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生物學大型植物2_第1頁
水生生物學大型植物2_第2頁
水生生物學大型植物2_第3頁
水生生物學大型植物2_第4頁
水生生物學大型植物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水生植物的主要生態學特點

(一)概念

1、水生植物:生理上依附于水環境、至少部分生殖周期發生在水中或水表面,是生態學范疇上的類群。

2、組成:非維管束植物低級維管束植物高級維管束植物

3、生活型:是長期適應相似環境而在外貌上產生適應趨同的類型包括:濕生植物、挺水植物、浮葉植物、沉水植物漂浮植物現在是1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三濕生植物鴨趾草挺水植物石菖蒲漂浮植物浮萍沉水植物金魚藻現在是2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三(二)水生植物的分布

1、植物帶分布:自沿岸向深水區作同心圓式分布依次為:濕生植物挺水植物浮葉植物沉水植物(三)水生植物在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中的地位

1、生產力水平

2、礦質營養的代謝(四)水生植物的生活周期

1、長度:一年生或多年生

2、生長曲線:從萌發到生物量高峰階段,生物量變化呈

S型曲線

3、繁殖:以無性生殖為主,產生休眠體現在是3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三水生植物生長曲線現在是4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三(六)長江中下游地區湖泊和水生植物的特點(五)水生植物的演替

1、原生演替結果:水生植物和水體的消失

2、逆向演替:也叫退化,起點可以是演替的任意一個階段,結果:植被結構趨于簡化原因:環境壓力的增加

藻類沉水植被浮葉植被挺水植被沼生植被陸生植被現在是5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三二、沉水植物對水環境的適應(一)沉水植物光合作用對水環境的適應(acclimation)1、分布的最大深度和光合產量:由水下輻射強度決定

2、光合作用代謝類型:以C3類似型為主

3、能主動利用環境中的HCO3-

(二)沉水植物的礦質營養代謝對水環境的適應

1、根和營養體都有吸收礦質營養的能力根吸收:N、P、Fe、Mn和微量元素地上部分吸收:Mg、Na、K、SO4和Cl(三)沉水植物資源分配的環境對策現在是6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三三、沉水植物對生態系統過程的影響

(一)對物理環境的影響(二)對生物地球化學過程的影響

1、提高水體的氧化程度

2、對無機碳和PH值影響強烈

3、影響磷的循環(三)對水生態系統演替的影響沉水植物在高營養水平的水生態系統中首先發生演替(四)對水體生物群落影響現在是7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三四、環境因素對沉水植被的影響(一)理化環境的影響光強:決定其生產力以及在底質不同深度的定位溫度:決定萌發、生長量和最大生長礦質元素:限制其生長(二)底質結構的影響影響沉水植物的生長、根系的發生和對礦質營養的獲取能力以及植物的密度和生物量(三)漁業的影響漁業強度較高導致植被退化(四)藻類的影響現在是8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三五、沉水植物消長的調節

(一)調節因子和評價光照是調節沉水植物的重要因素,溫度屬不易調節的自然現象,底質結構由地區地理學特征決定(二)維持沉水植物在富營養化水體中的優勢(三)機械性治理對沉水植物的損傷

1、牧食:能促進沉水植物在富營養化湖泊中的演替和衰竭

2、收獲:是常用的控制沉水植物“雜草”的方法,對冠層型植物光合作用的抑制效果明顯(四)富營養化水體中沉水植物的恢復現在是9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三

第七章

底棲動物

底棲動物(zoobenthos或benthicanimal)是指生活史全部或大部分時間生活于水體底部的水生動物群,它們是水生態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底棲動物是魚類等經濟水生生物的天然餌料,而有些底棲動物(如蝦、蟹等)本身就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另外,底棲動物常作為環境監測的生物指標,所以對底棲動物的研究在漁業和環境科學中均具有重要的意義。

