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四川各地語文中考真題(成都廣元南充德陽廣元等)分項匯編專題08 文言文閱讀(含詳解)_第1頁
2022年四川各地語文中考真題(成都廣元南充德陽廣元等)分項匯編專題08 文言文閱讀(含詳解)_第2頁
2022年四川各地語文中考真題(成都廣元南充德陽廣元等)分項匯編專題08 文言文閱讀(含詳解)_第3頁
2022年四川各地語文中考真題(成都廣元南充德陽廣元等)分項匯編專題08 文言文閱讀(含詳解)_第4頁
2022年四川各地語文中考真題(成都廣元南充德陽廣元等)分項匯編專題08 文言文閱讀(含詳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08文言文閱讀

(2022?四川涼山?中考真題)閱讀下面選文,完成下面小題。

①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內,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毛學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

不宜妄自菲薄,引俞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②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乎用。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

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思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

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④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日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

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中睦,優劣得所。

⑤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

此事,未嘗不嘆息演僻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

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節選自《出師表》)

1.下列加點詞,古今意義沒有發生變化的一項是()

A.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

B.陟罰臧否,不宜界呵

C.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D.未嘗不嘆息逋恨于桓、靈也

2.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表,是古代向帝王陳情言事的一種文體,言辭往往恭敬懇切。選文是諸葛亮呈給劉禪的表。

B.選文將敘述、議論、抒情相結合,把真摯感情融于議論、敘事之中。

C.諸葛亮首先向劉禪陳述了蜀國當時面臨的不利處境,接著闡述了有利條件,之后提出三條建議。

D.諸葛亮提出的三條建議是廣開言路、嚴明賞罰和親賢遠佞,其中嚴明賞罰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3.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A.今天天下三分,益州困苦窮乏,這確實是處在萬分危機、生死存亡的秋天。B.如今天下三分,益

州困苦窮乏,這確實是處在萬分危機、生死存亡的時候。

C.今天天下三分,益州疲勞偏僻,這確實是處在萬分危機、生死存亡的時候。

D.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勞偏僻,這確實是處在萬分危機、生死存亡的秋天。

(2022?四川成都?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劉海峰先生傳

[清]姚鼐

劉海峰先生,名大梃,字才甫,海峰其自號也。生而好學,讀古人文章,即如其意而善學之。年二十

余,入京師。

當康熙末,方侍郎苞?多大重于京師矣。見海峰,大奇之,語人目:“如苞何足言耶?吾同里劉大搬,

乃今世韓歐②才也!“自是天下皆聞劉海峰。然自康熙至乾隆數十年,應順天府試,兩登副榜,終不得舉。

乾隆元年舉博學鴻詞?,乾隆十五年舉經學,皆不錄用。朝官相知、提督學政者,率邀之幕中閱文。因歷天

下佳山水,為歌詩自發其意。年逾六十,乃得彭縣教諭④。又數年,去官歸機陽,不復出。卒,年八十三。

先生少時,與鼐伯父姜塢先生最厚。鼐于乾隆四十年自京師歸,屢見之于極陽。先生偉軀,巨髯,能

以拳入口,嗜酒,諧謔,與人易良無不盡。嘗謂鼐:“吾與汝再世交矣!”

天下言文章者,必首方侍郎。方侍郎少時嘗作詩以現海寧⑤查侍郎慎行,查侍郎日:“君詩不能佳,徒

奪為文力,不如專為文。“方侍郎從之,終身未嘗作詩。至海峰則文與詩并極其力,能包括古人之異體等以

成其體,雄豪奧秘,麾斥出之,豈非其才之絕出今古者哉!其文與詩皆有雕板,鼐欲稍刪次之合為集,未

就,乃次其傳。

(選自《惜抱軒詩文集》,有刪節)

