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中見深《在柏林》文本解讀_第1頁
微中見深《在柏林》文本解讀_第2頁
微中見深《在柏林》文本解讀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微中見深——《在柏林》賞析誤打誤撞地走進美國文學的殿堂,實非所料會意外地收獲佳作一篇。說實在的我從前曾淺薄地認為,美國是文化的沙漠,好作家只是鳳毛麟角的有限的幾個——馬克吐溫、海明威、杰克"倫敦、福克納、亨利"米勒,然而在看了這篇不足370個字的短篇小說《在柏林》時,我深深地為自己的孤陋寡聞而慚愧。小說的情節從平靜開始,只有一列普通的火車“轟隆、轟隆”單調地離開車站,沒有喧鬧嘈雜的站臺,沒有依依惜別的人群,沒有一個健壯的男子,沒有熱鬧的話題;有的是老弱婦孺,有的是一個失去心愛的孩子的瘋婦,有的是等待命運的不公再次降臨的戰時后備役老兵,有的是還未經受戰爭洗禮的姑娘,有的是強壓憤怒的老頭;他們在這沉悶的車廂中,在瘋婦人的“一、二、三”中對戰爭進行了控訴,使車廂在一片死寂中駛向遠方。作家奧萊爾避開了槍林彈雨、戰火紛飛的血腥的戰場,獨具匠心地從戰爭的后方截取了一個令人刻肌刻骨的場景,使得今日享受太平的人們心有余悸,認識到戰爭在剝奪人生命的同時也無情的將人們的靈魂摧毀。我們無法接受帶著必死信念的老兵的結局,即使從戰火中走出來,我想他也永遠無法從戰爭的陰影下逃走。戰爭給人的傷害是致命性的,試想一個把希望留在昨天的人會是什么樣子,我實在不忍想下去了。小說之所以能有如此強烈的效果完全得力于作者在情節上的巧妙構思即“懸置緊張法”的運用恰如其分。小說一開始就寫出不合邏輯的一個場景“幾乎看不到一個健壯的男子”,為什么呢?男人們都去哪里了?這是故事的“第一波”。那么我們看到的女人是什么樣子的呢?這里又是一個意外,“身體虛弱而多病的老婦人”不停地“數著:‘一,二,三,’聲音蓋過了車輪的‘卡嚓切嚓’聲”,發生了什么樣的變故使得婦人變得神智不清呢?她又要被送去何方?故事的“第二波”又呈現了出來。這一切都得有個答案,這時作者適時地讓兩個不諳世事的小姑娘來尋找答案,她們“不加思考地嗤笑起來”,笑聲給了死寂車廂一絲的松動,很快得她們的無理舉止被“老頭”制止了,“第三波”還是沒有將答案明朗化。“‘一,二,三,’這個神志不清的老婦人重復數著。兩個小姑娘再次傻笑起來。”故事的發展到了最高潮,矛盾被完全激化了。好了到了答案公布的時刻,“頭發灰白的戰時后備役老兵”忍無可忍地站起來道出了意料之外的答案,“我們剛剛失去了三個兒子,他們是在戰爭中死去的。現在輪到我自己上前線了。在我走之前,我總得把他們的母親送進瘋人院啊。”可以說這是小小說中情節設置的上乘之作,一切都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另外,在人物的刻畫上,數量極少而儉約的細節將人物的個性表露無疑。頭發灰白的戰時后備役老兵的隱忍,重復數著“一、二、三”的神志不清的體弱多病的老婦人的脆弱,那指手畫腳、傻笑的兩個不諳世事的小姑娘的稚嫩,還有一個制止小姑娘的老頭的善良。每個筆力所及的人物都在作者的生花妙筆下生動地站在了讀者的面前。在人物對話上,文中唯一的對話是謎底,它一語中的地道破了事實的真相。這句話就象一塊從陡峭的山崖上突然降落的巨石,在驚嘆之余將人們拉入到對戰爭的深刻反思之中——戰爭的發起者必須向所有受到傷害的人民謝罪,必須防止這種人間慘劇不再歷史性地上演。無疑《在柏林》在思想性和藝術性上是成功的,但這一切的完成只用了360多個字,可以說作者在文字的選取上“找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