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國學之學問_第1頁
經典國學之學問_第2頁
經典國學之學問_第3頁
經典國學之學問_第4頁
經典國學之學問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經典國學之學問國學研修之感想北京石油化工學院秦彩云“盈盈秋水,波光粼粼都是思;不是閑愁,悠悠白云寄祝福;天涯別處,月過中秋人過半;夫子圣源,經典國學潤人生。”在紀念孔子誕辰2566周年;“9.24”講話發表一周年研討會暨2015尼山國學經典師資論壇國學教育研究會中心成立三周年;國學經典教育聯盟成立兩周年;尼山國學研修基地揭牌《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教授讀本》之際,我參加了國家教育行政學院的16期“國學經典教育”專題研修班的學習。一個人在精神面臨困惑時最需要什么?國學經典”是一個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結晶,所載為至理常道,透射著人文的光芒,其價值歷久而彌新,任何一個文化系統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經典作為源頭是最好的學問。“人”字,一撇一捺,像其形,既特立獨行。亦大道至簡。當下的人,尤其是身處大都市浪潮下的熙攘之人,常常嗟嘆生活之人生之悲。試問:這樣不痛不癢的苦于悲,與漫長的人類歷史而言值幾斤幾兩?我們在追求那份世俗的物質享受之時,也在探索人生意義所在。作為一名教師,可能看不慣如今的孩子們攥著手機讀《筆仙》、《盜墓日記》,看《中國好聲音》等等,可若是大街上、地鐵里人人手捧《論語》《孟子》似乎也不太正常。羅曼羅蘭曾說過:“一個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為了探索它內在的生命——它的各種行動的源泉——我們必須通過它的文學、哲學和藝術而深入它的靈魂,因為這里反映了它人民的種種思想、熱情和理想。”自秦漢始,到新文化運動前,整個中國文化無不受先秦諸子思想之影響。李白從老子哪里取了“道”,又得莊子“境界之美”,成為詩仙;杜甫習孔孟的“仁人”教誨,又得儒家“格物致知”之教化,成為詩圣。可見國學之博大精深。在本次研修前,自問知國學之甚少,原本以為“國學”只是年老學者們鉆在故紙堆里埋首做的文章。此行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經過這8天的學習,明白國學幾千年來一直是我們中國人安居樂業,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我們中國文人的精神脊梁。我們中國之所以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文化綿延五千年而沒有中斷的國家,也是因為有了如此深厚的國學文化做支柱。這種文化一直貫穿中國的歷史發展,也一直貫穿于每一個中國人的成長歷程。這次的研修,讓我對國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感受到國學中的不可言傳只可意會的經典理論,使初識國學的我,認識上有了新的飛躍,研修班中人才濟濟,這樣的氛圍,不由得我“見賢思齊”,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說明學無常師,作為人應隨時隨地注意向他人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細細的反省一下,我感覺確實受益匪淺。首先,學習國學經典可以提高自己的素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們要做的不是發怒不是指責,要從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個短期和長期目標,放在一個最顯眼的位置,能夠時時的看到,這樣你就能比較容易的實現目標。再次,《國學經典》讓我學會感恩、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孔子說:“學生,在家里孝順父母,在外要敬愛兄長,做事謹慎而誠實,博愛眾人,而親近仁德的人,躬行實踐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學習《詩》《書》等經典。”通過學習《國學經典》,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如對自己的父母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對有困難的人應該從樂于助人的心去對待;對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要講禮貌,尊敬長輩等。它在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可以說,國學知識里面對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為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為你指出正確的方向。《國學經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著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今后,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輕松而灑脫。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以此為傲,也希望大家能繼承并發揚中國傳統國學文化,使其在歷史的舞臺上熠熠生輝、永不衰竭!總而言之,在古文經典中,古圣先賢把思想、理念、精神中的精髓傳承給我們,我們頌讀《經典》,能夠聆聽到圣賢的教誨,對我們是莫大的幸事。學貴力行,圣賢文化的學習,貴在把它落實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才能從中得到真實的利益。誦讀《國學經典》潛移默化地塑造著我們的思想和行為。讓優秀的國學經典始終伴隨著我們一路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