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一(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 教學設計范文3篇新版_第1頁
高中必修一(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 教學設計范文3篇新版_第2頁
高中必修一(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 教學設計范文3篇新版_第3頁
高中必修一(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 教學設計范文3篇新版_第4頁
高中必修一(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 教學設計范文3篇新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精品文檔精心整理精品文檔可編輯的精品文檔高中必修一《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教學設計范文3篇

高中必修一《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教學設計范文一

教學目標

1.了解北大的歷史和當時的社會背景,了解蔡元培的辦學方針和他為辦學作出的巨大貢獻。

2.把握關鍵語句,深入理解文章的內涵,體會文章思想的文化意義。

3.結合文章結構,了解演講詞的特點。

4.理解蔡元培校長對北大學子的殷切期望,以及他對社會的深切的責任感,樹立遠大理想及崇高的修身做人的觀念。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合作探究蔡先生向青年學生提出的三點期望的背景和現實意義以及感悟演講詞的特點。。

教學難點把握關鍵語句,深入理解文章的內涵,體會文章思想的文化意義。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了解北大和作者

or:rgb(0,0,0);font-weight:bold;font-size:12.0000pt;mso-font-kerning:0.0000pt;">【教學重點】合作探究蔡先生向青年學生提出的三點期望的背景和現實意義以及感悟演講詞的特點。。

【教學難點】把握關鍵語句,深入理解文章的內涵,體會文章思想的文化意義。

1、你心目中的理想大學是什么?

要求一學生談自己了解的情況,如果學生不太了解,則教師補充:

京師大學堂,即現在的北京大學。它誕生于清末民族危亡之時。為了救亡圖存,1898年,在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志士的推動下,設立京師大學堂。當時大學堂不僅是全國最高學府,而且也是負責管轄各省學堂的全國最高行政機關。1912年,京師大學堂改稱“北京大學”,嚴復,這位近代中國杰出的啟蒙思想家、翻譯家、教育家,成為北大首任校長。1916年12月,教育家蔡元培任北大校長,整頓校風,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形成了北大獨特的學術環境與學術空氣。

北大是我們每個學子夢寐以求的高等學府,她是一塊圣地,百余年來中國社會的痛苦和追求,都在這里得到集聚和呈現。這所校園中青春的精魂曾為沉沉暗夜中的古大陸點燃昭示理想的火炬。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學者,從這里眺望世界,走向未來,以堅毅的、頑強的、前赴后繼的精神,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傳播文明的種子。它不是一種物質的傳承,而是靈魂的塑造和精神的遠播。生活在燕園的人既感受到這種恒遠的同時又感覺它是不具形體的、不可觸摸的、巨大的精神存在。那是一種北大特有的精神現象,這種存在超越時間和空間,成為北大永存的靈魂。今天,讓我們一起學習改變北大命運的前校長蔡元培先生的《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

2、說說你所知道的蔡元培。

要求一學生談自己了解的情況,如果學生不太了解,則教師補充:

蔡元培(1868~1940),浙江紹興人,現代教育家。字鶴卿,號孑民。1921年,法國里昂大學、美國紐約大學分別授予他文學、法學博士榮譽學位。1917至1928年任北京大學校長,引進資本主義國家的教育制度與方法,整頓校風,改革教學,網羅人才,使北京大學面目煥然一新。

蔡先生的治學作風和為人品格是中華民族的無窮財富。他是我國著名的民主主義革命家、教育家和科學家,是現代中國知識界的卓越先驅,也是近代、現代歷史上探索救國之路和振興中華民族的先驅之一,為中華民族的進步和發展奮斗了40余年,為中國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毛澤東曾高度評價蔡元培先生是“學界泰斗,人世楷?!?。

夯實基礎,自學檢測

研讀感知

二、研讀感知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肄業(yì)提攜(xié)弭謗(mí)訾詈(zǐlì)砥礪(dǐlì)相勖(xù)商榷(què)泥淖(nào)稽首(qǐ)冶游(yě)

2、重點詞語積累——熟語積累:

(1)終南捷徑:比喻求官的最近便的門路,也比喻達到目的的便捷途徑。

(2)束之高閣:把東西捆起來,放在高高的架子上面。比喻扔在一邊,不去用它或管它。

(3)根深蒂固:比喻基礎穩固,不容易動搖。也說根深柢(dǐ)固。

(4)責無旁貸:自己的責任,不能推卸給別人(貸:推卸)。

(5)旁征博引:為了表示論證充足而廣泛地引用材料。

(6)容有底止:或許能相當深。

整體感知

/b>

1、研讀標題,了解演講詞的特點。

演講是用口講的,所以要通俗易懂,盡量口語化。

語言一定要精彩、生動,這樣才能吸引聽眾;如果語言枯燥無味,聽眾覺得沒意思。

演講要面對很多的聽眾,而聽眾都是帶著目的來的,所以演講一定要有針對性,講聽眾關心的、想聽的東西。

演講要能打動聽眾的心,要有感情,有較強的感染力寫演講辭的時候要注意怎樣才能抓住讀者的心,怎樣才能使語言具有感染力。

演講是一講而過的,聽眾沒時間慢慢理清思路、細細推敲字句,所以演講辭必須——觀點明確,思路清晰,邏輯性強。

2、把握文章主旨,理清寫作思路,列出本文結構示意圖。

本文結構示意圖:

第一部分(第1段),開門見山,點明本次演講的目的。

第二部分(第2-4段),對北大學子提出的三點希望。

1、抱定宗旨2、砥礪德行3、敬愛師友

第三部分(第5段),結束語。簡單勾勒目下所做之事,簡明扼要,切中肯綮。

計劃:1、改良講義2、添購書籍

3、蔡元培先生向青年學生提出的三點希望分別是從什么角度說的?

