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36參苓附術加生姜湯_辨證錄卷一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參苓附術加生姜湯_辨證錄卷一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 11. 原方 38組成:人參1兩,白術1兩,生姜1兩,附子2錢,茯苓3錢。 38功效:冬月直中陰寒,吐瀉交作,身發熱者。 38來源:《辨證錄》卷一。 38以下方劑相似度只按組成計算,不計劑量。 38相似度80%:參苓術附湯 38組成:人參7錢,白術3錢(土炒),茯苓1錢,附子(制)1錢。 38原方對照:人參1兩,白術1兩,生姜1兩,附子2錢,茯苓3錢。 382.3. 減:生姜 38功效:產后虛瀉,眼昏不識人。 38來源:《胎產心法》卷下引朱丹溪方。 383. 相似度80%:茯苓湯 38組成:茯苓5兩,人參2兩,生姜2兩,橘皮2兩,白術2兩。 38原方對照:人參1兩,白術1兩,生姜1兩,附子2錢,茯苓3錢。 383.3. 加:橘皮 383.4. 減:附子 38功效:風痰氣發,即嘔吐欠呿,煩悶不安,或吐痰水者。 38來源:《外臺》卷八引《延年秘錄》。 38相似度80%:附子理中湯 38組成:茯苓2錢,白芍藥2錢,附子2錢,人參2錢,白術4錢。 39原方對照:人參1兩,白術1兩,生姜1兩,附子2錢,茯苓3錢。 39加:白芍藥 394.4. 減:生姜 39功效:瘡瘍,脾胃虛寒,或誤行攻伐,手足厥冷,飲食不入,或腸鳴腹痛,嘔逆吐瀉。 來源:《口齒類要》。 395. 相似度80%:附子湯 392枚(8片),324兩,芍藥3兩。 39原方對照:人參1兩,白術1兩,生姜1兩,附子2錢,茯苓3錢。 395.3. 加:芍藥 395.4. 減:生姜 39功效:少陰病。 39來源:《傷寒論》。 396. 相似度80%:真武湯 39333兩(切),21枚(炮,去皮,破8片)。 3911123...396.3. 加:芍藥 396.4. 減:人參 40功效:脾腎陽虛,水氣內停,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腹痛下利,或肢體浮腫,苔白不渴,脈沉;太陽病誤汗不解,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欲擗地者;少陰病腹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其人或咳,或嘔者。虛勞人,憎寒壯熱,咳嗽下利。治少陰腎證,水飲與里寒合而作嗽。 來源:《傷寒論》。 40相似度80%:薛氏扶陽逐濕湯 40組成:人參6g,附子6g,益智仁6g,白術12g,茯苓12g。 40原方對照:人參1兩,白術1兩,生姜1兩,附子2錢,茯苓3錢。 40加:益智仁 407.4. 減:生姜 40功效:補氣扶陽逐濕。 40來源:《濕熱病篇》 40相似度71%:四君子加姜附厚樸湯 40組成:人參、白術、茯苓、甘草各1兩,生姜3錢,附子3錢,厚樸(炮制)3錢。 原方對照:人參1兩,白術1兩,生姜1兩,附子2錢,茯苓3錢。 40加:甘草、厚樸 40功效:吐瀉霍亂,四肢拘急,脈沉而遲者。 40來源:《此事難知》。 40相似度67%:加味術苓湯 41553213分。 41原方對照:人參1兩,白術1兩,生姜1兩,附子2錢,茯苓3錢。 41加:半夏、竹瀝 419.4. 減:生姜 41功效:氣虛呃逆,時作時止。 41來源:《辨證錄》卷四。 4110. 相似度67%:茯苓飲 41組成:茯苓3兩,人參2兩,白術3兩,生姜4兩,枳實2兩(炙),橘皮1兩半(切)。 1112341加:枳實、橘皮 4110.4. 減:附子 41功效: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水出后,心胸間虛氣滿,不能食。 41來源:《外臺》卷八引《延年秘錄》。 41相似度67%:酸棗仁湯 4122222兩,生姜6兩。 411112341加:酸棗仁、甘草 4211.4. 減:附子 42功效:驚悸不眠。 42來源:《證類本草》卷十二引《胡洽方》。 4212. 相似度67%:六物湯 42組成:人參、白術、茯苓、甘草、酸棗仁、生姜。 421112342加:甘草、酸棗仁 4212.4. 減:附子 42功效:振悸不得眠。 42來源:《赤水玄珠》卷十四。 42相似度67%:四君加姜附湯 42組成:白術1兩,茯苓5錢,附子1錢,人參5錢,甘草1錢,干姜錢。 421112342加:甘草、干姜 4213.4. 減:生姜 42功效:冬月傷寒4-5日后,腹痛,小便不利,手足沉重而疼,或咳,嘔。 42來源:《辨證錄》卷一。 4214. 相似度67%:厚樸湯 43組成:厚樸3兩(炙),白術1兩,人參1兩,茯苓3兩,生姜5兩,橘皮2兩。 1112343加:厚樸、橘皮 4314.4. 減:附子 43功效:脾胃弱,不能食,腹內冷氣。 43來源:《延年秘錄》引蔣孝瑜方(見《外臺》卷八)。 43相似度67%:回陽化毒湯 43組成:人參、官桂、茯苓、白術、附子(制)、甘草。 431112343加:官桂、甘草 4315.4. 減:生姜 43功效:痘疹陰燥,曾吐瀉,脈沉弱,手足宜冷而反熱,陰極似陽。 43來源:《萬氏家抄方》卷六上。 4316. 相似度67%:全身湯 43組成:人參2兩,白術2兩,茯苓1兩,半夏3錢,附子3分,神曲錢。 431112343加:半夏、神曲 4416.4. 減:生姜 44功效:猝倒之后致半身不遂。 44來源:《辨證錄》卷二。 4417. 相似度67%:姜附湯 44組成:白術1兩,茯苓5錢,附子1錢,人參5錢,甘草1錢,干姜錢。 441112344加:甘草、干姜 4417.4. 減:生姜 44功效:冬月傷寒,4-5或嘔。44來源:《辨證錄》卷一。 4418. 相似度67%:培土飲 44組成:人參3錢,白術1錢,茯苓5錢,半夏3錢,附子3分,玄參兩。 441112344加:半夏、玄參 4418.4. 減:生姜 44功效:中邪之病,感邪氣于一時,即狂呼大叫,見人則罵,大渴索飲,身體出汗,有似亡陽。 來源:《辨證錄》卷十。 45相似度67%:姜附四君子湯 45組成:干姜、附子、人參、白術、茯苓、炙甘草。 451112345加:干姜、炙甘草 4519.4. 減:生姜 45功效:寒氣霍亂;半產,身熱面赤,脈沉而細。 45來源:《癥因脈治》卷四。 45相似度67%:逐寒返魂湯 45組成:人參1兩,良姜3錢,附子5錢,茯苓5錢,白術3兩,丁香錢。 451112345加:良姜、丁香 4520.4. 減:生姜 45功效:陰寒直中腎經,心痛欲死,嘔吐不納食,下利清水。 45來源:《石室秘錄》卷六。 4521. 相似度62%:補元散 45組成:人參、白術、茯苓、附子、木香、肉豆蔻、生姜、大棗。 461112346加:木香、肉豆蔻、大棗 46功效:瀉利久,脾胃虛,肢冷,脈沉微。 46來源:《痘疹傳心錄》卷十七。 46相似度62%:大半夏湯 46組成:半夏1升,白術3兩,生姜8兩,茯苓2兩,人參2兩,桂心2兩,甘草2兩,附子2兩。 1112346加:半夏、桂心、甘草 46功效:痰冷澼飲,胸膈中不利。 46來源:《千金》卷十八。 46相似度60%:安蛔理中湯 4611113個。 461112346加:干姜、烏梅 46減:生姜、附子 46功效:蛔厥。 46來源:《醫學入門》卷四。 4624. 相似度60%:健固湯 47組成:人參5錢,茯苓3錢,白術1兩,巴戟5錢,薏仁3錢。 471112347加:巴戟、薏仁 47減:生姜、附子 47功效:婦人脾氣之虛,行經前先瀉3日,而后行經。 