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道路工程工程地質勘察報告_第1頁
某道路工程工程地質勘察報告_第2頁
某道路工程工程地質勘察報告_第3頁
某道路工程工程地質勘察報告_第4頁
某道路工程工程地質勘察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前言工程概況擬建XX市xx路北段道路工程為XX市城市Ⅱ級道路工程,起自321國道(K0+000),止于漢安大道(K2+420),道路設計長度2420m(K0+000~K2+420)。道路橫斷面采用“一塊板”型式,設計紅線寬度為32m。其中車行道22m,人行道5m×2??辈鞎r,部分路段已開始施工,該段路的挖方段K0+040~K0+315、K0+530~K0+620、K0+880~K0+915已部分施工,開挖方深度5—10m不等;填方段K0+000~K0+040、K0+315~K0+530、K0+620~K0+880、K1+930~K2+230已填筑部分,高3—4m不等。根據《市政工程勘察規范》(CJJ56-94)1994年版,擬建工程重要性等級為一級,場地等級為二級(中等復雜場地),故工程地質勘察等級為甲級??辈炷康娜蝿毡敬慰辈斓哪康氖菫閄X市xx路北段道路工程設計提供沿線資料:工程地質資料及巖土參數,為改十號路北段道路工程設計提供工程地質依據。依據現行國家標準、規范、規程,結合設計技術要求,綜合確定本次勘察的任務為:(1)查明建筑范圍內巖土層的類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評價地基的穩定性、均勻性、承載力和巖土工程物理力學參數;(2)查明不良工程地質作用的類型、成因、分布范圍、發展趨勢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議;(3)查明有無液化地層,提供液化指數;并對場地地震效應作出評價;提供抗震設防的有關設計參數。(4)查明地下水埋藏條件,水位變化幅度、規律,提供地層的滲透性參數;進行水質分析,判斷其對混凝土、鋼筋混凝土中的鋼筋及鋼結構有無侵蝕性,判斷基坑開挖和基礎施工時降低地下水的可能性和對已有相鄰建構筑物的影響,對降低地下水位的作出建議;(5)對施工中應注意的巖土工程問題提出建議,評價路基開挖邊坡的穩定性和對相鄰建筑物的影響,提供應采取的防護措施和有關計算參數??辈旃ぷ鲌绦械闹饕夹g標準本次勘察工作執行的規范、標準主要為:(1)《市政工程勘察規范》(CJJ56-94);(2)《原狀土取樣技術標準》(GBJ89-92);(3)《土工試驗方法標準》(GB/T50123-1999);(4)《城市道路設計規范》(CJJ37-90);(5)《公路工程地質勘察規范》(JTJ064-98);(6)《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01);(7)甲方提供的平面圖、地形圖及工程地質任務委托書;勘察工作布置及完成工作量1.4.1勘探方案布置原則根據甲方提供的路線平面圖及地形圖,按照《市政工程勘察規范》(CJJ56-94)1994年版,我院沿路線中軸線,高填方路段沿中軸線、邊線共布設鉆孔24個,由于受場地通行條件限制鉆機無法到位,部分孔位用麻花鉆人工鉆進并進行了輕型動力力觸探。按照甲方提供的路線平面圖及勘察技術要求;依據《市政工程勘察規范》(CJJ56-94)1994年版2.0.4條的規定該工程為Ⅲ類場地主干道,鑒于道路大部分路段已進行了路基挖填方工程,故勘察孔間距大致沿道路中心線每間隔100M布置一個孔位,且重點放在高填方路段;根據《市政工程勘察規范》(CJJ56-94)1994年版6.0.8條的規定路基孔深度一般在路基以下4M。1.4.2勘察技術手段及方法本次巖土工程勘察采用多種技術手段相結合來獲取技術資料,具體方法如下:①搜集資料及工程地質調查搜集和研究場地區域地質、地震資料及場地附近已有的工程勘察、設計和施工技術資料和經驗,進行大量的周圍居民走訪和現場踏勘及工程地質調查。