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英文縮略詞對照表
英文縮寫英文全名中文譯名
ATHBodyAtherosis粥樣硬化
BFBloodFat血脂
BMIBodyMassIndex體重指數
CHDCoronaryHeartDisease冠心病
CoronaryHeartDiseaseinthe
CHDE老年冠心病
Elderly
CHOCholesterol膽固醇
D-DD-DimerD-二聚體
高密度脂蛋白
HDLHighdensitylipoprotein
低密度脂蛋白
LDLLowdensitylipoprotein
甘油三酯
TGtriglyceride
極低密度脂蛋白
VLDLVerylowdensitylipoprotein
目錄
摘要..................................................................1
ABSTRACT........................................................2
前言..................................................................3
內容與方法...........................................................4
1.研究對象...................................................4
2.內容與方法.................................................4
3.質量控制...................................................4
???3.1診斷標準...................................................4
2.1病例納入標準..............................................5
4.統計方法.....................................................5
結果..................................................................5
討論..................................................................9
小結...................................................................19
致謝..................................................................20
參考文獻.............................................................21
綜述..................................................................26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表的學位論文......................................32
導師評閱表33
新疆醫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老年冠心病中醫證型初布研究
研究生:張鎮導師:胡曉靈教授主任醫師
摘要
目的:探討老年冠心病證候學分布規律。方法:選取符合中西醫診斷標準的65
歲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310例作為研究對象,在就診時或入院3d內,用四診合參的方
法進行中醫辯證分型,收集并分析年齡、性別、病史等一般情況,檢測D-二聚體、血脂
等項目。結果:1.患者男、女平均年齡比較不同,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尸<0.05);2.不同
證型患者D-二聚體分布不同,組間兩兩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31.878,P=O.OOO);
3.不同證型與患者性別分布不同,組間兩兩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X2=27.633,P=0.000)O結論:隨著老年冠心病的不斷發展,證候相應不斷變化、發展,
由實轉虛。D-二聚體偏高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冠心病發病之內因。血瘀的病變貫穿老
年冠心病證型從實證到虛證演變之始終。
關鍵詞:老年冠心病;中醫證型;D-二聚體
新疆醫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Studyofthetypesofsyndromeof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ontheElderlyPatientswithCoronary
ArteryDisease
Postgraduate:ZhongJvSupervisor:Prof.HuXiaoling
Abstract
Objective:Tostudythedistributingrulesofthetypesofsyndromeof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ontheElderlyPatientswithCoronaryArteryDiseaseis.Methods:To
chooseover65oldof310patientswhofitthediagnosticcriteriasofwestand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asstudyobjects,withcomprehensiveanalysisbythefourexamination
methodstocarryoutdialecticalgrouping,andtocollectsex,yearsofage,casehistory,
andtodetectD-Dimer,bloodfatonthetimeofvisitingorthefirstthreedaystobein
hospital.Results:1.Patientsmaleandfemaleaverageag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2.therewerediscriminationamongwiththeeighttypesonthe
