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當前我國城市青少年高消費現象的社會學思考_第1頁
對當前我國城市青少年高消費現象的社會學思考_第2頁
對當前我國城市青少年高消費現象的社會學思考_第3頁
對當前我國城市青少年高消費現象的社會學思考_第4頁
對當前我國城市青少年高消費現象的社會學思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對當前我國城市青少年高消費現象的社會學思考王小蕾[內容提要]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與此同時城市青少年的消費也在日益發生變化,在他們中間出現了高消費的現象,消費帶有很強的名牌意識,并且他們之間不斷的進行攀比消費和炫耀消費。青少年的高消費不僅僅是經濟現象,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現象背后的社會變遷和社會心理、觀念的變化。筆者通過分析城市青少年的高消費現象,探析了其背后的社會機制和心理機制、文化機制,認為這種現象不僅僅是城市青少年的自主消費現象,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社會、文化、家庭三方面的問題。城市青少年高消費帶來了很多的不利影響,在提倡社會主義榮辱觀的今天,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要提倡“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所以對城市青少年高消費問題和現象的提出和探析,有利于合理引導青少年的價值觀,培養他們艱苦樸素的作風,培養正確的心態,同時也給有關政策制定部門提供相應的實證和學術依據。一、問題提出的背景和意義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消費也在日益發生變化。消費是經濟鏈條上的一環,它不僅僅是經濟現象,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現象背后的社會變遷和社會心理、觀念的變化。消費是經濟生活、文化生活與社會生活的連接點,是經濟領域與日常生活領域進行交換和溝通的渠道,當人們消費商品的時候,社會關系也就顯露出來(王寧:《消費社會學:一個分析的視角》,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版,第31-61頁)。因此,消費過程既體現著商品的交換價值和使用價值的實現過程,也體現著商品的社會生命和文化生命的形成、運動、轉換和消解的過程(邁克·費瑟斯通:《消費文化與后現代主義》,譯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61-69頁)。當代青少年是社會中的特殊群體,他們的消費不僅是全體人口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有著獨立的消費意識和消費特點,并對未來消費文化的構成產生著一定的影響。青少年的消費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們的生活現狀和價值取向,并影響到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和反映學校的教育管理。青少年消費方式是青少年生活方式中極其重要內涵之一。青少年的物質消費方式和精神文化消費方式對青少年的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當代城市青少年中出現了高消費的現象,他們不僅消費各種生活中飲食品牌,而且消費中帶有明顯的名牌意識,消費高檔手機、MP4,進行著相應的同學之間的所謂的人情消費,他們之間不斷的進行攀比消費和炫耀消費,以至于被稱為新一代的“消費新人類”。這種高消費現象帶來了各種不利的影響,不僅影響他們學業的完成,而且敗壞了學校的風氣,不利于青少年正確價值觀的培養。