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力學復習教案(共十三課時)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質世界(第一課時、物質的屬性)
一、單元復習目的
(1)知道宇宙是由物質組成的,物質是由分子和原子組成的。原子的結構。
(3)知道質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單位。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4)理解密度的物理意義,能用密度公式進行簡單計算,記住水的密度。
(6)學會量筒的使用方法。--是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測量不規則形狀物體
體積的方法。
二、復習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質量、天平的使用
三、知識梳理
ua、定義: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
Ib、特點:不隨形狀、狀態、位置而改變
」、質里|c、單位:kg、g、mg
Id、測量:天平、案稱、桿稱、臺稱、電子稱
"概念j「a、定義:單位體積某種物質的質量
,b、特點: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2、密度V公式:P=m/v
d、單位:kg/m3、g/cm3
〈Ie、物理意義:
ra、構造:橫梁、平衡螺母、指針、標尺、游碼、分度盤
]、天平vb、使用:
[「a、測固體質量
I實驗42、測質量\從測液體質量
[c、特殊測量
、、ra、測固體密度
,3、測密度測液體密度
r1、判斷是什么物質,實、空心
應用J2、質量計算
I3、體積計算
三、復習內容
1、物質:(1)組成:分子、原子
(2)原子結構:原子核、和外電子
(3)固、液、氣宏觀及微觀特點
2、質量:
(1)、定義: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質量。
(2)、單位:國際單位制:主單位或,常用單位:tgmg
(3)、質量的理解:固體的質量不隨物體的形態、狀態、二位置、溫度而改變,所以質量是物體
本身的?種屬性。
(4)、測量:在測量物體質量時小質量的物體要用測多知少法。
⑴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測量工具:案秤、臺秤、桿秤,實驗室常用的測量工具托盤天平,也可
用彈簧測力計測出物重,再通過公式m=G/g計算出物體質量。
⑵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看”:觀察天平的稱量以及游碼在標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臺上,把游碼放在標尺左端的零刻度線處。
③"調":調節天平橫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線處,這時橫梁平衡。
④“稱”:把被測物體放在左盤里,用鏡了向右盤里加減祛碼,并調行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
直到橫梁恢復平衡。
⑤“記”:被測物體的質量=盤中祛碼總質量+游碼在標尺上所對的刻度值
⑥注意事項:A不能超過天平的稱量B保持天平干燥、清潔。
1(3)方法:A、直接測量:固體的質量B、特殊測量:液體的質量、微小質量。
【質量的測量】
(1)直接測量質量:對于干燥的、顆粒狀的且沒有腐蝕性的固體,可直接測量。如:鐵、銅、
木、蠟塊等。
(2)間接測量質量:對于潮濕的物體(包括固體、液體等)、粉末狀的固體粉末以及有腐蝕性
的物體,應借助容器或有關器皿進行間接稱量。具體步驟:①先測量m粹。②再測量甌。③求
測量次序能倒過來嗎?原因:如果先將液體倒入容器測m總,再將液體倒出測容器質量梳,
由于容器中必然會有殘余液滴即液體質量的?小部分留在容器內,所以這樣測量誤差較大。
【天平使用時的注意事項】
1、不能超出天平的秤量。(天平能夠稱的最大質量叫天平的最大秤量)
2、祛碼要用鎰子夾取,并輕拿輕放。
3、天平要保持干燥清潔。
4、不要把潮濕的物體或化學藥品直接放在天平盤內
5、不要把祛碼弄臟弄濕,以免銹蝕。
3、體積
測體積——量筒(量杯)
⑴用途:測量液體體積(間接地可測固體體積)。
⑵使用方法:
“看”:單位:毫升(ml)=厘米3(erf)量程、分度值。
"放”:放在水平臺匕
“讀”:量筒里地水面是凹形的,讀數時,視線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⑶體積的測量方法:A:對于有規則的幾何形狀外形的固體,可按照其幾何模型的體積公式
測出有關量求出其體積。B:對于沒有一定幾何形狀的物體,可設法把物體完全浸入某種液體中,
得出其體積變化,則該體積變化就是該物體的體積。(排水法求體積,指不溶于液體或不發生
化學反應,注意處理氣泡、物體孔隙、化學反應、溶解等現象的問題)P物》可完全浸入;
P水P潞漂浮.(懸錘法、針壓法);
C:測質量算體積。
4、密度:
(1)、定義: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2)、公式:變形
p=-叫-
Vv=m=pv
(3)、單位:國際單位制:主單位kg/m',常用單位g/cm\
單位換算關系:Ig/cmJlO'kg/m'lkg/m3=10Jg/cm3
水的密度為LOXlO/g/m:讀作1.0X10:'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義是:1立方米的
水的質量為1.0X10,千克。
(4)、理解密度公式P=V一
V.
f⑴同種材料,同種物質,P不變,m與V成正比;即」m=,
m2V2
物體的密度P與物體的質量、體積、形狀無關,但與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有關;密度隨
溫度、壓強、狀態等改變而改變,不同物質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⑵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密度P與體積成反比。即力=隹
一匕A
⑶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密度P與質量成正比。——
mA叫P1
P中
(5)、圖象://.
