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9頁絕密★啟用前試卷類型:A2011年高考模擬考試歷史試題2011.3第Ⅰ卷(選擇題共45分)注意事項:1.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第1卷1—4頁,第Ⅱ卷5——8頁,共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2.答第Ⅰ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試科目、試卷類型用2B鉛筆涂寫在答題卡上。3.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案卡上對應的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試題卷上。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5分,共45分。在每小題所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資治通鑒·唐紀》記載:“每議政之際,是非蜂起,上不能決也。”這表明唐朝時期()A.政治民主化出現B.三省體制存有弊端C.皇帝大權已旁落D.社會紛爭錯綜復雜2.某學者指出,雅典民主最嚴重的錯誤,就是“在超出個人知識范圍之外的事情上做決策”。與這一“錯誤”出現無關的是()A.法治原則B.集體決策C.直接參政D.輪番而治3.1762年,英國議員約翰·威爾克斯主持的《蘇格蘭人報》刊出譴責政府對外政策并攻擊國王喬治三世的文章,英王授意政府將其逮捕并指使下院通過訣議剝奪其議員資格。英王的做法()A.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支持B.違背了《權利法案》的規定C.正當行駛了英王的權力D.維護了英國政府的權威4.晚清官員耆英(《南京條約》簽訂時中方代表)說:“鴉片戰爭失敗是因為老百姓不支持國家和軍隊,而武器上,敵人太強大了。”這種言論()A.看到了中國軍事落后的現實B.看到了東西方政治制度的優劣C.全面指出了中國社會的矛盾D.說明當時國人的愛國意識淡薄5.“人無貴賤皆兄弟,物論多少一秤分。鏟物韃虜建天國,剿滅妖言傳真經。”此詩反映的是()A.鴉片戰爭B.義和團運動C.辛亥革命D.太平天國運動6.有學者認為“五四運動是第一次歷史巨變的補課,又是第二次歷史巨變的起點”,其中“第一次巨變”應當是()A.由閉關走向開放B.由專制走向共和C.由落后走向富強D.由愚昧走向科學7.蔣介石在1937年南京失守后發表告國民書,聲稱:“中國持久抗戰,其最后決勝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實寄于全國之鄉村與廣大強固之民心”。這說明()A.國民黨決定與共產黨合作B.國民黨統治中心開始轉向農村C.國民黨決定開辟敵后戰場D.國民黨號召全國民眾奮起抗日8.圖片是“看得見”的歷史。下列兩幅圖片記錄了新中國兩次重大的外交活動,它們所體現的共同原則是()上海合作組織會徽1979年鄧小平訪美A.睦鄰友好B.開展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C.求同存異D.參與地區性國際組織的外交活動9.鄧小平在20世紀80年代時指出:“政治體制不改革,經濟體制改革也深入不下去。”為此,國家在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方面進行的新嘗試是()A.恢復完善政治協商制度B.加強立法,完善國家法律體系C.實行基層民主選舉制度D.平反冤假錯案,重塑法律尊嚴10.《冷戰》一書中提出,如果把冷戰時期重新定義為“長時期的和平”倒是頗為令人耳目一新的。該文對冷戰重新定義的主要出發點是()A.美國馬歇爾計劃推動了歐洲重建B.冷戰期間各國并無直接武裝沖突C.不訴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戰D.美蘇兩國在國家利益上沒有矛盾11.右圖描繪了明代萬歷年問南京街市風俗場景。圖中,戲臺子在街道正中,周圍的店鋪酒樓擠滿了看客,整個街道成了演藝場所。這反映出當時()明代《南都繁會景物圖卷》A.商業發展城市繁榮B.資本主義萌芽出現C.坊市界限開始消失D.京劇形成開始流行12.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說:“那時的西歐是無可匹敵的,它擁有向外猛沖的推動力——宗教動力、思想騷動、經濟活力、技術進步和有效動員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國。”材料指出了()A.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和條件B.啟蒙運動的歷史影響C.近代科技發展的社會基礎D.殖民擴張的客觀作用13.《全球通史》中有這樣一段記述“(1870年以后)工業研究的實驗室,裝備著昂貴的儀器,配備著對指定問題進行系統研究的訓練有素的科學家,它們取代了孤獨的發明者的閣樓和作坊。”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特點是()A.興起于重工業B.歐美國家間時發生C.科學和技術緊密結合D.電力的廣泛使用14.