筆者通過分析城市青少年的高消費現象,探析了其背后的社會機制和心理機制、文化機制,認為這種現象不僅僅是城市青少年的自主消費現象,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社會、文化、家庭三方面的問題,究竟誰應該為城市青少年的高消費來買單,這是筆者在文中嘗試回答的問題。在提倡社會主義榮辱觀的今天,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要提倡“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所以對城市青少年高消費問題和現象的提出和探析,有利于合理引導青少年的價值觀,培養他們艱苦樸素的作風,培養正確的心態,同時也給有關政策制定部門提供相應的實證和學術依據。二、目前城市青少年高消費的現狀掃描城市青少年是當今社會一個新的主力消費群體,他們不僅消費一般生活用品,而且他們有著很強的名牌意識,吃要名牌、穿要名牌、用要名牌。他們之間有著人情意識,進行著所謂的“人情消費”,如生日PARTY之類的,把高消費當作實現社會優越感和滿足虛榮心的手段,把對消費品的占有、享樂作為彌補精神空虛的手段。從以下幾個方面我們可以更清楚的看出青少年消費的現狀。1.日常生活消費家長生怕孩子營養不足,總是變著法兒挑最精美的食品給孩子吃。除了豐盛的一日三餐外,還經常從商店買回來“素”、“精”、“口服液”之類的營養品供孩子食用。此外,麥當勞、肯德基等洋快餐深受孩子們歡迎。夏季,冷飲又成了孩子們最青睞的食品。在幾個城市的一些中小學附近的冷飲攤前,筆者發現,每到課間休息,買冷飲的學生擁擠成堆。有的學生一個月僅冷飲消費就多達兩三百元。在城市青少年的消費中逐漸產生了攀比傾向,這無論從他們的衣著還是用品,都能最直觀的體現出來,比如漫畫書比著買;文具更換頻繁;別的同學喝飲料,自己當然不能喝白開水;別人穿佐丹奴,自己干脆來套阿迪達斯;消費在此時、在青少年的心中改變了滿足使用需要的初始含義,而變成了他們展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城市青少年在感受時尚的同時,他們也逐漸誤讀了消費的意義。2.名牌消費與高消費緊密相關的就是品牌消費。消費新人類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對品牌有著極高的消費欲望,據國家統計局所屬的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于2000年對15城市青少年的調查顯示,有30.1%的中學生擁有耐克運動鞋,18.2%的中學生擁有蘋果牌的休閑牛仔衣。李寧牌運動鞋的擁有比例高達23.6%。某些青少年的消費,已不止是為了自我需要的滿足,還想以與眾不同的消費檔次炫耀于人:他們穿著入時,名牌裹身,出入豪華,無不懷有顯示自己富有的心理,借此以博取他人尤其是同齡人的傾慕,滿足自己的虛榮心。3.手機等工具性消費絕大多數青少年還處于學生階段,但是當其他學生對傳呼機還是非份之想的時候,價格不菲的手機、MP3播放器等高檔產品早就是他們的囊中之物了。據調查當今很多青少年以沒有手機為恥,他們之間不斷的進行比較,甚至在北京某中學一學生竟然因為沒有手機而不去上學。4.人情消費為同伴的生日獻上一首動聽的歌曲或是一份自制的禮物,這也許是人生最美好的一種記憶。然而,對于如今的許多青少年而言,這份純真早已被虛榮所消解。一初中女生在某中檔酒樓舉辦生日宴會,同學們送來的禮物五花八門:雙層蛋糕、進口護膚品、名牌運動包、健身卡……一些孩子把自己過生日時來祝賀同學的多少、禮物的輕重作為衡量自己“面子”大小的標準。送賀禮的學生則把送賀禮視為一種“感情投資”,以期望自己過生日時得到更多的回報。社會上的吃喝玩樂風,如今也刮進了校園,請吃喝、看電影、泡錄像、唱卡拉OK、玩游戲機,凡多多少少需要破費的地方,皆可作為請客的內容,一來二去,你來我往,三日一小聚,五日一大撮,從小聚小撮的湊熱鬧,發展到講排場、比闊氣。人情消費簿上,教師也有份,本來一紙祝福、一聲問候就可以表達的人情,卻非得用含金量的東西來維系。三、城市青少年高消費背后的深層次原因探析部分學習成績不太好的青少年更傾向于進行炫耀性消費。他們在公眾面前擺闊亮相,試圖以此來彌補自己的不足,通過追求時尚來克服自己的自卑,是對自卑的一種超越,對面子的一種維護(沙蓮香:《社會心理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第328頁)。