我們動員全部的伴侶一起去植樹。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最終一節。
同學練讀課文。
三、總結課文
1.齊讀課文。
2.分組背誦課文。
3.讀讀課文,聯系生活實際,說說植樹有哪些好處。
四、布置作業
選擇學校的一種樹木,按名稱、形狀特征、作用三個方面寫一段話。
學校四班級下語文教案篇2
一、情景導入
1、出示詩歌:余光中的《今生今世》。
2、指名配圖配樂朗讀。
3、師:這首詩歌的是余光中,你們知道他是為誰寫下的這首詩歌嗎?(母親)是呀,母親就像一首耐人尋味的詩歌,黎巴嫩的一位文學家卡里。紀伯倫就用這樣一句話來贊美母親,他說:“人的嘴唇所能發出的最甜蜜的字眼,就是母親,最美妙的召喚,就是媽媽。”
4、引入課題:上節課,我們從一份免費的賬單里找到了無聲、無私、無價的母愛,這節課,我們來連續找一找母愛。(板書:賬單母愛)
二、品嘗故事
1、出示閱讀提示,同學自由讀文。仔細默讀三個小故事,畫出能觸動你內心的句子或段落,并思索:你從這些詞語、句子、段落中讀懂了關于母親或母愛的什么?
2、小組溝通,組長匯報,隨機朗讀句子,板書關鍵詞。
3、全班溝通,自由匯報,隨機朗讀句子,板書關鍵詞。
三、追憶往昔
1、師:有時,凡老師在想啊,我要是始終處在小時候該多好啊!由于我在漸漸長大的同時,母親卻在慢慢老去。
2、播放配樂圖片,感染同學心靈。
3、師:母愛,就像一塊糖,包在嘮叨里,藏在責罵里,讓我東找西找,直到我懂事,才找到。
4、老師敘述往事,引發同學共鳴。
5、過渡:看完我們的成長經受,讀完老師寫的關于母親的兩件小事,你對母親和母愛肯定有了更深的體會。請你回想一下你跟你的母親生活在一起的點點滴滴,找一找母愛還藏在哪里?
6、聯系生活,練習說話:母愛藏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課堂小結
1、母愛藏在一張免費的賬單里,無聲,無私,無價;母愛藏在一桌子的飯菜里,香醇無比;母愛藏在一塊小手表里,提示著我要珍惜珍貴的時間;母愛藏在一堆五彩繽紛的糖果里,讓我嘗到了甜美的味道;母愛藏在一雙樸實的繡花鞋里,讓我一輩子牢記在心;母愛還藏在
2、母愛,是用多少文字也表達不完的,那么,就讓我們把滿懷的感動、感恩融進這首小詩里吧。
4、有感情地齊讀《今生今世》。
五、布置作業
回家對母親說一句感恩的話,幫母親做一件家務事。
學校四班級下語文教案篇3
一.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學習竺可楨在科學討論中一絲不茍的態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看,才能把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二.教學重點:
引導同學抓住關鍵句子,抓住學習中的疑點,邊讀邊想,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說說這篇課文寫了哪位科學家的故事?[板書:竺可楨]
2.課文寫了竺可楨幾次看杏花的情景?(兩次)分別是什么時間?(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學習第1---5自然段)
1.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爭論(同學可相互解答,老師只作點撥)。
3.指導朗讀。
4.重點指導第3自然段,體會帶點詞的作用。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開了。”說著,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彎下腰來:說明竺爺爺平易近人和氣可親。“習慣地問”說明竺可楨在堅持長期物候觀測的日子里養成了主動探究,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度。)
5.四人小組練讀。一個讀竺爺爺的話,一個讀小孩的話,一個讀旁白,一個做評委。
6.指名練讀。
(三)其次次(學習第6---15自然段)
1.師述:一年前,孩子對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答不上來,帶著竺爺爺的囑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用簡潔美麗的文筆,描繪了一幅春景圖,誰來讀讀看。
2.指名讀,突出“綠、皺、鼓”等關鍵詞。
3.齊讀
4.重點放在對話朗讀上
(1)讀第一遍:自由輕聲讀,想想這是誰說的?幫它加個提示語。爭論之后,出示投影片。窗外一個小孩急迫地叫道:“竺爺爺!竺爺爺!”竺爺爺()地問:“什么事情呀?”小孩子()地說:“竺爺爺,杏花開啦!”竺爺爺()地問:“什么時候?”小孩子()地說:“剛才。”竺爺爺()地問:“是第一朵嗎?”小孩子()地說:“是。”
(2)讀其次遍:同桌爭論,每一句該用怎樣的語氣讀?指名說說,歸納答案:驚奇、興奮、感動、驕傲、半信半疑、確定。
(3)讀第三遍:依據提示與讀出語氣,指導朗讀。
(4)讀第四遍:指名生一個讀竺爺爺的話,一個讀小孩子的話,其余讀旁白。(7---14)
5.師述:從同學們的朗讀中,不難聽出竺爺爺和小孩子都特別感動、特別興奮。那王老師不禁要問小孩子為什么興奮?竺爺爺為什么興奮?(小孩子是為自己最終完成了竺爺爺去年交給的任務而興奮,竺爺爺是為自己最終弄清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而興奮。)