V左圖所不:P甲〉P4
(6)、密度表揭示了大部分常用物質的密度。
①不同物質的密度一般不同,這說明密度是每種物質自身的特征。不隨物體的大小、輕重
等因素變化。
②同種物質的狀態發生變化的時候,它的密度也將發生變化。例如:水凝固成冰。
③不同物質的密度也有相同的情況。例如:冰和蠟;煤油和酒精。但是這并不影響鑒別物
質,因為密度雖然是物質的特性,但不是唯一的特性。
④對密度,并不能認為固體的密度一定比液體的密度大。例如:液體水銀的密度就大于固
體銅、鐵、鋁等密度。
3、密度的計算和應用
例1三個相同的杯子中裝有部分水,把質量相同的實心銅塊、鐵塊、鋁塊依次放入甲、乙、
丙三個杯中,水面恰好相平,則原來裝水最多的杯子是(Pw,>Pu:>PG()
A.甲杯B.乙杯C.丙杯D.原來裝水一樣多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質世界(密度計算)
(第二課時)
一、單元復習目的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義,能用密度公式進行簡單計算,記住水的密度。
(2)學會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測量不規則形狀物體
體積的方法。
二、復習重點
測量密度的基本原理及用特殊方法測量密度
三、復習內容
1、密度有四個方面的應用:
(1)根據密度鑒別物質。(2)根據密度要求選擇材料。
(3)計算不便直接測量的物體的質量。(4)計算不便直接測量的物體的體積。
2、物質的密度可以用實驗測定。
原理:P=m/V
用天平稱出物體的質量,對于形狀不規則的物體,可利用量筒和水測出它的體積,對于液
體,可用量筒直接測它的體積,利用密度公式即可算出組成該物體的物質密度。
評量工具型
,入水中:工具(量筒、水、細線)
方法:1、在量簡中倒入適量的水,讀出體積明;
J廠狀J2、用細線系好物體,浸沒在量筒中,讀出總體
]積V2,物體體積V=V2-%
規A、針壓法(工具:量筒、水、大頭針)
型積V則乜在水面:B、沉墜法:(工具:量簡、水、細線、石塊)
形狀規則
具:刻度尺
說明:在測不規則固體體積時,采用排液法測量,這里采用了一種科學方法等效代替法。
(1)測固體的密度
㈠、測密度大于水的固體的密度。
其實驗步驟是:①調節天平,用天平測出被測物體的質量加②先在量筒中倒入體積為匕的
水,再將用細線拴牢的固體浸沒水中,讀出這時的總體積嶺,那么固體的體積丫=吟-匕(該
m_
方法稱之為排液法)。③用公式P=一計算出物質密度。④若要知道該物質是由什么材料構成
v
的,可查密度表與標準值對照即可。
(二)、測密度小于水的固體的密度(如木塊,蠟塊等)。
實驗步驟如下:①調節天平測物體的質量。②用沉錘法測出它的體積。具體做法是:在量
筒內盛有一定量的水,放入鐵塊如圖1A所示,記下水面達到的刻度線外,再將物體和鐵塊一起
沉入水中,記下此時水面達到的刻度位置匕,如圖1B所示,則v=%—匕,③用公式:計
算出被測物質的密度。
(2)測液體的密度
㈠原理:P=m/V
㈡步驟:①用天平測液體和燒杯的總質量皿;②把燒杯中的液體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讀出量筒
內液體的體積V;③稱出燒杯和杯中剩余液體的質量噸;④鋁出液體的密度P=(m-m2)/V
3、密度的應用:
⑴鑒別物質:密度是物質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質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鑒別物質。(P=m/v)
⑵求質量:由于條件限制,有些物體體積容易測量但不便測量質量用公式
m=pV算出它的質量。
⑶求體積:由于條件限制,有些物體質量容易測量但不便測量體積用公式V=m/P算出它的體積。
⑷判斷空心、實心問題(三種比較法)。
⑸測量物體中所含各種物質的成分(列方程求解)。
⑹要學會查密度表及其意義,并要記住常見物質的密度。
⑺根據需要,可對不同密度的材料進行選擇,同時也可以人為地制造出所需的密度。
三、復習過程
提問:測量密度根據什么原理?——
提問:會選用以下那些器材測量密度?
天平——質量,彈簧稱——重力,量筒和水——體積,密度計——密度
1.張磊同學在河邊揀到一精美的小石塊,想粗略知道小石塊的密度,于是他從學校借來一架天
平,用紙杯改裝了一只溢水杯,再借助于水,就巧妙地估測出了小石塊的密度。請你也用這
些器材設計估測小石塊密度的實驗方案,并得出和實驗方案相?致的密度表達式。
2.一輛載重汽車的最大載重量為10t,車廂的容積是12m:現要運輸鋼材和木材兩種貨物。
已知0tM=7.8Xl()3kg/m3,p木=0.5Xl()3kg/m3。這兩種材料應該怎樣搭配才能使這輛車
的車廂得到充分利用?