D-Dimer(X2=31.878,P=0.000);3.therewerediscriminationamongwiththeeighttypes
onthepatientsex(X2=27.633,P=0.000).Conclusion:Therewereincreasingtendencyon
thedialecticalgroupinganddevelpingtendencyfromthestheniasyndrometothe
deficientsyndromewiththedevelpingofthecoursesofElderlyPatientswithCoronary
ArteryDisease;theadditiontendenceofD-DimercanexplaintheinternalcauseofElderly
PatientswithCoronaryArteryDiseasetosomeextent.Thepathologicalchangesof
stagnationofbloodwerepresentinthedevelopingcoursesfromthestheniasyndrometo
thedeficientsyndrome.
Keywords:ElderlyPatientswithCoronaryArteryDisease;typesofsyndromeofTr
aditionalChineseMedicine;D-Dimer
2
新疆醫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刖5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coronaryatheroscleroticheartdisease)是指冠狀動
脈的粥樣硬化而使得血管腔狹窄或是阻塞,或又因為冠狀動脈的功能性改變或是痙
攣,從而導致的心肌缺血和以缺氧而致壞死后引起的心臟疾病,統稱為冠狀動脈性
心臟病(coronaryheartdisease,CHD),簡稱為冠心病,又被稱乎為缺血性心臟病
(ischemicheartdisease)[llo根據調查研究顯示:本病出現癥狀或致殘、致死后果多
發生在40歲以上的年齡,男性發病早于女性。在歐美發達國家本病為常見病,美
國大約有700多萬人罹患此病,每年本病造成大約超過50多萬患者死亡,占人口
死亡數的約1/3-1/2,占心臟病死亡數的約50%-75%U]o隨著我國人口步入老齡化
階段,老年冠心病逐年增加,由于我國實行計劃生育,導致一對年輕夫婦贍養4個
老人,加劇了社會負擔。因此及早診斷和預防老年冠心病,防止猝死的發生已刻
不容緩。
冠心病的主動脈廣泛粥樣硬化病變,可出現主動脈彈性降低的相關表現:如收
縮期血壓的升高、脈壓的增寬、撓動脈觸診可類似于促脈等等,主動脈粥樣硬化的
最主要的后果是形成主動脈瘤;冠狀動脈的狹窄和病患者的心肌血供、氧供的不足,
可能是造成冠狀動脈痙攣、冠狀動脈循環的小動脈發生病變、血紅蛋白與氧的離解
異常、交感神經的過度活動、兒茶酚胺的分泌過多或心肌代謝的異常等所致。
我國傳統中醫學雖無“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之稱,但根據CHD的臨床
癥狀表現,可以將此病歸屬于如:“胸痹”、“心悸”等中醫范疇。通過對冠狀動脈的
粥樣硬化的現況進行比較充足的調查研究,探討了冠狀動脈性心臟病的中醫證型分
布情況,對于深入了解疾病的發病特點及影響因素,為臨床防治CHD提供了研究基
礎。如于江認為急性心肌梗死以虛實夾雜為主,并對患者心電圖的ST段進行觀察,
通過中西醫量化方式豐富了研究方法⑵。而對于老年冠心病的研究及與中醫理論結合
對中醫癥型分布的規律研究,各家出自各自的認識,對老年性冠心病的研究得出了
相應的理論,豐富了中醫臨床治療經驗及辯證,因此,進行這方面的臨床研究,就
突顯對于此病的理論正在不斷完善,對于此病的認識也不斷的加深。
3
新疆醫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研究內容與方法
1研究對象
納入2012年9月至2012年11月新疆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院門診或住院患者并有
胸悶、胸痛為主訴,心電圖有相應改變,并確診為冠心病患者共計310例,其中男
性158例,女性152例,年齡大于65歲,最大年齡為94歲,最小年齡為65歲,平
均年齡72.4+5.6歲。
1.2診斷標準
1.2.1冠心病西醫診斷標準
參照2010年第7版《內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符合冠狀動脈性心臟病
的診斷標準。
1.2.2冠心病中醫證侯診斷標準
參照翁維良⑶主編的《中藥臨床藥理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年10月第一版)
冠心病的中醫分型標準,表現為以下證型:
(1)氣陰兩虛型:心悸時發時止,受驚易作,胸悶煩躁,嗜睡多夢,口干苦,
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紅苔薄白,脈沉細數。
(2)陽氣虛衰型:心悸不安,胸悶氣短,動則尤甚,面色蒼白,形寒肢冷,
舌淡苔白,脈虛弱,或沉細無力。
(3)心血瘀阻型:心悸,胸悶不適,心痛時作,痛如針刺,唇甲青紫,舌質
紫暗或有瘀斑,脈澀或結或代。
(4)心腎陰虛型:心悸易驚,心煩失眠,五心煩熱,口干,盜汗,思慮勞心
則癥狀加重,伴有耳鳴,腰酸,頭暈目眩,舌紅少津,苔少或無,脈象細數。
(5)痰阻心脈型:心悸,胸悶痞滿,渴不欲飲,小便短少,下肢浮腫,形寒
肢冷,伴有眩暈,惡心嘔吐,流涎,舌淡苔滑,脈弦滑或沉細而滑。
(6)陰寒凝滯型:卒然心痛如絞,形寒,甚則手足不溫,冷汗自出,心悸氣
短,或心痛徹背,背痛徹心。多因氣候驟冷或驟遇風寒而發病或加重癥狀,苔薄白,
脈沉緊或促。
(7)氣虛血瘀型:面淡而晦暗,身倦乏力,頭痛眩暈,四肢麻木,少氣懶
言,疼痛如刺,痛處不移,舌質淡紫,或有瘀斑,脈沉澀等。
(8)氣滯血瘀型:心胸滿悶,隱痛陣發,刺痛,時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時容
易誘發或加重,或兼有脫腹脹悶,得暖氣或矢氣則舒,苔薄或薄膩,脈細弦或弦澀。
4
新疆醫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1.3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
(1)符合上述診斷標準;
(2)臨床以冠心病癥狀就診的患者;
(3)經心電圖提示心肌缺血等相應性改變。
1.4研究對象的排除標準
(1)年齡小于65歲;
(2)第一診斷不是冠心病的患者;
(3)不能知情同意的患者;