47來源:《辨證錄》卷十一。 47相似度60%:加味四君子湯 47組成:人參(少者,用ft藥4錢炒黃代之),白術2錢,茯苓錢半,炙草1錢,白芍1錢。 1112347加:炙草、白芍 47減:生姜、附子 47功效:好婦泄瀉。 47來源:《會約》卷十四。 47相似度60%:加減四君子湯 47組成:人參(去蘆)1兩,白術(炒)1兩,茯苓(白者去皮)1兩,枳殼半兩(去瓤,麩炒黃)。 111234726.3. 加:枳殼 48減:生姜、附子 48來源:《魏氏家藏方》卷五。 4827. 相似度60%:姜附湯 481兩,附子(炮,去皮臍)1兩,干姜(炮)55錢。 48111234827.3. 加:干姜 48減:生姜、茯苓 48功效:瘡瘍,真氣虧損,或誤行汗下,或膿血出多,失于補托,以至上氣喘急,自汗盜汗,氣短頭暈。 來源:《外科樞要》卷四。 48相似度60%:加味人地湯 48組成:熟地2兩,人參1兩,白術1兩,附子1錢。 48111234828.3. 加:熟地 48減:生姜、茯苓 48功效:冬月傷寒,身熱11日,而熱反更甚,發厥不寧,1日而3-4見,此邪在少陰,未入厥陰,厥似熱而非熱也。乃內寒之甚,逼陽外見而發厥。 來源:《辨證錄》卷一。 48相似度60%:加味參術附姜湯 49組成:人參5錢,白術5錢,肉豆蔻1枚,附子3分,干姜1錢。 491112349加:肉豆蔻、干姜 49減:生姜、茯苓 49功效:冬月傷寒,至10日,太陰脾土受邪,惡寒嘔吐。 49來源:《辨證錄》卷一。 49相似度60%:家秘理中湯 493錢,干姜(炮)1錢半,甘草(炙)11錢。 491112349加:干姜、甘草 49減:生姜、茯苓 49功效:中寒嘔吐,陰盛格陽,不納藥者。 49來源:《會約》卷十。 4931. 相似度60%:開胃散 49組成:白術半錢,茯苓半錢,人參半錢,石蓮子(去皮殼心)10個。491112349加:石蓮子 49減:生姜、附子 50功效:赤痢。 50來源:《幼幼新書》卷二十九引《四十八候》。 50相似度60%:卻狂至神丹 50組成:人參1兩,白術1兩,半夏3錢,天南星3錢,附子1錢。 501112350加:半夏、天南星 50減:生姜、茯苓 50功效:氣虛類中風。 50來源:《集成良方三百種》 50相似度60%:全生救難湯 501兩,白術(蜜炙黃)1兩,附子(炮)15分。 501112350加:炙甘草 50減:生姜、茯苓 50功效:妊?臨月,感少陰風邪,惡寒踡臥,手足厥冷。 50來源:《葉氏女科》卷二。 50相似度60%:祛狂至神丹 50組成:人參1兩,白術1兩,半夏3錢,天南星3錢,附子1錢。 501112351加:半夏、天南星 51減:生姜、茯苓 51功效:發狂如見鬼狀,或跌倒不知人,或中風不語,或自臥而跌在床者。 51來源:《石室秘錄》卷一。 5135. 相似度60%:耆附湯 51組成:人參3錢,茯神3錢,白術5錢,黃耆5錢,附子2分。 511112351加:茯神、黃耆 51減:生姜、茯苓 51功效:氣虛不能化痰,痰聚于胸中,氣不能通于手足,而覺手足麻木,無口眼?斜。 來源:《辨證錄》卷二。 5136. 相似度60%:平肝湯 51組成:人參、茯苓、白芍(酒炒)、白術。 51111235136.3. 加:白芍 51減:生姜、附子 51功效:小兒驚而有熱。 51來源:方出《丹溪心法》卷五。名見《醫部全錄》卷四三一。 5237. 相似度60%:木香散 52組成:白術、人參、茯苓、川芎各等分。 52111235237.3. 加:川芎 52減:生姜、附子 52功效:小兒胃氣不和。 52來源:《幼幼新書》卷二十一引《吉氏家傳》。 52相似度60%:木香白術散 52組成:白術2兩,茯苓1兩,人參半兩,木香1分,甘草2分。 521112352加:木香、甘草 52減:生姜、附子 52來源:《雞峰》卷十六。 5239. 相似度60%:理中湯 52組成:人參、白術、干姜(炮)、甘草(炙)、茯苓。 521112352加:干姜、甘草 52減:生姜、附子 52功效:吐瀉手足厥冷。 53來源:《誠書》卷八。 53相似度60%:解惡仙丹 53組成:人參3錢,茯苓5錢,天南星3錢,附子1錢。 531112353加:天南星 53減:白術、生姜 53功效:中惡中痰。 53來源:《石室秘錄》卷五。 53相似度60%:理中茯苓湯 53組成:白術3錢,干姜3錢,炙甘草3錢,人參3錢,茯苓3錢。 531112353加:干姜、炙甘草 53減:生姜、附子 53功效:中焦寒濕。 53來源:《東垣試效方》卷四。 5342. 相似度60%:四君子 53組成:人參、白術、茯苓各1兩,甘草6錢。 53111235342.3. 加:甘草 54減:生姜、附子 54功效:益氣健脾。主治脾胃氣虛證。面色萎黃,語聲低微,氣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脈虛弱。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54相似度60%:開青散黑湯 54組成:人參、白術(蜜炙)、當歸、附子(制)、肉桂。 541112354加:當歸、肉桂 54減:生姜、茯苓 54功效:產后手足青,遍身黑,屬于陰寒最重而毒氣之最酷者;或足純青,心下痛,屬于寒毒攻心者。 來源:《葉氏女科》卷三。 5444. 相似度60%:橘皮湯 54112兩,甘草(炙)23兩。541112354加:橘皮、甘草 54減:附子、茯苓 54功效:嘔吐反逆,食飲不下。 54來源:《醫心方》卷九引《范汪方》。 54相似度60%:救心蕩寒湯 55組成:人參3兩,良姜3錢,附子3錢,白術3兩。 55111235545.3. 加:良姜 55減:生姜、茯苓 55功效:陰寒直少陰腎中,手足青黑者。 55來源:《石室秘錄》卷六。 5546. 相似度60%:救亡丹 55組成:人參5錢,白術3兩,附子1個,干姜3錢,肉桂5錢。 551112355加:干姜、肉桂 55減:生姜、茯苓 55功效:陰寒直中腎經,面青鼻黑,腹中痛欲死,囊縮。 55來源:《石室秘錄》卷六。 5547. 相似度60%:救生散 55組成:全蝎7個(用薄荷7葉,逐個裹了,以生姜自然汁浸麻黃7條,候稍干,系葉上,串上,炙令焦黃色),白術(涂蜜炙黃)1錢,厚樸1片(草3寸,水1盞,煮7沸,取厚樸1錢),人參1錢,附子(炮,去皮臍)1錢。 551112355加:全蝎、厚樸 56減:生姜、茯苓 56功效:小兒吐痢,成慢驚風。 56來源:《幼幼新書》卷九引鄭愈方。 56相似度60%:加減附子理中湯 56組成:白術3錢,附子2錢,干姜半錢,茯苓3錢,厚樸2錢。 561112356加:干姜、厚樸 56減:人參、生姜 56功效:自利腹滿,小便清長,脈濡而小,病在太陰。 56來源:《溫病條辨》卷二。 5649. 相似度60%:姜術湯 56組成:川姜(炮)1(炒)11(炮,去皮臍)半兩,甘草(炙)半兩。111235649.3.加:川姜、甘草49.4.減:人參、生姜49.5.功效:陽虛里寒,外挾風冷,頭痛惡風,戰慄多汗;風濕相搏,身體疼痛,腰背強直,轉側不能;又療食寒飲冷,內傷脾胃,嘔逆吐痰,不思飲食。5649.6.來源:《御藥院方》卷二。50.60%組成:生姜3錢,茯苓3錢,白術3錢,甘草8分。 57111235750.3.加:甘草50.4.減:人參、附子50.5.功效:寒濕下痢,色純白者。50.6.來源:《溫熱經解》。51.60%215(炙)2(陳土炒)3錢,附子(姜汁、甘草水制)1錢。111235751.3.加:黑姜、甘草51.4.減:生姜、茯苓51.5.來源:《醫學心悟》卷六。52.60%52.1.11552.2.原方對照:人參1兩,白術1兩,生姜1兩,附子2錢,茯苓3錢。