[注]①方侍郎苞:方苞。其官至禮部右傳郎。②韓歐:韓愈、歐陽修。③博學鴻詞;科舉考試的一種科

目。④教諭:縣學教官。⑤海寧:地名。

4.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即知其意而善旗之效:模仿

B.方侍郎苞名大重于京師矣名:名望,名聲

C.嘗作詩以陽每寧查侍郎慎行視:同“示”,給……看

D.徒守為文力奪:改變

5.將文中畫線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

(1)因歷天下佳山水,為歌詩自發其意。(2)鼐欲稍刪次之合為集,未就,乃次其傳。

6.作者給劉海峰作傳,為什么用不少筆墨寫方苞?請結合文章簡要分析。

(2022?四川德陽?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蔬食

(清)李漁

聲音之道,絲不如彳?,竹不如肉,為其漸近自然。吾謂飲食之道,膾①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漸

近自然也。草彳木食,上古之風。人能疏遠肥膩,食蔬蕨而甘之,是猶作羲皇②之民,鼓唐虞之腹,與崇

尚古玩同一致也。所怪于世者棄美名不居而故異端其說謂佛法如是是則謬矣。吾輯《飲饌》一卷,后肉食

而首蔬菜,一?崇儉,一以復古;至重宰割而惜生命,又其念茲在茲,而不忍或忘者矣。

論蔬食之美者,日清,目潔,日芳馥,曰松脆而已矣。不知其至美所在,能居肉食之上者,只在一字

之鮮。此種供奉,惟山僧野老躬治園圃者,得以有多。不論城市山林,凡宅旁有圃者,旋摘旋烹,亦能時

有其樂。

(選自《閑情偶寄》,有制改)

[注]①膾:細切的肉。②羲皇:指伏羲。后文中的“唐虞”指唐堯與虞舜,都是上古時候的賢王。

7.給文中畫線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所怪于世者/棄美名不居/而故異端其說/謂佛法如是/是則謬矣

B.所怪于世者棄美名/不居而故/異端其說謂/佛法如是/是則謬矣

C.所怪于世者/棄美名不居/而故異端其說謂/佛法如是/是則謬矣

D.所怪于世者棄美名/不居而故/異端其說/謂佛法如是/是則謬矣

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絲不如色水中藻、特交橫,蓋竹柏影也

B.草木木食各隱卷底衣褶中

C.一場崇儉儉?養德

D.得以有本屬予作文以記本

9.下列對選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首先用“聲音之道”來類比"飲食之道”,提出飲食上崇尚追求自然的觀點。B.作者認為跟肥膩

遠離,以蔬菜為主食,甘于吃蔬菜,是與崇尚古玩差不多的雅事。

C.作者編《飲饌》,既有崇尚節儉,恢復古風的原因,也有珍惜生命不愿殺生的緣故。

D.作者說蔬食的好處很多,如清、潔、芳香、松脆等,但能稱為至美,是在于“鮮

10.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不論城市山林,凡宅旁有圃者,旋摘旋烹,亦能時有其樂。

(2)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愚公移山》)

(2022?四川宜賓?中考真題)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冰雪文序

張岱

魚肉之物,見風日則易腐,入冰雪則不敗,則冰雪之能有物也。今年冰雪多,來年谷麥必茂,則冰雪

之能生物也。蓋人生無不藉此冰雪之氣以生,而冰雪之氣必待冰雪而有,則四時有幾冰雪哉!

若吾所謂冰雪則異是。々△遇旦晝則風日,而夜氣則冰雪也;遇煩躁則風日,而清凈則冰雪也;遇市

朝則風日,而山林則冰雪也。冰雪之在人如魚之于水龍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魚與龍不之覺耳。故知世間

山川、云物、水火、草木、色聲、香味,莫不有冰雪之氣;其所以港人挹取受用之不盡者,莫深于詩文。

蓋詩文只此數字,出高人之手,遂現空靈:一落凡夫俗子,便成臭腐。此期間真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特號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說。即使其能解能說矣,與彼不知者說,彼仍不解,說亦奚為?故日:詩

文一道,作之者固難,識之者尤不易也。

干將之鑄劍于冶,與張華之辨劍于斗,雷煥之出劍于獄,識者之精神,實高出于作者之上。由是推之,

則劍之有光鴕,與山之有空翠,氣之有沆濯,月之有煙霜,竹之有蒼蕩,食味之有生鮮,古銅之有青綠,

玉石之有胞漿,詩之有冰雪,皆是物也。蘇長公曰:”子由近作《棲賢僧堂記》,讀之慘涼,覺崩崖飛瀑,

逼人家栗。”噫!此豈可與俗人道戰!筆墨之中,崖瀑何從來戰!