(4)冠心病身體狀況不穩定者,神志不清、不能耐受或不能配合檢查者。
1.5臨床資料的采集
參照流行病學調查的一般項目要求及冠心病診斷標準及《中醫臨床藥理學》的
證型、證候,結合冠狀動脈性心臟病的臨床表現特點,制定“老年冠心病證候采集
表”。調查內容包括:①人口學資料:姓名、性別、年齡、職業、出生地等;②體征資
料:測量血壓、呼吸、心率。③證候資料:前述的證候特征。④實驗室檢查資料:
總膽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D-二聚體、心電圖等。
1.5.1統計分析方法
將調查信息用EXCEL表進行錄入,建立數據庫。無癥狀為陰性標記為0,有癥
狀為陽性標記為lo采用SPSS17.ofo:windows統計軟件進行處理,對數據中證型的
頻數進行統計學處理。對于男女平均年齡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以均數加減標準
差(X士S)表示,性別與中醫癥型之間的比較和D-二聚體與中醫癥型之間的比較采用
X?檢驗,P<0.05時認為統計學有顯著性差異,P>0.05時認為統計學無顯著性差異。
5
新疆醫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結果
1.1一般情況
本研究共收集有效病例310例,男、女平均年齡比較見表1:
表1男、女平均年齡比較
Table1Comparedwithmale,femaleaverageage
性別例數平均年齡
男15874.42±6.07
女15272.20±5.38
注:經獨立樣本t檢驗男、女平均年齡比較,組間比較有差異(P<0.05)。
1.2性別與中醫癥型分布情況:見表2
表2性別與中醫證型
Table2GenderandTCMsyndrometype
性別證氣陰兩陽氣虛心腎陰氣虛血氣滯血陰寒凝痰阻心心血瘀合計
型虛衰虛瘀瘀滯脈阻
男201091616263229158
女2728241111142017152
合計4738332727405246310
注:經X2檢驗男、女性別與中醫證型分布,組間分布有差異(P<0.05)。
1.3D-二聚體與中醫證型分布情況:見表3
表3D2與中醫證型
Table3D-DimerandTCMsyndrometype
D2證氣陰兩陽氣虛心腎陰氣虛血氣滯血陰寒凝痰阻心心血瘀合計
型虛衰虛瘀瘀滯脈阻
23005141161291733107
<3004224222115313513203
合計4738332727405246310
注:經X2檢驗D-二聚體與中醫證型分布,組間分布有差異(P<0.05)。
6
新疆醫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1.4膽固醇與中醫證型分布情況:見表4
表4膽固醇與中醫證型
Table4CholesterolandTCMsyndrometype
膽固醇氣陰兩陽氣虛心腎陰氣虛血氣滯血陰寒凝痰阻心心血瘀合計
證型虛衰虛瘀瘀滯脈阻
》6.726402013107
<6.74532292725405143203
合計4738332727405246310
注:經X?檢驗膽固醇與中醫證型分布,組間分布無差異(P>0.05)。
1.5甘油三酯與中醫證型分布情況:見表5
表5甘油三酯與中醫證型
Table5TriglycerideandTCMsyndrometype
甘油三氣陰兩陽氣虛心腎陰氣虛血氣滯血陰寒凝痰阻心心血瘀合計
酯虛衰虛瘀瘀滯脈阻
21.858873236107
<1.84230252024384940203
合計4738332727405246310
注:經X?檢驗甘油三酯與中醫證型分布,組間分布無差異(P>0.05)。
1.6低密度脂蛋白與中醫證型分布情況:見表6
表6低密度脂蛋白與中醫證型
Table6LowdensitylipoproteinandTCMsyndrometype
低密度氣陰兩陽氣虛心腎陰氣虛血氣滯血陰寒凝痰阻心心血瘀合計
脂蛋白虛衰虛瘀瘀滯脈阻
>3.840120102107
<3.84338322527395244203
合計4738332727405246310
注:經X?檢驗低密度脂蛋白與中醫證型分布,組間分布無差異(尸>0.05)。
7
新疆醫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1.7高密度脂蛋白與中醫證型分布情況:見表7
表7高密度脂蛋白與中醫證型
Table?HighdensitylipoproteinandTCMsyndrometype
低密度氣陰兩陽氣虛心腎陰氣虛血氣滯血陰寒凝痰阻心心血瘀合計
脂蛋白虛衰虛瘀瘀滯脈阻
2205451370107
<24733292226374546203
合計4738332727405246310
注:經X?檢驗高密度脂蛋白與中醫證型分布,組間分布無差異(P>0.05)。
經以上的統計結果顯示:男與女的平均年齡、性別與中醫癥型、D-二聚體與中
醫癥型之間經統計學檢驗,表明組間分布存在統計學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證型之
間的構成以痰阻心脈〉氣陰兩虛〉心血瘀阻〉陰寒凝滯〉陽氣虛衰〉心腎陰虛〉氣
虛血瘀=氣滯血瘀。
8
新疆醫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討論
1病名
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為陽中之太陽,通于夏氣,
火臟也。我國傳統醫學中胸痹因其發作時有“突然胸痛,以手捧心,不敢行動,乍
然汗出,汗出如油”,故又名“卒心痛”、“厥心痛”、“真心痛”等的記載,其最早記
載見于我國五千多年前的醫學名著《黃帝內經》中,第一次向世人正式提出“胸痹”
的疾病名稱,并根據其具體的表現形式將其劃分為“心痹”和“肺痹”兩種,我們
智慧的老祖宗,憑借對事物透徹的觀察,以及對自然的感悟和自身的認知,以一種
悲天憫人的情感,通過大量臨床觀察及治療,對本病的病因有了一定的基礎,了解
了本病的一般癥狀,并對真心痛的臨床表現,也有較為精煉的描述。此病,因其發
生迅速故又有“朝發夕死,夕發朝死”之謂,而《素問?厥論》中把這種心痛嚴重,
并迅速造成的死亡者,稱為“真心痛”,謂:“真心痛,手足青至節,心痛甚,旦發
夕死,夕發旦死”。在《靈樞?無邪》其一篇中又明確指出病因“邪在心,則病心痛”
說明心被邪所干,心狀若蓮蕊,君主之官,乃五臟六腑之大主,而神又寄于其中,
被邪干之,則心無所主,則病心痛。
“心痛”的病名以其癥狀而得名,有最早用文字形式,載于我國西漢年間,從
出土的西漢時期的馬王堆古漢墓中,找到的《五十二病方》中,首次用到“心痛”
這一以癥狀命名的疾病,因其通俗,便于普通百姓的理解,故而流傳甚廣,但因其
只是一個癥狀,容易和其它疾病混淆。我國東漢著名醫學家張仲景在其著作《金匱
要略》中第一次向世人正式系統詮釋“胸痹”這種疾病的病因病機,及致病機理,