抱定宗旨——學業上

砥礪德行——品行上

敬愛師友——個人修養上

教師小結:蔡元培在上任之初,就鄭重地提出了三點要求,希望青年學子在學業上,要抱定研究學問的宗旨,孜孜求學;在品行上,能砥礪德行,以天下為己任,以身作則,擔當起匡正流俗的職責,為天下人做道德的楷模;在平時的個人修養上,要尊敬師長,團結友愛。

從課文的結構上看,這體現出了演講詞邏輯性強的特點。

合作探究

/b>

1、蔡元培先生是針對當時怎樣的社會現實提出以上三點要求的?(篩選出文中相關信息并概括當時時代特點)

提示:(1)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敗……蓋為將來畢業有人提攜也。

(2)平時則放蕩冶游,……豈非與求學初衷大相背馳乎?

(3)方今風俗日偷,道德淪喪,……鮮不為流俗所染。

齊讀,教師小結:由以上信息可以看出,當時社會非常腐敗,道德淪喪,即便是北大,也難脫俗流。很多學生不以學業為重,而是把大學當成了升官發財的階梯,平時敷衍塞責,考試突擊講義。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演講要有針對性。

2、在這種背景下,蔡元培先生要求學生應該怎么做?在文中找到具體語句。

重點篩選出下列句子齊讀并體會深刻含義:

①諸君肄業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時間不為不多,茍能愛惜光陰,孜孜求學,則其造詣,容有底止。

②諸君肄業大學,當能束身自愛。必有卓絕之士,以身作則,力矯頹俗。諸君不惟思所以感已,更必有以勵人。

③不惟開誠布公,更宜道義相勖,蓋同處此校,毀譽共之,同學中茍道德有虧,行有不正,為社會所訾詈,己雖規行矩步,亦莫能辯,此所以必相互勸勉也。

指名模擬演講這些句子。

教師小結:這些話是蔡元培對青年學子的懇切勉勵,他認為大學是研究高深學問的地方,而不是做官發財的進身階,因此,學生在校應努力鉆研學問,增長見識。青年學子要潔身自愛,以身作則,擔當起改正社會流弊的作用。青年學子之間相互友愛、相互勸勉,在德行上共同進步。這些語句寄予了蔡元培對北大學生的深切厚望。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演講要有感染性。

拓展延伸

1、在蔡元培提出的三點要求中,最能觸動你心靈的是哪一點?談談自己的感想。

2、課堂結束語:記住蔡元培先生給我們的三點忠告。

高中必修一《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教學設計范文二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育目標

1.結合本文的結構,了解演講辭中心突出、層次分明的特點。

2.理清局部思路,弄明白一段文字,一句接一句,后一句接前一句的道理。

二、能力培養目標

1.結合注解,疏通字句,通過關鍵語句的分析,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內涵,體會本文的思想文化意義。

2.探究思路,提高積極思維能力。

三、德育滲透目標

引導學生理解蔡元培的辦學方針和巨大貢獻。

【教學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結合本文的結構,了解演講辭中心突出、層次分明的特點。

難點:結合注解,疏通字句,通過關鍵語句的分析,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內涵,體會本文的思想文化意義。

解決辦法:多探究,多發問,多思考,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結合本文的結構,了解演講辭中心突出、層次分明的特點。

2.結合注解,疏通字句,通過關鍵語句的分析,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內涵,體會本文的思想文化意義。

二、整體感知

1.導入新課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是一篇用淺易的文言文寫成的演講辭。要想理解這篇演講辭的內涵和意義,必須先了解當時的社會現狀和北大的發展歷程。

北京大學創辦于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第一所現代意義上的大學。

京師大學堂的誕生,是戊戌變法的產物。戊戌變法運動失敗以后,所有新政措施幾乎全部被廢除,只有京師大學堂得以保留。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1912年5月,京師大學堂改名為北京大學。但1917年蔡元培接任之前的北大,總的來說還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習氣十分濃厚的學府。因初辦時所收學生都是京官或八旗貴族子弟,來上學時,有不少還帶著聽差,上學只是為了升官發財,對研究學問沒什么興趣,而是想方設法混資歷,找靠山。蔡元培的貢獻就在于,他把陳腐的北大,變成了學術至上的真正大學。他以堅決的氣魄,按照自己的教育理想,采取一系列對癥下藥的措施,一步步地改造北大,使北大逐步顯示出全新的風貌。不到兩三年時間,北大便從一個培養官僚的腐朽機構一躍而成為全國進步青年仰慕的學府。

在辦學方針上,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延請陳獨秀等大批新學人物和劉師培等舊學人士進入北大,并裁減了不稱職的教員,清除了一大批腐朽守舊的人物。經過這番整頓,教師隊伍的素質大大提高。與此同時,他還在學生中間大力提倡思想自由,培養學術研究風氣,樹立新道德新風尚。本文就是他這蘭思想的集中體現。

