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疾病患兒的護理演示文稿_第1頁
新生兒疾病患兒的護理演示文稿_第2頁
新生兒疾病患兒的護理演示文稿_第3頁
新生兒疾病患兒的護理演示文稿_第4頁
新生兒疾病患兒的護理演示文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生兒疾病患兒的護理演示文稿當前1頁,總共98頁。優選新生兒疾病患兒的護理當前2頁,總共98頁。學習目標

1.掌握足月新生兒與早產兒的特點及護理;新生兒常見疾病(新生兒窒息、缺氧缺血性腦病、顱內出血、黃疸、新生兒臍炎、敗血癥、新生兒肺炎)的臨床表現及護理措施。

2.理解新生兒分類;理解上述新生兒疾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實驗室檢查、治療要點及護理診斷。

3.了解新生兒破傷風的病因與發病機理、臨床表現、治療要點及護理措施。當前3頁,總共98頁。第1節概述新生兒系指從出生臍帶結扎至生后滿28天內的嬰兒。圍生期是指圍繞分娩前后的一段特定時期,期間的胎兒和新生兒稱為圍生兒。目前我國將圍生期定義為妊娠28周至生后7天。當前4頁,總共98頁。新生兒分類:

1.根據胎齡分類(1)足月兒:指胎齡大于或等于37周并小于42周的新生兒。(2)早產兒:指胎齡小于37周的新生兒。(3)過期產兒:指胎齡等于或大于42周的新生兒。足月兒早產兒巨大兒當前5頁,總共98頁。2.根據出生體重分類(1)正常出生體重兒:指出生體重大于或等于2500并小于或等于4000g的新生兒。(2)低出生體重兒:指出生體重小于2500g的新生兒,大多為早產兒和小于胎齡兒。其中體重小于1500g者稱為極低出生體重兒;體重小于1000g者稱為超低出生體重兒。(3)巨大兒:指出生體重大于4000g的新生兒。當前6頁,總共98頁。3.根據出生體重和胎齡的關系分類

(1)適于胎齡兒:指出生體重在同齡兒平均出生體重的第10~90百分位者。

(2)小于胎齡兒:指出生體重在同齡兒平均出生體重的第10百分位以下的嬰兒。我國將胎齡已足月但體重在2500g以下者稱為足月小樣兒。(3)大于胎齡兒:指出生體重在同齡兒平均出生體重的第90百分位以上者。當前7頁,總共98頁。4.根據出生后周齡分類(1)早期新生兒:生后1周以內的新生兒,也屬于圍生兒。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在整個新生兒期最高,需要加強監護和護理。(2)晚期新生兒:出生后第2周至第4周末的新生兒。當前8頁,總共98頁。5.高危新生兒

指已發生或可能發生危重情況而需要監護的新生兒。常見于以下情況:①母親疾病史:母有糖尿等。②既往有異常妊娠史:死胎、早產、先天畸形等。③孕母的社會經濟因素:孕母年齡<16歲或>40等。④本次妊娠有合并癥:陰道出血、妊娠高血壓等。⑤分娩和出生時有異常:早產、胎兒窘迫、手術助產、生后窒息、宮內感染等。

當前9頁,總共98頁。第2節正常足月新生兒的特點和護理定義:正常足月新生兒(normalterminfant)指出生時胎齡滿≥37周并<42周,出生體重≥2500g并≤4000g,無畸形和疾病的活產嬰兒。當前10頁,總共98頁。(一)正常足月新生兒的特點

1.外觀特點

足月新生兒哭聲響亮,四肢屈曲,皮膚紅潤,胎毛少,全身有胎脂覆蓋;耳廓發育良好;乳暈清楚,乳頭突起,可捫及結節;指(趾)甲長到或超過指(趾)端;男嬰睪丸已降入陰囊,女嬰大陰唇完全覆蓋小陰唇;整個足底有較深的足紋。

