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種子改變世界讀后感6篇_第1頁
一粒種子改變世界讀后感6篇_第2頁
一粒種子改變世界讀后感6篇_第3頁
一粒種子改變世界讀后感6篇_第4頁
一粒種子改變世界讀后感6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粒種子改變世界讀后感6篇一粒種子改變世界讀后感篇一

簡莉敏

袁隆平,一位盡自己全力養活了中國的偉人。可他在4月22日的時候離開了人間,去了天堂。

這一本《一粒種子改變世界》大概講述了袁隆平爺爺小的故事。袁隆平爺爺小時候虎頭虎腦的,既是絕頂聰明,又有一股子倔強和堅韌。這氣場,在當下青春偶像身上基本無跡可尋。他淘氣可愛好奇心還特別的強。有一次,他和同學們去參觀一個非常美麗的園藝場。園藝場里面有雪白的梨、紫紅的葡萄,還有一些紅彤彤的蘋果。在這些水果的周圍有許多的花朵,于是,這些事物便在袁隆平的心中留下了影子。

自從這些事物在袁隆平的心中留下了影子之后,他便開始研究起了水稻。在雜交水稻的過程中,袁隆平和他的助手們滿頭大汗,但是他們不怕苦,不怕累。無論刮風下雨都堅持著觀察水稻的生長狀態。在蟲子來吃水稻時,他捉走蟲子。有雜草搶走水稻的養分時,他將把它們斬草除根。袁隆平細心的照看著這些水稻,為了這些水稻袁隆平爺爺付出了許多心血去守護它們。就是這些水稻改變了中國;改變了,以前的我們;改變了這一個世界。袁隆平爺爺種下了這些水稻后幫助了上億人解決了食物問題,做出了這個貢獻,是為了我們所有人。表示袁隆平爺爺小時候沒有去對水稻感興趣的話,我們的中國可能就不是現在的樣子了。也許沒了袁隆平爺爺現在也就沒了我們吧。畢竟是他幫助了,我們解決了糧食的問題,他是這個中國最偉大的英雄,是挺著這個世界的一根粗壯的頂梁柱,還是我們不可缺少的人。小時候覺得電視上的鋼鐵俠、超人……是我們祖國的超級英雄,可是當我長大了,以后才明白了這些“英雄”往往怎么也比不上袁隆平、毛主席、雷鋒這些真正的英雄。正如標題所說,袁隆平爺爺僅用了一粒平平無奇的種子就改變了這一整個世界。這一本書可真讓我深受感動。

袁隆平爺爺是一位英雄,即使他離開了,但是他卻還永遠的“存在”在這個世界里。致敬,袁隆平爺爺祝您一路走好。

一粒種子改變世界讀后感篇二

葉梓瑤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相信每一個人都聽過李紳的憫農這首詩,這首詩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我們要應該珍惜糧食,不能浪費,于是我就用《一粒種子改變世界》這本書來告訴我們糧食得來的不易,這一本書告訴我們要好好學習,將來做一個像袁隆平爺爺一樣有著偉大的理想的人。

“用一粒種子改變世界”是袁隆平爺爺最大的理想,他在平凡的幾十年中,永不平凡的科學發現雜交水稻,他用偉大的科技成就讓人們不餓肚子,被人們稱為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為了培育雜交水稻,他經歷了很多次失敗,在試驗田中,不斷地和學生們一起找雄性不育的植株。在試驗田里有14000多個稻穗中,只找到了6株雜交水稻。袁隆平爺爺這種不畏艱辛,為了讓人們過上幸福的生活,而把自己暴露在烈日炎炎人的陽光下,這種舉動讓我產生對袁隆平爺爺更加崇高的敬意。

還有一次,袁隆平爺爺在試驗田里的秧苗竟然全部被人連根拔起了,他不甘心自己的心血就這樣白白的消失了,于是就用手扒開試驗田中的污泥,尋找活下來的秧苗,他找到了五株奄奄一息的秧苗,他這種不放棄、不認輸、不怕苦、不怕累、任勞任怨的精神品質,值得我們肅然起敬。

