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錦州城市概括城市概況:錦州,亦稱錦繡之州。位于遼寧省西南部,全市總面積10301平方公里,總人口307萬.全市耕地40.43萬公頃(606.4萬畝),土地結構大體為"五山一水四分田"。
錦州有著悠久的歷史。錦州最早稱徒河,“錦州”之稱是從遼代始,元代屬遼陽行中書省管轄,明代屬遼東都司,清朝時隸屬奉天府,改錦州為錦縣.民國時期錦州屬遼寧省管轄.新中國成立后,設遼西省,省會駐錦州市。1954年遼西、遼東兩省合并遼寧省,錦州屬遼寧省轄市。現(xiàn)錦州市下轄2市(縣級市)、2縣、4區(qū),即:凌海市、北寧市、義縣、黑山縣、太和區(qū)、凌河區(qū)、古塔區(qū)和錦州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全地區(qū)共有鄉(xiāng)、鎮(zhèn)111個,國營農林漁場40個,村民委員會1680個。1996年末,全市農村總戶數59.1萬戶,農村人口204。9萬人,農村勞動力73.8萬人。錦州是一個多民族散雜地區(qū),現(xiàn)有漢、滿、回、蒙古、朝鮮、錫伯等25個民族。
錦州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燦爛文化、優(yōu)越區(qū)位優(yōu)勢的港口城市,工業(yè)基礎雄厚,是我國重要的工業(yè)城市之一,是一座科教名城。在新的歷史時期,錦州正努力實施工業(yè)立市、以港興市、開放牽動三大戰(zhàn)略,正在朝著建設港口錦州、工業(yè)錦州、開放錦州、文明錦州的目標闊步前進。地理位置錦州市地處遼寧省西南部,著名的“遼西走廊”的東端.東接遼河平原,與盤錦市、沈陽市相連,南臨渤海遼東灣,西連葫蘆島市,北與朝陽市、阜新市毗鄰,東西長約104。6公里,南北寬約147.3公里。?錦州市區(qū)分為:凌河區(qū)、古塔區(qū)、太和區(qū)凌河區(qū):〖基本概況〗凌河區(qū)是錦州市中心城區(qū),總面積30平方公里,總人口37.16萬,下轄11個街道辦事處。2000年末,全區(qū)實現(xiàn)工業(yè)總產值5.8萬元、工業(yè)銷售收入5。6億元、社會商品銷售額28.9億元、財政收入1。2億元,分別比1995年增長2.4倍、2。2倍、2.0倍、2.5倍,年均分別遞增27.8%、23。6%、24.5%、31.6%,實現(xiàn)了建設遼西經濟強區(qū)的階段性目標。精神文明建設得到加強,社會各項事業(yè)蓬勃發(fā)展。1996年以來,凌河區(qū)連續(xù)三年被市委、市政府評為“政績考核先進區(qū)”,先后被評為省級“發(fā)展經濟先進區(qū)”、“文明城市建設先進區(qū)",在遼西地區(qū)率先通過“普九”達標驗收,獲國家“兩基教育先進區(qū)"稱號。
古塔區(qū):位于市西南部,人口22.1萬,面積18.6平方公里,轄9街道,區(qū)府駐人民街.
經濟發(fā)展:工業(yè)的的主要門類有電子、化工、醫(yī)療器械、印刷、食品等,農業(yè)主產玉米、蔬菜等。
?
交通運輸:境內有長途客運公司。?
名勝古跡:有錦州遼塔、清真寺、石油公園、革命烈士梁士英炸適度堡遺址、廣濟寺等紀念名勝地.
太和區(qū):
地處遼寧西南部,南瀕渤海,北托松嶺山脈,它似一條絢麗的彩帶環(huán)繞著錦州市周圍,是環(huán)錦州市正在開發(fā)建設的新城區(qū).錦州市人民政府就坐落在轄區(qū)之內。全區(qū)轄新民、女兒河、大薛、鐘屯、營盤5個鄉(xiāng),凌西、太和、湯河子、薛家、興隆5個街道辦事處,總面積300平方公里,總人口18萬。?太和區(qū)是一個城鄉(xiāng)結合、正在開發(fā)建設的新城區(qū)。這里人文薈萃、物產豐富、交通暢達、風光旖旎。黨的十六大以來,全區(qū)政通人和,百業(yè)俱興,經濟發(fā)展勢頭強勁.以工業(yè)園區(qū)建設為載體,筑巢引鳳,不斷優(yōu)化投資環(huán)境,工業(yè)經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已形成以冶金、化工、機電、紡織、塑料制品、裘革皮制品、羽絨制品、汽車輪胎及零部件、農副產品深加工、食品加工、飼料加工工業(yè)為主,門類齊全,技術水平較高,規(guī)模型、外向型的工業(yè)體系。?太和區(qū)農業(yè)堅持高產、高效、優(yōu)質的“兩高一優(yōu)”發(fā)展方針,已形成以蔬菜、水果、畜牧三大產業(yè)為支柱的農業(yè)化新格局。
太和區(qū)第三產業(yè)突出特色,抓住重點,發(fā)展高、新、外規(guī)模效益,已先后建成種子、農貿、農機、裝飾等15個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商品市場,中介服務、信息咨詢等新興行業(yè)正在崛起,產業(yè)領域不斷擴大,市場體系不斷完善。?太和區(qū)山川秀麗,古跡名勝美不勝收,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正南30公里,有立于渤海之中,由四座連綿山峰構成的筆架山,西北8公里,是著名的觀音洞風景區(qū).蜚聲海內外的遼沈戰(zhàn)役紀念館,以其獨有的全景畫及獨特的歷史紀念意義,更是吸引著大批游人.
錦州地區(qū)城市
北寧市(北鎮(zhèn))
北寧市位于錦州市東部,醫(yī)巫閭山東麓.介于東經21°33’至東經122°12’,北緯41°19'至北緯41°48’之間,東接黑山,西鄰義縣,南與盤錦市毗鄰,北與阜新市搭界,東南與臺安相望,西旨與凌海市相通,南北長53。9公里,東西寬約53.1公里,面積782平方公里.全市現(xiàn)有人口53。3萬,共158000多戶。有滿、漢、回等19種民族,其中滿族人口32.7萬人,占全布總人口的62.4%。
全市轄13個鎮(zhèn)、11個鄉(xiāng)和1個風景名勝管理區(qū),下設27個居民委員會,324個村民委員會。
北寧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唐堯時地屬冀州,虞舜時屬幽州,夏商時復屬冀州,西周時為燕國封地,東周時屬燕國的遼東郡,秦朝仍屬遼東郡.西漢時在此設無慮縣,并于境內置遼東郡西部都尉府,上屬幽州刺史部。東漢,無慮縣初屬遼東郡,漢安帝時移屬遼東屬國。三國時,屬魏幽州昌黎郡,西晉屬平州昌黎郡.隋朝,初屬燕邵,大業(yè)八年改燕郡為遼西郡.唐朝,屬河北道之營州,境內置巫閻守捉城,城內屯扎地方駐軍,北寧市在遼代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地位,遼代的9位皇帝有3位葬干閭山,為保護陵寢,置顯州,州下又設三州三縣.金滅遼以后,在政權機構設置上是路、府、州、縣四級建制。于金天會元年(1123年)升遼顯州為廣寧府,府址在今廣寧鎮(zhèn),下設閭陽、望平、廣寧、鐘秀4縣.明代,廣寧是明朝在東北最高的軍政機關駐地,是管理東北女真人的基地,不但是政治中心,軍事重鎮(zhèn),而且也是東北人民進行經濟、文化交流的繁華城鎮(zhèn)。明末,后金崛起,廣寧城為兵家相爭之地。清康熙三年(1664年)置廣寧府,統(tǒng)寧遠州、錦縣、廣寧縣。翌年,移府治所于錦州府。從此,廣寧縣為錦州府所轄。民國2年(1913年),因與廣東省廣寧縣重名,遂改稱北鎮(zhèn)縣。1989年6月29日,經國務院批準,將北鎮(zhèn)縣改名為北鎮(zhèn)滿族自治縣.1995年3月21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北鎮(zhèn)滿族自治縣,設立北寧市。
北寧全市有市營工業(yè)企業(yè)54個,鄉(xiāng)鎮(zhèn)集體工業(yè)企業(yè)187個,機械、輕工、紡織、食品加工、化、建材業(yè)門類齊全,特別是近年發(fā)展起來的蔬菜加工、肉食品加工、花崗巖加工、建材生產、化工生產、冶金熔鍛正在逐步形成支柱產業(yè)。遼寧閭山酒廠的礦泉系列白酒在國際海南椰子節(jié)博覽會上獲金獎,并獲中國科技新產品、名優(yōu)產品博覽會金獎和國家專利及科技新產品展覽會特別獎,并多次評為省級名優(yōu)產品。北寧市皮革廠“質次面粗豬皮加工高檔革”和“皮制工作手套”兩種產品,被國家專利局授予金獎.錦州床單廠的印花床單,是省市優(yōu)質產品,多次獲金、銀獎是出口免檢產品,遠銷18個國家和地區(qū)。1993年,該廠被國家定為國旗布生產定點廠和省印花床單出口專廠.
農業(yè)形成了以醫(yī)巫閭山為線7個鄉(xiāng)鎮(zhèn)的林果經濟帶,以102國道為線10個鄉(xiāng)鎮(zhèn)的高效種植業(yè)經濟帶,以沈山鐵路為線7個鄉(xiāng)鎮(zhèn)的糧食、養(yǎng)殖業(yè)經濟帶,北寧市被省和國家命名為“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生態(tài)農業(yè)重點縣"、“糧食生產基地縣"、“花生生產基地縣”、“生豬生產重點縣"、“高效農業(yè)先進縣”、“小麥生產重點縣”,水果總產量和豬牛羊肉總產量分別進入全國百強縣(市)行列,全市糧食播種面積5萬公頃,主要品種有玉米、高粱、水稻、麥.年產量35萬噸左右,蔬菜生產達到1.7萬公頃,其中大棚保護地1.4萬公頃,產量50萬噸,東北最大的蔬菜批發(fā)市場-—窟窿臺蔬菜市場,吸引了全國50多個市、80多個縣區(qū)的客商,年批發(fā)蔬菜15萬噸,北寧市西部山區(qū)土壤氣候適宜果樹生產,全市果園面積已發(fā)展到1.5萬公頃,有果樹1200萬株。主要有蘋果、梨、葡萄等。
全市擁有服務單位(含個體、工商戶)1.78萬家,年創(chuàng)產值1億元,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3.52億元.全市形成了農副產品、機動車輛、牲畜交易、輕工產品等專業(yè)市場30處,集市貿易年成交額3億元。
北寧市地處連接東北和關內的交通要道,京沈鐵路、102國道橫貫東西,境內有火?