足月兒早產兒當前11頁,總共98頁。(一)正常足月新生兒的特點2.呼吸系統8.體溫3.循環系統9.免疫4.消化系統5.泌尿系統6.血液系統7.神經系統當前12頁,總共98頁。10.幾種常見的特殊生理狀態

(1)生理性黃疸:(2)生理性體重下降(3)“馬牙”和“螳螂嘴”

(4)乳腺腫大和假月經當前13頁,總共98頁。(二)護理診斷/問題

1.有窒息的危險2.有體溫改變的危險3.有感染的危險4.有營養失調的危險,低于機體需要量當前14頁,總共98頁。(三)護理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暢2.維持體溫穩定室內的中性溫度為22~24℃,相對濕度在55%~65%。3.預防感染①建立消毒隔離制度;②做好皮膚護理;③預防接種。4.合理喂養

當前15頁,總共98頁。

5.健康教育(1)促進母嬰感情的建立(2)健康宣教(3)新生兒篩查(三)護理措施當前16頁,總共98頁。第3節早產兒的特點和護理定義:早產兒(preterminfant)又稱未成熟兒,是指胎齡小于37周的活產新生兒,體重大多在2500g以下。當前17頁,總共98頁。(一)早產兒的特點1.外觀特點早產兒出生時哭聲低微,四肢肌張力低;皮膚薄嫩多皺紋、發亮有水腫,胎脂少、胎毛多;頭發細軟而亂;耳殼軟,指(趾)甲未達指(趾)端;乳暈不清,乳腺無結節或<4mm;男嬰睪丸未降或未全降至陰囊,女嬰的大陰唇不能遮蓋小陰唇;足底紋理少。

當前18頁,總共98頁。(一)早產兒的特點2.呼吸系統3.消化系統4.循環系統5.血液系統6.泌尿系統7.神經系統8.免疫系統9.體溫

當前19頁,總共98頁。(二)護理診斷/問題

1.體溫過低2.不能維持自主呼吸3.營養失調,低于機體需要量:4.有感染的危險當前20頁,總共98頁。(三)護理措施

1.保持體溫穩定室溫應保持在24~26℃,相對濕度在55%~65%或更高。

2.青紫、呼吸急促、呼吸暫停者應維持有效呼吸給予間斷低流量氧氣吸入。當前21頁,總共98頁。3.合理喂養

出生體重在1.5Kg以上而無青紫的患兒,可于生后2~4小時喂10%葡萄糖水2ml/Kg,無嘔吐者,可在6~8小時喂乳。喂養方式最好母乳喂養,無母乳者,宜選早產兒配方乳。喂養方法根據吸吮能力和吞咽功能而定,吸吮、吞咽差者可用滴管、胃管或靜脈高營養。哺乳量應根據消化道的消化和吸收能力而定。當前22頁,總共98頁。4.預防感染早產兒對消毒隔離要求更高。加強早產兒皮膚、口腔、臍帶護理,一旦發現微小病灶立即隔離治療。當前23頁,總共98頁。5.健康教育

鼓勵母乳喂養,指導保暖、喂養、體溫的監測和皮膚、口腔、臍帶的護理。早產兒生后應肌內注射維生素K0.5~lmg/次,共3天,以預防出血。生后2周加用魚肝油滴劑,保證維生素D400~800U/天。以預防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

當前24頁,總共98頁。第4節新生兒窒息新生兒窒息(asphyxiaofnewborn)是指嬰兒出生后無自主呼吸或呼吸抑制而導致低氧血癥、高碳酸血癥和代謝性酸中毒,是引起新生兒死亡和兒童傷殘的重要原因之一。當前25頁,總共98頁。(一)病因

1.孕母原因:嚴重貧血、心臟病、前置胎盤、胎盤早剝;2.分娩因素:臍帶受壓、繞頸、打結產程中使用藥物不當(鎮靜劑或麻醉劑等);3.胎兒原因:早產兒、巨大兒、畸形兒、胎位不正、宮內新生兒感染、呼吸道阻塞(羊水或胎糞吸入)等。