現在是10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三一、基本概念

1、底棲動物:指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時間生活于水體底部的水生動物群。

2、分類:根據起源分:原生底棲動物、次生底棲動物根據在沉積物中所棲息的位置分:底內動物、底上動物二、底棲動物的習見類群

(一)原生動物門(protozoa)

有孔蟲(肉足綱)

鐘蟲(纖毛蟲綱)現在是11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三(二)海綿動物門(Spongia):是最原始的多細胞動物例如:毛壺、各種海綿(三)刺胞動物門(Cnidaria):

即腔腸動物門例如:水螅、珊瑚蟲、海葵群體海綿水螅珊瑚蟲海葵現在是12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三(四)扁形動物門(Platyhelminthes)背腹扁平、兩側對稱、有中胚層、原腎管排泄系統例如:真渦蟲、微口蟲(五)線蟲動物門(Nematoda)

身體長圓筒形,又稱為圓蟲。兩側對稱,不分節。例如:矛線蟲(六)環節動物門(Annelida)

身體同律分節、運動器官是剛毛或疣足例如:顫蚓科、沙蠶科、小頭蟲科現在是13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三(七)軟體動物門(Mollusca)身體一般分為頭、足和內臟團三部分。足是運動器官具外套膜和貝殼。以下為海產種類:裸鰓動物(腹足綱)海螺(腹足綱)扇貝(瓣鰓綱)鸚鵡螺(頭足綱)石鱉(多板綱)現在是14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三(八)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身體異律分節一般分為頭、胸、腹三部分,具幾丁質外骨骼,有分節的附肢.

海產種圖例海蜘蛛海蟹寄居蟹現在是15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三三、底棲動物的生活類型

生活類型:各種底棲動物按照各自的空間生態位特點形成一定的分布格局,稱為生活類型。根據生活類型將底棲動物分為四類:

1、固著動物:例如淡水殼菜、海百合、石鱉

2、穴居動物:例如線蟲、顫蚓科寡毛類,沙蠶、雙殼類軟體動物

3、攀爬動物:某些螺類、甲殼類的蟹和鰲蝦、淡水線蟲及仙女蟲科。

4、鉆蝕動物:多見于海洋生物。如船蛆現在是16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三四、功能攝食類群(一)定義:根據攝食對象和方法的差異對水生動物進行的一項生態分類。(二)分類撕食者如蟹類;

收集者刮食者如鮑魚、笠貝、螺類和仙女蟲類等;捕食者如頭足綱的鸚鵡螺,環節動物中的沙蠶等。過濾收集者,如雙殼類的扇貝、貽貝

直接收集者,如雙胃線蟲現在是17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三五、生活史及化性(一)生殖方式

1、無性生殖

2、有性生殖(二)幼體發育出芽生殖體壁突起芽體新個體芽裂生殖組織增生芽裂新個體斷裂生殖蟲體斷裂片斷新個體直接發育間接發育完全變態:卵幼蟲蛹成蟲不完全變態現在是18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三(三)化性

1.概念:指某類動物在單位時間(通常為一周年)內出現的世代數。一年一世代種為一化種,一年多世代者通稱為多化種,多見于昆蟲。世代時間達到或超過兩年的種類則可稱為二年生或三年生。

2.研究意義:是研究動物生活史的重要參數,也是測定動物生產量時所必須掌握的內容。現在是19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三六、周年生產量