3.選種用的鹽水密度為l.lXKpkg/m?。現在小明配制的鹽水質量為0.6kg,體積為500ml。
通過計算,小明配制的鹽水是否符合要求?若不符合要求,則每500ml的鹽水中應加多少
鹽或水?
4■?只瓶子的容積為3X10-3kg/m3,瓶內裝有2.9kg的水,一只口渴
的烏鴉每次將質量為0.01kg的石子投入瓶中,當烏鴉投了25塊相同
的石子后,水面剛好升到瓶口。
求:(1)瓶內石子的體積;
(2)石子的密度。
第十二章運動和力
(第三課時)
一、單元復習目的
(1)理解速度的定義、速度的單位、公式及其意義。
(2)能用速度公式簡單計算速度和平均速度。
(3)知道如何用科學的語言描述物體的運動和靜止;了解參照物的概念及其選取的方法;知
道運動的物體具有動能。
(4)知道力和運動的關系。
二、復習的重點和難點
慣性是物體的一種性質,是指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牛頓第一運動定律,是物體
運動的客觀規律,是說一切物體都有慣性。如果一開始講授時就注意加以區別,就不在于造成
學生在思維上的混淆不清了。
三、知識梳理
機械運動
叁照{
4包I.'/4kAA/H/STA%/#
r運動和靜止洗擇
一旦冼定,認為靜ik
;云旦〃幺nFAA
運動和靜■止痛升性靜.U04口計弘
詆I層全義{,山,島-7Z亦
經過的躊線卷有線
八-V.V-Q/+
勺操音線,運動、
—北/利?千米/時(km/h)
、吉線.運動
變漆音線,運劫{受v.史必),以,慮w?病
四、復公式:v=s./tK
習內容及過程
1、參照物
(1)定義:為研究物體的運動使正q的物體叫做參照物。
(2)任何物體都可做參照物,通常選擇參照物以研究問題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體
的運動,常選地面或固定產地而上的物體為參照物,在這種情況下參照物可以不提。
(3)選擇不同的參照物來觀察同一個物體結論可能不同。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次于
所選的參照物,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4)不能選擇所研究的對象本身作為參照物那樣研究對象總是能止政。
例1、坐在向南行駛的列車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樹木向后退。若同時又看到汽車也在向后退,
以地面為參照物,汽車的運動狀態可能是、、o
例2、隨著航天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國已成功實現兩次載入航天飛行。在火箭推動飛船上升階段,
航天員是被固定在飛船座艙內的。在這?階段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以飛船為參照物航天員是靜止的B.以地面為參照物航天員是靜止的
C.以火箭為參照物航天員是運動的D.以火箭為參照物飛船是運動的
2、機械運動
(1)定義:物現學?把物體位用變化叫做機械運動。
(2)特點: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象。
(3)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
⑴比較同時啟程的步行人和騎車人的快慢采用:R間和同路"K則運動快
⑵比較百米運動員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時間短則運動快
⑶百米賽跑運動員同萬米運動員比較快慢,采用:比較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實際問題中
多用這種方法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物理學中也采用這種方法描述運動快慢。
(4)分類:(根據運動路線)⑴曲線運動⑵直線運動
I勻速直線運動:
A、定義:快慢不變,沿著苴線的運動叫勻速直線運動。
定義: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等于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物理意義: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ss
co計算公式:V=-變形t=S=vt
單位:國際單位制中m/s_運輸中單位km/h兩單位中
m/s單位大。
換算:lm/s=3.6km/h。人步行速度約1.2m/s
它表示的物理意義是:人勻速步行時1秒中運動1.2m合4.32km/h
速度圖象:
從圖象中可以看出勻速運
動的物體速度v是個恒量
與路程S時間t沒關系
II變速運動:
A、定義:運動速度變化的運動叫變速運動。
B、平均速度=需:;(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須找出該路程及對應的時間)
C、物理意義:我示變速運動的%均快慢
D、平均速度的測量:原理v=~|-方法:用刻度尺測路程,用停表測時間。從斜面上加速
滑下的小車。設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為打、V?、V則V?V>Vi
3、長度測量:
(1)長度的測量是物理學最基本的測量,也是進行科學探究的基本技能。長度測量的常用的
工具是刻度尺。
(2)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主單位是工」常用單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
(mm),微米(Um),納米(nm)。
(3)長度估測:
黑板的長度”13、課桌高久工5、籃球直徑空1、指甲寬度1cm,鉛筆芯的直徑典、-
只新鉛筆長度L75dm、手掌寬度地J、墨水瓶高度皿
(4)刻度尺的使用規則:
A、“選”: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刻度尺。
B、“觀”:使用刻度尺前要觀察它的冬刻度線、量程分度值。C、“放”用刻度尺測長度時,尺
要沿著所測11線(緊貼物體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損的冬刻線。(用零刻線磨損的的刻度尺測物
體時,要從整刻度開始)
D、“看”: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垂宜。E、“讀”:在精確測量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位。
F、“記”:測量結果由數字和單位組成。(也可表達為:測量結果由準確值、估讀值和單位組成)。
4、時間測量:
(1)時間測量的常用的工具是秒表。
(2)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主單位是秒上,常用單位有小時(h),分鐘(min)