當前26頁,總共98頁。(二)發病機制缺氧腦細胞氧化代謝受抑制,導致呼吸的改變,繼而引起循環系統、中樞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和代謝方面的改變。當前27頁,總共98頁。(三)臨床表現

胎心增加≥160次/分,然后減慢<100次/分,胎糞排出致羊水污染。目前,臨床上多采用Apgar評分法來確定新生兒窒息程度。評分8~10分者為正常,4~7分為輕度窒息(青紫窒息),0~3分為重度窒息(蒼白窒息)。當前28頁,總共98頁。新生兒Apgar評分表

0

1

2

皮膚顏色青紫或蒼白軀干紅、四肢青紫全身紅心率無<100(次/分)

>100彈足底無反應有些動作哭、噴嚏或插鼻管反應肌肉張力松弛四肢略屈曲四肢能活動呼吸無慢、不規則正常、哭聲響當前29頁,總共98頁。(四)實驗室及其他檢查

血氣分析可有PaCO2↑、PaO2↓及pH↓。血清電解質測定,常有血清鉀、鈉、氯、鈣、磷、鎂和血糖降低。頭顱B超或CT能發現顱內出血的部位和范圍。當前30頁,總共98頁。(五)治療要點1.預防及治療孕母疾病。2.早期預測。3.及時復蘇A(airway):盡量吸盡呼吸道黏液。B(breath):建立呼吸,增加通氣。C(circulation):維持正常循環,保證足夠心每搏輸出量。D(drug):藥物治療。E(evaluation):評價。4.復蘇后處理當前31頁,總共98頁。(六)護理診斷/問題

1.自主呼吸受損2.體溫過低3.潛在并發癥:缺氧缺血性腦病、顱內出血及感染。4.焦慮(家長)當前32頁,總共98頁。

(七)護理措施

1.復蘇

(1)復蘇程序:A通暢氣道(要求在生后15~20秒內完成):①保暖。②減少散熱。③安置體位。④清除分泌物。

當前33頁,總共98頁。

B建立呼吸:①觸覺刺激后如出現正常呼吸,再評估心率,如心率>100次/分,再評估膚色,如紅潤或僅手足青紫可觀察。②如無規律呼吸或心率<100次/分,應立即用復蘇氣囊進行面罩正壓通氣。通氣頻率40~60次/分,吸呼比1:2。③15~30秒后,再評估心率,如心率>100次/分,出現自主呼吸可評估膚色,吸氧或觀察。④如無規律性呼吸或心率<100次/分,需進行氣管正壓通氣。

當前34頁,總共98頁。C恢復循環:無心跳或心率<80次/分,應行心臟按壓及注射腎上腺素。心臟按壓方法是:雙拇指并排或重疊于患兒胸骨體下1/3處,其余手指圍繞胸廓托在后背,按壓頻率為120次/分,按壓深度以胸廓壓下1~2cm為宜。也可用中食指法。

當前35頁,總共98頁。

D藥物治療:①建立有效的靜脈通路。②保證藥物應用:根據病情按醫囑擴容、糾正酸中毒、低血糖、低血壓等。E評價:復蘇過程中,每操作一步的同時,均要評價患兒的情況,然后再決定下一步的操作。(2)加強監護當前36頁,總共98頁。2.保溫整個護理過程中應注意患兒保溫,可將患兒置于遠紅外保溫床上,病情穩定后置暖箱中保溫或熱水袋保溫,維持患兒肛溫36.5~37.0℃。

當前37頁,總共98頁。3.復蘇后監護窒息后常引起心、肺、腦功能受損,故除對新生兒進行復蘇處理外還要通過各種監護措施觀察各臟器受損情況,及時發現并發癥。預防感染,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加強環境管理。

