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羧酸和取代羧酸_第1頁
第八章-羧酸和取代羧酸_第2頁
第八章-羧酸和取代羧酸_第3頁
第八章-羧酸和取代羧酸_第4頁
第八章-羧酸和取代羧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羧酸的分類和命名第一節

羧酸C15H31COOH軟脂酸C17H35COOH硬脂酸許多羧酸最初來自天然產物,因此常采用俗名來命名。HCOOHCH3COOHC6H5COOHHOOC-COOH

蟻酸醋酸安息香酸草酸(Z)-HOOCCH=CHCOOH順-丁烯二酸馬來酸(E)-HOOCCH=CHCOOH反-丁烯二酸富馬酸第一頁,共七十一頁。羧酸的系統命名法:(與醛相似)羧酸習慣上常用希臘字母標位,與羧基直接相連的碳原子為,其余依次為、、、(末端)

等。

2,3-二甲基戊酸或,-二甲基戊酸

2-甲基-3-戊烯酸2,4-戊二烯酸

3-羧基-3-羥基戊二酸(檸檬酸)第二頁,共七十一頁。

(2-)環已基乙酸1,2-環已基二甲酸苯甲酸鄰苯二甲酸(1,2-苯基二甲酸)3-苯基丙烯酸-萘乙酸(肉桂酸)

第三頁,共七十一頁。2,4-環戊二烯基甲酸反-1,3-環戊基二甲酸RRE-(2-)丁烯二酸第四頁,共七十一頁。CH3(CH2)4CH=CHCH2CH=CHCH2CH=CHCH2CH=CH(CH2)3CO2H158111420二十四烯酸D5,8,11,14二十碳四烯酸5,8,11,14-(花生四烯酸)>10C的不飽和酸在碳數后加“碳”字

碳看書P500(1)第五頁,共七十一頁。二、羧酸的結構

羧基不是羰基和羥基的簡單加合p-π共軛體系

sp2

第六頁,共七十一頁。鍵長部分平均化;羰基碳的正電性——降低,親核加成變難;羥基H的酸性——增加;

a-H的活性——

降低;羥基較難被取代;p-π共軛的結果:第七頁,共七十一頁。三、物理性質

易形成雙分子氫鍵締合體,與分子量相近的其它類型有機物相比,羧酸具有特別高的沸點。第八頁,共七十一頁。四、羧酸的化學性質

-活潑H的反應酸性羰基的親核加成,然后再消除(外觀表現為羥基的取代)羰基的親核加成;還原脫羧第九頁,共七十一頁。

(一)酸性

羧酸一般都屬于弱酸,比碳酸和苯酚的酸性強。羧酸能分解碳酸氫鈉,放出二氧化碳,而酚不能。利用此性質可以區別羧酸與酚類。分子量大的羧酸難溶于水,但其鉀鹽或鈉鹽則易溶于水。醫藥上常將含羧基而難溶于水的藥物制成易溶于水的鹽,如將青霉素G制成鉀鹽或鈉鹽供注射用。高級脂肪酸鈉是肥皂的主要成分,高級脂肪酸銨是雪花膏的主要成分。第十頁,共七十一頁。羧酸酸性的強弱取決于電離后所形成的羧酸根負離子(即共軛堿)的相對穩定性。常見酸酸性比較:第十一頁,共七十一頁。

羧酸的酸性強弱受整個分子結構的影響

Z為吸電子基,酸性增強Y為斥電子基,酸性減弱H-COOHCH3-COOHCH3CH2-COOHpKa3.774.764.88H-COOHC6H5-COOHCH3-COOHpKa3.774.174.76第十二頁,共七十一頁。如丙二酸的一個羧基負離子對另一個羧基酸性的影響:既有誘導效應,也有場效應。二種影響都使質子不易離去從而使第二電離度大大減弱。場效應的大小與距離平方成反比,距離越近,作用越大。誘導效應場效應不同電負性取代基的影響,除了沿著碳鏈傳遞(誘導效應)外,還可通過場效應傳遞。場效應是某些取代基的靜電作用,通過空間對反應中心產生影響。-OHCH2COO=COδ+第十三頁,共七十一頁。δ-δ+場效應與誘導效應的影響方向也有不一致的情況,如:

H—OCl C=O

H—OH C=O6.25pKa:6.04Cl的-I效應使酸性增強,

Cl的場效應使酸性減弱第十四頁,共七十一頁。芳香酸:間位只考慮誘導效應,對位同時考慮共軛效應和誘導效應,鄰位取代比較特殊。CO2HO2NCO2HNO2CO2HNO2CO2HCO2HHOCO2HOHCO2HOHpKa:2.213.423.494.202.984.084.57鄰位效應:當取代基處于鄰位時,無論這個取代基是吸電子基還是供電子基(-NH2除外),都將使酸性增強,即鄰位取代苯甲酸的酸性大于對位、間位取代苯甲酸,也大于苯甲酸。?

