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庫區消落帶分析詳解_第1頁
三峽庫區消落帶分析詳解_第2頁
三峽庫區消落帶分析詳解_第3頁
三峽庫區消落帶分析詳解_第4頁
三峽庫區消落帶分析詳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優(You)選)三峽庫區消落帶分析第一頁,共二十三頁。一、三峽庫(Ku)區消落帶概況三峽水庫消落帶是因水庫調度引起水庫水位變動而使庫區周圍土地周期性地出露于水面形成垂直高差為30m的一段濕地生態系統統和陸生生態系統交替控制的過渡地帶。它是水、陸生態系統物質轉換的活躍地帶,是典型的生態脆弱區,其面積大約為348.97km2。由于此區面積大,每年周期性的水位漲落而使水土流失加劇,三峽水庫是年調節水庫,水位消落期為1個月,漲落范圍在145~175m之間。短時間內的水位漲落變化使消落帶產生較為強烈的土壤侵蝕。第二頁,共二十三頁。第三頁,共二十三頁。二、消落帶土壤侵蝕類(Lei)型

按照產生的力學機理及侵蝕程度,消落帶土壤侵蝕可歸納為水力侵蝕和重力侵蝕兩種類型,其中水力侵蝕主要形式為波浪侵蝕和降雨侵蝕,重力侵蝕主要形式為崩塌和滑坡,而波浪侵蝕和崩塌最為突出。水力侵蝕波浪侵蝕波浪侵蝕包括浪蝕作用、波浪及岸邊流的搬運作用,波浪侵蝕是消落帶庫岸侵蝕的主要形式。波浪侵蝕的作用方式:層蝕、舔蝕和淘蝕層蝕:其作用方式和侵蝕量與波浪的作用方向和強度有很大關系當較強波浪的作用方向與坡向垂直或接近垂直時土層往往被成層剝蝕而產生層蝕。舔蝕:因微風形成的輕波浪作用而產生沖刷掉的泥沙被逐級向下運移,舔蝕的總侵蝕強度很大,是波浪侵蝕最主要的作用方式。淘蝕:當較強風浪的作用方向與坡向斜交時則產生淘蝕,且極易形成浪蝕洞。在風浪不斷沖擊下,浪蝕洞不斷擴大并坍塌,坍塌物隨之被碎浪的回流帶入庫中。第四頁,共二十三頁。波浪形成及浪蝕岸(An)坡第五頁,共二十三頁。