6.除了對話部分,你還可以從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讀體會帶點詞語的作用“竺爺爺頃刻間象年輕了幾十歲,馬上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
7.“嚴肅”什么意思?你從“嚴肅地計下”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日子又體會到什么?(“嚴肅”的意思是嚴厲?仔細。從“嚴肅地計下”可以看出竺可楨對科學討論嚴謹、一絲不茍的態度。
[板書:一絲不茍]師述:是的,“一絲不茍”,竺爺爺的話也證明了這一點。
四.點明中心(學習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討論,不能使用‘也許’、‘或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量和推斷來代替觀看。”
2.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3.你怎樣理解“精確”一詞?(特別精確?????)能不能結合前文來說說。
4.指導朗讀
5.竺爺爺作為一名物侯學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來的,你找到緣由了沒有?
6.小結:正如竺爺爺所說的,他正是通過長年的精確觀看,才把握了氣候變花的規律。[板書:精確觀看]師補充《竺可楨和自然日記》:竺可楨精確觀看大自然:什么時候第一朵花開,第一聲蛙鳴,第一次雷聲,第一次落葉,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筆記本是大自然的縮影。
7.再讀讀竺爺爺的話,加深體會
五.總結遷移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總結:課文敘述了我國聞名科學家竺可楨討論物候學的一個小故事,贊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看,才能把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3.學了本文,你覺得應向竺爺爺學些什么?
六.作業搜集有關竺可楨爺爺的故事,下一堂課溝通。
[板書]第一朵杏花
竺精確觀看
可楨一絲不茍
設計意圖:
竺可楨是位學問淵博的科學家,又是一位很有建樹的訓練家。他從小喜愛學習,熬煉身體,培育了堅毅、勤奮的好品質。他幾十年如一日,堅持寫日記、觀測物候,在氣象、物候、地理等方面給后人留下了豐富的科學遺產。課文《第一朵杏花》就是敘述了我國聞名科學家竺可楨討論物候學的一個小故事,贊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茍的科學討論態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看,才能把握事物變化的規律。題為“第一朵杏花”,實際上是從把握第一朵杏花開放的精確時間來說明竺可楨嚴謹的治學態度。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例子,卻蘊含著深刻的思想內容。整個教學過程分為三大板塊,分別是第一次看杏花,其次次看杏花,以及竺爺爺意味深長的話。通過同學朗讀、爭論、評議,抓住關鍵句子,抓住學習中的疑點,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通過補充資料《竺可楨和自然日記》的介紹,讓同學了解更多的“第一次”,知道他的筆記本是大自然的縮影,加深對人物品質的感悟。并以此為契機,發動全班搜集有關科學家的故事,進行一次“名家匯萃”的故事會,了解名人故事,體會名人情操,以指導自己的學習、生活。
學校四班級下語文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10個字,熟悉5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讀課文,找出“看松鼠表演”的段落。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
4、寫一個片段,介紹自己喜愛的小動物。
【教學重難點】
通過邊讀邊想,將松鼠表演的幾種不同的方式還原成畫面,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
一、激趣導入
1、做嬉戲: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你最喜愛的小動物,但不說出它的名字,讓同學們一猜就知道。
2、說說你了解的松鼠。
3、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同學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讀字詞,正音。
三、再讀課文,了解大意
1、邊讀邊思索,課文寫了什么?(文主要寫了“我”看松鼠表演及看松鼠做巢的經過。)
2、找出描寫“看松鼠表演”和“看松鼠做巢”的段落。
四、學習課文其次自然段
1、同學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索:松鼠是怎樣表演的?用筆勾畫有關的詞語。
2、你喜愛看松鼠的哪種表演?從文字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想到了些什么?