七、底棲動物與環境的關系(一)物理因素

1.底質分為巖石、礫石、粗砂、細砂、粘土和淤泥。

2.流速對底棲動物的現存量和種類組成影響較大。

3.水深(二)營養元素總氮、總磷和有機物的增加底棲動物將以一定比例增加,其中磷對底棲動物是最重要的限制因素。(三)水草動物的密度和生物量與水草的關系,主要取決于各類動物的生活習性。現在是20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三八、底棲動物在不同性質水體中的種類數量分布(一)湖泊鹽度較高的湖泊底棲動物的種類較貧乏深水湖泊底棲動物種類很少淡水湖泊底棲動物種類較多(二)河流底棲動物占優勢的是一腐敗碎屑為營養的寡毛類(三)水庫底棲動物的種類一般較少,主要是寡毛類和昆蟲。現在是21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三九、底棲動物的生態學功能(一)、在物質循環中的作用底棲動物群是水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食物鏈的重要環節(二)、在生態系統能量流動中的作用沉積物動物群是海洋生態系統中的次級生產者,構成了海洋生態系統中的底棲亞系統,實行著能流的調節。(三)、對沉積物移動和穩定性的影響在以下幾方面改變沉積物質量:生物擾動;有機物耗竭;結合劑的產生,如貝殼和粘液;生物沉降;厭氧性沉積物的氧化作用。現在是22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三十、底棲動物在漁業和環境生物監測上的價值

(一)漁業經濟價值及漁產潛力的估算

F=B(P/B-1)*CF:魚產量

P:底棲動物生產量;B:底棲動物現存量

C:天然條件下,底棲動物對魚的轉化效率(二)在環境生物監測上的運用現在是23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三第八章

周叢生物

周叢生物(Aufwuchs和Periphyton)是指生活在基質上的有機體。周叢生物群落在水生態系統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從水體生產力角度來看,它們是經濟動物如魚、蝦、螺、蚌等的餌料;在整個水體的初級生產量中,周叢藻類的產量有時可占相當大的比例,甚至可超過浮游植物的初級產量;另外,周叢生物與環保工作、工業和國防建設都有著密切的關系。現在是24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三一、周叢生物定義和劃分

生長在浸沒于水中各種基質表面上的有機體集合群。真周叢生物:以根足、柄等固著于基質上偽周叢生物:真周叢生物上游動、爬行或次生性著生的有機體根據基質不同附植附動附木附石現在是25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三二、周叢藻類的生態(一)周叢藻類在物質循環中的作用高等水生植物附植藻類附植細菌O2,CO2,Si,P有機物釋放有機物CO2,B12等生長因子釋放有機物CO2,B12等生長因子高等水生植物、附植藻類和附植細菌之間的新陳代謝關系現在是26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三(二)周叢藻類的初級生產影響周叢藻類初級生產的因子主要有地點、季節、深度、基質和緯度等保安湖各湖區水生維管束植物、周叢藻類、浮游藻類年凈生產量的比較現在是27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三三、周叢原生動物的生態

周叢原生動物單位面積上數量變動較有規律,低溫時出現高峰。周叢原生動物與水體中的原生動物種類組成大不相同,武漢東湖的研究表明175種周叢原生動物只有27種出現在水體中;現在是28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三四、其他周叢無脊椎動物的生態

包括輪蟲、枝角類和橈足類等與高等水生植物締合在一起,不會常離開水生植物;固著在水生植物、沉積物或其他基質上。在水生植物之間游動;根據習性分為三類現在是29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三第九章

魚類

和其他類群相比,魚類在水生態系統中的位置獨特。一般情況下,魚類是水生態系統中的頂極群落,是大多數情況下的漁獲對象。魚類的類群多種多樣,相互之間關系復雜。在環境因子的影響下,魚類會產生各種適應性變化。同時,作為頂極群落的魚類對其他類群的存在和豐度有著重要的作用。現在是30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三一、魚類的主要類群

(一)世界魚類的現狀

魚類是脊椎動物中最富有多樣性的類群,已經描述的魚類有效物種有24618種,占整個地球上脊椎動物物種數的一半以上,其中40%的魚類物種生活于淡水。(二)我國淡水魚類的現狀我國有淡水魚類近1000種,分布十分廣泛,且具有很多特有魚類。現在是31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三二、魚類的攝食

(一)魚類的食性

1、營養類型:草食性、動物食性、雜食性、碎屑食性

2、影響因子:個體發育、食物組成變化、季節性變化(二)魚類的攝食節律晝夜節律季節節律:溫度變化導致攝食活動變化飽食節律:吃飽后攝食有間歇時期現在是32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三(三)魚類的攝食強度1、食物的充塞度充塞系數:K=(Wf/Wb)x100或1000K為充塞指數,Wf為食物團的重量,Wb為魚體重2、日糧:每日進食的食物量3、攝食量與體重的關系C=aWb