當前38頁,總共98頁。4.健康教育向家長講解本病的嚴重性、預后及可能出現的后遺癥,并給予心理上的安慰。建議家長盡早為孩子進行新生兒行為神經測定,以早期發現腦損傷引起的異常。向家長解釋患兒病后及早進行功能訓練和智能開發,可減輕后遺癥癥狀。并指導家長對有后遺癥的患兒進行智能的開發及引導,加強皮膚護理及肢體運動功能的訓練,以恢復功能。當前39頁,總共98頁。第5節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是由于各種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腦血流減少或暫停而導致胎兒和新生兒的腦損傷,是新生兒窒息后嚴重并發癥之一。也是導致小兒神經系統傷殘的常見原因。

當前40頁,總共98頁。(一)病因

引起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損害的因素很多:①新生兒窒息。②反復呼吸暫停及呼吸系統疾病。③嚴重先天性心臟病。④嚴重顱內疾病。⑤心跳驟停或嚴重循環系統疾病。其中,新生兒窒息是導致本病的主要原因。當前41頁,總共98頁。(二)發病機制

HIE的發病機制十分復雜,主要與腦血流改變,腦組織生化代謝改變等因素有關。1.腦血流改變2.腦組織代謝改變當前42頁,總共98頁。(三)臨床表現

主要臨床表現為:意識障礙、肌張力低下、中樞性呼吸衰竭。

當前43頁,總共98頁。臨床上分輕、中、重三度

1.輕度生后24小時內癥狀最明顯,常表現為過度興奮,擁抱反射稍活躍,吸吮反射正常,肌張力正常,前囟平,一般無驚厥,腦電圖正常,3天內癥狀減輕或消失。預后良好。當前44頁,總共98頁。2.中度生后72小時內癥狀最明顯,常表現為輕度抑制癥狀如意識淡漠、嗜睡、肌張力減低,神經反射減弱,常有驚厥、瞳孔縮小,前囟正常或稍飽滿,多在1周后逐漸恢復,10天后仍不消失者可能有后遺癥。當前45頁,總共98頁。3.重度

出生至72小時癥狀最明顯,突出表現為重度抑制狀態如昏迷、原始反射及深淺反射均消失、肌張力低下,瞳孔不對稱或擴大,光反射消失、頻繁驚厥,前囟門飽滿、緊張,呼吸不規則或暫停。病死率高,存活者多留有后遺癥。4.常見并發癥可出現新生兒顱內出血和神經系統后遺癥等。當前46頁,總共98頁。(四)實驗室及其他檢查

1.頭顱B超或CT檢查可幫助確定病變的性質、部位、范圍。超聲檢查比CT更能清楚顯示室管膜下病變和腦室內出血;

CT顯示腦軟化較明顯,最適宜的檢查時間為生后2~5日。

2.腦電圖可出現異常棘波、低電壓等。當前47頁,總共98頁。(五)治療要點

以控制驚厥和腦水腫、對癥及支持療法為主。

1.給氧、改善通氣、糾正低氧血癥、糾正酸中毒、糾正低血糖。

2.保持血壓穩定,保證充分的腦血流灌注。

3.控制新生兒驚厥首選苯巴比妥。

4.治療腦水腫可用呋塞米(速尿)靜脈注射,嚴重者可用20%甘露醇。當前48頁,總共98頁。(六)護理診斷/問題

1.潛在并發癥:顱內壓增高、呼吸衰竭。2.低效性呼吸型態3.有廢用綜合征的危險4.焦慮、恐懼(家長)當前49頁,總共98頁。

(七)護理措施1.顱內壓增高的護理(1)按醫囑給予鎮靜劑(首選苯巴比妥);顱內壓增高時,首選利尿劑呋塞米,并控制輸液量。(2)嚴密監護患兒的呼吸、心率、血氧飽和度、血壓等,注意觀察患兒的神志、瞳孔、前囟張力、肌張力及抽搐等癥狀,觀察藥物反應。當前50頁,總共98頁。(七)護理措施2.給氧、改善通氣3.早期康復干預