11.下列關于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冰雪之在人/如魚之于水/龍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魚與龍不之覺耳。

B.冰雪之在/人如魚之于水/龍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魚與龍不之覺耳。

C.冰雪之在/人如魚之于水龍/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魚與龍不之覺耳。D.冰雪之在人/如魚之于水/

龍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魚與龍不之覺耳。

12.下列關于加點文言詞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則冰雪之能事物也壽:使……保持新鮮

B.蓋人生無不爭此冰雪之氣以生藉:借助

C.外人遇旦晝則風日凡人:平凡的人

D.特恨遇之者不能解恨:遺憾

13.把文中兩個畫橫線的文言句子翻譯成白話文。

(I)故曰:詩文一道,作之者固難,識之者尤不易也。

(2)噫!此豈可與俗人道哉!筆墨之中,崖瀑何從來哉!

(2022?四川樂山?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岳飛,字鶴舉,相州湯陰人。少圾氣節,沈①厚寡言,家貧力學,尤好《左氏春秋》、孫吳兵法。生有

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學射寺周同,盡其術,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設祭于若冢。父義之,

日:“汝為時用,其徇②國死義乎!”

飛應募。與敵相持于滑南,領百騎習兵河上。敵號至,飛麾其徒日:“敵雖眾,未知吾虛實,當及其

未定擊之。”乃獨馳迎敵。有梟將舞刀而前,飛斬之,敵大敗。

卒夜宿,民開門愿納,無敢入者。軍號“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卒有疾,躬為調藥:諸將遠戍,

遣妻問勞其家;死國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凡有頒犒,均給軍吏,秋毫不私。善以少擊眾。

凡有所舉,盡召諸統制③與謀,謀定而后戰,故有勝無敗。敵為之語曰:“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張俊

嘗問用兵之術,目:“仁、智、信、勇、嚴,闕一不可。”好賢禮士,覽經史,每號官,必曰:“將士效

力,飛何功之有?”

(節選自《宋史岳飛傳》)

【注】①沈:通“沉”。②徇:通“殉”。③統制:武官名。

14.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少”氣節負:具有

B.敵竄至猝:死亡C.遣妻問方其家勞:慰勞

D.每群官辭:辭謝

15.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學射于周同皆以美于徐公

B.朔望設祭于基冢安陵君苦許寡人

C.有梟將舞刀畫前后狼止畫前狼又至

D.飛何功?有何陋之有

16.下列對選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岳飛天賦異稟,喜好《左氏春秋》、孫吳兵法,一出生就力大無窮,能拉開三百斤的弓。

B.岳飛重情重義,師傅周同死后,岳飛每月初一、十五都到他墳前祭奠,贏得父親贊譽。

C.岳飛有勇有謀,單人匹馬飛馳迎戰敵人,大敗敵軍,每當有軍事行動必定先做好謀劃。

D.岳飛治軍有方,紀律嚴明,關愛士卒,凡是有犒賞,都分給下屬官吏,絲毫不占為己有。

17.翻譯下列句子.

(1)卒夜宿,民開門愿納,無敢入者。(上文)

(2)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曹劌論戰》)

(2022?四川?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李氏山房藏書記

蘇軾

自孔子圣人,其學必始于觀書。當是時,惟周之柱下史?老聃為多書。韓宣子適魯,然后見《易象》與

《魯春秋》。季札聃②于上國③,然后得聞《詩》之風、雅、頌。士之生于是時,得見《六經》者蓋無幾,其

學可謂難矣!而皆習于禮樂,深于道德,非后世君子所及。自秦漢以來,作者益眾,紙與字畫日趨于簡便,

而書益多,士莫不有,然學者益以可簡,何哉?余猶及見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時,欲求《史記》《漢書》而

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節,日夜誦讀,惟恐不及。近歲市人轉相摹刻,諸子百家之書,日傳萬紙。學

者之于書,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詞學術,當倍祕④于昔人,而后生科舉之士,皆束書不觀,游談無根,此又

何也?余友李公擇,少時讀書于廬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公擇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為李

