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北京孔廟導游詞_第1頁
2023北京孔廟導游詞_第2頁
2023北京孔廟導游詞_第3頁
2023北京孔廟導游詞_第4頁
2023北京孔廟導游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頁2023北京孔廟導游詞北京孔廟導游詞

作為一名旅游從業人員,就有可能用到導游詞,一篇完整的導游詞,其結構一般包括習慣用語、概括介紹、重點講解三個局部。那么寫導游詞須要留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北京孔廟導游詞,歡送大家共享。

北京孔廟導游詞1

各位佳賓:

?論語?上面開篇有一句話叫"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那么我就以孔子的這句名言,熱情地歡送您來孔子的家鄉曲阜參觀巡游。下面,就由我陪伴各位巡游并進行導游效勞,特別感謝您的合作,并誠心地希望您對我的工作多提出指責看法。

在來曲阜之前,很多摯友可能已對曲阜和孔子有了不少的了解,但也有的摯友知道的并不非常具體,現在,我就在進入景點之前,先把曲阜和孔子的狀況簡要介紹一下。

曲阜位于中國山東省西南部,現有人中62萬其中城區人口10萬,至今山東稱魯,即起于此。現在曲阜地上地下文物眾多,文化絢麗,有國家級文物古跡4處,省級11處,市級100余處。1982年曲阜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1994年曲阜"三孔"被聯合國正式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由于曲阜對東方文化的重要奉獻,不少人稱曲阜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東部的麥加"。在這里,您不得不深思,也不能不感奮,因為這里深扎著中華民族的根,深扎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根。

各位摯友,在中國,在東方這片有著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土地上,你或許讀不懂青銅器上的銘文,或許不理解人頭獸身表現什么,象征什么。但是,當你走進中國人民的生活,行走在中華民族繁衍生息、勞動創立的古老土地上,你就能感受到、接觸到中國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流露出來的儒家文化的氣息,你便能由此體驗到中國人民與其他民族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風土人情和志向道德的差異。無論你從哪個角度,哪個層次去探究中華民族的特性與品行,都不難覺察儒家文化的基因,在漫長的歷史演進過程中,儒家文化幾乎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代名詞。而儒家文化的創始人,就是孔子。

孔子,春秋時代魯國人,也就是曲阜人,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享年73歲。孔子3歲時,父親叔梁紇去世,16歲時,母親顏征在去世,少年孔子成了孤兒,起先了他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中單獨謀生、學習和奮斗的一生。

孔子少年發奮自學,勤而好問,青年時代便駕馭了參加貴族政治必需熟識的禮、樂、射、御、書、數六藝,進而駕馭了?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的內容,為創立儒家文化奠定了根底。

孔子30歲設學授徒,起先了漫長的教化生涯,他首開中國私人講學、面對民眾,提倡"有教無類"之風,成為中國第一位,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宏大的教化家。

孔子51歲時,才做了中都縣令,后來曾在魯攝相事,然而時間不長,他便辭了官,離開魯國起先了他長達20xx年的周游列國之行。

孔子在68歲時回到魯國,他把幾乎全部精力放在了教學和文獻整理上,始終到死。孔子的一生是顛沛流離,飽經憂患的一生,是艱苦卓絕、鼓勵奮勉的一生,是春風化雨,培育英才的一生,是著書立說,濟時救世的一生。如今,他的軀體雖已灰飛煙滅,但他的思想,卻潛入每個東方人的心靈,他熔鑄了中華民族的特性和品行,隨著歷史的開展和社會的進步,孔子還將引導著人類,跨向21世紀。

曲阜的文物古跡和旅游景點許多,大局部與孔子和孔子文化有關。現在我們所在的位置是曲阜明故城的正南門外,城門的北面是被稱為中國三大古建筑群之一的孔廟。城門的正上方有"萬仞宮墻"4個大字。"仞"是古代的長度單位,一仞約等于8尺。據說,有人贊揚孔子的弟子子貢很有學問,子貢聽說以后,就說:"人的學問好比宮墻,我的學問只有墻頭這么高,人們一看便會望見墻內的一切,而我的老師孔子的這道墻有數仞,不找到它的門是不能看到墻內宗廟之漂亮、房舍的多種多樣"。后人為表達對孔子的仰慕,明代胡纘宗就寫了"萬仞宮墻"4個字鑲在城門上,清代乾隆皇帝為了顯示自己對孔子的崇拜,又把胡碑取下,換上了自己寫的"萬仞宮墻"4個大字。這就是"萬仞宮墻"的來歷。