4.健康指導當前51頁,總共98頁。第6節新生兒顱內出血新生兒顱內出血(intracranialhemorrhageofthenewborn)是新生兒期最嚴重的腦損傷,主要由缺氧或產傷引起,早產兒多見,是新生兒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存活者后遺癥較多。當前52頁,總共98頁。(一)病因及發病機制1.缺氧缺血多見于早產兒,可因宮內窘迫、產時和產后窒息,缺氧缺血導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滲,出現出血,以腦室周圍-腦室內出血多見。

2.產傷以足月兒、巨大兒多見。可因,頭盆不稱、吸引器助產等,使頭部受擠壓、牽拉而引起顱內血管撕裂。出血部位以硬腦膜下多見。3.其他

產鉗助產當前53頁,總共98頁。(二)臨床表現

一般先出現興奮癥狀,然后轉為抑制①意識改變:如易激惹、興奮或嗜睡、昏迷等。②眼征:如凝視、斜視、眼震顫等。③顱內壓增高的表現:如腦性尖叫、前囟隆起、驚厥等。④呼吸改變:如呼吸增快、減慢、不整、暫停等。⑤肌張力:早期增高,以后減低。⑥瞳孔:不等大、對光反射減弱或消失。⑦黃疸和貧血。

當前54頁,總共98頁。(三)實驗室及其他檢查

CT和B超、腦脊液檢查、影像學檢查有助于診斷和判斷預后。當前55頁,總共98頁。(四)治療要點1.鎮靜、止驚選用苯巴比妥和地西泮等。2.降低顱內壓用呋塞米;若有腦疝發生,可選用甘露醇,劑量根據病情決定,每次0.25~0.5g/kg,靜脈推注。3.其他治療止血、使用恢復腦細胞功能的藥物、處理合并癥等。當前56頁,總共98頁。(五)護理診斷/問題

1.潛在并發癥顱內壓增高。2.有窒息危險3.營養失調4.恐懼(家長)當前57頁,總共98頁。

(六)護理措施1.密切觀察病情,降低顱內壓(1)嚴密觀察病情。(2)保持安靜:絕對靜臥。將肩部抬高15°~30°。(3)遵醫囑及時應用降顱內壓的藥物。當前58頁,總共98頁。

(六)護理措施2.保持呼吸道通暢,合理用氧。3.保證熱量供給,維持正常體溫。4.健康教育:盡早指導功能訓練。當前59頁,總共98頁。第7節新生兒黃疸新生兒黃疸(neonataljaundice)是由于新生兒時期血中膽紅素增高而出現皮膚、鞏膜等黃染的現象。可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黃疸,嚴重者可導致膽紅素腦病,常引起嚴重神經系統后遺癥。當前60頁,總共98頁。(一)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的特點

1.膽紅素生成較多2.肝功能不成熟①肝細胞內Y、Z蛋白含量不足。②肝內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轉移酶含量低。3.腸肝循環增加

當前61頁,總共98頁。(二)新生兒黃疸的分類1.生理性黃疸新生兒由于膽紅素代謝的特點,大多數生后2~3天出現黃疸,第4~5天達高峰,第l0~14天消退,早產兒生理性黃疸可延遲至第3~4周消退。每日血清膽紅素升高<85μmol/L,血清膽紅素足月兒<205μmol/L,早產兒<257μmol/L,一般情況好。無黃疸生理性黃疸當前62頁,總共98頁。2.病理性黃疸(1)特點:①黃疸出現過早,于生后24小時內出現。②黃疽程度重,足月兒>205μmol/L;早產兒>256μmol/L。③黃疸持續時間長,足月兒>2周,早產兒>4周。④黃疸退而復現。⑤黃疸進展快,進行性加重,每天膽紅素上升>85μmol/L。⑥血清結合膽紅素>26μmoI/L。當前63頁,總共98頁。2.病理性黃疸(2)原因1)感染性:①新生兒肝炎。②新生兒敗血癥。2)非感染性:①新生兒溶血病。②膽道閉鎖。③母乳性黃疸。④遺傳性疾病。⑤藥物性黃疽。⑥其他,如胎糞排出延遲、低血糖、缺氧、酸中毒等。當前64頁,總共98頁。(三)治療要點1.病因治療積極治療原發疾病。2.降低血清膽紅素藍光療法、酶誘導劑、提早喂養、保持排便通暢、輸適量的血漿和清蛋白、換血療法等措施。3.保護肝臟不使用對肝有損害的藥物。4.控制感染準確應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藥物。5.糾正酸中毒、缺氧、低血糖等。當前65頁,總共98頁。二、新生兒溶血病新生兒溶血病(hemolyticdiseaseofthenewborn)指母嬰血型不合所引起的新生兒同族免疫性溶血。以ABO系統和Rh系統血型不合引起者最常見。當前66頁,總共98頁。(一)病因及發病機制胎兒含有從父親遺傳而來恰為母親缺少的血型抗原,胎兒紅細胞通過胎盤進入母體,刺激母體產生IgG血型抗體,此抗體經胎盤進入胎兒循環引起胎兒紅細胞發生凝集、破壞而導致溶血。1.ABO血型不合多為母親血型為O型,新生兒為A型或B型當前67頁,總共98頁。