C為攝食量,a、b常數,Wb為魚體重現在是33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三(四)影響魚類攝食的因子

1、食物豐度食物密度增加,攝食頻率加快

2、個體間競爭集群時,攝食快

3、捕食者影響捕食者存在,攝食減少

4、饑餓影響饑餓后攝食量增加

5、溫度影響存在一最適溫度

6、生理狀況影響現在是34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三三、魚類能量學(一)能量在體內分配的一般模式標準代謝

Rs

食物能C排糞能F

吸收能A

排尿能U

同化能A’

特殊動力作用Rd活動耗能Ra生長P魚類能量分配模式圖現在是35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三(二)能量分配的各組份

1、排糞吸收率AE=100(C-F)/C2、排泄同化率AE’=100(C-F-U)/C3、代謝能標準代謝Rs=aWb

特殊動力作用Rd

活動耗能LgRa=a+bV

總的代謝能R=Rd+Rs+Ra(三)能量分配研究的實際結果(四)影響能量分配的因子主要是溫度現在是36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三四、魚類的年齡與生長

(一)魚類的年齡

1、測定方法:體長頻率法、骨質結構法

2、表示方法年輪數

例如:0+為1齡魚,鱗片上沒有年輪。

1+為2齡魚,鱗片上有1個年輪。(二)魚類的生長

(三)影響魚類生長的因子外部因子包括食物、溫度、溶氧、鹽度、pH、集群作用內部因子包括遺傳因素、個體大小、內源性調節現在是37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三

五、魚類的繁殖(一)魚類的繁殖方式

1.繁殖的類型依據幼體的產出形式分為:卵生、卵胎生、胎生

2.性腺的發育

3.繁殖力:一般指產卵前雌魚卵巢所懷成熟卵的粒數

4.繁殖的策略包括最早性成熟年齡和大小、繁殖季節、次數、產卵場及繁殖行為現在是38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三六、魚類的洄游

(一)洄游的概念

1、定義:洄游是一種有一定方向、一定距離和一定時間的變換棲息場所的運動。這種運動通常是集群的、有規律的、有周期性的,并具有遺傳的特性。索餌洄游、越冬洄游、產卵洄游海洋性洄游、溯河洄游、降河洄游、江河洄游(二)洄游的起因(三)洄游的定向機制依靠嗅覺定位、太陽、地磁場和水流水溫定位2、分類:現在是39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三

七、魚類在水生態系統中的特殊功能作用(一)下行效應:逆著生態金字塔的方向,高營養級類群通過對低營養級類群的控制而對整個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產生影響。魚類通過攝食、排泄以及、分解以及伴隨排泄與分解的洄游等過程對水體的理化特征及水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產生影響。現在是40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三第十章

水污染生物學問題

人類能利用的淡水不到地球總儲水量的1%,但隨著工農業生產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類對淡水的消耗量卻日益增加,同時,也增加了水域的污染程度。水生生物學在水源保護中具有特殊的作用,一般的水生生物終生生活在水中,與水環境之間的關系十分密切。水體受到污染時,生活在水中的水生生物首先受害,重則全體覆滅,輕則使敏感種類消失,耐污種類增加,物種多樣性下降,群落結構和功能發生變化。另一方面,水生生物,特別是微生物,具有分解轉化污染物的能力,在它們的作用下,水質可逐步得到改善,這也是水質的生物監測、評價和生物處理的基本依據。現在是41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三(一)水資源的現狀(二)污染與脅迫