車站5個。全市有鄉(xiāng)級以上公路32條,520公里,其中國家級公路2條66公里,省級公路3條75公里,縣公路4條85公里,鄉(xiāng)級公路23條290公里。實現(xiàn)了鄉(xiāng)鄉(xiāng)通油路,村屯網路化。通訊郵電事業(yè)發(fā)展迅速,全市24個鄉(xiāng)鎮(zhèn)324個村全都開通程控電話,裝機總量達1。7萬門,普及率每百人達1。9部.
北寧市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頗具特色。先后被文化部、省文化廳命名為“書畫之鄉(xiāng)”、“遼寧省群眾中國畫創(chuàng)作活動基地”。1993年,省政府公布北寧市為“
黑山:
錦州市轄縣,位于省中部,人口64.5萬,面積2436平方公里,轄16鎮(zhèn)13鄉(xiāng),縣府駐黑山鎮(zhèn).
經濟發(fā)展:工業(yè)的主導產業(yè)有機械、造紙、采礦,農業(yè)主產高粱、玉米、稻谷、小麥、花生。
?
交通運輸:沈山鐵路、大鄭鐵路、高新鐵路、102國道、鞍羊公路、奈廣公路過境。
?
自然環(huán)境:年均溫9攝氏度,年均降水量568毫米,屬中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東沙河、羊腸河、繞陽河流經境內.礦藏中氟石、耐火土、瑪瑙等儲量豐富。
名勝古跡:有革命烈士陵園、革命烈士紀念碑等紀念地。
凌海市(錦縣)
凌海市位于遼寧省西南部,南臨遼東灣,北依松嶺山余脈,地處遼西走廊的咽喉地帶。全市總面積二千九百三十五平方公里。?
清朝康熙元年(1662年)置錦縣,隸屬奉天府。民國二年(1913年)改府為縣。一九三七年日偽統(tǒng)治時期,設錦州市,縣市分治。一九九三年十一月十六經國務院批準撤消錦縣,設立凌海市.?
年均溫8.6攝氏度,年均降水量600毫米,屬北溫帶大陸性氣候.礦藏中石油、煤炭、黃金等.?
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不斷加快,凌海市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yè)發(fā)展迅速,全市共有鄉(xiāng)鎮(zhèn)級以上工業(yè)企業(yè)298家,其中市營工業(yè)企業(yè)52家,鄉(xiāng)鎮(zhèn)集體工業(yè)企業(yè)246家,形成了輕工、化工、紡織、服裝、造紙、印刷、機電、食品等近30個行業(yè)的工業(yè)生產體系。主要產品有服裝、針織品、原煤、水泥、花崗巖、原鹽、白酒、紅磚、風機。電機、陶瓷、燈具、VF塑料幾粒和阻燃板、樹脂砂輪、硫化堿、棉布、皮毛制品等,其中有30多種產品填補了國家空白,進人省、中阮質產品行列,并具備規(guī)模生產優(yōu)勢.
凌海市農業(yè)基礎雄厚,是遼寧省重點產糧基地中(縣)之一。全市年糧豆播種面積8萬公頃左右,總產量達5億公斤以上.主要品種有玉米、高粱、水稻等,蔬菜等高產經濟作物逐年增長,且品種繁多,面積多達7000多公頃。僅出口菜一項每年供貨量達100多萬公斤。還盛產棉花、花生、大豆、小麥、谷子、芝麻、蘆筍。意米等凡十種農副產品,凌海的土壤、氣候也適宜果樹生產。全市果園面積已經發(fā)展到1。8萬公頃,有果樹1131萬株,年產量達6000多萬公斤,主要有蘋果、梨、杏、李子、桃、葡萄、棗等30多個品種。凌海市占有沿海優(yōu)勢,水產資源豐富,盛產魚、蝦、蟹,貝類海產品,優(yōu)質產品有梭魚、鯉魚、青蝦、寸蝦、海蜇、文蛤、蘭蛤、太平洋牡蝸、扇貝、海螺、蟹等。年海產品總量4000萬公斤,海蜇、文蛤、對蝦等出口日本、美國、韓國、俄羅斯等國家。全市灘涂養(yǎng)泊對蝦面積達4226公頃、正常年景年總產量900多萬公斤,是遼寧省灘涂養(yǎng)殖對蝦大縣(中)之一。淡水養(yǎng)殖主要品種有鯉、鏈、草等魚類及河蟹,年產量近百萬公斤,遼闊的草原和豐富的農副產品又為畜牧業(yè)的生產提供了便利條件。全市共有豬、牛、羊、雞、鴨、野鴨.雞、鶴鎢、肉用犬、鹿、貂、兔、狐貍等畜禽65種,年肉類總產量達4000萬公斤,禽蛋產量達3600公斤,還盛產牛奶和蜂蜜等.近年來,凌海市第三產業(yè)發(fā)展迅速。凌海市位于連接東北關內的交通要道,京沈鐵路、公路橫貫東西,錦承鐵路、錦朝公路在境內通過。境內有火車站9個。有市、縣級以上公路12條,總長300多公里,全市已形成了以國家、省級干線為骨架,以市、鄉(xiāng)干線為網絡的公路網.連接關內外的現(xiàn)代化高速公路和電氣化鐵路正在規(guī)劃、建設之中,同時又具備水運和航空的優(yōu)勢,距錦州港60公里,距錦州飛機場僅30公里.凌海市擁有現(xiàn)代化通訊設施,程控電話與國內國際各大城市間直接連網.在遼寧各縣(市)中首家通了無線尋呼系統(tǒng),電報傳真機廣泛應用,移動通訊項目已廣泛應用.商品流通十分活躍,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7億元。全市有農副產品、機動車輛、牲畜交易、輕工產品等專業(yè)市場30個,年集市貿易成交額6億元。
義縣:
是古生物化石富集的大縣,也是舉世矚目的晚中生代熱河生物群發(fā)育的經典地區(qū),這里是世界上第一朵花開放的地方,這里是世界上第一只鳥飛起的地方.
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中生代、晚侏羅系、熱河生物群,距今約1.2——1。5億年,主要有恐龍類、魚類、鳥類、昆蟲類、蝦類、昆蟲、植物、和硅化木等各類動植物化石50余屬種。大多數石生物化石按遼寧省古生物化石定級標準遼寧省1——3級,晚中生代古生物化石具有類型多、數量多、賦予層位多和化石產地多的特點,大多分布在義縣大定堡、頭臺、七里河、前楊、城關、頭道河、頭臺七個鄉(xiāng)鎮(zhèn)的25個自然屯,約占地面積238平方公里.從而為研究陸相古生物化石的演變與發(fā)展提供了新的角度和觀念,同時也為研究古氣候演變趨勢及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提供了更加微觀的素材,且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氣候自然氣候錦州市地處歐亞大陸東部,屬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大氣環(huán)流以西風帶和副熱帶系統(tǒng)為主,為大陸性季風區(qū)。
?錦州市的氣候特點是:春季溫和多風,夏季高溫多雨,秋季溫涼晴朗,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降水集中、季風明顯、風力較大.
錦州年平均氣溫為7.8~9。0℃,自南向北降低。年極端最高氣溫為41.8℃,年極端最低氣溫為-31.3℃
水文氣候大凌河大凌河是遼寧省一條主要河流,流經葫蘆島市的建昌、朝陽市的朝陽縣、北票市和錦州市的義縣和凌海市,進入渤海。大凌河全長398公里,流經錦州市的長度為60公里。小凌河小凌河是流經錦州市區(qū)的唯一河流,發(fā)源于朝陽,流經朝陽、錦州,在錦州市郊有女兒河,百股河匯人,于凌海市南娘娘宮鄉(xiāng)注人渤海。多年平均徑流量為3.98億立方米/年,年最小流量為0.55億噸。它接納了錦州市城市區(qū)域的全部工業(yè)污水和生活污水。小凌河地表水是沿岸地下水的補給源之一。女兒河女兒河源出今河北省朝陽縣邊境土默特界,名鳥馨河,一曰鄂欽河,東流入遼寧省錦西縣境為女兒河,又東繞呂翁山至錦縣南,合小凌河,河旁有女兒河鎮(zhèn),在錦西縣東,京奉鐵路經之。資源土地資源錦州市土地總面積為10301平方公里。地勢特征是西北高,東南低,東北部義縣和北寧市交界處有醫(yī)巫閭山脈,西北部有松嶺山脈,形成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地勢,依次為低山區(qū)、丘陵區(qū)、平原區(qū).全市土地結構大體是“五山一水四分田”。耕地面積35。78萬公頃,其中:水田面積2。04萬公頃,旱田面積33.73萬公頃。果園面積3.15萬公頃;宜林地面積11.09萬公頃;牧草地面積1.98萬公頃;水域面積8.50萬公頃;未利用土地面積20。75萬公頃。海岸線總長97。7公里,近海水域面積(0~20米)12萬公頃,沿海灘涂面積1.77萬公頃。農業(yè),養(yǎng)殖業(yè)資源全區(qū)有大小河流30余條,大部分屬繞陽河、大凌河和小凌河水系.全市有中型水庫4座,水資源總量17。6億立方米,其中:地下水16億立方米,地表水8億立方米,重復量6.4億立方米。可利用水資源量12.4_立方米.錦州地區(qū)已發(fā)現(xiàn)的礦種42個,已開發(fā)利用的21個。地處蒙古、長白山、華北三個動植物交錯地帶,生物資源種類較多,除人工種植和飼養(yǎng)的多種動植物外,全市野生植物114科507屬1079種;野生動物25目26科455種.海洋資源有石油、天然氣、海鹽。海洋生物507種,其中魚類120種.自然資源
錦州物華天寶,地產豐饒,素有“海上錦州”的美譽。錦州市擁有海岸線總長97.7公里.近海水域面積12萬公頃,沿海灘涂面積26.6萬畝,25萬畝近海漁場。錦州還是遼寧省主要產鹽區(qū)之一。礦產資源有石油、天然氣、煤炭、石灰石、膨潤土、螢石、花崗巖等。全地區(qū)目前已發(fā)現(xiàn)礦種有48個,已開發(fā)利用22個.膨潤土儲量為亞洲第一.交通運輸錦州扼“遼西走廊"?的咽喉,交通、通訊發(fā)達.錦州是溝通華北和東北的交通樞紐,現(xiàn)已形成鐵路、公路、水運、航空和管道5種運輸方式齊備的立體交通網絡.作為全國交通大動脈的京哈鐵路和京哈公路橫貫全區(qū),境內鐵路有京哈、大鄭、溝海、錦承等12條干、支線,通車里程為1495.5公里。公路有京哈(102國道)、錦朝、錦阜、輸港、大錦等多條主干道,公路總數145條,公路通車里程2673公里,其中,高級、次高級路面?998公里,占通車里程的37。3%,居全省第6位.全市鄉(xiāng)鄉(xiāng)通公路,94.7%的村通了公路.錦州港是中國沿海最北部的一類對外開放口岸,是東北第三大港口,現(xiàn)已建成“六雜兩油”8個泊位,年吞吐能力188萬噸,具備全國港口為數不多的成品油輸出、原油接卸及雜貨裝卸的功能。?
