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言文專題訓練------《漢書·終軍傳》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終軍字子云,濟南人也。少好學以辯博能屬文聞于郡中年十八選為博士弟子至府受遣太守聞其有異材召見軍。甚奇之,與交結。軍揖太守而去,至長安上書言事。武帝異其文,拜軍為謁者給事中。元鼎中,博士徐偃使行風俗。偃矯制,使膠東、魯國鼓鑄鹽鐵,還,奏事,徙為太常丞。御史大夫張湯劾偃矯制大害,法至死。偃以為《春秋》之義,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萬民,顓之可也。湯以致其法,不能詘其義,有詔下軍問狀,軍詰偃,偃窮詘,服罪當死。初,軍從濟南當詣博士,步入關,關吏予軍注①。軍問:“以此何為?”吏曰:“為復傳,還當以合符。”軍曰:“大丈夫西游,終不復傳還。”棄而去。軍為謁者,使行郡國,建節東出關,關吏識之,曰:“此使者乃前棄生也。”軍行郡國,所見便宜以聞。還奏事,上甚說。當發使匈奴,軍自請曰:“軍無橫草之功,得列宿衛,食祿五年。邊境時有風塵之警,臣宜被堅執銳,當矢石;石前行。駕下不勻金革之事,今聞將遣匈奴使者,臣愿盡精厲氣,奉佐明使,畫吉兇于單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竊不勝憤懣。”詔問畫吉兇之狀,上奇軍對,擢為諫大夫。南越與漢和親,乃遣軍使南越,說其王,欲令入朝,比內諸侯。軍自請:“愿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軍遂往說越王,越王聽許,請舉國內屬。天子大說,賜南越大臣印綬,一用漢法,以新改其俗,令使者留填撫之。越相呂嘉不欲內屬,發兵攻殺其王及漢使者,皆死。軍死時年二十余,故世謂之“終童”。(選自《漢書·終軍傳》)【注】①“注”,古時用帛制成的出入關卡的憑證。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少好學/以辯博能屬文/聞于郡中/年十八選為博士弟子至府受遣/太守聞其有異材召/見軍B.少好學/以辯博能屬文聞于郡中/年十八/選為博土弟子/至府受遣/太守聞其有異材/召見軍C.少好學/以辯博能屬文聞于郡中/年十八/選為博士/弟子至府受遣/太守聞其有異材/召見軍D.少好學/以辯博能屬文/聞于郡中/年十八/選為博士弟子/至府受遣/太守聞其有異材/召見軍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元鼎,西漢皇帝劉徹的第五個年號。歷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內訌外憂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號。所以每個皇帝的年號都有若干個。B.《春秋》,我國儒家經典著作,相傳是孔子根據魯國的編年史修訂而成。C.匈奴,秦末漢初稱雄中原以北的游牧民族,其最高首領被稱作“單于”。D.和親,也叫做“和戎”“和番”,是指中原王朝統治者與外族或者外國出于各種目的而達成的一種政治聯姻。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終軍受命宙問徐偃,令其服罪。徐偃獨斷專行,對張湯的彈劾還巧言狡辯,終軍受命審理此案,駁斥了徐偃,使徐偃理屈詞窮,接受法律的審判。B.終軍前往京城謁見,躊躇滿志。終軍去京城謁見博士,過關時拒絕接受憑證,認為自己不需憑它作回來的憑證,最終終軍被任命為謁者,奉使巡視郡國。C.終軍力爭出使匈奴,欲建功業。當要派使者前往匈奴時,終軍表示,自己過去沒有什么功勞,現在愿意出使匈奴,當好使者的助手。此事得到了皇帝的同意。D.終軍請纓前往南越,為國捐軀。終軍爭取到出使南越的任務,成功地說服了南越王歸附,結果因為南越發生了內亂,二十多歲的終軍為國捐軀。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武帝異其文,拜軍為謁者給事中。②軍行郡國,所見便宜以聞。5.終軍為什么不要出入關卡的憑證?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終軍,字子云,濟南人也。年十八,選為博士弟子。太守甚奇之,與交結,軍揖太守而去。至長安上書言事,武帝異其文,拜軍為謁者給事中。初,軍從濟南步入關,關吏予繻①。軍曰:“以此何為?”吏曰:“為復傳②,還當以合符。”軍曰:“大丈夫西游,終不復傳還。”棄繻而去。