并進行了專門的論述,在進行了大量的臨床觀察研究后,再次語出驚人,認為心痛
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在其內容中只不過是胸痹的一種“有諸內,形諸外”的外在表現,
在其《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并治》篇提到:“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氣,
寸口脈沉遲,關上小緊數”、“胸痹不得臥,心痛徹背”等臨床經驗,為后世認識此
病,研究此病做了第一手詳盡的臨床癥狀描述。并且還根據臨床上心痛發作的時候,
總是時而發作,時而好轉的這種特點,稱其為“胸痹緩急”,并根據多年臨床觀察及
實驗研究,總結出胸痹的致病機理,并且抓住了主要矛盾,也就是問題的關鍵是以
陽微陰弦為主。
總之,臨床上胸痹是指以膻中也就是胸口窩及左胸部周圍出現發作性的憋悶、
疼痛等為主要的臨床表現的一種使人心神不寧、惴惴不安的病癥。輕者偶發僅僅能
感受到輕微的左側胸部沉悶,如室如堵,呼吸欠暢不爽,或偶有出現隱隱作痛的臨
床表現,或為發作性的膻中及左胸有一種難名其狀、含糊不清的一種莫名不適感,
重者則會出現胸痛,疼痛劇烈,如絞如錐,或如壓榨,身心不寧,嚴重者將會出現
9
新疆醫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如胸痛徹背,背痛徹心,痛引肩背,瀕死感而喘息不得平臥等為主癥的一種疾病。
2病因病機
說到病因,我們不得不提一提我們的老祖宗,在《黃帝內經?靈樞?無邪》中有
這么一句話,講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就是被歷朝歷代的傳統醫學理論家奉為
經典的“邪在心,則病心痛”,古代醫家對此的認識也可以說是獨具慧眼,被不同的
醫家,以其獨特的觀察及認識,各自從不同方面進行立說,而其大意也可說是邪干
心,而心為君主之官,不能受邪,心包代君主受之,邪所干,正衛外以為固,正邪
交爭,故而病心痛。我們再來談談病機,我們偉大的東漢醫學家張仲景在研究了大
量的古代文獻及醫學資料,發前人所未發,以其極為精煉簡潔的文字提出胸痹病機
以“陽微陰弦”為主。
既然已有明確的病因病機,后世醫家為何還要對冠心病認識各有所執?究其原
因無非是前人所論有些模糊,不能明其就里,而庸醫又誤事害人,在就有自身對問
題的觀察角度不同,經歷不同,認識不同,故對其中之一加以詳盡論述,以開宗立
論,以發說明,人有百病各不相同,人有百性亦各不相同,治病之道在于變化,以
人之性、病之因、脈之理、識之微,參天地萬物自然之法,秉陰陽五行輪回之道,
心應萬事萬物,方為醫家。以三因致病所論,內因于人由喜、怒、憂、思、、悲、恐、
驚等七情為主,外因于時由風、寒、暑、濕、燥、火等六淫為主,不內外因有淤血、
痰飲、蟲積、宿食等為主。各家基于三因所論,紛紛對胸痹心痛病立論,大有百花
爭艷之事,如《醫門法律?中寒門》所云:“胸痹心痛,然總因陽虛,故陰得乘之。”
是以內因為主,外因為輔,內外作用以致病。《諸病源候論》曰:“寒氣客于五臟六
腑,因虛而發,上沖胸間,則胸痹。”闡述了本病由陽虛感寒而發作,故天氣變化、
驟遇寒涼而易卒發心痛;以本虛標實,寒邪內侵為病機,此說以外邪先客于臟腑,
消磨正氣而發,是以先有外因以致內因不足,《諸病源候論?心病候》中又言:“心氣
不足,則胸腹大,脅下與腰背相引痛,驚悸恍惚,少顏色,舌本強,善憂悲,是為
心氣之虛也”,此言明了心氣虛為內因致病證候。沈金鰲《雜病源流犀燭?心病源流》
認為七情除“喜之氣能散外,余皆足令心氣郁結而為痛也”,由于肝氣通與心氣,肝
氣滯則心氣乏,所以七情太過是引發本病的常見原因;又論:心主血,血既精也,
心氣原自有余,特精傷而失血,心便不足,故血甚則神明湛湛,血衰則志氣昏蒙,
凡火之有余,皆由血之不足,而血之不足又能使火益就衰也,然則心病之有余不足,
語得與運氣司天之火淫、火郁,徒屬乎火者同視哉,亦帷握精以固其氣,養陰以凝
其神,以調劑有余不足,使歸于和而已,說明五臟六腑、氣血陰陽的盛衰、偏虧,
導致臟腑陰陽失和,以至于出現本病或是標病。如《本草綱目?臟腑虛實標本用藥式》
中所說:“心藏神為君火,包絡為相火,代君行令,主血,主言,主笑。本病:諸熱
督麴驚惑,澹妄煩亂,啼笑罵詈,怔忡健忘,自汗,諸痛癢瘡瘍。標病:肌熱,畏
10
新疆醫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寒、戰栗,舌不能言,面赤目黃,手心煩熱,胸脅滿痛,引腰背肩胛肘臂。”此論說
明心臟的標本的發病不同,后又有臟病及經絡病的概述,如:“以心為血脈之主,故
其實其虛皆不見本臟而在血脈,其在血脈,必先于在經絡者病之也。若胸腹腰脅時
皆心與心包之所在,故先病于本經也,其虛而腹胸大,則緣脾胃不上納氣于心而然,
虛而脅下與腰相引痛,又緣肝腎不上貢精與心而然,此其病非止于本經絡,可由本
經絡而推者也。”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六淫致病乃天時運氣變
化,而七情則是人事不和有感于內所發,地理環境不同亦能致病。內經云:天不足
西北,西北方陰也。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處,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
多風,水土剛強,其民不衣而褐薦,其民華食而脂肥,故邪不能傷其形體,其病生
于內,其治宜毒藥。北方者,天地所閉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風寒冰冽,其民樂
野處而乳食,臟寒生滿病,其治宜灸炳。如:新疆地處西北,就其所處地理位置而
言,其地雖至夏而地亦不甚暖,終年有冰雪融化之水灌溉四方,有戈壁、沙漠環飾
其中,異常干燥。正所謂由天氣之燥而傷陰,地氣之寒而傷陽。我們平時總能感受
到鼻干、口干、舌燥、咽干,甚有干咳,多喝水之后癥狀減輕或消失;我們便以為
乃燥氣傷陰而干,立論陰傷致病,這是我們能感覺到的,還有一種是我們不太容易
察覺到的,那便是寒氣傷陽。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我們大多數人,身體還算硬朗,
陽氣還算充足,可以幫我們抵御寒邪對我們的侵襲;我們平時又常用羊肉等辛溫之
物以增加陽氣;我們的飲食結構又能證明這一點。脂肥膏粱之物雖利陽卻傷陰又妨
礙脾胃之運化,運動在少,物之生從于化,物之極由乎變。故諸證叢生,由于臟腑
功能強弱不一,個體稟賦差異,故變證蜂起,不足一而論。老年人由于機體不斷老
化,功能減退,運動又少,致使老年人畏寒喜暖不耐受風寒。有人曾比喻說:“陰,
是物質;陽,是能量、功能”。因此老年人,還是以陽氣虛衰為多,是故無陽則陰無
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我們常說:八十歲老頭登泰山,心有余而力不足;何也?