2.朗讀課文、把握文意。

3.分析文章思路

在演講中,他開門見山,在簡單地回顧了自己與北大的淵源之后,就以校長的身份直截了當地對青年學子提出了三點要求:抱定宗旨、砥礪德行、敬愛師友。這幾點要求絕非泛泛而談,而是直接針對當時的社會風氣和北大的沉疴而提出的,可以說每一點都極富有針對性,都事關北大的前途和命運。

首先,他高屋建瓴地匡正了大學的性質,明確求學的目的。他指出,大學不是做官發財的跳板,而是研究高深學問的地方,這一觀點在當時可以說振聾發聵,直指北大多年弊端。他尖銳地指出,以前的北大學生多抱做官發財的目的來此讀書,專業多以實惠取巧的法科為主,對于教師不以學問的深淺來衡量,而是只問官階之大小等等。而這些現象之所以產生,深層原因恰恰在于學校辦學宗旨不明,大學日漸急功近利和庸俗化。因此,在批判種.種腐敗現象的基礎上,蔡元培明確提出,來北大求學的青年學子,一定要有正大的宗旨。對此,文章從正反兩方面進行了深入的論述:為求學而來到北大者,會倍加珍惜這幾年的大好光陰,孜孜苦讀,為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底子。而如果只為做官發財而來,則往往容易敷衍塞責,誤己誤國。清朝的覆滅和目前人們對于當局的不滿,就是最好的例子,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蔡元培對青年學子提出這樣的要求,可謂切中肯綮。

第二點則著眼于品行,這一點也是有的放矢的。五四運動之前的中國社會,極端無序和混亂。辛亥革命的不徹底,致使袁世凱篡奪了革命果實,以后又經過歷次軍閥割據,連年混戰,北洋軍閥統治了當時的北京。蔡元培上任之時,正是皖、直、奉三大軍閥派系混戰時期,社會動蕩不安。在思想領域,人們失去了舊有的道德規范,而新的又未曾確立,在道德失范的狀況下,許多人喪失了起碼的道德底線。作為北洋政府所在地的北京,更是腐敗成風,“敗德毀行之事,觸目皆是”,風氣使然,一般人鮮有能出污泥而不染者。蔡元培痛心地指出,在這樣的社會中,即使青年學子潔身自好,又能有什么前途!因此,他希望北大的學子能以天下為己任,以身作則,擔當起匡正流俗的職責,為天下人做道德的楷模。即使娛樂,也要力求正當之娛樂。這些教誨既嚴肅認真又體貼入微,可謂語重心長。

為改變學生中間的不良風氣,蔡元培積極提倡在學生中間成立進德會,人會的人都要遵守不賭博、不飲酒、不娶妾等基本戒條。另外,他還積極促成體育會、音樂會、繪畫研究會、書法研究會等業余研究機構,目的就是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消遣方式,培養他們的正當趣味。

第三條,是從個人修養方面來說的。他希望北大學子能尊敬師長,團結友愛。特別是同學之間要相互勉勵,共同維護北大的榮譽。他還以自己在德國的親身經歷,論述良好的社會風氣之必要,勉勵青年學子相互友愛,共同進步。

這三點看起來并不復雜;但在當時卻有著振聾發聵、匡正時弊的重要意義。正是因為有了蔡元培,有了這樣的辦學方針和求學準則、做人標準,北大才從多年陳腐封建的泥潭中拔了出來,走上正軌,逐步成為一個現代意義上的大學,為成就今后的百年輝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演講辭的最后,作者告訴在座的青年學子,自己近期要做兩件事,一是改良講義,二是添購書籍。這兩件事情雖小,卻是建構一個優秀大學的基本條件,也正是北大學子們最迫切需要的。作為一個校長,蔡元培為學校、為學生考慮得不可謂不深,不可謂不細。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朗讀并積累詞語

干祿終南捷徑弭肄業容有底止當軸日偷

鮮相勖訾詈

2.【提問】作為一篇就職演說,本文富有針對性和現實意義。

【明確】就職演說,大都會闡釋自己的施政綱領或對聽眾提出要求,本文二者融合而又側重于后者。作為北大的新一任校長,蔡元培對青年學子寄予了厚望。他深知當時社會的污濁與北大的沉疴,因此,在演講中,他開門見山,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三點要求。這三點可以說每一點都事關北大的前途和命運,也是青年學子們普遍關心的。這樣,在內容上首先就抓住了聽眾的心理和興奮點,引起聽眾的興趣。

3.【提問】本文在結構上有什么特點?

【明確】在結構上,這篇演講辭思路非常清晰。演講,由于是一聽而過,時間有限,一篇演講只能安排一個中心思想,而且要求中心突出,本文就是圍繞著如何做一個優秀的北大學子而展開的,而且通篇都圍繞著這一中心選擇材料和組織結構。簡短的開場白引出話題,正文展開話題,結尾總結話題,層次分明,脈絡清楚,給人一氣呵成之感。

4.【提問】本文在語言上有何特點?

