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學課程教學大綱_第1頁
中國古代文學課程教學大綱_第2頁
中國古代文學課程教學大綱_第3頁
中國古代文學課程教學大綱_第4頁
中國古代文學課程教學大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古代文學課程教學大綱一、課程基本信息課程中文名稱:中國古代文學課程英文名稱:AncientChineseLiterature課程代碼:SF0501011907學分與學時:13學分234學時課程性質:專業核心課程授課對象:漢語言文學(師范)專業二、課程教學目標與任務1.本課程包括中國古代文學史和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兩部分,以文學史為主要線索,講授各階段文學發展的概況、特點和地位,評述主要的作家和作品。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掌握中國古代文學發展的歷史概況,熟悉中國古代文學各歷史時期的名家、名篇,能夠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文學理論知識閱讀、評析古代文學作品,了解與古代文學有關的歷史、文化常識,能熟練掌握一定數量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能借助工具書和點校批注閱讀各種體裁、題材的古代文本,具有一定的寫作淺近文言文的能力,并初步具備承擔與本課程相關的科研課題的能力。2.另外,本課程也是傳統國學教育的重要載體之一,通過本課程的系統學習,能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國學常識,具備初步的國學素養,增進學生對民族傳統文化的認同感。三、學時安排關于學時安排的說明:本課程分四個學期,第一、二學期每周4學時,第三、四學期每周3學時。章節(或序號)內容理論學時第一編先秦文學(本編共計授課32學時)32第一章第二章上古神話殷商西周的書面散文4第三章《詩經》6第四章《左傳》與春秋戰國歷史散文8第五章《孟子》《莊子》與春秋戰國諸子散文7第六章屈原與楚辭的流變7第二編秦漢文學(本編共計授課22學時)22第一章秦及西漢散文4第二章西漢辭賦4第三章司馬遷與《史記》6第四章第六章東漢辭賦兩漢樂府詩4第六章第七章《漢書》及東漢其他散文漢代文人詩4第三編魏晉南北朝文學(本編共計授課30學時)30緒論魏晉南北朝文學緒論2第一章三國文學4第二章兩晉文學4第三章陶淵明4第四章南朝文學8第五章北朝文學4第六章魏晉南北朝小說4第四編隋唐五代文學(本編共計授課42學時)42緒論隋唐五代文學緒論2第一章隋及初唐文學4第二章盛唐詩壇4第三章李白4第四章杜甫4第五章中唐詩壇4第六章白居易、元稹與元白詩派4第七章古文思潮與唐文的成就4第八章傳奇與敦煌文學4第九章晚唐五代詩壇4第十章詞的興起與晚唐五代詞4第五編宋代文學(本編共計授課33學時)33緒論宋代社會、文學、文化概況2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學2第二章歐陽修與北宋詩文革新3第三章北宋前期詞壇4第四章蘇軾及其文學家族4第五章黃庭堅與江西詩派2第六章北宋后期詩詞3第七章南宋前期文學3第八章陸游與中興詩壇3第九章辛棄疾3第十章南宋后期的文學2第十一章宋代“說話”與宋元話本2第六編遼西夏金元文學(本編共計授課21學時)21緒論多元文化格局下的經濟、文學、文化概況2第一章遼西夏詩文與金代詩詞2第二章元代詩詞散文2第三章說唱藝術與諸宮調2第四章元代前期雜劇3第五章關漢卿的雜劇創作3第六章王實甫與《西廂記》3第七章元代后期雜劇1第八章元代散曲1第九章南戲的興起、文體與《琵琶記》2第七編明代文學(本編共計授課28學時)28緒論明代政治、經濟、文學、文化概況1第一章明前中期詩文2第二章明代文言小說第三章《三國志演義》4第四章《水滸傳》4第五章明代戲曲2第六章湯顯祖3第七章《西游記》4第八章《金瓶梅》3第九章晚明詩文1第十章明代話本小說3第十一章明代詞曲與民歌1第八編清代文學(本編共計授課22學時)22緒論清代政治、經濟、文化與文學概況1第一章清初詩文的繁榮2第二章清初戲曲與《長生殿》《桃花扇》4第三章清初白話小說1第四章《聊齋志異》與文言小說再興4第五章《儒林外史》4第六章《紅樓夢》4第七章清中葉文學的多元格局2第九編晚清文學(本編共計授課4學時)4緒論晚清文學概況1第一章龔自珍的詩文第二章魏源、林則徐與鴉片戰爭、太平天國時期的詩1第三章宋詩派的興起與桐城派的承變第四章古典小說的畸變1第五章光、宣、民初的詩文第六章“小說界革命”與晚清戲曲1第七章藏、蒙古、柯爾克孜話的三大史詩四、課程教學內容與基本要求第一編先秦文學緒論教學目的:了解我國文化的起源,對先秦文學的起源、形態、發展脈絡、發展規律有基本的認識。基本要求:了解先秦文學的發展概況。教學方法:以課堂教授為主。主要內容:第一節文學史的性質、任務和研究方法一、唯物史觀是文學史研究的指南二、文學史是文學歷史三、文學史的任務四、文學史研究的方法是歷史的和美學的統一五、文學史研究撰述的多樣性第二節中國古代文學的歷史演變一、先秦:渾融輝煌的文學源頭二、兩漢:辭賦蔚興,紀傳文學的成立和詩體的整合三、魏晉南北朝:文學的自覺、批評理論的興起和文學審美的提升四、隋唐五代:詩的黃金時代五、宋代:詩詞文并行,以詞稱勝六、元代:通俗文學興盛,戲曲最盛七、明代:小說興盛,新舊文學思潮交爭八、清前中期:集歷代文體之大成的文學景觀九、晚晴:舊文學的新變與新文學的吶喊第三節中國古代文學的基本特征一、歷史悠久、文類繁多而代有所勝二、詩歌最為富麗輝煌三、戲曲小說具有言志抒情的教化功能四、儒家為主導的與時俱進的人文精神五、中和蘊藉的審美特征六、世界交流和影響第一章上古神話教學目的:了解我國神話產生原因、記載神話最主要的典籍、神話的分類等。基本要求:掌握記載神話的主要典籍及其所記載的最具代表性的神話,尤其是《山海經》,理解上古神話的主導精神與藝術特征、文學影響。重點與難點:神話的種類、神話的主導精神與藝術特征。教學方法:以課堂講授為主,輔以討論、習題。主要內容:第一節神話的產生、流傳和保存一、神話及其產生二、上古神話的傳播、流傳和記錄三、《山海經》第二節神話形象和故事一、女媧與創生和再生神話二、夸父、精衛、嫦娥與“自然力被人格化”三、射日、治水與英雄神話四、黃帝、蚩尤與戰爭神話第三節上古神話的精神、藝術及影響一、上古神話的主導精神二、上古神話的藝術特征三、上古神話的文學影響選講篇目:《精衛填?!贰鳌犊涓缸啡铡贰鳌杜畫z補天》△《鯀禹治水》《共工怒觸不周山》△《后羿射日》第二章殷商西周的書面散文教學目的:了解我國殷商西周時期的甲骨文和銅器銘文、《周易》中的“卦爻辭”、《尚書》中的殷周散文?;疽螅赫莆铡吨芤住分幸恍┑摹柏载侈o”、《尚書》中的殷周散文中的重點篇目。重點與難點:《周易》、《尚書》的成書與藝術特點。教學方法:以課堂講授為主,輔以討論、習題。主要內容:第一節甲骨文和銅器銘文一、巫卜、記事與書面作品的出現二、殷墟甲骨文三、西周銅器銘文第二節《周易》中的“卦爻辭”一、“卦爻辭”中所見的歷史和生活二、“卦爻辭”的象征、意象和謠諺第三節《尚書》中的殷周之文一、《尚書》的匯編及存篇二、《尚書》內容的認識價值三、《尚書》的記言與敘事第三章《詩經》教學目的:了解《詩經》的編定、體制、內容、地位和影響,通過對《詩經》中的代表性文本的分析,掌握《詩經》的藝術特點。基本要求:了解《詩經》的編定、流傳、體制,掌握重點篇目以及《詩經》的藝術特點,背誦若干經典篇目。重點與難點:結合文本,理解和掌握《詩經》的內容和藝術特點。教學方法:以課堂講授為主,輔以討論、習題。主要內容:第一節《詩經》的結集與流傳一、風雅頌及《詩經》的分類二、《詩經》的結集三、《詩經》的傳授第二節《詩經》的內容和情感《詩經》中包括祭祖頌歌和周族史詩、農事詩、宴飲詩、怨刺詩、戰爭徭役詩、婚戀詩等多種多樣的內容題材。一、《周頌》中的祭祖詩二、《大雅》中的史詩三、農事牧獵詩四、典禮宴飲詩五、怨刺詩和諷刺詩六、戰爭徭役詩和思婦詩七、《國風》中的婚戀詩第三節《詩經》的藝術特征一、寫實二、賦比興三、篇章、聲韻及用詞第四節《詩經》的文學地位和影響一、抒情詩的傳統二、風雅與文學革新三、比興的垂范選講篇目:《關雎》《卷耳》《載馳》△《氓》△《君子于役》《伐檀》《碩鼠》△《兼葭》《無衣》△《七月》《東山》△《生民》第四章《左傳》與春秋戰國歷史散文教學目的:掌握《左傳》《國語》《戰國策》等先秦歷史散文的敘事特色和文學成就?;疽螅毫私狻蹲髠鳌贰秶Z》《戰國策》的編定、流傳、體制,掌握其敘事成就和藝術特色。