右表是19世紀中后期一所新式學校的課程安排。與此直接相關的歷史事件是()時間課程上午讀諸經下午習洋語洋操一年后進駕駛科和管輪科,習操機輪艦船A.辛亥革命的興起B.洋務運動的開展C.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D.《資政新篇》的頒布15.1978年,美國可口可樂公司與中國糧油進出口總公司在北京簽訂貿易協議時,遭到了媒體的指責,說這是“賣國主義”“打擊民族工業”“洋奴哲學”。這表明()A.中美關系緊張對立B.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收效甚微C.“左”傾錯誤影響仍然存在D.對外開放打擊了我國民族工業16.2010年是深圳特區建立30周年。30年前,深圳的人均GDP是606元;而30年后,深圳的人均GDP是9.3萬元,躍居全國第一,這說明中國的改革決策是正確的。與蘇聯改革相比,其正確性是()A.符合國情,體制創新B.改革先經濟后政治C.照搬外國,全盤西化D.優先發展重工業17.據統計,1982年,法國的煤氣,錢路、郵政等行業的國有化率是100%,電力、煤礦、銀行等行業的國有化率是90%,鋼鐵、造船等行業的國有化率是80%以上。對此理解不正確的是()A.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進行了局部調整B.凱恩斯主義得到大規模應用C.法國的社會性質發生了根本性變化D.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高度發展18.如果我們把經濟全球化看做一個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經濟聯系加強的過程,那么下列論斷正確的是()A.經濟全球化是自新航路開辟以來就存在的現象B.經濟全球化給各國帶來了同樣的經濟發展結果C.二戰后兩大陣營的建立大大加速了經濟全球化D.各國之間人口遷移的增多不是經濟全球化的標志19.2010年10月,世界貿易組織發布爭端解決公告,裁定美國禁止進口中國禽肉違反了相關規則,損害了中方的合理利益。由此可見,世界貿易組織()A.是發達國家控制世界市場的工具B.使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得以成立C.以維護發展中國家利益為最高宗旨D.在規范世界貿易方面起了重要作用20.“所謂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莊》,不能忘世。”從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A.注重以人為本B.重視研究社會現實C.探究人與自然D.重視人的前生未來21.“文王(商朝末年周國統治者)行仁義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時的諸侯)行仁義而喪其國,是仁義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日:‘世異則事異’。”這反映了()A.儒家的“仁政”學說B.法家的變法革新主張C.墨家的“兼愛”思想D.道家的“齊物”觀點22.明末清初,李贄提出了“不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的觀點,黃宗羲則主張“天下為主,君為客”。這說明他們都()A.反對君主專制B.追求自由平等C.挑戰宋明儒學D.倡導工商皆本23.孫中山說:“在國內,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為四萬萬人效忠,比較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還要保存。”孫中山對“忠”的理解是()A.弘揚傳統的忠孝思想B.保持忠君愛國思想C.要有犧牲和奉獻精神D.強調國家民族意識24.蘇格拉底曾說:“我像一只牛虻,到處叮人,只是要求你們,不分老少,不要只顧肉體,而是要保護靈魂。”這表明他()A.崇尚民主B.保護貴族C.重視道德D.尊重知識25.“熱愛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人文精神強調人的價值要受到尊重,即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下列觀點與此相符的是()A.“人是萬物的尺度”B.“信奉圣經,獻身上帝”C.“存天理,滅人欲”D.“人是會說話的工具”26.近代某思想家說:“凡君主專制、立憲和民主三法,必當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則必大亂。”據此,該思想家應是()A.陳獨秀B.康有為C.孫中山D.李鴻章27.1913年,袁世凱命令各部官員去孔廟祭祀,到場人數僅三四十人,或跪或立,或旁立而笑,或大聲吵罵,頃刻間草草收場。本應莊嚴肅穆的祭祀活動卻變成了一場丑劇。這主要是由于()A.維新思想的傳播B。辛亥革命使民主觀念深入人心C.科舉制度的廢除D.新文化運動對儒家思想的批判28.孫中山和毛澤東是20世紀的兩位偉人,他們各自的思想對中國都產生了巨大影響。二者思想的相似之處不包括()A.都反帝反封建,致力于民族獨立B。都主張改造舊社會,建設新社會C.思想淵源都是西方的啟蒙學說D、都是中國民主革命的指導思想29.