氏山房。藏書凡九千余卷。公擇既已涉其流,探其源,采剝其華實,而咀嚼其膏味,以為已有,發于文詞,

見于行事,以聞名于當世矣。而書用自如也,未嘗少損。將以遒來者,供其無窮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

當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余既衰且病無所用于世惟得數年之閑盡讀其所未見之書而廬山固所愿游而不得者,蓋將老焉。盡發公

擇之藏,拾其余棄以自補,庶有益乎?而公擇求余文以為記,乃為一言,使來者知昔之君子見書之難,而

今之學者有書而不讀為可惜也。

(節選自《蘇軾全集校注》,有刪節)

(注)①柱下史:掌管王室藏書的官。老聃曾任東周王室柱下史。②季札聃:人名。③上國:中原地

區的諸侯國,此指魯國。④倍征:超過數倍。

18.下面是小娟同學對句中加點詞語境意義的理解與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聯系成語“一絲不茍”,可推知“學者益以阿簡”中“茍”意義為“茍且”“馬虎

B.古漢語有字同義不同的現象,“皆手自干''與''而日益多”中兩個"書”字同義不同。

C.回顧課文“汝心之固,固不可徹''可推知''而書圄自如也'‘中"固"意義為"固執

D.查字典,“遺”有“遺留f曾送”等義項,“將以遵來者”中“遺”應選擇“贈送”。

19.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余既衰且病/無所用于世/惟得數年之閑盡讀/其所未見之書/

B.余既衰且病/無所用于世/惟得數年之閑/盡讀其所未見之書/

C.余既衰/且病無所用/于世惟得數年之閑/盡讀其所未見之書/

D.余既衰/且病無所用于世/惟得數年之閑/盡讀其所未見之書/

2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分析,不巧建的一項是()

A.古代圣人的學問都始于認真讀書,他們的學問與道德修養都不是后人所能趕上的。

B.近年來可讀之書多而易得,但科舉士子卻將書束之高閣,致使他們談吐沒有根底。

C.李公擇藏書豐富,讀書精深,聞名當世:他藏書于僧房供后人閱讀,有仁者之心。

D.蘇軾想讀完公擇藏書,他主動作記是希望后人知前人讀書不易從而更加努力讀書。

21.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士之生于是時,得見《六經》者蓋無幾,其學可謂難矣。

(2)公擇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為李氏山房。

幫幫你:指:①手指;②指向:③指責;④意思,意圖;⑤指稱。——《古漢語詞典》(商

務印書館)

(2022?四川自貢?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平平,猥自枉屈,三顧臣于

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昭外。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

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駕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

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思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諱、允之任也。

——(節選自諸葛亮《出師表》)

【乙】

諸葛孔明千載人,其用兵行師,皆本于仁義節制①,自三代以降,未之有也。蓋其操心制行,一出于誠,

生于亂世,躬耕龐畝,使無徐庶之一言,玄德之三顧,則茍全性命,不求聞達必矣。其始見玄德,論曹操

不可與爭鋒,孫氏可與為援而不可國,唯荊、益可以取,言如蓍龜②,終身不易。二十余年之間,君信之,

士大夫仰之,夷夏?服之,敵人畏之。上有以取信于主,故玄德臨終,至云''嗣子不才,君可自取”;后主

雖庸懦無立,而舉國聽之而不疑。下有以見信于人,后主左右奸辟側佞充塞于中而無一人有心害疾者魏盡

據中州,乘操、丕積威之后,猛士如林,不敢西向發一矢以臨蜀,而公六出征之,使魏畏蜀如虎。司馬懿

案行其營壘處所,嘆為天下奇才。

(節選自洪邁《容齋隨筆?諸葛公》)

【注】①節制:節度法制。②蓍龜:指卜筮。③夷夏:指少數民族和中原人。

2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言語惡劣。

B.遂許先帝以吸駟驅馳:奔走效勞。

C.孫氏可與為援而不可圖圖:圖謀,謀取。

D.參操、丕積威之后乘:趁著,憑借。23.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

一項是()