3、小組內溝通。(句式:我喜愛松鼠表演,我仿佛看到,我想。)
4、全班溝通。
相機引導同學讀句子:“有的……有的……有的……”
5、生自由讀這一段。
6、指名讀,指導朗讀。
7、齊讀。
8、是怎樣將他觀看到的其中一只松鼠寫得生動詳細的呢?指名讀。
誰來扮演這只可愛的松鼠?指導朗讀
9、朗讀其次自然段。
五、學法指導
1、看到了松鼠這么多的表演,是一次看到的嗎?看來觀看小動物不是一兩天的事,我們在寫小動物時也可以像這樣,把每次觀看到的不憐憫況寫下來,連成一篇美文。
2、課文沒有單獨描寫小松鼠的外貌,而是在描寫小松鼠時,寫出了它的特點:大尾巴,彈跳力好,擅長爬樹等。小松鼠的動作描寫出神入化。太聰慧了。我們也可以學習寫寫片段。
3、片段練習:
我喜愛看表演。它們有的,有的,有的。我留意到其中一只,它。
4、總結。
學校四班級下語文教案篇5
優秀作文推舉:教學目的:
1、熟悉本課10個生字。理解聽寫部分的詞義。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自己又看別人的花。”
3、通過學習知道“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道理。
教學重點:
理解“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自己又看別人的花。”
教學難點:
如此多的生詞,同學不能當堂課上立刻真正理解它的意思,需要老師把書面語言轉變為口頭語。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出示:
花
你喜愛花嗎?愛美也許也算是人的天性吧。德國人家家戶戶喜愛把花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你們知道他們這是做干什么?原來……
出示課題: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1、齊讀課題
2、他們這樣做是為什么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讀一讀課文,用波浪線劃出有關的句子。
2、板書: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出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學習:“頗”、“耐”
查字典理解“頗”。“很”的意思。
這里的“境界”的意思是“好思想、好品質”的意思。
師:認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種好思想、好品質是值得人們深思的。那么課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三、再讀課文,理解重點詞句。
1、朗讀課文其次、三小節,找到有關的句子用直線劃下來讀一讀。
出示: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在屋子里,他們把花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學習生字:“栽”、“脊”。指導書空“脊”。
再出示:走過任何一條街……自己又看別人的花。
學習生字:“簇、匯、暇”
“暇”的意思是“空”的意思,怎樣記住它?(與姐妹字“瑕”進行比較。)
聯系上下文,你能說說“應接不暇”的意思嗎?(留意此處的應為多音字,應付的意思)
老師先說一句話:節日的百潤發超市里人山人海,收銀員們忙得應接不暇。誰能用它也說一句話。
2、朗讀課文第2、3小節。
3、老師小結:
試想:假如你走在大街上眼見五顏六色、姹紫嫣紅的鮮花,鼻聞沁人心肺的芳香,是否有一種仿若人間仙境的感覺?
所以說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是一種美妙的的境界,更是人們之間互愛的表現。
讓我們再一次去體會一下,數年后再次來到德國的感受吧?
4、讀第4節。
5、認為除了花以外,漂亮的東西還有許多,你知道還有哪些漂亮的東西嗎?
6、小結:正是有這奇怪的民族,才有這綺麗的景色。
四、朗讀全文,學習其余未學的生字、詞。
1、學習生字:概、栽、確、含
2、朗讀全文,要求不漏字,不加字。
3、通過今日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
(復習生字、詞)
4、你能說說生活中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事例嗎?(說一件貼一朵花)
學校四班級下語文教案篇6
學習目標
1、熟悉生字、詞語,理解“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耐人尋味”等詞語的意思。
2、緊扣課題“讓”字,叩問文本,感受三美,感受異域風情,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人生境界。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學習重點
1、理解詞語的意思,讀懂課文,有感情朗讀。
2、體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并從中受到訓練。
學習難點
體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
課前預備:
師:了解季羨林;設計課件
生:預習課文
課時支配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了解,扣問課題
1、引出:孩子們,我們上學期學過一篇課文《小苗與大樹的對話》,還記得文中的大樹是誰嗎?
