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厥陰病證的學習課件第1頁/共42頁
一寒熱錯雜證第2頁/共42頁
(一)烏梅丸證
[原文]
傷寒,脈微而厥,至七八日膚冷,其人躁無暫安時者,此為藏厥,非蚘厥也。蚘厥者,其人當吐蚘。今病者靜,而複時煩者,此為藏寒。蚘上入其膈,故煩,須臾複止,得食而嘔又煩者,蚘聞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蚘。蚘厥者,烏梅丸主之。又主久利。(338)第3頁/共42頁
烏梅丸方
烏梅三百枚細辛六兩幹薑十兩黃連十六兩附子六兩(炮,去皮)當歸四兩蜀椒四兩(出汗)桂枝六兩(去皮)人參六兩黃檗六兩
上十味,異搗篩,合治之,以苦酒漬烏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飯熟搗成泥,和藥令相得;內臼中,與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飲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第4頁/共42頁[討論]1蛔厥與臟厥的區別臟厥――膚冷,其人躁無暫安時――真陽大虛,臟氣垂絕脈微而厥靜而復時煩――臟(腸)寒,蛔上入膈蛔厥須臾復止腸寒胃熱得食而嘔又煩――蛔聞食臭出蛔蟲竄擾常自吐蛔――有吐蛔史第5頁/共42頁
臟厥――厥冷程度重,不但肢冷,且周身皮膚皆冷,躁擾無一刻安寧蛔厥――厥冷程度輕,無膚冷,以煩為主,時靜時煩,有吐蛔史第6頁/共42頁2治法臟厥:回陽救逆――灸法及四逆輩(見少陰病篇)蛔厥:寒熱并用,扶正安蛔(滋陰泄熱,溫陽通降,安蛔止痛)第7頁/共42頁
3方藥:烏梅丸烏梅(苦酒漬)――連柏――酸苦泄熱米粉、蜜――酸甘化陰辛甘附、桂、姜、辛、椒――辛熱祛寒化陽參、歸――益氣養血,防苦辛傷正第8頁/共42頁
(1)蛔蟲:得酸則靜,得苦則下,得辛則伏。(2)本方八法俱備:一方之中,八法備焉。(3)又主久利:①厥陰肝木克土,厥陰為病多影響脾胃功能;②久利等消化系統疾病多為寒熱錯雜,虛實互見,升降紊亂,所以治之多以寒溫并用,辛開苦降為法,如瀉心湯類。③烏梅丸酸斂,澀腸止利。第9頁/共42頁
(4)運用:①蛔蟲癥②慢性胃炎、腸炎、結腸炎等③腹痛飲冷、睪丸疼痛、巔頂疼痛、崩漏等第10頁/共42頁(二)干姜黃芩黃連人參湯證
[原文]
傷寒,本自寒下,醫復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幹薑黃芩黃連人參湯主之。(359)
幹姜黃芩黃連人參湯方
幹姜黃芩黃連人參各三兩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溫再服。第11頁/共42頁[討論]1證治證:傷寒本自寒下――治療前本為寒熱格拒寒格更逆吐下――醫復吐下之,脾胃更傷,寒格更甚食入口即吐――上熱胃逆尤甚機:胃熱脾寒,寒熱相格。治:苦寒降泄,辛溫通陽。第12頁/共42頁方:干姜黃芩黃連人參湯芩連――苦寒泄熱寒溫并用干姜――辛溫通陽辛開苦降攻補兼施人參――益氣補中第13頁/共42頁2比較半夏瀉心湯:姜3夏半升芩3連1參3草3棗12黃連湯:姜3夏半升桂3連3參2草3棗12干姜芩連湯:姜3芩3連3參3
病位:三瀉心湯證寒熱互結于中,余證則寒熱分居上下;寒熱比例:三瀉心湯證寒熱基本相等,黃連湯證寒多于熱,干姜芩連湯證熱多于寒;虛實:干姜芩連湯證實多于虛,余證虛實均等。第14頁/共42頁
(三)麻黃升麻湯證
[原文]
傷寒六七日,大下後,寸脈沉而遲,手足厥逆,下部脈不至,喉咽不利,唾膿血,泄利不止者,為難治。麻黃升麻湯主之。(357)
第15頁/共42頁
麻黃升麻湯方
麻黃二兩半(去節)升麻一兩一分當歸一兩一分知母十八株黃芩十八株萎蕤十八銖(一作菖蒲)芍藥六銖天門冬六銖(去心)桂枝六銖(去皮)茯苓六銖甘草六銖(炙)石膏六銖(碎,綿裹)白術六銖幹薑六銖
上十四味,以水一鬥,先煮麻黃一兩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相去如炊三斗米頃,令盡,汗出愈。
第16頁/共42頁[討論]1證治證:寸脈沉而遲,手足厥冷――邪陷于里,陽郁不伸傷寒六七咽喉不利――熱郁于上,灼傷津液日大下后唾膿血――熱郁于上,灼傷肺絡下部脈不至――可為陽郁于里,也可為陽虛寒盛泄利不止――脾虛下陷第17頁/共42頁機:陽氣內郁,肺熱脾寒。治:發越郁陽,清肺溫脾。方:麻黃升麻湯麻黃――發越肺經火郁陽郁得伸,厥冷可升麻――升散解毒還,故可“汗出愈”當歸――溫潤養血,以助汗源知母黃芩石膏萎蕤天冬芍藥――養陰清肺利咽干姜白術茯苓桂枝――溫陽健脾以止泄利第18頁/共42頁2麻黃升麻湯證,當屬肺熱郁閉發癰之證。其性質屬肺熱郁閉,脾氣虛寒,為寒熱夾雜之證。第19頁/共42頁
二厥陰寒證第20頁/共42頁
(一)當歸四逆湯證
[原文]
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351)
若其人內有久寒者,宜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352)
當歸四逆湯方
當歸三兩桂枝三兩(去皮)芍藥三兩細辛三兩甘草二兩(炙)通草二兩大棗二十五枚(擘,一法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第21頁/共42頁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方
當歸三兩芍藥三兩甘草二兩(炙)通草二兩大棗二十五枚(孽)桂枝三兩(去皮)細辛三兩生薑半斤(切)吳茱萸二升