重點與難點:《左傳》的敘事特色,《國語》《戰國策》的文學成就。教學方法:課堂講授為主,輔以討論、習題。主要內容:第一節《左傳》一、《春秋》與《左傳》二、《左傳》的內容三、《左傳》的敘事四、《左傳》的語言第二節《國語》及《瑣語》《穆天子傳》《晏子春秋》一、《國語》中的歷史故事二、汲冢書與《瑣語》《穆天子傳》三、《晏子春秋》第三節《戰國策》一、編纂二、內容及傾向三、《戰國策》中的人物形象四、人物說辭的語言藝術五、《戰國策》中的敘述描寫選講篇目:《曹劌論戰》《宮之奇諫假道》△《鄭伯克段于鄢》《晉公子重耳之亡》《晉楚城濮之戰》△《燭之武退秦師》△《秦晉殽之戰》△《邵公諫弭謗》《勾踐滅吳》△《蘇秦始將連橫》△《鄒忌諷齊王納諫》《馮諼客孟嘗君》△《趙威后問齊使》《莊辛說楚襄王》《魯仲連義不帝秦》《觸龍說趙太后》第五章《孟子》《莊子》與春秋戰國諸子散文教學目的:通過學習,掌握春秋戰國思想的發展動態和諸子散文藝術?;疽螅毫私庹f理散文的發展歷程和先秦諸子的思想,掌握《孟子》《莊子》的散文藝術。重點與難點:重點掌握《孟子》《莊子》的散文藝術,先秦諸子的思想是本章的難點。教學方法:課堂講授為主,輔以討論、習題。主要內容:第一節《老子》《孫子》《論語》《墨子》一、老子與《老子》二、孫武與《孫子》三、孔子與《論語》四、墨子與《墨子》第二節《孟子》一、孟子及《孟子》二、對話論辯藝術三、《孟子》的描摹第三節《莊子》一、莊子與《莊子》二、寓言藝術三、怪異浪漫第四節《荀子》《韓非子》一、荀子與《荀子》二、韓非與《韓非子》選講篇目:《論語》:△《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季氏將伐顓臾》《楚狂接輿》《長沮桀溺》《子路從而后》《墨子》:△《公輸》《兼愛》《非攻》《孟子》:△《齊桓晉文之事》《天時不如地利》△《有為神農之言者許行》《齊人有一妻一妾》《魚我所欲也》《民為貴》《莊子》:△《逍遙游》△《養生主·庖丁解?!贰睹l篋》《秋水》《佝僂承蜩》《匠石運斤》《韓非子》:△《五蠹》《說難》《喻老·扁鵲見蔡桓公》《荀子》:△《勸學》《賦篇》第六章屈原和楚辭賦教學目的:了解楚辭產生的背景,掌握楚辭的體制特點和代表性的作家作品,領會屈原及其楚辭作品的精神內涵和藝術特色?;疽螅豪斫獬幕c楚辭的關系,了解楚辭的體制特征和發展歷程,掌握屈原及其作品的內容和藝術特點。重點與難點:屈原及其楚辭作品的精神內涵和藝術造詣。教學方法:課堂講授為主,輔以討論、習題訓練。主要內容:第一節屈原的創作與楚辭的產生一、屈原的生平二、屈原的創作三、“楚辭”的含義第二節《九歌》《招魂》《天問》一、《九歌》:巫祭文化背景;纏綿哀婉的風格;對唱的形式與戲劇的因素二、《招魂》二、《天問》第三節《離騷》一、《離騷》的創作二、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三、《離騷》的象征藝術四、《離騷》的神奇想象第四節《九章》及其他一、《九章》二、《遠游》《卜居》《漁父》三、《離騷》的象征藝術四、《離騷》的神奇想象第五節屈原的文學地位和影響第六節宋玉辭賦一、宋玉及其辭賦創作二、《九辯》三、宋玉之賦選講篇目:△《離騷》《湘君》《湘夫人》△《國殤》《涉江》《哀郢》第二編秦漢文學緒論教學目的:了解秦漢文學的發展脈絡和主要作家作品?;疽螅豪斫鉂h代作家群體的生成過程與漢代文學的基本態勢、漢代文學樣式的嬗變與分期,了解漢代文學產生的文化背景。重點與難點:李斯、賈誼的散文創作是本章的重點,《呂氏春秋》《淮南子》的思想是難點。教學方法:以課堂講授為主,以討論、習題訓練為輔。主要內容:第一節秦漢時期的文學生態一、開闊宏大的時代精神二、進取精神與長生觀念三、樂舞與繪畫藝術的發達第二節作家群體及作家心態一、漢代的作家群體二、大一統政治下的不遇之感三、儒道互補與作家心靈的安頓第三節經學對漢代作家及其創作的影響一、漢代作家與經學二、經學對文學創作的影響三、宋玉之賦第四節秦漢文學的特征與嬗變過程一、秦漢文學的特征二、秦漢文學的嬗變過程第一章秦與西漢散文教學目的:了解秦、西漢散文的發展脈絡和主要作家作品。基本要求:理解《呂氏春秋》《淮南子》的成書和思想傾向,掌握李斯、賈誼的散文思想與藝術。重點與難點:李斯、賈誼的散文創作是本章的重點,《呂氏春秋》《淮南子》的思想是難點。教學方法:以課堂講授為主,以討論、習題訓練為輔。主要內容:第一節秦代散文一、秦統一前夕的《呂氏春秋》二、李斯的《諫逐客書》三、秦刻石文第二節西漢前期的散文一、賈誼的散文二、晁錯的散文三、枚乘、鄒陽的諫書第三節西漢中期的散文一、董仲舒的奏議文二、劉安與《淮南子》三、《鹽鐵論》的文學色彩第四節西漢后期的散文一、劉向的奏議文及《新序》《說苑》二、楊惲《報孫會宗書》三、楊雄《法言》《劇秦美新》選講篇目:△李斯《諫逐客書》、△賈誼《過秦論》(上)、晁錯《論貴粟疏》第二章西漢辭賦教學目的:了解西漢辭賦的發展歷程,掌握以枚乘、司馬相如、揚雄等人在辭賦史上的歷史地位和創作成就?;疽螅毫私怛}體、七體、散體賦的體制特點,了解西漢辭賦的演進軌跡,掌握司馬相如等人的辭賦成就。重點與難點:辭賦文本的分析是本章的難點,司馬相如的辭賦藝術是本章的難點。教學方法:以課堂講授為主,輔以討論、習題訓練。主要內容:第一節西漢辭賦的興起與軌跡一、西漢騷體賦二、西漢散體賦第二節賈誼《吊屈原賦》及騷體賦創作一、賈誼及其《吊屈原賦》二、騷體賦“九體”三、其他騷體賦第三節枚乘的《七發》一、《七發》的主旨二、《七發》的基本體制第四節漢武帝時期的賦作一、漢武帝時期的賦家概況二、枚皋與東方朔第五節司馬相如與《子虛賦》《上林賦》一、司馬相如及其辭賦二、《子虛賦》《上林賦》的構成與主旨三、《子虛賦》《上林賦》的表現方法與成就第六節其他辭賦創作與游獵賦的承襲一、詠物賦二、王褒及其《洞簫賦》三、無名氏的《神烏賦》四、楊雄及其辭賦選講篇目:賈誼《鵩鳥賦》、枚乘《七發》、△司馬相如《子虛賦》第三章司馬遷與《史記》教學目的:熟悉并掌握《史記》的藝術手法?;疽螅毫私狻妒酚洝返某蓵c體制,掌握《史記》的敘事、人物刻畫、風格特征。重點與難點:司馬遷的思想是本章的難點,《史記》的敘事、人物刻畫成就是本章的重點。教學方法:課堂講授為主,輔以討論、習題訓練。主要內容:第一節司馬遷的生平與《史記》創作一、司馬遷的生平與《史記》成書過程二、《史記》的取材、斷限及體例創新第二節《史記》的思想內涵與“實錄”精神一、《史記》的思想內涵二、“實錄”精神第三節《史記》的藝術成就一、濃郁的感情色彩二、非凡的敘事才能三、刻畫人物的藝術第四節《史記》在文學史上的地位與影響一、《史記》對先秦文學的繼承二、《史記》對后世文學的影響選講篇目:△《項羽本紀》《陳涉世家》《留侯世家》《廉頗藺相如列傳》△《李將軍列傳》△《魏其武安侯列傳》《報任安書》第四章東漢辭賦教學目的:熟悉東海辭賦的演進歷程,掌握班固、張衡的辭賦作品。基本要求:了解東漢辭賦的發展概況,尤其是東漢后期抒情小賦的嬗變,掌握班固、張衡等人的辭賦創作。重點與難點:京都賦的文本分析是本章的難點,抒情小賦的發展是本章的重點。教學方法:課堂講授為主,輔以討論、習題訓練。主要內容:第一節東漢散體賦的沿襲與京都賦主題一、東漢京都賦創作的緣起二、西漢散體賦的影響三、東漢京都賦作家與創作主題第二節班固的辭賦觀及其辭賦創作一、班固的辭賦觀及《兩都賦》的先導二、《兩都賦》的藝術表現與思想歸宿三、班固其他辭賦第三節張衡的京都賦與新抒情賦一、張衡的辭賦創作二、《二京賦》的風貌與格調三、《思玄賦》與《歸田賦》第四節東漢其他辭賦一、詠物賦二、述行賦三、抒情說理賦第五章《漢書》及東漢其他散文教學目的:了解東漢散文的發展概況,掌握《漢書》的敘事藝術,了解《吳越春秋》、《論衡》等的體制、主要內容和藝術成就。基本要求:了解東漢散文的發展概況,掌握《漢書》的藝術成就和影響,熟悉《吳越春秋》的敘事特色,熟悉《論衡》的主要思想和論辯技巧。重點和難點:《漢書》是本章的重點,《論衡》《潛夫論》的思想是本章的難點。教學方法:課堂講授為主,輔以討論和習題。