生:季羨林
2、介紹一下季羨林:
季羨林(1911--2023),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作家。1935年9月,赴德哥廷根留學。1945年10月回國。1980年,離開哥廷根35年后,季羨林率中國社會科學代表團重返哥廷根市考察學習。
3、揭題導題:
從上面的介紹我們可以知道,季羨林一生幾次到過德國?
預設:兩次,第一次是為了――留學,這一呆呀就是――10年
師:所以對于季羨林來說,德國就是他的其次個家鄉。今日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他寫的與德國有關的文章,題目是――(課前板書)
4、齊讀課題――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5、擦去“讓”體會德國人心甘情愿種花給別人看。
6、叩問“讓”字,引導同學自主提問
預設:讓別人看到了怎么樣的花?――貼紙:讓別人看到了怎么樣的花?
如何讓別人看花――貼紙:怎么讓?
為什么自己的花要讓別人看?――貼紙:為什么讓?
7、牽線“漂亮”,一線貫穿
1980年,季羨林爺爺重返德國時,迎接他的仆人問她:你離開德國這樣久,有什么變化沒有?”
季羨林回答說:變化是有的,但是漂亮并沒有轉變。
發問:德國的什么可能變了?
漂亮并沒有轉變是指哪些漂亮沒變呢?
8、過渡語:莫非真的只有花的漂亮是不變的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二、初讀課文,理清內容
1、這篇課文都讀過好幾遍了吧?其實一篇好的文章就像一杯美酒,是越品越有味道兒。下面就請同學們連續仔細自由地讀書。
留意: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讀完后思索,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2、書讀完了,但真的都讀好了嗎?老師來檢查檢查。
宇宙間美的東西許多,花在其中占重要地位。愛花的民族也許多,德國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
(1)(請一名同學讀完后)問:第一句想說什么在美中占重要的地位?――花。所以我們在朗讀的時候要突出哪個字?――花。想要把一個字重點突出來,可以怎么讀?――重讀。來讀讀看。
(2)同樣的道理,其次句應當怎么讀。齊讀,突出德國。
變化是有的,但是漂亮并沒有轉變。
(1)(請一名同學讀完)問:季羨林想贊美德國的什么?――漂亮,所以我們要把朗讀的重點落在――漂亮。聽老師讀。
(2)我還是采納剛才那樣重讀的方法突出漂亮這個詞的嗎?――不是――那我是怎么做的――在漂亮后面停頓久一點、那你們也來試試看。
(3)生讀句子
歸納學法:原來我們在朗讀時為了突出重點,可以采納重讀,也可以采納停頓的方法。
很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不要問為什么這樣讀?)
(1)停頓教學,“如”是似乎的意思,“入”是進入,我們平常讀書停頓往往是在一個詞語讀完之后,雖然這里的“如”和“入”是單個字,但是實際上表示一個詞語,所以要做此停頓。
(2)介紹山陰道的漂亮故事:東晉王獻之一日由我們現在的浙江紹興去往諸暨,途徑一條山陰道,其風景甚美,于是他寫下了這一妙句:“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此言一出,山陰道就從今聲名遠播,許多文人雅客就把“山陰道”奉為風景極美的地方。
(3)齊讀。
3、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指導概括方法:概括內容肯定要清晰,簡潔,明白。發覺了沒有,原來有時候題目拿來概括課文內容!
三、一品“讓別人看到了怎么樣的花?”,感受花美
(1)溝通
(大屏幕出示句子)
“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很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2)配樂批注,開展語言訓練
(3)生自由讀,做批注。
(4)同學溝通,老師相機點評。
(5)關注: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花團錦簇
老師發覺你抓住了詞語“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談了自己的讀書收獲,你說什么是花團錦簇?
同學溝通:
預設:花特別的多
那可能會有哪些花?
這些花都分散在一起,這就是――花團錦簇(板書)
從哪里還可以看出德國街頭的花許多?――任何,家家戶戶,花的海洋,應接不暇。
姹紫嫣紅
什么是姹紫嫣紅?
預設:花有許多種顏色。
哪些詞語也可以用來形容花的顏色多?