孔廟是后人為祭祀孔子而修建的廟宇,始建于孔子死后第2年。面積有327.5畝,仿皇宮之制,分九進院落,左右對稱排列,整個建筑群共有五殿、一閣、一壇、兩廡、兩堂、17座碑亭、54座門坊共466間,南北長約1公里。孔廟恢宏壯美,面積之大,歷史之久,保存之完整,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唯一孤例。

孔廟大門東墻外面有"官員人等至此下馬"的碑刻,過去,任何官員至此,武官要下馬,文官要下轎,以表示對孔子的敬重。

北京孔廟導游詞2

各地的游客們:

大家好!歡送您來到曲阜。首先,請允許我自我介紹一下,我姓賀,是來自歡樂旅行團的一名導游,以后大家叫我小賀就行啦!不用客氣!

言歸正傳,這次我們的目的地是曲阜的孔府。我在車上先和大家說一下留意事項,我們的集合、自由巡游時間已經公布了,請大家不要遲到,不要因為自己而影響其他人,另外,請大家認清我們歡樂旅游團的標記,看!我們的標記是一面旗子上面有一只鳥兒。請大家認清標記,不要走丟。感謝大家的合作!

大家看!這就是知名的孔府!孔府,又稱衍圣公府,位于孔廟的東側,他有一個知名的稱號,叫"天下第一家"之稱,是孔子的歷代子孫居住的地方,也是中國封建社會官衙與內宅合一的典型建筑。孔子死后,他的子孫后代始終居住在他旁邊的孔廟中。到北宋末期,孔氏后裔住宅擴大到數十間,到金代,孔子后裔始終是孔廟東邊,隨著孔子后世官位的升遷和爵位的提高,孔府建筑不斷擴大,至宋、明、清到達現在規模。現在孔府占地約7.4公頃,有古建筑480間,分前后九進院落,中、東、西三路布局。府內存有聞名的孔府檔案和大量文物。

看!這氣魄宏偉的門就是孔府的大門,坐北朝南。左右兩側,兩米多高的圓雕雌雄石獅大門正中上方的高懸著藍底金字的"圣府"匾額,相傳為明相嚴嵩手書。那兩個柱子上懸掛的對聯寫著:與國咸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這副對聯相傳是清人紀均的手書。形象地說明白孔府在封建社會中的顯赫地位。"富"字上少了一點,"章"字中多了一筆,意思是說衍圣公官職位列一品,田地萬畝千頃,自然富貴沒了頂;孔子及其學說"德侔天地、道冠古今",圣人之家的"禮樂法度",也就能天地并存,日月同光。

看!這就是其次道大門,俗稱二門。門建于明代,門楣高懸明代詩人、吏部尚書、文淵閣高校士李東陽手書"圣人之門"豎匾正門左右各有腋門一座,耳房一間。在封建社會,平常只走腋門,正門不開,以示莊重。

三堂也叫退廳,是衍圣公接見四品以上官員的地方,也是他們處理家族內部糾紛和懲罰府內仆役的場所。為了保持與外界的聯系,在內宅門專設兩種傳事的差役,一種叫差弁,一種叫內傳事都有十幾人,輪番在門旁耳房內值班,隨時向外和向內傳話。門的西側還有一個露出墻外特制的水槽--石流,府內規定挑水夫不得進入內宅,只把水倒入槽內隔墻流入內宅。

現在我們來到了前上房。這是孔府主子接待至親和近支族人的客廳,也是他們實行家宴和婚喪儀式的主要場所。院內東西兩側各有一株茂密的十里香樹,每當春夏相交季節,雪白的花朵散發出陣陣芳香,房前有一大月臺,四角放著四個帶鼻的石鼓,是當年府內戲班唱戲時扎棚的腳石。清末孔府養著幾十人的戲班子,主子一聲令下,立刻開鑼唱戲。前上房內,明間敞亮,正中高懸"宏開慈宇"的大匾,中堂之上,掛有一幅慈禧親筆寫的"壽"字。