應該說沒有力氣;力與氣常常聯用;陽者:氣之充也。醫門法律云:胸痹者,總因
陽虛。現世有“陽虛不在補而在通”之論,有以淤血、痰凝等等立論者;孰不知中
醫之妙在于辯證。何為辯證?中醫以人為一整體,辯證論治,辯證首辯陰陽,其次
虛實、表里、寒熱及診察臟腑盛衰。各家之論雖具有各之妙處;然總以治病必求于
本,本于陰陽。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陽氣者,
精則養神,柔則養筋。心之合脈也,其榮色也,其主腎也。中醫脈診中曾言:切脈
下指先看心。而從中醫臨床觀察,心臟猝死大都是平時自詡身體壯實之人;其人面
色胱白如枯骨,心脈隱伏不現,故生死在轉瞬之間。張仲景曾為胸痹立枳實建白桂
枝湯及瓜簍型白加白酒方,從方中不難看出此二方應以治療寒凝心脈為主;并非為
治療心陽虛衰之證,而柏子養心為治療心氣虛之輕證、參附湯治療心陽虛之重證,
炙甘草湯為治療心血虧虛之證,天王補心為補養心腎陰虛之證等等。難道我們見到
11
新疆醫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六十以上的老年人,就以補陽為主嘍?孟子曰:有諸內,形諸外;中醫看病當然不
能看著西醫給冠心病下的定義來看,應以我們老祖宗留下的望、聞、問、切來看病;
孰不知久病因于熱者祛瘀、因于寒者祛痰。故新疆老年冠心病治療法則應以補虛為
主,兼以祛邪為輔。如春三月,此謂發陳;夏三月,此謂蕃秀;秋三月,此為容平;
冬三月,此謂閉藏。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季(立春起至立夏止)是萬物生長、萬象
更新的季節。春天氣機升發,植物都長出了嫩芽,此時人也一樣,氣血經肝氣的疏
調漸走于外,對于體質較差的人,特別是老人和小孩,因肝血外行而使肝血不足,
因而容易出現春困,故春季養陽重在養肝。在五行學說中,肝屬木,與春相應,主
升發,在春季萌發、生長。因此,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的人更應注意在春季養陽。
夏天陽熱已盛,萬物繁茂,夏天內應于心,心主血脈,其液為汗。夏天我們的氣血
都走到了體表,毛孔開張,因而汗出較多,以利暑熱的排出,若所愛在外。由于心
對應與夏季,所以夏季心陽最為旺盛,人們極易出現煩躁不安、好發脾氣等癥狀。
所以,夏季要特別注重對心臟的養護,保持心情舒暢。由于夏季天亮得早,人們起得
早,而晚上相對睡得晚,易造成睡眠不足,形成夏打盹的老話,所以要增加午睡,以
養足精神,精神養足,心神才能安寧,從而減少心煩意亂,穩定情緒。秋天酷暑已
結,秋高氣爽,此時陰氣上升,代謝處于減緩狀態,身體中的毒素及雜質極易儲存
在機體中,而燥氣為秋季所主令,故身體中的體液及水分將會出現過度丟失,極易
造成陰虛火旺的癥狀,出現心慌、口干、痰粘膩等以津液減少為主證的證候出現傷
津耗肺,此時,當避免勞倦及劇烈的體力活動,以免造成陰氣外泄秋乏癥狀出現,
當增加飲水及適當的體液補充。冬季應與腎臟主閉藏,此時陰氣極盛,而萬物收斂
潛藏以斂護陽氣,而陽氣的潛藏也使得人們沒有活力,煩悶不安,寒氣主令,則萬
物收引,故容易造成睡不醒的冬三月。冬季,天寒地冷,萬物凋零,一派蕭條零落
的景象,對此,人們首先想到的是防寒保暖。冬季氣候寒冷,寒氣凝滯收引,易導
致人體氣機、血運不暢,而使許多舊病復發或加重。特別是那些嚴重威脅生命的疾
病,如中風、腦出血、心肌梗死等,不僅發病率明顯增高,而且死亡率亦急劇上升。
所以冬季養生要注意防寒。冬季,人體陽氣收藏,氣血趨向于里,皮膚致密,水濕
不易從體表外泄,而經腎、膀胱的氣化,少部分變為津液散布周身,大部分化為水,
下注膀胱成為尿液,無形中就加重了腎臟的負擔,易導致腎炎、遺尿、尿失禁、水
腫等疾病。因此冬季養生要注意心、腎的養護。尤其是老年人陽氣衰微,不耐寒涼,
造成心臟病多發的季節。雖說天時、地理環境及七情六欲是致病病因,然飲食不節、
勞倦過度等皆是誘發胸痹的致病因素,年輕人減肥及老年人機體老化造成的脾胃運
化失司,不能正常吸收營養,導致正氣不足,致使賊邪乘虛而入。《經脈別論》中提
出:飲食之氣進入胃中,將精微的物質傳送給肝臟,而能使經筋得到滋養。飲食之
氣進入胃中,將營養的物質潤養心臟,能使血液生成而進入血脈。又有提出:“陰之
12
新疆醫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無味”,臟器所屬為陰,故易傷之。故調節四季飲
食,不僅能增加機體抵抗力,更能順應天時以滋潤脾胃。老人常說,一個人如果能
吃,沒什么大病,看起來像是粗言俚語,然則話糙理不糙,脾胃功能好,易于吸收
消化,故吃藥也好吸收,故此話當真。清代醫學家王清任在總結了前人大量經驗,
并從理論聯系實際出發,對人體進行了大量的解剖實驗,從而得出以血瘀為致病機
