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急救常識二_第1頁
現場急救常識二_第2頁
現場急救常識二_第3頁
現場急救常識二_第4頁
現場急救常識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現場急救常識二第1頁/共50頁

現場急救定義中國的急診醫學在專業教育和群眾性普及教育之間有個空白,這個空白長期以來一直沒能填補,那就是現場急救。今天學習的現場急救常識,正是為了填補這個空白。現場急救是對于遭受意外傷害或突發疾病的傷患,在緊急醫療救護人員未到現場或送至醫院之前,給予立即的救護。前言第2頁/共50頁

普及現場急救知識的重要性

很多災害傷害及急癥發病現場的第一目擊者并非醫務人員,而是群眾。如果在場群眾在醫務人員和救護車趕到現場之前,能對傷病員及時、正確的自救互救。其死亡率和殘疾率就能得到有效的控制,現場急救也是應急救援體系的重要內容和基本技能。因此,普及現場初級急救知識,顯得尤為重要。第3頁/共50頁現場急救內容

(一)、外傷救護五項技術

(通氣、止血、包扎、固定、搬運)(二)、心肺復蘇術(胸外心臟按壓、開通氣道、人工呼吸)第4頁/共50頁例一:華羅庚

1985年6月12日因心臟病突發猝死于日本東京國際學術會議講臺上,享年74歲。

(我國著名數學家,中科院院士,還于1984年以全票當選為美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

第5頁/共50頁例二:球星維維安·福

2003年6月26日,法國聯合會杯賽喀麥隆對哥倫比亞半決賽中,喀麥隆隊的球星維維安·福突然倒在綠茵場上,全世界無數球迷和電視觀眾通過電視親眼目睹了這一過程,醫學專家斷定,維維安·福的死屬于猝死。第6頁/共50頁不知是沒有相關的醫生在場還是其他原因,我們看到救助人員在經過一番呼叫、輕拍面頰等簡單的檢查處理后不緊不慢地將其抬出球場,沒有對其進行及時、有效的心肺復蘇,直到福被抬出場外,眼看著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成功復蘇的機會一步步遠離,整個過程令人扼腕。

第7頁/共50頁請記住:

如果您在事發現場,傷病員的生命就掌握在您的手中!您講道義有良心挽救他人的生命!第8頁/共50頁心跳停止3秒鐘----黑朦心跳停止5-10秒鐘----暈厥心跳停止15秒鐘----昏厥或抽搐心跳停止45秒鐘----瞳孔散大心跳停止1-2分鐘----瞳孔固定心跳停止4-5分鐘----大腦細胞不可逆損害時間就是生命第9頁/共50頁心肺復蘇術的時間時間就是生命第10頁/共50頁現場心肺復蘇術心肺復蘇術(CPR),當呼吸終止及心跳驟停時,合并使用心外按摩及人工呼吸來進行急救的一種技術。心臟驟停(SCA)表現為4種類型,即心室纖顫(VF),無脈室速,無脈電活動(PEA)和心室停搏,其中心室纖顫(VF)最為常見。第11頁/共50頁適應癥:

成人因心臟疾病(冠心病、心肌梗塞最多見)及高血壓、車禍、觸電、淹溺、藥物過量、氣體中毒、窒息、出血等原因所造成的心跳驟停;

小兒非心臟性疾病,如異物堵塞呼吸道、煙霧吸入、溺水、感染,中毒等導致之呼吸終止。

禁忌癥:1、胸壁開放性損傷;2、肋骨骨折;3、胸廓畸形或心包填塞;4、凡已明確心、肺、腦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無法逆轉者,可不必進行復蘇術。如晚期癌癥等。心肺復蘇術適應范圍第12頁/共50頁注:由于進位關系,百分比的總和可能不等于100%注:由于進位關系,百分比的總和可能不等于100%我國10大致命疾病第13頁/共50頁2010年1月31日—2月6日國際復蘇聯合會(ILCOR)和AHA(美國心臟協會)共同在美國達拉斯洲際酒店舉行的2010心肺復蘇指南(CPR)暨心血管急救(ECC)國際科學共識推薦會2010CPR指南討論的主會場