東側間,陳設著乾隆皇帝送給孔府的'荊根床、椅。桌上放有同治皇帝的圣旨原件。還有色調艷麗、花紋古樸的明代"景泰藍"。梢間中間桌上擺設著一大套滿漢餐具,共同404件。器皿上分別雕有鹿、鴨、魚等,可按其形盛菜,一餐上菜多達190道。長期以來,孔府形成了一種精細獨特的菜肴孔府菜。各種菜制做講究,取名高雅,如繡球魚翅、珍寶海參、神仙鴨子、詩禮銀杏、玉筆蝦仁等名菜,色、香、味、形俱佳。西里間,為孔子七十六代孫、衍圣公孔令貽簽閱文件的地方,桌上放有文房四寶,書架上還陳設著儒家經書和孔氏家譜。前上房院的東西兩側各有五間配房,是孔府保藏日用禮器的內庫房和管帳室。大家可以去看看,蒼松挺立,魚池東西對列,安靜雅致,大有步移景遷之感,這就是前堂樓。室內陳設布置仍保持著當年的原貌。中間設一銅制暖爐,為當時取暖的用具。東間的"多寶閣"內,擺設著鳳冠、人參、珊瑚、靈芝、玉雕、牙雕等。里套間為孔子七十六代孫、衍圣公孔令貽夫人陶氏的臥房,再里間是孔令貽兩個女兒的臥房。七十七代孫、衍圣公孔德成14歲時寫的"圣人之心如珠在淵,常人之心如瓢在水"的條幅,原封不動地掛在壁上。

這里是后堂樓,后堂樓是二層前出廊的7間樓房,東西兩側有二層前出廊的配樓各3間。后堂樓是孔子七十七代孫、衍圣公孔德成的住宅。

這里是孔府的后花園,孔府花園在孔府內宅后院,又名鐵山園。其實鐵山園內并無鐵山,只在花園西北隅有幾塊形似山峰的鐵礦石。此石系孔慶容在清嘉慶年間重修花園時移入的,稱天降神三環路助他修園,他自己從今也以"鐵山園主子"自稱。

北京孔廟導游詞3

北京安靜門內有條國子監街,又名成賢街。這條街共有4座原汁原味的清代一間式彩繪木牌坊,是北京保存牌坊最多最完備的一條街。街道兩旁槐樹成行,濃蔭蔽日,槐花飄香。北京孔廟就坐落在這條街的東端。

孔廟是祭祀著名的頭腦家、訓誨家,天下文化紳士孔子的古剎,源遠流長。

北京孔廟始建于元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元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建成,初具局限。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建崇圣祠,用于供奉孔子五代先人。清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擴建大成殿,孔廟始成今日的局限。整座孔廟分三進院落,占地約22000平方米,回收了主體構筑沿中軸線漫衍,閣下對稱的中國傳統構筑機關。在700多年的漫長汗青中,這里成為元、明、清三代統治者尊孔崇儒,鼓吹修養,主興文脈的圣地,也成為浩瀚志在功名的念書人頂禮跪拜的殿堂。這組比故宮還年月長遠的皇家古構筑濃縮了千年儒家文化精華,凝固了一段數百年的漫漫科舉之路。徜徉在古柏參天、石碑林立、崇基高堂的孔廟里,闊別都會的熱鬧,觸摸汗青、文化的脈搏,以平安淡泊的心去感覺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博識,其實是件雅事。

北京孔廟主體構筑都覆以黃色琉璃瓦,是封建社會的最高構筑規制。整座孔廟構筑機關科學,局限弘大,凸顯皇家派頭。

先師門(又稱欞星門)是孔廟的大門,面闊三間,進深七檁,單檐歇山頂,根基上保存了元代的構筑氣魄威嚴凜凜,先師門兩側毗連古剎的外圍墻,如統一座城門。進入先師門,劈面看到的即是大成門。

大成門建設于元代,清代重修,面闊五間,進深九檁,單檐歇山頂。整座構筑坐落在高峻的磚石臺基上,中間的御路石上高浮雕海水龍紋圖樣,五龍戲珠,繪聲繪色。大成門前廊兩側擺放著10枚石鼓,每枚石鼓的鼓面上都篆刻一首上古游獵詩。這是清乾隆時仿公元前8世紀周宣王期間的石鼓遺物刻制的,那難辨的筆墨和艱深的詩意生怕只有學識廣博的孔老漢子才氣完全領會吧。第一進院落是天子祭孔前籌辦各項事務的場合,其東側設有宰牲亭、井亭、神廚,用于祭孔三牲的宰殺、洗濯和烹制。兩側有神庫、致齋所用于祭孔禮器的存放和供品的備制。