A.后主左右奸辟側佞/充塞于中而無一人/有心害疾者

B.后主左右奸辟/側佞充塞/于中而無一人有心害疾者

C.后主左右奸辟側佞/充塞于中/而無一人有心害疾者

D.后主左右奸辟/側佞充塞于中/而無一人有心害疾者

2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諸葛亮不求聞達。他原本一介布衣,在南陽種地,假使沒有徐庶推薦,劉備三顧,他不會揚名于諸

侯。

B.諸葛亮恪盡職守。他不忘先帝遺命,在南方已定、兵甲充足以后,隨即請求北伐平定中原、興復漢

室。

C.諸葛亮立身仁義。他用兵行軍、指揮打仗,都以仁義為本,遵守節度法制,是三代以來未曾有過的。

D.諸葛亮受人信服。劉備信任他,臨終將后主托付給他;下面的人看見劉備信任他,也對他非常信服。

2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

(2)(魏)不敢西向發一矢以臨蜀,而公六出征之。

(2022?四川成都?中考真題)閱讀下面兩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題。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

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舜發于映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

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

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

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26.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可以調本琴素:不加裝飾的

B.無案牘之勞亭形:形體、軀體

C.百里奚舉于事市:集市

D.衡于慮衡:平衡

27.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有仙則名思而不學則殆

B.何陋書有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C.舜發于吠畝之中所惡有甚于死者

D.然后知生于憂患地死于安樂也鳴之畫不能通其意

28.對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A.(通過這些)來感動(他的)內心,容忍(他的)性格,曾增加他的才干。

B.因此,感動(他的)內心,容忍(他的)性格,增加他的才干。

C.因此,使(他的)內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堅忍,曾增加他的才干。

D.(通過這些)來使(他的)內心受到晨撼,使(他的)性格堅忍,增加他的才干。

29.下列對選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兩文均明確表達中心?甲文明確提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乙文結尾點明中心“生于憂患

而死于安樂

B.兩文均涉及人生處境。甲文寫作者雖然身居陋室,但是不甘貧賤;乙文談到了將擔大任者須經受艱

難處境的磨煉。

C.兩文均有舉例。甲文舉“諸葛廬”“子云亭”類比“陋室”,乙文用六個歷史人物的事例證明人才造就于

艱苦環境。

D.兩文語言特色鮮明。甲文以駢句為主,句式整齊,節奏分明,音韻和諧;乙文使用不少排比句,氣

勢充沛,雄辯有力。

(2022?四川達州?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甲】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乳,益

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

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

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年從師也,負筐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軟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

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

戴珠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呼苦若神人;余則緇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

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今雖耄老,未有所成,猶幸預君子之列,而承

天子之寵光,綴公卿之后,日侍坐備顧問,四海亦謬稱其氏名,況才之過于余者乎?

今諸生學于太學,縣官日有腹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

奔走之勞矣;有司業、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

手錄,假諸人而后見也。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已二年,流輩甚稱其賢。余朝京師,生以鄉人子謁余。撰長書以為贄,辭甚暢達。

與之論辨,言和而色夷。自謂少時用心于學甚勞。是可謂善學者矣。其將歸見其親也,余甚道為學之難以

告之。謂余勉鄉人以學者,余之志也;詆我奪際遇之盛而驕鄉人者,豈知余者哉。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乙】

(吾)于堂左潔一室,乃書齋,明窗素壁,泊如①也。設幾二:一陳筆墨,一置香爐、茗碗本屬。竹床

一,坐以之;木榻一,臥以之。書架書筲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塵尾諸什物,亦雜置本有。

甫②晨起,即科頭③,拂案上塵,注水硯中,研磨及丹鉛,飽飲墨以俟。隨意抽書一帙?,據坐批閱之。

傾至會心處,則朱墨淋漓漬紙上,字大半為之隱。有時或歌或嘆,或笑或泣,或怒罵,或悶欲絕,或大叫

稱快,或咄咄詫異,或臥而思、起而狂走。家人窺見者,悉駭愕,罔測所指。乃竊相議,俟稍定,始散去。

婢子送酒茗來,都不省取。或誤觸之,傾濕書冊,輒怒可呵責,后乃不復持至。逾時或猶未食,無敢

前請者。惟內子時映簾窺余,得用始進,日:“日午矣,可以飯乎?”余應諾。內子出,復忘之矣。羹炙

皆寒,更溫以俟者數四。及就食,仍夾一冊與俱,且啖且閱,羹炙雖寒,或且變味,亦不覺也。至或誤以

雙箸亂點所閱書,良久,始悟非筆,而內子及婢輩罔不竊笑者。夜坐漏常午⑥,顧童侍,無人在側,俄而鼾

震左右,起視之,皆爛漫⑥睡地上矣。(鄭日奎《醉書齋記》,有刪改)