5752.3.減:白術、生姜52.4.功效:冬月直中陰寒,吐瀉交作,身發熱者。52.5.來源:《辨證錄》卷一。53.60%組成:茯苓1兩,白術1兩,肉桂1錢,人參5錢。 58111235853.3.加:肉桂53.4.減:生姜、附子53.5.功效:婦人腎氣不旺,胞胎之水氣不化;小水艱澀,腹中作脹,兩腿虛浮,不能懷孕。53.6.來源:《辨證錄》卷十一。54.60%組成:人參1兩,白術1兩,附子2錢,肉桂2錢,熟地5錢。 58111235854.3.加:肉桂、熟地54.4.減:生姜、茯苓功效:嚴冬之時,忽感陰寒,唇青身冷,手足筋脈攣急,上吐下瀉,心痛腹疼,囊縮甲青,腰不能俯仰,此陰寒中臟之病。 來源:《辨證錄》卷一。 58相似度60%:參術附子湯 58組成:人參2兩,白術2兩,附子3錢。 581112359減:生姜、茯苓 59功效:小便之時,忽然寒噤脫陽。 59來源:《辨證錄》卷八。 59相似度60%:參術附棗湯 59組成:人參1兩,白術2兩,附子1錢,炒棗仁5錢。 591112359加:炒棗仁 59減:生姜、茯苓 59功效:冬月傷寒,4、5日后,手足逆冷,惡寒身踡,脈又不至,復加躁擾不寧,不止陽絕也,陰亦將絕矣。 來源:《辨證錄》卷一。 59相似度60%:參術附桂湯 59組成:人參半兩,白術9錢,附子2錢,肉桂1錢,干姜2錢。 591112359加:肉桂、干姜 59減:生姜、茯苓 59功效:陰寒之氣,直中陰經,斬關直入于腎宮,命門之火逃亡而將越出于軀殼之外。 來源:《石室秘錄》卷三。 59相似度60%:參術附半湯 60組成:人參1兩,附子2錢,半夏3錢,白術1兩。 60111236058.3. 加:半夏 60減:生姜、茯苓 60功效:一時病瘧,寒氣入于陽明,自卯足寒,自酉分方熱,至寅初乃休,1日1夜只蘇1時。 來源:《辨證錄》卷八。 60相似度60%:參耆附子湯 60組成:人參,黃耆(蜜炙)2錢,附子(制)1錢半,甘草(炙)1錢,白術1錢5分。 1112360加:黃耆、甘草 60減:生姜、茯苓 60功效:面白鼻冷,陽氣大虛。虛汗。 60來源:《會約》卷六。 6060.60%3(炮,去皮,破),43(切),甘草2(炙),12(擘)111236060.3.加:甘草、大棗60.4.減:人參、茯苓60.5.功效:傷寒8-9日,風濕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自轉側,不嘔不喝,大便硬,小便自利者。60.6.來源:《傷寒論》。61.60%組成:白術2兩,肉桂2錢,人參5錢,半夏5分,茯苓3錢。 61111236161.3.加:肉桂、半夏61.4.減:生姜、附子61.5.功效:外感寒邪,心包、命門二經之火衰,如一裹之氣,從心下而上直至于陰囊之間,名曰奔豚,言其如豕之奔突,其勢甚急,不可止遏,痛不可忍。 6161.6.來源:《辨證錄》卷九。62.60%3(611升),3338111236162.3.加:大豆、獨活62.4.減:人參、茯苓62.5.功效:產后中風,頭面手臂通滿。62.6.來源:《普濟方》卷三五○。63.60%22353(洗)62111236263.3.加:白蜜、半夏63.4.減:白術、附子63.5.功效:胸中乏氣而嘔欲死,及干嘔。63.6.來源:《醫心方》卷九引《范汪方》。64.60%組成:白術3錢,生姜3片,半夏8分,茯苓1錢,澤瀉8分。 62111236264.3.加:半夏、澤瀉64.4.減:人參、附子功效:中氣虧敗,以致津液凝聚成痰,阻塞經絡,妨礙升降,以致水液不能回滲,獨流大腸,而為溏泄,小便短少。來源:《杏苑》卷四。 6265. 相似度60%:白術飲 62組成:白術半兩,人參半兩,生姜(切)半兩,甘草(炙)1分。 62111236265.3. 加:甘草 63減:附子、茯苓 63功效:傷寒后胃虛,不思飲食。 63來源:《圣濟總錄》卷三十二。 6366. 相似度60%:白術散 63組成:橘皮(洗)1兩。 631112363加:橘皮、大腹皮 63減:人參、附子 63功效:妊?面目腫如水狀,久下痢之后,脾肺虛,不能漸運諸氣,肌肉空疏,氣無所歸,卒然身體足脛面目浮腫,小便反快,脈虛。 來源:《全生指迷方》卷四。 6367. 相似度60%:白術散 63組成:白術、木香、附子、人參各等分。 63111236367.3. 加:木香 63減:生姜、茯苓 63功效:因憂愁中傷,食結積在腸胃,故發吐利。自后至暑月稍傷,則發暴下,數日不已。 來源:《本事》卷四。 63相似度60%:白術厚樸湯 64組成:厚樸3兩,橘皮2兩,人參2兩,茯苓3兩,生姜5兩。 641112364加:厚樸、橘皮 64減:白術、附子 64功效:不能食,腹內冷氣。 64來源:《雞峰》卷二。 64相似度60%:白術附子湯 64組成:白術2兩,附子(炮)、茯苓(去皮)各等分。 641112364減:人參、生姜 64功效:腸胃虛濕,腸鳴泄瀉,或多自汗。 64來源:《永類鈐方》卷十三引《濟生》。 6470. 相似度60%:參苓飲 64組成:茯苓3兩,人參3兩,白術3兩,枳實(麩炒,去瓤)2兩,橘皮1兩半。 1112364加:枳實、橘皮 64減:生姜、附子 64功效:胸中停痰宿水,自吹出痰后,心胸間虛,氣滿不能食。 65來源:《三因》卷十三。 6571. 相似度60%:茯苓湯 65組成:茯苓4兩,厚樸4兩,檳榔2兩,白術2兩,生姜10兩(一方有吳茱萸人參各2兩)。 1112365加:厚樸、檳榔 65減:人參、附子 65功效:心頭氣結,連胸臍皆痛,及吐酸水,日夜不止。 65來源:《普濟方》卷三十五。 6572. 相似度60%:雞子散 65組成:人參1錢,白術1錢,茯苓1錢,甘草5分,木鱉子2錢。 651112365加:甘草、木鱉子 65減:生姜、附子 65功效:小兒疳眼,生昏翳者。 65來源:《眼科錦囊》卷四。 6573. 相似度60%:護子湯 65組成:茯苓3錢,白術2錢,人參1錢,柴胡5分,桂枝2分。 651112366加:柴胡、桂枝 66減:生姜、附子 66功效:小兒偶感風邪,發熱身顫,手背反張。 66來源:《慈幼心書》卷九。 6674. 相似度60%:厚樸湯 66組成:厚樸4兩(炙),干扁豆葉2兩,茯苓3兩,白術5兩,人參兩。 661112366加:厚樸、干扁豆葉 66減:生姜、附子 66功效:霍亂后不欲食,胃弱嘔吐不止。 66來源:《外臺》卷六引《刪繁方》。 66相似度60%:人參白術湯 66組成:人參6分,白術4分,茯苓4分,厚樸(炙)3分,甘草(炙分。 661112366加:厚樸、甘草 66減:生姜、附子 66功效:小兒霍亂吐痢。 66來源:《外臺》卷三十五引《古今錄驗》。 67相似度60%:桂苓術附湯 67組成:白術(凈,炒)3錢,茯苓3錢,肉桂(去皮,另燉)4分,附子(制)1錢。 111236776.3. 加:肉桂 67減:人參、生姜 67功效:飲癥屬虛寒者。 67來源:《不知醫必要》卷二。 67相似度60%:附子養氣湯 673兩(炮裂,水浸,去皮臍,切片),人參(切片)1兩,白術(紙裹煨,切片)1兩,白茯苓(去皮)1兩(切),木香半兩(裂)。671112367加:白茯苓、木香 67減:生姜、茯苓 67功效:丈夫元臟氣虛,真陽耗散,兩耳常鳴,臍腹冷痛,頭眩目暈,四肢倦怠,小便滑數,泄瀉不止。 來源:《簡易方》引葉氏方(見《醫方大成》卷三)。 6778.相似度60%:附子散 671兩,茯苓(白者)27錢以上重者(炮,去皮臍),粉草1兩,黃耆1兩(鹽炙)。 681112368加:粉草、黃耆 68減:白術、生姜 68功效:男、婦、小兒唇青面黃,肚里冷疼,引牽小腹,以至翻胃換食,嘔吐,口苦舌干,少寤多寐,腳手牽掣,不拘年日遠近,一切脾冷病。 來源:《醫學綱目》卷二十二引《本事》。 