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念奴嬌赤壁懷古》早讀講義-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1頁
《登高》《念奴嬌赤壁懷古》早讀講義-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2頁
《登高》《念奴嬌赤壁懷古》早讀講義-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高一語文第=page1*2-11頁(共4頁)高一語文第=page1*22頁(共4頁)《登高》《念奴嬌·赤壁懷古》早讀講義班級姓名小組一、作者作品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鞏縣(今河南鞏義)人。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唐肅宗時期,曾任左拾遺、檢校工部員外郎等官職,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其為杜少陵、杜草堂等。晚年漂泊荊湘,客死舟中。他一生坎坷,卻憂國憂民。杜甫創(chuàng)作了《春望》《北征》和“三吏”“三別”等名作。他雖然是個現(xiàn)實主義詩人,但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中不難看出他的豪氣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的詩歌藝術(shù)堪稱集漢魏至盛唐詩歌之大成。有《杜工部集》。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的文學家、書畫家。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蘇軾的文學作品代表著北宋文學創(chuàng)作的最高成就。散文方面,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詩歌方面,題材豐富,開創(chuàng)了豪放詞派,對后世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代表作有《念奴嬌·赤壁懷古》《江城子·密州出獵》《水調(diào)歌頭》等。蘇軾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合稱“三蘇”,三人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蘇軾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與辛棄疾合稱“蘇辛”。書畫方面,蘇軾擅長行書、楷書,善畫枯木怪石,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他注重提攜后人,有“蘇門四學士”:秦觀、黃庭堅、張耒、晁補之。二、文題解讀“登高”,登到高處,古人重陽節(jié)有登高的習俗。題目表明詩歌描寫的是詩人登高時的所見、所感。“念奴嬌”,詞牌名。“赤壁懷古”是詞的題目,揭示該詞所寫的是詞人游覽赤壁,追念古人。蘇軾所游的赤壁是黃州(今湖北黃岡)的赤鼻磯,并非赤壁大戰(zhàn)處,蘇軾只是借題發(fā)揮。三、背景探尋《登高》一詩作于唐代宗大歷年間。當時詩人病臥夔州,身體的病痛、生活的艱辛、時局的動蕩、兵亂的不斷,使得詩人備受摧殘。一年重陽節(jié),杜甫獨自登高,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即景傷懷的七言律詩。元豐二年(1079),蘇軾因不滿王安石變法被調(diào)離京城,后上表“發(fā)牢騷”,被人誣陷“愚弄朝廷,妄自尊大”,被逮捕下獄,險些喪命,這就是牽涉蘇軾多名親友的“烏臺詩案”,后宋神宗對他從輕發(fā)落,將其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他游赤壁(赤鼻磯)時寫下了這首名傳千古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知識鏈接【近體詩】近體詩與古體詩(又稱古風)相對,是唐代形成的新詩體,嚴格講究格律,分為絕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詩(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八句以上)三種,以律詩的格律為基準。