五顏六色、五彩繽紛。
是的,從這么多顏色,我們可以讀到,這的花很――美(板書:姹紫嫣紅)
(6)朗讀訓練,引讀
你看,全部的花聚集在一起,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這兒一簇,那兒一團。這就是
――花團錦簇。
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藍的像――海。這就是
――姹紫嫣紅。
走在這條街上,抬頭向上看,這家窗子前
――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走過那條街,那家的窗子前
――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這就是――
走過任何……家家戶戶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7)老師范讀,同學閉眼想象
(8)溝通想象的畫面
(9)分組朗讀,讀出花的又多又美
師:多美的意境呀!此時此刻,假如我們走在這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德國街頭,能不使人感到滿意舒適嗎?現在帶我們男女生分組讀讀看,看看究竟是男生還是女生,能把德國街頭的花讀得又多又美。
(10)感悟花美
孩子們,此時此刻,你覺得德國的什么美?――花美(板書)
(11)背誦句子
這么美的畫面,我們就把它刻在心里,記住她,一起來背背看吧,真不會背,可以偷偷看一眼。
四、二品“如何讓別人看花”,感受行為美
1、老師引導:是啊,德國的確是一個愛花的民族。那么,德國人是如何做到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呢?快速掃瞄課文,找出相關句子
2、溝通出示句子:
“家家戶戶都在養花。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在屋子里,他們是把花都載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3、溝通:句中哪些地方讓你明白了德國人種花是讓別人看的種花的地點――臨街窗戶的外面(板書:臨街而種)自己在屋子里看花的角度――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4、摸摸你的脊梁,文中“花的脊梁”指哪里?(花梗,花的莖,花的桿)
5、出示圖片,理解花的脊梁
6、師:在家里,德國人只能看到花的脊梁,但他們仍舊把花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板書:臨街而種)
7、激發情感,感性朗讀
現在你們想帶著怎樣的感情讀這句?
同學溝通(鄙視、贊美)
齊讀
8、引導理解莞爾一笑,體會德國人種花給被人看的行為美。
(1)什么是莞爾一笑。
(2)走進畫面,情景再現,師生表演“莞爾一笑”
(3)你從女房東的莞爾一笑讀出了什么?
預設:德國人認為種花給別人看是一種理所當然的行為
9、引導感受行為美
這是你又覺得德國人什么是漂亮的啊?――行為美!(板書)
五、三品“為什么讓花給別人看”,體會風土人情美
1、師:家家戶戶種花,家家戶戶的花都臨街而種,雖然在家只能觀察花的背影,可是如果出去――又是怎樣的場景,找出那句話?
2、出示: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1)這種境界是怎樣的境界?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板書)
(2)從哪里可以看出德國人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
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
(3)引讀:
是啊,德國人就是這樣,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這個時候別人看到了怎樣的畫面――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這時你會看到怎樣的畫面――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這就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板書)
3、溝通生活中“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例子
(1)其實何止德國做到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其實在我們也是始終這樣做的,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例子?
(2)同學溝通,師引讀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掃地,借閱書本
4、扣“又”,引導理解風土人情美
孩子們,課文最終一段有這樣一句話:
“我走在街上,抬頭一看,又是家家戶戶的窗口上都開滿了鮮花。”
師:什么是“又”,又表示以前也是這樣家家戶戶的窗口上都開滿了鮮花。
以前是什么時候啊――季羨林爺爺在德國留學的那十年。
說明白幾十年來,無亂風雨怎樣變幻,無論時代怎么變遷,德國人種花的習慣沒有變。
假如一種習慣幾十年如一日,我們就可以把它稱為是這個國家的――風土人情
5、此時此刻,你覺得什么極美――風土人情!(板書)
六、回顧“漂亮不變”,升華課堂
1、現在你們懂了嗎,季羨林爺爺說的“漂亮并沒有轉變”指的是什么沒有變?
花的漂亮沒有變;種花的行為沒有變;風土人情沒有變
2、季羨林爺爺說的漂亮就是:花美、行為美、風土人情美。
七、樸實拓展,抄錄“漂亮”
孩子們,美的東西值得我們珍藏,拿出我們的采蜜本,選擇其中的一種美,把相關的句子抄下來。(播放音樂)
八、板書
漂亮沒變?
花團錦簇
花美
姹紫嫣紅
人人為我
風土人情美
我為人人
行為美臨街而種
學校四班級下語文教案篇7
一、教材分析:
在萬物萌發的春天,一切生氣勃勃。身處于美妙的春光里,我們應當做些什么,才不負于這大好的春色?詩歌《走,我們去植樹》以明快清爽的節奏、具有行動號召力的語言向少先隊員發出倡議:“迎著和煦的春風,邁開輕快的腳步,友愛的少先隊員們,走,我們一起去植樹!”