P486:14-1;14-2;P501:3;4;5第十五頁,共七十一頁。

(二)羧酸的還原

一般情況下,羧酸不容易被還原。只有一些特殊的還原劑如氫化鋁鋰(LiA1H4)、乙硼烷(B2H6)才能被還原成相應的醇。

第十六頁,共七十一頁。NaBH4LiAlH4催化加氫B2H6烯炔烯炔醛酮醛酮醛酮醛酮酰鹵羧酸羧酸衍生物腈、肟羧酸衍生物腈、肟羧酸羧酸衍生物(酰鹵除外)鹵代烴(亞)硝基化合物鹵代烴(亞)硝基化合物鹵代烴第十七頁,共七十一頁。(三)羧基中羥基被取代的反應羧基中的羥基可被鹵原子(-X)、烴氧基(-OR)、酰氧基(-OCOR)和氨基(-NH2)等取代,產生酰鹵、酯、酸酐和酰胺等羧酸衍生物。反應歷程為親核加成-消除。1.酰鹵(acylhalideoracidhalide)的生成PCl3適于制備低b.p.酰氯;PCl5適于制備高b.p.酰氯;用SOCl2制備酰氯,產物除酰氯外,都是氣體,容易提純,但所制酰氯與SOCl2的b.p.不應相近。第十八頁,共七十一頁。

2.酸酐(acidanhydride)的生成

脫水劑:乙酰氯、乙酸酐、五氧化二磷等

混合酸酐的制備:單酐SN2甲酸在脫水劑作用下生成CO?P490:14-3;14-4第十九頁,共七十一頁。某些二元酸,只需加熱即可生成五元環或六元環的酸酐。?P491:14-5第二十頁,共七十一頁。

3.酯(ester)的生成——酯化反應

為提高產率,可采用:A.增加其中一種便宜原料的用量。B.不斷除去反應生成的水C.或者及時將生成的低沸點酯蒸出。第二十一頁,共七十一頁。酯化反應機理:兩種斷鍵方式:第二十二頁,共七十一頁。酸和醇的體積(空間因素)對酯化反應的速率有很大影響。所以酯化反應的活性順序為:

醇:CH3-OH>RCH2-OH>R2CH-OH

酸:HCO2H>RCH2CO2H>R2CHCO2H>R3CCO2H

上述機理為酸催化的酰氧斷裂的雙分子機理。羧酸與伯/仲醇酯化時多屬于這一機理。第二十三頁,共七十一頁。①

3oROH按此反應機制進行酯化。②

由于R3C+易與堿性較強的水結合,不易與羧酸結合,故逆向反應比正向反應易進行。所以3oROH的酯化反應產率很低。*2.烷氧斷裂---碳正離子機制屬于SN1機制該反應機制也從同位素方法中得到了證明。(CH3)3C-OHH+(CH3)3COH2+-H2O-H+按SN1機制進行反應,是烷氧鍵斷裂+(CH3)3COH+H2O第二十四頁,共七十一頁。是SN2反應。只適用于1oRX和活潑RX。

常用的是鈉鹽。(有時也用Ag鹽,優點:速率快。缺點:太貴。)體系中雙鍵不受影響。

RCOO-+R’XRCOOR’+X-SN2此外,還可采用羧酸鹽與鹵代烷反應合成酯(SN2)

第二十五頁,共七十一頁。

在藥物合成中常利用酯化反應將藥物轉變為前藥(prodrug),以改變藥物的生物利用度、穩定性等。賽他洛爾(cetarnolol)為-腎上腺能阻斷劑,可治療

青光眼和降低眼壓,由于極性強和脂溶性差,難于透過角膜。丁酰賽他洛爾的脂溶性增高,制成的滴眼劑透過角膜的能力增加了4-6倍,進入眼球后,經酶水解再生成賽他洛爾而起效。第二十六頁,共七十一頁。4.酰胺(amide)的生成羧酸與NH3或RNH2、R2NH作用,生成銨鹽,然后加熱脫水生成酰胺或N-取代酰胺。第二十七頁,共七十一頁。腈的生成未取代酰胺第二十八頁,共七十一頁。

(四)

-氫的鹵代反應羧酸分子中-碳上的氫,受到鄰位羧基的影響變得活潑,能被鹵素取代,這種情況和醛酮-氫一樣。但羧酸-氫的鹵代需三鹵化磷或紅磷等的催化。該反應稱為Hell-Volhard-Zelinsky反應三鹵化磷或紅磷是催化量,否則-OH繼續被溴取代(P494:14-7)第二十九頁,共七十一頁。控制鹵素用量可得一元或多元鹵代酸。