2.Rh血型不合母為Rh陰性,子為Rh陽性發生溶血多見,第一胎很少發生,多在第二胎或第二胎以后。圖為新生兒溶血病發病機理

1表示胎兒紅細胞在出生時進入母體循環系統。

2表示胎兒紅細胞被母體免疫系統識別。

3表示母體被免疫并產生抗體。

4表示抗體通過胎盤引起新生兒溶血病當前68頁,總共98頁。(二)臨床表現

1.貧血2.黃疸Rh血型不合多于生后24小時內出現黃疸,并迅速加重。3.肝脾腫大由骨髓外造血而引起。4.膽紅素腦病(bilirubinencephalopathy)指血中游離間接膽紅素通過血-腦脊液屏障引起的腦組織的病理性損害。當前69頁,總共98頁。(三)實驗室及其他檢查1.血常規RBC、HgB降低,網織紅細胞顯著增加。

2.膽紅素測定血清膽紅素升高,以未結合膽紅素升高為主。

3.血型測定母子血型不合。

4.抗體檢查①母血清中抗A(B)IgG檢查,抗人球蛋白試驗(Coombstest)陽性。②患兒血清中抗A(B)IgG抗體陽性。

當前70頁,總共98頁。(四)治療要點

1.產前治療

Rh陰性孕婦在娩出Rh陽性嬰兒或流產Rh陽性胎兒后的72小時內可靜脈注射RhD免疫球蛋白IgG,以阻斷免疫反應。并且在下次懷孕后26~28周再次注射。RhDIgG對已經存在母體循環中的Rh抗體是無作用的,故只用于Coombs試驗陰性者。當前71頁,總共98頁。2.新生兒治療①降低血清膽紅素,防止膽紅素腦病:應用光照療法、換血療法和應用肝酶誘導劑。②糾正貧血及對癥治療:可輸血漿、清蛋白,糾正酸中毒、缺氧,加強保暖。當前72頁,總共98頁。三、新生兒黃疸的護理

(一)護理診斷/問題

1.潛在并發癥:膽紅素腦病。2.知識缺乏當前73頁,總共98頁。

(二)護理措施1.密切觀察病情,防止膽紅素腦病。(1)觀察黃疸的進展情況(2)做好光療和換血治療的準備與護理。(3)遵醫囑給予白蛋白和血漿、腎上腺皮質激素、肝酶誘導劑等。(4)注意患兒的保暖,喂養,皮膚、口腔清潔,保持輸液通暢,維持患兒水、電解質平衡。避免低體溫、低血糖、酸中毒。當前74頁,總共98頁。

(二)護理措施2.健康教育向家長解釋病情、治療效果和預后,以取得家長配合;對于新生兒溶血癥,做好產前咨詢及孕婦預防性服藥;對可能留有后遺癥者指導家長早期進行功能訓練。當前75頁,總共98頁。第8節新生兒臍炎