錦州作為全國交通大動脈的京哈鐵路和京哈公路橫貫全區(qū),境內鐵路有京哈、大鄭、溝海、錦承等12條干、支線,通車里程為1495.5公里。有始發(fā)北京、承德、沈陽、大連、通遼、伊春等地的列車。?
錦州公路客運總站位于錦州市古塔區(qū)延安路三段一號,隸屬于錦州市交通局,是遼西地區(qū)最大的公用型一級客運站。它始建于1950年,現(xiàn)已擁有通往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qū)的客運線路156條,日均發(fā)班次645個,日發(fā)送旅客萬余人次。曾先后被交通部、遼寧省政府、省交通廳、市政府命名為文明單位稱號。已通過ISO-9001質量認證。錦州公路客運總站下設兩個站,客運東站位于錦州火車站南,主要負責輸送錦州去往北京、天津、沈陽等東行的旅客及公鐵分流線路的旅客。它建成于1999年,占地約1.65萬平方米。主要負責輸送錦州去往兄弟市區(qū)及本市西部、北部及部分南部地區(qū)的旅客.?
錦州港是中國沿海緯度最高的深水良港,是遼寧省重點發(fā)展的北方區(qū)域性樞紐港。錦州港1986年10月破土動工,1990年10月正式通航,同年12月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一類開放口岸.港口現(xiàn)有生產泊位18個,碼頭岸線總長4883米.錦州港現(xiàn)已具備內外貿集裝箱運輸和油品、化工品、大宗散雜貨、件雜貨的裝卸、倉儲、運輸、服務及散貨灌包等功能。民航:
錦州民航機場位于城西7公里處,沒有民航班車.從市內打的20分鐘可達,車資15-—20元。民航售票處電話:2145934
錦州機場民航班期表
目的地班期起飛抵達票價
廣州6134019051600?上海浦東613401615850?上海浦東314501715850?上海浦東3571鄭(通遼、齊齊哈爾方向)、溝海(盤錦、大連方向)、錦承(朝陽、承德方向)、新義(義縣、阜新方向)4條支線在這里交匯,有始發(fā)北京、承德、沈陽、大連、通遼、伊春等地的列車,錦州站問訊電話2123335.(附錦州站列車時刻表)。公路:
錦州汽車站位于古塔區(qū)士英里2號,問訊電話:2122927。京沈高速公路經過錦州,到沈陽僅需3小時,到北京也僅需5小時。行政區(qū)劃太和區(qū)面積459平方千米,人口21萬。郵政編碼121011。區(qū)人民政府駐解放西路226號。古塔區(qū)面積28平方千米,人口24萬。郵政編碼121001。區(qū)人民政府駐人民街三段2號。凌河區(qū)面積48平方千米,人口42萬。郵政編碼121000。區(qū)人民政府駐解放路五段25號.凌海市面積2862平方千米,人口60萬。郵政編碼121200。市人民政府駐大凌河街道.北鎮(zhèn)市面積1782平方千米,人口53萬.郵政編碼121300.黑山縣面積2436平方千米,人口63萬。郵政編碼121400。縣人民政府駐黑山鎮(zhèn)中大中路189號。?000?義縣面積2496平方千米,人口44萬.郵政編碼121100。縣人民政府駐義州鎮(zhèn).歷史文化錦州歷史事件錦州之戰(zhàn)崇禎初年,后金(清)軍攻占大凌河城(今遼寧錦縣)后,錦州及其以南的松山城成為明朝在遼西的前哨。明廷命洪承疇總督薊遼軍務、前鋒總兵祖大壽扼守錦州,防御清軍南下。十三年,清帝皇太極為打通遼西入關孔道,決定采用長期圍困之策奪取錦州.他先派兵拔除錦州外圍明軍據點,繼而在城周掘壕立營,四面包圍錦州城。次年三月,錦州東關守將吳巴什等降清為內應,清軍攻占外城.祖大壽告急,明廷調兵號稱13萬集寧遠(今遼寧興城),令洪承疇馳援錦州.七月底,洪承疇率軍進駐松山城至錦州東南郊的乳峰山,且戰(zhàn)且守,消耗清軍。八月中旬,皇太極親統(tǒng)援軍馳抵松山,直插明援軍側后,斷其歸路和糧道,擊敗明軍。明軍軍心動搖,王樸、吳三桂等六總兵乘夜率部向寧遠撤退,遭清軍伏擊,傷亡慘重,洪承疇僅收萬余人退守松山城.皇太極乘勝圍城,并以一部阻擊山海關內明軍增援。十五年二月,松山副將夏成德降清,接應清兵入城,洪承疇被俘,后投降。三月,祖大壽率錦州守軍降清.此戰(zhàn),明軍關外主力喪失殆盡,為清軍入關創(chuàng)造了條件。錦州攻堅戰(zhàn)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10月,在遼沈戰(zhàn)役第一階段中,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zhàn)軍主力對據守遼寧省錦州國民黨軍進行的攻堅戰(zhàn)役。錦州西距山海關近200公里,東距沈陽230公里,是國民’黨軍東北“剿總”與華北“剿總”連接的樞紐,戰(zhàn)略地位十分重要。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兼錦州指揮所主任范漢杰指揮第6兵團部及2個軍部、7個師及其他部隊共10萬余入,固守該市待援。為增援錦州,蔣介石從關內急調第39、第62軍,第92軍第21師,獨立第95師,海運至葫蘆島,連同原駐守錦西的第54軍共11個師,組成“東進兵團”;從沈陽調新1、新3、新6軍,第49、第71軍等共11個師又3個騎兵旅,組成“西進兵團”,實行東西對進,夾擊進攻錦州的東北野戰(zhàn)軍.遵照中共中央軍委關于集中主力,首先攻占錦州的指示,東北野戰(zhàn)軍司令員林彪、政治委員羅榮桓決定以5個縱隊16個師和炮兵縱隊主力奪取錦州,以2個縱隊8個師在錦西以北塔山、虹螺山一線組織堅守防御,阻擊“東進兵團”(參見塔山戰(zhàn)役),以3個縱隊11個師置于彰武、新立屯地區(qū),組織運動防御,節(jié)節(jié)阻擊“西進兵團”(參見黑山戰(zhàn)役),以1個縱隊主力位于高橋地區(qū),為戰(zhàn)役預備隊。錦州攻堅戰(zhàn)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掃清錦州外圍據點。9日,外圍作戰(zhàn)開始,經過激烈爭奪,至13日,由第2、第3縱隊和第6縱隊第17師、炮兵縱隊主力組成的北集團攻占錦州城西北的合成燃料廠及黑山師、團管區(qū),城北的配水池、亮馬山;由第7、第9縱隊和炮兵縱隊一部組成的南集團攻占罕王山,前出至女兒河北岸;東面第它縱隊攻占大、小紫荊山、百官屯、北大營.防守上述據點的國民黨軍一部被殲,大部退守城內.在外圍作戰(zhàn)的同時,攻錦各縱隊進行了攻城準備,將交通壕一直挖到守軍的陣地前沿.第二階段,總攻錦州城垣.14日10時,東北野戰(zhàn)軍集中火炮360余門,向錦州城發(fā)動猛烈轟擊,為步兵突擊掃除障礙。11時左右,突擊部隊迅速突入城內,在打退守軍的多次反撲后,繼續(xù)向縱深發(fā)展.后梯隊及時投入巷戰(zhàn).15日拂曉,攻城部隊勝利會師,殲滅范漢杰指揮所和第6兵團部.此時,殘余守軍約1。6萬余人退守錦州老城,企圖憑堅頑抗.東北野戰(zhàn)軍第7縱隊由南門和城東南角突破,第2縱隊由城西北角突破,并迅速攻克該城,至18時戰(zhàn)斗結束。錦州攻堅戰(zhàn)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10月,在遼沈戰(zhàn)役第一階段中,解放軍東北野戰(zhàn)軍主力對據守遼寧省錦州國民黨軍進行的攻堅戰(zhàn)役。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兼錦州指揮所主任范漢杰指揮第6兵團部及2個軍部、7個師及其他部隊共10萬余入,固守錦州待援.為增援錦州,蔣介石從關內急調第39、第62軍,第92軍第21師,獨立第95師,海運至葫蘆島,連同原駐守錦西的第54軍共11個師,組成“東進兵團”;從沈陽調新1、新3、新6軍,第49、第71軍等共11個師又3個騎兵旅,組成“西進兵團",實行東西對進,夾擊進攻錦州的東北野戰(zhàn)軍。東北野戰(zhàn)軍司令員林彪、政治委員羅榮桓決定以5個縱隊16個師和炮兵縱隊主力奪取錦州,以2個縱隊8個師在錦西以北塔山、虹螺山一線組織堅守防御,阻擊“東進兵團”,以3個縱隊11個師置于彰武、新立屯地區(qū),組織運動防御,節(jié)節(jié)阻擊“西進兵團”,以1個縱隊主力位于高橋地區(qū),為戰(zhàn)役預備隊。錦州攻堅戰(zhàn)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掃清錦州外圍據點。9日,外圍作戰(zhàn)開始,經過激烈爭奪,至13日,由第2、第3縱隊和第6縱隊第17師、炮兵縱隊主力組成的北集團攻占錦州城西北的合成燃料廠及黑山師、團管區(qū),城北的配水池、亮馬山;由第7、第9縱隊和炮兵縱隊一部組成的南集團攻占罕王山,前出至女兒河北岸;東面第它縱隊攻占大、小紫荊山、百官屯、北大營。防守上述據點的國民黨軍一部被殲,大部退守城內。在外圍作戰(zhàn)的同時,攻錦各縱隊進行了攻城準備,將交通壕一直挖到守軍的陣地前沿。第二階段,總攻錦州城垣。