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涂層球囊在冠狀動脈分叉病變中的應用_第1頁
藥物涂層球囊在冠狀動脈分叉病變中的應用_第2頁
藥物涂層球囊在冠狀動脈分叉病變中的應用_第3頁
藥物涂層球囊在冠狀動脈分叉病變中的應用_第4頁
藥物涂層球囊在冠狀動脈分叉病變中的應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藥物涂層球囊在冠狀動脈分叉病變中的應用謝江波;陳暉;衷濤;溫燕華;劉道江;彭金華;李順輝【摘要】Bifurcationlesionshavedifferentanatomicalforms,complicatedoperationwithdoublestents,lowsuccessrateandhighrestenosisrate.Drug-coatedballoonsweredevelopedtoovercometheshortageofdrugelutingstents.Inthispaper,theclinicalstudiesofdrug-elutingstentcombinationconventionalballoon,drug-coatedballooncombinationbarementalstentanddrug-coatedballoonaloneinbifurcationlesionsofcoronaryarterieswerereviewed.%分叉病變解剖形態各異,雙支架技術操作復雜,手術成功率低,再狹窄率高.為了克服藥物洗脫支架的不足,藥物涂層球囊應運而生.現通過分析藥物洗脫支架+普通球囊、藥物涂層球囊+金屬裸支架、單純藥物涂層球囊在冠狀動脈分叉病變中的相關臨床研究進行綜述.【期刊名稱】《心血管病學進展》【年(卷),期】2019(040)002【總頁數】3頁(P246-248)【關鍵詞】藥物涂層球囊;冠心病;分叉病變;支架;普通球囊【作者】謝江波;陳暉;衷濤;溫燕華;劉道江;彭金華;李順輝【作者單位】南昌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心內一科,江西南昌330000;南昌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心內一科,江西南昌330000;南昌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心內一科,江西南昌330000;南昌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心內一科,江西南昌330000;南昌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心內一科,江西南昌330000浦昌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心內一科,江西南昌330000;南昌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心內一科,江西南昌330000【正文語種】中文冠心病分叉病變占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15%~20%,因分叉位置各異,血管角度、直徑、斑塊負荷千變萬化,且術中解剖結構隨血管夾層、斑塊遷移而改變,故分叉病變操作復雜、手術難度大、風險高、預后差,一直是介入治療的難點和熱點。與金屬裸支架(BMS)相比,雖然藥物洗脫支架(DES)明顯降低了分叉病變主支的再狹窄和再次血運重建(TLR)發生率,但對于分支血管的改善卻不理想,且術后支架內血栓居高不下。相比之下,藥物涂層球囊(DCB)通過局部擴張冠狀動脈血管壁釋放抗增殖藥物而抑制血管內膜增生,無異物植入、血栓風險低且術后雙聯抗血小板時間短,2014年ESC/EACTS指南已將其作為支架內再狹窄的la類推薦,目前關于DCB治療分叉病變也有不少臨床證據支持,現就此做一綜述。1DES+普通球囊2011年TCT年會上公布的經典的DEBIUT研究是一項多中心、單盲、隨機對照研究[1],研究共納入117例分叉病變患者,平均分為DES、BMS、DCB(DCB+BMS)三組,其中DCB組主支、分支分別用DCB順序擴張,其余兩組用普通球囊(CB)擴張,各組均采用主支植入支架,分支必要時支架植入,最后對吻擴張的治療策略,6個月造影隨訪顯示,DCB和BMS組晚期管腔丟失(LLL)無顯著差異,但DES組表現明顯優于DCB組和BMS組,三組再狹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發生率分別為15%、28.6%、24.2%(P=0.45)和17.5%、29.7%、20%(P=0.40),研究結果顯示DES處理分叉病變療效更佳,而采用DCB對主支和分支預擴張效果并不優于CB。