其次進院落是孔廟的中心院落,每逢祭孔大典,這里便鐘鼓齊鳴,樂舞升平,儀仗威歷。大成殿是其次進院落的主體構筑,也是整座孔廟的中心構筑,是孔廟內最神圣的殿堂。大成殿始建于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后毀于戰火,明永樂九年(公元1411年)重建,清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將殿由7間擴建為9間。殿內金磚鋪地,內頂施團龍井口天花,其規制是我國封建社會的最高構筑品級,堪與故宮太和殿媲美。殿中供奉孔子“大成至圣文宣王〞木牌位,神位雙方設有配享的“四配十二哲〞牌位。神位前置祭案,上設尊、爵、卣、籩、豆等祭器均為清乾隆時的御制真品。大殿表里高懸清康熙至宣統9位天子的御匾,均是天子親書的對孔子的四字贊語,是珍貴的文物。

孔廟的第三進院落最具特色,由崇圣門、崇圣殿和對象配殿構成獨立完備的院落,與前二進院落支解明明而又過渡自然,反響出昔人在構筑部局上的奇異設想。這組構筑稱為崇圣祠,是祭祀孔子五代先祖的家廟。建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重修,并將灰瓦頂改為綠琉璃瓦頂。崇圣殿又稱五代祠,面闊五間,進深七檁,殿前建有廣闊的月臺,月臺三面建有垂帶踏步各十級。殿內供奉孔子五代先人的牌位及配享的顏回、孔伋、曾參、孟軻四位先哲之父的牌位。東西配殿坐落在磚石臺基上,面闊三間,進深五檁,單檐懸山頂,內奉程頤、程顥兄弟、張載、蔡沈、周敦頤、朱熹6位先儒之父。

三進院落及其構筑有明晰的構筑品級不同和成果地區分別,調和同一地構成一整套皇家祭祀性構筑群落,是我國古代構筑的精致代表。

孔廟歷經700多年的汗青文化積淀,遺留下來彌足珍貴的文物,成為探討中國古代科舉和孔子儒學的重要史料和實物。

在孔廟的第一進院落御路兩側分四部門樹立著198座高峻的進士題名碑,個中元代3座、明代77座、清代118座。這些進士題名碑上刻著元、明、清三代各科進士的姓名、籍貫、名次,共計51624人。在浩瀚的進士傍邊有我們熟知的一些紳士如明代重臣張居正,愛國名將于謙、袁崇煥,科學家徐光啟,奸相嚴嵩,清代以才學出眾的名臣紀昀、劉墉及近代紳士劉春霖、沈鈞儒等。穿梭在這片時刻跨度達數百年的碑林中,輕撫舊貌斑駁的碑身,瞻仰碑面上已恍惚的筆跡,難免讓人發出“山河代有秀士出,各領風流數百年〞的感應。

在孔廟與國子監(古代皇家高校)之間的夾道內,有一處由189座高峻石碑構成的碑林。石碑上篆刻著儒家經典:?周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論語?、?孝經?、?孟子?、?爾雅?。這部石經的藍本是雍正年間的江蘇金壇貢生蔣衡歷時12年手書而成。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下旨刻石立碑。全部石經共計63萬余字,局限弘大,楷法工致,內容的精確性和刻制的精細度都優于西安的“開成石經〞,而在局限上也是僅次于西安碑林的世界其次大碑林。相傳乾隆帝欽命和珅、王杰為總裁,彭元瑞、劉墉為副總裁來考訂經稿。彭元瑞以宋元善本十三經核訂蔣衡手書的經稿,并把俗體字均改為古體字,使經文更加完備類型,古意大增,深受乾隆帝的贊許,被授以太子太保銜。這使和珅嫉恨非凡,權傾朝野的他命人在一夜之間挖去石碑上全部悔改的古體字。直到和珅完蛋后,古體筆跡才得以從頭修復,至今碑面上尚有一塊塊挖補的陳跡。