新生兒臍炎是細菌入侵臍殘端,并且在其繁殖所引起的急性炎癥。當前76頁,總共98頁。(一)病因多由斷臍時消毒不嚴或生后處理不當而引起的細菌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見的病原菌,其次為大腸桿菌、銅綠假單胞菌、溶血性鏈球菌等。當前77頁,總共98頁。(二)臨床表現

輕者臍輪與臍部周圍皮膚輕度紅腫,可有少量漿液膿性分泌物。重者臍部及臍周皮膚明顯紅腫發硬,膿性分泌物多并帶有臭味;可向周圍皮膚或組織擴散引起腹壁蜂窩織炎、腹膜炎、敗血癥等疾病。輕癥者除臍部有異常外,體溫及食欲均正常,重癥者則有發熱、吃奶少等非特異性表現。當前78頁,總共98頁。(三)實驗室及其他檢查

血常規:重癥者白細胞增高,臍部分泌物細菌培養陽性(必須有臍炎表現)當前79頁,總共98頁。(四)治療要點清除局部感染灶,選用適宜抗生素,對癥治療。當前80頁,總共98頁。(五)護理診斷/問題

1.皮膚完整性受損的危險2.潛在并發癥敗血癥

當前81頁,總共98頁。

(六)護理措施1.臍部護理(1)徹底清除臍部感染灶:輕者可用安樂碘或0.5%碘伏及75%酒精,每日2~3次;重度感染者按醫囑應用抗生素。(2)洗澡完畢,用消毒干棉簽吸干臍窩水,并用75%酒精消毒,保持局部干燥。(3)觀察臍部有無潮濕、滲液或膿性分泌物,炎癥明顯者可外敷抗生素軟膏或按醫囑選用抗生素治療。當前82頁,總共98頁。

(六)護理措施2.密切觀察病情及時發現患兒是否有不吃、不哭、不動及體溫的改變等新生兒敗血癥的表現。3.建康教育保持皮膚清潔、干燥,接觸患兒要洗手,污染物品要焚毀消滅,防止污染。當前83頁,總共98頁。第9節新生兒敗血癥新生兒敗血癥(neonatalsepticemia)指致病菌侵入新生兒血液循環,并在其中生長、繁殖、產生毒素并發生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常見的病原體為細菌,也可為真菌、病毒或原蟲等。本節重點介紹細菌性敗血癥,其發生率占活產兒的1‰~10‰,病死率為13%~50%。當前84頁,總共98頁。(一)病因及發病機制

1.病原菌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為主。

2.感染途徑宮內主要是通過胎盤傳播感染;分娩過程中由產道細菌感染引起;產后感染最常見,細菌可由皮膚黏膜、臍部等部位侵入。

3.自身因素非特異性和特異性免疫功能均不完善,臍殘端未完全閉合,細菌易進入血液,IgM、IgA缺乏。經胎盤感染產道細菌上行羊水穿刺消毒不嚴當前85頁,總共98頁。(二)臨床表現

產前或產時感染多生后3天內發病,3天后發病多為產后感染。表現無特異性。輕者可有拒乳、哭聲低弱或不哭、反應低下、體溫不升或發熱、皮膚黃染或出血點等。重者可出現休克和DIC等。感染可波及各器官,出現腦膜炎、肺炎等。

當前86頁,總共98頁。(三)實驗室及其他檢查1.血常規白細胞總數可增高,有核左移和中毒顆粒。

2.細菌培養應爭取在用藥前進行。3.血沉和急相蛋白血沉加快,C反應蛋白陽性。

當前87頁,總共98頁。(四)治療要點1.合理選用抗生素療程一般10~14天。2.清除局部病灶。3.對癥、支持治療保暖、供氧、糾正酸中毒、維持水及電解質平衡;必要時輸入少量血漿或免疫球蛋白、新鮮血等。當前88頁,總共98頁。(五)護理診斷/問題

1.體溫調節無效2.皮膚完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