主要內容:第一節《漢書》的成書及其體例一、班固的生平與《漢書》的成書二、《漢書》的體例第二節《漢書》人物傳記的思想內涵一、贊頌忠君愛國、高尚正直的人物二、揭露統治者的罪惡三、同情受統治者迫害的賢達之士第三節《漢書》的文學價值及影響一、《漢書》的寫人藝術二、《史記》與《漢書》寫人比較三、《漢書》的文學影響第四節東漢其他史傳散文一、《越絕書》的文學色彩二、《吳越春秋》的小說化傾向三、荀悅的《漢紀》第五節東漢論說散文一、桓譚的《新論》二、王充的《論衡》三、王符、崔寔、仲長統的政論文四、蔡邕的碑文第四章漢代樂府詩教學目的:熟悉并掌握樂府詩的藝術手法及其對我國詩歌的影響?;疽螅毫私鈨蓾h樂府詩的興衰,結合具體作品,掌握樂府詩的主要內容和藝術手法。重點與難點:樂府詩的敘事手法和體制特點是本章的重點。教學方法:課堂講授為主,課外習題訓練為輔。主要內容:第一節樂府與樂府詩一、漢樂府二、漢樂府詩的分類三、漢郊廟歌第二節漢樂府詩的情懷表達一、征戰之苦二、貧民的悲苦與反抗三、愛情與婚姻四、憂生嗟嘆與長生企慕第三節漢樂府詩的敘事方法一、善于截取生活的橫斷面二、擅長環境氣氛的營造三、以敘事凸顯人物形象四、質樸的語言形態第四節漢樂府繼承的詩歌傳統及其影響一、漢樂府詩與《詩經》二、漢樂府詩的影響選講篇目:△《戰城南》《有所思》《上邪》△《陌上?!贰稏|門行》《婦病行》《孤兒行》《十五從軍征》《上山采蘼蕪》△《焦仲卿妻》第七章漢代文人詩教學目的:了解東漢文人詩的發展歷史,熟悉代表作家和作品,掌握《古詩十九首》的藝術成就?;疽螅毫私鈴陌喙痰讲嚏咂陂g的文人詩歌創作狀況,掌握《古詩十九首》的主要內容和藝術特色。重點與難點:《古詩十九首》是本章的重點。教學方法:以課堂講授為主,輔以討論、習題訓練。主要內容:第一節楚聲與西漢文人詩一、楚聲二、西漢文人詩第二節五言詩的形成與東漢文人詩一、五言詩的形成二、班固、張衡的五言詩三、秦嘉、酈炎的五言詩四、其他文人詩第三節《古詩十九首》一、寫作年代與作者二、抒情內容三、藝術成就選講篇目:△《行行重行行》《西北有高樓》《涉江采芙蓉》《青青河邊草》《明月皎夜光》《庭中有奇樹》△《迢迢牽牛星》《客從遠方來》第三編魏晉南北朝文學緒論一、魏晉南北朝社會的特點:門閥士族制度造成階級矛盾的尖銳、復雜;南北對峙,民族矛盾錯綜復雜,長期戰亂,經濟發展緩慢,經濟文化的重心移向南方;儒家思想的統治崩潰,老莊思想流行,玄學極盛;佛教、道教盛行。二、中國文學史上承前啟后的重要時期(一)成就最高的是詩歌,出現了曹操、曹植、王粲、左思、陶淵明、鮑照等重要詩人。五言詩興盛,七言詩和新體律詩也在萌芽滋長。南北朝樂府民歌各有特色。(二)散文逐漸為駢文所取代,小說開始發展。(三)文學的自覺和文學批評、文學理論的興盛。第一章三國文學教學目的:了解建安到正始時期的代表作家和詩歌作品,掌握三曹、七子、阮籍、嵇康等人代表作品的精神內涵和藝術造詣。基本要求:熟悉三曹、七子、七賢等人的主要作品,掌握曹操、曹植、王粲、阮籍、阮籍詩歌的藝術手法,了解建安、正始詩歌的時代特色和藝術成就。重點與難點:三曹、王粲、阮籍、嵇康等人的詩歌創作是本章的重點,阮籍、嵇康詩歌精神內涵是本章的難點。教學方法:以課堂講授為主,輔以討論、習題訓練。主要內容:第一節曹氏父子與建安文學一、曹操對樂府舊題的改造二、曹丕的詩歌成就三、建安詩壇的最高峰——曹植四、蔡琰與《悲憤詩》五、建安風骨第二節阮籍、嵇康與正始文學一、阮籍及其《詠懷詩》二、嵇康及其四言詩三、阮籍、嵇康的散文第三節吳、蜀文學一、吳國文學二、諸葛亮與《出師表》選講篇目:曹操:《蒿里行》△《短歌行》《觀滄?!贰鳌洱旊m壽》《讓縣自明本志令》曹丕:△《燕歌行》曹植:△《白馬篇》△《贈白馬王彪》《名都篇》《美女篇》《泰山梁甫行》《吁嗟篇》《野田黃雀行》《洛神賦》王粲:△《七哀》△《登樓賦》陳琳:《飲馬長城窟行》阮瑀:《駕出北郭門行》劉楨:《贈從弟》蔡琰:《悲憤詩》阮籍:△《詠懷》(夜中不能寐、駕言發魏都)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贈秀才從軍》第二章兩晉文學教學目的:熟悉兩晉文學的走向,了解太康群英、郭璞、王羲之、孫綽、許詢等人的詩歌創作?;疽螅毫私鈨蓵x文學的發展概況,掌握陸機、潘岳、左思、郭璞、許詢等人的詩歌作品和詩歌藝術。重點與難點:陸機、潘岳、左思、郭璞的詩歌成就是本章的重點,玄言詩是本章的難點。教學方法:以課堂講授為主,輔以討論、習題訓練。主要內容:第一節張華、傅玄與晉初之風一、一代文學領袖張華二、傅玄的樂府詩成就第二節陸機、潘岳、張協與太康文學一、太康之英陸機二、潘岳的詩賦三、潘陸異同四、巧構形似之言的張協第三節左思與寒士文學一、風力超邁的《詠史詩》二、寒士文學傳統第四節東晉文學一、坎壈詠懷的郭璞《游仙詩》二、玄言詩三、山水題材的初創選講篇目:陸機:《赴洛陽道中作》潘岳:《悼亡詩》左思:△《詠史》(△郁郁澗底松、弱冠弄柔翰、荊軻飲燕市)劉琨:《重贈盧諶》《扶風歌》郭璞:《游仙詩·京華游俠窟》第三章陶淵明教學目的:熟悉陶淵明的生平與思想性格,掌握陶淵明的詩、賦、散文作品?;疽螅毫私馓諟Y明的生平和思想,了解陶淵明的創作狀況,掌握陶淵明的代表作品,領會陶淵明的詩歌藝術和人格魅力。重點與難點:陶淵明的詩歌、辭賦、散文均為重點。教學方法:以課堂講授為主,輔以討論、習題訓練。主要內容:第一節陶淵明的生平、思想與文學寫作一、陶淵明生平二、崇尚自然的思想三、陶淵明的人品與文風第二節陶淵明的詩一、田園詩的藝術境界二、詠懷與詠史三、友情與親情第三節陶淵明的文一、《歸去來兮辭》二、《桃花源記》與《閑情賦》選講篇目:《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野外罕人事、種豆南山下)《乞食》△《庚戌歲九月中于西田獲早稻》《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飲酒》(結廬在人境)△《讀山海經》(精衛銜微木)△《歸去來兮辭》《五柳先生傳》《桃花源詩并記》第四章南朝文學教學目的:了解南朝文學概況,掌握謝靈運的生平的創作概況,掌握謝靈運、鮑照、謝朓的詩歌作品,領會謝、鮑詩歌的創新,永明體的產生和影響?;疽螅赫莆罩x靈運、鮑照、謝朓的代表作品,理解他們在詩風轉變中的作用以及解齊梁詩壇上的主要詩人群體和代表作家。重點與難點:謝靈運、鮑照、謝朓的詩歌作品是本章的重點,晉宋之間的詩風轉變、永明體的發展脈絡和該詩體的影響是本章的難點。教學方法:以課堂講授為主,輔以討論、習題訓練。主要內容:第一節謝靈運與山水詩一、山水詩傳統的建立二、初發芙蓉的詩風三、寫景與說理第二節鮑照與大明、泰始年間文學風貌一、俊逸遒麗的樂府詩寫作二、用典使事之風的興起第三節謝朓與永明體一、新體詩的理論二、永明體詩人的創作實踐三、謝朓與新體詩四、齊建武年間永明體詩風的轉變與古體的興起第四節梁天監普通年間文學一、以蕭統為中心的詩學理想與寫作二、何遜與吳均第五節蕭綱與宮廷詩一、宮體詩起源與發展二、蕭綱對宮體詩的倡導三、徐庾體四、宮體詩評價第六節南朝駢儷文風一、宋代諸家文風二、齊梁文風的轉變三、山川之美與駢文麗指第七節《文選》與《玉臺新詠》一、《文選》成書二、《文選》價值三、《玉臺新詠》的編纂與宮體詩的關系四、《玉臺新詠》的價值選講篇目:謝靈運:△《登池上樓》鮑照:《代出自薊北門行》△《擬行路難》(對案不能食)《蕪城賦》謝朓:《晚登三山還望京邑》孔稚圭:△《北山移文》丘遲:《與陳伯之書》吳均:《與宋元思書》江淹:《別賦》酈道元:△《水經注·江水·三峽》第五章北朝文學教學目的:熟悉北朝文學的概況,了解南北文風的交融?;疽螅毫私獗背膶W概況,南北文風的交融,掌握庾信的詩、文、賦。重點與難點:庾信的詩、賦、文創作和藝術成就是本章的重點。教學方法:以課堂講授為主,輔以討論、習題訓練。主要內容:第一節北朝文學的草創期一、十六國文學二、北魏前期的文學第二節北朝文學的發展與興盛一、魏孝文帝遷都后的北魏文學二、東魏、北齊文學三、西魏、北周文學第三節北朝文學的特征與成就一、北朝文學的文體特點二、北朝文學的風格特點三、西魏、北周文學第四節庾信和南北文風的交融一、庾信的生平和創作二、庾信的創作和南北文風的融合第五節北朝樂府詩一、梁鼓角橫吹曲二、《木蘭詩》和《敕勒歌》三、北朝樂府詩的內容及風格選講篇目:庾信:《擬詠懷》(楚材稱晉用、榆關斷音信、△蕭條亭障遠)《哀江南賦序》;《子夜歌》(始欲識郎時、今夕已歡別)《華山畿》(君既為儂死、未敢便相許)《讀曲歌》(打殺長鳴雞)△《西洲曲》《企喻歌辭》(男兒可憐蟲)△《木蘭詩》《敕勒歌》第六章魏晉南北朝小說教學目的:了解魏晉南北朝志怪、志人小說的發展概況。基本要求:了解以《世說新語》、《搜神記》為代表的志怪、志人小說的思想和藝術。重點與難點:《世說新語》的語言藝術是本章的重點。