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江蘇省蘇州市小學語文六年級期末通關題_第1頁
2023-2024學年江蘇省蘇州市小學語文六年級期末通關題_第2頁
2023-2024學年江蘇省蘇州市小學語文六年級期末通關題_第3頁
2023-2024學年江蘇省蘇州市小學語文六年級期末通關題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學號:______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______學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線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學號:______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______學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線 密封線 2023-2024學年六年級語文期末試卷題號一二三四五六閱卷人總分得分注意事項:1.全卷采用機器閱卷,請考生注意書寫規范;考試時間為120分鐘。2.在作答前,考生請將自己的學校、姓名、班級、準考證號涂寫在試卷和答題卡規定位置。

3.部分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部分必須使用黑色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

4.請按照題號在答題卡上與題目對應的答題區域內規范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卷上答題無效。A卷(第I卷)第I卷(考試時間:120分鐘)一、書寫1、讀拼音,寫詞語。

pùbù

yànyǔ

shēnsuō

jiàngyóu

táixiǎn

(

)

(

)

(

)

(

)

(

)

zuǐchún

lóutī

zhàngpeng

wǎlán

gānzhe

(

)

(

)

(

)

(

)

(

)二、選擇題2、下面加點字的注音不正確的一個是(

)A.機杼(zhù)B.耽擱(ɡē)C.蜜餞(qián)D.腫(zhǒng)脹3、下列不全是寓言故事的一項是()A.守株待兔南轅北轍葉公好龍望梅止渴B.邯鄲學步濫竽充數畫蛇添足刻舟求劍C.杞人憂天杯弓蛇影自相矛盾掩耳盜鈴D.農夫和蛇狐貍和烏鴉狐假虎威拔苗助長4、下列詞語書寫錯誤的一項是()A.傾聽探望B.抱怨擁戴C.魚夫憂慮D.廢話照顧5、下列對文章內容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草原》《丁香結》這兩篇課文充分運用了想象和聯想,在表達上很有特點。B.《花之歌》一課的作者是黎巴嫩的紀伯倫,課文中的“我”指的是紀伯倫。C.《盼》一課運用了許多心理描寫表現了“我”盼望下雨的心情。D.《有的人》是詩人臧克家為紀念魯迅逝世十三周年寫的一首詩。三、填空題四、古詩背誦五、課內閱讀六、課外閱讀七、語言表達八、書面表達6、比一比,再組詞。

僻(

)

論(

)

藹(

)

徒(

)

避(

)

倫(

)

竭(

)

陡(

)7、課文讓我們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

(1)文字中有“景”,令人陶醉。“他好像面對著大海,月亮正從__________的地方升起來,__________的海面上,霎時間__________。月亮__________,穿過__________微云。”(《月光曲》)

(2)文字中有“情”,感人肺腑。“鍾子期死,伯牙__________,終身__________,以為__________。”(《伯牙鼓琴》)“__________,死而后已。”(諸葛亮)

(3)文字中有“生活”,讓人成長。“五谷”指_____、麥、_____、_____、_____。(《語文園地六·日積月累》)古語有云:“耕當問奴,__________。”(《書戴嵩畫牛》)

(4)文字中有“精神”,催人奮進。__________的狼牙山五壯士、__________的紅軍戰士、__________的老支書和__________的魯迅,他們平凡而偉大,彰顯出人性之美。(填四字詞語)8、句子訓練營。

①樹上掛著紅紅的柿子。(改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老師語重心長的話打動了我。(改為“被”字句和“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聽了張海迪的故事,我怎么能不感動呢?(改為陳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你答應了媽媽。你應該遵守諾言。(用關聯詞合并成一句話)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草地上長著油菜花。(擴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9、閱讀《草原》一課中的兩處文字,完成相關習題。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