律詩格律要求嚴密,常見的有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它們在格律上的規(guī)定如下:①限字句。一般每首八句,分為四聯(lián),分別叫作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每聯(lián)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對句。②定韻腳。每首詩偶句句末必須押韻,一韻到底,首句可押可不押。③調(diào)平仄。詩句中每個字用平聲或仄聲,都有基本的規(guī)定,一般按照平仄交互的原則處理。④講對仗。律詩的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必須對仗。對仗又分為工對、寬對等。工對要求詞性和意義嚴格對偶,寬對只要求詞性相近意義大體相對即可。【豪放派】豪放派,宋詞流派之一,與婉約派相對,風格豪邁放縱、氣象恢宏。代表人物有蘇軾、辛棄疾、陸游等。北宋詩文革新派作家如歐陽修、王安石、蘇軾、蘇轍都曾用“豪放”一詞衡文評詩。第一個用“豪放”評詞的是蘇軾。據(jù)俞文豹《吹劍續(xù)錄》記載:“東坡在玉堂,有幕土善謳,因問:‘我詞比柳詞何如?’對日:‘柳郎中詞,只好十七八女孩兒,執(zhí)紅牙拍板,唱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guān)西大漢,執(zhí)鐵板,唱大江東去。’公為之絕倒。”這段話十分形象地說明了蘇軾詞與柳永詞的不同。總的來說,豪放派詞題材廣泛、視角鮮明、語言曠達、氣勢雄渾,思想豪放不羈,詞文不拘韻律格調(diào)。【詞牌“念奴嬌”】“念奴”是唐代歌伎的名字,念奴的聲音動人嘹亮,音色優(yōu)美異常,唐玄宗曾經(jīng)贊不絕口:“念奴每執(zhí)板當席,聲出朝霞之上。”相傳《念奴嬌》詞調(diào)就由她而興,意在贊美她的歌技。又因蘇軾這首《赤壁懷古》乃千古絕唱,影響深遠,后人也用該詞首尾兩句的“大江東去”“酹江月”作為“念奴嬌”的別名。五、識記字音猿嘯(xiào)渚(zhǔ)清潦(liáo)倒浪淘(táo)盡公瑾(jǐn)羽扇綸(guān)巾酹(lèi)江月故壘(lěi)六、詩詞翻譯《登高》:秋風勁急,藍天高遠,猿猴的啼叫聲顯得十分悲哀,水中小洲水清沙白,鳥(在急風中)飛舞盤旋。無邊無際的樹葉蕭蕭地飄落,沒有盡頭的長江奔騰而來。面對秋景,感慨自己長期漂泊他鄉(xiāng),年暮垂老,疾病纏身,今日獨自登臨高臺。時世艱難,(而自己)歷盡辛苦,悔恨兩鬢蒼蒼,功業(yè)無成,疾病困頓,剛剛停了消愁的酒杯。《念奴嬌·赤壁懷古》:滾滾長江朝東奔流而去,奔騰不息的波浪沖洗盡了多少杰出的英雄人物。舊時營壘的西邊,人們說那是三國時候周瑜作戰(zhàn)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驚人的巨浪拍打著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浪花。江山壯美如畫,一時間涌現(xiàn)了多少英雄豪杰。遙想周公瑾當年,小喬剛剛嫁了過來,周公瑾姿容雄偉,英氣勃發(fā)。(他)手持羽扇,頭戴綸巾,談笑之間,曹操的軍隊便被燒得灰飛煙滅。(我)神游于當年的赤壁戰(zhàn)場,(有人)應(yīng)笑我多愁善感,過早地長出花白的頭發(fā)。人的一生就像做了一場大夢,還是把一杯酒獻給江上(伴我)的明月吧。七、人物速寫為什么我們懷念杜甫杜甫出生時,唐朝即將進入開元盛世,他長在“奉儒守官”的家庭,才華出眾,志向高遠,但居于長安十年之久,才謀得一個河西尉的小官,不僅生活拮據(jù),還得忍受“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的屈辱辛酸。杜甫不是李白,做不到仰天大笑出門去的瀟灑。“奉儒守官”的家庭教育已化為血液在他的血管中流淌,于是他只身前去投奔即位不久的肅宗,做了左拾遺。但為官不久,杜甫因營救房琯,觸怒肅宗。復雜的政治斗爭使他終遭貶謫。杜甫不是莊子,做不到棄置不用后的逍遙自在。他一如既往地幻想自己能夠被任用,到處投奔,不斷漂泊,寄人籬下,最后在饑餓、疾病和貧困中客死船上。