經過多年付出的勞動和汗水后,袁隆平爺爺終于培育出了“三系雜交水稻”。雜交水稻大面積推廣應用,為中國和世界的糧食短缺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袁隆平爺爺的這種愛國精神讓中國人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在2022年,袁隆平爺爺獲得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但是,袁隆平爺爺在2022年時,在試驗田中不小心摔跤了,身為中國人的我感到很心疼,經過袁隆平爺爺不懈的努力,他試驗了1000多次,花費了四年時間,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可。在2022年,袁隆平爺爺獲得了“共和國勛章”,“共和國勛章”是中國最高榮譽獎,那時的袁隆平爺爺身穿一身西裝,他說,這身西裝是他穿過最貴的一件衣服。在平常的生活中,他都是穿幾十塊錢的T恤衫,袁隆平爺爺平平無奇精神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2022年5月22日,13時07分,袁隆平爺爺離開了這個世界,他的離開是對中國和全世界最大的損失,他帶著他的夢想去了遠方,他的離去讓我們感到非常的悲痛,所以我們不能浪費糧食,要珍惜糧食,袁隆平爺爺永遠活在了我們的心中。我決定好好學習,長大后要和袁隆平爺爺一樣為祖國獻出一份力量!

一粒種子改變世界讀后感篇三

鄒辰煊

今天,我看了一本名字叫《一粒種子改變世界》,主要講了袁隆平爺爺為了不讓大家挨餓,幾乎將自己一生都奉獻給了雜交水稻的研究之中,到了退休的年齡,可是袁隆平爺爺仍然堅持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奮斗著,他說:“我為什么要退休呢?除非我看不見了,聽不再著了,才可能退休”

袁隆平爺爺曾經做過一個夢,夢見他和他的助手發現了一片很高的水稻,他們在水稻地里走著,累了就在水稻下乘涼,從此袁隆平爺爺便想的實現這個夢想,(水稻底下能乘涼),于是,袁隆平爺爺慢慢的發明了雜交水技術,一代、兩代、幾代。水稻技術越來越好。水稻越種越多,使全中國的人們不用在擔心沒有糧食吃了的處境。不僅如此,袁隆平爺爺還毫不小氣的將雜交水稻技術的方法分享給全世界的人們,這讓我們可以無比驕傲的說‘雜交水稻之父是我們國家的袁隆平爺爺’。我們的水稻比國外的好。

可是,人生還是有盡頭的,在前天,也就是2022年5月22日,這位讓我國壯大的人,安靜的離開了這一個世界,雖然他的人離開了這一個世界,可是他的精神卻依然留在了我們的心中。為了不讓袁隆平爺爺的努力白費,我們平時也要養成好習慣,不浪費糧食,把米飯吃干凈,不挑食。這就是給袁隆平爺爺最好的禮物,我一定要從我做起,不浪費糧食。

一粒種子改變世界讀后感篇四

張圓一

5月22日的下午一點零柒分,一個突如其來的壞消息從天而降。我們偉大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永遠地離開了人間,去向了另一個世界,在那里就好似袁隆平爺爺的禾下乘涼夢中所說的。我夢見水稻長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掃把那么長,顆粒向花生那樣大,輕風吹過,我就坐在稻穗下乘涼。

新中國成立之前,中華大地上到處災荒戰亂,許多人都在為吃飯這件事而發愁,在袁隆平爺爺考大學時他想要學農,他認為,吃飯是第一件大事,沒有農民種田就不能生存。開始他的父母都不同意,但在他的堅持下終于說服了父母在西南農學院學習。

畢業后他把目光放在了雜交水稻上開始啦大海撈針班的探索尋找。終于在1961年7月的一天,袁隆平爺爺發現了一株長得特別好的水稻,小心翼翼地數了數,沒想到這一枝稻穗上竟然有239粒稻谷,她高興極了。因為他從未見過谷穗如此大,顆粒那樣飽滿的水稻,還給他娶了個名字叫“鶴立雞群”,后來又開始實驗,繁殖。這種雜交水稻讓每一位人民從挨餓中逃離出來。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粒大米的背后都是袁隆平爺爺與農民伯伯們一點一滴的汗水與心血,我們應懂得大米的來之不易,從而做到不浪費糧食;更要學習袁隆平爺爺堅持不懈的精神!