徐偃使行風俗,偃矯制③,使膠東、魯國鼓鑄鹽鐵。御史大夫張湯劾偃矯制大害,法至死。食以為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萬民,專之可也。有詔下軍問狀,軍詰偃曰:“古者諸侯國異俗分,百里不通,時有聘會之事,安危之勢,呼吸成變,故有不受辭造命專己之宜;今天下為一,萬里同風。偃巡封城之中,稱以出疆,何也?且鹽鐵,郡有余藏,國家不足以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萬民為辭,何也?偃直矯作威福,以從民望,干名采譽,此明圣所必加誅也。”偃窮詘。當發使匈奴,軍自請曰:“軍無橫草④之功,得列宿衛,食祿五年。邊境時有風塵之警,臣宜被堅執銳,當矢石,啟前行。駑下不習金革之事,今聞將遣匈奴使者,臣愿盡精厲氣,奉佐明使,畫吉兇于單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竊不勝憤懣。”上奇軍對,擢為諫議大夫。南越與漢和親,乃遣軍使南越,說其王,欲令入朝,比內諸侯。軍自請曰:“愿受長縷,必羈南越土而致之闕下。”軍遂往說越王越王聽許請舉國內屬越相呂嘉不期內屬發兵攻殺其王及漢使者皆死軍死時年二大余故世謂之終童。(先自《漢書·終軍傳》)【注】①繻:一種帛制的通行證。②傳:符信、憑證。③制:帝王的命令。④橫草:使草倒下。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軍遂往說越王/越王聽許/請舉國內屬/越相呂嘉不期內屬/發兵攻殺其王及漢使者/皆死/軍死時年二十余/故世謂之終童/B.軍遂往說越王/越王聽許/請舉國內屬越相/呂嘉不期內屬/發兵攻殺/其王及漢使者皆死/軍死時年二十余/故世謂之終童/C.軍遂往說越王/越王聽許/請舉國內屬越相/呂嘉不期內屬/發兵攻殺其王及漢使者/皆死/軍死時年二十余/故世謂之終童/D.軍遂往說越王/越王聽許/請舉國內屬/越相呂嘉不期內屬/發兵攻殺/其王及漢使者皆死/軍死時年二十余/故世謂之終童/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博士,古為官名。秦漢時是掌管書籍文典、通曉史事的官職,后成為學術上專通一經或精通一藝、從事教授生徒的官職。B.關吏,指管理關市或守關口的官吏,也可指海關的官吏。這里的“關”指函谷關,關吏也就是把守函谷關的官吏。C.社稷,土神和谷神的總稱。分言之,社為谷神,稷為土神。土神和谷神是在以農為本的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D.南越,是秦末至西漢時期位于中國嶺南地區的一個政權。是嶺南歷史上第一個完整的王朝政權,它奠定了今日嶺南的基本范圍。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終軍十八歲就被選為博士弟子。他去長安上書過關時,拒絕接受通行證,認為自己此去一定能夠得到皇帝的重用,不會再返回。B.當要派使者前往匈奴時,終軍表示:自己早有沖鋒陷陣之心,現在愿意出使匈奴,全力以赴,當好使者的助手,保證完成任務。C.徐偃受命出使外國,不遵守法紀,事后還巧言狡辯,終軍受命審理此案,嚴厲地駁斥了徐偃,使他理屈詞窮。D.終軍請纓赴南越,并且成功地完成了說服南越王的任務,但因為南越發生了內亂,使他功敗垂成,年僅二十多歲就為國捐軀。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至長安上書言事,武帝異其文,拜軍為謁者給事中。(2)南越與漢和親,乃遣軍使南越,說其王,欲令入朝,比內諸侯。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終軍,字子云,濟南人也。少好學,以辯博能屬文聞于郡中。年十八,選為博士弟子。至府受遺,太守聞其有異材,召見軍。甚奇之,與交結。軍揖太守而去,至長安上書言事。武帝異其文,拜軍為謁者給事中。元鼎中,博士徐偃使行風俗。偃矯制①,使膠東、魯國鼓鑄鹽鐵。還奏事徙為太常丞御史大夫張湯劾偃矯制大害法至死。偃以為《春秋》之義,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萬民,專之可也。湯以致其法,不能詘其義。有詔下軍問狀,軍詰偃曰:“古者諸侯國異俗分,百里不通,時有聘會之事,安危之勢,呼吸成變,故有不受辭造命專己之宜;今天下為一,萬里同風。偃巡封域之中,稱以出疆,何也?且鹽鐵,郡有余藏,國家不足以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萬民為辭,何也?”