14日10時,東北野戰(zhàn)軍集中火炮360余門,向錦州城發(fā)動猛烈轟擊,為步兵突擊掃除障礙。11時左右,突擊部隊迅速突入城內,在打退守軍的多次反撲后,繼續(xù)向縱深發(fā)展。后梯隊及時投入巷戰(zhàn)。15日拂曉,攻城部隊勝利會師,殲滅范漢杰指揮所和第6兵團部。此時,殘余守軍約1.6萬余人退守錦州老城。東北野戰(zhàn)軍第7縱隊由南門和城東南角突破,第2縱隊由城西北角突破,并迅速攻克該城,至18時戰(zhàn)斗結束.文章來自:齊魯信息網()詳文參考:黑山阻擊戰(zhàn)黑山阻擊戰(zhàn)是1948年10月遼沈戰(zhàn)役中,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zhàn)軍在遼寧黑山、大虎山地區(qū)進行的一次堅守防御作戰(zhàn)。黑山、大虎山位于遼河與醫(yī)巫閭山山脈之間的走廊地帶,是由沈陽通往關內的必經之路。黑山、大虎山像兩扇鐵門,開則南北暢通,關則人車堵塞,戰(zhàn)略地位極為重要.1948年10月15日錦州解放后,蔣介石強令由東北“剿總”主力編成的“西進兵團”(又稱廖耀湘兵團)從彰武、新立屯地區(qū)南進,企圖奪取黑山、大虎山,以便重占錦州,打通北寧路。為阻止廖耀湘兵團西進,東北野戰(zhàn)軍第10縱隊和第1縱隊1個師及內蒙軍區(qū)騎兵第1師在黑山、大虎山地區(qū)組織堅守防御。10月21日,廖耀湘的先頭搜索部隊,已經進占了離黑山六十公里的芳山鎮(zhèn)。23日,廖耀湘主力先頭部隊,沿新立屯、芳山鎮(zhèn)南下,直逼我尖山子、胡家窩棚警戒陣地。24日空中支援主攻黑山方向未果。25日一開始,敵人即調集大部重炮群,把矛頭指向高家屯,而且擴展了轟擊幅度,不僅針對“一○一"、“九二”、“石頭山”,就連高家屯最南端的下灣子,也被吞噬在一片炮火中了。26日四時,我縱隊三個師同時向大虎山以東地區(qū),全線投入反攻.此時,廖耀湘兵團圍困在大虎山以東,已被我東北大軍壓擠在僅有一百二十平方公里寬的狹長地區(qū)內了。錦州歷史錦州市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錦州最早叫徒河,戰(zhàn)國時,錦州屬燕地,秦統(tǒng)一六國后,現(xiàn)錦州大部分屬遼東郡,兩漢、三國時期屬幽州昌黎郡,西晉屬平州昌黎郡,北魏、東魏、北齊為營州管轄,隋唐屬柳城郡、燕郡,唐為安東都護府所轄。“錦州”一名是從遼代始稱的,遼時錦州屬中京道,金代屬東京路、北京路。元屬遼陽行中書省管轄,明朝屬遼東都司,清朝時隸奉天府,改錦州為錦縣.民國時期錦州屬遼寧省管轄。新中國成立后,設遼西省,省會駐錦州市,1954年遼西、遼東兩省合并,錦州屬遼寧省。錦州歷史悠久.據考古發(fā)掘證明,自遠古以來,錦州這塊土地上就有人類勞動生息,歷代相傳,人煙不絕,并與中原文化有著密切聯(lián)系。夏、商、周奴隸社會時期,這里屬冀、幽二州地。春秋時期屬燕地,戰(zhàn)國時屬燕遼西郡地。秦、西漢時分屬遼西、遼東郡地,東漢時大部屬遼東屬國。三國時屬幽州昌黎郡地,晉代屬平州昌黎郡地。隋代時西部屬柳城(今朝陽)郡地,東部屬燕郡地。唐代初屬營州(今朝陽)總管府轄,后屬安東都護府轄,廢府后歸平盧節(jié)度使轄.遼代分屬中京道和東京道轄.公元911—926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以漢俘建錦州”,錦州之名始于此時.金代改遼道制為路制,當時屬北京路轄,元代分屬大寧路和廣寧府路轄.明代建軍衛(wèi)制,下設衛(wèi)所,當時置廣寧衛(wèi),廣寧前、后、左、右、中(今錦州)屯衛(wèi),以及義州衛(wèi)、寧遠衛(wèi),先屬遼東都指揮使司,后屬遼東巡撫轄。清康熙元年并廣寧中、左、右、三屯衛(wèi)為錦縣;康熙三年設廣寧府,不久撤銷;康熙四年設錦川府.中華民國成立后廢府設縣,當時各縣屬奉天省遼沈道轄;1928年廢除道制,1929年省改名遼寧,當時各縣直隸遼寧省: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各縣皆屬偽奉大省;1934年設錦州省,管轄各縣;1937年口偽政權施行市制,始設錦州市,中縣分治,偽省、市、縣公署皆駐錦州.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共產黨曾一度建立遼西專員公署和錦州市政府。1948年10月錦州解放后,屬熱河省熱東專署轄,1949年1月成立遼西省,省政府駐錦州;1954年8月遼東遼西省合并為遼寧省,錦州市為省轄市,以后兩次成立錦州專區(qū),1968年專區(qū)撤銷后實行市領導縣體制至今歷史悠久的錦州小菜“錦州小菜”始創(chuàng)于清朝康熙年間,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據故宮博物院記載“錦州小菜”系皇家貢品,并得到康熙、乾隆皇帝的稱贊。康熙皇帝稱其為“海味佳品,食林一秀”;乾隆皇帝品嘗錦州小菜后,贊不絕口,親筆題寫對聯(lián)“名震塞外九百里,味壓江南十三樓”,橫批“什錦小菜"。一、悠久的歷史與深厚的文化底蘊據考證:清康熙初年,錦州城南渤海灣一帶,有個叫硝鹽鍋的村子,住著一戶姓李的人家,靠打魚捕蝦為生。歷年在“小滿"前后,到二界溝附近捕撈魚蝦.因為這一帶是個漫灘,是海水與河水的匯合處,這兒產的烏蝦皮薄肉厚、肥鮮、味濃、無腥味.他打回來的魚蝦都擔到錦州來賣.有時剩點蝦就倒在缸里,怕壞了就加點鹽。久而久之,缸里的蝦越積越多,并經過日曬自然發(fā)酵,便散發(fā)出一股清香味道,變成粘綢狀的蝦醬。每到飯時就舀一點下飯,還送給左鄰右舍一些,凡吃到的人都紛紛贊揚味道鮮美。以后經他細心管理,增加日曬和攪拌,味道就更加鮮美了,遂取名為“鹵蝦醬”,挑到市上去賣,很受歡迎。硝鹽鍋附近的二道嶺子西北角,有個地方是清朝養(yǎng)馬場,名叫“西金家”。此地方圓百里養(yǎng)馬千匹。康熙九年秋后,莊頭進京稟告養(yǎng)馬之事,特為朝廷帶上了李家的鹵蝦一壇,奉獻朝廷。說來也巧,這幾天正趕上康熙皇帝飲食不佳,品味后頓覺胃口大開,贊不絕口,從此,鹵蝦醬年年進貢皇上,并稱為“原封貢蝦",用小泥壇裝著,每壇約5~6斤,用豬小肚粉紅紙封口,上面印有“原封貢蝦"字樣.李家經過數年摸索,悟到“小滿"前后10天的蝦肥、肉厚,他便集中力量打撈這時候的蝦做蝦醬.以后他又發(fā)現(xiàn)在鹵蝦醬上面浮有一層油,吃起來比蝦醬味道更鮮美。這種油時間越長鮮味越濃.開始只靠勺取上面的油,為了多出一些蝦油,以后又用裝筷子用的籠子(柳條編的)插在蝦醬之中,經過一個時期的滲透,籠子里漫上了滿滿的蝦油。油多了就用油腌菜,一開始腌些黃瓜條、芹菜,以后改用整根小黃瓜,小黃瓜腌后花不落、刺不掉,吃起來更清脆鮮嫩。由于生意不斷做大,自產的小黃瓜不夠用,就在附近的螞蟻屯逐家逐戶收買小黃瓜,同時又逐漸增加了細嫩的豇豆和外型美觀、皺褶均勻、形似柿子的辣椒,共四樣構成了最初的蝦油咸菜,拿到市上去賣頗受歡迎.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蝦油小菜美味便傳了出去,名稱也隨著改為“蝦油小菜”。錦州知府及一些官吏品嘗后,都感覺味美好吃。康熙二十一年九月(1682年),康熙皇帝來關東祭祖到廣寧鎮(zhèn)(今北寧市)中安堡時,錦州府尹準備去朝拜,特派侍從專程到硝鹽鍋李家取來兩狗頭壇(當時裝小菜容器)蝦油小菜,送到廣寧鎮(zhèn)行宮.府尹奉獻上蝦油小菜,康熙皇帝品嘗后連聲說好,并贊譽“海味佳品”、“四鄰一秀”,從此名聲大振。乾隆年間,弘歷微服私訪至錦,品嘗過后,深為其余香所誘,贊不絕口,欣然題聯(lián)曰:“名震塞外九百里,味壓江南十三樓”,橫批“什錦小菜”。隨著城市手工業(yè)的發(fā)展,一些農村的手工藝小作坊也逐漸移向城市,李廣春這時也來到錦州,與他的侄兒李棠,在城內鐘鼓樓的東北角開了個小菜鋪,取字號為“玉和成”。“玉和成”小菜鋪開市后,生意很興隆,對其他人影響大,不少人也爭相開小菜鋪,相繼又出現(xiàn)了“同盛居”、“興聚號"等幾家小菜鋪。為了提高競爭能力,李廣春經過試驗,先后增加了菱形苤蘭塊、螺旋形小地梨、杏仁、姜絲等,使蝦油小菜達八個品種。由于李家的小菜制做精細、色澤協(xié)調、菜樣獨特、滋味鮮美、清脆爽口,因而遠近聞名.由于外埠對蝦油小菜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李廣春發(fā)現(xiàn)狗頭壇包裝已不適應長途運輸和攜帶,在光緒末年(約1905年)他模仿盛酒的大簍,制出了用荊條編制并用毛頭紙、血料里外封好的小簍,大小不等共五種。這種簍封閉嚴密,不易損壞,便于運輸攜帶,方便了消費者,從而擴大了蝦油小菜的銷路.宣統(tǒng)年間,宮廷曾派人到錦州取兩大簍(10市斤裝)的蝦油小菜,貼上了耀眼的商標,扎上紅繩,帶到京城,獻給溥儀,從此蝦油小菜開始扎紅繩了建國后,1956年公私合營,錦州市內李廣春后人經營的“玉和成”小菜鋪和后起的“同盛居"、“聚興號”、“福元德"、“復興東”、“萬豐”、“萬生”等十幾家大小醬園、小菜鋪合并到國營釀造廠,成立了小菜車間。