二、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新詞。
3、理解詩歌內容,了解植樹的重要,體會少先隊員們要用實際行動綠化祖國的決心,訓練同學從小要增加環境愛護意識。
三、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歌內容,了解植樹的重要,體會少先隊員們要用實際行動綠化祖國的決心,訓練同學從小要增加環境愛護意識。
四、教學時間:
兩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景導入
1、放錄音《走,我們大家植樹去》
在音樂聲中,老師談話引入:同學們,春天已經來臨了,在這和煦的春光中,你們想去植樹嗎?(想)
那我們就一起行動吧!(板書課題:《走,我們大家植樹去》)
二、初讀課文,理解課文思路。
1、放課文錄音,同學聽課文錄音。
2、同學自由朗讀課文,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和印象深刻的地方,作上記號。
3、溝通、爭論。同學質疑并解決,重點問題可以存疑。
A、和煦是什么意思?
B、音符:表示音調凹凸的符號。
C、版圖:戶籍和地圖,引申為國家的疆域。
D、植樹有什么好處?
E、為什么說一棵樹就是一座綠色工廠,片片樹葉都是歡樂的音符?
4、再讀課文,解決一些簡潔的問題。
A、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B、訂正同學的讀音。
C、自由練讀課文。
三、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一、(1)講少先隊員樂觀參與植樹的活動。
二、(2-6)講植樹的重要。
三、(7)表明少先隊員植樹的決心。
四、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第一段。
2、這一小節你讀懂了什么?
3、理解“和煦”
4、“邁開輕快的腳步”說明白什么?(說明同學樂觀行動起來,去參與植樹的情景。)
5、指導朗讀,要讀出輕快、有力的語氣,讀出少先隊員的蓬勃朝氣。
五、布置作業
1、抄寫本課生字詞。
2、預習下一段。
其次課時
一、復習舊課
1、回憶第一段告知了我們什么?
2、指名朗讀第一段。
二、學習其次段
1、自由朗讀其次段
2、說說其次段告知了我們什么?
3、少先隊員到什么地方去植樹?引導同學想象省略號后所省略的內容。
用一個詞語概括這些地方――“處處”
4、感情地朗讀其次小節。
5、細讀3-6小節,思索:植樹有什么好處?
6、爭論、溝通并板書:
綠色工廠
綠色寶庫
增加新綠
綠色盼望
7、進一步理解詞句,并指導朗讀。
A、結合光和作用讓同學理解“綠色工廠”,指導讀好“給我們送來清爽的空氣,讓每個人都幸福健康。”
B、“綠色寶庫”指的是什么?為什么說森林是“綠色寶庫”?除了“蓋房、架橋、造船、鋪路”外樹木還有哪些好處?
指導讀好第四小節。
C、聯系上下文,理解“億萬棵樹連起來,就染綠了祖國的版圖”一句,說說什么是“綠色的盼望”
想象祖國到處是“參天的大樹”的景象,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5、6節。
D、練習背誦。
三、學習第三段
同學們,植樹的好處多不多?(多)植樹的意義如此重大,讓我們動員全部的伴侶一起去植樹吧!
請同學們有感情的朗讀最終一節。
齊讀第7段。
四、背誦指導
1.放課文錄音三遍,同學邊聽邊小聲跟讀。
2.指導朗讀技巧。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五、總結課文
1、齊讀課文
2、分組背誦課文
3、同學聯系實際,說說植樹還有哪些好處?