又詰偃:“膠東南近瑯邪,北接北海,魯國西枕泰山,東有東海,受其鐵鹽。偃度四郡口數田地,率其用器食鹽,不足以并給二郡也?而直矯作威福,以從民望,干名采譽,此明圣所必加誅也。”偃窮詘,服罪當死。上善其詰。初,軍從濟南步入關,關吏予軍繻②。軍問:“以此何為?”吏曰:“為復傳③,還當以合符。”軍曰:“大丈夫西游,終不復傳還。”棄繻而去。軍行郡國,所見便宜④以聞,還奏事。上甚悅。當發使匈奴,軍自請曰:“軍無橫草⑤之功,得列宿衛,食祿五年。邊境時有風塵之警,臣宜被堅執銳,當矢石,啟前行。駑下不習金革之事,今聞將遣匈奴使者,臣愿盡精厲氣,奉佐明使,畫吉兇于單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⑥,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竊不勝憤懣。”上奇軍對,擢為諫大夫。南越與漢和親,乃遣軍使南越,說其王,欲令入朝,比內諸侯。軍自請:“愿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軍遂往說越王,越王聽許,請舉國內屬。越相呂嘉不欲內屬,發兵攻殺其王及漢使者,皆死。軍死時年二十余,故世謂之“終童”。(選自《漢書·終軍傳》)注:①制,帝王的命令。②繻,用作通行證的帛。③傳,憑證。④便宜,利益、好處。⑤橫草,使草倒下。⑥孤于外官。孤,遠;外官,指使者之職。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還/奏事/徙為太常丞/御史大夫張湯劾偃矯制大害/法至死B.還奏/事徙為太常丞/御史大夫張湯劾偃矯制/大害/法至死C.還/奏事/徙為太常丞/御史大夫張湯劾偃矯制/大害/法至死D.還奏/事徙為太常丞/御史大夫張湯劾偃矯制大害/法至死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徙,表示一般的調動官職,在此處表示提拔之意,與“遷”相似。B.擢,提拔、選拔之意,現常用于表達人才出眾。用“擢第”以作科舉考試得中。C.辭,此處表示托辭。在“言詞”這個意義上,“辭”和“詞”是同義詞。在較古的時代,一般只說“辭”,不說“詞”。漢代后逐漸以“詞”代“辭”。D.屬,此處表示寫作。通“囑”時,可表示托付、看。現多用于生辰屬性。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終軍十八歲就被選為博士弟子,他去長安上書過關時,拒絕接受通行證,認為自己此去一定能夠得到皇帝的重用,不會再返回。B.徐偃受命在國內巡視風俗民情,他獨斷專行,事后還巧言狡辯,終軍受命審理此案,辦案過程中,徐偃理屈詞窮,故被百姓唾棄。C.皇上要派使者出使匈奴,終軍闡述了自己的情況,表達了出使匈奴的愿望。皇上覺得他的話很不一般,就提拔他為諫大夫。D.南越和漢朝和親,終軍請纓前往,由于越相呂嘉不欲內屬,越王以及漢朝使者,均被殺害,年僅二十多歲的終軍也未能幸免。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邊境時有風塵之警,臣宜被堅執銳,當矢石,啟前行。(2)軍自請:“愿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答案1、B句意:年輕時愛好學習,因為善辯博聞會寫文章而在郡中聞名。十八歲時,被選舉為博士弟子。選送他去京城,到太守府報到時,太守聽說終軍才能出眾,就召見了他。“以辯博能屬文聞于郡中”中“以辯博能屬文”是介詞短語做“聞”的原因狀語,中間不應斷開,排除AD;“博土弟子”為官職名,中間不應斷開,排除C。2.A“每個皇帝的年號都有若干個”錯,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個年號。3.C“此事得到了皇帝的同意”于文無據,原文為“軍自請曰:‘軍無橫草之功,得列宿衛,食祿五年……今聞將遣匈奴使者,臣愿盡精厲氣,奉佐明使……’詔問畫吉兇之狀,上奇軍對,擢為諫大夫”,并沒有“此事得到了皇帝的同意”的信息,選項無中生有。4.①皇帝認為終軍的文辭與眾不同,就任命他為謁者給事中。②終軍巡視郡國,遇見適宜的事情就上書報告朝廷。5.終軍說:大丈夫西游,終不需憑它作回來的憑證。參考譯文:終軍,字子云,濟南郡人。年輕時愛好學習,因為善辯博聞會寫文章而在郡中聞名。十八歲時,被選舉為博士弟子。選送他去京城,到太守府報到時,太守聽說終軍才能出眾,就召見了他。認為他很奇異,就和他結為好友。終軍辭別太守赴京,到長安上書言事。皇帝認為終軍的文辭與眾不同,就任命他為謁者給事中。元鼎年間,博士徐偃奉命出使巡視郡國的風俗教化。