6879. 相似度60%:春澤湯 68組成:人參、白術、茯苓、澤瀉、豬苓。 681112368加:澤瀉、豬苓 68減:生姜、附子 68功效:傷暑煩渴,引飲無度,兼治傷寒溫熱,表里未解,煩渴引水,水入即吐,或小便不利。 來源:《得效》卷二。 68相似度60%:茯苓五味丸 68組成:茯苓5兩,人參3兩,麥門冬1升(去心),生姜(屑)6兩,青竹茹1升。 1112368加:麥門冬、青竹茹 69減:白術、附子 69功效:嘔逆經久,積熱在胃,嘔逆不下食。 69來源:《外臺》卷六引許仁則方。 69相似度60%:大半夏湯 69組成:半夏3升,人參2兩,白蜜1升,白術1升,生姜3兩。 691112369加:半夏、白蜜 69減:附子、茯苓 69功效:胃反不受食,食已即嘔吐。 69來源:《千金》卷十六。 6982. 相似度60%:茯苓湯 6944兩(炙),2210兩。 691112369加:厚樸、橘皮 69減:人參、附子 69功效:心頭結氣,連胸背痛,及吐酸水,日夜不止。 69來源:《外臺》卷六引《廣濟方》。 69相似度60%:茯苓四逆湯 69411枚(8片),甘草2兩(炙),干姜1兩半。 701112370加:甘草、干姜 70減:白術、生姜 70功效:發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煩躁者。 70來源:《傷寒論》。 70相似度60%:干姜附子湯 70組成:干姜、附子、人參、白術、甘草。 701112370加:干姜、甘草 70減:生姜、茯苓 7070來源:《傷寒全生集》卷二。 70相似度60%:茯苓白術湯 70組成:白術1兩,附子1兩,甘草半兩,茯苓半兩,官桂半兩。 701112370加:甘草、官桂 70減:人參、生姜 70功效:冒雨濕著于肌膚,或因汗出浸漬,或因澡浴得病,腰重腳弱,身體煩痛,頭眩。 來源:《易簡方》。 7186. 相似度60%:二陽丹 71組成:朱砂2兩,人參1兩,白術1兩,茯苓1兩。 71111237186.3. 加:朱砂 71減:生姜、附子 71功效:心脾不足,五臟虛弱,腰膝疼痛。 71來源:《普濟方》卷二一八。 71相似度60%:定吐至神丹 71組成:附子1個,白術4兩,肉桂1錢,干姜3錢,人參3兩。 711112371加:肉桂、干姜 71減:生姜、茯苓 71功效:大吐,手足厥逆,少腹痛不可忍,以火熱之物熨之少快。 71來源:《石室秘錄》卷三。 7188. 相似度60%:調中丸 71組成:人參5兩,茯苓5兩,甘草5兩,白術5兩,干姜4兩。 711112372加:甘草、干姜 72減:生姜、附子 72功效:腹冷氣,不能食,及少氣。 72來源:《醫心方》卷九引《廣濟方》。 72相似度60%:急救寒厥湯 72組成:人參3錢,白術1錢,附子1錢,肉桂1錢,吳茱萸1錢。 721112372加:肉桂、吳茱萸 72減:生姜、茯苓 72功效:厥癥。 72來源:《石室秘錄》卷一。 72相似度60%:附子理中丸 72組成:附子(炮,去皮臍)3兩,人參(去蘆)3兩,干姜(炮)3兩,甘草(炙)3兩,白術3兩。 1112372加:干姜、甘草 72減:生姜、茯苓 72功效:脾胃虛寒,食少滿悶,腹痛吐利,脈微肢厥,霍亂轉筋,或感寒頭痛,及一切沉寒痼冷。 來源:《局方》卷五。 73相似度60%:續陰救絕湯 73組成:人參2兩,白術3兩,附子1錢,巴戟天1兩。 731112373加:巴戟天 73減:生姜、茯苓 73功效:房事大泄,精盡陽脫。 73來源:《辨證錄》卷八。 7392.相似度60%:蝎附散 73組成:全蝎7個(用龍腦薄荷裹,麻黃縛之,酒浸,炙干,去麻黃、薄荷不用),人參1錢(去蘆,蒸過),白術1錢(蜜炙黃),附子(6錢重者,去皮臍)1錢,梓樸(5錢重,甘草水煮焙干,甘草不用)1錢。 1112373加:全蝎、梓樸 73減:生姜、茯苓 73功效:小兒吐瀉既久,已成驚證,手足搐搦,口眼牽斜。 73來源:《魏氏家藏方》卷十。 73相似度60%:枳殼橘皮湯 7311113分。731112374加:枳殼、陳橘皮 74減:生姜、附子 74功效:痰氣停積,胸中痞滿,嘔吐,不思飲食。 74來源:《雞峰》卷十八。 7494. 相似度60%:三物湯 74組成:人參1兩,茯苓1兩,白術2兩。 741112374減:生姜、附子 74功效:月經不行,四肢虛腫。 74來源:《普濟方》卷三三三。 74相似度60%:止痛仙丹 74組成:人參3錢,茯苓5錢,天南星3錢,附子1錢。 741112374加:天南星 74減:白術、生姜 74功效:中惡,中痰。 74來源:《石室秘錄》卷一。 74相似度60%:生附四君子湯 74組成:人參、白術、茯苓、甘草、生附子。 751112375加:甘草、生附子 75減:生姜、附子 75功效:慢脾風。 75來源:《直指小兒》卷二。 75相似度60%:四君子湯 75組成:白術、人參、黃耆、茯苓各等分。 75111237597.3. 加:黃耆 75減:生姜、附子 75功效:真氣虛弱,肺損而皮聚毛落,或吐瀉轉筋,氣短身熱,脈長弱。 75來源:《保命集》卷下。 7598. 相似度60%:溫中散 75組成:白術1兩,干姜1兩,甘草6錢,人參7錢,茯苓8錢。 751112375加:干姜、甘草 75減:生姜、附子 75功效:感寒腹痛,吐瀉。 75來源:《活人心統》卷一。 7699. 相似度60%:生人湯 76組成:生棗仁5錢,人參2兩,附子3錢,白術4兩,菖蒲5分。 761112376加:生棗仁、菖蒲 76減:生姜、茯苓 76功效:小便之時,忽然寒噤,陰陽脫,昏暈,外勢縮入。 76來源:《辨證錄》卷八。 76100. 相似度60%:腎著湯 76組成:人參、干姜、白術、甘草、茯苓各等分。 761112376加:干姜、甘草 76減:生姜、附子 76功效:中濕,關節一身盡痛,小便自利,脈沉緩而微。 76來源:《普濟方》卷一○八引《如宜方》。 76101. 相似度60%:術附湯 76組成:附子(炮,去皮臍)1兩,白術1兩,甘草(炙)半兩,茯苓半兩,桂心半兩。 1112376加:甘草、桂心 77減:人參、生姜 77功效:濕瘧,寒熱身重,骨節煩疼,脹滿,濈濈自汗,善嘔。 77來源:《三因》卷六。 77102. 相似度60%:澤瀉湯 7722兩,牡蠣(熬)11兩,生姜半升。771112377加:澤瀉、牡蠣 77減:人參、附子 77功效:大虛煩躁。 77來源:《外臺》卷二十三引《延年秘錄》。 77103. 相似度60%:術附湯 77組成:人參,白術3錢,附子錢半,干姜1錢。 771112377103.3. 加:干姜 77減:生姜、茯苓 77功效:命門火衰,中真寒而外假熱,外熱煩躁,腹痛脹悶,下瀉而兼膿血,六脈無力,右尺更弱,或大而散。 來源:《會約》卷十。 77相似度60%:四君子加遠志湯 78組成:人參3錢,白術3錢,茯苓3錢,甘草2錢,遠志2錢。 781112378加:甘草、遠志 78減:生姜、附子 78功效:心氣不固而為赤白濁。 78來源:《醫學摘粹》。 78105. 相似度60%:異功散 78組成:人參(切去頂)、茯苓(去皮)、白術、陳皮(銼)、甘草各分。 781112378加:陳皮、甘草 78減:生姜、附子 78功效:脾虛氣滯。飲食減少,胸脘痞悶,食入作脹,大便溏薄,神疲氣短,身體羸瘦,或面部浮腫者。 來源:《小兒藥證直訣》卷下。 78相似度60%:四君子湯 78組成:人參1兩,白術1兩,茯苓1兩,甘草1兩。 781112378106.3. 加:甘草 79減:生姜、附子 79毛落。79來源:《雞峰》卷十二。 79107. 相似度60%:養胃丸 79組成:厚樸(去粗皮,銼作小塊)1斤,丁香半斤,生姜5斤(取自然汁于銀石器內,同厚樸文火煮盡姜汁,炒令干),白術10兩,人參10兩。 