【注】①泊如:淡泊無欲望?②甫:才,岡上③科頭:不戴帽子,光著頭。④帙(Zhi):原意是包書的

套子,因謂一套書為一帙。⑤漏:古代計時器,此指時間。午:午夜,半夜。⑥爛漫:坦率自然貌.

30.下列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憚然若神人炸然:光彩鮮明的樣子

B.余政道為學之難以告之故:故意

C.琴磬塵尾諸什物,亦雜置與有左右:旁邊

D.惟內子時映簾窺余,得畫始進間:間隙、空隙

31.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網的一項是()

A.當余之從師也一陳筆墨,一置香爐、茗碗之屬

B.于堂左潔一室,為書齋中軒敞者為艙

C.假諸人畫后見也或誤觸之,傾濕書冊,輒怒呵呵責

D."中有足樂者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32.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甲】文作者通過現身說法,講述了自己年輕時艱苦學習的經歷,旨在勉勵馬生刻苦學習,有所成

就。

B.【乙】文通篇極力渲染一個“醉”字,把書齋主人陶醉于書的癡態、狂態、廢寢忘食乃至忘乎所以的

情狀刻畫得惟妙惟肖。

C.【甲】文多用對比手法,不僅有太學生優越的學習條件與作者求學的種種艱辛這樣的正比,而且也

有作者的“嗜學”與馬生的“用心于學”這樣的反比。

D.【乙】文通過描繪書齋樸素雅潔,藏書豐富的環境特點和家中妻子、仆人的言行,從側面烘托了主

人潛心讀書的形象。

3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生以鄉人子謁余,撰長書以為贄,辭甚暢達。

(2)或誤以雙箸亂點所閱書,良久,始悟非筆。

34.梁啟超說:“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盡得小的責任,就得小快樂,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

海,永遠不能解除了。”作為一個社會人,角色身份不同,責任也不同,那么作為中學生的你應盡的責任是

什么呢?請聯系【甲】【乙】文段內容談談你的看法。

(2022?四川南充?中考真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題。

【甲】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

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

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

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

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互

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

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選自《孟子?告子上》)

【乙】

順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圍急。督相史忠烈公?知勢不可為,集諸將而語之曰:“吾誓與城為殉,然倉

皇中不可落于敵人之手以死,誰為我臨期成此大節者?”副將軍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日:“吾尚未有

子,汝當以同姓為吾后。吾上書太夫人,譜汝諸孫中。”

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諸將果爭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執刃,遂為諸

將所擁而行。至小東門,大兵如林而至,馬副使鳴.糅、任太守民育及諸將劉都督肇基等皆死。忠烈乃瞠目

曰:“我史閣部也。”被執至南門。和碩豫親王以先生呼之,勸之。忠烈大罵而死。初,忠烈遺言:“我

死當葬梅花嶺上。”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選自《梅花嶺記》,有刪改)

注:①【史忠烈公】明代督相史可法。忠烈,是他的謚號。因曾擔任內閣大學士,故自稱“閣部

35.下列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故哥有所不辟也患:憂慮,擔心B.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得:同“德”,感恩、感激

C.是亦不可以弓乎已:停止

D.被熱至南門執:押解

3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鄉為身死而不受汝當以同姓為吾后

B.所欲有甚于生者乃取一葫蘆置于地

C.舍生池取義者也遂為諸將所擁頂行

D.蹴爾而與諸將果爭前抱持之

37.下列對文本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甲文注重推理,邏輯嚴密。開篇通過類比提出中心論點,然后從正反兩方面有力地論證了中心論點。

B.乙文記述了江都城被攻陷后,和碩豫親王勸史可法投降,史可法大罵而死,他的部將遵照他的遺言

將他葬在梅花嶺上。

C.甲文孟子善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進行說理,使抽象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乙文飽含深情地敘述了史

可法的悲壯事跡,極具感染力。

D.甲文孟子認為“正義”“大義”比生命重要,能給予人不茍且偷生、不避禍患的勇氣;乙文史可法用行

動捍衛了他心中的“大義

38.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

(1)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2)然倉皇中不可落于敵人之手以死,誰為我臨期成此大節者?