六、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
選擇學校的一種樹木,查閱資料,按名稱、形狀特征和作用三個方面對同學們作介紹。
七、板書設計:
1走,我們去植樹
綠色工廠――健康、幸福
增加新綠――染綠版圖
綠色盼望――沙退鳥舞
綠色寶庫――建設“四化”
八、教學反思:
《走,我們去植樹》這不是一篇假詩,不是一首想像詩,而是一首實踐加思索的詩,是一首通過實踐來說理的一首詩。植樹是為自己、為他人、為人類、為社會、為今日、為將來制造,我們應當讓同學擁有這種制造。用自己的才智頭腦展現了孩子們的盼望,展現了人類需要的環境。這一句句制造之語,很簡單感動四班級的同學,但感動歸感動,讓他們真的行動起來,那是難的,特殊現在城市的小孩真的很難有這種體驗,城市的植樹往往是由特地的勞動者來做,而農村的孩子這種體驗還是有的,由于大多數的農村每一年都有著植樹的活動,他們摸一摸,看一看,也會有著靈動。但不管是有,還是沒有,但能以詩的方式主動表白自己的感動的同學卻是很少的,所以在一課上,特殊對于四班級同學來說,也應當引導他們學著用詩的方式登記自己的感動。課后有第五題是:選擇學校的一種樹木,查閱資料、按名稱、形狀特征和作用三個方面對同學們作介紹,其實也可以仿照著課文的形式,讓同學以詩的方式介紹,或許更能夠激起同學的制造欲望。
既然詩是一種制造,我們應當引導同學擁有這種制造。這也是母語訓練要思索的,要做的。
學校四班級下語文教案篇8
優秀作文.推舉: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老科學家那位科學事業無私奉獻的宏大精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對文章細節描寫的理解,體會老科學家那無私奉獻的宏大精神。
2、理解透、盤、吐、蜷抬幾個動詞,并能精確?????運用。
教學預備:
南美洲毒蛇的錄像畫面。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播放有關南美洲毒蛇的錄像。同學們,看到這些畫面,你想到了哪些詞語?
2.打開書看課文是怎么描寫這種蛇的。
3.齊讀這句話。(投影出示)
這條蛇特別大,是灰色的,蜷在籠子中,像盤著的繩子,足有五六圈兒,小小的腦袋抬得高高,瘦長的舌頭不時吐出來,三角眼透出令人恐驚的兇光。
4、多么可怕的毒蛇,不少人因被它咬傷而死去。為了討論抗御這種毒蛇的方法,造福人類,很多科學家用它來做試驗,想揭開其毒性的隱秘。卡爾o施密特博士就是其中一位。但不幸的是,在用這種毒蛇做試驗的時候,他不當心被蛇咬傷了。那是怎樣的情形啊,請大家放聲自由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象當時的情景
二自由讀文,了解內容
1、讓同學借助拼音自由練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溝通熟悉的生字和多音字。
2、同桌互讀課文,訂正讀音、語氣、停頓等方面存在的問題。
3、指名接讀課文,思索:課文寫了件什么事?
三抓住重點段落,讀懂課文
1.同學默讀課文,明確要求。練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不動唇、有速度、能思索。標記出文中關鍵的詞句。思索:課文哪幾段詳細寫了博士做記錄的情景?
2、重點句子解析。
施密特先生覺得傷口猛烈地痛苦,四肢麻木,身體不能動彈,他知道自己中了蛇毒
毒蛇咬人時,咬壞肌肉,同時放出毒液。蛇毒多為神經性毒液,毒性強。毒液,先麻醉神經,使人身體不能活動,繼而使身體器官丟失功能,最終腦部充血而死。卡爾o施密特博士作為討論蛇的動物學家,當然懂得這些常識。當他感覺到傷口劇痛,四肢麻木時,清晰中蛇毒了。
3、他想:完了,莫非就這么死去嗎?不!我應當再做些什么
這段關于施密特被蛇咬后的心理描寫,真實地刻畫出老科學家犧牲前的心態。他知道中毒了,在打不通電話后,他知道沒人能救他,結果只有一個,就是死。但是,多年科研實踐鍛造出的堅毅、奉獻的品行使他臨危不懼。他認為自己被蛇咬,正是一次特別的試驗用自己身體做試驗品進行蛇咬傷生理反應的課題試驗。于是他堅決而堅決地在心中說不,要再做些什么這里用省略號,使人不言而喻,就是記錄蛇咬傷后的生理現象與感受,為后人留下討論資料。這些心理,是老科學家堅持記錄直至犧牲的強大的內驅力,是他高尚人格的反映。
4、在被蛇咬傷5個小時以后,卡爾o施密特博士手中的筆落在地上,他停止了呼吸。
5個小時后,足見時間之長。可以想象,在漫長的時間里,老科學家該忍受了多么大的苦痛,也可猜到老科學家的試驗記錄該多么困難。讀者聯系上文不難知道,他登記了體溫的變化,器官功能的變化,血液的變化,體力的變化等等。這是在痛苦中的記錄,是在知覺漸漸消逝中的記錄。卡爾o施密特是多么頑強的科研工,有多么崇高的令人折服的品行!句子不直接寫死了,而寫手中的筆掉在地上,表明老科學家科研至死,堅持記錄到生命最終一刻,也反映不忍用死這個字眼去記敘可敬的科學家。
四.指名朗讀水平較高的同學讀第4、5自然段。
說說看到試驗室內發生的一切,你最劇烈感的受是什么?針對像平常一樣這個詞重點爭論:一是這次試驗真像平常一樣嗎,二是哪些方面的確像平常一樣,三是為什么博士能在這個試驗中表現得像平常一樣。
五.激情提升,延長表達。
這份資料將為討論毒蛇作貢獻,這是用生命換來的,所以課文發出這樣的贊美齊讀最終一句話。
六延長課文,適當拓展
1.把自己最想對博士說的一句話寫下來。
其次課時
教學目標:
1、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深刻體會老科學家那無私奉獻的宏大精神。
3、熟悉9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教學重、難點:
1、深刻體會老科學家那無私奉獻的宏大精神。
2、熟悉9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教學過程:
一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說說看到試驗室內發生的一切,你最劇烈的感情是什么?