教學方法:以課堂講授為主,輔以討論、習題訓練。主要內容:第一節魏晉南北朝小說的產生及類型一、志怪與志人二、魏晉南北朝小說的寫作觀念與影響第二節《搜神記》與志怪小說一、志怪小說興盛的背景二、《搜神記》的宗旨與題材特征三、虛構故事的表現手法第三節《世說新語》與志人小說一、志人小說的時代背景二、劉義慶與《世說新語》三、《世說新語》的內容與寫作特點選講篇目:《宋定伯捉鬼》△《三王墓》《韓憑妻》《李寄》《過江諸人》△《周處》《劉伶病酒》《王藍田性急》第四編隋唐五代文學緒論一、社會概況隋代結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對峙局面,繼起的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漢以來最強大的封建帝國。唐亡以后,南北分裂,進入五代十國時期。這一時期的重點是唐朝文學。唐代社會的特點及對文學的影響:唐代國力強盛,經濟繁榮;中下層知識分子通過科舉考試的途徑登上政治舞臺;思想解放,文禁松弛,儒、釋、道等思想及宗教都得以傳播;與西域、中亞等地的文化交流,史學、書法、繪畫、雕塑、音樂、舞蹈等文化藝術的繁榮;統治階級重視文治教化,提倡文學。二、文學概況隋代文學成就不高,是六朝文學向唐代文學的過渡期,而五代文學主要成就在于詞。唐代文學呈現出空前繁榮的局面。唐詩的繁榮及發展軌跡;唐代散文的文體文風革新;唐代的傳奇小說;詞、變文等新文體的出現;唐代文學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第一章隋及初唐文學教學目的:了解隋代文學概貌,了解初唐詩壇的概貌,熟悉“四杰”、陳子昂在詩歌上的成就和意義?;疽螅毫私狻俺跆扑慕堋钡膭撟鳡顩r,掌握陳子昂的詩歌理論與創作實績。重點與難點:初唐四杰、陳子昂的詩歌創作是本章的重點。教學方法:以課堂講授為主,輔以討論、習題訓練。主要內容:第一節宮廷臺閣與文學一、皇帝好尚二、太宗朝宮廷文學三、上官體四、王績第二節文化工程的實施及其對文學的影響一、群史的修撰二、《五經正義》三、類書的編纂第三節“初唐四杰”與陳子昂、張若虛一、初唐四杰開“高情壯風”之調二、沈佺期、宋之問與五言律詩的定型三、陳子昂的《感遇詩》四、張若虛的詩歌“興象”選講篇目:王績:《野望》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閣序》楊炯:《從軍行》駱賓王:△《在獄詠蟬》《討武曌檄文》盧照鄰:《長安古意》劉希夷:《代悲白頭翁》張若虛:△《春江花月夜》陳子昂:《修竹篇序》《感遇詩》(丁亥歲云暮、朔風吹海樹、△蘭若生春夏)△《登幽州臺歌》第二章盛唐詩壇教學目的:了解盛唐詩歌的概貌,掌握王維、孟浩然、王翰、王昌齡、李頎、崔顥、祖詠、高適、岑參、王之渙等人的代表作品。基本要求:了解盛唐詩歌的概貌,掌握王維、孟浩然、王翰、王昌齡、高適、岑參、王之渙等人的代表作品。重點與難點:王維、孟浩然的山水詩,岑參、高適的歌行體是本章的重點。教學方法:以課堂講授為主,輔以討論、習題訓練。主要內容:第一節王維、孟浩然與隱逸詩人群體一、山水園林詩的開拓二、清曠沖淡的孟浩然三、空靈雋永的王維第二節高適、岑參與邊塞詩一、高適岑參的邊塞詩二、王昌齡等其他邊塞詩人第三節京城詩人群體一、盛唐時期宮廷詩的創作二、京城中下層文士的創作三、京城詩風的影響選講篇目:孟浩然:△《臨洞庭》△《過故人莊》《宿建德江》《春曉》王維:△《渭川田家》《漢江臨眺》△《山居秋暝》《送元二使安西》△《使至塞上》《觀獵》《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竹里館》《鳥鳴澗》《鹿柴》高適:△《燕歌行》、《別董大》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逢入京使》王昌齡:△《出塞》《從軍行》(其一、其四)△《長信秋詞》《閨怨》李頎:《古從軍行》崔顥:《黃鶴樓》王之渙:《涼州詞》△《登鸛雀樓》王翰:《涼州詞》第三章李白教學目的:了解李白的生平、思想、人格和創作成就以及影響?;疽螅毫私饫畎椎纳?、思想、人格,掌握李白樂府、歌行、絕句的代表性作品,領會李白詩歌的藝術個性。重點與難點:李白詩歌的藝術個性是本章的重點。教學方法:以課堂講授為主,輔以討論、習題訓練。主要內容:第一節李白的傳奇經歷與思想一、出生地之謎二、漫游經歷三、性格與思想第二節李白的詩歌一、李白詩歌的類型二、李白詩歌的特征第三節李白的文學地位與影響一、李白的地位二、李白的影響選講篇目:《古風》(其十九、其二十四)△《蜀道難》《將進酒》△《行路難》(其一)《長干行》《丁都護歌》《峨眉山月歌》△《夢游天姥吟留別》△《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登金陵鳳凰臺》《獨坐敬亭山》《望廬山瀑布》《望天門山》《早發白帝城》第四章杜甫教學目的:了解杜甫的生平、思想和詩歌創作實績?;疽螅毫私舛鸥Φ纳?、思想,掌握杜甫的詩歌風格。重點與難點:杜甫詩歌的藝術風格和影響是本章的重點。教學方法:以課堂講授為主,輔以討論、習題訓練。主要內容:第一節杜甫的生平及創作歷程一、杜甫家世二、杜甫的生平與創作經歷三、詩史的性質第二節杜甫詩歌的藝術成就一、眾體兼長二、律詩的開拓與卓越的造詣三、古體詩的開拓與創新四、沉郁頓挫的風格第三節杜甫的文學特點與影響一、集大成的特點二、儒者的淑世情懷三、對后世詩歌創作的影響三、杜詩風格與杜甫處境和心態的關系選講篇目:《望岳》△《兵車行》《麗人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月夜》△《春望》《新安吏》《石壕吏》《新婚別》《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蜀相》《秋興》(其一)△《登高》《登岳陽樓》第五章中唐詩壇教學目的:了解大歷年間唐詩發展的概況,掌握李賀、韓愈、劉禹錫、柳宗元的詩歌藝術。?;疽螅毫私馐咳诵膽B的變化與大歷詩風的影響。重點與難點:把握大歷詩歌意象的類型是本章的難點,韓愈、李賀、劉禹錫、柳宗元等人的詩歌是本章的重點。教學方法:以課堂講授為主,輔以討論、習題訓練。主要內容:第一節從大歷、貞元至元和一、大歷詩風二、貞元、元和詩風第二節韓愈與孟郊一、韓愈二、孟郊三、韓愈、孟郊的詩歌特點第三節韓孟詩派的其他詩人一、李賀二、賈島、姚合與苦吟詩人第四節劉禹錫與柳宗元的詩一、劉禹錫的詩:雄直剛健二、柳宗元的詩:簡淡幽深三、貶謫文學群體選講篇目: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韋應物:《滁州西澗》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元結:《舂陵行》《賊退示官吏》顧況:《囝》韓愈:《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山石》△《聽穎師彈琴》《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孟郊:《寒地百姓吟》《游子吟》劉禹錫:△《西塞山懷古》《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烏衣巷》《石頭城》《再游玄都觀》《竹枝詞》柳宗元:《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江雪》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李憑箜篌引》《夢天》《雁門太守行》第六章白居易、元稹與元白詩派教學目的:了解中唐詩壇樂府詩寫作的新風尚,掌握元白的主要詩歌理論主張及其創作實績。基本要求:了解新樂府詩歌的發展歷程,掌握元白的理論主張和創作實績。重點與難點:元白的理論主張和創作實績是本章的重點。教學方法:以課堂講授為主,輔以討論、習題訓練。主要內容:第一節白居易、元稹的詩歌主張一、白居易、元稹的生平二、白居易、元稹的詩歌主張第二節白居易、元稹的諷諭詩與新樂府一、白居易的諷諭詩與新樂府二、元稹的諷諭詩與新樂府第三節白居易的閑適詩與元稹的悼亡詩一、白居易的閑適詩二、元稹的悼亡詩第四節《長恨歌》等敘事抒情長篇一、《長恨歌》解析二、《琵琶行》的情韻三、元稹的《連昌宮詞》第五節元白派詩人一、李紳二、張籍三、王建選講篇目:白居易《重賦》《杜陵叟》△《輕肥》《賣炭翁》《買花》《觀刈麥》《新豐折臂翁》《賦得古原草送別》《錢塘湖春行》《暮江吟》△《長恨歌》《琵琶行》元?。