)渲染,不用(

)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

)欲流,輕輕流入云際。這種境界,

使人驚嘆,

叫人舒服,

愿久立四望,

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批注:在寫景中融入感受的好處是

1.第一段文字運用了______的修辭方法,把_______比作________,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生動的展現了草原的廣闊和羊群散落其間的美景。

2.讀到第二段文字中“(

)”與“”處,按原文填空。

3.閱讀第二段文字,用“”畫出直接寫草原景色的句子,用“﹏﹏﹏”畫出作者的感受,并把批注補充完整。10、閱讀下列文章,完成相關練習。一張借條(李金印)那年的我,正值十八歲,看著身邊的同齡人因為輟學經商,賺得腰包鼓起時,我躍躍欲試,也想放棄學業,加入賺錢的行列。我的想法卻遭到了父親的強烈反對。他說,無論將來做什么,都等把學上完再說。那時的我怎么會聽他的勸呢。顧不得他頓足捶胸,也不去管他唉聲嘆氣,我毅然離開了學校。可是經商談何容易,首先是本錢的問題,我手中沒有半點積蓄,只好去借,跟那些要好的哥們兒去借。我從未這樣低三下四過,可我仍沒有借到一毛錢。那些平時把義氣掛在嘴邊的哥們兒,無一例外地拒絕了我。是的,借錢給一個對經商一竅不通的人,不亞于把錢投入大海。有一個人卻心甘情愿把錢投入大海,那就是父親。當他把那兩萬塊錢拍到桌子上時,我除了喜悅,還有驚愕。父親沉著臉說:“打個借條給我,一年后的今天,你掙了錢,就還我,如果還不上,你就聽從我的安排!”也許父親早就料定了我不會成功。還不到一年,兩萬塊錢被我揮霍一空。父親沒有責備我,雖然這些錢,是父親半生的積蓄。父親說:“現在,你該聽我的了!”“嗯。”我惴惴地答應。“我叫你回學校念書!”聽了父親的這個簡單的要求,我感到無地自容。父親親自送我回到學校里,經過失敗的洗禮,我終于明白對于一個創業者來說,知識是多么重要。幾年后,走出大學校門的我,已不再是那個懵懂無知的少年。當我再次選擇經商,并且在不久后,就取得可喜成績的時候,我忽然又想起了那張借條。我問父親:“當時怎么就不心疼那兩萬塊錢呢?”父親笑著說:“我用兩萬塊錢,買回來你這大好的前程,很值哩!”看著藏在父親皺紋里那樸實的笑,我的眼里卻滿是淚水。1.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可以將短文內容分成五個情節,請你將其余三個情節敘述完整。

(1)“我”經不住賺錢的誘惑,決定輟學經商。

(2)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再次選擇經商,喜獲成功。

2.第八自然段中“失敗的洗禮”在文中指什么?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

3.聯系上下文,“我”喜悅的是什么?驚愕的是什么?

當他把那兩萬錢拍到桌子上時,我除了喜悅,還有驚愕。

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叫你回學校念書!聽了父親這個簡單的要求,我感到無地自容。”“我”此時覺得“回學校念書”是一個“簡單的要求”的原因是(

)A.“我”功課一向很好,念書對“我”來說很簡單B.因為相比放棄學業,在外盲目打拼,重返校園上學,對“我”來說是一條熟悉而平坦的路C.父親提出的這個要求,條件不多,沒有指望“我”做出什么令人刮目相看的事業D.“我”在外打拼多年,積累了許多經驗,念書也就不困難了。5.如果說,幾年前,“我”欠父親的是他半輩子賺來的兩萬塊錢,那么,幾年后,當“我”獲得成功的時候,“我”欠父親的又是什么?請你代替主人公,在當年的借條上給父親寫幾句話,4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11、口語交際。

春節即將來臨,假期旅游又被提上人們的活動日程。李東認為國內疫情控制得很好,可以外出旅游;王明則認為各地還時有零星疫情出現,應該盡量減少外出旅游。雙方各持己見。你支持誰的觀點?請簡要說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