上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溫分五服(一方,水酒各四升)。第22頁/共42頁[討論]1證治證:手足厥寒血虛寒凝,不能溫養四肢脈細欲絕還可見四肢關節痛、身疼腰痛、或指(趾)尖、鼻尖、耳邊青紫――寒凝經脈月經衍期,量少色暗,痛經――寒凝胞宮脘腹冷痛――寒凝腹中機:血虛寒凝治:養血通脈,溫經散寒第23頁/共42頁方:當歸四逆湯、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歸、芍――養血和營桂、辛――溫經散寒和厥陰以散寒邪草、棗――補益中氣調營衛以通陽氣通草――通行血脈本方即桂枝湯去姜,倍棗,加歸、辛、通草而成。第24頁/共42頁加減:內有久寒――如胃寒吐逆之類加吳茱萸、生姜――溫中和胃,散寒降逆清酒――助藥力而活血散寒此即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第25頁/共42頁2與通脈四逆湯證比較陽衰陰盛――四肢厥冷,脈微欲絕,多伴下利清谷等――通脈四逆湯血虛寒凝――四肢厥冷,脈細欲絕,不伴下利清谷等――當歸四逆湯第26頁/共42頁3運用末梢循環障礙,如雷諾氏病,凍瘡等。痛經伴手足寒冷者。各種寒性疼痛,如寒痹之類。第27頁/共42頁(二)吳茱萸湯證[原文]幹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378)
第28頁/共42頁[討論]1證治證:干嘔――肝寒犯胃,胃失和降吐涎沫――肝寒犯胃,胃寒飲停,寒飲上泛頭痛(顛頂)痛――肝寒循經上擾所吐涎沫應為清稀冰涼應伴寒象,可見心下痞滿、或少腹冷痛,或腹滿寒疝,舌淡苔白或白膩,脈沉、細、弦等。第29頁/共42頁機:肝寒犯胃,濁陰上逆治:溫肝暖胃,降逆泄濁方:吳茱萸湯第30頁/共42頁2本方證
《傷寒論》3條:(243)食谷欲嘔者,屬陽明也,(309)少陰病,吐利,手足逆冷,煩躁欲死者,(378)干嘔,吐涎沫,頭痛者,《金匱.嘔吐噦下利》1條:嘔而胸滿者,第31頁/共42頁3辨別(1)嘔:少陽――喜嘔,多兼胸脅滿,心煩,口苦――和解陽明――食谷欲嘔厥陰――干嘔,吐涎沫――口不苦――溫降第32頁/共42頁
(2)頭痛太陽――頭項強痛陽明――頭額痛少陽――頭角痛厥陰――顛頂痛第33頁/共42頁
(3)吐涎沫(324):少陰病,飲食入口則吐,心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者,此胸中實,不可下也,當吐之。若膈上有寒飲,干嘔者,不可吐也,當溫之,宜四逆湯。(396):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當以丸藥溫之,宜理中丸。
《金匱.肺痿》: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遺尿,小便數,所以然者,以上虛不能制下故也。此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湯以溫之。服湯已渴者,屬消渴。第34頁/共42頁
三厥陰病熱證第35頁/共42頁[原文]
熱利,下重者,白頭翁湯主之。(371)
白頭翁湯方
白頭翁二兩黃檗三兩,黃連三兩秦皮三兩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
下利,欲飲水者,以有熱故也,白頭翁湯主之。(373)第36頁/共42頁[討論]1證治證:熱利下重――肝經濕熱下迫大腸,穢惡郁滯欲出不得欲飲水――肝熱灼傷津液當見便膿血,腹痛,發熱,舌紅苔黃等機:肝經濕熱下迫大腸,損傷脈絡治:清熱燥濕,涼肝止利第37頁/共42頁方:白頭翁湯白頭翁、秦皮――清熱涼肝連、柏――清熱燥濕,堅陰厚腸止利第38頁/共42頁2本證熱利指的是濕熱痢疾,古稱“滯下”,《內經》謂之“腸”,包括現代醫學之菌痢、阿米巴痢等。病位雖然在腸,但病機與肝經濕熱氣滯相關。第39頁/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山東農業大學《現代生物技術進展》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康巴什區第二中學2025屆初三第二學期期末試化學試題含解析
- 唐山海運職業學院《現代數學與中學數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省樂山市五中學2025年初三下學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試題文試題含解析
- 信陽農林學院《中國現當代文學名家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政法學院《中學數學教材研究與案例分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運輸合同書附加條款
- 二零二五版股權轉讓及委托持股協議正規范例
- 二零二五版個人診所醫生聘用合同書范例
- 智慧教育新探索
- 機動車檢測站試題及答案
- 《地理課堂教學技能訓練與應用》課件
- PLC在自動化生產線中的應用課件
- 課件-自動化搬運機器人
- 第六單元《電的本領》單元教學設計(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四年級下冊科學青島版
- 超臨界CO2印刷電路板式換熱器流動與傳熱特性研究
- 《服務決定成敗》課件
- 汽車產業智能化升級路徑-深度研究
- 2025年金剛石工具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醫療器械年度培訓計劃
- 《定投指數基金有效性的實證探析》17000字(論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