【明確】在語言上,本文用淺易的文言文寫成,在簡潔凝練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樸典雅。這篇演講辭寫作的年代,正是文言文向白話文過渡、新舊兩種文體并行的時期,當時的許多文章都帶有文白混雜的特點。以本文為例,文章基本的框架還是文言文,有大量的文言字詞和文言句式,多用單音詞、語氣詞等,但另一方面文章又比較淺顯,有許多口語成分,比起古文來好理解。因此,本文讀起來既有文言的言簡意賅、意味深長,又有口語的明快易懂,學習時要注意體味。

總結、擴展

理清本文的總體思路和局部思路,理解這篇演說辭的思路是怎樣一步步變化發展的。理清了思路,既可以幫助理解課文內容,又可以提高思維能力,對寫作也有幫助。

布置作業

完成“研討與練習”一、二、三。

課文板書

2.把握結構

(1)開篇

(2)

(3)兩個工作重點

3.寫作特點

(1)語言懇切,熱情,具有很強的鼓動性。

(2)多用反問句,增強了語言的表達效果和說服力。

高中必修一《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教學設計范文三

文本解讀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是一篇淺易的文言演講詞。它具有演說詞的特點,同時又能體現出蔡元培先生先進的教學思想。這篇演講開宗明義,作為一所大學,首先要明確它的性質,“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而不是人們升官發財的階梯。作為學生在學校中應該關注的是知識的學習而不應該片面的注重分數的高低。在研究學問之外砥礪自己的德行,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也是大學生所必須的。而作為學校之主體的師生,應該建立一種互敬互愛、互相勸勉的關系。所有這些舉措都為北京大學“學術自由,兼容并包”精神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本文的體裁是演講詞,演講詞的特點:觀點明確、針對時弊、情感真摯、淺顯易懂,通過疏理課文,了解及掌握演講詞的特點。

教學目標:

1、了解演講詞及其特點。

2、探究本文的現實意義。

3、即興演講。

教學重難點:

1、了解蔡元培先生在就任北大校長時的背景,體會演講的針對性。

2、疏通文意,準確分析演講詞的內容和寫作特點。

3、結合自身,思考蔡元培先生的演講對當今學子的教育意義和啟示。

教學設想:

這一單元學習演講詞,所選課文都是名家大作,是思想性和文學性完美結合的經典演說。學習課文時,要在把握作者觀點的基礎上體會演講的一些特點?;谶@些要求,我對本課的教學設想是這樣的:通過富有情感的朗讀,結合具體內容的分析,體會本文的思想文化意義,進而掌握演講的特點。

德育目標:

學習作者勇于創新、銳意改革的勇氣和精神,追求健康、積極的生活。

教學方法:

運用講授法、朗讀法、情境導入法、分組討論法等方法,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積極參與、發散思維的良好習慣。

教學對象:高一年級學生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播放北大視頻)北京大學,無數學子夢寐以求的學校,你們想去嗎?可100前的北京大學可不是這樣啊!幸運的是他們遇到了一位好校長,改變了北大,使北大從一所死氣沉沉的衙門大學變革成一所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頂級學府。讓我們隨著時光回到100年前,一起來學習這篇把北大帶進新紀元的文章。

二、文本梳理

(1)明確文體。

(2)分析文體特點:

1、速讀課文,理清文脈,掌握演講詞的結構特點:觀點明確,思路清晰。

①找出文章的主旨句。

明確:予今長斯校,請更以三事為諸君告。

②“告”幾事?

明確:三事。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礪德行;三曰敬愛師友。

兩個計劃。一件是改良講義;二件是添購書籍。

③為什么能這么快找到答案?

明確:因為明顯的標記,“一曰二曰三曰”。

由以上幾點,讓學生概括出演講稿的第一個特點:觀點明確,思路清晰。

2、精讀課文,以寫作背景和社會背景為切入點,掌握演講詞的內容特點:針對時弊,對癥下藥。

①蔡元培給學生提出的第一個希望是“抱定宗旨”,是什么宗旨?

明確:“所以諸君須抱定宗旨,為求學而來?!?/p>

②這些學生們是為求學而來嗎?從哪里能看出來?

請同學在書上找出反映北大現狀的句子,然后讀一讀,要讀出感情。

明確:“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敗,以求學于此者,皆有做官發財思想?!?要讀出痛心的感覺)

“平時則放蕩冶游,考試則熟讀講義,不問學問之有無,唯爭分數之多寡。”“試驗既終,書籍束之高閣,毫不過問,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責,文憑到手,即可借此活動于社會。”(讀出對學生的批評和擔憂)

③從中可以看出這是一群什么樣的學生?

明確:不學無術,只想升官發財,不關心國家民族的前途,只考慮自己。

④北大的學子怎么會這樣?探究一下當時的社會,找出文中體現時代背景的句子。

明確:“方今風俗日偷,道德淪喪,北京社會,尤為惡劣,敗德毀行之事,觸目皆是?!?“尤為”加重,要讀出憤怒、悲痛之情)

⑤這是一個什么樣的社會?

明確:(抓關鍵詞)道德淪喪

⑥蔡元培之所以特別強調要“抱定宗旨”,是針對當時的社會和北大的現狀而定的,所以他提出的觀點具有什么特點?

明確:第二個特點:針對時弊,對癥下藥。

除了第一事具有針對性,二、三兩件事有針對性嗎?分別針對什么說的?