BABILON研究[2]共納入108例分叉病變患者,DES組56例,DCB+BMS組52例,DES組主支和分支用CB擴張后植入DES,DCB組用DCB擴張后植入BMS,9個月隨訪顯示,DES組主支LLL優于DCB組,但兩組分支LLL無明顯差異,且DCB組MACE發生率更高。上述兩項研究結果顯示DCB處理分叉病變療效差于DES,但值得注意的是,DEBIUT研究中使用的為第一代DCB,其表明藥物濃度較低,需更多的擴張時間及次數,而充分的預擴張是手術成功的關鍵;其次,不排外DCB擴張部位未能完全覆蓋BMS釋放部位而引起地理丟失,從而導致再狹窄、TLR的發生;并且DCB能否快速送達病變部位也是保證DCB手術療效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2DCB+BMSPEPCADV研究[3]評估了DCB在人體試驗中的療效和安全性,該研究納入的28例分叉病變患者均使用DCB擴張主支及分支30-60s,后在主支植入BMS,并用CB穿過支架網眼擴張分支血管,當分支出現C型以上夾層、TIMI<B級、殘余狹窄>50%中任意一種情況,則補救性植入BMS。術中2例患者行對吻球囊擴張,4例分支植入BMS,手術成功率為100%,30d內無MACE發生,9個月后復查造影發現,主支、分支最小管腔直徑分別為(2.2±0.60)mm、(1.7±0.44)mm,LLL分別為(0.38±0.46)mm、(0.21±0.48)mm,其中有3例發生較明顯的再狹窄,1例行TLR,2例主干發生晚期支架內血栓,本研究證實了DCB處理分叉病變具有可行性。Herrador等[4]研究表明DCB處理分叉病變較CB更具優勢,研究入選的100例分叉病變患者均先主支植入Taxus支架,隨后其中隨機50例邊支使用DCB擴張,另50例CB擴張,當球囊擴張效果不佳須補救性植入支架時,DCB組植入BMS,CB組植入Taxus支架,12個月后造影復查并行血管內超聲檢查顯示,DCB組支架內再狹窄和LLL均優于CB組(7%vs20%,P=0.08)和(0.09mmvs0.40mm,P=0.01),且TLR和MACE發生率更低:(12%vs20%)和(11%vs24%),但后兩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Jim等[5]也評估了DCB在冠心病分叉病變中的療效,研究共納入58例分叉病變患者,采用主支植入支架,分支DCB擴張策略,手術均取得成功,6個月后造影發現6%的患者發生了邊支開口再狹窄。Sgueglia等[6]報道了14例不能或不適合長期口服雙聯抗血小板藥物的分叉病變患者,均主支植入BMS并使用DCB擴張主支、分支,手術成功率100%,平均隨訪(234±81)d,所有患者無MACE(包括靶病變血運重建、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發生。DCB與BMS聯用時,若DCB先于BMS植入,則BMS不易完美釋放于DCB擴張部位而導致地理丟失,若BMS先于DCB植入,則因支架阻隔使DCB不能完全貼附于血管壁而影響藥物釋放,但有學者稱兩者操作先后順序對手術療效沒有必然影響[7],而補救性植入支架導致的地理丟失則會使MACE發生率增高,使結果變壞,但隨著DCB操作技術的成熟,補救性植入BMS已降至6%~7%。自DES運用于分叉病變以來,更多的爭議是單支架還是雙支架策略,DCB問世后,現有的指南和共識更傾向于簡單策略:在邊支保護的前提下,主支用CB擴張后植入DES,分支用DCB擴張,必要時補救性植入支架,是目前治療分叉病變的優選方案。3單純DCB治療既然主支植入支架,邊支DCB擴張可以取得良好的臨床結果,那么在充分預擴張的前提下(結果滿足DCB使用的三個前提),主支和邊支均使用DCB治療,是否真能實現介入無植入這一愿望,這便是學者Sgueglia和Todaro的“DCB-only”構想。2014年,Schulz等[8]研究了39例分支>2mm的分叉病變患者,所有患者均單純使用DCB擴張主支及分支,不予支架植入,4個月隨訪過程中,無心肌梗死、卒中、死亡事件發生,MACE的發生率為7.7%,其中有30例患者在術后4個月造影復查,雖然有2例主支遠端、1例分支發生了再狹窄,然而,這3例均為嚴重左主干分叉病變,并且因各種原因未經冠狀動脈搭橋術。該研究表明,在分叉病變的治療中,DCB或可成為支架的替代療法,且該研究印證了上述概念的可行性,帶來了理念上的革命。PEPCAD-BIF研究[9]則進一步表明DCB處理分叉病變優于CB,該研究入選了德國6個中心的64例分叉病變患者,分叉血管直徑為2.0~3.5mm,手術成功率為100%,但在CB組中,有5例患者補救性植入支架,75%的患者9個月后造影復查,結果顯示,DCB組和CB組的LLL、再狹窄率和TLR分別為(0.13mmvs0.51mm,P=0.013)、(6%vs26%)和(3.1%vs9.4%),且DCB處理的血管LLL很少,在隨訪時甚至發現部分血管管腔直徑有增大的趨勢,顯示出DCB防止管腔丟失、血管正性重塑的作用。