5、誤差:
(1)定義:測量值和真實值的差異叫誤差。
(2)產生原因:測量工具人為因素。
(3)減小誤差的方法:多次測量求平均值。
誤差只能減小而不能避丸,而錯誤是由于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則和主觀粗心造成的,
是能夠避免的。
第十二章運動和力
(第四課時)
一、單元復習目的
(5)知道物體的慣性,能表述牛頓第一定律。
(6)通過構建知識框架和網絡,使學生牢記基礎知識,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
二、知識梳理
n.f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參照物
吊兒,運I勻速直線運動、變速直線運動
r力的概念、力的測量、力的三要素
力L力的種類、力的效果、力的合成
復
習r牛頓第一定律、慣性
內力和運動的關系x二力平衡、二力平衡的條件
L物體在平衡力、非平衡力作用下的運動
容
1、
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力產生的條件:①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②物體間必須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
觸)。
(3)力的性質: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小師迷,方向相
區,作用在不同物體上勿
兩物體相互作用時,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反之,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和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及大小。
說明:物體的運動狀態是否改變一般指:物體的運動快慢是否改變(速度大小的改變)和
物體的運動方向是否改變
(5)力的單位: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生頰簡稱生,用必表示。
力的感性認識:拿兩個雞蛋所用的力大約IN,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
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點有關。
(7)力的表示法:
力的示意圖:A、定義:用帶箭頭的線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來的做法。
B:具體做法:沿力的方向畫一條線段,線段的長短表示力的大小,在線段的
末端的畫個箭頭表示力的方向,用線段的起點或終點表示力的作用點。在圖中附有標度。
2、伽利略斜面實驗:
⑴三次實驗小車都從斜面頂端滑卜的FI的是:保證小車開始沿著平面運動的速度相同。
⑵實驗得出得結論:在同樣條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車前進地越遠。
⑶伽利略的推論是:在理想情況下,如果表面絕對光滑,物體將以恒定不變的速度永遠運動下
去。
3、牛頓第一定律:
⑴牛頓總結了伽利略、笛卡兒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頓第一定律,其內容是:一切物體在
沒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⑵說明:
「A、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經驗事實的基礎匕通過進一步推理而概括出來的,且經受住了
實踐的檢驗所以已成為大家公認的力學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們周圍不受力是不可能
<的,因此不可能用實驗來直接證明牛頓第一定律。
B、牛頓第?定律告訴我們:物體不受力,可以做勻速直線運動,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可以
I不需要力,即力與運動狀態無關,所以力不是產生或維持運動的原因。
例1下列關于力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人推車時,人也受到車給的推力
B、兩個物體不接觸,就一定不會發生力的作用
C、用手捏一個易拉罐,易拉罐變癟了,表明力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
D、排球運動員扣球使球的運動方向發生了改變,表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例3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兩個物體只有相互接觸,才能產生力的作用
C.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D.力可以使物體發生形
例4目前人類發射的探測器已飛出了太陽系,如果探測器所受外力全部消失,那么探測器將
A.沿原路徑返回地球B.沿原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
C.沿原方向做加速直線運動D.沿原方向做減速直線運動
3、以下所給出的現象中,物體運動狀態不發生改變的是
A.在彎曲的路上汽車勻速轉彎
B.小孩沿筆直的滑梯勻速下滑
C.熟透的蘋果從樹上下落D.行駛的火車開始進站家庭
4、第18屆世界杯足球賽正在德國如火如荼地進行。足球運動速度變小,說明力能使物體的—
發生改變;球網網眼變大,說明力能使物體發生。
4、慣性:
⑴定義: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⑵說明: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卜都有慣性,慣性大小只與物體的
質量有關,與物體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運動、運動速度等皆無關。
5、慣性與慣性定律的區別:
A、慣性是物體本身的?種屬性,而慣性定律是物體不受力時遵循的運動規律。
B、任何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即不管物體受不受力、受平衡力還是非平衡力),物
體受非平衡力時,慣性表現為“阻礙”運動狀態的變化;慣性定律成立是有條件的。
☆人們有時要利用慣性,有時要防止慣性帶來的危害,請就以上兩點各舉兩例(不要求解
釋)。
答:利用:跳遠運動員的助跑;用力可以將石頭甩出很遠;騎自行車蹬幾下后可以讓它滑行。
防止:小型客車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帶;車輛行使要保持距離;包裝玻璃制品要墊上很厚的