②勘探點的測放勘探點的測放依據甲方提供的建筑總平面圖、地形圖及現場紅線點的坐標,采用全站儀進行孔位測放并測量鉆孔高程。③工程地質測繪(平面、剖面)劃分地層單元,圈定地層界線,測量地層及基巖裂隙產狀,調查人工開挖邊坡巖土層結構,調查地貌與水文地質現象。④鉆探對部分孔采用100型鉆機沖擊鉆進方式進行取芯鑒別和采取原狀土試樣,保證土層劃分的準確性,對部分孔使用麻花鉆鉆進。⑤標準貫入試驗分別針對場地內的粘土進行標準靜力觸探試驗,判別土層的力學性質。⑥取樣及室內試驗對場地內的粘土及巖石采取原狀土樣。⑦水工、土工試驗現場采取地下水水樣和地基土進行室內水質簡分析和對地基土的腐蝕性試驗,以判定場地地下水、土對混凝土、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的腐蝕性。1.4.3勘察完成工作量我院于2010年7月12日~7月23日進場進行野外施工鉆探,完成鉆孔24個;2010年8月15日完成室內資料整理并提交正式成果報告。實際完成的工作量表見表1-1。完成工作量表表1-1序號工作內容完成工作量單位備注11:10000工程地質質測繪0.48km2平面圖填圖1測放/施工鉆鉆孔24/24(100.77m)測放/施工2取土樣及試驗驗6組3取巖樣及試驗驗12組4取水樣及試驗驗2件場地巖土工程地質條件氣象與水文該區屬亞熱帶溫暖濕潤氣候區,氣溫高,濕度大,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氣溫為17.8°C,七月最高,一月最低,極端最高值為41.1°C,極端最低值為-3.3°C。多年平均降水量1000-1100毫米。根據氣象站資料,最大日降水量255.7毫米。最長連續降雨日數為19天,降水量為110.1毫米。春季雨量少,降雨日數少,春季雨量多、強度大,秋、冬季降雨日數較多,而雨量不大的特點。相對濕度多年平均值為81%。區內河流主要屬沱江水系,沱江于內江富溪場入境,蜿蜒曲折流經西南邊緣至富順牛佛渡出境。全長83公里,落差20米,平均坡降0.024%。河面寬150-300米,曲折率2.24。內江石盤灘站資料,多年平均流量379m3/s,最大1740m3/s,最小32m3/s,最大水位差11.6米,水位漲落變化顯著受大氣降水控制。含砂量不大,平均為1.27kg/m3,主要集中在7—10月可占全年的94%。其支流主要有賴溪河、清水河等,均發源于本區北部深丘,自東北流向西南,呈樹枝狀分布。場地位置、地形和地貌單元“XX市xx路北段道路工程”項目位于XX市沱江北岸西林開發區內。區域地貌屬剝蝕寬谷低丘,地面標高在308.2~362.25m相對高差54.05m,地面起伏較大,總體上該路線從321國道開始地勢由高逐漸降低的趨勢一直到漢安大道。線路經過地質發育有一條自北向南的寬闊谷地,據地貌特征分析,該寬谷應屬沱江的支流古河道,寬約200~400m,現在谷地內已無常年水流,改造為水稻田與魚塘,線路在K0+650~K0+750與K1+980~K2+100越過該谷地?,F場測得各勘探鉆孔孔口高程308.4~362.25m,高差約53.85m。地質結構新建XX新區十號路北段道路工程區域構造上位于新華夏系構造帶四川沉降帶中部屬龍女寺旋轉構造中的安岳—大足大向斜軸部地層為侏羅系上統蓬萊鎮組。兩翼地層為侏羅系上沙溪廟組,巖層傾向平緩,傾角僅0.5~5。,構造裂隙一般不發育,節理一般不發育。地層巖性結構特征根據野外鉆探結合室內土工試驗,場地表層分布第四系人工填土(Q4ml)素填土、淤泥質粉質粘土,中侏羅系沙溪廟組(J2S)粉砂質泥巖、泥巖、砂巖?,F將各巖土層從上至下分述如下:①人工填土(Q4ml):素填土①:灰綠、紫紅、棕紅色等,為路面填土,主要由低液限粉質粘土組成,可塑,局部硬塑,上以粘土為主,夾碎石顆粒,為施工回填路基土。由于部分路段正在施工,勘察時該層土厚度在1~5m不等。