徐偃假托朝廷命令行事,讓膠東國、魯國鑄鐵曬鹽,回京后,匯報了所做的事,調任太常丞。御史大夫張湯彈劾徐偃假托朝廷命令行事,是國家的大害,依照法律應該處死。徐偃認為根據《春秋》的道義,大夫出了疆界,遇有能夠安定社稷、撫慰萬民的事情,可以專斷處理。張湯只能根據法律判定徐偃的罪名,卻不能駁倒他用來辯護的《春秋》的道義,皇帝下詔命終軍審問案情,終軍詰問徐偃,徐偃詞窮理屈,服罪而死。當初,終軍從濟南赴京城謁見博士時,步行通過函谷關,守關的官吏交給終軍一塊用帛制成的憑證。終軍問:“用這干什么?”官吏回答說:“回來時作憑證,經過這里拿它合符。”終軍說:“大丈夫西游,終不需憑它作回來的憑證。”扔下帛制的憑證走了。終軍被任命為謁者后,奉使巡視郡國,執持符節出函谷關東巡,守關的官吏記得他,說:“這位使者就是以前拋棄帛制符信的儒生。”終軍巡視郡國,遇見適宜的事情就上書報告朝廷。出使回來后向皇帝匯報,皇帝聽了很高興。當時朝廷派使者出使匈奴,終軍自己請求出使說:“我連使草倒伏的功勞都沒有,得以列為宿衛之臣,拿了五年俸祿。邊境不時有戰亂的警報,我應該披堅甲執銳器,面對矢石箭雨,開路前行。可是我不熟悉沖鋒陷陣的事,現在聽說準備派使者出使匈奴,我愿意竭盡精力激勵氣勢,輔助賢明的使者,在匈奴單于面前籌劃吉兇。我年紀輕才能低下,不能在外任官捍衛邊境,不足以獨當一面,私下感到煩悶難禁。”皇帝下詔詢問終軍要求出使匈奴籌劃吉兇的內容,皇帝認為終軍的回答非同一般,提拔他為諫大夫。南越與漢朝和親,于是皇帝派終軍出使南越,游說南越王,讓他入京朝見,待遇比照內地的諸侯王。終軍自告奮勇說:“希望陛下給我一條長纓,我一定縛住南越王把他帶到宮中。”終軍就前往南越游說南越王,南越王聽了并同意終軍的話,率領全部南越人歸附漢朝。皇帝非常高興賜給南越大臣印綬,讓南越統一使用漢朝的法令制度,來改變南越人的風俗習慣,令使者終軍留下來安定撫慰南越。南越丞相呂嘉不愿意歸附漢朝,發兵攻打南越王和漢朝使者終軍等人,他們全都被殺死了。終軍死的時候才二十多歲,所以世人都叫他“終童”。6、A句意:于是終軍前往游說南越王。南越王聽信了終軍的話,并且答應舉國附屬漢朝。南越宰相呂嘉不愿歸順漢朝,便發兵攻擊南越王以及出使南越的漢朝使者,南越王和漢朝使者都被殺了。終年死時年僅二十多歲,所以世人稱他為“終童”。依據語法結構,“越相”是“呂嘉”的官職,中間不宜斷開,排除BC;“其王及漢使者”是“攻殺”的賓語,構成動賓短語,中間不宜斷開,排除D。7.C“分言之,社為谷神,稷為土神”的說法錯誤,正確的說法應該是“社為土神,稷為谷神”。8.C“徐偃受命出使外國”錯誤,依據原文“偃巡封城之中,稱以出疆,何也”可知,意思是“你在國家疆域之內巡視,(反而對人)說是出國(指到諸侯國),這是為什么?”,他沒有出使外國。9.(1)到長安上書談論國家大事,漢武帝認為他的文章與眾不同,任命他為謁者給事中。(2)南越與漢朝和親,(皇帝)就派終軍出使南越,去說服南越王,想讓南越王來朝拜,作漢王朝的諸侯國。參考譯文:終軍,字子云,是濟南人。他十八歲時,就被選為博士弟子。太守認為他是奇才,就與他結交,終軍給太守行了拱手禮節后就離開了。到長安上書談論國家大事,漢武帝認為他的文章與眾不同,任命他為謁者給事中。當初,終軍從濟南步行進函谷關,守關官吏給他一塊布帛。終軍說:“拿這東西有什么用?”那個官吏說:“這是返回的憑證,回來時應該拿它合符。”終軍說:“大丈夫到國都游歷,決不返回。”丟下布帛就走了。徐偃被派出巡視風俗民情,他假托皇帝的命令,命令膠東、魯國一帶熬鹽煉鐵。御史大夫張湯彈劾徐偃假托皇帝的命令危害極大,依法應判死罪。徐偃認為大夫出京都公干,有關國家安定、萬民生存的事情,可以獨斷專行。皇帝下詔終軍審問,終軍責問徐偃:“古時候諸侯各國,國情民情不同,百里之間就不通消息,時常有訪問會見的事情,國家的安危,瞬息萬變,所以可以不受君命而獨斷行事;現在天下統一,到處都一樣。你在國家疆域之內巡視,(反而對人)說是出國(指到諸侯國),這是為什么?況且,鹽鐵,那些郡都有積蓄,(熬鹽煉鐵)國家也不能靠它得到好處,你卻拿使國家安定、萬民生存為借口,這是為什么?你竟然假托皇帝的命令作威作福,來迎合百姓的心意,求取個人的名譽,這就是圣明的皇上一定要懲罰你的原因。”徐偃理屈詞窮。當委派使者前往匈奴時,終軍主動請示說:“我沒有馳騁疆場的功勞,卻能擔任宮中侍衛,白吃了五年俸祿。邊境時常有警報,我應該穿堅甲拿利器,冒流箭、飛石,沖鋒在前。我不熟悉軍事,今天聽說要派遣赴匈奴的使者,我愿意振作精神全力以赴,輔佐使者,在單于面前講明是非利害。我年輕才能低下,不熟悉位臣之職,不足以勝任使者之職,自己心中有難以承受的郁悶怨恨(對自己)。”皇帝覺得他的話很不一般,就升為諫議大夫。南越與漢朝和親,皇帝就派終軍出使南越,去說服南越王,想讓南越王來朝拜,作漢王朝的諸侯國。