2、水污染定義:指任何帶進水體的物質能使水生生物多樣性指數下降,以致破壞接收系統中生命的平衡狀態。

1、脅迫天然脅迫人為脅迫正常環境因子的變化人為原因引起的脅迫,如有毒化學物、營養物富集一、水污染及其對水生生物的影響現在是42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三惰性懸浮物無機還原化合物有機廢水有毒物質酸、堿、重金屬、酚、放射物質熱廢水煉油廢水(三)、廢水主要類型現在是43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三(四)污染物對水生生物的影響生物種類減少影響光合、呼吸、生殖以及致畸、致突變等有毒物質生物放大(五)生物凈化污染物質生物體無害物質吸附氧化還原分解吸收現在是44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三二、化學污染物在水體中的生物降解和生物積累

(一)生物降解生物對有機物質的破壞和礦化過程微生物降解:起主要作用,幾乎所有有機物都能被微生物降解;水生生物降解:藻類、水生植物對有機物、重金屬等也有較強吸收利用能力。現在是45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三水生植物能凈化的有毒有害物質茨藻、黑藻有機物、砷浮萍、菱角有機物、鎘香蒲有機物、氮、磷鳳眼蓮氮、磷、鋅、氧化物、酚、鉻水蔥氮、磷、酚、有機物蘆葦有機物、氮、磷、砷菖蒲細菌和大腸桿菌部分水生植物能凈化的有毒有害物質現在是46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三(二)生物積累污染物在生物體中濃度比水環境中高生物濃縮生物體污染物吸收吸收生物放大營養級I營養級II營養級III污染物現在是47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三三、水污染的生物處理(一)生物處理的基本原理基于水體自凈作用,用人工的條件加以強化。(二)廢水生物處理的方法好氧處理活性淤泥法:工業廢水中投加糞便水,在曝氣池中培養。生物濾池和生物轉盤法:池子裝有填料,廢水從覆蓋有生物粘膜的填料中滲透而過。現在是48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三

厭氧處理在厭氧消化池中,厭氧菌發酵,可產生沼氣。氧化塘處理廢水經適當處理后排入天然池塘,所需氧氣來自表面自然曝氣和藻類光合作用產氧。酶法處理采用固定化酶技術;屬三級處理。現在是49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三四、生物學監測(一)用生態學方法進行生物學監測指示種階段:難以分清受天然條件排斥還是受污染物壓迫排斥。群落結構階段多樣性指數—困難在于準確鑒別種類異養性指數—對生物群落進行生化分析得出群落結構變化不是總能和生態系統中其他變化聯系。群落功能階段對環境的反應比較一致,可得出統計學上比較可靠的數據。現在是50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三(二)用毒理學方法進行生物學監測急性毒性試驗:24、48、96小時內不同濃度毒物的相對致死性。

LC50:一定時間內對種群中50%個體產生致死效應的濃度。慢性毒性試驗:測試毒物長期低濃度引起的長期效應。生物積累試驗:對慢性毒性試驗的補充。

生物傳感器組織細胞細胞器核酸蛋白信號轉換信號感受器信號轉換器終端電或光信號生物傳感器污染物現在是51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三(三)公害評價掃描試驗

Tiers預報試驗驗證試驗生物效應濃度大大高于環境濃度,通過部分Tiers試驗就可正確裁決;生物效應濃度稍高于環境濃度,需通過整個Tiers試驗;環境濃度高于生物效應濃度,該化學品應禁止進入環境。現在是52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三五、水體富營養化問題(一)富營養化的主要原因根本原因是營養物質增加,主要為P、N、C、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營養物來源

地表徑流(土壤和農業)畜牧業和漁業城鎮人口(生活污水)工礦企業(工業廢水)大氣降水地下水現在是53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三(二)富營養化的監測和評價美國環保局標準貧營養中營養富營養總磷(mg/m3)<1010--20>20葉綠素a(mg/m3)<44--10>10透明度(m)>3.72.0--3.7<2.0深水層溶解氧(飽和度%)>8010--80<10現在是54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三(三)富營養化的危害供水方面:水廠過濾水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同時水質下降;旅游方面:水體的旅游價值降低或消失;漁業方面:富營養化引起的缺氧常使魚類大批死亡;其他方面:藍藻產生毒素,引起家畜、家禽、水鳥等死亡。現在是55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三(四)富營養化的防治富營養化可以治理,但先污染再治理得不償失。防治方法工藝改革、產品改進污水分流(改道)污水三級處理土地利用換水/稀釋深層排水曝氣/混和現在是56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三挖泥底泥就地處理殺藻除草藻的利用(收獲)生物防治現在是57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三第十一章