并在蝦油小菜中又增加了小蕓豆角、小茄子,合計為十樣,制定了配比標準,質量標準,同時按照乾隆皇帝題聯(lián)將“蝦油小菜”改為“什錦小菜”。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經錦州市政府批準成立了錦州小菜廠,從錦州釀造廠獨立出來,搬遷至現(xiàn)在的錦州市凌河區(qū)菊花里125號.一九九二年,溥儀的胞弟、全國政協(xié)委員溥杰老先生為錦州小菜廠重書乾隆當年題寫的對聯(lián),“名震塞外九百里,味壓江南十三樓”,橫批:“什錦小菜”,并親筆題寫了“錦州小菜廠"廠名。二OO一年七月,錦州小菜廠改制為錦州小菜有限責任公司。傳統(tǒng)的錦州“什錦小菜”,采用小黃瓜、油椒、豇豆、芹菜、小蕓豆角、小茄子、苤蘭塊、小地梨、杏仁、姜絲等十種鮮嫩蔬菜,經特殊生產工藝加工后,用優(yōu)質蝦油調制而成。錦州靠近渤海灣,地理位置特殊,有氣候溫和、雨量適宜、夏季高溫多濕、日照好、無霜期長的良好自然條件,為錦州小菜的原料種植和收購提供了可靠的天時和地利。二、殷切的希望與睿智的創(chuàng)新“錦州小菜”這一歷史文化品牌在海內外享有極高的知名度,為把“錦州小菜"這一代表錦州形象的地方名特產品做大做強,各級黨委和政府對其都給予極大的重視。國家商務部部長薄熙來、原遼寧省委書記聞世震也親臨錦州小菜廠視察,并致信、批示,指示“要把小菜變成大菜,小商品做成大商品”.省、市領導多年來對“錦州小菜”的殷切關懷和大力支持,給了錦州小菜廠極大的鼓舞和鞭策,企業(yè)也得到了較快發(fā)展。錦州小菜有限責任公司為使“錦州小菜”這一無形資產的價值不斷提升,決策者率領員工在繼承傳統(tǒng)生產工藝的基礎上,不斷融入現(xiàn)代科學技術,實現(xiàn)科技創(chuàng)新,工藝創(chuàng)新,并體現(xiàn)三百余年“錦州小菜”深厚的文化底蘊,使產品在內在質量、外部形象、文化內涵等方面都在繼承的基礎上得到發(fā)揚和創(chuàng)新。“錦州小菜”的產量和產品質量也有了穩(wěn)步提高。以“什錦小菜”為代表的錦州小菜成為全國醬腌菜行業(yè)四大名家之一。商業(yè)部的SB96---80蝦油咸菜質量標準就是采用當時錦州小菜廠的“什錦小菜”生產質量標準制定的.錦州小菜有限責任公司每年春季都從錦州收購大量的烏蝦,按照傳統(tǒng)工藝自行釀造蝦醬,并用自己釀造的蝦醬生產優(yōu)質蝦油,作為小菜生產的主要原料。小菜生產所需的小黃瓜、油椒等,也是自己繁育優(yōu)良種子,自己落實種植基地,向農民傳授種植技術,按標準進行收購,并按嚴格特殊的生產工藝加工腌制。研究降鹽保鮮技術,解決了多年來顧客反映的產品口重的技術難題。能夠生產清淡爽口等適合不同地區(qū)、不同口味顧客需求的產品.優(yōu)質的原料,加之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科技相結合的生產工藝,使“錦州小菜”加工精細、菜碼整齊、色澤碧綠、清脆爽口、食之解膩、氣味葷香、營養(yǎng)豐富,堪稱食林一絕,在全國醬腌菜行業(yè)中獨樹一幟,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在產品包裝上,特聘江西景德鎮(zhèn)名師設計,燒制仿清康熙乾隆年間青花瓷瓶,更增添了“錦州小菜”的文化內涵.該廠產品從一九七九年開始,多次獲得商務部、遼寧省、錦州市優(yōu)質產品,全國食品行業(yè)名牌產品,省、市食品“放心工程"消費者放心滿意產品等榮譽.“工農牌”錦州小菜商標被評為遼寧省、錦州市著名商標.錦州小菜有限責任公司非常重視品牌的保護,現(xiàn)已在國家商標局注冊了“錦喌”牌、“工農"牌、“海豹”牌商標,并已注冊了中文“錦州小菜”和“JZXIAOCAI”域名。錦州小菜有限責任公司是生產正宗“錦州小菜”的專業(yè)廠.固定資產1100萬元,占地面積2萬平方米,生產車間6000千平方米.現(xiàn)有職工180人。該廠年產值1000余萬元,產量1000噸.“錦州小菜”系列產品已達到五大類一百多個品種,酸、甜、鮮、辣各種口味俱全,簍、瓶、袋包裝各異。采用景德鎮(zhèn)瓷器包裝的貢品小菜等禮品系列,作為充分反映錦州地域歷史文化特征的“地方精品”,成為錦州一張靚麗的名片。目前,錦州小菜已輻射東北三省、北京、上海、江、浙地區(qū),深圳、廣州、廈門等二十多個省市,銷售網點三百多個,并被北方、東方航空公司選為民航配餐食品,形成了立體的銷售網絡.部分產品已打入日本、韓國、東南亞市場,并與國外客商建立了貿易關系.美國華人最大報系《世界日報》于二OOO年四月十八日對錦州小菜也作了專題報道,在美國華人、華僑中反響熱烈,紛紛來信來函咨詢,錦州小菜已馳名中外。為了擴大遼西中心城市――錦州的知名度,擴大對外宣傳,展示錦州悠久的歷史文化,弘揚傳統(tǒng)名牌,在市政府的組織下,將錦州小菜、道光廿五酒、溝幫子熏雞三大反映錦州歷史文化的名優(yōu)食品進行組合包裝,推出了“錦州三寶"禮品。產品一經推出,就受到各界的青睞,成為錦州人外出和外地人返回必帶的饋贈佳品.產品已銷往東北三省及京、津、滬等地。錦州三寶及小菜禮品系列的推出不僅為我市食品工業(yè)增加了色彩,也為塑造錦州對外開放形象增添了濃重一筆.三、有效拉動農村種植業(yè)的發(fā)展“錦州小菜”是以蔬菜等農副產品為主要原材料進行深加工制成的。錦州小菜有限責任公司生產所需的主要原料小黃瓜等來源于周邊農村種植基地。尤其是小黃瓜品種,由于對土質要求較高,種植技術較為復雜,一般地區(qū)不能生產,只有錦州、凌海的幾個鄉(xiāng)鎮(zhèn)已有多年的種植經驗。錦州小菜有限責任公司已在太和區(qū)營盤大薛鄉(xiāng)、凌海溫滴樓雙羊鄉(xiāng)、義縣劉龍溝大定堡鄉(xiāng)等幾個鄉(xiāng)鎮(zhèn)安排種植基地,建立長期合作關系,農民的種植積極性非常高.目前,已建立原料生產基地10000畝,可使二縣一區(qū)十二個鄉(xiāng)鎮(zhèn)改善種植結構,讓2500戶農民增加收入,戶均增收3000元,農民增收總收入達750萬元。“錦州小菜”對促進錦州地區(qū)農業(yè)經濟的發(fā)展,幫助農民增收致富發(fā)揮了重要牽動作用。四、對做大做強該產品的建議及需政府幫助解決的問題保護著名商標。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錦州及周邊地區(qū)先后出現(xiàn)了許多腌制咸菜的小工廠、小作坊,在包裝上印上“錦州小菜"字樣,還標上“創(chuàng)始于清朝……”,更有甚者,還把乾隆皇帝為錦州小菜所題寫的對聯(lián)的內容加以刪改后印在他們的包裝袋上。凡此種種,魚目混珠,使消費者真假難變辯.市工商局已于2001年5月通過新聞媒體向社會公布“錦州小菜”、“什錦小菜”是錦州小菜廠得特許產品名稱,其它生產單位和個人無權使用該名稱。對盜用“錦州小菜"名譽,仿造錦州小菜包裝的不法行為,請政府部門進行查處。民族情況(民俗)錦州民族風情錦州市是一個多民族散雜居地區(qū),現(xiàn)轄四縣(市)、五區(qū)。其中北鎮(zhèn)市是在省內享受民族自治縣待遇的縣級市,義縣是民族聚居縣,古塔區(qū)是少數民族重點區(qū).全市總人口307。6735萬人,除漢族外,有滿、回、蒙古、錫伯、朝鮮等34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85.4697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27.78%,比全省平均比例數高出11.7個百分點。其中,滿族78。5203萬人;回族2。1368萬人;蒙古族2。8247萬人;錫伯族1.6568萬人;朝鮮族1935人;其他少數民族1400人。少數民族人口的絕對數在全省僅次于丹東,居第二位,是全省民族工作的重點地區(qū)之一。回族回族是回回族的簡稱,是中國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之一。回族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古老的文化.特別是回族習俗文化,絢麗多姿,引起世人關注。回族以漢語為共同語,但在宗教生活和社會交往中,他們又夾雜著大量只有穆斯林內部交流的詞匯或短語。錦州的回族于明宣德三年(1428年)哈奉先在南門外火神廟東修建了一座清真寺。以后,回族陸續(xù)遷入。每年有三大節(jié)日,即開齋節(jié)、古爾邦節(jié)、圣紀節(jié)。國家規(guī)定,開齋節(jié)回族職工放假一天,回民死后將其尸體用清水洗凈,再用白布包身,實行土葬,回民男子習慣戴白帽或黑帽;婦女戴黑、白或青綠色的蓋頭.回民是禁豬民族,不吃一切動物的血和不經“刀師傅“屠宰的牛、羊、雞、鴨等。在北鎮(zhèn)縣(現(xiàn)北寧市)建有閭陽回族滿族鎮(zhèn).建筑:凡是回族居住地,在鄉(xiāng)村,總是一片片一塊塊地集中在一定堡子、寨子或山村;在城鎮(zhèn),又總是集中在一定的地段和街道。