波浪(Lang)侵蝕發生時期波浪侵蝕貫穿三峽水庫整個水位漲落周期,在不同水位的水陸交界面廣泛分布。在水位線附近坡面均有程度不等的波浪侵蝕發生,尤其發生在土質消落帶的陡坡、灘坡和平緩旱地的坡面上。此外,在有上覆薄土層的峭壁消落帶,上覆薄土層很快被涌浪剝蝕掉,此后波浪侵蝕作用趨于減小。而在平壩或臺階地(水田、旱田、或臺地),波浪侵蝕僅發生在田坎部位。降雨侵蝕由于三峽庫區消落帶地勢陡峭和水庫調蓄運行及自然條件等原因,水庫邊緣植被往往容易遭受破壞,植被的消失使土壤有機質迅速分解而缺乏補給,良好的土壤結構即遭破壞,抗蝕性能減弱,在降雨和坡面水流作用下,極易發生土壤侵蝕。第六頁,共二十三頁。降雨侵蝕發生時期降雨徑流侵蝕主要發生在消落帶成陸初期,此時正處于(Yu)水熱資源豐富的夏秋季節,消落帶植被由于(Yu)淹水消亡而不能及時恢復,加之涌浪侵蝕對土壤結構的破壞,在降雨和坡面徑流的作用下,極易發生土壤侵蝕,但隨著消落帶自然植被的逐漸恢復,地表覆被增加,降雨徑流侵蝕的作用越來越弱。消落帶成陸期坡面水流侵蝕第七頁,共二十三頁。重(Zhong)力侵蝕崩塌消落帶岸坡持續高水位,岸坡巖土體含水量因浸泡飽和,使容重加大、抗剪強度降低而引起土體軟化、崩解以至坍滑;又因水面展寬后,風浪增大,在波浪和水流的侵蝕、沖擊和淘刷作用下,岸坡在水位變動區內由表及里出現漸變的破壞。其顯著特點是垂直位移大于水平位移,并與土體的自重直接相關,其分布范圍大,涉及岸線長。按照土質庫岸發生塌岸的變形破壞特征,可將庫岸崩塌類型概括為坍塌后退型、沖刷浪坎型和塌陷型3種主要類型第八頁,共二十三頁。沖刷浪坎型:在水流沖刷、浪蝕等作用下,小范圍的岸坡土體(Ti)自水邊處產生較小的破壞,隨著水位及波浪的下移又會對下級水邊土體(Ti)產生類似的破壞,最終表現為階梯斜坡狀。坍塌后退型:在水流沖刷、側蝕作用下,坡腳先掏蝕成凹槽狀,并在岸坡重力、地下水外滲及自身組成的裂縫等結構面的組合作用下,發生條帶狀或窩狀的座落、傾倒型的垂直移動。塌陷型:在自重力和地下水靜、動水壓的作用下,岸坡土體因下伏空洞或局部凹陷而引起周圍土體由四周向中心塌陷的一種破壞形式,這種形式在長江中下游干流河段出現的幾率很小,一般在灰巖存在的河段有分布。第九頁,共二十三頁。重力侵蝕發生(Sheng)時期崩塌主要發生在三峽水庫退水期,蓄水時庫岸土體含水量達到飽和,而庫水位驟降將引發土壤水的劇烈變化,使消落帶巖土體減荷,特別容易發生崩落。

坍塌后退型崩塌第十頁,共二十三頁。

滑坡滑坡的形成是在漫長的地質歷史進(Jin)程中,地殼內外營力相互作用的結果,在短期內不會被某一單純的因素所左右,一般需經過緩慢漸進(Jin)的過程才能逐漸形成其失穩的條件,因而消落帶滑坡雖然潛在發生幾率大,,但往往是緩慢的漸變過程,突發性滑坡較少,主要以滑坡體在水動力條件改變下的蠕滑為主,伴隨滑坡體前緣的不斷崩塌和后退。形成因素庫水位上作用,降低了其抗升后,古滑坡地下水的水位也隨之上升,從而增加了對古滑坡的浮托滑力。由于地下水和庫水的長期浸泡,滑帶土被軟化、泥化,抗剪強度大大降低,水庫蓄水后,由于水位抬升和長期浸泡,滑移面受水的浸潤,引起滑動面或軟弱結構面的力學性質弱化,巖土抗剪強度降低,庫水位驟然下降產生的超孔隙水壓力又增加了滑坡的重量。紫色泥巖和頁巖形成的軟巖斜坡穩定性本來就差,庫水浸泡會使泥巖、頁巖的穩定性進一步降低,將加劇滑坡的產生。第十一頁,共二十三頁。三、消落帶(Dai)土壤侵蝕分布特點及強度土壤侵蝕分布特點1.三峽水庫干流消落帶土壤侵蝕嚴重,土壤侵蝕面積分布較大,而庫灣消落帶受波浪影響較小,土壤侵蝕程度較輕,分布面積少。2.消落帶土壤侵蝕程度受水位停留時間的影響,在低水位線(145~150m)附近土壤侵蝕最為強烈。第十二頁,共二十三頁。3、>5°的消落帶土(Tu)質岸坡土(Tu)壤侵蝕強烈,分布面積較廣,而在平壩或臺階地上,土壤侵蝕一般只發生在田坎、陡坎部位。4、居民點附近的消落帶人類活動頻繁,退水后多被農民自發利用種植旱農或經濟作物,水土保持耕作措施未跟上,植被反復破壞,加劇了土壤侵蝕的發生。一般退水后自然恢復的草本植物覆蓋較好,土壤侵蝕相對較輕。第十三頁,共二十三頁。侵蝕強度t·hm-