1112379加:厚樸、丁香 79減:附子、茯苓 79功效:膈氣,宿食不消。 79來源:《圣濟總錄》卷六十二。 79相似度60%:生姜理中湯 79組成:人參、干姜、甘草(炙)、白術、生姜。 791112379加:干姜、甘草 79減:附子、茯苓 79功效:霍亂不渴者。 79來源:《保命歌括》卷十九。 79109. 相似度60%:五邪湯 80組成:人參3兩,白術3兩,茯苓3兩,菖蒲3兩,茯神3兩。 801112380加:菖蒲、茯神 80減:生姜、附子 80功效:五邪氣入人體中,鬼語諸妄有所語,悶亂恍惚不足,意志不定,發作往來有時。 來源:《外臺》卷十五引《范汪方》。 80110. 相似度60%:人參飲 8086分(炙),688分。801112380加:厚樸、橘皮 80減:附子、茯苓 80功效:嘔不能食。 80來源:《延年秘錄》引蔣孝璋方(見《外臺》卷六)。 80相似度60%:逐寒回陽湯 80組成:人參5錢,白術9錢,附子1錢,肉桂1錢,干姜5分。 801112380加:肉桂、干姜 80減:生姜、茯苓 81功效:寒邪直中腎經。 81來源:《石室秘錄》卷一。 81相似度60%:五君子煎 812-3221錢,干姜(炒黃)1-2錢。811112381加:炙甘草、干姜 81減:生姜、附子 81功效:脾胃虛寒,嘔吐泄瀉而兼濕者。 81來源:《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81113. 相似度60%:五君煎 812-3221錢,干姜(炒黃)1-2錢。811112381加:炙甘草、干姜 81減:生姜、附子 81功效:脾胃虛寒,嘔吐泄瀉而兼濕者。 81來源:《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81相似度60%:吳茱萸加附子湯 82組成:吳茱萸3錢,生姜3錢,人參1錢,大棗2個,附子2錢。 821112382加:吳茱萸、大棗 82減:白術、茯苓 82功效:寒疝腰痛,牽引睪丸,屈而不伸,尺內脈來沉遲者。 82來源:《醫方考》卷五。 82115. 相似度60%:人參散 82組成:人參1兩,茯苓(去皮)1兩,白術(米泔浸1宿)1兩,陳橘皮1兩。 1112382加:陳橘皮 82減:生姜、附子 82功效:傷寒。 82來源:《博濟》卷一。 82116. 相似度60%:人參散 82組成:人參1兩(去蘆頭),附子3分(炮裂,去臍皮),白術半兩,桔梗半兩,赤茯苓半兩。 1112382加:桔梗、赤茯苓 83減:生姜、茯苓 83功效:胃氣虛冷,胸膈不利,腹脅脹滿,四肢少力。 83來源:《醫方類聚》卷十引《簡要濟眾方》。 83相似度57%:扶老理中散 835653兩(去心),3兩(炮),茯苓3兩,甘草5兩(炙)。 831112383加:干姜、麥門冬、甘草 83117.4. 減:生姜 83功效:羸老冷氣惡心,食飲不化,腹虛滿,拘急短氣,及霍亂嘔逆,四肢厥冷,心煩氣悶流汗。 來源:《外臺》卷六引《小品方》。 83118. 相似度57%:附子湯 83組成:附子3枚,芍藥3兩,桂心3兩,甘草3兩,茯苓3兩,人參3兩,白術4兩。 1112383加:芍藥、桂心、甘草 83118.4. 減:生姜 83功效:風濕寒痹,骨節疼痛,皮膚不仁,肌肉重著,四肢緩縱。 83來源:《千金》卷七。 84相似度57%:枳實理中丸 84組成:人參(去蘆頭)1兩,干姜(炮)1兩,甘草(炙)1兩,白術1兩,枳實(麩炒)1兩,茯苓(去皮)1兩,附子(炮,去皮臍)半兩。 1112384加:干姜、甘草、枳實 84119.4. 減:生姜 84功效:胸痹,心下痞,留氣結胸,胸滿,脅下逆氣搶心。 84來源:《御藥院方》卷四。 84相似度57%:四君加味湯 84組成:人參、茯苓、白術(土炒)、甘草(炙)、炮姜、附子(制)、厚樸(姜汁炙)。 1112384加:甘草、炮姜、厚樸 84120.4. 減:生姜 84功效:霍亂,中氣弱者。 84來源:《證因方論集要》卷三。 84相似度57%:白術四逆湯 84組成:白術3錢,附子3錢,干姜1錢,人參2錢,茯苓2錢,甘草5分,大棗3枚。 1112385加:干姜、甘草、大棗 85121.4. 減:生姜 8585來源:《醫醇剩義》卷一。 85相似度57%:生脾助陽湯 85組成:人參3錢,白術3錢,甘草3錢,肉桂1錢,茯苓5錢,神曲5分,附子1片, 1112385加:甘草、肉桂、神曲 85122.4. 減:生姜 85功效:小兒大吐之后,忽然大瀉,吐止而瀉不肯止,倦怠之極。 85來源:《辨證錄》卷十四。 85相似度57%:加味參術苓附湯 85組成:人參1錢,白術3錢,茯苓3錢,附子2分,神曲1錢,麥芽1錢,白芥子3錢。 1112385加:神曲、麥芽、白芥子 85123.4. 減:生姜 85功效:寒氣入胃,結成寒痰,日日嘔吐。 85來源:《辨證錄》卷九。 86相似度57%:柴胡茯苓湯 86組成:柴胡1錢2分,茯苓1錢2分,枳實(炙)6分,白術6分,人參6分,麥門冬(去心)6分,生姜(合皮,切)6分。 1112386加:柴胡、枳實、麥門冬 86124.4. 減:附子 86功效:腹脹瘦病,不下食。 86來源:《普濟方》卷二三三。 86相似度57%:生附四君子湯 86組成:人參、白術、附子、木香、茯苓、橘紅、甘草各等分。 861112386加:木香、橘紅、甘草 86125.4. 減:生姜 86功效:小兒脾胃虛弱,吐瀉不思乳食。 86來源:《保嬰撮要》卷三。 86相似度57%:加味理中湯 86組成:人參、干姜、甘草(炙)、白術、附子、茯苓、蒼術。 861112386加:干姜、甘草、蒼術 87126.4. 減:生姜 87功效:寒中腹脹,多溺涎涕,足軟,胛脊、腰背、睪丸痛,并兼氣者。 87來源:《金鑒》卷四十。 87相似度57%:止瀉定痛丹 87組成:人參1兩,白術3兩,附子1錢,茯苓1兩,澤瀉3錢,豬苓3錢,肉桂2錢。 1112387加:澤瀉、豬苓、肉桂 87127.4. 減:生姜 87功效:寒性大瀉。 87來源:《石室秘錄》(萱永堂本)卷三。 87128. 相似度57%:順陰湯 87組成:人參3錢,白術5錢,茯苓3錢,附子2錢,干姜1錢,青蒿2錢,白扁豆3錢。 1112387加:干姜、青蒿、白扁豆 87128.4. 減:生姜 87功效:勞倦中暑,內傷中氣,陰盛隔陽,服香藿飲反加虛火炎上,面赤身熱,六脈疾數無力。 來源:《辨證錄》卷九。 88相似度57%:附子補中湯 88組成:人參2兩,干姜2兩,白術2兩,甘草2兩,橘紅1兩,茯苓1兩,附子1兩。 1112388加:干姜、甘草、橘紅 88129.4. 減:生姜 88功效:溏泄不已。 88來源:《易簡》。 88130. 相似度57%:理中湯 88組成:人參、白術、黃耆、附子、炮姜、炙草、茯苓。 881112388加:黃耆、炮姜、炙草 88130.4. 減:生姜 88緩者。88來源:《種痘新書》卷四。 88131. 相似度57%:黃耆湯 88422210枚,附子30銖,生姜8兩(一方不用附子)。 891112389加:黃耆、桂心、大棗 89131.4. 減:茯苓 89功效:氣極。虛寒,皮毛焦,津液不通,虛勞百病,氣力損乏。肺勞。短氣虛寒,皮毛枯澀,脈來遲緩。 來源:《千金》卷十七。 89相似度56%:大半夏湯 891升(洗),222兩,甘草(炙)兩,附子(炮)2兩,橘皮2兩,生姜8兩,桂心3兩。 891112389加:半夏、甘草、橘皮、桂心 89功效:肉極虛寒則脾咳,其狀右脅下痛,陰陰引肩背痛,不可以動,動發咳。89來源:《外臺》卷十六引《刪繁方》。 89133. 相似度50%:防己湯 89組成:防己4兩,茯苓4兩,白術4兩,桂心4兩,生姜4兩,烏頭7枚,人參2兩,甘草3兩。 