(4)學校場域與慣習的影響。在這里場域不是一個實體概念,即它指代的不是某一個具體的地理區域,而是一種功能概念,是為了更好地理解實踐進行的一種建構。具體來說,場域可以被理解為一系列的位置及位置之間存在的客觀關系,這些位置是相對于這個場域才存在的位置,是只有相對于參與到這個場域中的人才具有意義的位置。場域是一種客觀的社會結構,人們在場域中的位置會激發人采取特定的行為方式。在這種雙重結構的作用下,人們的日常行為成了系統化的實踐。慣習是個人社會化的個性,個人的行動則是慣習的表現形式。生活方式是慣習的系統化的產物,在關系的交互中被感知,并成為一套社會化了的符號系統(布迪厄·華康德:《實踐與反思--反思社會學理論導引》,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版)。青少年消費具有習慣性,消費水準取決于他們所屬的學校環境和當時通行的榮譽準則。消費并不簡單地是個人的事情,因為它體現人的社會地位,表達了人追求榮譽的動機,所以不能不受消費者所處的社會環境的制約。某個人的消費水準應當是怎樣的,這一點大部分決定于他所隸屬的那個環境或那個“階層”所公認的消費水準。青少年高消費的直接原因是時刻要注意到這個水準,習慣成自然,這個水準已與他的生活方式合而為一,因此使他有了深刻印象,認為執行這個消費水準是對的、好的;間接原因是其他同學方面的堅決態度,不遵守這個水準是要受到輕視、受到排斥的。因此在青少年消費這樣的場域中出現了“棄我”消費的文化現象。棄我消費是人主體參與性的退讓,是人的意志向權力、文化與習慣的屈服。棄我慣性是人們已經無主體意識了的一種行動思維狀態,像物理慣性那樣地延續、重復與再生。在這樣的顯性消費方面,人們的消費已經失去了自我判斷的理性,而是不得不服從于班級或學校、同伴群體這樣一個場域中的各種顯規則和潛規則,在選擇時受到了這樣一個結構的制約,并且在這個場域內相互之間進行著競爭,充滿了矛盾。所以在這樣的環境和結構制約下,久之就形成了他們的消費慣習,這是一種外在社會結構內化了的主觀性。2.心理機制(1)消費的非理性心態。青少年消費中存在著“形式的合理性和實質的非理性”,即過分的理性化導致了非理性的生活方式,造成這一現實的原因是由于把合理性手段當作終極目標來追逐的做法,而每一個過分的理性化要求都不可避免的會導致非理性或不合理現象的產生。青少年高消費中某些消費行動亦是屬于此種類型,如在消費的競爭性中,過于看重符號或符號的內涵及社會文化意義,為了達到這個目標,超前消費也在所不惜,這也就更加加快了青少年消費的非理性化趨勢。(2)攀比和炫耀心態。在一切可以顯示自我的符號上,人們總是向高看齊。由于消費品客觀上成為表達自我的符號,于是,在開放性認同機制中,青少年之間進行了無休無止的消費品攀比。在這里,消費品充當了塑造自我認同、宣示自我形象的社會功能。正是這種開放性認同機制所推動的消費攀比,導致了欲望水平和消費品標準的不斷提高。它同時也導致一部分青少年追求超越自身現行的資源或父母收入水平的消費品。消費行為又是一種象征性競爭,通過相互攀比或炫耀性消費以維持或提升在同伴群體中的地位和身份。這種消費競爭攀比性對于資源的利用產生了嚴重的浪費,并且對同學之間人際關系發展的影響也較為嚴重。(3)建構“自我”的群體性認同。消費體現了自我認同和群體性認同,青少年的消費導致其分化,譬如用名牌手機的、穿喬丹鞋的等等就是一個群體,消費完成了人群的構建。青少年進行炫耀性消費的心理動機是為了實現心理補償,表現和擴張自我,引起他人注意以得到社會承認,追隨優越感,追求群體性的認同。青少年作為身心尚不成熟的社會群體,一方面特別急于模仿社會上那些正在流行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以求社會認同,適應迅速變化的社會生活,獲得安全感,從而達到心理上的平衡;另一方面,青少年時尚本身的新異性,標新立異成為其時尚發展的傾向,它最能迎合青少年的個性追求和自我實現的需要,而進行炫耀性消費則是青少年最直接最容易來表現他們的自我價值的手段,讓社會承認他們是不凡的新一代,這種心理驅使他們竭力進行炫耀性消費來引起他人的注意,即以自己與他人的不同來表現或者突出自己的個性與社會價值。那些沒有達到這種消費水平家庭的青少年也拼命模仿,以期融入所屬群體,獲得群體的認同,不被排斥和歧視。