骸短锛以~》《聞樂天授江州司馬》《遣悲懷》李紳:《憫農》張籍:《野老歌》王建:《水夫謠》第七章古文思潮與唐文的成就教學目的:了解中唐散文文體、文風改革的概況。基本要求:古文創作與理論的發展歷程,掌握韓柳的散文藝術和古文理論。重點與難點:古文興起的背景是本章的難點,韓柳的古文創作及其理論主張是本章的重點。教學方法:以課堂講授為主,輔以討論、習題訓練。主要內容:第一節古文運動的背景與韓柳的古文理論一、古文運動的背景二、韓柳的文學理論第二節韓愈、柳宗元的古文一、韓愈的論說文、雜文二、柳宗元的三水游記與雜文第三節駢文的新發展一、文賦與律賦二、駢體與四六第四節晚唐小品文一、皮日休二、陸龜蒙三、羅隱第五節唐文的藝術成就一、文學觀念的深化二、唐文的高度選講篇目:韓愈:《師說》△《進學解》《送李愿歸盤谷序》《祭十二郎文》△《張中丞傳后敘》柳宗元:《三戒》《蝜蝂傳》《始得西山宴游記》《小石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捕蛇者說》△《種樹郭橐駝傳》《段太尉逸事狀》第八章傳奇與敦煌文學教學目的:了解唐傳奇的發展歷程和主要代表作品,熟悉唐傳奇的表現藝術。了解變文與俗講?;疽螅赫莆諅髌娴陌l展歷程和藝術特色。重點與難點:傳奇的藝術表現是本章的重點。教學方法:以課堂講授為主,輔以討論、習題訓練。主要內容:第一節唐傳奇與筆記小說一、唐傳奇的發展階段二、唐傳奇的敘事特征三、唐傳奇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與影響四、筆記小說第二節變文與敦煌文學一、變文二、敦煌詩歌中的民間詩三、王梵志詩四、寒山詩選講篇目:李朝威:《柳毅傳》蔣防:《霍小玉傳》白行簡:△《李娃傳》李公佐:《南柯太守傳》第九章晚唐五代詩壇教學目的:了解晚唐詩歌的發展概況?;疽螅毫私馔硖茣r期的主要詩人代表和詩作。重點與難點:李商隱、杜牧的詩歌創作是本章的重點。教學方法:以課堂講授為主,輔以討論、習題訓練。主要內容:第一節杜牧一、杜牧的生平二、杜牧的詩歌創作及其詠史懷古詩的理性精神第二節李商隱一、李商隱的生平二、李商隱的詠史懷古詩三、李商隱的抒懷詩與無題詩第三節晚唐五代的其他詩人一、溫庭筠二、鄭谷與晚唐五代苦吟詩人三、司空圖、韋莊與亂世詩人選講篇目:李商隱:△《安定城樓》《賈生》《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昨夜星辰昨夜風)《錦瑟》《夜雨寄北》杜牧:△《過華清宮》△《赤壁》《山行》△《泊秦淮》《早雁》《阿房宮賦》溫庭筠:《商山早行》第十章詞的興起與晚唐五代詞教學目的:了解詞的產生,掌握花間、南唐詞的創作概況?;疽螅毫私庠~的產生和發展狀況,掌握李煜、溫庭筠的詞作和詞的藝術特色。重點與難點:李煜、溫庭筠詞的創作成就是本章的重點。教學方法:以課堂講授為主,輔以討論、習題訓練。主要內容:第一節曲子詞的興起一、燕樂的興起和敦煌曲子詞二、早期文人詞第二節溫庭筠與花間詞人一、《花間集》的產生二、溫庭筠的詞三、韋莊的詞第三節李煜與南唐詞人一、南唐詞風及中主李璟二、馮延巳詞三、后主李煜詞選講篇目: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迭)△《望江南》(梳洗罷)韋莊:《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女冠子》(四月十七)馮延巳:《謁金門》(風乍起)李景:《攤破浣溪沙》(菡萏香銷)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浪淘沙》(簾外雨潺潺)《烏夜啼》(無言獨上西樓)第五編宋代文學概述教學目的:了解宋代文學的大體概況和宋代的社會背景對宋代文學的影響。基本要求:熟悉宋代文學概況和宋代的社會背景對宋代文學的影響,了解宋人的憂患意識和審美情趣對宋代文學的影響。重點與難點:宋代的社會背景對宋代文學的影響。宋人的憂患意識和審美情趣對文學的影響。教學方法:課堂講授,多媒體教學。教學內容:一、宋代社會形態與文化面貌二、兩宋文學的發展軌跡與典型特征三、宋代文學精神與宋代文化建構特征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學教學目的:使學生掌握宋初三體的藝術特征和此期的代表作家作品。基本要求:1.識記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背誦重點篇目《對雪》《村行》《山園小梅》。2.領會:宋初三體及代表作家的藝術特征。3.應用:使學生掌握三體的藝術特征和此期的代表作家作品。重點與難點:宋初三體的藝術特征;三體對前代詩人的繼承。比較三體與唐詩的區別和借鑒,重點篇目:《對雪》《村行》《山園小梅》。教學方法:課堂講授為主,輔以討論、習題訓練。教學內容:第一節宋初文壇和“宋初三體”概況:北宋前期的詩歌,大體依然是晚唐五代最盛行的三大流派——以淺俗平易為特點的白居易體、以境界狹窄而語言工巧為特點的姚、賈體(晚唐體)和以綿密富麗為特點的李商隱體(西昆體)并立的格局。詞,大體也是沿著晚唐五代詞的方向自然地延伸,而更接近南唐的風格。文:古文運動開始復興。一、白體二、晚唐體三、西昆體第二節王禹偁一、王禹偁的思想與文學主張思想:“民本”“夫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蔽膶W主張:“夫文,傳道而明心也?!薄笆咕渲椎?,義之易曉”二、王禹偁詩文創作:(1)反映社會現實、充滿憂國憂民情懷的詩。(2)描繪山水景物、抒發內在情懷的詩。選講篇目:林逋:△《山園小梅》寇準:《春日登樓懷歸》《書河上亭壁四首》(其三)王禹偁:△《村行》《對雪》《待漏院記》第二章歐陽修與北宋詩文革新教學目的:通過對歐陽修、蘇舜欽、梅堯臣等人的藝術特征及作品分析,理清歐陽修的領導的詩文革新運動對前代詞的繼承及對后世詩文創作的影響?;疽螅?.識記:重點篇目《戲答元珍》《魯山山行》《明妃曲二首》(其一)《書湖陰先生壁》《飛來峰》《五代史令官傳序》《讀孟嘗君傳》等。2.領會:歐陽修的文學思想;歐陽修、蘇舜欽、梅堯臣、王安石等;柳永在北宋詩文革新運動中的貢獻。3.應用:歐陽修、蘇舜欽、梅堯臣、王安石等人的代表作品分析及其藝術特征;理清宋初文對前代詩文的繼承,另一方面也要把握宋初詩文創作對后來詩文創作的影響。重點與難點:歐陽修、蘇舜欽、梅堯臣、王安石等人的文學思想、創作及其對后來詩文發展的影響。教學方法:課堂講授為主,輔以討論、習題訓練。教學內容:第一節歐陽修的文學思想與文學創作一、歐陽修的文學思想:1.文道并重。2.歐陽修所謂“道”:不僅指儒家道統及其道德倫理觀念,而且認為儒家之道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道不遠人”。3.文具有獨立的性質。二、歐陽修詩歌的獨特表現方式:1。以散文布局安排詩意、糅合詩篇內容,使作品表現出曲折幽深的藝術風貌。2。以情感的發展來統攝事物和景象的復調式結構形式。三、歐陽修詩歌的“自然”藝術風格:平易流暢。四、歐陽修的散文創作:題材廣泛,文體多樣,藝術水平高。第二節蘇舜欽和梅堯臣一、蘇舜欽的文學主張及其詩歌創作:重道輕文,“文必歸于道義”。前期的詩,多以社會政治題材為主:《慶州敗》后期詩歌多是寄情山水風光的寫景詩:《淮中晚泊犢頭》晚泊觀潮圖,富有理趣。二、梅堯臣的文學主張及其詩歌創作:“作詩無古今,惟有平淡難。”1、關心時政2、日常生活第三節王安石和曾鞏一、王安石的文學主張及其詩文創作:1.文學主張:文章應“有補于世用”,“要以適用為本”,“巧且華不必適用”,“適用亦不必巧且華”。2.詩文創作:二、曾鞏的文學主張及其詩文創作選講篇目:歐陽修:△《戲答元珍》梅堯臣:△《魯山山行》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其一)△《書湖陰先生壁》△《飛來峰》△《五代史令官傳序》《讀孟嘗君傳》第三章北宋前期詞壇教學目的:通過對晏殊、歐陽修、張先、范仲淹等詞人的藝術特征及作品,分析理清宋初詞對前代詞的繼承及對后來詞創作的影響?;疽螅?.識記:重點篇目《漁家傲》《蘇幕遮》《浣溪沙》《蝶戀花》《踏莎行》《蝶戀花庭院深深》《雨霖鈴》《望海潮》《八聲甘州》《生查子》等。