明確:第二事針對品行,砥礪德行,以矯頹俗。連年混戰,社會動蕩不安。在思想領域,人們失去了舊有的道德規范,而新的又未曾確立,許多人喪失了起碼的道德底線。因此,他針對這一現象,希望北大學子以天下為己任,以身作則,擔起匡正流俗的職責。

第三事針對個人涵養方面。對教員,不能以誠相待,只是利用。對同學校友,不能開誠布公,道義相勖。

4、通過有感情的誦讀,掌握演講詞的情感特點:情感真摯,感染力強

有感情的誦讀以下幾句話,品味其中所蘊含的情感。

(1)“究之外人指摘之當否,姑不具論,然弭謗莫如自修,人譏我腐敗,而我不腐敗,問心無愧,于我何損?”

(2)“試驗既終,書籍束之高閣,毫不過問,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責,文憑到手,即可借此活動于社會,豈非與求學初衷大相背馳乎?”

(3)“方今風俗日偷,道德淪喪,北京社會,尤為惡劣,敗德毀行之事,觸目皆是?!?/p>

(4)“士別三日,刮目相看”

(5)“況時閱數載,諸君較昔當必為長足進步矣?!?/p>

因此,演講其實是一個情感交流,只有與現場的聽眾有情感有溝通有共鳴甚至打動他,你才能走進他的心田,你的演講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5、通過品讀,掌握演講詞的文字特點:淺顯易懂,明白暢曉。

演講是一種交流活動,演講者在臺上說,聽眾在臺下聽,聽眾是沒有稿子可以看的,所以,這就意味著演講者說的話聽眾要能聽得懂。

蔡元培校長為什么要用文言文講呢?他不清楚演講詞的特點嗎?

明確:寫作時間為1917年,是文言文向白話文過渡的時期,1919年五四運動后白話文才替代了文言文。如果全篇都用文言文講,聽眾就會聽不懂;所以蔡元培在演講中,沒有用很多華麗的詞藻,晦澀難懂的詞匯,所說的話都很質樸甚至是接地氣的,我們讀起來雖會有陌生的感覺,但畢竟是100年前的文章,現在我們還能看懂,所以這篇演講稿還是具備這一特點的。

三、內容拓展

通過分析文章和演講稿的特點,我們對蔡元培的辦學方針和他的卓越貢獻已有了認識,回頭看看今天的社會,蔡元培在課文中提到的社會腐敗現象和不良風氣現在還有嗎?共同分析討論:蔡元培提出的三點要求至今仍有哪些現實意義。

四、問題探究

分析了蔡元培的演講辭詞,通過觀看演講視頻,分析其相同點和不同點,進一步掌握演講詞的特點。

五、實際運用

100年后的北京大學成為了中國最高學府的典范,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北大夢,學了這篇文章后,你有何感想,如果有朝一日你進了北大,你會怎樣去做?結合蔡元培提出的三個要求,即興演講。

精品文檔精心整理精品文檔可編輯的精品文檔高中必修一《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教學設計范文3篇

高中必修一《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教學設計范文一

教學目標

1.了解北大的歷史和當時的社會背景,了解蔡元培的辦學方針和他為辦學作出的巨大貢獻。

2.把握關鍵語句,深入理解文章的內涵,體會文章思想的文化意義。

3.結合文章結構,了解演講詞的特點。

4.理解蔡元培校長對北大學子的殷切期望,以及他對社會的深切的責任感,樹立遠大理想及崇高的修身做人的觀念。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合作探究蔡先生向青年學生提出的三點期望的背景和現實意義以及感悟演講詞的特點。。

教學難點把握關鍵語句,深入理解文章的內涵,體會文章思想的文化意義。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了解北大和作者

or:rgb(0,0,0);font-weight:bold;font-size:12.0000pt;mso-font-kerning:0.0000pt;">【教學重點】合作探究蔡先生向青年學生提出的三點期望的背景和現實意義以及感悟演講詞的特點。。

【教學難點】把握關鍵語句,深入理解文章的內涵,體會文章思想的文化意義。

1、你心目中的理想大學是什么?

要求一學生談自己了解的情況,如果學生不太了解,則教師補充:

京師大學堂,即現在的北京大學。它誕生于清末民族危亡之時。為了救亡圖存,1898年,在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志士的推動下,設立京師大學堂。當時大學堂不僅是全國最高學府,而且也是負責管轄各省學堂的全國最高行政機關。1912年,京師大學堂改稱“北京大學”,嚴復,這位近代中國杰出的啟蒙思想家、翻譯家、教育家,成為北大首任校長。1916年12月,教育家蔡元培任北大校長,整頓校風,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形成了北大獨特的學術環境與學術空氣。

北大是我們每個學子夢寐以求的高等學府,她是一塊圣地,百余年來中國社會的痛苦和追求,都在這里得到集聚和呈現。這所校園中青春的精魂曾為沉沉暗夜中的古大陸點燃昭示理想的火炬。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學者,從這里眺望世界,走向未來,以堅毅的、頑強的、前赴后繼的精神,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傳播文明的種子。它不是一種物質的傳承,而是靈魂的塑造和精神的遠播。生活在燕園的人既感受到這種恒遠的同時又感覺它是不具形體的、不可觸摸的、巨大的精神存在。那是一種北大特有的精神現象,這種存在超越時間和空間,成為北大永存的靈魂。今天,讓我們一起學習改變北大命運的前校長蔡元培先生的《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

2、說說你所知道的蔡元培。

要求一學生談自己了解的情況,如果學生不太了解,則教師補充:

蔡元培(1868~1940),浙江紹興人,現代教育家。字鶴卿,號孑民。1921年,法國里昂大學、美國紐約大學分別授予他文學、法學博士榮譽學位。1917至1928年任北京大學校長,引進資本主義國家的教育制度與方法,整頓校風,改革教學,網羅人才,使北京大學面目煥然一新。

蔡先生的治學作風和為人品格是中華民族的無窮財富。他是我國著名的民主主義革命家、教育家和科學家,是現代中國知識界的卓越先驅,也是近代、現代歷史上探索救國之路和振興中華民族的先驅之一,為中華民族的進步和發展奮斗了40余年,為中國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毛澤東曾高度評價蔡元培先生是“學界泰斗,人世楷模”。

夯實基礎,自學檢測

研讀感知

二、研讀感知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肄業(yì)提攜(xié)弭謗(mí)訾詈(zǐlì)砥礪(dǐlì)相勖(xù)商榷(què)泥淖(nào)稽首(qǐ)冶游(yě)

2、重點詞語積累——熟語積累:

(1)終南捷徑:比喻求官的最近便的門路,也比喻達到目的的便捷途徑。

(2)束之高閣:把東西捆起來,放在高高的架子上面。比喻扔在一邊,不去用它或管它。

(3)根深蒂固:比喻基礎穩固,不容易動搖。也說根深柢(dǐ)固。

(4)責無旁貸:自己的責任,不能推卸給別人(貸:推卸)。

(5)旁征博引:為了表示論證充足而廣泛地引用材料。

(6)容有底止:或許能相當深。

整體感知

/b>

1、研讀標題,了解演講詞的特點。

演講是用口講的,所以要通俗易懂,盡量口語化。

語言一定要精彩、生動,這樣才能吸引聽眾;如果語言枯燥無味,聽眾覺得沒意思。

演講要面對很多的聽眾,而聽眾都是帶著目的來的,所以演講一定要有針對性,講聽眾關心的、想聽的東西。

演講要能打動聽眾的心,要有感情,有較強的感染力寫演講辭的時候要注意怎樣才能抓住讀者的心,怎樣才能使語言具有感染力。

演講是一講而過的,聽眾沒時間慢慢理清思路、細細推敲字句,所以演講辭必須——觀點明確,思路清晰,邏輯性強。

2、把握文章主旨,理清寫作思路,列出本文結構示意圖。

本文結構示意圖:

第一部分(第1段),開門見山,點明本次演講的目的。

第二部分(第2-4段),對北大學子提出的三點希望。

1、抱定宗旨2、砥礪德行3、敬愛師友

第三部分(第5段),結束語。簡單勾勒目下所做之事,簡明扼要,切中肯綮。

計劃:1、改良講義2、添購書籍

3、蔡元培先生向青年學生提出的三點希望分別是從什么角度說的?

抱定宗旨——學業上

砥礪德行——品行上

敬愛師友——個人修養上

教師小結:蔡元培在上任之初,就鄭重地提出了三點要求,希望青年學子在學業上,要抱定研究學問的宗旨,孜孜求學;在品行上,能砥礪德行,以天下為己任,以身作則,擔當起匡正流俗的職責,為天下人做道德的楷模;在平時的個人修養上,要尊敬師長,團結友愛。

從課文的結構上看,這體現出了演講詞邏輯性強的特點。

合作探究

/b>

1、蔡元培先生是針對當時怎樣的社會現實提出以上三點要求的?(篩選出文中相關信息并概括當時時代特點)

提示:(1)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敗……蓋為將來畢業有人提攜也。

(2)平時則放蕩冶游,……豈非與求學初衷大相背馳乎?

(3)方今風俗日偷,道德淪喪,……鮮不為流俗所染。

齊讀,教師小結:由以上信息可以看出,當時社會非常腐敗,道德淪喪,即便是北大,也難脫俗流。很多學生不以學業為重,而是把大學當成了升官發財的階梯,平時敷衍塞責,考試突擊講義。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演講要有針對性。

2、在這種背景下,蔡元培先生要求學生應該怎么做?在文中找到具體語句。

重點篩選出下列句子齊讀并體會深刻含義:

①諸君肄業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時間不為不多,茍能愛惜光陰,孜孜求學,則其造詣,容有底止。

②諸君肄業大學,當能束身自愛。必有卓絕之士,以身作則,力矯頹俗。諸君不惟思所以感已,更必有以勵人。

③不惟開誠布公,更宜道義相勖,蓋同處此校,毀譽共之,同學中茍道德有虧,行有不正,為社會所訾詈,己雖規行矩步,亦莫能辯,此所以必相互勸勉也。

指名模擬演講這些句子。

教師小結:這些話是蔡元培對青年學子的懇切勉勵,他認為大學是研究高深學問的地方,而不是做官發財的進身階,因此,學生在校應努力鉆研學問,增長見識。青年學子要潔身自愛,以身作則,擔當起改正社會流弊的作用。青年學子之間相互友愛、相互勸勉,在德行上共同進步。這些語句寄予了蔡元培對北大學生的深切厚望。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演講要有感染性。

拓展延伸

1、在蔡元培提出的三點要求中,最能觸動你心靈的是哪一點?談談自己的感想。

2、課堂結束語:記住蔡元培先生給我們的三點忠告。

高中必修一《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教學設計范文二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育目標