中心院落御道的西側有口古井。由青石板構成的花瓣形井臺,石質井圈。因為坐落在德勝門、安靜門內一帶水線上,昔時井水常溢到井口,水質純潔甘冽,相傳進京趕考的舉人們在拜謁孔子后都要飲一下井中圣水,聽說飲后能文思泉涌,妙筆生花,寫出一手好文章。而用井水磨墨,寫出的字墨香四溢,筆勁流通。故乾隆帝賜名“硯水湖〞。當然此刻井中水位很低,也沒有人飲用,但這口井文靜大氣的名字及感人的傳聞,為孔廟增加了幾分文采。

北京孔廟導游詞4

敬重的各位來賓:

你們好!我受旅游、接待部門的托付,對光臨名城曲阜參觀巡游的各位佳賓表示熱情地歡送。我有幸為大家導游陪伴參觀,特別興奮,這是咱們共同頎賞學習的好時機。看后請留下珍貴看法。

首先,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曲阜的歷史、文物概況。

歷史文化名城曲阜是我國古代宏大的思想家、教化家、政治家、文獻整理家、世之圣人孔子的家鄉,亞圣孟子的故里,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的誕生地,炎帝的首都,商殷故國,魯國首都。三皇五帝有四位在這里生息勞作,有5000多年的歷史。地下有豐富的寶藏,地上有眾多的文物。現有文物112處,其中有聯合國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3處,全國保護的4處,省級12處,其他為地市級保護的。

重中之重有"三孔兩廟一陵"、"三山二林一寺"。孔廟、孔府、孔林,俗稱"三孔",有祭祀中國元圣周公的廟宇,有祭祀孔子第一大弟子復圣顏回的廟,俗稱"兩廟";"一陵"是黃帝誕生地--壽丘少昊陵;"三山";孔子誕生地尼山、漢墓群九龍山、小泰山--九仙山(又稱九山)。二林是:世界教化孩子最好的母親孟母林,孔子父母安葬地梁公林;"一寺"是李白、杜甫作詩、答對、分手處,聞名文人孔尚任隱居處國家園林"石門寺"。

北京孔廟導游詞5

敬重的列位來賓:

你們好!我受旅游、迎接局部的托付,對駕臨 名城曲阜旅行巡游的列位佳賓示意熱情地接待。我有幸為各人導游陪伴旅行,很是興奮,這是咱們協作頎賞進修的好機遇。看后請留下珍貴看法。

起首,向各人扼要先容一下曲阜的汗青、文物輪廓。

汗青文假名城曲阜是我國古代巨大的頭腦家、訓誨家、政治家、文獻清算家、世之賢人孔子的老家,亞圣孟子的家鄉,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的降生地,炎帝的都城,商殷祖國,魯國都城。三皇五帝有四位在這里生息勞作,有5000多年的汗青。地下有富厚的寶藏,地上有浩瀚的文物。現有文物112處,個中有連系國掩護單元,天下文化遺產3處,世界掩護的4處,省級12處,其他為地市級掩護的。

重中之重有“三孔兩廟一陵〞、“三山二林一寺〞。孔廟、孔府、孔林,俗稱“三孔〞,有祭祀中國元圣周公的古剎,有祭祀孔子第一高校生復圣顏回的廟,俗稱“兩廟〞;“一陵〞是黃帝降生地--壽丘少昊陵;“三山〞;孔子誕生地尼山、漢墓群九龍山、小泰山--九仙山(又稱九山)。二林是:天下訓誨孩子最好的母親孟母林,孔子怙恃安葬地梁公林;“一寺〞是李白、杜甫作詩、答對、星散處,著名文人孔尚任隱居處國度園林“石門寺〞。

我們此刻看孔廟。

孔廟,又稱至圣廟,是祭祀孔子及其老婆亓官氏和七十二圣人的處所。孔廟同北京的故宮、河北承德市避暑山莊并稱中國的三大古構筑群。專家對孔廟講了四名話:構筑時刻最長遠、最弘大、生涯最完備、東方構筑特色最突出。從孔廟可看出兩個題目:一是孔子對中國以致東方文化的浩大孝順;二是中國在汗青上就有能工巧匠。

孔廟始建于公元前478年,孔子歸天的其次年建廟。在孔子故宅建廟堂三間,陳設孔子的衣、車、書等,“歲時奉祀〞。歷代天子對孔廟都有擴建,計大修15次,中修31次,小修數百次到達此刻的局限。孔廟仿皇宮構筑之制,分三路機關,九過院落,共有衡宇466間,門亭54座,對象相對貫串在一條中軸線上,有碑碣近千塊,占地327.5畝,長達兩華里又150公尺。此刻看到的孔廟是明弘治年間的局限。解放后國度屢次撥款修理掩護。我國首批發布的世界重點文物掩護單元,1994年12月列入天下文化遺產,吉林導游詞,成為連系國掩護的文物單元,孔廟構筑時刻之長遠,局限之弘大,生涯之完備實屬世之有數。