該層土作為路基,還需進行碾壓增加去壓實度。在K2+300段前后,該層土為雜色,以砂、卵石填料為主,鉆取后結構松散,厚度在5~30cm以內,基本已密實,若作為路基填料,建議按照相關規范要求進行碾壓。②殘坡積土(低液限粉質粘土)(Q4dl+el):灰紅,稍濕,軟塑~可塑。以粘土為主,個別地方含有粉砂,個別孔位可見淤泥質粘土。全路段基本都有分布。③坡洪積土(低液限~高液限粉質粘土)(Q4dl+pl):灰紅,稍濕,軟塑~可塑。以粘土為主,在K0+650~K0+750、K1+980~K2+100兩處深填方處應特別注意,該兩處粘土為軟塑塑狀,其厚度在2~3m,建議在施工時進行換填。④卵石土(Q3al+pl):雜色,松散,中密,稍濕。以砂夾卵石為主,卵石粒徑在2~10cm之間,為沖洪積物。厚度在3~6m不等。主要分布在K1+830~K1+920、K2+220~K2+270原地面表層。侏羅系沙溪廟組(J2S)泥巖:道路經過區域分布地層為侏羅系沙溪廟組(J2S):棕紅、紫紅色泥巖與不穩定的長石石英粉細砂砂巖互層,其中以泥巖為主,本次鉆孔揭露深度內可見泥巖,粉砂質泥巖和粉細砂巖三類巖層,其中泥巖、砂質泥巖占65%,砂巖占35%。砂巖分布不穩定,厚度變化大,常出現尖滅現象。⑤強風化泥巖:灰紫、中紅、豬肝色等,亞層為粉砂質泥巖,含少量粉砂,中厚層結構位于素填土和粘土下,巖芯較破碎,巖芯呈泥狀、碎塊狀,質軟,用手可捏碎,遇水易軟化,該層揭露厚度1.5—6m不等,部分揭穿。主要分布于ZK1~ZK4、ZK6、ZK8~ZK17、ZK20~ZK24孔中。侏羅系沙溪廟組(J2S)砂巖:紫紅色,中厚層構造,位于泥巖層以下。主要分布于ZK8~ZK10、ZK14孔中。⑤1強風化砂巖:以粉砂、細砂巖為主,巖芯較完整中厚層構造、呈柱狀,巖層傾向平緩;⑤11中風化砂巖:以粉砂、細砂巖為主,巖芯完整,中厚層構造,質硬,用手指刻劃無劃痕,本次勘察中風化層未揭穿。場地水文地質條件線路地貌為淺丘地段,大氣降水及生活用水等地表水體可通過各種滲透途徑(如表層硬塑土體的孔隙和微裂隙)補給硬塑粘性土層,因此在粘土層頂部局部存在上層滯水,該水水量小,雨季自坡腳位置以泉的形式出露。本次勘察在降雨期進行各個鉆孔測得地下水,水位埋深一般在2m以內,各鉆孔間地下水位一般無統一潛水位,雨季水位較高,旱季水位下降至枯竭。其次為基巖裂隙水主要賦存于下伏基巖風化裂隙中,屬基巖裂隙水,雨季具微承壓性。對該路段經行了水源調查,在K1+805左5m處見一水井,該水井深度:8.4m,井徑:65cm,水位距井口高度:15cm。(施工時,應注意原井回填,建議先對進井水進行抽干,在回填時,進行逐層夯實逐層回填。)地下水主要賦存于粉砂質泥巖、粉細砂巖的全、強風化帶中,水位埋深較大,富水性較差,其滲透系數小。據區域水文地質資料,沙溪廟組的砂巖單層厚度較大,在一定范圍內能連續分布,裂隙較為發育,有利于地下水的補給運移和排泄,因而富水性較好。泥巖由于裂隙不發育,相對成為砂巖的隔水層。主要由大氣降雨補給,局部由地表水補給,就地補給,就近排泄,動態不穩定,淺部地下水均屬成分較單一的重碳鹽酸水,礦化度一般小于0.5g/l。但由于地下水交替循環條件不一,以及地層含鹽成分和某些污染因素的影響,尚出現一些重碳酸鹽和重碳酸氯化物型水,礦化物1—6g/l??偟囊幝墒怯蓮搅骰钴S的山區向徑流較弱的丘陵區,礦化度增高,前者一般為0.1—0.3g/l,后者以0.3—0.8g/l為主。不良地質根據勘察成果,擬建線路內未發現斷裂、滑坡、塌陷等對工程不利的不良地質,為可進行建設的一般性場地。巖土工程特性分析評價場地穩定性及適宜性評價從區域地質資料來看:路線位于內江沱江一帶,斷陷盆地內的斷裂構造在中早更新世活動較為強烈,晚更新世后,活動性大為減弱,至今趨于穩定。自有記載以來,區內從未發生具破壞性地震災害,區域穩定性好,因而就區域地殼穩定性來說,處于相對微弱活動的地區,對擬建建構筑物無不良影響。綜上,場地穩定性良好,適宜修筑道路。