泡沫塑料。
6、二力平衡:
(1)定義:物體在受到兩個力的作用時,如果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稱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條件:
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兩個力在一條直線上、二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
(3)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比較:
相同點: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條直線上
不同點:平衡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可以是不同性質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體上是相
同性質的力。
(4)力和運動狀態的關系:
例1南京乘客在公交車上常聽到“車輛啟動,請您抓好扶手”的語音提示。清用物理知
識解釋這樣提醒的道理。
例2殲擊機在進入戰斗狀態時要丟掉副油箱,這樣做是為了
A.減小質量,使運動狀態易于改變B.減小質量,使運動狀態不易改變
C.增大慣性,使運動狀態易于改變D.增大慣性,使運動狀態不易改變
例5發生以下哪一事件會使汽車上的乘客突然往后傾
A.汽車突然剎車B.汽車突然減速C.汽車突然起動D.汽車突然拐彎
1.下面關于力學現象的解釋中正確的是()
A.小球在空中下落得越來越快,是因為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B.人用力推車,車未動,是因為推力小于摩擦力
C.小孩從滑梯上自行下滑,是因為他受到慣性的作用
D.書本靜止在課桌上,是因為書本的重力與書本對桌面的壓力平衡
3、飛機降落后,在機場跑道上滑行,與起飛升空時比較,它的慣性變小了,原因是
A.運動速度變小了B.高度降低了C.質量變小了D.阻力變大了
第十三章力與機械
一、單元復習目的
(1)知道彈力,會使用彈簧測力計和彈簧測力計的讀數。會畫重力的示意圖。
(2)理解研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那些因素有關的實驗。
(3)能從現實生活中感受杠桿,理解力臂,會畫有關杠桿受力的力臂。
(4)會探究杠桿平衡條件并會利用杠桿平衡條件解決有關問題。
(5)知道定、動滑輪和滑輪組的特點及作用,會組裝滑輪組。
(6)能聯系實際體會簡單機械在現實中的廣泛運用。
二.重點:力的示意圖;力臂的知識,杠桿的平衡條件及應用,滑輪及滑輪組省力情況,會畫
滑輪組的裝配圖,設計滑輪組。
難點:正確畫好力臂,確定滑輪組省力情況,設計滑輪組。
三、知識梳理
彈力
重力
摩擦力
f定義:在力的作用下能繞固定軸轉動的硬棒叫杠桿
杠桿力臂: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
杠桿平衡條件:2=FL
輪軸:是連續旋轉的杠桿,使用輪軸時動力作用在輪上省力
定滑輪:實質是等臂杠桿,使用定滑輪不省力,可以改變力的方向
動滑輪:實質是動力臂是阻力臂兩倍的杠桿,使用動滑輪,可以省
一半的力,不改變力的方向。
滑輪滑輪組:由定滑輪和動滑輪組成,即能省力又可改變力的方向,作
用在滑輪組上的動力F=」(G物+G動)
n
動力作用點移動的距離5=〃?/?,其中〃表示承受重物的繩子段數,h
物體上升高度
四、教學課時:三課時
第五課時(彈力、重力、摩擦力)
一、基礎練習
1、不計空氣的作用,乒乓球從桌面彈起后,在空中受到重力的作用(不計阻力),這個力的施
力物體是地球,方向是豎直向下。
2.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與它們要發生或已經發生相對運動時,就在接觸間產生?個阻礙相對運
動的力,這種力就叫做摩擦力。
3.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物體間的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摩擦力的方向跟物體運動的方
向相反。
二、復習內容
1、彈力:我們在壓尺子、拉橡皮筋、拉彈簧時,感覺到它們對手有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做彈力。
彈力是物理由于彈性形變而產生的。
2、彈簧測力計:
「A、原理: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與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針是否指奉;“調”:遇雯;“讀":讀數=掛鉤受
力。
J、注意事項:加在彈簧測力計上的力不許超過它的最大量程。
D、物理實驗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觀察的,但它變化時引起其他物理量的變化
卻容易觀察,用容易觀察的量顯示不宜觀察的量,是制作測量儀器的一種思路。這種科
學方法稱做“轉換法”。利用這種方法制作的儀器象:溫度計、彈簧測力計、壓強計
等。
3、重力:最常見的一種力
「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體,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體是:
I地球。
⑵重力大小的計算公式G=mg其中g=9.8N/kg它表示質量為1kg的物體所受的重力為
I9.8N。
⑶重力的方向:豎直向N其應用是重垂線、水平儀分別檢查墻是否豎直和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點——重心:
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叫重心。質地均勻外形規則物體的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心上。如
均勻細棒的重心在它的生息,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兩條對角線的交點
4、摩擦力:
1、定義: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要發生或已發生相對運動時,就會在接觸面上產
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就叫摩擦力。
南摩擦
2、分類:摩擦力[「「滑動摩擦
、動摩擦Y
I滾動摩擦
3、摩擦力的方向:
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有時起阻力作用,有時起動力作用。
4、靜摩擦力大小應通過受力分析,結合二力平衡求得