1112389加:防己、桂心、烏頭、甘草 90133.4. 減:附子 90功效:風歷節,四肢疼痛如錘鍛,不可忍者。 90來源:《千金》卷八。 90相似度50%:小異功散 90組成:人參、茯苓、白術、甘草、陳皮、木香各等分。 901112390加:甘草、陳皮、木香 90減:生姜、附子 90功效:痘瘡里虛吐瀉。痘瘡虛陷。 90來源:《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三引楊氏方。 90相似度50%:附子八物湯(方出《千金》卷八,名見《三因》卷三。) 90組成:附子3兩,干姜3兩,芍藥3兩,茯苓3兩,人參3兩,甘草3兩,桂心3兩,白術4兩(1方去桂,用干地黃2兩)。 1112390加:干姜、芍藥、甘草、桂心 90135.4. 減:生姜 90厥逆。90來源:方出《千金》卷八,名見《三因》卷三。 91136. 相似度50%:防己湯 91組成:防己4錢,甘草1兩,黃耆1兩,生姜2兩,白術3兩,人參兩。 911112391加:防己、甘草、黃耆 91減:附子、茯苓 91功效:風溫,脈浮,身重,汗出。 91來源:《醫學綱目》卷三十三。 91相似度50%:附子麻黃湯 91組成:附子(炮,去皮臍)、麻黃(去節)、白術、干姜、甘草(炙)、人參各等分。 911112391加:麻黃、干姜、甘草 91減:生姜、茯苓 91功效:寒濕所中,昏暈緩弱,或腰背強急,口?,語聲混濁,心腹(月真)脹,氣上喘,不能轉動。 來源:《三因》卷二。 91相似度50%:分水止鳴湯 9151311錢,半夏921112392加:車前子、肉桂、半夏 92減:生姜、附子 92功效:口眼喎斜,身欲顛仆,腹中鳴如囊裹漿之聲。 92來源:《辨證錄》卷二。 92139. 相似度50%:翻胃湯 92組成:茯苓2兩,厚樸2兩,陳皮1兩半,白術1兩,人參1兩,吳茱萸1兩。 1112392加:厚樸、陳皮、吳茱萸 92減:生姜、附子 92功效:反胃嘔吐,胸膈不快,食即經宿,吐出酸臭。 92來源:《觀聚方要補》卷三引《葉氏錄驗方》。 92相似度50%:小兒胃風丸 92組成:人參2分,茯苓2分,白術2分,天麻2分,防風2分,全蝎個。 921112392加:天麻、防風、全蝎 92減:生姜、附子 93功效:下血,不入乳食。 93來源:《雞峰》卷二十四。 93相似度50%:茯苓澤瀉湯 93組成:茯苓半斤,澤瀉4兩,甘草2兩,桂枝2兩,白術2兩,生姜兩。 931112393加:澤瀉、甘草、桂枝 93減:人參、附子 93功效:胃反,吐而渴欲飲水者。霍亂,吐利后,煩渴欲飲水。 93來源:《金匱》卷中。 93142. 相似度50%:敦厚散 9312215錢,砂仁2粒。 931112393加:半夏、益智仁、砂仁 93減:生姜、附子 93功效:婦人脾虛濕盛,身像肥胖,痰多,不能受孕。 93來源:《辨證錄》卷十一。 93相似度50%:香砂四君子湯 94組成:人參、白術、茯苓、甘草、砂仁、木香。 941112394加:甘草、砂仁、木香 94減:生姜、附子 94功效:中惡腹脹,服藥吐下者。 94來源:《醫燈續焰》卷十二。 94144. 相似度50%:防風飲 94組成:防風2兩,人參2兩,橘皮2兩,白術3兩,茯神3兩,生姜兩。 941112394加:防風、橘皮、茯神 94減:附子、茯苓 94功效:風痰氣,發即頭旋,嘔吐不食。 94來源:《外臺》卷十五引《延年秘錄》。 94相似度50%:芎歸四君子湯 94組成:人參、白術、茯苓、甘草、川芎、當歸。 941112394加:甘草、川芎、當歸 94減:生姜、附子 95功效:食癥,脾氣虛,血不行者。 95來源:《類證治裁》卷八。 95146. 相似度50%:心救湯 95組成:人參5兩,附子1個,白術半斤,肉桂1兩,菖蒲5分,良姜錢。 951112395加:肉桂、菖蒲、良姜 95減:生姜、茯苓 95自遺。95來源:《石室秘錄》卷六。 95147. 相似度50%:羊肉湯 95組成:生羊肉半斤(8段),生姜半斤(薄切片子),當歸(洗,焙)2兩,川芎2兩,人參(去蘆頭)2兩,白術2兩,附子(炮,去皮臍)2兩,肉豆蔻(面裹煨香)2兩。 1112395加:生羊肉、當歸、川芎、肉豆蔻 95147.4. 減:茯苓 95功效:男子、婦人一切虛損不足,肌體羸弱,不思飲食。 95來源:《楊氏家藏方》卷九。 96相似度50%:附子六物湯 96組成:附子4錢,防己4錢,甘草(炙)2錢,白術3錢,茯苓3錢,桂枝4錢。 1112396加:防己、甘草、桂枝 96減:人參、生姜 96功效:風寒濕邪流注四肢,關節煩痛,四肢拘急,惡寒自汗,小便不利;亦治骨疽、咬骨疽;兼治五痹。 來源:《外科發揮》卷三。 96相似度50%:新定桂苓湯 96131515分。 961112396加:桂、甘草、芍藥 96減:白術、附子 96功效:腎逆胃痛。 96來源:《金匱翼》卷六。 96相似度50%:消臌至神湯 9617327錢,白術5錢,大黃6錢,附子1錢。 971112397加:雷丸、甘草、蘿卜子、大黃 97150.4. 減:生姜 97功效:氣臌血臌,食臌蟲臌,經年而不死者。 97來源:《石室秘錄》卷一。 97相似度50%:茯苓甘草湯 9723311錢半。971112397加:半夏、甘草、陳皮 97減:人參、附子 97功效:水停心下,眩悸嘔吐。 97來源:《會約》卷四。 97相似度50%:小半夏加茯苓湯 97組成:半夏5兩,生姜8兩,茯苓3兩,白術2兩,陳皮2兩,甘草兩。 971112397加:半夏、陳皮、甘草 97減:人參、附子 98功效:吐而身熱,或不熱者。 98來源:《衛生寶鑒_補遺》。 98相似度50%:茯苓四逆加石脂湯 98組成:人參3錢,甘草2錢,干姜3錢,茯苓3錢,附子3錢,石脂3錢(生研)。 1112398加:甘草、干姜、石脂 98減:白術、生姜 98功效:寒疫太陰泄利者。 98來源:《醫學摘粹》。 98相似度50%:附桂理中丸 98組成:附子1兩,肉桂5錢,人參1兩,白術2兩,干姜1兩,炙草兩。 981112398加:肉桂、干姜、炙草 98減:生姜、茯苓 98細者。98來源:《飼鶴亭集方》。 98相似度50%:附子化毒湯 99組成:附子、干姜、人參、白術、黃耆、甘草。 991112399加:干姜、黃耆、甘草 99減:生姜、茯苓 99功效:痘疹成漿之時,吐泄不止,手足厥冷者。 99來源:《片玉痘疹》卷九。 99156. 相似度50%:茯苓湯 9952221分,吳茱萸1分。 991112399加:陳皮、半夏、吳茱萸 99減:人參、生姜 99功效:諸疝,嘔吐不止,飲不納。 99來源:《疝癥積聚》。 99相似度50%:星附六君子湯 99組成:人參、白術、茯苓、甘草、陳皮、半夏、南星、附子。 991112399加:甘草、陳皮、半夏、南星 99157.4. 減:生姜 100功效:痰飲。慢驚風。 100來源:《法律》卷五。 100相似度50%:茯苓四逆加半夏湯 100組成:人參3錢,茯苓5錢,甘草2錢,干姜3錢,附子3錢,半夏錢。 10011123錢。100加:甘草、干姜、半夏 100減:白術、生姜 100功效:寒疫,少陰厥逆吐泄者。 100來源:《醫學摘粹》。 100相似度50%:扶正散邪湯 100組成:人參1錢,半夏1錢,甘草1錢,白術3錢,茯苓3錢,柴胡錢。 10011123錢。100加:半夏、甘草、柴胡 100減:生姜、附子 100功效:正氣虛而邪氣入,頭痛發熱,右寸脈大于左寸者。 100來源:《傅青主男科》卷上。 100160. 相似度50%:白術湯 101組成:白術1兩,人參3分(去蘆頭),桂心半兩,干姜半兩(炮裂,銼),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甘草1分(炙微赤,銼)。 11123錢。