(2022?四川瀘州?中考真題)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馬說

唐韓愈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驕死于槽

物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

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目:“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

邪?其真不知馬也!

【乙】

愛蓮說

北宋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

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丙】

問說(節選)

清劉開

君子之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

學者也。理明矣,而或不達于事;識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細,舍問,其奚決焉?

賢于己者,問焉以破其疑,所謂“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問焉以求一得,所謂“以能問于不能,以

多問于寡''也。等于己者,問焉以資切磋,所謂交相問難,審問而明辨之也。《書》不云乎?“好問則裕。”

孟子論:“求放心",而并稱曰“學問之道”,學即繼以問也。子思言“尊德性”,而歸于"道問學”,問且先于學

也。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學有未達強以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則終身幾無可問之事。賢于己者,忌之

而不愿問焉;不如己者,輕之而不屑問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問焉,如是,則天下幾無可問之人。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

理無專在,而學無止境也,然則問可少耶?《周禮》,外朝以詢萬民,國之政事尚問及庶人,是故貴可以問

賤,賢可以問不肖,而老可以問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孔文子不恥下問,夫子賢之。古人以問為美德,而并不見其有可恥也,后之君子反爭以問為恥,然則

古人所深恥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為恥者多矣,悲夫!

39.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完完正確的一項是()

A.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學有未達強/以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則終身幾無可問之事

B.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學有未達/強以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則終身幾無可問之事C.是己而

非/人俗之同病/學有未達/強以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則終身/幾無可問之事

D.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學有未達強/以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則終身/幾無可問之事

4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是馬也,雖有千里之熊能:才能

B.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宜:應當

C.賢于己者,問焉以瑕其疑破:破解

D.孔文子不臟下問,夫子賢之恥:恥辱

41.下列對三篇選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說”是古代一種議論文體,寫法不拘一格。甲乙丙三文都運用托物寓意的寫法,表達作者鮮明的觀

點,抒發高雅的情趣。

B.甲文作者借千里馬表達了“有了伯樂,才能發現人才”的觀點,寄寓了作者對人才受到屈辱、被埋沒

的感慨、悲憤之情。

C.乙文通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的描寫,歌頌了蓮花堅貞高潔的品格,表現了作者潔身自愛的人格和對

追名逐利的世態的厭惡。

D.丙文第一自然段提出“君子之學必好問”的中心論點,分析了“問''與"學’'的關系,后面幾段主要闡明

了“問”的重要性。

42.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句子。

(1)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2)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

(2022?四川廣元?中考真題)文言文閱讀,完成9T3題。

材料一: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

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選自周敦頤《愛蓮說》)材

料二:

群葩①當令時,只在花開之數日,前此后此皆屬過而不問之秋矣。芙蕖②則不然。自荷錢出水之日,便

為點綴綠波;及其莖葉既生,則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迨③至菌茗成花,嬌姿欲滴,后先相繼,自夏至秋

此則在花為分內之事,在人為應得之資者也。及花之既謝,乃復蒂下生蓬,蓬中結實,亭亭獨立,猶似未

開之花,與翠葉并擎,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則有荷葉之清香,荷花之異馥;避暑而暑為之退,納涼而涼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則蓮實

與藕皆并列盤餐而互芬齒頰者也。只有霜中敗葉,零落難堪,似成棄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備經年裹物之

用。予夏季倚此為命者,其可人也。

(選自李漁《閑情偶寄?芙蕖》,有刪改)【注釋】①葩:花。②芙蕖(qU):即荷花,又稱苗苗(handdn),

芙蓉、蓮花等。③迨(ddi):及,等到。

43.古代漢字意蘊豐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限"《說文解字注》“蓋大葉駭人,故謂之荷”與“自荷錢出水之日”中“荷”的意思相同。