5、在相同條件(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小得多。
6、滑動摩擦力:
⑴測量原理:二力平衡條件
⑵測量方法:把木塊放在水平長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木塊,使木塊勻速運動,讀出這
時的拉力就等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⑶課本P56圖12、3-2研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那些因素有關:比較甲、乙圖可得:接觸面粗
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比較甲、丙圖可得:壓力相同時,接觸面越粗糙滑
動摩擦力越大。該研究采用了控制變量法。由前兩結論可概括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
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實驗還可研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大小、運動速度大小等
無關。
7、應用:⑴理論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壓力、接觸面變粗糙變滾動為滑動。
⑵理論上減小摩擦的方法有:減小壓力接觸面變光滑、變滑動為滾動(滾動軸承)使接觸面彼
此分開(加潤滑油)。
三、教學過程
例1分析以下摩擦,屬于有害摩擦的是
A.寫字時,手與筆之間的摩擦B.走路時,鞋底與地面之間的摩擦
C.騎車時,車輪與車軸之間的摩擦D.皮帶傳動時、皮帶與皮帶輪之間的摩擦
例2下面關于力學現象的解釋中正確的是
A.小球在空中下落得越來越快,是因為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B.人用力推車,車未動,是因為推力小于摩擦力
C.小孩從滑梯上自行下滑,是因為他受到慣性的作用
D.書本靜止在課桌上,是因為書本的重力與書本對桌面的壓力平
例3如圖所示,某同學用40N的水平力將一個重30N的物體壓在豎直的墻壁上使其處于靜
止狀態,則物體與墻壁間的摩擦力是i_____。一,外
A、40NB、30N
C、IOND、70N
例4趙強同學學了物理后,養成了觀察生活的好習慣,他發現好多藥瓶瓶蓋的側面都做有
密集的豎條紋,如圖所示,其目的是為了
A.堅固耐用
B.增大粗粒程度,從而增大摩擦,便于旋開和旋緊
C.便于運輸
D.節約材
例5—木塊在外力作用下沿水平木板向右勻速運動(如
圖11),用示意圖表示木塊所受的牽引力、摩擦力和重力.
例6圖9是某小組研究“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示意圖,
(1)本實驗中產生摩擦力的方法是.
⑵用彈簧測力計拉著木塊在水平木板上滑動時,每次都要使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這是因
為.
(3)比較(b)、(c)兩步,你能得出正確結論嗎?.原因是.
四、堂上練習
1.如圖所示.用彈簧秤拉著木塊在水平桌面上作直線運動,實驗記錄如下表。由此可知,木塊
與水平桌面的滑動摩擦力為()
實驗次數123
木塊運動情況越來越快勻速運動越來越慢
彈簧移讀數(牛)
4.53.02.1?2O?R9
A.4.5牛B.3.2牛C.3.0牛D.2.1牛
2.下列措施中,屬于增大摩擦的是
A.給笨重的旅行箱裝上輪子
B.汽車輪胎表面做出凹凸不平的花紋
C.氣墊船利用氣體將船和水分離
D.經常給自行車軸加潤滑油
3.某同學對生活中的一些做法進行了分析,你認為不合理的是
A.連接玻璃管與膠皮管時,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潤濕,水起潤滑作用
B.舉重運動員比賽前手上涂抹“鎂粉”,目的是減小摩擦
C.雨天,機動車應低速行駛,是由于車輪與地面的摩擦較小
D.鉛筆芯粉末加人到生銹的鎖中,起潤滑作用
4.足球運動員把足球踢向空中,若不計空氣阻力,則圖1是表示足球在空中飛行的受力圖,正
確的是(G表示重力,F表示腳對球的作用力)拋出后所受重力的示意圖。
五、教學反思
第六課時(杠桿特點及分類)
一、基礎練習
1,能繞固定點轉動的硬棒是杠桿。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叫動力臂: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
距離叫阻力臂;
2,杠桿的平衡條件是FL=FL。動力臂2阻力臂的杠桿是省力杠桿,動力臂J阻力臂的杠桿是費
力的杠桿。
二、復習引入
為了撬起很大的石頭,小明通常會像如圖12—4—1所示那弋
樣:把長棒的一端插在大石頭的底下,再在長棒的下面墊一個小尸、
石頭,然后用力壓長棒的另一端,使長棒繞著小石頭轉動,將大修$1彳4
石頭撬起.這個長棒就是我們本節要研究的杠桿.小孩玩的蹺蹺二一管一
板、各類剪刀、起瓶蓋起子等都是杠桿.根據經驗小明知道:越在直棒的后端用力,用的力越
小.要巧妙的使用杠桿,就要知道杠桿遵循什么樣的規律,所以我們要深入理解杠桿的平衡條
件FL=FJ2。
三、復習內容
1、杠桿:(1)定義:在力的作用下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叫杠桿。
說明:①杠桿可直可曲,形狀任意。
②有些情況下,可將杠桿實際轉一下,來幫助確定支點。如:魚桿、鐵鍬。
(2)五要素——組成杠桿示意圖。]\
7-①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用字母0表示。~~~
②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用字母F,表示。E\
③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用字母R表示。口F2'
J說明伊力、阻力都是杠桿的受力,所以作用點在杠桿上。
1劭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們使杠桿的轉動的方向相反
④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表示。
畫力臂方法:⑴找支點0;⑵畫力的作用線(虛線);⑶畫力臂(實線,過支點垂直力的
作用線作垂線);⑷標力臂。
2、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a)杠桿平衡是指:杠桿靜止或勻速轉動。
b)實驗前:應調行杠桿兩端的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目的是:可以方
便的從杠桿上量出力臂。
c)結論:杠桿的平衡條件(或杠桿原理)是:
動力義動力臂=阻力又阻力臂。寫成公式FJ尸FJz也可寫成:F,/F2=L/1.