3.2巖土試驗與原位測試成果分析巖石試驗成果表表3—1野外編號取樣深度m野外定名比重試樣狀態抗壓強度(MMPa)密度IIIIII平均值g/cm3ZK125.7-6..0強風化泥巖2.58天然0.40.30.30.32.1ZK126.2-6..5強風化泥巖2.6天然0.40.60.50.52.23ZK113.8-4..2強風化泥巖2.58天然0.60.50.60.62.26ZK155.1-5..3強風化泥巖2.61天然1.62.31.91.92.39ZK83.2-3..4強風化泥巖2.55天然1.62.21.81.92.39ZK83.4-3..6強風化泥巖2.55天然1.52.31.91.92.39平均值2.591.182.29ZK105.0-5..2中風化砂巖2.62天然7.26.35.16.22.49ZK105.2-5..5中風化砂巖2.6天然2.41.72.12.12.2ZK104.5-4..7中風化砂巖2.62天然7.21.72.13.72.45ZK142.8-3..1中風化砂巖2.64天然4.15.54.54.72.48ZK145.0-5..2中風化砂巖2.67天然18.81620.718.52.52ZK1411.0-111.2中風化砂巖2.63天然4.433.43.62.47平均值2.636.472.44土工試驗成果表表3—2送樣編號號取樣深深度mm天然狀態土的物理性指標土粒比比重液限塑限塑性指數數液性指數數壓縮抗剪強度土樣名名稱含水量濕密度度干密度度孔隙比比孔隙隙率率飽和和度度壓縮系數壓縮模量試驗方法法凝聚力摩擦角ωoρoρdenSrGsωLωpIPILa1-2Es/cφ%g/cm3g/cm3/%%/%%//MPa-11MPa/kPa度ZK7-12.8-3..029.11.931.490.82645962.7340.922.418.50.360.315.91快剪5510低液限粘土ZK15-111.4-1..626.01.941.540.77344922.7341.220.520.70.270.325.59快剪4910中液限粘土ZK16-110.40-00.4524.11.921.550.75243872.7133.820.113.70.290.345.12快剪4413低液限粘土ZK18-110.4-0..627.01.931.520.79644932.7341.521.619.90.270.404.49快剪509中液限粘土ZK20-113.6-3..829.01.941.500.81545972.7339.922.817.10.360.374.89快剪346低液限粘土ZK21-111.8-2..027.71.981.550.754431002.7240.923.317.60.250.256.97快剪7014中液限粘土平均值27.21.941.530.794494.22.7039.721.817.90.300.335.5050.310.3巖土工程特性評價由各土層進行的原位測試、室內試驗結果,結合鉆探取樣鑒別,對場地內鉆探深度范圍內的土層性質作如下評價:(1)人工填土部分結構松散,部分中密。松散部分為施工時掉落形成不能作為持力層,如要作為持力層建議經行夯實碾壓,中密部分為施工隊所打地平,現基本已壓密實,可以作為持力層,但建議進行壓實。(2)粘土層,呈軟塑層的建議換填調,可塑、硬塑可作為路基持力層,但得注意路基的防水。(3)強風化粉砂質泥巖層,屬于中侏羅系的沉積巖,巖層雖屬軟質巖,但整體強度還是比較高,可作為持力層。(4)強風化泥巖層,屬于中侏羅系的沉積巖,整體強度較高,可作為路基持力層。(5)強風化砂巖也是路基較好的持力層。