3.文化機制大眾文化的娛樂功能賦予青少年廣闊的生活空間和多樣的生活色彩,由此可見,追求時尚是當代青少年所流行的消費方式。現代廣告作為大眾文化的一種形式已成為向青少年灌輸文化價值觀念的重要手段之一,現代廣告對青少年的消費方式乃至生活方式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當代青少年所表現出來的炫耀消費、彰顯個性的消費主義與現代廣告有著密切的關系,準確而又生動的廣告定位,使得某一產品甚至消費方式、消費觀念進入廣大青少年的心中,并且在他們的心中占據一個牢固的無以替代的位置,不停的灌輸著一種文化態度、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其中更多以青少年個性的彰顯、炫耀性消費為廣告定位的切入口,使現代廣告強化了青少年消費主義的物質文化取向。青少年的消費主義的價值取向主要表現在他們的名牌意識上,名牌可謂是最大的時尚,青少年需要通過名牌來獲得同伴艷羨和流行的認可。名牌意識實際包含了更多現代社會的消費觀念、生活方式和流行時尚等信息,青少年通過消費來彰顯自己的個性以立異于其他社會群體的同時,也把該類消費看作了較高生活質量的標志和幸福生活的象征。4.家庭原因20世紀80-90年代,兩個革命性的變化重心塑造了青少年的生活世界,這兩個變化,一個表現在人口結構上,另一個體現在商業化發展之中。而出生在80-90年代青少年的父母則出生于50-70年代,因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的沖擊,吃盡了政治運動與物質缺乏的苦頭,他們成長在收入長年沒有增長的大家庭中,維持生活經常成為問題。而到80-90年代,他們急切地為孩子進行高消費投入,這樣一方面可以使孩子們的青少年比他們自己的青少年更幸福,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孩子們能夠充分發展個人才能。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父母希望用高消費來加強孩子們對他們的依賴感,他們自己也進行炫耀性消費,這對孩子在無形之中產生了影響??偟恼f來,父母扭曲的愛孕育了青少年扭曲的消費觀。為人父母者普遍存在著補償心理,他們過分關心孩子們的吃穿玩樂,對孩子過分溺愛,這也是造成青少年進入高消費誤區的原因之一。四、城市青少年高消費的不利影響1.不利于正確合理的價值觀的形成青少年生活目標的享樂化和低俗化,必然缺乏積極、進取、拼搏的精神,無法經受生活的艱苦和挫折,導致生活態度的消極,進取心的喪失,又使得青少年不注重自我精神修養,享受不到生活帶來的種種樂趣和情趣,降低了生活的品位和質量,更重要的是缺乏高遠的志向和吃苦耐勞的精神。青少年受到消費主義觀念和消費方式的影響已經相當的廣泛,消費主義的生活價值觀正成為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教育的抵消力量,成為青少年接受和內化傳統美德的巨大思想障礙。對學生個人來說,這一時期形成的不良消費觀念會影響他一生的消費行為,對其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產生消極影響。2.導致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由于青少年自我獲取財富能力的限制,他們無法通過正當的途徑來滿足日益膨脹的消費欲望,常常陷入“物質饑餓”的緊張和焦慮狀態中。當現有的教育體制和教育方式無法使他們矯正消費主義的價值觀念,無法解決他們的這些思想矛盾和困惑的時候,部分青少年對物質和欲望的饑渴會隨著時間的積累而日趨強烈,最后發生質的變化,產生強烈的占有沖動。在誘人犯罪的特定環境(如黑暗、偏僻處出現弱小的對象)出現的時候,欲望往往沖破理智的束縛,使他們置道德和法律于不顧,采用社會非正當途徑--如偷盜、團伙搶劫、強奸、殺人的方式來滿足自己畸形的物質需求和生理體驗的欲望,從而滑向犯罪的深淵。3.敗壞學校風氣學校本來是教書育人的圣地,而現在卻成了青少年進行超前消費、攀比消費的展示場,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