終軍主動請求說:“我希望得到一根長繩子,一定捆住南越王把他弄到朝廷來。”于是終軍前往游說南越王。南越王聽信了終軍的話,并且答應舉國附屬漢朝。南越宰相呂嘉不愿歸順漢朝,便發兵攻擊南越王以及出使南越的漢朝使者,南越王和漢朝使者都被殺了。終年死時年僅二十多歲,所以世人稱他為終童。10、A句意為:返京后,匯報情況,調為太常丞。御史大夫張湯彈劾徐偃假稱受詔的大危害,按法是死罪。“事”是“奏”的賓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BD兩項。“大害”指的是“矯制”,中間不能斷開,排除C項。11.A“在此處表示提拔之意”解說錯誤,“徙”無提拔之意。12.B“被百姓唾棄”分析錯誤,文中沒有提到徐偃被百姓唾棄。原文的表述為:偃窮詘,服罪當死。上善其詰。13.(1)邊境不時有警報,臣子應當披上戰甲,拿起武器(抵擋箭頭)沖鋒陷陣,在前面開路。(2)終軍主動請求說:“希望領取長繩子,一定要把南越王捆綁起來,帶到朝廷。”參考譯文:終軍,字子云,濟南人。年輕時喜好學習,憑著廣博善辯、會寫文章,在郡中聞名。十八歲時,選為博士弟子。到郡府接受遣送,太守聽說他有奇才,召見了終軍,認為他確實奇異,與他結交。終軍告別大守離郡,到長安上書論事。武帝認為他的文章很特別,拜終軍為謁者,供職宮禁中。元鼎年間,朝廷派博士徐偃到郡國巡視風俗。徐偃假稱受詔,讓膠東、魯固煮鹽鑄鐵。返京后,匯報情況,調為太常丞。御史大夫張湯彈劾徐偃假稱受詔的大危害,按法是死罪。徐偃認為,《春秋》經義,大夫出國境,如果有可以安定國家保存萬民的事情,可以自作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四川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文獻檢索與科技寫作》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商丘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區域分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臺州科技職業學院《農學通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遼寧特殊教育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廣播電視文藝節目編導》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長治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金融建模與計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重慶公共運輸職業學院《嵌入式原理及應用Ⅱ(嵌入式系統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南京審計大學《水污染控制工程綜合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烏海職業技術學院《VB語》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福建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庫存管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錦州醫科大學《媒體編輯》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入團基礎知識試題及答案詳解
- 地震知識課件
- 2025年小學生科學知識競賽試題及答案
- 2025年中學語文教師招聘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行測真題及答案B卷
- 阿片類藥物的不良反應和對策
- 潤滑油購銷合同協議
- 《醫療團隊中的護理管理:護士長角色定位》課件
- 2025公務員行政能力測試題及答案
- 2025年電商客服管理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北京市順義區一模九年級道德與法治試題(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