2.領會:晏殊、歐陽修對五代詞的因革;范仲淹、張先對詞境的開拓;柳永詞的貢獻。3.應用:晏殊、歐陽修、張先、范仲淹等詞人的藝術特征及作品分析;理清宋初詞對前代詞的繼承,另一方面也要把握宋初詞對后來詞創作的影響。重點與難點:晏殊、歐陽修對五代詞的因革;范仲淹、張先對詞境的開拓;柳永詞在詞史上的貢獻。教學方法:課堂講授為主,輔以討論、習題訓練。教學內容:第一節宋初詞壇概況一、相對沉寂的宋初詞壇二、宋初詞體的生成環境第二節柳永一、柳永其人二、柳永詞的開拓性三、柳永詞的藝術與地位第三節晏殊和歐陽修一、晏殊的詞藝二、歐陽修的詞藝第四節張先和其他詞人一、張先其人其詞二、范仲淹與張昪的詞作特色選講篇目:范仲淹:△《漁家傲》晏殊:△《浣溪沙》《蝶戀花》歐陽修:△《踏莎行》(候館梅殘)《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柳永:△《雨霖鈴》《望海潮》《八聲甘州》《生查子》第四章蘇軾教學目的:掌握東坡不同體裁的代表作,掌握它們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征。基本要求:1.識記:蘇軾詩詞文的重點篇目。2.領會:掌握東坡不同體裁的代表作,掌握它們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征。3.應用:東坡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感受蘇軾的人格魅力,體會其樂觀曠達的情懷。重點與難點:東坡樂觀曠達的人生觀;東坡詩的內容和特色;東坡詞的特色;東坡詩的比喻手法;東坡詞在詞史上的貢獻和地位。教學方法:課堂講授為主,輔以討論、習題訓練。教學內容:第一節蘇軾的思想和文學主張一、蘇軾思想:受到儒、釋、道三家影響。以儒家積極入世的思想從政,立志做一個經世濟民的人物。他又以釋、道二家超然物外,與世無爭的思想處置人生憂患。因而在任何逆境中都能隨遇而安,不悲觀,不頹廢,永遠保持一種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二、蘇軾的文學思想與學術觀念:文道并重:首先,認為文章的藝術具有獨立的價值。其次,“道”不限于儒家之道,而是泛指宇宙自然之規律。第二節“三蘇”文章1.蘇洵:文須“有為而作”,取法《戰國策》及賈誼、陸贄等人的著作,重視評論史事。2.蘇軾:成就最高的主要集中于賦、論、記、策、序、書、史評等文體中。政論文、史論文:語言明快,氣勢雄渾,說理犀利透辟。記游敘事文:敘事、議論、抒情相結合。辭賦、四六:疏宕蕭散,意境優美。蘇文具有“破體”特點。3.蘇轍:散文風格平穩淡泊而時見波瀾疏宕.第三節蘇軾詩歌一、蘇軾詩歌的題材與內容:題材多樣,內容豐富:多為對社會的干預和對人生的思考,代表作品如《吳中田婦嘆》《荔支嘆》《題西林壁》《和子由澠池懷舊》《飲湖上初晴后雨》.二、蘇軾詩歌的藝術追求:1.奇妙的比喻和豐富的想象2.用典3.對仗第四節蘇軾詞的藝術成就一、詩詞一體的詞學觀:詞“為詩之苗裔”;詞須“自是一家”。二、擴大功能與開拓詞境:變革詞體的方向(擴大詞的表現功能,開拓詞境);柔情之詞→豪情之詞;愛情之詞→性情之詞懷古、感舊、記游、悼亡、說理、描寫農村風光等。三、以詩為詞的手法:以寫詩的態度來填詞,將詩的題材,內容,手法,風格等引入詞的領域并使之擴展,開拓新詞境,提高詞的格調。用題序與典故。四、豪邁奔放的風格選講篇目:△《和子由澠池懷舊》《游金山寺》△《飲湖上初晴后雨》《新城道中》《六月二十日夜渡?!贰鳌督亲印罚ɡ戏蛄陌l少年狂)△《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卜算子》(缺月掛疏桐)《念奴嬌》(大江東去)△《前赤壁賦》等。第五章黃庭堅與江西詩派教學目的:了解江西詩派的基本詩歌主張;了解江西詩派的緣起與演變?;疽螅?.識記:了解江西詩派的基本詩歌主張“奪胎換骨”“點鐵成金”。2.領會:了解江西詩派的緣起與演變;注意其弊端。3.應用:在注意江西詩派弊端的同時,應該吸取其可取之處。重點與難點:江西詩派的形成與基本特征;黃庭堅詩歌藝術特征;江西詩派的演變與陳與義、曾幾的愛國詩歌。教學方法:課堂講授為主,輔以討論、習題訓練。教學內容:第一節黃庭堅的思想個性一、簡介:號山谷道人二、思想佛、儒、道互融,使其思想在出處之間超脫無礙。第二節“黃庭堅體”詩詞一、因詩求道與存養心性二、句法生新與拗律險韻:講研究語言技巧;句法創新:“無一字無來處”“點鐵成金”“奪胎換骨”等。聲律:變化出奇,用韻不拘一格。三、以詩為詞與雅俗并存第三節陳師道一、陳師道師學淵源:作詩淵源,得老杜句法,今之詩人不能當也。二、陳師道的詩歌成就:各體兼擅,煉字造句精工。第四節江西詩派一、詩學主張:“一祖三宗”;呂本宗“活法”。二、創作成就:突出者有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呂本中、曾幾等五人。選講篇目:黃庭堅:△《寄黃幾復》△《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二首》曾幾:《寓居吳興》(卷六)《三衢道中》第六章北宋后期詞壇教學目的:了解婉約詞的藝術特征和“善于言情”的體裁特色;把握小山詞、少游詞、清真詞的藝術特征?;疽螅?.識記:小山詞的藝術特征;少游詞的藝術特征;清真詞的藝術特征;賀梅子。背誦重點篇目。2.領會:了解婉約詞的藝術特征,體會詞“善于言情”的體裁特色。3.應用:比較后期婉約詞與晚唐五代和北宋初期婉約詞的區別。重點與難點:小山詞的藝術特征;少游詞的藝術特征;清真詞的藝術特征;少游詞的“傷心人的傷心詞”的特點;清真詞的鋪敘手法的運用。教學方法:課堂講授為主,輔以討論、習題訓練。教學內容:第一節晁補之和張耒一、晁補之的詩詞創作:如詞《摸魚兒·東皋寓居》,詩《豆葉黃》等。二、張耒的詩詞創作:“最富于關懷人民的內容”。第二節晏幾道、秦觀、賀鑄一、晏幾道其人其詞:1.生平2.生死不渝的苦戀與身世之感的滲入3.如夢如幻的境界和語淡情深的風格馮煦:“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求之兩宋詞人,實罕其匹?!保ā遁镡终撛~》)二、秦觀其人其詞:1.生平2.傷心人的傷心詞;(詩被稱為“女郎詩”)3.情韻兼勝宋人蔡伯世:“蘇東坡辭勝乎情,柳耆卿情勝乎辭,辭情兼稱者,唯秦少游而已。”4.采小令之法入慢詞5.將身世之感打入艷情三、賀鑄其人其詞:1.生平2.賀詞:現存《東山詞》,版本不同,數目各異。《全宋詞》校勘各本,錄281首。內容豐富:抒懷、述志、詠史、詠物、悼亡、艷情等等。《南史·江淹傳》:“淹少以文章顯,晚節才思微退……嘗宿于冶亭,夢一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吾有筆在卿處多年,可以見還?!湍颂綉阎?,得五色筆一以授之,爾后為詩,絕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賀梅子”深婉密麗的語言風格與獨特地位。第三節周邦彥一、周邦彥及清真詞的歷史地位:1.生平字美成,號清真,《清真集》(又名《片玉詞》)。大晟府提舉官,“漂零不偶”2.詞作(1)漂零不偶的主題漂零不偶、羈旅行役之愁成為他詞作的重要主題。這類詞格調低沉感傷。如《滿庭芳》(風老鶯雛)等。(2)開啟門徑的詠物詞。如《六丑·落花》等。3.歷史地位:被譽為“詞家之正宗”,北宋詞壇的“集大成”者。二、清真詞的藝術成就:1.回環往復的章法結構2.融化詩句的語言技巧:能自鑄偉詞,但更善于融化前人詩句入詞,渾然天成,如從己出。3.和諧嚴密的音律:精于格律,能自度曲,韻律和諧。擅長用拗句,在拗怒中追求音律的和諧統一。選講篇目:晏幾道:△《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鐘)秦觀:△《滿庭芳》(山抹微云)△《鵲橋仙》(纖云弄巧)△《踏莎行》(霧失樓臺)賀鑄:△《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周邦彥:△《蘇幕遮》(燎沉香)△《六丑》(正單衣試酒)第七章南宋前期文學教學目的:了解南渡前后詞思想內容和風格的變化及易安詞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征?;疽螅?.