解題指導:分析解決有關杠桿平衡條件問題,必須要畫出杠桿示意圖;弄清受力與方向和
力臂大小;然后根據具體的情況具體分析,確定如何使用平衡條件解決有關問題。(如:杠桿轉
動時施加的動力如何變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
解決杠桿平衡時動力最小問題:此類問題中阻力X阻力臂為一定值,要使動力最小,必須
使動力臂最大,要使動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桿上找一點,使這點到支點的距離最遠;②動
力方向應該是過該點且和該連線垂直的方向。
4、應用:
結構
名稱特點應用舉例
特征
動力臂
省力省力、撬棒、惻刀、動滑輪、輪軸、羊角錘、
大于
杠桿費距離鋼絲鉗、手推車、花枝剪刀
阻力臂
動力臂
費力費力、縫紉機踏板、起重臂
小于
杠桿省距離人的前臂、理發剪刀、釣魚桿
阻力臂
等臂不省力
動力臂等于阻力臂天平,定滑輪
杠桿不費力
說明:應根據實際來選擇杠桿,當需要較大的力才能解決問題時,應選擇省力杠桿,當為
了使用方便,省距離時,應選費力杠桿。
四、復習過程
例1:如圖2所示的四種用具中,屬于費力杠桿的是
托塞天平做子’.軻絲樹修剪時極的剪力
AB圖2cD
例2:不等臂直杠桿在動力和阻力作用下,已處于平衡狀態,采用
,維奴C
下列辦法不能使杠桿平衡的是()刈二位一
A、在杠桿上再施加一個力,使這個力的作用線通過杠桿的中1?秤構/一科鋒
點,但不通過支點。
B、在杠桿上再施加一個力,使這個力的作用線通過支點
C、使動力和阻力同時減小到原來的1/2
D、使動力臂和阻力臂同時變為原來的2倍
例3:用桿秤(如圖8)測量魚的質量,當秤鉤掛在A點,繩紐掛
在0點(支點),秤錘掛在B點時桿秤處于平衡狀態.4。是10cm,
B。是30cm,秤錘的質量是0.5kg,魚的質量是kg.
例4:請在圖5中畫出用瓶起子啟瓶蓋的動力F,的力臂L,和阻力F2?
例5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應先調節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位
置平衡,這樣做是為了便于測量;如發現杠桿左端偏高,則可將右端的平衡螺母
向上‘:調節’或將左端的平伊弊母向調節。
上圖是小明同學三次實驗的情景,實驗時所用的每個鉤碼重0.5N,杠桿上每一格長
5cm,部分實驗數據已記錄在下表中。
實驗次數動力F./N動力臂Li/cm阻力FJN阻力臂L2/cm
11.5101
212010
31201.510
(1)請將表格中的實驗數據補充完整。
(2)小明的第3次實驗存在錯誤,其錯誤是
五、堂上練習
1、如圖1所示,下列器件中屬于省力杠桿的是()
圖1
2、如圖15所示,某人用一根輕質木棒挑著為120N的物體站在水平地《真彳
面上,木棒保持水平,棒AB長為1.2m,重物懸掛處離肩膀距離Dp1
B0為0.8m,則手在A端對木棒豎直向下的作用力大小為-No)L
3,生活和生產中有許多不同類型的杠桿,如圖7所示的托盤天平屬于
圖15
杠桿,縫紉機踏腳板屬于杠桿,鋤刀屬于杠桿.