Berland等[10]開展的DEBSIDE分叉病變研究驗證了PEPCAD-BIF研究結果,該研究中經DCB擴張的分支血管6個月后造影復查結果與術后即刻相比,最小管腔直徑增加(0.04±0.34)mm。Piraino等[11]報道采用主支植入生物可吸收支架聯合分支DCB擴張用于治療分叉病變,即刻造影效果良好,6個月后光學相干斷層成像復查未見明顯管腔丟失,雖然只是個案報道,但顯示出DCB振奮人心的應用前景。理論上DCB治療分叉病變有如下優勢:無異物植入所致的慢性炎癥反應及血栓形成風險;可保持血管原有解剖結構;縮短雙聯抗血小板治療時間,減少醫療費用;DCB通過率高;可簡化手術流程,較少造影劑劑量及射線量。現有臨床數據結果顯示,無論是分支DCB擴張聯合主支支架植入,還是主支和分支均行單純DCB血管成形術策略,均較CB獲益更多,表現出良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顯示出良好的應用前景;但DCB也有自身不足:不能克服管壁彈性回縮;輪廓較CB大,不易通過靶血管;對于嚴重鈣化、纖維化病變療效有限;操作過程中球囊表面藥物成分容易被沖刷;球囊表面紫杉醇藥物濃度過高(>100mmol/L)易導致細胞毒作用及冠狀動脈瘤。目前DCB治療冠狀動脈分叉病變的證據多來自小樣本隨機對照研究、單臂研究或注冊研究,觀察時間較短,證據強度有限,因此仍需積累更多的臨床數據,并在未來不斷完善產品的設計。參考文獻【相關文獻】BelkacemiA,AgostoniP,VoskuilM,etal.Coronarybifurcationlesionstreatedwiththedrug-elutingballoon:apreliminaryinsightfromtheDEBIUTstudy[J].Eurointervention,2011,7:K66-K69.LopezMinguezJR,NogalesAsensioJM,DoncelVecinoLJ,etal.Aprospectiverandomisedstudyofthepaclitaxel-coatedballooncatheterinbifurcatedcoronarylesions(BABILONtrial):24-monthclinicalandangiographicresults[J].EuroIntervention,2014,10(1):50-57.MatheyDG,WendigI,BoxbergerM,etal.Treatmentofbifurcationlesionswithadrug-elutingballoon:thePEPCADV(PaclitaxelElutingPTCABallooninCoronaryArteryDisease)trial[J].EuroIntervention,2011,7(SupplK):K61-K65.HerradorJA,FernandezJC,GuzmanM,etal.Drug-elutingvs.conventionalballoonforsidebranchdilationincoronarybifurcationstreatedbyprovisionalTstenting[J].JIntervCardiol,2013,26(5):454-462.JimM,LeeMK,FungRC,etal.Sixmonthangiographicresultofsupplementarypaclitaxel-elutingballoondeploymenttotreatsidebranchostiumnarrowing(SARPEDON)[J].IntJCardiol,2015,187:594-597.SguegliaGA,TodaroD,BiscigliaA,etal.Kissinginflationisfeasiblewithallsecond-generationdrug-elutingballoons[J].CardiovascRevascMed,2011,12(5):280-285.BurzottaF,BrancatiMF,TraniC,etal.Impactofdrug-elutingballoon(pre-orpost-)dilationonneointimaformationindenovolesionstreatedbybare-metalstent:theINPACTCOROtrial[J].HeartVessels,2016,31(5):677-686.SchulzA,HauschildT,KleberFX.TreatmentofcoronarydenovobifurcationlesionswithDCBonlystrategy[J].Cli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