101加:桂心、干姜、甘草 101減:生姜、茯苓 101功效:傷寒四逆,內有久寒,汗出脈微。 101來源:方出《圣惠》卷十二,名見《圣濟總錄》卷二十三。 101161. 相似度50%:參術湯 101組成:人參2錢,白術2錢,黃耆2錢,茯苓1錢,甘草1錢,陳皮錢。 10111123錢。101加:黃耆、甘草、陳皮 101減:生姜、附子 101功效:氣虛顫掉。泄瀉、嘔吐。 101來源:《赤水玄珠》卷十四。 101162. 相似度50%:補胃丸 101組成:人參、白術、茯苓、甘草、芍(炒)、升麻。 10111123錢。101加:甘草、芍、升麻 102減:生姜、附子 102功效:氣虛下溜泄瀉。 102來源:《脈因證治》卷上。 102相似度50%:補氣固經丸 102組成:人參、炙草、茯苓、白術、黃耆、砂仁。 10211123錢。102加:炙草、黃耆、砂仁 102減:生姜、附子 102功效:婦人氣虛不能攝血,經水來而不止者。 102來源:《婦科玉尺》卷一。 102相似度50%:補火引水湯 102組成:人參、白術(蜜炙)、熟地黃、ft茱萸、茯苓、附子(制)、肉桂、車前子。 11123錢。102164.3. 加:熟地黃、ft茱萸、肉桂、車前子 102164.4. 減:生姜 102功效:產后腎水上泛,嘔吐下利,真陽飛越。 102來源:《竹林女科》卷三。 102相似度50%:補火散邪湯 10333231兩,半夏3錢。 10311123錢。103加:茵陳、白茯苓、半夏 103減:生姜、茯苓 103功效:脾疸。 103來源:《辨證錄》卷七。 103相似度50%:治陰化濕湯 103組成:白術5錢,茯苓5錢,肉桂2錢,附子1錢,黃耆1兩,半夏錢。 10311123錢。103加:肉桂、黃耆、半夏 103減:人參、生姜 103功效:陰濕痰,破瘡在足者。 103來源:《洞天奧旨》卷十。 103167. 相似度50%:中和湯 103組成:白術4兩,黃橘皮2兩半,厚樸2兩半,人參2兩半,甘草2兩半,茯苓2兩半。 11123錢。103加:黃橘皮、厚樸、甘草 104減:生姜、附子 104功效:脅肋脹滿,嘔逆惡心。 104來源:《雞峰》卷二十。 104168. 相似度50%:半夏湯 104組成:半夏(洗)4兩,茯苓4兩,橘皮3兩,白術3兩,生姜5兩,檳榔10顆。 11123錢。104加:半夏、橘皮、檳榔 104減:人參、附子 104功效:上氣。 104來源:方出《外臺》卷十引《必效方》,名見《普濟方》卷一八三。104169. 相似度50%:補中湯 104組成:人參、干姜、甘草(炙)、白術,橘紅1兩,茯苓1兩。 10411123錢。104加:干姜、甘草、橘紅 104減:生姜、附子 104功效:泄瀉。 104來源:《易簡》。 104170. 相似度50%:轉治湯 105組成:茯苓5錢,人參5錢,附子2錢,五靈脂末2錢,菖蒲1錢,白芥子3錢,白術5錢,良姜1錢。 11123錢。105170.3. 加:五靈脂末、菖蒲、白芥子、良姜 105170.4. 減:生姜 105功效:腎邪乘心,目痛之余,兩目白眥盡變為黑,不痛不疼,仍能視物無恙,毛發直如鐵條,癡癡如醉,不言不語。 來源:《辨證錄》卷三。 105相似度50%:參附回生湯 105組成:人參3錢,熟地3錢,當歸2錢,炮姜1錢,附子1錢,白術2錢(土炒)。 11123錢。105加:熟地、當歸、炮姜 105減:生姜、茯苓 105功效:產后氣血暴去過多。 105來源:《雜癥會心錄》卷下。 105172. 相似度50%:白術湯 105組成:白術2兩,附子(炮裂,去皮臍)2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2兩,人參2兩,白茯苓(去黑皮)2兩,干姜(炮)1兩。 11123錢。106加:陳橘皮、白茯苓、干姜 106減:生姜、茯苓 106功效:脾臟虛冷泄痢,四肢壯熱。 106來源:《圣濟總錄》卷四十四。 106173. 相似度50%:白術散 106組成:茯苓8兩,澤瀉4兩,白術3兩,生姜3兩,桂心3兩,甘草兩。 10611123錢。106加:澤瀉、桂心、甘草 106減:人參、附子 106功效:消渴,陰脈絕,胃反而吐食。 106來源:方出《千金》卷二十一,名見《普濟方》卷一七六。 106174. 相似度50%:白術散 10622211錢,甘草1錢。 10611123錢。106加:半夏曲、干姜、甘草 106減:生姜、附子 106功效:小兒嘔吐,脈遲細,有寒。 106來源:《本事》卷十。 107相似度50%:助陽消毒湯 107組成:人參半斤,黃耆1兩,當歸4兩,白術4兩,陳皮1兩,附子錢。 10711123錢。107加:黃耆、當歸、陳皮 107減:生姜、茯苓 107功效:元氣大虛,夏月生背癰,瘡口不起,脈大而無力,發熱作渴,自汗盜汗,用參、耆大補之劑,益加手足逆冷,大便不實,喘促嘔吐。 來源:《辨證錄》卷十三。 107相似度50%:茯苓澤瀉湯 107組成:茯苓半斤,澤瀉四兩,甘草二兩,桂枝二兩,白術二兩,生姜兩。 10711123錢。107加:澤瀉、甘草、桂枝 107減:人參、附子 107功效:溫陽利水,化飲降逆。主治①《金匱》:胃反,吐而渴欲飲水者;②《三因》:霍亂,吐利后,煩渴欲飲水。 來源:《金匱要略》卷中 107177. 相似度50%:八柱湯 107組成:人參、白術、茯苓、附子、干姜、甘草、肉果、訶子。 10811123錢。108177.3. 加:干姜、甘草、肉果、訶子 108177.4. 減:生姜 108功效:傷寒陰癥,腹痛下利。 108來源:《傷寒全生集》卷三。 108178. 相似度50%:八味湯 108組成:人參2兩,干姜2兩,白術2兩,甘草2兩,橘紅1兩,茯苓1兩,附子1兩,縮砂仁1兩。 11123錢。108178.3. 加:干姜、甘草、橘紅、縮砂仁 108178.4. 減:生姜 108功效:不喜飲食,水谷不化。 108來源:《易簡方》。 108179. 相似度50%:安蛔湯 108711錢,干姜(炒黑)52個,花椒(去目)3分。 10811123錢。108加:干姜、烏梅、花椒 108減:生姜、附子 108功效:傷寒吐蛔。 109來源:《回春》卷二。 109相似度50%:半附理中湯 109組成:半夏(上)、附子、人參、白術、干姜(各中)、甘草(下)。109180.2. 11123錢。109加:半夏、干姜、甘草 109減:生姜、茯苓 109功效:胃中虛冷,嘔吐不止。 109來源:《產科發蒙》卷二。 109相似度50%:增損理中丸 109666分(炙),66分(炙),姜屑2分。 10911123錢。109加:厚樸、甘草、姜屑 109減:生姜、附子 109功效:霍亂。 109來源:《外臺》卷六引《延年方》。 109相似度50%:丁沉四君子湯 109組成:人參、白術(土炒)、茯苓、炙甘草、丁香、沉香。 10911123錢。110加:炙甘草、丁香、沉香 110減:生姜、附子 110功效:小兒胃氣虛弱,不能消納乳食,精神倦怠,囟門煽動,睡臥露晴,自利不渴,頻頻嘔吐。 來源:《金鑒》卷五十二。 11037PAGEPAGE110原方11123錢。功效:冬月直中陰寒,吐瀉交作,身發熱者。來源:《辨證錄》卷一。以下方劑相似度只按組成計算,不計劑量。73錢(土炒),1錢,附子(制)1錢。11123錢。減:生姜功效:產后虛瀉,眼昏不識人。來源:《胎產心法》卷下引朱丹溪方。52222兩。11123錢。加:橘皮減:附子功效:風痰氣發,即嘔吐欠呿,煩悶不安,或吐痰水者。來源:《外臺》卷八引《延年秘錄》。22224錢。11123錢。加:白芍藥減:生姜嘔逆吐瀉。來源:《口齒類要》。2枚(8片),324兩,3兩。11123錢。加:芍藥減:生姜功效:少陰病。來源:《傷寒論》。333兩(切),21枚(炮,8片)。