路基巖土物理力學指標建議值地基土主要物理力學指標建議值表3-3巖土名稱重度r(KNN/m3)含水量(%)天然密度度(g/ccm3)粘聚力C(kPa)天天然內摩擦角φ(°)天然基底摩擦系數數承載力特征值值fak(kPa))巖石天然單軸軸抗壓強度度標準值ffrk(kPa)素填土27.327.51.9950110.3100/粘土27.31.9450100.43201100強風化泥巖22.92.350430.4300/強風化砂巖26.02.3558450.43504700中風化砂巖26.32.475500.55005900地基土及地下水對建筑材料腐蝕性評價根據在勘查期間采取地下水及地基土分析結果(詳見附件:土工試驗報告和土腐蝕性試驗報告),按《公路工程地質勘察規范》(JTJ064-98))19999年版D.0.7條的有關規定,對地下水及地基土腐蝕性評價見下表:地下水和地基土對建筑材料的腐蝕性評價表表3-4臭和味:無渾濁度:透明明色度:無PH7.0(CaCO33)腐蝕性檢測項目p(BZ±)C(1/ZBBZ±)X(1/ZBBZ±)檢測項目mg/Lmmol/LL%mg/LK++Na++34.731.5115.1總硬度425.4Ca2+126.2556.3062.9永久硬度185.2Mg2+26.752.2022.0暫時硬度240.2無合計187.710.01100.0負硬度0.0Cl-17.020.484.8總堿度240.2SO42-110.02.2922.9檢測項目mg/L無HCO3-292.8884.8048.0礦化度607.6無CO32-0.00游離CO228.21..無NO3-0.002.44侵蝕性CO220.00無合計419.910.0175.6備注:僅對來來樣負責根據《市政工程勘察規范》(CJJ56-94)1994年版2.0.4條的規定,場地環境類型屬III類。根據上述評價結果:擬建場地地下水對混凝土不具腐蝕性,對鋼筋混凝土具不具腐蝕性,故不作地下水和地基土對路基結構的腐蝕性進一步評價。場地地震效應評價根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01)的劃分。場地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05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設計特征周期0.50s,該場地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根據野外鉆孔的記錄資料以zk9孔為計算依據,估算土層的剪切波速率vse=d0/t,素填土取t1=0.3/250=0.012s,強風化泥巖取t2=3.1/300=0.01033s,強風化砂巖取t3=3.5/350=0.01s,vse=d0/t=20/(t1+t2+t3)=6.9/(0.012+0.01033+0.01)m/s=320.48m/s,500>vse>250,覆蓋層厚度>5m,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2008年版)4.1.6條的規定:場地土為中硬土,場地類別為Ⅱ類。參照《建筑抗震設計規范》4.1.1條的規定,本場地屬可進行建設的一般場地。場地為無飽水粉細砂層分布,不存在砂土液化影響。填方路基的處理填方路段、路堤填筑現狀K0+620~K0+880段、K1+930~K2+230段均在寬闊谷底,據地貌特征分析,該寬谷應屬沱江的支流古河道。K0+620~K0+880段最大填方高度可達11m,該段已挖淤換填,回填土為強風化泥巖、粘土等挖方棄土材料,勘察時已填筑1.5~4m不等,現基本已碾壓密實。但在ZK7鉆孔處沒有換填完全,地表以下1.5m為軟塑狀粘土。該處地表水主要靠雨水補給,該處在填方時已埋置涵管進行排水處理。K1+930~K2+230段最大填方高度可達14m,勘察時為原始地貌,該處沉積層以軟塑~可塑狀粘土為主,建議挖淤換填深度為3m,古河道中有小股狀水流經過,該處地表水受氣候影響較大,雨季流量充沛,旱季干枯。