1.結合本文的結構,了解演講辭中心突出、層次分明的特點。

2.理清局部思路,弄明白一段文字,一句接一句,后一句接前一句的道理。

二、能力培養目標

1.結合注解,疏通字句,通過關鍵語句的分析,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內涵,體會本文的思想文化意義。

2.探究思路,提高積極思維能力。

三、德育滲透目標

引導學生理解蔡元培的辦學方針和巨大貢獻。

【教學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結合本文的結構,了解演講辭中心突出、層次分明的特點。

難點:結合注解,疏通字句,通過關鍵語句的分析,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內涵,體會本文的思想文化意義。

解決辦法:多探究,多發問,多思考,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結合本文的結構,了解演講辭中心突出、層次分明的特點。

2.結合注解,疏通字句,通過關鍵語句的分析,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內涵,體會本文的思想文化意義。

二、整體感知

1.導入新課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是一篇用淺易的文言文寫成的演講辭。要想理解這篇演講辭的內涵和意義,必須先了解當時的社會現狀和北大的發展歷程。

北京大學創辦于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第一所現代意義上的大學。

京師大學堂的誕生,是戊戌變法的產物。戊戌變法運動失敗以后,所有新政措施幾乎全部被廢除,只有京師大學堂得以保留。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1912年5月,京師大學堂改名為北京大學。但1917年蔡元培接任之前的北大,總的來說還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習氣十分濃厚的學府。因初辦時所收學生都是京官或八旗貴族子弟,來上學時,有不少還帶著聽差,上學只是為了升官發財,對研究學問沒什么興趣,而是想方設法混資歷,找靠山。蔡元培的貢獻就在于,他把陳腐的北大,變成了學術至上的真正大學。他以堅決的氣魄,按照自己的教育理想,采取一系列對癥下藥的措施,一步步地改造北大,使北大逐步顯示出全新的風貌。不到兩三年時間,北大便從一個培養官僚的腐朽機構一躍而成為全國進步青年仰慕的學府。

在辦學方針上,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延請陳獨秀等大批新學人物和劉師培等舊學人士進入北大,并裁減了不稱職的教員,清除了一大批腐朽守舊的人物。經過這番整頓,教師隊伍的素質大大提高。與此同時,他還在學生中間大力提倡思想自由,培養學術研究風氣,樹立新道德新風尚。本文就是他這蘭思想的集中體現。

2.朗讀課文、把握文意。

3.分析文章思路

在演講中,他開門見山,在簡單地回顧了自己與北大的淵源之后,就以校長的身份直截了當地對青年學子提出了三點要求:抱定宗旨、砥礪德行、敬愛師友。這幾點要求絕非泛泛而談,而是直接針對當時的社會風氣和北大的沉疴而提出的,可以說每一點都極富有針對性,都事關北大的前途和命運。

首先,他高屋建瓴地匡正了大學的性質,明確求學的目的。他指出,大學不是做官發財的跳板,而是研究高深學問的地方,這一觀點在當時可以說振聾發聵,直指北大多年弊端。他尖銳地指出,以前的北大學生多抱做官發財的目的來此讀書,專業多以實惠取巧的法科為主,對于教師不以學問的深淺來衡量,而是只問官階之大小等等。而這些現象之所以產生,深層原因恰恰在于學校辦學宗旨不明,大學日漸急功近利和庸俗化。因此,在批判種.種腐敗現象的基礎上,蔡元培明確提出,來北大求學的青年學子,一定要有正大的宗旨。對此,文章從正反兩方面進行了深入的論述:為求學而來到北大者,會倍加珍惜這幾年的大好光陰,孜孜苦讀,為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底子。而如果只為做官發財而來,則往往容易敷衍塞責,誤己誤國。清朝的覆滅和目前人們對于當局的不滿,就是最好的例子,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蔡元培對青年學子提出這樣的要求,可謂切中肯綮。

第二點則著眼于品行,這一點也是有的放矢的。五四運動之前的中國社會,極端無序和混亂。辛亥革命的不徹底,致使袁世凱篡奪了革命果實,以后又經過歷次軍閥割據,連年混戰,北洋軍閥統治了當時的北京。蔡元培上任之時,正是皖、直、奉三大軍閥派系混戰時期,社會動蕩不安。在思想領域,人們失去了舊有的道德規范,而新的又未曾確立,在道德失范的狀況下,許多人喪失了起碼的道德底線。作為北洋政府所在地的北京,更是腐敗成風,“敗德毀行之事,觸目皆是”,風氣使然,一般人鮮有能出污泥而不染者。蔡元培痛心地指出,在這樣的社會中,即使青年學子潔身自好,又能有什么前途!因此,他希望北大的學子能以天下為己任,以身作則,擔當起匡正流俗的職責,為天下人做道德的楷模。即使娛樂,也要力求正當之娛樂。這些教誨既嚴肅認真又體貼入微,可謂語重心長。

為改變學生中間的不良風氣,蔡元培積極提倡在學生中間成立進德會,人會的人都要遵守不賭博、不飲酒、不娶妾等基本戒條。另外,他還積極促成體育會、音樂會、繪畫研究會、書法研究會等業余研究機構,目的就是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消遣方式,培養他們的正當趣味。