11123錢。加:芍藥減:人參功效:脾腎陽虛,水氣內停,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腹痛下利,或肢體欲擗地者;少陰病腹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其人或咳,或嘔者。虛勞之人,憎寒壯熱,咳嗽下利。治少陰腎證,水飲與里寒合而作嗽。來源:《傷寒論》。6g6g6g12g12g。11123錢。加:益智仁減:生姜功效:補氣扶陽逐濕。來源:《濕熱病篇》133錢,厚樸(制)3錢。11123錢。加:甘草、厚樸功效:吐瀉霍亂,四肢拘急,脈沉而遲者。來源:《此事難知》。553213分。11123錢。加:半夏、竹瀝減:生姜功效:氣虛呃逆,時作時止。來源:《辨證錄》卷四。32342兩(炙),橘1兩半(切)。11123錢。加:枳實、橘皮減:附子功效: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水出后,心胸間虛氣滿,不能食。來源:《外臺》卷八引《延年秘錄》。222226兩。11123錢。加:酸棗仁、甘草減:附子功效:驚悸不眠。來源:《證類本草》卷十二引《胡洽方》。組成:人參、白術、茯苓、甘草、酸棗仁、生姜。11123錢。加:甘草、酸棗仁減:附子功效:振悸不得眠。來源:《赤水玄珠》卷十四。151511錢。11123錢。加:甘草、干姜減:生姜4-5嘔。來源:《辨證錄》卷一。3兩(炙),11352兩。11123錢。加:厚樸、橘皮減:附子功效:脾胃弱,不能食,腹內冷氣。來源:《延年秘錄》引蔣孝瑜方(見《外臺》卷八)。組成:人參、官桂、茯苓、白術、附子(制)、甘草。11123錢。加:官桂、甘草減:生姜功效:痘疹陰燥,曾吐瀉,脈沉弱,手足宜冷而反熱,陰極似陽。來源:《萬氏家抄方》卷六上。221331錢。11123錢。加:半夏、神曲減:生姜功效:猝倒之后致半身不遂。來源:《辨證錄》卷二。151511錢。11123錢。加:甘草、干姜減:生姜功效:冬月傷寒,4-5嘔。來源:《辨證錄》卷一。315331兩。11123錢。加:半夏、玄參減:生姜體出汗,有似亡陽。來源:《辨證錄》卷十。組成:干姜、附子、人參、白術、茯苓、炙甘草。11123錢。加:干姜、炙甘草減:生姜功效:寒氣霍亂;半產,身熱面赤,脈沉而細。來源:《癥因脈治》卷四。135531錢。11123錢。加:良姜、丁香減:生姜功效:陰寒直中腎經,心痛欲死,嘔吐不納食,下利清水。來源:《石室秘錄》卷六。組成:人參、白術、茯苓、附子、木香、肉豆蔻、生姜、大棗。11123錢。加:木香、肉豆蔻、大棗功效:瀉利久,脾胃虛,肢冷,脈沉微。來源:《痘疹傳心錄》卷十七。138222兩,甘草2兩,附子2兩。11123錢。加:半夏、桂心、甘草功效:痰冷澼飲,胸膈中不利。來源:《千金》卷十八。11113個。11123錢。加:干姜、烏梅減:生姜、附子功效:蛔厥。來源:《醫學入門》卷四。53153錢。11123錢。加:巴戟、薏仁減:生姜、附子3日,而后行經。來源:《辨證錄》卷十一。組成:人參(少者,用ft4錢炒黃代之),2錢,茯苓錢半,炙草1錢,白芍1錢。11123錢。加:炙草、白芍減:生姜、附子功效:好婦泄瀉。來源:《會約》卷十四。組成:人參(去蘆)1兩,白術(炒)1兩,茯苓(白者去皮)1半兩(去瓤,麩炒黃)。11123錢。加:枳殼減:生姜、附子來源:《魏氏家藏方》卷五。1兩,附子(炮,去皮臍)1兩,干姜(炮)55錢。11123錢。加:干姜減:生姜、茯苓喘急,自汗盜汗,氣短頭暈。來源:《外科樞要》卷四。2111錢。11123錢。加:熟地減:生姜、茯苓11日,而熱反更甚,發厥不寧,13-4見,此邪在少陰,未入厥陰,厥似熱而非熱也。乃內寒之甚,逼陽外見而發厥。來源:《辨證錄》卷一。55131錢。11123錢。加:肉豆蔻、干姜減:生姜、茯苓10日,太陰脾土受邪,惡寒嘔吐。來源:《辨證錄》卷一。3錢,干姜(炮)1錢半,甘草(炙)11錢。11123錢。加:干姜、甘草減:生姜、茯苓功效:中寒嘔吐,陰盛格陽,不納藥者。來源:《會約》卷十。組成:白術半錢,茯苓半錢,人參半錢,石蓮子(去皮殼心)10個。11123錢。加:石蓮子減:生姜、附子功效:赤痢。來源:《幼幼新書》卷二十九引《四十八候》。11331錢。11123錢。加:半夏、天南星減:生姜、茯苓功效:氣虛類中風。來源:《集成良方三百種》1兩,白術(蜜炙黃)1兩,附子(炮)15分。11123錢。加:炙甘草減:生姜、茯苓功效:妊?臨月,感少陰風邪,惡寒踡臥,手足厥冷。來源:《葉氏女科》卷二。11331錢。11123錢。加:半夏、天南星減:生姜、茯苓者。來源:《石室秘錄》卷一。33552分。11123錢。加:茯神、黃耆減:生姜、茯苓口眼?斜。來源:《辨證錄》卷二。組成:人參、茯苓、白芍(酒炒)、白術。11123錢。加:白芍減:生姜、附子功效:小兒驚而有熱。來源:方出《丹溪心法》卷五。名見《醫部全錄》卷四三一。組成:白術、人參、茯苓、川芎各等分。11123錢。加:川芎減:生姜、附子功效:小兒胃氣不和。來源:《幼幼新書》卷二十一引《吉氏家傳》。2112分。11123錢。加:木香、甘草減:生姜、附子來源:《雞峰》卷十六。組成:人參、白術、干姜(炮)、甘草(炙)、茯苓。11123錢。加:干姜、甘草減:生姜、附子功效:吐瀉手足厥冷。來源:《誠書》卷八。3531錢。11123錢。加:天南星減:白術、生姜功效:中惡中痰。來源:《石室秘錄》卷五。33333錢。11123錢。加:干姜、炙甘草減:生姜、附子功效:中焦寒濕。來源:《東垣試效方》卷四。16錢。11123錢。加:甘草減:生姜、附子少便溏,舌淡苔白,脈虛弱。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組成:人參、白術(蜜炙)、當歸、附子(制)、肉桂。11123錢。加:當歸、肉桂減:生姜、茯苓心下痛,屬于寒毒攻心者。來源:《葉氏女科》卷三。112兩,甘草(炙)23兩。11123錢。加:橘皮、甘草減:附子、茯苓功效:嘔吐反逆,食飲不下。來源:《醫心方》卷九引《范汪方》。3333兩。11123錢。加:良姜減:生姜、茯苓功效:陰寒直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搬家行業客戶體驗優化與服務創新考核試卷
- 2025年臨沂市蒙陰縣九年級語文一輪復習驗收考試卷附答案解析
-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導讀《成長的腳印》精美課件
- 小學生暑假食品安全教育
- 2025企業并購合同協議版
- 2025綜合設備租賃合同綜合設備租賃合同模板
- 2025雇傭保潔勞務派遣合同
- 2025中學及附屬學校教職工聘用合同
- 2025新版車輛買賣不過戶合同樣本
- 2025定制版數碼印刷系統購銷合同樣本
- 情緒心理學與情緒管理 課件
- 《民俗旅游學》教案-第九章 歲時節日民俗與旅游
- 軟件質量證明書
- 高考標準化考場建設方案詳細
- 人民醫院腫瘤科臨床技術操作規范2023版
- 高壓-引風機電機檢修文件包
- 2023屆物理高考二模考前指導
- GB/T 39486-2020化學試劑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分析方法通則
- GB/T 11085-1989散裝液態石油產品損耗
- GXH-3011A1便攜式紅外線CO分析儀
- 2022年四川省阿壩州中考數學試卷及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