第14頁/共50頁立即識別心臟驟停并啟動急救系統第15頁/共50頁2010年國際心肺復蘇指南1.發現病人倒地,確認現場是否存在危險因素,以免影響救治。2.判斷病人意識,(注意做到輕拍重喚!)如無反應,立即呼救并請求他人撥打電話,與急救醫療救護系統聯系。如現場只有一個搶救者,則先進行1分鐘的現場心肺復蘇后,再聯系求救。3.立即將病人置于復蘇體位(平臥位),觸摸頸動脈,未觸及立即施行胸外心臟按壓!4.按壓30次后立即開放氣道,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胸外按壓與人工呼吸比例為30:2。單純進行胸外心臟按壓時,每分鐘頻率至少為100次。有條件要及早實施體外除顫。第16頁/共50頁心肺復蘇基礎生命支持識別心肺復蘇(CPR)(ABC→CAB)胸部按壓(C,compression)開放氣道(A,airway)人工呼吸(B,breathing)

及時除顫

第17頁/共50頁

(如嚴重出血,立即止血)

(如疑脊椎傷,慎搬傷者)

(有條件及早除顫)3、高聲呼救2、病況判斷4、擺放體位5、心臟擠壓

6、開放氣道1、安全評估7、人工呼吸8、定時判斷現場實施CPR流程第18頁/共50頁觀察周圍環境,如果現場不安全或者任何時刻都會變得不安全,那就離開現場,確保自身與病人的安全。1安全評估第19頁/共50頁輕拍或搖動雙肩靠近耳旁呼叫:“喂,你怎么了!”無反應:指壓人中穴仍無反應,立即進行病況判斷,10秒鐘內完成如嚴重出血,立即止血。2病況判斷第20頁/共50頁神智呼吸心跳現場急救的檢查要抓住重點.第21頁/共50頁具體做法

迅速用各種方法刺激病人,確定是否意識喪失、心跳、呼吸停止。主要采取:(5~10秒鐘)

一看(看胸部有無起伏)二摸(大動脈搏動)三感覺(感覺有無呼吸的氣流)證實病人呼吸心跳停止后---立即進行搶救第22頁/共50頁

心臟驟停后早期瀕死喘息常見,會與正常呼吸混淆。而且即使是受過培訓的施救者單獨檢查脈搏也常不可靠,而且需要額外的時間。因此假如成年患者無反應、沒有呼吸或呼吸不正常,施救者應立即CPR,不在推薦“看,聽,感覺”呼吸的識別辦法。2010年國際心肺復蘇指南:從流程中去除了“看、聽和感覺呼吸”。第23頁/共50頁喂,你怎么了!

快來人,有人昏到了!快打120急救電話,要他們帶除顫儀、測血壓等急救器械來!有誰會救護,請幫我忙!3

高聲呼救第24頁/共50頁打急救電話120

應說明什么?1).時—發生時間2).地—清楚地址3).人—傷患狀況4).物—明顯目標5).事—已做處理第25頁/共50頁體位:1、去枕平臥,頭后仰2、病人的背后墊一塊硬板或平面硬地3、移動傷病者時,應保持傷病者的頭、頸、脊柱做整體的移動。4、解開病人衣領、腰帶。

5、盡量減少搬動病人如疑脊椎傷,慎搬傷者。4擺放體位第26頁/共50頁心臟擠壓5心臟按壓定位方法兩乳頭連線的中點第27頁/共50頁頻率:至少100次/分壓下與松開的時間基本相等深度:胸骨下陷至少5cm(嬰兒大約為4厘米、兒童大約為5厘米,)壓下后應讓胸廓完全回彈按壓-通氣比值:30:2(成人、嬰兒和兒童)

心肺復蘇之胸外心臟按壓第28頁/共50頁心臟按壓時搶救者一手的掌根部緊放在按壓部位掌根部——心臟按壓的受力點第29頁/共50頁按壓姿勢示意圖

雙肩在雙手正上方,借用上半身的重量垂直向下按壓,按壓后必須完全解除壓力,胸部彈回原位。手掌根部始終緊貼胸骨,保持正常位第30頁/共50頁正確按壓錯誤按壓第31頁/共50頁胸外心臟按壓注意事項

按壓位置必須正確,掌根不能放在胸骨下端的劍突上。按壓時救護者雙臂伸直,垂直按壓,肘關節不能彎屈。按壓時掌根不可向下猛撞,松弛時不可離開按壓位置或做跳動。按壓與松弛的時間基本一致。按壓及松弛時,上身不應前后擺動。按壓時,救護員須觀察傷病者反應及臉色的變化。不要為了觀察脈搏和心率而頻頻中斷心肺復蘇。第32頁/共50頁

成人(8歲以上)

兒童(1~7歲)

