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與活動指導-第一章_第1頁
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與活動指導-第一章_第2頁
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與活動指導-第一章_第3頁
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與活動指導-第一章_第4頁
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與活動指導-第一章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與活動指導--第一章第一頁,共36頁。人第二頁,共36頁。什么是人?(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側面站立的人形)第三頁,共36頁。

物種學家說:人,是一種靈長目人科的直立行走的物種;生物學家說:動物界脊索動物門哺乳綱靈長目人科人屬人種,是一種高級動物。長期穴居。

飲食學家說:人是雜食性動物,能消化植物和動物,但人的身體構造更傾向于素食性動物。

化學家說:65%氧,18%碳,10%氫,3%氮,1.5%鈣,1%磷,0.35%鉀,0.25%硫,0.15%鈾,0.15%氯,0.05%鎂,0.0004%鐵,0.00004%碘。另外,還發現人體含有微量的氟、硅、錳、鋅、銅、鋁和砷等物質構成體。據說值4.5美元

物理學家說:人就是由質子、電子、中子,這些組成的原子進而排列成有序分子構成的細胞、組織、器官等整個系統運轉的物體。

中國古代對人的定義是:有歷史典籍,能把歷史典籍當作鏡子以自省的動物。

詞典:能制造工具并能熟練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

人學家:人是雙足直立行走和心理文化活動的動物,或者說人是雙足直立性和心理文化性的動物。

漢典:由類人猿進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進行勞動、并能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動物;

《說文》天地之性最貴者也?!夺屆啡?,仁也,仁生物也。

文化學家說:能夠使用語言、具有復雜的社會組織與科技發展的生物,尤其是能夠建立團體與機構來達到互相支持與協助的目的;

古人類學家:把直立行走看作是促進人類進化的重要因素和人類誕生的重要標志。

第四頁,共36頁。

神學家說:人是神的創造物。

人一方面有著與上帝相通的神性,另一方面又有使他陷入罪惡的肉體,由此說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獸?!?/p>

馬克思: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教育學對“人”的理解:人是一種存在的可能性。具有自主性和創造性。具有發展的本質。具有歷史性和現實性。具有多樣性和差異性。

人第五頁,共36頁。

從以上對人的種種解釋,我們可以看出人的基本屬性就是:自然屬性、社會屬性以及精神屬性。自然(生物)人→社會人(公民)教育的根本任務在于:縮小人的生物屬性,擴大人的社會屬性,無限彰顯人的精神屬性。

——北京師范大學錢志亮

《回到原點看人》第六頁,共36頁。第二個關鍵詞就是:社會→會→社第七頁,共36頁。

社會,漢字本意是指特定土地上人的集合。社會在現代意義上是指為了共同利益、價值觀和目標的人的聯盟。社會是共同生活的人們通過各種各樣社會關系聯合起來的集合,其中形成社會最主要的社會關系包括家庭關系、共同文化以及傳統習俗。微觀上,社會強調同伴的意味,并且延伸到為了共同利益而形成的自愿聯盟。宏觀上,社會就是由長期合作的社會成員通過發展組織關系形成的團體,并形成了機構、國家等組織形式。

——《百科名片》

第八頁,共36頁。人→社會

解讀“人”與“社會”,其目的在于我們能夠更好的解讀《學前兒童社會教育》這門學科。簡單地說就是要通過教育的手段,完成將一個自然人逐步培養成一個合格的社會人的第一階段。第九頁,共36頁。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與相關課程領域的關系(綜述)在幼兒園的課程領域中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起著核心與靈魂的作用,為其他領域提供方向與價值的指引。即一切的教育都在幫助孩子建立與世界的一種恰當關系,學會做一個人格健全、并有益于人類的人。在幼兒科學教育中,我們不僅讓兒童學會科學的認識與探究客觀的世界,還要認識到人類與客觀世界的關系,以及人類對客觀世界所承載的責任;幼兒語言教育也不僅僅只是教會孩子正確與流利地表達,還要教孩子學會表達真誠與善意;幼兒藝術教育不僅僅讓孩子學生欣賞與創造美,還讓孩子體驗與領會人性之美。這些關系的層面、人性的層面就是社會教育需要關注的,因而,社會教育存在于所有領域課程之中。第十頁,共36頁?!秾W前兒童社會教育》教師:代海濤

第十一頁,共36頁。

下面就本學科的一些相關信息告訴大家:

1.教材:《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與活動指導》

張明紅主編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

.參考資料

《學前兒童社會教育活動指導》周梅林主編

復旦大學出版社

《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甘劍梅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學前兒童社會教育》周世華、耿志濤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十二頁,共36頁。3.學時分配:課程教學總學時數為52,各章的課時分配如下:

教學內容課內學時

一、學前兒童社會教育概述2二、學前兒童社會性發展及其影響因素6三、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的目標與內容4四、學前兒童自我意識的發展與教育6五、學前兒童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與教育6六、學前兒童親社會行為的發展與教育6七、學前兒童社會認知發展與交易6八、學前兒童歸屬感的發展與教育6九、學前兒童問題行為的干預與矯正4十、總復習6總計52第十三頁,共36頁?!秾W前兒童社會教育與活動指導》平時成績占30%,卷面成績占70%。平時成績包括:作業完成情況、出勤率和上課表現。