路堤分段工程地質評價兩段填方路基具體情況見下表:路堤基本情況表表4-1深填方段地形、地貌路基與邊坡巖巖性結構地下(表)水水情況路基工程地質質評價邊坡穩定性評評價邊坡防護措施施K0+6200~K0+8880跨過沱江支流流古河道,位位于丘陵低低洼地帶路基為路堤,邊邊坡為土質質邊坡無常年水流,有有小股狀地地表水流流流經如填土密實度度達不到要求、隔隔水層施作作久缺,將將會造成路路基不均勻勻沉降安全等級為二二級建議設8m為為一級邊坡坡,在邊坡坡處施作格格構護坡,格構空白處種植草皮、灌木等植物K1+9300~K2+2230跨過沱江支流流古河道,位位于丘陵低低洼地帶路基為路堤,邊邊坡為土質質邊坡無常年水流,有有地表水流流流經,流流速在0.5mm/s如填土密實度度不達要求求、隔水層層沒做好,將造成路基不均勻沉降安全等級為一一級建議設8m為為一級邊坡坡,在邊坡坡處建設格格構護坡,空空格處種植植草皮、灌灌木等并進進行薄層錨錨噴。高填方路基的填筑及對周邊環境影響該路段所涉及到的高填方主要有兩個問題:1)K0+620~K0+880段,最大填方高度可達11m,K1+930~K2+230段,最大填方高度可達14m。該兩段填方路基經鉆孔揭露,2.0~4.0m范圍內為軟塑狀粘土。路基填筑時,應對軟弱土層進行清除、換填,須清除至滿足設計要求的地基土后方可以用合格的填料對該路基進行填筑或換填。2)考慮到后期土地整理、景觀綠化等工作尚未進行,路基護坡擬采用1:1.5的坡率進行自然填筑,暫不作進一步的工程防護;路堤施工形成后,會局部改變當地水文流向并給村民生產、生活帶來一定不便,尤其是若不能較好解決排水問題,雨季時在該路段靠近溝谷上游一側易形成大量積水,給居民帶來不便的同時,也會對路基形成安全隱患。因此,建議在進行填筑時應做好河道整治工作,對原河道進行改造,樁號為K1+930~K2+230,建議在填筑之前進行埋好涵洞的工作。高填方路堤在施工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1)不良土層的清除在K0+620~K0+880段、K1+930~K2+230段,路堤下均為軟塑狀粘土,在進行路基填筑作業前均須進行換填處理,經鉆孔揭露K0+620~K0+880段軟塑狀粘土厚度可達3m,3m以下為強風化泥巖;K1+930~K2+230段軟塑狀粘土厚度為2.0~4.0m,在K0+620~K0+880、K1+930~K2+230段路基施工前,均應清除軟弱土層,清除至設計要求的土層后,方可用合格的填料進行填筑作業。2)護坡工程的設計由于部分路段填方高度較高,原設計方案擬采用1:1.5的坡率對路基進行防護,不采取更多的工程措施,防護工程在后期的土體整理和綠化景觀規劃時予以考慮,因此,該段路基設計與施工時,應充分注意填筑寬度和邊坡坡率,給后期防護工作預留一定的工作空間。路塹邊坡工程地質評價路塹邊坡穩定性評價擬建線路內形成的路塹邊坡有5處,地貌多為淺丘陵斜坡,大部分地段基巖出露,為強~中風化砂巖、泥巖,局部有第四系覆蓋層,厚度約0.2~1.5m。大部分地段坡形完整,地表植被發育較好,降水對邊坡影響較小,且地下水埋藏較深,對斜坡影響較小。現場野外調查各段均未發現邊坡失穩及其它不良地質現象,自然邊坡穩定。其形成邊坡均為永久性邊坡,挖方邊坡擬采用1:0.75的坡率,該段路的挖方邊坡主要有以下幾段:K0+040~K0+315、K0+530~K0+620、K0+880~K0+915、K1+260~K1+430、K1+790~K1+930,以上均屬巖質邊坡、安全等級均為二級。挖方邊坡已開挖邊坡高度上部一米左右為坡積物,下部為泥巖、砂巖,屬巖質邊坡坡率為1:0.75。裂隙調查見本報告2.6。節理較發育,建議施工時對裂隙處進行處理。巖體結構穩定性份析路塹各段邊坡為侏羅系沙溪廟組(J2S)砂巖、泥巖地層,表層巖體結構強風化~中風化,節理、層理及層面中等發育,結構面結合程度較好。在多處進行裂隙調查發現,裂隙面表面粗糙,裂隙寬度0.2~2.0cm,粘土充填,裂隙間距0.5m~2.5m不等。巖層層平平緩,開挖后穩定性較好。影響該路線邊坡穩定的因素主要有二個,第一,巖體開挖形成新的人工邊坡后,改變原有應力平衡條件,為邊坡的變形創造有利條件;第二,路塹開挖后,巖體暴露于地表,在各種外力作用下,加速風化,尤其是邊坡中的泥巖易遇水軟化,導致邊坡巖體強度降低,從而影響路塹邊坡穩定。