一粒種子改變世界讀后感篇五

蔣霖鋒

我今天看了《一粒種子改變世界》讓我想到了李紳寫的一首詩《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逝世,可是我還是深深的把他記在心里,是他讓成千上萬的老百姓不用挨餓,我們不會再為餓肚子發愁。

我們的耕田的地很少,所以稻谷就長不了多少,可是袁隆平爺爺站出來研究怎么讓一株稻子長出了很多的果實,雜交水稻是什么?比如賣的有不同的品種,讓不同的品種之間交配這就叫雜交,可是一株水稻和另外一株水稻交配是沒有那么容易的,交配是賞花的雄蕊和雌蕊配種,但是如果你打開一朵稻花,你會發現雌性和雄性是同體的。如果不管,青梅竹馬就自己交配了。生物學上叫自花授粉,也就是自己生了自己。雜交的第一步就是把家里的雄蕊不要了,可是人工除雄蕊非常的費勁,不劃算,所以科學家找到了一種敏感性的,正常氣候環境里面的雄蕊和雌蕊表現正常情緒穩定,水都能正常生長,但是如果被強陽光的話,雄蕊就會壞掉。這樣再讓這邊的雌蕊和那邊的雄蕊交配就生產出雜交水稻了。

今天我們去春游,我看到很多人挑食不吃米飯,只吃完了雞腿就把飯吃了一點就倒掉了,這樣子太浪費了,農民伯伯辛苦的種了這么多糧食,就這樣子浪費了實在太可惜了,我呼吁大家要愛惜糧食!

一粒種子改變世界讀后感篇六

唐源峰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這是李紳寫的《憫農》今天我也讀了一本有關農業的書叫《一粒種子改變世界》

這本書主要講了袁隆平看到沿路舉家逃難,面如菜色的同胞下定決心要讓大家吃得飽飯,不必為了糧食短缺而煩惱,永遠都不用再餓肚子,于是袁隆平爺爺就來到了一所偏遠的農業學校,剛開始袁隆平爺爺就開始了艱苦的群眾,終于在西安農校選種時發現了一株穗大顆粒飽滿的稻株,本以為選到了優良的品種就可以增加糧食。產量結果播種后沒有一株像以前那顆那么飽滿。

袁隆平爺爺就開始琢磨,為什么沒有一株像之前的那一株一樣那么飽滿呢?原來那顆穗大顆粒飽滿的稻株是個天然雜交水稻,袁隆平爺爺又想為什么我們不能做人工雜交水稻呢,而現在有一個擺在眼前的巨大困難就是選種要找到天然雄性不育水稻,并不是很簡單的,終于歷經千辛萬苦,在1973年時,中國第1代雜交水稻誕生了,后來第2代,第3代,也相繼誕生,這些都是用艱辛和汗水換來的結果。

而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從不會因為有了驚人的成績而就停下腳步,袁隆平爺爺也正是如此,后來袁隆平爺爺又研制出了海水稻,海水稻,耐鹽堿,抗老,抗蟲害,抗倒伏,所產稻米呈胭脂紅,如果大力推廣海水稻的話,一片片西北的鹽堿地也許就會變成萬畝良田,西北地區的人們也就不用挨餓了。

令人惋惜的是,2022年5月22日13:07袁隆平爺爺永遠的睡著了。

袁隆平爺爺雖然不在了,可是他堅持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習,在茫茫稻海中,他歷經千辛萬苦,頂著烈日找到了一顆天然雄性不育水稻,之后又研制出了第2代光溫敏人工雜交水稻,又研制出了第3代,現在正在研究第4代第5代雜交水稻,希望能早日實現袁隆平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