識記:易安詞和南渡詞人的藝術特征,背誦重點篇目。2.領會:弄清南渡前后詩詞思想內容和風格的變化;陳與義“簡齋體”。3.應用:南渡詞人的藝術特征以及南渡前后詞風的演變,深刻理解社會環境的變化對文學創作帶來的深遠影響。重點與難點:易安詞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征;南渡詞人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征;李綱的詠史詞的特點;岳飛愛國詞的特點;南渡前后詞風的變化;易安詞的藝術特征;南渡前后詞風的變化。教學方法:課堂講授為主,輔以討論、習題訓練。教學內容:第一節李清照一、李清照及其詞創作1.生平2.詞創作:A.詞集《漱玉集》70余首,今有《李清照集校注》。B.詞論:“別是一家”C.內容(1)生動地展現了她的生命歷程和情感歷程。靖康之難前,A:對丈夫的鐘情。如《一剪梅》《醉花陰》《鳳凰臺上憶吹簫》等。B:對自然景物的熱愛,以及對禽鳥花草的眷顧。如兩首《如夢令》等。哀而不傷,怨而不怒,詞調明亮輕快。(2)靖康之難后,在自我身世的哀怨中,融入了故國之思和傷時之感,把個人的遭遇與時代的不幸交織在一起,具有了更為豐厚的情感內涵。詞調沉郁凄愴,悲涼哀婉。如《聲聲慢》《永遇樂》《菩薩蠻》《武陵春》等。二、李清照詞的創作成就:“易安體”:李清照自號易安居士,因其詞善于通過白描手法,用淺俗之語,發清新之思,且造語新警,饒有韻味,意境素雅高遠,頗有特色,故后人多有效法者,稱之為“易安體”。特點:藝術表現方式上:日常環境、行動、細節語言表達上:1.口語或書面語,精妙清亮,風韻天然。如“這次第……”“只恐……”2.簡煉語言表現復雜心理多變感情。三、朱淑真及其詞創作:其詩詞多抒寫個人愛情生活,早期筆調明快,文詞清婉,情致纏綿,后期則憂愁郁悶,頗多幽怨之音,流于感傷,后世人稱之曰“紅艷詩人”。第二節張元干與其他愛國詞人一、張元干的詞創作:詞體由北入南轉折的關鍵人物之一。二、張孝祥與岳飛的詞創作三、南宋四名臣的詞創作第三節朱敦儒、葉夢得、向子禋一、朱敦儒的詞創作二、葉夢得的詞創作三、向子禋的故國追憶第四節陳與義與南渡初期詩歌一、陳與義與“簡齋體”二、南渡初期的詩歌主題:多涉及中興主題。選講篇目: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醉花蔭》(薄霧濃云愁永晝)△《聲聲慢》(尋尋覓覓)《永遇樂》(落日熔金)《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張元干:《賀新郎》(夢繞神州路)岳飛:△《滿江紅》(怒發沖冠)張孝祥:《六州歌頭》(長淮望斷)第八章陸游與中興詩壇教學目的:使學生掌握中興詩人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征,感受詩人深廣的愛國激情?;疽螅?.識記:重點篇目《游山西村》、《劍門道中遇微雨》、《關山月》、《書憤》等。2.領會:掌握中興詩人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征,特別是對陸游愛國詩的創作能有清晰的了解。3.應用:通過教學使學生感受詩人深廣的愛國激情,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重點與難點:陸游的詩歌淵源;陸游詩歌的特點與成就;誠齋體的特點;范成大田園詩的特點;誠齋體的特點。教學方法:課堂講授為主,輔以討論、習題訓練。教學內容:第一節陸游的文學主張與詩歌藝術一、陸游的文學主張重視韻律的妥貼而以自然面目呈現,即由錘煉而歸于自然。提倡平淡自然、清新古樸的風尚。與江西詩派有深刻的淵源關系。曾先后師從曾幾、呂本中等人,對陶淵明、李白、杜甫、岑參也非常推崇。轉益多師,形成多樣化的特點。二、陸游的詩歌創作:1.創作道路第一階段,主要學江西詩派第二階段,趨于成熟的關鍵時期“言恢復者十之五六”(趙翼《甌北詩話》)第三階段,他基本上閑居農村,與農民往來密切,寫了很多以農民生活和農村景物為題材的詩歌,詩風趨平淡。但也不乏愛國詩篇。2.詩歌內容(1)愛國題(2)隱逸情趣(3)愛情詩(4)詠物詩3.藝術成就(1)詩風雄渾豪健,氣勢奔放,境界壯闊;語言平易曉暢,章法整飭謹嚴。(2)善于憑借幻境、夢境來表達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實現的壯志豪情。如“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清人趙翼《甌北詩話》謂其“記夢詩,核記全集,共九十九首”,超過其存詩總量的百分之一。(3)陸游最擅長的詩體是七言詩,七古、七律、七絕成就最高。第二節楊萬里和誠齋體一、《誠齋詩話》與楊萬里的文學主張:“句法”“工夫”“參”“悟”;言外之“味”→“晚唐異味”,含蓄、蘊藉。二、楊萬里的誠齋體:楊萬里,號誠齋,他早年學詩從江西詩派入手,后來改而學習王安石和晚唐詩人的絕句,最后終于領悟到應該擺脫前人的藩籬而自成一家,并形成了獨具面目的誠齋體。其風格特征是活潑自然,饒有諧趣,在宋代詩壇上別具一格。第三節范成大與新型田園詩一、范成大田園詩特點:范詩中價值最高的是使金紀行詩和田園詩。使金紀行詩:《州橋》“忍淚失聲詢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田園詩:代表作是《四時田園雜興》組詩六十首,分詠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和冬日的田園生活。二、范成大田園詩與前代田園詩的異同第四節兩宋理學詩派與朱熹的詩歌創作一、理學詩派詩歌的內容與主題二、理學詩派詩歌的詩境生成方式三、朱熹的文學主張與詩歌創作選講篇目:陸游:△《游山西村》△《關山月》△《書憤》《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沈園》《示兒》△《卜算子》(驛外斷橋邊)范成大:《州橋》△《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選四)楊萬里:△《初入淮河四絕句》(選二)第九章辛棄疾教學目的:了解辛棄疾生平對其創作的影響及其藝術風格形成的原因;掌握稼軒對詞發展的貢獻及其藝術成就與影響。基本要求:1.識記:背誦重點篇目;了解辛棄疾生平和創作道路;辛派詞人的創作特色。2.領會:了解辛棄疾生平對其創作的影響及其藝術風格形成的原因。3.應用:掌握稼軒對詞的發展及其藝術成就與影響。重點與難點:辛棄疾對詞境的開拓和稼軒詞的藝術成就;辛棄疾對詞境的開拓;稼軒詞中剛柔兼濟、柔中帶剛、“以文為詞”的特點。教學方法:課堂講授為主,輔以討論、習題訓練。教學內容:第一節辛棄疾生平與詞作一、生平經歷二、詞作內容1.英雄詞2.失意詞3.閑居詞第二節辛詞藝術成就一、主體精神與軍事意象二、剛柔并濟的審美風貌三、以文為詞第三節辛派詞人一、辛派詞人群體二、陳亮的詞創作三、劉過的詞創作四、其他辛派詞人選講篇目:辛棄疾:△《水龍吟》△《摸魚兒》△《青玉案》(東風夜放花千樹)△《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鷓鴣天》(壯歲旌旗擁萬夫)第十章南宋后期的文學教學目的:了解這一時期文學風格特點。 基本要求:1.識記:姜夔;吳文英;宋末其他文人2.領會:白石詞的藝術特征;夢窗詞的特色;王沂孫詠物詞的特點;劉克莊等辛派詞人的藝術特征。3.應用:使學生弄清這一時期詩詞風格特點,更深體會“亡國之音哀以思”的特點。重點與難點:姜夔詞創作的內容和藝術特征;吳文英詞的特點;王沂孫的詠物詞的特點;劉克莊劉辰翁等辛派詞人的愛國詞創作特點。教學方法:課堂講授為主,輔以討論、習題訓練。教學內容:第一節四靈詩派與江湖詩派一、四靈詩派二、江湖詩派第二節姜夔一、姜夔其人二、姜夔詞的音樂性與語言藝術精于樂律,善自度曲?!栋迪恪贰妒栌啊吩伱吩~語言雅化和剛化:秉承周邦彥字練句琢的創作態度,借鑒江西詩派清勁瘦硬的評議特色來改造傳統艷情詞、婉約詞華麗柔軟的語言基調,創造出一種清剛醇雅的審美風格。