但該區域巖層平緩,開挖后巖體整體穩定,但風化一定程度后易形成碎石崩落、小型坍塌等不良地質現像,應做好相應的坡面防護措施。路塹分段工程地質評價路塹分段評價表5-1起止樁號最大開挖深度度路基與邊坡巖巖性結構地下(表)水水情況路基工程地質質評價邊坡工程地質質評價邊坡安全等級級邊坡防護措施施K0+0400~K0+311515m路基:巖質路路基邊坡:巖質邊邊坡裂隙水巖體完整,壓壓縮性小,抗抗壓強度較較高,為良良好的基礎礎持力層巖體較完整,層層面平緩,裂裂隙中等發發育,穩定定性較好二級建議在邊坡底底部設護面面墻,坡面面進行掛網網噴漿處理理,減少風風化剝落對對行車安全全的影響K0+5300~K0+6205m路基:巖質路路基邊坡:巖質邊邊坡地表水巖體完整,壓壓縮性小,抗抗壓強度較較高,為良良好的基礎礎持力層巖體較完整,層層面平緩,裂裂隙中等發發育,穩定定性較好三級自然坡面,可可進行綠化化處理K0+8800~K0++91512m路基:巖質路路基邊坡:巖質邊邊坡裂隙水巖體完整,壓壓縮性小,抗抗壓強度較較高,為良良好的基礎礎持力層巖體較完整,層層面平緩,裂裂隙中等發發育,穩定定性較好二級建議在邊坡底底部設護面面墻,坡面面進行掛網網噴漿處理理,減少風風化剝落對對行車安全全的影響K1+2600~K1++43013m路基:巖質路路基邊坡:巖質邊邊坡裂隙水巖體完整,壓壓縮性小,抗抗壓強度較較高,為良良好的基礎礎持力層巖體較完整,層層面平緩,裂裂隙中等發發育,穩定定性較好二級建議在邊坡底底部設護面面墻,坡面面進行掛網網噴漿處理理,減少風風化剝落對對行車安全全的影響K1+7900~K1++9309m路基:巖質路路基邊坡:碎石土土+巖質裂隙水巖體完整,壓壓縮性小,抗抗壓強度較較高,為良良好的基礎礎持力層巖體較完整,層層面平緩,裂裂隙中等發發育,穩定定性較好三級建議在邊坡底底部設護面面墻,邊溝溝外側設一一定寬度的的碎落臺,減減少風化剝剝落對行車車安全的影影響邊坡防治處理措施對于挖方邊坡注意裂隙對邊坡穩定的影響,對裂隙做好相應處理。在K0+040~K0+315、K0+530~K0+620、K0+880~K0+915、K1+260~K1+430四段路塹邊坡,坡體上有約1m的坡積物覆蓋層,下為泥巖、砂巖邊坡,建議坡率為1:0.75~1:1。由于泥巖遇水易軟化,并有一定的崩解性,考慮到該區域降雨量較大,建議邊坡形成后對邊坡進行適當的處理:可修建拱形護坡或方格護坡,空格處可種草、樹,以利邊坡的穩定。而對于K1+790~K1+930(最大挖方高度9m),建議將上部洪坡積物清除干凈或大放坡(坡率1:1~1:1.5)以便邊坡的穩定性。該路塹段洪坡積物的成分主要為砂卵石土,是上等的路基填料,可以清除后作填方段的填筑材料。對于填方邊坡K0+000~K0+040(最大填方高度9m)、K0+315~K0+530(最大填方高度8m)、K0+620~K0+880(最大填方高度11m)、K1+930~K2+230(最大填方高度14m)該幾段邊坡填方取材為挖方巖土材料,建議施工時分層填筑,分層碾壓夯實。現已削坡,坡率為1:1.5,但建議對高于8m的路堤,設二級邊坡,以利邊坡的穩定。若考慮工程護坡措施,可采用網格護坡或直徑在1.5m的漿砌片石拱形護坡,空格處應噴薄層漿并種植草皮、樹木。環境地質問題分析不良地質作用或地質災害類型及危害該路段基本無無不良地質質,但邊坡坡段裂隙較發發育,建議在做做好護坡工工作。但在K1+8830~K1+9920、K2+2220~K2+2270兩段為沖洪洪積物,主主要以卵石石土為主,但但都屬于表表層土,如如開挖成邊邊坡會有不不穩定的因因素,形成成崩塌;建建議在施工工時清理在在路基邊坡坡上的該土土層,該土土層也可作作為良好的的路基填料料。但對于于開挖完成成后的泥巖巖質邊坡如如果不進行行支護處理理,由于該該區雨水較較充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