費正清在《美國與中國》中說:“1977年后的中國轉變了方針。為了現代化,重新建立了為國選拔人才的傳統制度”。材料中的“傳統制度”具體指的是()A.“科教興國戰略”B.高校招生考試制度C.優先發展基礎教育D.九年制義務教育制30.匈牙利美學家盧卡奇認為:“藝術的任務是對現實整體進行忠實和真實的描寫”。下列文藝作品中創作風格與其觀點一致的是()A、《伏爾加河上的纖夫》B.《西風頌》C.《命運交響曲》D.《離騷》絕密★啟用前試卷類型:A2011年高考模擬考試歷史試題2011.3第Ⅰ卷(選擇題共45分)注意事項:1.第Ⅱ卷用藍色(或黑色)鋼筆(或圓珠筆)直接答在試題卷上。2.答卷前將密封線內的項目填寫清楚。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個小題。31題14分,32題15分,33題16分,34題10分,共55分。)3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這次革命……由于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妥協性,沒有給農民以真正利益,沒有充分發動廣大人民群眾,在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壓力下,1912年4月孫中山被迫解職,代表地主買辦階級利益的袁世凱竊據政權,革命遂遭失敗。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和中國兩千年封建君主專制,使民主共和國的觀念從此深入人心,但它沒有也不可能完成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偉大任務。——《辭海·歷史分冊》,1982年版材料二(孫中山)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職,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2月12日,清政府被迫宣告退位,結束了清朝的統治。但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力下,4月,孫中山被迫辭職,袁世凱竊取了政權。辛亥革命雖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但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從而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為中國的進步打開了歷史的閘門。——《辭海·歷史分冊》,20lO年版(1)據材料一、二找出《辭海》兩個版本對辛亥革命的結果和功績的相同敘述。(3分)(2)對比材料,與前者相比,后者對辛亥革命的態度有何變化?(2分)變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材料三武昌起義一個小小的偶發事件,便使王朝大廈轟然倒塌。——《中華文明史》(3)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談談你對清朝覆亡的看法并說明理由。(7分)3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國家,就是說,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細,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國家。然而,許久以來,它似乎就停滯于靜止狀態了。今日旅行家關于中國耕作、勤勞及人口稠密狀況的報告,與500年前視察該國的馬可·波羅的記述比較,幾乎沒有什么區別。——亞當·斯密《國富論》(1776年)(1)你是否同意材料一中“中國經濟‘停滯于靜止狀態”’的說法,請從經濟政策調整的角度說明理由。(5分)材料二專家聞一在《凱歌悲壯》里,把蘇俄的歷史分為五個時期:凱歌年代、退卻年代、剝奪年代、戰爭年代和戰后年代。他認為1921一1927年是蘇俄歷史上的“退卻年代”。(2)材料二提及的“退卻年代”在國家農工商政策上有何表現?(3分)列寧稱這種“退卻”讓蘇俄(聯)“打破了堅冰,指明了航向”,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3分)材料三為了解決農業危機,羅斯福政府同農場主簽訂了大量減少耕地面積的合同,并銷毀小麥、馬鈴薯和牛奶等農牧產品,屠殺豬、牛、羊等牲畜。材料四自2010年下半年以來,在食品價格較快上漲、流動性充裕較強等因素共同推動下,我國居民消費價格不斷走高。特別是糧食、蔬菜等生活必需品的價格漲幅往往達到兩位數。為此,黨和政府已經采取了增加供應、促進流通、打擊炒作等一系列措施。(3)據材料三概括羅斯福解決農業危機的做法,并指出材料三、四中政府調整經濟政策目的的共同之處。(4分)33.古今中外,教育在人類文明史的演進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稷下學宮,是戰國時期齊國的官辦高等學府。儒、墨、道、法、名、陰陽、縱橫、雜、農等派精英云集稷下學宮,鼎盛時期稷下學者達1000余人。稷下學宮是齊國君主咨詢問政及稷下學者議論國事的場所;又具有培養人才,傳播文化知識的性質。