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救瀕危野生動物_第1頁
救救瀕危野生動物_第2頁
救救瀕危野生動物_第3頁
救救瀕危野生動物_第4頁
救救瀕危野生動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救救瀕危野生動物瀕危野生動物:

是指所有由于物種自身的原因或受到人類活動和自然災害的影響而有滅絕危險的野生動物物種。東北虎大熊貓藏羚羊金絲猴分布在中國東北的完達山、長白山的自然保護區。分布在中國四川、陜西等周邊山區。分布在新疆、青海、西藏的高原上。分布于四川、貴州、云南、陜西和湖北。

朱鹮朱鹮又稱朱鷺,是世界上一種極為珍稀的鳥,素有“東方寶石”、“東方明珠”之稱,被世界鳥類協會列為“國際保護鳥”。僅在中國、朝鮮、日本及俄羅斯有分布,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后都失去了蹤影。1981年在陜西洋縣姚家溝發現2窩共7只朱鹮,轟動了世界。

揚子鱷

揚子鱷是中國唯一的鱷種,現為我國特有。揚子鱷生活在淡水里,主要分布在我國安徽、浙江、江西等地的局部地區。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現在生存數量非常稀少、世界上瀕臨滅絕的爬行動物。所以,人們稱揚子鱷為“活化石”。

白鰭豚

白鰭豚為中國長江中下游的特有水獸,全球豚類有70多種,淡水僅5種,中國僅此一種淡水鯨.

褐馬雞

褐馬雞世界的珍禽,褐馬雞堪稱國鳥。它主要棲息在以華北落葉松、云杉次生林為主的林區和華北落葉松、云杉、楊樹、樺樹次生針闊混交森林中。近代以來,帝國主義侵華后,不少資本主義國家一向以羽毛點綴軍裝,因而名貴的褐馬雞羽毛就更加昂貴了。在清王朝時,一對褐馬雞在歐洲市場上可售銀幣千元以上。褐馬雞是一種產于中國山西龐泉溝、河北小五臺山及北京門頭溝的珍禽,目前,褐馬雞為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皮書“瀕危”級,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黑頸鶴

黑頸鶴是世界上唯一一種高原鶴類,是藏族人民心目中神圣的大鳥,也是世界十五鶴中被最晚記錄到的一種鶴,它是俄國探險家普熱爾瓦爾斯基于1876年在中國青海湖發現的。黑頸鶴夏季在西藏繁殖,冬季遷至云貴越冬,少數還飛越喜馬拉雅山至不丹越冬。

四不象

“四不象”為麋鹿的俗名,它是做為中國特有的濕地鹿類,曾于1900年在中國本土滅絕的,幸有少量存于歐洲,經過一個世紀的養護,種群才得以恢復。麋鹿是濕地動物,由于對濕地生境的適應,而形成特殊的形態,即所謂的“四不象”,角似鹿非鹿、臉似馬非馬、蹄似牛非牛、尾似驢非驢。麋鹿,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皮書極危級。探究學習東北虎,藏羚羊、金絲猴、大熊貓等野生動物瀕危的原因面臨的困境:1、分布區越來越小。2、食物缺乏。3、繁殖能力下降。4、非法偷獵。面臨的困境:、棲息地遭到破壞。、過度的捕殺。

面臨的困境:1、棲息地逐漸縮小。2、捕捉過多。3、盜獵走私。4、食物缺乏。面臨的困境:1、棲息地逐漸縮小。2、生存環境遭破壞。3、偷捕濫殺。4、生殖時要千里遷徙。藏羚羊在哭泣

藏羚羊之殤1、自然災害的直接破壞。2、物種的自身原因。3、棲息地破壞與喪失。4、亂捕濫殺。5、環境污染。6、經濟利益驅使(根本原因)野生動物瀕危的原因:

野生動物的減少或滅絕,對我們人類會有什么影響?小組合作學習,完成課本14頁:我們能為挽救這些野生動物做什么?宣傳標語:1鮮美的野味背后是獵人冰冷的槍口。2保護動物光榮,獵殺動物可恥。3還野生動物一片凈土。倡議書親愛的同學們:我國是生物大國,野生動物種類也很多,但由于自然災害和人為獵殺,很多珍貴的野生動物都已經滅絕了,現存的珍惜野生動物數量也在急劇下降,瀕臨滅亡。為了不讓我們的動物朋友永遠的消失,我倡議全校同學拒絕食用野生動物或購買野生動物制品,并向你的家人和朋友宣傳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希望大家能為挽救野生動物多做貢獻連一連:華南虎大熊貓藏羚羊金絲猴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