2·a-

1面積萬hm2面積比例%平均侵蝕模數t·hm-

2·a-

1土壤侵蝕量萬t·a-

1侵蝕量比例%微度(<

5)190.3833.031.47280.541.53輕度(5~

25)178.0930.9013.102332.3812.71中度(25~

50)90.1415.6436.013245.8717.69強烈(50~

80)54.029.3763.263417.1618.63極強烈(80~

150)45.507.89106.794859.3826.49劇烈(>

150)18.243.17230.824211.2522.95表1三峽庫區不同侵蝕強度(Du)的土壤侵蝕量第十四頁,共二十三頁。土壤侵蝕強(Qiang)度

根據表1統計,各侵蝕強度的面積大小依次為微度>輕度>中度>強烈>極強烈>劇烈,分別占庫區總面積33.03%、30.90%、15.64%、9.37%、7.89%、3.17%。由表1可看出,盡管強烈以上侵蝕面僅占庫區總面積的20.43%,但其土壤侵蝕量比例卻為68.07%,其中劇烈等級的平均侵蝕模數高達230.82t/(hm2·a),遠高于當地容許土壤流失標準5t/(hm2·a)。說明局部地區的水土流失仍較嚴重,有待加強治理。由圖1可見,極強度侵蝕、劇烈侵蝕主要發生在庫區中部