一方面是胸懷天下、心雄萬夫,一方面是仕途失意、漂泊流亡,他于自身價值無處實現(xiàn)的痛苦煎熬中,體驗著那個時代的百姓苦難,他的詩歌不僅代表著他自己,也代表著中國古代讀書人內(nèi)心深處以才學報國而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渴望。所以,后人尤其是亂世中的知識分子在讀杜甫的作品時,很容易生出一種感同身受的情感。(有刪改)亦莊亦諧話東坡蘇東坡是豪放詞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許多詞作一改之前婉約詞派的綺靡之風,抒豪情,言壯志,如《江城子·密州出獵》:“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蘇東坡又是曠達人生的典型,他將儒、釋、道思想融于一身,寵辱皆忘,處變不驚,唱出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雋永之嘆。這是蘇東坡“莊”的一面。蘇東坡也有“諧”的一面。他任杭州通判時,弟弟蘇轍任陳州州學教授,東坡寫詩戲謔說:“宛丘先生長如丘,宛丘學舍小如舟。常時低頭誦經(jīng)史,忽然欠伸屋打頭。”(《戲子由》)以詼諧之筆將陳州學舍的簡陋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還有一次,蘇東坡與黃庭堅在一起評論彼此的書法,蘇東坡調(diào)侃黃庭堅的字筆勢太瘦,仿佛掛在樹梢的蛇,而黃庭堅則稱蘇東坡的字褊淺,仿佛壓在石頭底下的蛤蟆。說完,二人不禁哈哈大笑。蘇東坡曾作《自題金山畫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黃州、惠州、儋州,是他遭貶謫、被流放的地方,此詩頗有自嘲的味道。(有刪改)八、素材積累秋天是一個令人傷感的季節(jié),秋風蕭瑟,草木枯黃。那些悲秋的士大夫們,在理想、事業(yè)上的不盡如人意,主張不被采用帶來的失意、苦悶、頹喪,或者生命進程中的老弱病痛帶來的人生易老、生命坎坷的痛苦和悲傷等抑郁陰沉的內(nèi)心體驗,正好契合了秋天蘊藏的衰落、衰敗、衰亡、衰竭、衰老、衰退、衰弱、衰微等象征繁華的消逝和一個更加殘酷的未來的精神悲情。秋,觸動了他們的苦痛,暗示了他們追求希望的無奈。“悲秋”是我國古代文學的一個傳統(tǒng)題材,所謂“春女善懷,秋士易感”。杜甫亦是如此。杜甫的《登高》作于秋天,直接寫到了秋景和秋思。時世艱難,萬里悲秋,老病孤舟,都化作千縷愁緒滲透在字里行間,作千古一悲,千古一愁。杜甫的“悲秋”實際上悲的不是秋,而是安史之亂后的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秋天的蕭瑟之景和萬物消亡的凄涼正是當時社會動亂的真實寫照。所以,杜甫的“悲秋”,融入了羈旅的愁思、家國的憂傷、身世的感慨,顯得更加沉郁厚重。適用話題:“

悲秋情懷”“文人與秋天”“坦然面對”等。蘇軾是北宋著名的文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留下了許多千古傳誦的詩詞,但他的人生經(jīng)歷卻充滿坎坷,身在官場,屢遭貶斥,飽嘗了生活的艱辛。他先因“烏臺詩案”被貶到黃州,后來又因政治上的其他事,被貶到惠州(今屬廣東)、儋州(今屬海南),直到元符三年(1100),他才獲赦北返,次年行至常州(今屬江蘇)病死,結(jié)束了他仕途浮沉的一生。蘇軾的后半生一直處于新黨與舊黨斗爭的夾縫之中,幾起幾落,飽經(jīng)憂患。晚年的他,更是境況凄涼,令人悲嘆。然而,盡管有失望,有牢騷,有悲憤,蘇軾卻并未因此悲切、消沉,而是始終以曠達開闊的心胸,隨遇而安的生活態(tài)度,樂觀張揚的個性來追求人生價值,最終成為屹立不倒的歷史巨人。適用話題:“在逆境中奮起”“挫折是人生的老師”“一個人要固守自己的操守”“樂觀是人生的興奮劑”等。九、相關(guān)材料東坡“大江東去”赤壁詞,語意高妙,真古今絕唱。——《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十九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赤壁何須問出處?東坡本是借山川。——(清)朱日浚《赤壁懷古》《登高》一詩,閱罷尤覺“悲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