在寧夏、回族大都住平房、窯洞、磚瓦房等等。房屋一般向南。回族住房建在靠近水源的地方,便于清掃。回族不崇拜偶像,穆斯林家屋內墻上特別是禮拜堂內不貼人像.飲食習慣:主食以米、面為主,肉食方面禁忌頗多。禁食豬肉、狗、狼、虎、驢、貓、鷹、鷂等;禁食自死之動物血;禁飲酒。#宗教信仰:回族全民信仰伊斯蘭教葬禮:在回族的風俗習慣中,最有民族特點的當屬具有濃厚伊斯蘭風情的喪葬儀式。回族實行土葬,反對火葬。實行速葬,一般埋葬不隔夜,早亡晚葬。夜亡早送,若子女親人在外,臨終前有遺囑時,可以等一二天,但不得超過三天以上,以免尸體腐爛、發(fā)臭。回族人不用棺本.回族有自己墳場,不去漢族和其他民族的墳場里埋葬。滿族錦州市的滿族,有滿洲八旗,他們是從東北松花江流域和長白山麓遷來的,還有漢軍八旗多數是從山東蓬萊移來的。居住錦州的滿洲八旗主要有瓜爾佳氏(漢姓關氏)、滿洲鑲黃旗(陳滿洲)、完顏氏(漢姓王氏)、滿洲正白旗(陳滿洲)、于庫里氏(漢姓關氏)、滿洲鑲白旗(陳滿洲)。漢軍旗佟氏較多。滿族原有自己的語言、文字,現(xiàn)有同漢族一樣使用漢語、漢字。滿族喜歡吃黃米餑餑(粘豆包、粘火燒),風味小吃有“白肉血腸“及糕點中的“薩其瑪“,忌食狗肉。滿族婦女旗袍曾被譽為國服。現(xiàn)已成為中國婦女常用的服裝。生活禮俗:滿族是一個十分注重禮儀的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中,形成了許多約定俗成的禮儀,尤其是入關以后,在本民族傳統(tǒng)禮儀的基礎上,又吸收漢族儒家的倫理道德,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滿族禮儀,這些禮儀主要有:請大安、請小安等。蒙古族信仰喇嘛教,在家庭中供一香爐,每遇年節(jié)、齋日時要燒香祭祖.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額爾古納河)東岸一帶。“蒙兀”是“蒙古”一詞最早的漢文譯名,始見唐代。“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諸部落中的一個部落的名稱。13世紀初,以成吉思汗為首的蒙古部統(tǒng)一了蒙古地區(qū)諸部,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蒙古"也就由原來的部落名稱變成為民族名稱了。錦州市的蒙古族,最早于元朝時就有文字記載:“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于瑞州(今前衛(wèi))西部設打撲屯田總管府。至清世祖(1644—1661)時,將”蒙古歸誠者編為八旗軍制,與滿洲、漢軍同駐防各處",現(xiàn)在錦州市境內的蒙古族多是清朝"八旗蒙古"的后裔。蒙古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學.蒙古族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分為內蒙古、衛(wèi)拉特、馬爾虎--布里亞特三種方言。現(xiàn)在錦州蒙古族大多均使用漢語,漢字。宗教:蒙古族人以信仰喇嘛教為主.宗教的活動是非常受人們歡迎的,在蒙古族聚居地,建有許多喇嘛教廟宇棗召廟。草原上的召廟,是一道十分亮麗的建筑風景線。葬俗:老人去世,應先請喇嘛教念經,入殮后仍停放家里,只有在入葬時才移動。辦喪事在蒙古族人中開銷很大,特別是壽終正寢的老喪。而前去參加喪禮的親友不用帶別的禮物,只將一條哈達奉獻在靈前,向逝者施禮即可,而喪禮所收集的哈達全歸喇嘛所有。通常喪葬后還有許多的禮俗必須遵守,比如第21天后要再請喇嘛念經,居喪期間男的不修胡須、不理發(fā),女的不戴頭飾和首飾、不穿紅掛綠,居喪那年春節(jié)門窗不貼紅綠紙,春節(jié)拜年不用哈達,只用鼻煙壺回禮等等.禮俗:蒙古人三餐不離茶,而且去作客或赴宴時都要帶上磚茶作為禮品。飲食:蒙古人喜歡面食,主要用麥面、青稞面、蕎面和莜面等原料制作而成。面食一般制成餅食,而餅的形狀各異,風味獨特:真的有“觀之是藝術品,食之是美味佳肴”。錫伯族錦州市的錫伯族是在康熙三十六年至三十八年(公元1697-1699)間從墨爾根、齊齊哈爾、伯都訥一帶南遷盛京時,其中108名錫伯兵到義縣駐防.現(xiàn)居義縣、北的錫伯族群眾就是他們的后人。其它各縣區(qū)的錫伯族人口,均是解放前后由各地遷來的,不少是因分配工作或結婚而來的.錫伯族曾有自己的語言、文字.但錦州市的錫鉑族,由于多年同漢族雜居,其本民族的語言、文字早已失傳;只是在一些老年人當中還保存一些風俗習慣。錫伯族信奉“喜利媽媽“(保佑家宅安祥的神)和“海爾堪“(保護牲畜的神).陰歷4月18日,是清政府抽調盛京所屬17個城鎮(zhèn)的錫伯官兵及家屬3,000多人遷往新疆伊犁屯墾戍邊的日子。后業(yè),錫伯族群眾把這一天作為"西遷節(jié)",緬懷先輩的功績和愛國主義精神.在義縣,成立了高臺子滿族錫伯族鄉(xiāng)。建筑風格:以村屯聚居,每一村屯有一、二百戶人家,村屯四周筑有圍墻,住房為“人”字形屋頂,坐北朝南,自成院落。飲食習俗:以米、面等糧食為主食,新疆一帶食用奶茶、酥油、奶油、奶疙瘩等乳制品.嗜好煙酒,“魚湯高梁米飯"、“血拌豬肉"、“全蒸豬仔"、“火鍋菜”、“南瓜蒸餃”和用羊雜碎特制的“全羊席"是較出名的美味佳肴。忌食狗肉,忌穿狗、狐貍皮制品,吃飯時切忌將筷插在飯碗上。宗教信仰:信仰多神,主要供奉保佑家安祥的“喜利媽媽”和保護牲畜的“海爾堪”。此外還信仰薩滿族和喇嘛教。婚戀習俗:實行一夫一妻制,嚴禁同姓同婚,舊時婚姻多由父母包辦,媒人撮合.父系制為主,婦女地位低下,不能繼承財產,父系在世時,兒子不得分家。家庭生活中長幼有序,十分注重禮節(jié)。觀光旅游錦州地處渤海遼東灣畔“遼西走廊"的北端,北部多低山丘陵,南部為濱海平原.它是著名的交通和軍事重鎮(zhèn),遼西地區(qū)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新興的綜合性工業(yè)城市。居住著漢、滿、蒙古、回、朝鮮等20多個民族。錦州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旅游以山岳風光、海濱風光和歷史古跡為主。醫(yī)巫閭山滿語意為“翠綠的山”,簡稱閭山,位于北鎮(zhèn)縣西北5公里處,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主峰望海峰高達867米。自隋代開始,此山便為“四大鎮(zhèn)山”的“北鎮(zhèn)”,從而聲名鵲起。元、明、清帝王登基時,都照例到山下北鎮(zhèn)廟遙祭此山,故其聲名日隆,一躍而為東北名山之首。
?醫(yī)巫閭山景點有:北鎮(zhèn)廟、圣水橋、魚池、觀音閣、四角亭、曠觀亭、蓬萊仙境、蓮花石、望海寺、萬年松、名山、老爺閣、風井、桃花、白云關等。除北鎮(zhèn)廟在山下外.其余景點全在山上,而且集中在觀音閣一帶,彼此相距較近。北鎮(zhèn)縣有條路直通北鎮(zhèn)廟、圣水橋和道隱谷.自道隱谷起,此路雖始分為兩支,但左右環(huán)通,無論左行或右行,山上景點皆可遍游。一般說,以右行先至魚地、觀音閣為佳。??醫(yī)巫閭山古建筑大多始建于遼、金,重修于清,其中,以坐落在山腳下的山神廟即北鎮(zhèn)廟最享盛名。此廟西距北鎮(zhèn)縣僅2.5公里,建在山坡上,東西寬109米,南北長240米,占地甚廣。山門、神馬門、鐘鼓樓、大殿、御香殿、內香殿、更衣殿、寢殿(后殿)等建筑,皆依坡勢排列,上下相形,參差錯落,十分壯觀。大殿為主體建筑,內供醫(yī)巫閭山山神。元、明、清帝王登基時,即于此殿舉行儀式,以遙祭此山山神,托其庇佑國祚連綿.殿屋頂覆以綠琉璃瓦,殿梁枋飾以彩繪,殿內壁繪以星宿像,既富麗堂皇,又莊嚴肅穆。
醫(yī)巫閭山山形奇特,回環(huán)掩抱,竟有六重之多。山上,古木蒼蒼,鳥鳴啾啾,令人賞心悅目;碑碣、摩崖題刻隨處可見,又能令人一發(fā)思古之幽情。每當春日百花盛開時,游者如云,滿山遍野,都蕩漾在歡聲笑語中.?
白云觀:古城堡,又稱望海寺。遼代烽火臺、明長城關隘。整個古城堡建在一天然巨石之上.峭壁昂霄,古堡凌空,望海擎天,閭山第一勝境。上建有大遼契丹肖太后蠟像館。
?讀書堂:元代宰相耶律楚材,細長年在閭山建堂讀書。今舊觀恢復,并建有楚材蠟像館和歷史文化碑廊。無恙閭峰,傲游吟嘯,楚材的謳歌,千秋彌響。??道隱谷:在觀音閣西,俗稱大石棚,為一天然石棚斜插巖壁.石棚東西長43米,最高處20米,底寬10米。頂部有“古洞天”“水石奇觀”、“醫(yī)閭佳勝"等石刻,時有泉水從棚頂流下,注入“對水盆"中。??望海寺:建在觀音閣后.撥地而起、凌空聳立的山崖上,其峰頂系由幾塊巨大的花崗巖天然壘成,下有天然石穴.拾級而上,過“白云關”石門,登上了望臺,經“代屏石”,爬“燕子翻身”,可登臨絕頂,極目南望渤海,水天一色。??萬年松:在望海寺西,高30米,樹圍約5米,枝葉參天,傲然挺立。乾隆曾封此樹為云巢松.