(1)依據材料一概括稷下學宮的功能。(4分)材料二《明史·選舉志》記載,洪武初年規定:“科舉必由學校,……;府州縣學諸生入國學者乃可得官,不入者不能得也。”從明朝初年起,就規定“四書五經”是各級學校的必學內容,八股取士,專從“四書五經”中命題。(2)據材料二概括指出明初學校教育的特點及其對明朝政治統治的影響。(4分)材料三甲午戰后,維新人士認為:“教育不當僅及于士,而當下達于民;不當僅立于國,而當遍及于鄉;必使四萬萬之民皆出于學”。——《中華文明史》(3)對比材料二,維新派的教育理念相比明初有何變化?(2分)變法期間維新派又提出了怎樣的教育改革主張?(2分)材料四盧梭在《愛彌兒》一書中談到教育時指出:“人的自然本性是善良的、純潔的,人生來愛自由,……偏見、權威、需要、先例以及壓在我們身上的一切社會制度都將扼殺他的天性,而不會給他添加什么東西。他的天性像一株偶然生長在大路上的樹苗,讓行人碰來碰去,東彎西扭,不久就弄死了。”(4)材料四反映出盧梭怎樣的教育思想?(2分)1762年《愛彌兒》一出版,就轟動了法國等歐洲國家,結合時代背景分析其原因。(2分)34.(10分)【歷史一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有學者評述孝文帝說:“胡服騎射真雄策,漢裳禮樂自風流。”材料二改革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歷史發展的必然。然而,通過改革國力達到鼎盛的北魏王朝,在孝文帝死后僅30余年便迅速地分崩離析,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全盤漢化,……使得尚無文化積淀可言的鮮卑貴族迅速腐化,而腐化則是導致北魏亡國的根本因素。——郝松枝《全盤漢化與北魏王朝的速亡》(1)材料一反映了孝文帝怎樣的改革措施?(4分)(2)材料二中作者對孝文帝改革有何看法?據此,你認為評價改革的正確方法是什么?(6分)34.(10分)【歷史——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巴黎和會三巨頭操縱世界巴黎和會三巨頭操縱世界材料二美國歷史學家RR·帕爾默認為:“一戰后有關德國方面,條約要么過于嚴厲,要么過于寬大……這樣就給阿道夫·希特勒打開了方便之門……”(1)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指出三巨頭妄圖怎樣操縱世界?(6分)(2)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過于嚴厲”?(2分)作者為什么會認為條約“給阿道夫·希特勒打開了方便之門”?(2分)2011年高考模擬考試歷史試題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5分。共45分。在每小題所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B2.A3.B4.A5.D6.B7.D8.C9.C10.C11.A12.A13.C14.B15.C16.A17.C18.A19.D20.B21.B22.C23.D24.C25.A26.B27.B28.C29.B30.A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個小題。31題14分,32題15分,33題16分,34題10分。共55分。31.(1)袁世凱竊取政權;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推翻清王朝的統治,結束封建君主專制制度。(3分)(2)由基本否定到以基本肯定為主。(2分)時代進步;史學發展。(2分)(3)清朝覆亡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2分)偶然性:武昌起義加速了清王朝在全國統治的崩潰。(2分)必然性:民族危機嚴重和社會矛盾極其尖銳的產物;民主革命的沖擊;清王朝自身的衰落。(3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推動提升中級經濟師的試題及答案
- 重要市政工程案例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工程項目管理重要試題及答案
- 環保行業試題題庫
- 2025年公共工程管理試題及答案
- 2025年中級經濟師考試復習壓力管理技巧與試題及答案
- 幼兒園小學保護視力主題班會學做眼保健操預防近視課件
- 品牌與輿論的互動關系研究計劃
- 開展社團交流活動計劃
- 肉毒毒素專業培訓課件
- YY/T 0033-2000無菌醫療器具生產管理規范
- GB/T 6725-2002冷彎型鋼
- GB/T 3836.31-2021爆炸性環境第31部分:由防粉塵點燃外殼“t”保護的設備
- GB/T 29645-2013塑料聚苯乙烯再生改性專用料
- GB/T 22792.1-2009辦公家具屏風第1部分:尺寸
- GB/T 17766-2020固體礦產資源儲量分類
- GB/T 1599-2014銻錠
- FZ/T 21001-2019自梳外毛毛條
- 學前教育學 黃人頌
- 酵母菌的簡單染色和血細胞計數板計數課件
- 《行政組織學通論》配套教學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