理的病因學說,他認為瘀血阻塞了絡脈,以至于氣血運行的過程受阻,出現麻痹、
刺痛等臨床癥狀,血脈受阻以致氣血翻涌沖破脈絡而見出血。由于瘀血停聚體內不
除漸漸形成斑塊,堵塞脈絡,浸蝕管腔穴道或為再次發生出血的原因,故其出血特
點是出出停停,反復不已;瘀血內阻,氣血運行不暢,經脈失養,因此面色焦黑,
皮膚粗糙如鱗甲,甚至口唇爪甲紫暗。瘀血的部位不同,臨床表現也不一樣,例如
瘀阻皮下,則皮下見瘀斑;瘀阻肌表絡脈,皮膚表面出現絲狀如縷;瘀阻肝脈,則
見腹部青筋外露;瘀阻下肢,則見小腿青筋隆起、彎曲,甚至蜷曲成團;瘀血內阻,
新血不生,婦女可見經閉,尤以老年人機體老化,陽氣衰少,無力鼓動,導致機體
運作不利,氣不行則血無以附著,從而導致因虛至實,氣滯血瘀,常常誘發心肌梗
死、中風等。
現今中醫對冠心病病因病機的認識比較統一,但也有其獨到的見解,胸痹的主要
病機為心脈痹阻,其病位以心為主,然其發病多與肝、脾、腎三臟功能失調有關,
如腎虛,肝郁,脾失健運等。本病的病理變化主要表現為本虛標實,虛實夾雜。其
本虛可有氣虛、陽虛、陰虛、血虛,且又可陰損及陽,陽損及陰,而又表現氣陰兩
虛、氣血雙虧、陰陽兩虛,甚至陽微陰竭、心陽外越;標實為氣滯、寒凝、痰濁、
血瘀,且又可相互為病,如氣滯血瘀、寒凝氣滯、痰瘀交阻等。臨床上常表現為虛
實夾雜,如陰虛痰熱互見,陽虛可兼痰飲等。發作期以標實表現為主,并以血瘀為
突出,緩解期主要有心、脾、腎氣血陰陽之虧虛,其中又以心氣虛為常見。現代醫
家郭齊圖認為“五臟為一整體,從五臟論治”,天地是一大宇宙,人體是一小宇宙,
從而達到天人相應,天人相應按照現代的解釋就是:自然界(大宇宙、宏觀整體)
和人(小宇宙、微觀個體)是互相感應、互為反應、互為映照的,也就是指人體與
大自然有相似的方面或相似的變化。《靈樞?邪客》:“此人與天地相應者也”。其
主要精神是揭示在預防疾病及診治疾病時,應注意自然環境及陰陽、四時、氣候等諸
因素對健康與疾病的關系及其影響。例如在辨證論治時,必須注意因時、因地、因人
制宜等,并進一步發明天人相應最重要的體現是合于"氣"。中醫《素問?微旨大論》
提出“氣交"的概念:”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氣交。日:何謂氣
交?曰:上下之位,氣交之中,人之居也。"天地人三者是一氣分布到不同領域的
結果。"天樞之上,天氣主之;天樞之下,地氣主之;氣交之分,人氣從之,萬物由
之。"人與萬物,生于天地氣交之中,人氣從之則生長壯老已,萬物從之則生長化收
13
新疆醫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藏。人雖有自身特殊的運動方式,但其基本形式-升降出入、闔辟往來,是與天地萬
物相同、相通的。一個非線性動力系統隨時間演化會不斷分形進入混沌狀態,每個
分形和上個層次的分形有相當的“相似性”,有點所謂“全息”的味道。人體、社會
乃至宇宙都可視為非線性動力系統,系統演化不斷分形進入混沌狀態也是一定的,
這么講“天人合一”、“小宇宙中藏大宇宙”的說法和中醫“唯象”理論就有其科學
性和合理性,無獨有偶,中醫與西醫都有不同程度的闡發此觀點如唐述婷⑸、王朝駒
⑹、胡永東⑺、吳超⑻、韋煒⑼、陳靜波皿、張劍青熱娜?熱合木丁|⑵、龍海I叫
許晴鶴口旬等。曹玉山[⑶認為“本病本虛標實,首辨氣血為主”,當這些運動發生變化
或者失常時,也就是“氣”不好好工作的時候,我們的身體就會生病,表現出來的
癥狀不一樣,與西醫里的疾病名稱是也不一樣(西醫對疾病的命名和中醫對疾病的
命名有根本區別,很多西醫疾病的命名就很恐怖,比如癌癥,就像給病人宣判死刑
一樣),用中醫術語就可以歸納為:“氣滯”“氣郁”“氣逆”“氣陷”指的就是“氣”
的運動失常的四種情況;血對人體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滋養,它攜帶的營養成分和氧
氣是人體各組織器官進行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算上上面的,已經出現了4個人體
基礎物質:元陰、元陽、由它們產生的氣、以及這里提到的血)血對女人來說更加
重要了,血充足,則人面色紅潤,肌膚飽滿豐盈,毛發潤滑有光澤,精神飽滿感覺
靈敏活動也靈活。因為血是將氣的的效能傳遞到全身各器臟的最好載體,所以中醫
上又稱“血為氣之母”,又稱“血能載氣”,故氣血充合,百病不生;其實有許多醫
家也認為氣血的重要性如姚涵文【叫楊水祥[⑺,熊日成【叫郭藝芳㈣,蘇玉文[20],萬文輝
如,郭東梅口,陳君⑶,邱雪峰[24],呂樹錚[251等均有此意向。王清海[261提出本病多虛、多
郁、多瘀、多痰的病機四要素,其多虛是指:人體稟乘四時五氣,飲食不節,勞倦
過度,加之社會生活節奏快捷,自己又不注意調補及宣泄,從而導致氣血過度損耗
而未加及時補充造成虛證;社會生活的快節奏,使人時刻處于奔波之中,加之工作