第三條,是從個人修養方面來說的。他希望北大學子能尊敬師長,團結友愛。特別是同學之間要相互勉勵,共同維護北大的榮譽。他還以自己在德國的親身經歷,論述良好的社會風氣之必要,勉勵青年學子相互友愛,共同進步。

這三點看起來并不復雜;但在當時卻有著振聾發聵、匡正時弊的重要意義。正是因為有了蔡元培,有了這樣的辦學方針和求學準則、做人標準,北大才從多年陳腐封建的泥潭中拔了出來,走上正軌,逐步成為一個現代意義上的大學,為成就今后的百年輝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演講辭的最后,作者告訴在座的青年學子,自己近期要做兩件事,一是改良講義,二是添購書籍。這兩件事情雖小,卻是建構一個優秀大學的基本條件,也正是北大學子們最迫切需要的。作為一個校長,蔡元培為學校、為學生考慮得不可謂不深,不可謂不細。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朗讀并積累詞語

干祿終南捷徑弭肄業容有底止當軸日偷

鮮相勖訾詈

2.【提問】作為一篇就職演說,本文富有針對性和現實意義。

【明確】就職演說,大都會闡釋自己的施政綱領或對聽眾提出要求,本文二者融合而又側重于后者。作為北大的新一任校長,蔡元培對青年學子寄予了厚望。他深知當時社會的污濁與北大的沉疴,因此,在演講中,他開門見山,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三點要求。這三點可以說每一點都事關北大的前途和命運,也是青年學子們普遍關心的。這樣,在內容上首先就抓住了聽眾的心理和興奮點,引起聽眾的興趣。

3.【提問】本文在結構上有什么特點?

【明確】在結構上,這篇演講辭思路非常清晰。演講,由于是一聽而過,時間有限,一篇演講只能安排一個中心思想,而且要求中心突出,本文就是圍繞著如何做一個優秀的北大學子而展開的,而且通篇都圍繞著這一中心選擇材料和組織結構。簡短的開場白引出話題,正文展開話題,結尾總結話題,層次分明,脈絡清楚,給人一氣呵成之感。

4.【提問】本文在語言上有何特點?

【明確】在語言上,本文用淺易的文言文寫成,在簡潔凝練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樸典雅。這篇演講辭寫作的年代,正是文言文向白話文過渡、新舊兩種文體并行的時期,當時的許多文章都帶有文白混雜的特點。以本文為例,文章基本的框架還是文言文,有大量的文言字詞和文言句式,多用單音詞、語氣詞等,但另一方面文章又比較淺顯,有許多口語成分,比起古文來好理解。因此,本文讀起來既有文言的言簡意賅、意味深長,又有口語的明快易懂,學習時要注意體味。

總結、擴展

理清本文的總體思路和局部思路,理解這篇演說辭的思路是怎樣一步步變化發展的。理清了思路,既可以幫助理解課文內容,又可以提高思維能力,對寫作也有幫助。

布置作業

完成“研討與練習”一、二、三。

課文板書

2.把握結構

(1)開篇

(2)

(3)兩個工作重點

3.寫作特點

(1)語言懇切,熱情,具有很強的鼓動性。

(2)多用反問句,增強了語言的表達效果和說服力。

高中必修一《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教學設計范文三

文本解讀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是一篇淺易的文言演講詞。它具有演說詞的特點,同時又能體現出蔡元培先生先進的教學思想。這篇演講開宗明義,作為一所大學,首先要明確它的性質,“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而不是人們升官發財的階梯。作為學生在學校中應該關注的是知識的學習而不應該片面的注重分數的高低。在研究學問之外砥礪自己的德行,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也是大學生所必須的。而作為學校之主體的師生,應該建立一種互敬互愛、互相勸勉的關系。所有這些舉措都為北京大學“學術自由,兼容并包”精神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本文的體裁是演講詞,演講詞的特點:觀點明確、針對時弊、情感真摯、淺顯易懂,通過疏理課文,了解及掌握演講詞的特點。

教學目標:

1、了解演講詞及其特點。

2、探究本文的現實意義。

3、即興演講。

教學重難點:

1、了解蔡元培先生在就任北大校長時的背景,體會演講的針對性。

2、疏通文意,準確分析演講詞的內容和寫作特點。

3、結合自身,思考蔡元培先生的演講對當今學子的教育意義和啟示。

教學設想:

這一單元學習演講詞,所選課文都是名家大作,是思想性和文學性完美結合的經典演說。學習課文時,要在把握作者觀點的基礎上體會演講的一些特點。基于這些要求,我對本課的教學設想是這樣的:通過富有情感的朗讀,結合具體內容的分析,體會本文的思想文化意義,進而掌握演講的特點。

德育目標:

學習作者勇于創新、銳意改革的勇氣和精神,追求健康、積極的生活。

教學方法:

運用講授法、朗讀法、情境導入法、分組討論法等方法,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積極參與、發散思維的良好習慣。

教學對象:高一年級學生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播放北大視頻)北京大學,無數學子夢寐以求的學校,你們想去嗎?可100前的北京大學可不是這樣啊!幸運的是他們遇到了一位好校長,改變了北大,使北大從一所死氣沉沉的衙門大學變革成一所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頂級學府。讓我們隨著時光回到100年前,一起來學習這篇把北大帶進新紀元的文章。

二、文本梳理

(1)明確文體。

(2)分析文體特點:

1、速讀課文,理清文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