第十四頁,共36頁。第一章

學前兒童社會教育概述學習目標:1.了解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的發展歷程。2.理解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的意義。3.知道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的本質。第十五頁,共36頁。什么是社會教育社會教育的基本涵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社會教育,是指旨在有意識地培養人、有益于人的身心發展的各種社會活動;狹義的社會教育,是指學校和家庭以外的社會文化機構以及有關的社會團體或組織,對社會成員所進行的教育。第一節

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的發展第十六頁,共36頁。什么是學前兒童社會教育以研究兒童社會性發展為主要目標,以增進兒童的社會認知、激發兒童的社會情感、引導兒童的社會行為,提高兒童的社會技能為主要內容。第十七頁,共36頁。第十八頁,共36頁。舉例說明:生活中哪些教育內容屬于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第十九頁,共36頁。第一節

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的發展一、我國近現代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的發展(一)第一階段:20世紀初—20世紀中葉(二)第二階段:20世紀中葉—20世紀90年代中期(三)第三階段:20世紀90年代中期—現今第二十頁,共36頁。二、世界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的發展1、1985年日本幼教峰會后學前駕馭,世界許多國家開始重視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突出學前兒童的社會性發展和培養。2、日本3、美國4、英國5、法國6、新西蘭7、中國臺灣8、中國:2012年10月《學前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第二十一頁,共36頁。思考: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的意義(一)促進學前兒童的完整發展。所謂完整發展是指兒童在發展的內容、結構與時間上的完整發展。1、促進學前兒童體智德美的全面發展2、促進學前兒童認知、情感、意志的統整發展3、為兒童一生的幸福奠基(二)促進學前兒童積極地社會化。(三)實現社會文化的延續與發展,為社會培養合格公民第二十二頁,共36頁。思考: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的意義(二)促進學前兒童積極地社會化。社會化:主要是指個體學習社會中長期積累起來的知識、技能、觀念和規范,并內化為個人的品格與行為,在社會中加以再創造的過程。即自然人——社會人1、社會學習是學前兒童社會化的重要途徑2、學前兒童社會化是一個復雜的過程3、積極的教育引導促進兒童的社會化第二十三頁,共36頁。思考: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的意義(三)實現社會文化的延續與發展,為社會培養合格公民1、實現社會文化的延續與發展2、培養合格公民3、由國家公民到全球公民第二十四頁,共36頁。第二節

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的研究對象要想真正了解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的研究對象,必須掌握個性、社會性和社會化這三個概念及其相互關系。一、個性二、社會性三、社會化第二十五頁,共36頁。一、個性提問:l、什么是個性?是指一個人的整個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傾向性和心理特征的總和。2、它包括哪些內容?能力、氣質,性格三部份,還包括興趣、愛好、需要等。

學前階段是個性開始時萌芽時期,但還沒有形成穩定的個性傾向。

針對學前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我們所說的個性主要是指兒童的興趣、需要等方面第二十六頁,共36頁。二、社會性當一個人獨處時,是談不上“社會行的,但身邊只要再有一個人,“社會"就構成了。一個家庭,這是一個小社會;一個單位,也是一個小社會。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各種各樣的社會,人的生存一天也離不開社會。人們每天都在各種小的、中型的、大的社會群體中,充當者各種角色(橫向、縱向),表現著自己的社會性。你跟別人打交道方式,、你對別人的態度、你怎樣受別人影響、你怎樣影響別人等等,所有這一切都是一個人社會性的表現以及表現自己的社會性場合。第二十七頁,共36頁。二、社會性社會性?是指兒童在其生物特性基礎上,與社會生活環境相互作用,逐漸掌握誰規范、形成社會技能、學習社會角色,獲得社會性需要、態度、價值,發展社會行為,并以獨特的個性與人相互交往、相互影響,適應周圍社會環境,由自然人發展為社會人的社會化過程中所形成的兒童心理特征。主要包括:社會認知、社會情感、社會行為技能、自我意識、道德品質和社會適應等方面。第二十八頁,共36頁。二、社會性學者楊麗珠等(1994)研究表明我國兒童的社會性主要由以下七個因素構成:1、社會技能2、自我概念3、意志品質4、道德品質5、社會認知6、社會適應7、社會情緒第二十九頁,共36頁。三、社會化指個體在特定的社會和文化環境中,通過與環境的交互作用,逐漸形成適應于該社會所公認的行為方式,由自然人發展成為能夠適應社會生活的社會人過程。第三十頁,共36頁。兒童的社會性社會化

自然人——社會人社會性

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社會行為特征第三十一頁,共36頁。第三十二頁,共36頁。1、社會化的內容1政治社會化2.民族社會化3.法律社會化4.性別角色社會化5.道德社會化第三十三頁,共36頁。2、個體社會化的特點1.以遺傳素質作為基礎2.社會化的過程通過個體同與之有關系的其他個體及團體的相互作用而實現3.個體的社會化是共同性與個別性的統一4.社會化貫穿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