中的不如意及上級和家庭的雙重壓力,使人有一種有怨難申,有屈難叫之感,而肝
主疏泄,具有調節情志的功能,因情志抑郁,或突然的精神刺激及其他賊邪的侵擾
而發病,肝失疏泄,氣機郁結,則情志抑郁;久郁不解,失其柔順舒暢之性,故急
躁易怒或成抑郁之證影響心神;由于郁結而成氣滯,影響氣的升降疏泄而降低血液
流行發為瘀證;我們工作時,總是有忙不完的事要做,使得我們沒有時間吃上一口
舒心的飯菜,總是湊合了事,而一有時間坐下來吃飯,我們不是急急忙忙的往嘴里
塞,便是冷熱不忌,葷素皆可,或是大吃大喝,導致我們的腸胃常常以無聲的抗議
來對付我們,而恰恰是我們自己辜負了自己,不幸罹患了慢性腸胃炎,脾主運化,
為胃行其津液,脾虛運化無力,水濕內停,形成痰飲,脾為生痰之源。袁肇凱⑶提
出體質學說,體質由先天遺傳和后天獲得所形成的,人類個體在形態結構和功能活
動方面所固有的、相對穩定的特性,與心理性格具有相關性。個體體質的不同,表
14
新疆醫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現為在生理狀態下對外界刺激的反應和適應上的某些差異性,以及發病過程中對某
些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和疾病發展的傾向性,所以,對體質的研究有助于分析疾病的
發生和演變,為診斷和治療疾病提供依據;運用在冠心病研究中,認為體質是決定
疾病產生的重要因素,體質能影響證候類型、性質及轉歸從化;同時從防治層面結
合系統生物學闡述了體質學說對冠心病血瘀證研究的影響及前景,體質學說歷來被
無數醫家論治贊同個體差異也是中醫的獨到之處如張霽生楊曉華129】,李辰佳Ml,
楊曉光⑶],高洪生El,祝興超El,王永炎Ml,郭潔文El,宗秀芝口叱李少萍因]。陳
可冀院士網等在以往冠心病血脈瘀滯的病因病機基礎上,結合傳統中醫有關因毒致病
的認識及冠心病中醫臨床表征和微觀變化特點,提出毒瘀互結、因毒致變是其主要病
因病機,他認為“瘀之本義,《說文》云:‘積血也瘀者,血液停積,不能流通也。
《內經》有惡血、留血之名,《傷寒》有蓄血、干血之稱,歷代文獻有死血、敗血、
壞血、老血之謂,皆為瘀血之范疇也。唐氏《血證論》曰:'吐岐便漏,其血無不離
經,凡系離經之血與營養周身之血已睽絕不合,此均屬瘀血之類。'并云:'一切不
治之癥,總由不善去瘀之故。'久病則瘀,瘀滯叢生,瘀滯叢生則怪病、難病乃成。
怪病、難病之故,責之惡血、敗血瘀滯,久久則代謝紊亂,因瘀致毒”;其理論來源
于李積敏博士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正式提出的虛瘀痰毒水病機理論,是從“虛”、
“瘀”、“痰”、“毒”、“水”著手來研究揭示中醫疑難病的一般病機規律姜燕13叫周
慧君網,鄭春雷⑼,周亞濱網,李宜方網,王玉霞網,張麗靈網,鄭曉丹[的,曹雪
明阿,屈營網等亦同意陳老所論。張守剛幽研究了心與神的關系如:人的精氣、元
神,相對于形骸而言,如:“圣人察陰陽之宜,辨萬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
而年壽得長焉”,并結合神志是表示大腦皮層機能狀態,反映疾病對大腦的影響程度,
是病情嚴重與否的表現之一,提出心血管疾病和精神心理性疾病常在同一患者身上
并見,二者相互影響、互為因果,致使病情惡化;從中醫角度分析,這是臟腑相連、
形神一體理論的體現;中醫整體觀認為心肝兩臟關系密切,且臨床上通過干預肝臟
調治心系疾病時常有良效,因此面對當前日益嚴峻的心血管疾病防治態勢,提出中
醫“心病從肝論治”的病機思維獨具只眼;李莉15。),畢穎斐⑶1,張曉林[52],孫建春[531,
周景想阿,王新春倒,劉先明15%張瑩157],王莉婭網,陳德才同等雖也認識到了,
但未能深入了解,更未提出神志與中醫臟象之間的關系及作用。
3辯證分型
辯證分型是為論治做準備,從古至今,基于望、聞、問、切等手段,探索疾病
的發生、發展及預后規律,辯證清楚則要到病除,辯證不清,分型不明,下筆動手
則心虛膽怯,只會撿取貴重藥材冒充學識,真真枉披人皮,實則與禽獸無異。胸痹
的辯證分型目前雖有比較統一的認識。據《中藥臨床藥理學》⑶所示,一般將胸痹分
為寒凝心脈、氣滯心胸、痰濁痹阻、淤血痹阻、心氣不足、心陰虧損、心陽不振等8
15
新疆醫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型,但隨著中醫理論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亦有可喜的發展,現代醫家各有發揮,
以便更好用于臨床如:房志鑫詢將胸痹總納為3型:心陽氣虛型、氣滯心胸型、瘀
血痹阻型。周瑩網1將胸痹分為:心血瘀阻、心氣虛弱、氣滯血瘀證、痰濁內阻證、