三、姜夔的詞序與詩第三節史達祖、高觀國與吳文英一、史達祖與高觀國的詞創作二、吳文英詞的藝術特色第四節王沂孫、周密、蔣捷、張炎一、王沂孫與周密的詞創作二、蔣捷與張炎的詞創作選講篇目:姜夔:△《揚州慢》(淮左名都)史達祖:《雙雙燕》吳文英:△《風入松》第十一章宋代“說話”與宋元話本教學目的:了解這一時期“說話”和話本的發展概況?;疽螅毫私狻罢f話”與話本產生的過程及發展狀況、話本的分類、體制特點。掌握小說話本的題材及其敘事特點。重點與難點:小說話本的敘事特點。教學方法:課堂講授為主,輔以討論、習題訓練。教學內容:第一節說話四家與話本一、說話:說話即是口傳故事。二、說話“四家”:小說、說經、講史、合聲(以笙伴奏有說有唱的即興發揮的伎藝。)三、話本:宋代興起的白話小說。用通俗文字寫成,多以歷史故事和當時社會生活為題材,是宋元民間藝人說唱的底本。第二節小說話本一、現存小說話本概況二、小說話本的體制三、小說話本的題材四、小說話本的敘事特點第三節講史話本與說經話本一、講史話本二、說經與《大唐三藏取經詩話》第六編遼西夏金元文學概述教學目的:使學生了遼西夏金元文學概況,掌握中國戲曲形成的過程、元雜劇的體制及形式特征、元雜劇形成的原因?;疽螅?.識記:諸宮調、元曲、元雜劇、折、楔子、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愛情劇;曲狀元;花間美人、水滸劇。代表作家和作品;記住重要的作家和作品;默寫一些經典的唱詞。2.領會:中國戲曲形成的過程;元雜劇的體制及形式特征;元雜劇前期和后期的差別;元雜劇形成的原因。敘事文學成為主流;自然與顯暢的審美情趣。3.應用:論述元雜劇繁榮的主要原因。重點與難點:元代戲劇劇體制特征是重點;元雜劇的形成原因及形成過程是難點。教學方法:課堂講授為主。教學內容:一、多民族經濟、文化的交匯與遼西夏金元文學二、多元文化格局下的散曲與詩文創作三、戲劇文學的勃興及其中國特色第一章遼西夏詩文與金代詩詞教學目的:了解這一時期遼西夏詩文與金代詩詞發展的概況和作家作品。基本要求:了解這一時期文學發展狀況,掌握元好問與金代詩歌特點。重點與難點:元好問與金代詩歌特點。教學方法:課堂講授為主,輔以討論、習題訓練。教學內容:第一節遼代詩歌一、遼代謠諺二、寺公大師與《醉義歌》三、契丹女詩人蕭觀音第二節西夏詩文一、西夏詩歌二、西夏文章第三節元好問與金代詩歌一、宇文虛中入金及其詩作二、黨懷英與閑遠沖淡的詩風三、趙秉文與“奇古”詩風四、元好問生平及其論詩絕句五、元好問的“紀亂詩”六、完顏璹與女真詩作第四節金代詞作一、吳激與“東山詞”二、蔡松年與“蕭閑詞”三、趙秉文與“閑閑老人詞”四、元好問與“遺山詞”五、完顏亮詞第二章元代詩詞散文教學目的:了解元代詩詞文發展的概況和作家作品?;疽螅毫私庠膶W發展狀況,重點掌握方回與“江西詩派”、楊維楨“鐵崖體”。重點與難點:方回與“江西詩派”、楊維楨“鐵崖體”。教學方法:課堂講授為主,輔以討論、習題訓練。教學內容:第一節元代前期詩壇一、耶律楚材與邊塞風情詩二、方回與“江西詩派”三、戴表元與元詩的轉變四、趙孟頫的感懷詩第二節元代中后期詩壇一、袁桷與“唐人風調”二、虞集與“元詩四大家”三、薩都剌與“雁門詩”四、馬祖常與樂府體詩歌五、吳萊與歌行體六、楊維楨與“鐵崖體”鐵崖體為元代文學中的一種詩體。鐵崖為元代詩人楊維楨的號,他打破元代中期缺乏生氣、面目雷同的詩風,追求構思的超乎尋常和意境的奇特非凡,從而創造了元代詩壇上獨一無二的“鐵崖體”。最能體現“鐵崖體”特色的是楊維楨的樂府詩。第三節元代詞作一、白樸與《天籟集》二、張翥與《蛻巖詞》三、薩都剌詞第四節元代散文一、姚燧散文二、劉因散文三、戴表元散文四、虞集散文第三章說唱藝術與諸宮調教學目的:了解和把握說唱文學的形成與體制特點?;疽螅?.識記:諸宮調的體制特點。2.領會:諸宮調產生的過程。3.應用:分析諸宮調的結構特色及人物形象的重塑。重點與難點:《西廂記諸宮調》。教學方法:課堂講授為主,輔以討論、習題訓練。教學內容:第一節鼓子詞及其存世作品一、鼓子詞的得名與體式二、鼓子詞的存世作品第二節諸宮調及其存世作品一、諸宮調的構成方式二、諸宮調的存世作品第三節《西廂記諸宮調》一、董解元與《董西廂》《西廂記諸宮調》是現存唯一完整的諸宮調作品。解元:《董西廂》的本事源于唐元稹的《會真記》(《鶯鶯傳》)二、《董西廂》的旨趣:“趁了文君深愿,酬了相如素志?!比⑷宋镄蜗蟮闹厮埽褐厮軓埳蜗笫顷P鍵。四、人物關系的配置五、亦俗亦雅的說唱語言第四節宏偉的蒙古史詩一、《元朝秘史》的成書與版本二、《元朝秘史》的多種價值三、蒙古民族的英雄史詩第四章元代前期雜劇教學目的:了解和把握白樸、馬致遠、北方戲劇圈和南方戲劇圈雜劇的內容、藝術成就、作品的特色?;疽螅?.識記:白樸的代表作;馬致遠的代表作;北方戲劇圈和南方戲劇圈雜劇的代表作。2.領會:白樸、馬致遠、北方戲劇圈和南方戲劇圈雜劇的內容;藝術成就;作品的特色。3.應用:分析各代表作的戲劇形象。重點與難點:白樸、馬致遠、北方戲劇圈和南方戲劇圈雜劇的代表作家、作品是重點和難點。教學方法:課堂講授為主,輔以討論、習題訓練。教學內容:第一節金元雜劇的興起及雜劇的體制一、雜劇形成與諸宮調等藝術形式的關系二、雜劇的體制:1.雜劇的形成與諸宮調等藝術形式的關系P493雜劇文本:曲文+賓白↓音樂結構:四個宮調的曲文組合而成2.雜劇的體制:四折一楔子一人主唱:“旦”主唱——旦本末末第二節白樸與馬致遠一、白樸生平二、《梧桐雨》的悲劇意蘊三、馬致遠生平四、《漢宮秋》的歷史詮釋五、《黃梁夢》與其它神仙道化劇第三節北方其他雜劇作家與作品一、紀君祥《趙氏孤兒》二、尚仲賢《柳毅傳書》三、康進之《李逵負荊》四、石君寶《秋胡戲妻》五、李潛夫《灰闌記》第五章關漢卿的雜劇創作教學目的:了解和把握關漢卿在中國戲曲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主要劇本的內容和藝術成就?;疽螅?.識記:關漢卿歷史劇的代表作;公案劇的代表作;歷史劇的代表作。2.領會:關漢卿在中國戲曲史上的重要地位;關漢卿主要劇本的內容;藝術成就;戲劇沖突的特征;關漢卿悲劇作品的特色。藝術上的奠基意義。3.應用:分析竇娥形象。重點與難點:關漢卿的三類劇本的三大主題;關漢卿劇本的情節特征;關漢卿劇本的語言特色;《竇娥冤》第三折分析。教學方法:課堂講授為主,輔以討論、習題訓練。教學內容:第一節關漢卿的生平與思想一、關漢卿的生平與雜劇創作二、關漢卿的人生選擇與思想傾向第二節關漢卿的悲劇作品一、《竇娥冤》寡婦遭冤刑本事:《東海孝婦》,見于西漢劉向《說苑》、《漢書·于定國傳》:“我若有罪,頭落,血向下流;否則,血順竹竿上流?!薄簳x干寶《搜神記》“大旱三年”。情節:竇娥:多難、善良、剛直堅強、倔強反抗;宿命思想《竇娥冤》的思想意義:1.黑暗現實2.階級對立3.高利貸4.社會秩序5.貪官污吏草菅人命《竇娥冤》悲劇產生原因:外因:1.張驢兒對竇娥的欺凌、威逼和誣陷,導致竇吃官司,是直接原因。2.高利貸是間接原因。3.貪官污吏貪贓枉法,草菅人命,是決定性原因。內因:安于天命,恪守封建倫常,把不幸遭遇歸為“八字”注定。二、《蝴蝶夢》與《魯齋郎》第三節關漢卿的喜劇作品一、《望江亭》二、《救風塵》第四節關漢卿雜劇在中國戲劇史上的意義一、“民間本位”與剛健的雜劇風格二、生視劇場效應與擺脫“曲本位”觀念三、本色當行的語言典范第六章王實甫與《西廂記》教學目的:了解和把握《西廂記》的戲劇沖突和藝術形象及《西廂記》愛情主題的意義?;疽螅?.識記:文采派、花間美人。默寫《長亭送別》一折中的部分唱詞。2.領會:戲劇沖突的特征;分析鶯鶯的藝術形象;《西廂記》的戲劇沖突特征;王實甫對元雜劇體制的突破;《西廂記》語言特色;3.應用:論述《西廂記》的藝術成就。重點與難點:《西廂記》戲劇沖突的特征、鶯鶯形象的內涵、詩化語言的特色、愛情主題的意義是重點。鶯鶯形象的內涵、詩化語言的特色是難點。教學方法:課堂講授為主,輔以討論、習題訓練。教學內容:第一節王實甫的雜劇創作與“西廂”故事的新變一、王實甫的雜劇創作二、“西廂”故事的新變:(題旨、人物形象、體制等)第二節《西廂記》的喜劇性沖突一、沖破“阻隔”的戀愛二、紅娘穿針引線的戲劇意味三、主人公的內心糾結及其自由意志的覺醒第三節《西廂記》的語言魅力一、詩化的心理描寫二、唱詞中的戲劇場面三、口吻畢消的賓白第七章元代后期雜劇教學目的:了解元代后期雜劇的創作情況?;疽螅毫私獗狈诫s劇南移的情況,重點掌握鄭光祖《王粲登樓》等作品。重點與難點:鄭光祖《王粲登樓》。教學方法:課堂講授為主,輔以討論、習題訓練。教學內容:第一節北方雜劇的南移一、北方雜劇家的南下二、南方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