托然天平借切杷珀的物W177
4、如圖13所示,。點為杠桿的支點,請畫出力廣的力臂,并用字母L表示。
5.圖5是用杠桿提起重物的示意圖。請畫出拉力H(方向豎直向上)的力臂,并畫
出掛重物的繩對杠桿的拉力F2的示意圖。
0
六、教學反思
第七課時(杠桿應用)
一、基礎練習
1、定滑輪實質是個笠慳杠桿。使用定滑輪不省力,但是能改變力的的方向。動滑輪實質是個
動力臂為阻力臂的杠桿,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動滑輪能省二主力。
2、使用滑輪組時,滑輪組用幾段繩子吊著物體,提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若一
動滑輪和所掛的重物的總重是500牛,則所用的拉力F大小是250牛.
二、復習內容
1、滑輪:
(1)定滑輪:
①定義:中間的軸固定不動的滑輪。
②實質:定滑輪的實質是:等臂杠桿
③特點:使用定滑輪不能省力定是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④對理想的定滑輪(不計輪軸間摩擦)F=G
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8(或速度vF)=重物移動
的距離&(或速度V。
(2)動滑輪:
①定義:和重物一起移動的滑輪。(可上下移動,
也可左右移動)
②實質:動滑輪的實質是:動力臂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桿。
③特點:使用動滑輪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①理想的動滑輪(不計軸間摩擦和動滑輪重力)則:
F=1/2G只忽略輪軸間的摩擦則拉力F=1/2_(Gtt+GQ
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SF(或v?=2倍的重物移動的距離$(或vG)
(1)滑輪組
①定義:定滑輪、動滑輪組合成滑輪組。
②特點:使用滑輪組既能省力又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③理想的滑輪組(不計輪軸間的摩擦和動滑輪的重力)拉力F=1/nG。只忽略輪軸間的摩
擦,則拉力F=l/n(G的+")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或vr)=n倍的重物移動的距離Sc(或編
④組裝滑輪組方法:首先根據公式n=(G物+Gd)/F求出繩子的股數。然后根據“奇動偶定”
的原則。結合題目的具體要求組裝滑輪。
③滑輪組省力情況:幾段繩子承擔重物和動滑輪的總重,提起重物所用力就是物重的幾分
之一。
注:一般說繩子自由端如果向上拉動,數繩子股數時算上此繩數,如果自由端向下拉動,
數繩子股數時,不算此繩數。設計滑輪組一般先依拉力,阻力關系或依拉力移動距離與重物移
動距離確定繞滑輪組的繩子股數〃=°物+G動滑再按繩子股數,拉力方向推出動滑輪和定滑輪
%
的個數。
動滑輪個數:N動=](n為偶數時)
N動=三(n為奇數時)I
三、復習過程留
例1:請在圖14中畫出用滑輪組提升水桶最省力的繞繩方法。
例2一輛汽車不小心陷進了泥潭中,按如圖3所示的甲、乙兩種方法安
裝滑輪,均可將汽車從泥潭中拉出。如果汽車的動
力比阻力小800N,則甲圖中人拉動汽車的拉力至少為,乙
圖中人拉動汽車的拉力至少為,其中比較省力的是
圖。(繩與滑輪間的摩擦不計)
例3如圖1所示,表示用滑輪或滑輪組提起同一重物的幾種方法其中最
四、堂上練習
1、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上繞線,使勻速提升重物G時最省力.
2、如圖8所示的三種工具有相同的特點,從物理的角度來說,
它們都是.在圖甲和圖乙中,若兩滑輪質量相同,不計繩重和
摩擦,用它們分別將兩個重力相同的物體勻速提升相同高度,則所用的
圖8
拉力F甲F乙
3、工廠為了搬運一個笨重的機器進人車間,某工人設計了下圖所示的四種方案(機器下方的小
圓表示并排放置的圓型鋼管的根截面),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C)
B.
五、教學反思
第十四章壓強和浮力
一、單元復習目的
(1)說出壓力和壓強的定義,說明壓強的物理意義。
(2)寫出壓強的公式,單位,會靈活運用壓強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
(3)說明液體壓強產生的原因,復述液體內部壓強規律。
(4)寫出液體壓強公式并會用公式進行簡單計算,會用液體壓強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解釋
連通器的原理及應用實例。
(5)進一步了解浮力的現象,加深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山東財經大學《數字科技前沿》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南昌航空大學《土力學含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呂梁學院《軟筆書法》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牡丹江師范學院《算法設計與分析Ⅲ》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南陽理工學院《IntroductiontoMicroprocessors》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醫學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南充科技職業學院《生態學原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天津理工大學中環信息學院《中學化學教學方法與理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二零二五范文公園游樂場地租賃合同
- 護坡承包合同書范例
- 寵物鮮食知識培訓課件
- 2025屆廣東省佛山市高三上學期一模生物試題含答案
- 2025年廣州市高三一模高考政治模擬試卷試題(答案詳解)
- 某醫院食堂裝修改造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 履帶吊安裝與拆卸專項監理細則
- 危險化學品安全評價報告
- 通信冬雨季施工方案
- 血透患者如何預防高血鉀
- 室外云臺攝像機施工方案
- 2025年中鐵集裝箱運輸有限責任公司招聘46人(京外地區崗位)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甘肅華亭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