陰寒凝滯證、氣陰兩虛證、心腎陰虛證、陽氣虛衰證8種證型。任毅網分為7型:
氣虛、陰虛、陽虛、氣滯、血瘀、寒凝、痰濁。肖艷平網分為6型:痰濁壅塞型、
心血瘀組型、陽氣虛衰型、陰寒凝滯型、心腎陰虛型、氣陰兩虛型。祝娉婷⑼分為5
種證型:血瘀證、痰濁證、寒凝證、氣虛陽虛證、陰虛證。史燕妮將胸痹分為8
癥:心血瘀阻證、氣虛血瘀證、氣滯血瘀證、痰阻心脈證、陰寒凝滯證、氣陰兩虛
證、心腎陰虛證、陽氣虛衰證。王侃砌認為:冠心病的中醫辨證分型尚處于研究階
段,從八綱辨證、臟腑辨證、氣血津液辨證、六經辨證、衛氣營血辨證等研究,辨證分
型之初衷在于“規范化”,然其不免陷入機械思維之中;因臨床上多以虛實夾雜,很
難做到“規范化”,故將四診、八綱、臟腑、氣血津液等辨證混合后還可以單獨作為
一個辨證,以達到客觀、真實,似以無型勝有型。
4治療
有關胸痹的治療,古代醫家們觀點不一,漢代醫家張仲景在《金貴要略》中設
有瓜簍蓮白半夏湯、瓜簍戴白白酒湯及人參湯治療本病;后世醫家豐富了本病的治
法,如明代王肯堂在《證治準繩》首次明確對心痛與胃脫痛作了鑒別,并強調用大
zhikuquan20150807
劑的桃仁、紅花、降香、失笑散等活血化瘀藥物治療死血心痛,開活血化瘀治療心
痛之先河;《醫林改錯》以血府逐瘀湯治胸痹心痛等,至今沿用不衰,為治療胸痹開
辟了廣闊的途徑;《太平圣惠方》將心痛、胸痹并列,收集治療本病方劑甚豐,豐富
了胸痹的治療內容。
現今,胸痹在中醫領域中暫無統一的治療方法,但總的治療原則無外乎:補虛
瀉實,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標實當瀉,本虛宜補。現代醫家郭齊⑷從五臟論治:
1)補脾養心,益氣生血法,方用生脈散、歸脾湯加減,以使氣血生化之源得以補益,
血液則充盈,脈道通利,使心有所養也;還有健脾溫陽,祛痰散寒之法,方用溫膽
湯等加減;亦有健脾益氣,活血化瘀之法,方用丹參飲化裁。2)疏肝理氣,祛痰化
瘀法,方可選用柴胡疏肝散、越鞠丸等加減;亦有清肝瀉火,養心安神法,方選丹
桅逍遙散和酸棗仁湯加減;亦有溫經散寒,暖肝通脈法,方用當歸四逆湯、桂枝加
桂湯或枳實就白桂枝湯加減;亦有養陰柔肝,寧心安神之法,方用補肝湯、一貫煎
加減滋陰補血等。3)滋補腎陰法,方用六味地黃丸、左歸丸等加減,以治療下焦之
水不能上濟于心,使心火獨亢之癥;亦有溫補腎陽、腎氣之法;方用金匱腎氣丸、
右歸丸、真武湯等加減治療五臟失于溫煦,脾陽不振,則無力運化水濕,聚而成痰,
閉阻心脈之證。4)補肺益氣,活血化瘀法,方用保元湯合丹參飲加減;若肺氣虛、
宗氣不足,則可導致心氣不足,氣為血帥,氣虛行血無力,血脈瘀痹,發為冠心病;
16
新疆醫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理氣瀉肺,祛痰除飲法,方用二陳湯、拿薪大棗湯、三仁湯加減療肺氣失司,津停
痰聚,痰阻脈絡,脈絡不通,故理氣瀉肺,祛痰除飲。
房志鑫[6°】認為胸痹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選用中成藥進行辯證論治①心陽氣虛
型,方用中成藥活心丸(人參、靈芝、附子、紅花等)具有益氣活血、溫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住人活動房租賃協議
- 2025年考試關鍵要點試題及答案
- 企業運營狀況與實力證明書(5篇)
- 行政管理中的質量控制策略試題及答案
- 全面解析2025年自考試題及答案
-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七單元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第21課二戰后蘇聯的經濟改革課后篇鞏固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 2025新款店鋪裝修合同范本下載
- 行政管理試卷的公文解析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廣東省茶葉采購合同模板
- 管理學組織行為研究試題及答案
- 教師聽課評價記錄表
- 十字頭夾具設計說明書
- 04S202 室內消火栓安裝
- 醫療設備強檢計量目錄(參考)
- 三年級硬筆書法課課件
- 佳發教育考試網上巡查系統(標準版)
- 投融資部面試題本
- 汽車配件名稱大全全
- 新版pep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5-my-clothes-Part-B-Read-and-write-》課件
- 康復治療-運動療法-課件
- 《學弈》優質課一等獎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