二小聲讀課文。
小組內爭論(1)這次試驗真得像平常一樣?
(2)那些地方的確像平常一樣?
(3)為什么博士能在這次試驗中表現得像平常一樣?
三全班溝通互動。
四同桌互動。
說說施密特博士的哪些行為最使你感動。
五完成課后選擇詞語填空。
六認讀生字。
1、簡單寫錯的字:博
2、左右結構的字,書寫時都是左小右大,結構支配要合理。
七作業:
找一些為科學事業做出貢獻,甚至獻誕生命的科學家的故事來閱讀。
學校四班級下語文教案篇9
教材分析:
《憶江南》是學校語文四班級下冊第一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憶江南》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絕唱之筆。詩人以如畫之筆描繪出一幅江南春景圖,在人們的記憶中留下難忘的印象。本文的教學重點在于讓同學通過對詩詞的誦讀和觀賞,感受江南自然風光之美,體驗詩人的思想感情,同時積累古詩詞名句,增加對祖國語言文字的喜愛之情,增加文化積淀。四班級的同學第一次接觸詞這種體裁,老師可以做簡潔介紹。同學有肯定的閱讀基礎,對描寫的江南美景能夠觀賞,對對江南景色的贊美之情可以理解,但都是粗淺的熟悉,透過短短27個字,理解江南景色的特點和的江南情懷,對同學確屬不易。所以,教學中,分層次逐步推動深化的朗讀觀賞就顯得尤其重要。本節課讓讀始終貫穿著整個教學過程,在讀中感受古詩詞美麗精湛的語言文字和豐富的人文內涵;在讀中引領同學入情入境,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教學目標:
學問與技能目標
1.初步熟悉詞這種文學體裁。
2.能正確熟悉、理解生字新詞,正確書寫“諳”字。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熟讀成誦。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誦讀,看解釋查工具書等方法,理解詞句意思,想象詞句所描繪的畫面,并體會是怎樣用美麗詞句表達情意的.。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育同學具有初步鑒賞古詩詞的力量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共享出行平臺信用體系建設與市場競爭力研究報告
- 廢舊塑料回收利用技術突破與產業價值鏈延伸策略報告
- 生態修復微生物技術在生物降解塑料包裝中的應用研究
- 智能交通車輛檢測技術在城市軌道交通中的應用實踐報告
- 醫院藥劑科護士年終總結模版
- 福建省莆田二十四中學2023-2024學年中考聯考數學試題含解析
- 社交媒體輿情監測與危機公關應對策略深度解析報告
- 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對2025年藥品生產行業成本控制的影響研究
- 智慧港口自動化裝卸設備在港口自動化裝卸作業中的智能化升級報告
- 健康科普知識在社交媒體中的傳播與影響研究
- 【MOOC】《思想道德與法治》(東南大學)章節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復雜網絡概述》課件
- 第3課 古代印度 課件(共34張)
- 2024年吉林省吉林市中考化學真題含解析
- 【MOOC】影像技術學-東南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湖北省武漢市2025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數學試卷含解析
- 低空空域管理方案
- 2025屆新高考語文古詩文理解性默寫匯編(新高考60篇含答案)
- 展廳設計案例分析
- 醫學影像科提高診斷報告與手術后符合率持續性改進PDCA
- 2024年江蘇省蘇州市中考生物試卷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