蠟像館:共有3處。白云關遼代蠟像館以遼代肖太后文漢武功為主;小桃園元代蠟像館以宰相耶律楚材功績?yōu)橹鳎挥^音閣清史蠟像館以清朝歷代皇帝為主。
醫(yī)巫閭山峰巒奇秀,名勝眾多,既是遼寧省境內著名的風景,又是著名的水果產地.在瓜果成熟的季節(jié)來醫(yī)巫閭山一游,邊品嘗鮮果,邊欣賞旖旎風光,一定會平添不少愜意、浪漫的情趣黑山蓮花湖蓮花湖位于黑山縣姜屯鎮(zhèn)東北4公里處。在土城子村旁,有一塊近千畝的水面,湖內數萬株自然生長的蓮花亭亭玉立,碩大的綠葉上滾動的水珠晶瀅透澈,粉中透白的蓮花散發(fā)著迷人的芳香。水中菱角一串串,水下魚兒成群結隊,竹桿支撐著小船在湖面滑行,碗口大的蓮子被撞得擺來擺去。果真是一派江南水鄉(xiāng)景色。來到這里,會有回歸自然、返樸歸真的感覺,令人陶醉。據史料載,早在遼金時期這里就蓮花盛開,物阜民豐,并在西岸修一座土城,金大定九年在土城設望平縣.據說太極拳的創(chuàng)始宗師張三豐就出生在這里。茶山
位于錦州市城北18公里處的凌海市余鎮(zhèn)茶山村,風景區(qū)內群山環(huán)抱,有茶山、石虎山、關山、望城山、幽宮、棋盤山,山下清澈見底的放生湖、茶山湖麗水縈繞,山前夾極河水潺潺流過,兩岸綠樹成蔭,景色宜人。?
茶山為火山巖地質結構,因海底火山巖爆發(fā),巖漿擠壓形成了獨特的山勢貌,山峰陡峭,山石千姿百態(tài),有金蛇出洞、猛虎咆嘯、三猴并立、玉兔望月、猿人懷谷、飛天俠女、熊貓臥頂、鸚鵡登山、雙鹿齊奔等憨態(tài)殊姿,讓人領略到大自然巧奪天工的藝術美.茶山寺主峰陡峭,“茶山寺"、“禪"一些大型摩崖大石刻迎面躍入眼簾。在懸崖峭壁上鑿有佛龕,雕刻著如來、彌勒和燃燈佛像,山崖東面有人工開鑿的石蹬,迂回到山頂,山上有一口水井,常年不枯。據說,當年茶山寺的和尚吃水就要攀巖到山頂的水井提水。山下有一棵古松,旁邊就是茶山寺遺址。茶山礦泉水資源豐富,水質清澈,爽口宜人,含有18種以上微量元素,有潤膚容顏,延年益壽這功效.茶山以盛產茶葉而得名,主要有金桂茶、綠葉茶、虎皮茶、腎心茶、扶手茶等,按民間傳說方法烤制出來的茶葉,用茶山礦泉水浸泡,茶水清香濃郁,健脾益腦,補腎治病,堪稱東北一絕。崇興雙塔
被譽為“禪塔雙標”的崇興寺雙塔位于遼寧省錦州市所轄之北寧市東北隅.兩塔外開別致,秀麗挺拔,東西相望,間距四十二米。東塔高四十七米,西塔高四十五米,是我國三千多座古塔中一對著名的姐妹塔。
雙塔為磚筑實心,八角十三層密檐式結構。基座共八面,每面寬七點三米,下部為石砌,系后世為保護塔身而增修。基座又分數層,各層均雕飾以不同花紋。最下層雕有獅子、負重力士和蓮瓣等,其上為斗拱,斗拱上雕有曲水、萬字欄板。
再上層為大型仰蓮座,座上便是第一級塔身。每面塔身下部均有拱龕,龕內雕有坐佛,外立脅侍,上飾華蓋,飛天及銅鏡.??其上十二級,每面壁上均嵌有銅鏡三面。八角檐上掛有風鈴.塔頂有蓮座,寶瓶及鎏金剎桿、寶珠、相輪等,至今保存完好。北鎮(zhèn)神祠北鎮(zhèn)廟位于遼寧省錦州市所轄之北寧市(原北鎮(zhèn)縣)城西2.5公里的崗巒之上,南北長240米,東西寬109米,占地26000余平方米,它從崗下到崗頂依天然地勢排列而成,是一處布局深遠、規(guī)模宏大之古建筑群。北鎮(zhèn)廟是中國五大鎮(zhèn)山廟中唯一現(xiàn)存完好的山神廟,廟內的主要建筑,為歇山式大木架結構,上蓋琉璃瓦.大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殿內東西兩壁上畫有32星宿人物,大殿后為更衣殿,內香殿,最后為寢宮,各殿左、右、前三面均有石雕欄桿,雕工精巧細膩。廟后東北角有一塊4米高的“仙人巖”,為清乾隆皇帝下棋處。西北角有“翠云屏”,天然奇石,形如屏風,其石長8。5米、寬4米、高3米,下有竇,南北相通,此石又稱“補天石”。??北鎮(zhèn)廟的建筑依山勢排列,由南向北層層升起,主要建筑均位于中軸線上,規(guī)模宏大,氣勢雄偉。廟前正中是一座六柱五樓式牌坊,兩旁各立有一石獸.拾級而上,便是歇山式三券洞山門,門額下中刻“北鎮(zhèn)廟”三字。進入山門登上二十級臺階為神馬殿,殿內塑有兩匹馬和兩個馬童,為山神行走時的坐騎及隨從。過神馬殿,往北是一個高大的月臺,繞以雕工精細的石欄桿,主要建筑都在月臺之上。
從南向北依次為御香殿、正殿、更衣殿、內香殿、后殿.正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歇山式大木架結構,上蓋綠瓦,雕梁畫棟,古樸典雅,是舉行祭祀大典的場所。殿內北部中央的神壇上供有一尊“北鎮(zhèn)山神”,東西兩側的墻壁上繪有明代開國元勛32人的畫像。后殿是山神夫婦的內宅,規(guī)模僅次于正殿,殿內有山神夫婦及童男童女塑像。北鎮(zhèn)廟的西北角有一塊狀如屏風的天然巨石,名為“翠石屏”,石下有一小孔,據說從此孔鉆過,可以終生不腰疼.清乾隆皇帝封其為閭山八景之一,并為其題詩作賦。北鎮(zhèn)自建成廟以來,歷年帝王都在此舉行設祭祀活動,祈求神靈保佑。廟內留下自元代以來的告祭碑、修廟碑記、題詠刻石共計有56通。其中元碑12通,明碑16通,清碑28通,這些石碑都是研究元、明、清三代政治、經濟、文化的珍貴史料。??北鎮(zhèn)廟是全國四大鎮(zhèn)山中唯一保存完好的山神廟,具有重要的歷史和藝術價值,1988年被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鎮(zhèn)廟是北方鎮(zhèn)山醫(yī)巫閭山的山神廟。醫(yī)巫閭山隋代時期被封為“廣寧公”,遼、金封為“廣寧王”,元代加封“貞德廣寧王”明初改封“北鎮(zhèn)醫(yī)巫閭山之神”。據歷史文獻記載,從隋代開始,各鎮(zhèn)山“就山立祠”,建廟設主,春秋祭祀。北鎮(zhèn)廟始建于金代,明清兩代加以重修和擴建,現(xiàn)存建筑保持著明清兩代的風格。兒童公園兒童公園是2000年市委、市政府為市民擬辦的39件實事之一.該園從1999年秋動土,2000年6月1日初步開放。總面積為3.2萬平方米,總投資為1350萬元。
?兒童公園的特點是功能齊全,分區(qū)明確,建筑新穎,形成一個南北通透、布局合理、設施高檔、功能完善的園林精品。全園共分兩個功能區(qū):中央為主體,稱作童樂休憩區(qū),占地2。5公頃;東西兩側為輔體,稱作商業(yè)活動區(qū),占地0.5公頃。童樂休憩區(qū)又分為東部文化休閑區(qū)、西部兒童娛樂區(qū)和中心廣場三個分區(qū)。南門為彩蝶造型透雕,上面雕刻著白樺林和梅花鹿、天鵝與湖水、卡通虎和兔。百姓為此景賦詩一首:“蝴蝶舞翩躚,展翅透雕懸,雙翼迎貴客,愛心灑人間。”北門為抽象寫意型彩虹門,門中兩根綠色水柱象征著生命常青和愛情永駐,被稱為常青樹和相思樹.門的北面由彩蝶和彩帶組成,南面設有7根浮雕柱,每根柱上都雕刻著一個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公園中心大理石廣場中間是墨紅大理石疊成的四層賀型音樂噴泉,寓意“萬眾一心、團結就是力量"。頂層是一組由11個色彩鮮艷的兒童銅塑和一個狗給成的銅質組雕,雕塑名稱為“童趣童樂"。西部游樂為主,設有童樂城、電子游藝廣場,趣味長廊,東部以安憩休閑為主,設有花瓣組亭、微地形休閑廣場。商業(yè)活動區(qū)是透明度較強的兒童商品交易活動場地.總之,新改造的兒童公園寬廣明亮,小中見大,富有時代氣息和童趣風格,不愧為童叟游憩和攝影留念的好地方。寶石廣場花卉寶石廣場是市政府1998年城市建設三大骨干工程之一,以原花卉園為基礎擴建而成.1998年4月動工,8月初竣工交付使用.
花卉寶石廣場總面積12555平方米(南北長135米,東西寬93米)。該廣場以植物造園為主,廣場理石鋪裝為輔,共分三個功能區(qū):?(1)南部植物觀賞區(qū)。園內共有花卉組型30個,栽植蓿根,露地花卉40余種。四周花壇設置了草坪燈、自動噴灌裝置,外園采用蘑
菇石作為園椅,點綴了花缽、花架。有鮮明的花卉色彩和綽約的樹木風姿.
(2)中部文化廣場區(qū)。面積5000平方米,地面采用天然花崗巖鋪裝,鑲嵌了銅質寶鑒,花崗巖鉆石圖案,鋼質通透七彩門,花崗巖北斗七星石。有豐富的文化品味和較高的科技含量.?(3)北部花展服務區(qū).花卉展室總面積650平方米,歐式建筑風格,展出各種切花、禮品花、盆景、溫寶花卉。還有音響室。管理房和廣場鴿棲息巢相配置。是一處整的植被科普場所.萬佛堂石窟萬佛堂在義縣城西北9公里的萬佛堂村,前臨大凌河,背倚福山。
?石窟始建于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年),是遼寧境內最早、最大的石窟群。共有大小石窟16個。西區(qū)9窟,分上下兩層,上層有3窟,下層有6窟,建于北魏太和二十三年,系營州刺史元景為祈福禳災所建。東區(qū)有7窟,建于北魏景明三年,是尉喻契丹使韓貞等人為祈福修建成的私窟.?