的高山峽谷區;因此,今后應加強對上述區域的水土流失治理和防治。根據國家土壤侵蝕強度分級標準:南方紅壤丘陵區和西南土石山區的平均土壤侵蝕強度介于8000t·km-2·a-1~15000t·km-2·a-1之間時即屬于極強度水土流失,而消落帶裸地經4次降雨后每平方公里土壤侵蝕量已達到13527t,可見,消落帶裸地土壤侵蝕等級屬于極強度或者劇烈,消落帶裸地的水土流失已經相當嚴重。第十五頁,共二十三頁。圖1三峽庫區土壤侵蝕強度空間(Jian)分布第十六頁,共二十三頁。四、消落帶土壤侵蝕因子分(Fen)析消落帶土壤侵蝕產生的原因復雜多樣,內因主要有岸坡形態、物質組成、地質構造等區域自然條件因素,外因主要有降雨、水位漲落、波浪、重力和人類活動等因素。氣候特征消落帶具有河谷氣候的特點,是庫區年熱量條件最好的區域。在成陸期間,消落帶具有典型的亞熱帶氣候特征:光照強,熱量多,雨水足。消落帶成陸以后,在暴雨和高溫的作用下,巖土體含水量發生飽和-不飽和-飽和的快速變化,其內部應力及理化特性發生明顯改變,凝聚力和抗剪力大幅度下降,加之地表植被因為周期性淹沒被反復破壞,生態功能大幅度下降,成陸初期不易恢復,更容易遭受降雨濺蝕和徑流沖刷。第十七頁,共二十三頁。2、地形(Xing)地貌長江三峽庫區處于中國三大地貌階梯的第二階梯東緣,奉節以東地區以中山、低山和峽谷為主,岸坡坡度一般較陡,局部近直立,河谷地區斷續分布殘留階地;奉節以西地區屬川東山地,以低山丘陵和谷地為主,河谷比較開闊,沿江斷續分布有5~6級階地。此外,三峽庫區層狀地貌明顯,地質災害頻繁,庫岸沿線崩滑體和塌岸分布廣、密度大,大多數處于不穩定狀態。坡度直接影響徑流沖刷和波浪淘蝕的能力,消落帶地形坡度以15。以上坡度為主,其次為7。~15。致使消落帶存在土壤侵蝕的潛在危險。3、土壤因素消落帶基巖類型主要為紫色巖、碳酸鹽巖和石炭系等地層的泥盆,紫色巖巖性松軟,透水性強,巖石風化快,在高溫多雨、周期性干濕交替以及庫水侵蝕作用下,加速其風化過程,從而擴大了巖石風化的厚度,促進巖石分解,穩定性進一步降低,岸坡易形成崩塌和滑坡;碳酸鹽巖對侵蝕的承載力很低,在坡度稍大的消落帶,在水動力條件下具有崩塌和滑坡隱患,同時此類巖石風化成土過程較慢,原有土壤流失后,常導致消落帶石質化和礫石化。第十八頁,共二十三頁。消落帶土壤類型和分布受到母巖的控制,分布相對集中:河流階地、丘陵谷地和盆地土壤以沖積土、紫色土和水稻土為主;山地土壤主要是石灰土和以砂泥巖為母質的沙礫石,天然河漫灘上主要分布礫石裸地和沙灘。石灰土一般質地黏重,透水性差,易產生地表徑流;而在紫色砂泥巖地區發育的紫色土結構水穩(Wen)性很差,遇水極易分散、崩解,為易蝕性土壤,且土層淺薄,耕作層以下即為母巖層,土壤容蓄水量少,徑流系數高,當地面植被破壞后土壤侵蝕強烈。4、水庫水位漲落三峽水庫水位變化使消落帶坡體內的地下水位發生升降變化,產生靜水壓力和動水壓力,增加消落帶土體荷載,濕化、軟化消落帶土體,容易發生崩塌、滑坡等重力侵蝕。此外,由于庫水周期性反復升降,使消落帶生境發生質變,原有陸地生態系統消失,短時間內難以恢復,巖土體直接出露地表,而水庫消落帶的成陸期與庫區夏半年的光熱雨資源集中期基本同步,使其更易遭受降雨侵蝕和徑流沖刷的危害。第十九頁,共二十三頁。5、船行(Xing)波及風浪消落帶區域土壤侵蝕的主要原因是輪船、風以及其他因素造成的水面涌浪對岸坡的侵蝕。波浪對庫岸的破壞作用包括以下幾方面:波浪拍擊岸坡,使岸坡巖土體松動,甚至被波浪卷走。波浪淘刷土體中的土粒,使岸坡巖土松動失穩。涌浪作用將水灌入巖土體縫隙內,當波浪退卻后滯留水在巖土體底部起頂托作用,使巖土體松動滑落,同時灌入縫隙內的水浸泡巖土體,降低邊坡穩定性。6、人類活動受利益驅動,人們會自發地無序開墾和不合理利用消落帶土地,導致水土、養分等的流失,這將會嚴重地破壞消落帶的生態環境,對三峽水庫的水質、泥沙淤積、庫岸防護產生重大影響;另一方面,長江三峽河段是重要的交通航道,三峽工程建成后航運量還會顯著增加,每天數百艘過往的船只形成大小不等的涌浪沖擊、淘刷岸坡。第二十頁,共二十三頁。五(Wu)、消落帶土壤侵蝕治理措施

工程措施由于三峽水庫消落帶面積廣大,采用工程措施造價高,效果不理想。植物護坡措施從生態環境保護和防治效益考慮,植被護坡方應是最佳的治理措施。第二十一頁,共二十三頁。

及時培育抗旱、耐淹的水陸兩棲植物是三峽水庫水土(Tu)保持和生態建設的關鍵。已有研究表明,狗牙根、香根草,空心蓮子草、荻、牛鞭草和野古草這些草類在三峽庫區消落區構建中均能發揮良好的抗侵蝕效能,無論是經歷水淹浸泡的蓄水期,還是經歷雨水和地表徑流沖蝕的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