漁業生物學問題

漁業生物學是水生生物學的一部分,它主要研究魚類種群的生物特性及其與環境的相互關系,進而闡明漁業的經濟性和合理性。合理的漁業發展在于,保證良好的水環境條件下,向該水域索取最大產量的、持續高質量的漁產品。在了解魚類食性、繁殖、生長、種內和種間關系等問題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魚類種群的變動規律及其與人類活動和環境的關系,是保證合理漁業生產的理論基礎。

現在是58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三一、食性

(一)魚類的食性及天然餌料的主要類群1、食性仔魚、幼魚多以浮游動、植物為食;成魚食譜趨于狹窄。2、天然餌料類群浮游動物:浮游原生動物、昆蟲稚蟲、枝角類和橈足類;蠕形動物:水生及陸生寡毛類;軟體動物:腹足類及斧足類;節肢動物:蝦及昆蟲。現在是59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三(二)魚類食性研究與漁業管理的關系

不同食性魚類合理搭配合理投餌、施肥根據餌料生物量推算漁產量現在是60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三二、繁殖

(一)生殖方式兩性生殖:占大多數雜交發生:雜種后代AB在卵細胞發生過程中卵核中只保留A染色體組,成熟卵子再與B染色體組的精子結合,仍形成AB雜種。單性生殖孤雌生殖:成熟卵單獨發育雌核發育:卵子受外來精子激發,但精核不與卵核融合現在是61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三(二)繁殖群體的結構第一類型:只有首次繁殖個體(補充群),首次繁殖后即死亡—遠東大馬哈魚;第二類型:大量補充群,部分剩余群體及少數老齡群體—大西洋鮭;第三類型:剩余群比例大于補充群,還有相當數量的老齡個體及衰老個體—鱘科魚類。現在是62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三(三)成熟度最小成熟個體和年齡同一個種不同種群之間開始性成熟的年齡有很大差異。

廣分布種,高緯地區比低緯地區種群成熟晚;餌料豐富時性成熟早。

繁殖力

絕對繁殖力:每個成熟個體卵巢中成熟卵的總數。相對繁殖力:單位體重的懷卵量。現在是63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三三、世代生物量消長

(一)體長和體重的增長模式體長增長

lt=l∞-l∞e-k(t-t0)l:體長k:生長率體重增長

Wt=W∞(1-ek(t-t0))n

W:體重現在是64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三(二)世代生物量的消長及漁業生物學基礎魚類世代生物量的消長取決于個體重量的增長及自然死亡率兩個因素。

Rukashov邊界曲線Kt=Nt+1*Wt+1Nt+WtK:增減系數Nt:時間t年齡組的數量Wt:時間t年齡組的重量Kt>1,世代生物量增長;Kt<1,世代生物量下降;Kt=1,世代生物量達最高點。現在是65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三

Hardy-Weinberg定律復合等位基因頻率遷移對基因頻率的影響選擇對基因頻率的影響遺傳漂變對基因頻率的影響四、種群遺傳現在是66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三五、合理漁業管理

(一)天然漁業管理(二)引種移植對野生種群的影響引入種群可能對原有鄉土種群的遺傳結構帶來不利影響。(三)繁殖場的管理

近交和繁殖基礎群良種繁殖增殖放流繁殖場養殖群體可能給鄉土種群造成的影響現在是67頁\一共有73頁\編輯于星期三第十二章水生生物資源與保護

水生生物資源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漁業產品,某種程度上它屬于一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