B.:登《說文解字》“蓮,芙蕖之實也”與“蓮實與藕皆并列盤餐”中“蓮”的所指相同。

C得.田《說文解字》“菌也,實為菌菖,未發為菌茗”與“迨至苗藥成花”中的“菌茗”意思相同。

D.介《爾雅》:“芙蓉之含敷蒲也。”李時珍也說芙蓉是“敷布容艷之意”,所以常用“出水芙蓉”

來形容

天然艷麗的年輕女子。

44.下列語句中加點字的意義或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水陸草木之花避暑而暑為之退

B.出淤泥而不染乃摘而藏之

C.長跪而謝之及花之既謝

D.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皆屬過而不問之秋矣

45.對材料二中畫波浪線句子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自夏至秋/此則在花為分內之事在人為/應得之資者也

B.自夏至秋此則/在花為分內之事/在人為應得之資者也

C.自夏至秋/此則在花為分內之事/在人為應得之資者也

D.自夏至秋此則/在花為分內之事在人為/應得之資者也

46.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②予夏季倚此為命者,其可人也。

47.兩則材料都寫了“蓮”,但各有側重,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

(2022?四川內江?中考真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劉羽沖偶得古兵書,伏讀經年,自謂可將十萬。會有土寇,自練鄉兵與之角°),全隊潰覆,幾為所擒。

又得古水利書,伏讀經年,自謂可使千里成沃壤。繪圖列說干②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試于一村。溝涮③甫

成,水大至,順渠灌入,人幾為魚。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獨步庭階,搖首自語曰:“古人豈欺我哉!”如

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歟?何文勤公嘗教日勻日:“滿腹皆書能害事,腹中竟無一

卷書亦能害事。國弈不費?舊譜而不執舊譜,國醫不泥古方而不離古方。”

(選自紀的《閱微草堂筆記》,有刪改)

【注釋】①角:較量。②干:這里是游說意思。③淵:田間水道。④費:通“廢”,廢棄。

48.解釋下面加點詞語。

(1)自謂可將十萬()(2)含有土寇()

(3)幾為所擒()(4)使試于一村()

49.翻譯下面句子。

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歟?

50.選文講了什么道理?結合實際談談你的感悟。

(2022?四川廣安?中考真題)【甲】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日:“肉食者謀

之,又何間焉?”劌日:“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日:'‘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

以分人。”對日:“小惠未褊,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日:“小信未孚,神弗

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日:“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目:“未可。'’齊人三鼓。劌日:“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

日:"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目:“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日:“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

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選自《曹劌論戰》)

【乙】楚莊王欲伐陳?,使人視之。使者曰:“陳不可伐也。’'莊王日:“何故?”對曰:"其城郭高,溝洵

②深,蓄積多也。''寧國③曰:“陳可伐也。夫陳,小國也,而蓄積多,賦斂重也,則民怨上矣。城郭高,溝湎

深,則民力罷@矣。興兵伐之,陳可取也”。莊王聽之,遂取陳焉。

注:①陳:國名。②派:護城河③寧國:楚國大臣?④罷:通“疲”

51.請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

(1)雖不能騫__________________

(2)夫大國,難刎也__________________

(3)其城郢高__________________

(4)則民怨上矣__________________

5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像人視之安陵君因使唐雎便于秦

B.夫陳,小國也,加蓄積多狼亦黠矣,陽頃刻兩斃

C.何以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興兵伐之,陳可取也輟耕之壟上

53.請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2)莊王聽之,遂取陳焉。

54.請閱讀選文,按要求完成下面兩個小題。(1)【甲】文第一自然段中曹劌認為魯莊公憑借

""(用原句回答)能取得戰爭的勝利;【乙】文中陳國因為“

(用原句回答)導致戰爭的失敗。

(2)魯莊公和楚莊王最終取勝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專題08文言文閱讀

(2022?四川涼山?中考真題)閱讀下面選文,完成下面小題。

①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內,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毛學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

不宜妄自菲薄,引俞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②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乎用。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

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思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

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④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日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

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中睦,優劣得所。

⑤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

此事,未嘗不嘆息演僻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愿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