嬰兒(1歲以下)胸外心臟按壓位置兩乳頭假想線中點兩乳頭假想線中點兩乳頭假想線中點偏下胸外心臟按壓深度至少5㎝5㎝4㎝胸外心臟按壓手勢雙手掌根重疊雙手掌根重疊或單手掌根兩只手指胸外心臟按壓與人工呼吸比例30:230:230:2約2分鐘內完成30:2的胸外心臟按壓及人工呼吸操作次數5次5次5次成人、嬰兒及兒童心肺復蘇概要比較第33頁/共50頁按壓有效的主要指標1.按壓時能捫及大動脈搏動,收縮壓>8.0kPa2.患者面色、口唇、指甲及皮膚等色澤再度轉紅3.擴大的瞳孔再度縮小4.出現自主呼吸5.神志逐漸恢復,可有眼球活動,睫毛反射與對光反射出現,甚至手腳抽動,肌張力增加。心臟按壓操作

第34頁/共50頁心肺復蘇之胸外心臟按壓

在人工心臟按壓的同時,一旦有條件立即除顫和人工呼吸第35頁/共50頁支持盡早施行除顫的理論第一、心肺復蘇通常不能把心室顫動轉變為正常的心律,只能延長向腦部和心臟的供血。第二、成人心博驟停最常見的早期心律為心室顫動(大約75%),此時心肌活動紊亂,失去協調,不能泵出血液。第三、心臟驟停時心律為心室顫動及室性心動過速者的救治率最高。第四、治療心室顫動最有效的方法是電擊除顫。第五、電擊除顫的成功率隨著開始除顫的時間而下降,每延遲電擊除顫1分鐘,成功率降低7%~10%。第六、心室顫動在數分鐘內會轉變為心室靜止,10-12分鐘后開始除顫,救治成功率接近0。第36頁/共50頁下列三種情況不能使用AED8歲以下兒童不除顫;心跳驟停時間長(10分鐘)不除顫;缺血心臟不除顫。試驗和研究證明,在現場立即實施心臟除顫是猝死病人獲救的關鍵。除顫與時間的關系第37頁/共50頁無意識、無呼吸、無心跳;室性纖顫、室性心動過速。電擊除顫3次為一個過程。心臟除顫美國麻醉專家迪克教授發明傻瓜除顫器,最慢1分鐘,傳統的除顫器需20分鐘左右。徒手除顫:如現場無除顫器,在胸外按壓與人工呼吸30:2的五個循環后徒手除顫,左手掌緊貼心前區,右手握拳舉高約1尺捶打左手背1—2次,每次1-2秒,力量中等。若無效,立即改胸外心臟按壓。第38頁/共50頁1)仰頭-抬頦法將一手小魚際置于患者前額部,用力使頭部后仰,另一手置于下頦骨骨性部分向上抬頦。使下頜尖、耳垂連線與地面垂直。

病人心跳呼吸停止后,全身肌肉松弛,舌根后墜而阻塞呼吸道。6開放氣道第39頁/共50頁

當疑有頸椎損傷者安全時用此法。將肘部支撐在患者所處的平面上,雙手放置在患者頭部兩側并握緊下頜角,同時用力向上托起下頜。去除氣道內異物。如果需要進行人工呼吸,則將下頜持續上托,用拇指把口唇分開,用面頰貼緊患者的鼻孔進行口對口呼吸。2)托頜法第40頁/共50頁3)指扣咽喉法如發現氣道異物,先使傷員頭仰起,以一手拇指和食指將傷員的舌連下頜拿住并上提,用另一手將異物取出(如圖)。開放氣道演示第41頁/共50頁

(1)口對口吹氣:在暢通氣道、判斷病人呼吸停止后,搶救者深吸一口新鮮空氣再張口將病人嘴包完,食指和拇指捏緊病人鼻腔,用力緩而深地向病人口內吹氣,同時觀察病人胸部有無上抬,如無上抬則提示氣道梗阻,須先解除梗阻,再吹氣。每口吹氣持續2.0秒鐘;再次吸新鮮空氣時,捏鼻腔的手要放松,以利肺內氣體排出;每口吹氣量成人為700-1000ml,兒童為800ml左右,以胸廓上抬為準;吹氣時氣量不能過大,速度不能過快,以防出現急性胃擴張。(2)口對鼻吹氣:在病人牙關緊閉或口腔受傷嚴重時使用(3)

口對口鼻吹氣:適用于嬰幼兒人工呼吸7人工呼吸第42頁/共50頁雙人:一人行胸部按壓,另一人保持患者氣道通暢,并進行人工通氣,同時監測頸動脈搏動,評價按壓效果。如果有2名或更多急救者在場,應每2min應更換按壓者,避免因勞累降低按壓效果。第43頁/共50頁重新評價:

如呼吸恢復而無心跳,則以100次/min

的速度連續做胸外心臟按壓到心跳恢復為止。如心跳恢復而呼吸未恢復,則以12次/min的速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