西區(qū)的9個石窟中,上層的三個小窟,即七、八、九號窟已經風化,下層的一、五、六窟規(guī)模較大。第一窟保存較好。有窟門三座,高二米,窟頂高五米,平頂方形,長約七米,石窟正中有方形石柱直通窟頂,每面鑿有佛龕兩層,下層佛龕中的雕像為后人的作品。尖拱上的佛像、人像、化生童子刀法有力,形象生動,都是北魏時期的作品。窟頂雕有飛天,窟門內部頂上雕有三行坐佛,外部頂上雕有佛龕,內有佛像。窟內石壁上也鑿有佛龕,窟的四角,刻有四大天王像。第五窟的題刻手跡乃是平東將軍元景在公元499年造崖時手書其上的,是重要的史料,并被清末的康有為評為“元魏諸碑之極品”.
?東區(qū)七個石窟當中,第六窟所遺石刻作品最多,有釋迦牟尼坐像、千體佛像、文殊問答佛、百戲造像等。五窟所存的《韓貞造像題記》,記載了建窟始末,是研究東區(qū)石窟的重要史料。東區(qū)石窟的山頂上有一座圓柱形小塔,名為“文峰塔”,是明成化十年(1474年)左軍都督府都督僉事驃騎將軍王鍇為他的母親吳氏壽日祈壽所建。三清閣位于錦州市天橋鎮(zhèn)大筆架山主峰.1921年始建,是島上的主要建筑.閣身純用花崗石仿木結構建造,6層,通高2。6米.層樓聳立,上出云表,一、二層為樓臺式,面闊5間。拱形石門窗上有浮雕紋飾,四周有回廊,三至五層為寶塔式,平面呈八角形,建于二層頂上正中,無塔檐,繞以螺旋形石階梯,可旋轉上登閣頂。頂層形式仿八角亭,單檐八角攢尖頂,飛檐翹角。整個建筑,設計別致嚴密,集樓臺、寶塔、角亭于一體,風格獨具.閣內現(xiàn)在僧釋道三教雕像43尊,各高2米上下,均為漢白玉雕坐像,雕工樸實,面相端正,衣紋流暢自然。登閣頂眺望,使人心曠神怡。玉泉寺
位于北寧市醫(yī)巫閭山風景區(qū).建于明正統(tǒng)年間,是醫(yī)巫閭山的一座重要寺院。現(xiàn)有建筑為大殿3間,南北配殿6間,長廊1座、閣殿兩座。大殿有青綿石雕塑的扁鵲、張仲景、孫思邈、華佗像,殿外有巨石雕成的石香爐.在長廊以北山崖下有二泉,一名魚泉,一名玉泉。泉水冬暖夏涼,四時不竭,深不可測,玉泉寺即由此得名.泉北靠山崖,東、西、南三面用花崗巖欄桿圍成,形成魚池,長15公,寬3米,水清如鏡,石壁上刻有“玉泉寺”3字.魚池西池峭壁上刻畫一條青龍,旁刻有達摩坐像。每當日出陽光反照時,青龍石刻映于池中,似真龍游動,稱為“青龍戲水",達摩像在池中浮動,有如進入龍?zhí)?勘稱奇觀。
?玉泉旁有一關公亭,石壁上浮雕關羽騎馬像,關羽身穿甲胃,勒馬提刀,回首注視魚池。亭外壁上刻有一名扛“關”字大旗的小卒,如隨其后,像高4米,馬身長3米,稱“關公勒馬望魚池”,人物形象生動,雕工精巧。??玉泉東側石崖中部,有一玉泉洞,洞南側有人工石階,洞內有觀世音、龍女、善財石刻像,洞口平臺前有磚石欄墻,可扶欄遠眺,遠近佳景,一覽無遺,令人賞心悅目。玉泉背靠山崖分為三層,有路可盤旋而上直達峰頂,巖刻上嵌有清朝帝王和名人贊頌醫(yī)巫閭山刻石100余方,均為雕刻上品。奉國寺
位于義縣縣城東大街,建于遼開泰九年(1020年),因其供奉七尊大佛,又稱七佛寺或大佛寺,是遼寧省現(xiàn)存最早的寺院建筑。寺院的山門前立有一對栩栩如生的明代石獅,進入山門,迎面是一座木柱瓦頂的牌坊。北面是無量殿,也稱萬壽殿,穿過無量殿后面的甬道,再入一門,眼前便是雄偉壯麗的大雄寶殿。大殿建在磚砌的高臺之上,全高24米,面闊九間,進深五間,五脊單檐廡殿式。現(xiàn)在支撐整個大殿的梁架、柱枋均為遼代原物,歷經千載仍保持完好。大殿內塑有迦葉、拘留孫、尸棄、毗婆尸、毗舍浮、拘那舍牟尼、釋迦牟尼佛像。毗婆尸佛像最高,合座高達8.6米。每尊佛像前還塑有兩個脅侍,高兩米半。這些塑像造型各異,神態(tài)生動。毗婆尸佛像的背后塑有倒座觀音碼一尊,仍保留有男像觀音的風采。殿內東西兩側立有金、元、明、清重修奉國寺石碑十一通。大殿的石礎石雕有寶相花、牡丹花、蓮花、卷草等花紋,刀法甚精。梁枋斗拱之上繪有飛天、蓮花、寶相花、牡丹花、海石榴、草鳳花等圖案,色彩艷麗華美,形象生動自然,堪稱遼代藝術佳作。大雄寶殿前有方亭一座、六角一座。殿西為僧舍禪堂,殿東有平房數間.
??奉國寺的建筑藝術、雕刻藝術和繪畫藝術具有較高的欣賞價值和研究價值,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醫(yī)巫閭山自然保護區(qū)
位于北寧市與義縣交界處,面積11351公頃,1981年建立,1986年晉升為國家級,主要保護對象為油松林和針闊葉混交林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該區(qū)是遼寧丘陵山區(qū)森林植被保存最完整的地區(qū),區(qū)內既分布有東亞地區(qū)特有的天然油松林,還保存著較完整的天然針葉闊葉混交林,也是珍禽天鵝、鴛鴦等候鳥遷徒的重要途徑地。該保護區(qū)的建立對研究油松大及針闊葉混交林的演替規(guī)律具有重要價值。青巖寺風景區(qū)位于北寧市醫(yī)巫閭山南部風景最佳處.是北寧市寺院中香火最盛的寺院,也是遼西乃至東北的佛教勝地。青巖寺有上、下兩院。進了由趙樸初親筆題字“青巖寺”的山門,踏上石鋪甬道,來到群峰環(huán)抱的山腳下,就是青巖寺下院。下院寺門上書“天開靜域”,寺院建有大雄寶殿、天王殿、配殿、禪堂等。
大雄寶殿內供奉釋迦牟尼、南海大士等佛像,姿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整個寺院富麗堂皇,氣勢壯觀。出下院,踏上百曲云階,經讀山軒曲廊,進香殿,過抱曲關,走九道彎棧道,再拾級而上,使可到達上院。上院筑于陡崖絕壁之畔,勢若凌空飛懸,風景絕佳.穿越上書“青巖古剎”四字的山門,沿石階而下,一片神奇的天地便展現(xiàn)在眼前。數百米壁間退出一條天然階臺,階臺背靠絕壁,面臨深淵。臺上古寺莊嚴,松蔭蔽日,院內清泉垂瀑,霧繞云封。
?上院坐落在北部山峰中間的一個橫斷裂石縫中。石縫長50余米,最寬處9米,最窄處不到半米,離山底120多米,距山頂數十米。中部有人工鑿成的石洞,洞深5.5米,寬高各4米,洞口高2米多.洞內有一尊用花崗巖雕刻的觀音老母像,旁有十八羅漢像.洞側有佛堂。洞門匾額刻有“虛無真境”四字,石洞中,蓮花臺上端坐一尊神態(tài)超然的石雕觀音,谷稱“歪脖老母”。因其造型奇特,故遠近聞名。據《東北古跡軼聞》載:當年,這尊石雕觀世音佛像雕刻完畢,眾僧人選擇吉日,率山民抬著佛像進佛殿。可是,由于佛像高,洞口低,無法將佛像抬入洞中.正當眾人急的沒有辦法時,有人戲言,“如果老母把頭歪一下,就能進去了。”話音剛落,人們見石佛果真把頭歪向一邊,眾僧人與山民便順利的將石佛抬入洞中,穩(wěn)穩(wěn)的安放在蓮花寶座上。眾人吃驚,老母顯圣了,跑拜之后,便匆忙退了出來。忙亂之中,忘了請老母正過來,所以至今石佛仍然歪著脖子。此說雖不足為憑,然而人們出于對佛教中觀世音這位救苦救難、大慈大悲的化身的敬仰,多少年來香火不斷,每年家歷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傳統(tǒng)廟會期間,更是熱鬧非凡。過上院,繼續(xù)向頂峰攀登,在文殊院,殿中供奉大智文殊菩薩.
?青巖寺景區(qū)內自然風光優(yōu)美,羅漢山峰巒疊障,戀人松麗影婆娑,雙人石倩影相依,龍飲澗霧索天泉,一線天劈石見日,丁字瀑飛云如煙.登上山的最頂峰障鷹臺,舉目環(huán)視,風景格外迷人。
錦州市凌河水上公園
凌河公園依小凌河左岸傍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意外傷害賠償協(xié)議書
- 砂合同協(xié)議書
- 拆除危房合同協(xié)議書
- 紡織技術新發(fā)展及其意義試題及答案
- 工人合同協(xié)議書
- 薪資合同協(xié)議書
- 復耕協(xié)議書合同
- 解除協(xié)議書和合同
- 電鍍合同協(xié)議書
- 檢測合同協(xié)議書
- 生態(tài)安全主題班會課件
- 消防氣防培訓
- 2025年湖南省各市州農電服務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突發(fā)性聽覺喪失的護理
- 2024年演出經紀人《文學藝術史基礎知識》三色速記手冊
- 暫予監(jiān)外執(zhí)行申請書
- 第二版臨床護理技術規(guī)范部分試題第十一章
- 國家開放大學本科《商務英語3》一平臺在線形考(單元自測1至8)試題及答案2025珍藏版
- 2022新疆中考物理試卷真題及答案解析(歷年9卷)
- 《微生物學檢驗》課程標準(含課程思政)
- 《水果品質鑒定》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