神道。“萬仞宮墻〞前古柏蒼勁的這段路為“神道〞。重要的古剎前都有專開的敬重靈通之道,稱“神道〞。

萬仞宮墻。這道門曲直阜明城正南門,也是孔廟的第一道門,上懸“萬仞宮墻〞四個大字,系清乾隆天子的御筆。它來歷于孔子自得學生子貢。魯國大會諸侯時,有人提出子貢的學問博大博識,可與孔子同日而語,子貢在場,突然站起來說,我可不敢與俺先生孔子比,人的學問比方一堵墻,我這道墻只有一仞之高,俺先生的墻稀有仞之多。就是說,我的學問便是一肩膀頭子高,一覽無余沒什么深邃的;孔子的學問有我數倍之多,顛末詳細的探討,全面的切磋,才氣相識他的全部,入了門往后,才氣看到宗廟之美,在門外頭你是看不到的。后工錢了形容孔子的學問高妙,從夫子之墻數仞,到“百仞〞、“千仞〞到明代天子封孔子為“全國文官主,歷代帝王師〞,封孔子學問有“萬仞〞,贊揚孔子學問有一萬個八尺,往上看,看不到頂,亦說此墻深壁高壘很是健壯。這四個字原為明欽差所寫,乾隆為示意他對孔子的重視,親書“萬仞宮墻〞換上了他的御筆。

金聲玉振坊。此坊建于明代,為表達孔子學問精深而美滿,如同奏樂的全進程,自始至終完備無缺。古樂是以敲鐘起先,鐘起“始層次也〞,是擊磬了卻,“玉振〞為磬落的聲音,稱“終層次也〞,歌頌孔子的學問是集先賢先圣之大成,以是稱“金聲而玉振也〞,“金聲〞鐘的聲音,始,“玉振〞磬的聲音,終。這也是效勞要“有頭有尾〞成語的來歷。“金聲玉振〞是明代大書法家胡纘宗題定的。

“二柏擔一孔〞。過玉振坊這個單孔的石拱橋,對象各有一棵古柏,以是人稱“二柏擔一孔〞。這橋名曰:“泮水橋〞與行宮旁泮水池的水相通,因之演義為“盼水〞。已往讀孔孟之書,考上高檔學府叫“入盼〞,做官的盼高升,做交易盼蓬勃,過日子盼旺盛。

下馬碑。廟墻外對象各立一塊石碑,公元1191年專立的下馬碑,下轎碑。西邊的碑早破損,東邊這塊碑上寫“官員人等至此下馬〞。已往文武官員、庶民黎民以后途經下轎下馬徒步而行,以示對孔子、孔廟的敬重。

欞星門。明代所建,公元1754年重修,由木制改鐵石的。“欞星門〞系乾隆御筆。相傳天上星系“有二十八宿〞,個中,有個掌管文化的星叫“欞星〞,又名“文曲星〞、“天振星〞,把孔子與天上管文化的星接洽起來,說文化方面他是最高的,如已往祭天,要先祭“文曲星〞,有尊孔如尊天的說法。

太和元氣坊。這坊是明代公元1544年所建,極贊孔子的頭腦,主見如同“太空宇宙能培育萬物。天地之合,四方之合,陰陽之合〞,稱“太和〞之氣是最根基的對象,宇宙之太和,人世之元氣。“太和元氣〞系山東巡撫曾銑手書。

至圣廟坊。明代所建“至圣廟坊〞,是漢白玉的,上飾火焰寶珠。

德侔天地,道冠古今。這道院的對象對襯各建一處很怪異的牌樓,木制角棱環繞,千頭萬續,下有八個怪獸,叫“天龍神獅〞,相傳它威歷靈感,可驅除險惡,匡扶公理。東邊牌樓上書:“德侔天地〞,說孔子的頭腦主見給人類的甜頭如同天高地厚,好事能同天地比照。西邊的牌樓上書“道冠古今〞,贊孔子頭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