-碘代酸由-氯(或溴)代酸與KI反應來制備。-鹵代酸很活潑,常用來制備-羥基酸和-氨基酸、丙二酸等。R-CH-COOHBrR-CH-COOHR-CH-COOHR-CH-COOHR-CH(COOH)2NaOHH2OH+NH3①

NaHCO3②

NaCNOHNH2CNH3O+第三十頁,共七十一頁。

(五)脫羧反應——縮短碳鏈

羧酸分子中羧基脫去二氧化碳的反應稱為脫羧反應。

一般一元羧酸很難直接脫羧。當羧酸分子中-碳原子上連有吸電子取代基時脫羧反應比較容易進行。第三十一頁,共七十一頁。丙二酸型化合物的脫羧

原因:基團Y的吸電子作用;另外,環狀過渡態機制。第三十二頁,共七十一頁。漢斯蒂克(Hunsdiecker)反應Ag2O用HgO替代——Cristol反應自由基機理(相當于-COOH被鹵素Br取代)脂肪酸和芳香酸都可通過這個途徑脫羧第三十三頁,共七十一頁。科西(Kochi)反應——自由基機理(制備仲、叔氯代烴較好)脂環酸收率好。有幾何異構的環烷酸生成順反異構第三十四頁,共七十一頁。Kolbe電解法——羧酸鹽電解制備高級烷烴自由基機理?P492:14-6第三十五頁,共七十一頁。(六)二元羧酸受熱時的特殊反應二元羧酸受熱時,隨著兩個羧基間距離不同而發生不同的反應。1.兩個羧基直接相連或只間隔一個碳原子,受熱發生脫羧反應,生成一元羧酸。

二三脫羧成羧酸第三十六頁,共七十一頁。2.兩個羧基間隔2個或3個碳原子,受熱發生脫水反應,生成環酐。

2-甲基戊二酸2-甲基戊二酸酐

四五脫水成酸酐第三十七頁,共七十一頁。3.兩個羧基間隔4個或5個碳原子,受熱發生脫水脫羧反應,生成環酮。

己二酸

環戊酮

庚二酸

環己酮

六七脫水又脫羧4.兩個羧基間隔5個以上碳原子,在高溫時發生脫水反應,生成高分子鏈狀酸酐。

第三十八頁,共七十一頁。Blanc(布朗克)規則:

在可能形成環狀化合物的條件下,總是比較容易形成五元或六元環狀化合物(即五、六元環容易形成)。思考題二三脫羧成羧酸;四五脫水成酸酐;六七脫水又脫羧第三十九頁,共七十一頁。羧酸可與RMgX、RLi反應,結果不一。(七)其它反應羧酸鎂鹽不溶于有機試劑,且成鹽后羧羰基活性降低,故不再和格氏試劑進一步反應。羧酸鋰鹽的解離性不是很高,但溶解性卻很好,且易于接受親核試劑進攻。第四十頁,共七十一頁。羧基一般不被氧化,但甲酸、草酸具有還原性;甲酸甚至可被Tollens試劑、Fehling試劑氧化,草酸能被KMnO4氧化。-碳原子上取代基少的,空間位阻小的羧酸易于發生加成反應。常用溶劑乙醚、苯、四氫呋喃等。第四十一頁,共七十一頁。一、鹵代酸第二節取代羧酸取代羧酸為雙官能團化合物,兼有取代基和羧基的性質,且由于二者相互位置的不同,又具有一些特性。第四十二頁,共七十一頁。鹵代酸的酸性強于羧酸通過鹵代酸可制備其它取代羧酸第四十三頁,共七十一頁。-鹵代酸堿性水解:濃堿作用下,構型翻轉。SN2第四十四頁,共七十一頁。在Ag2O存在下,用稀堿作用,構型保持。反應過程中經歷兩次SN2,構型保持復習鄰基參與,注意立體化學問題鄰基參與第四十五頁,共七十一頁。內酯-或-鹵代酸在堿作用下生成內酯

-鹵代酸在堿的作用下生成,

-不飽和羧酸第四十六頁,共七十一頁。

羥基酸包括醇酸和酚酸。

2-羥基丙酸或-羥基丙酸羥基丁二酸2,3-二羥基丁二酸(乳酸)(蘋果酸)(酒石酸)

3-羧基-3-羥基戊二酸鄰羥基苯甲酸3,4,5-三羥基苯甲酸2-苯基-2-羥基乙酸(檸檬酸)(水楊酸)(沒食子酸)(扁桃酸)二、羥基酸第四十七頁,共七十一頁。1)從羥基腈水解

1.制備-羥基酸-羥基酸第四十八頁,共七十一頁。2)從鹵代酸水解3)雷福爾馬茨基(Reformatsky)反應是制備β-羥基酸酯和β-羥基酸的重要方法之一有機鋅試劑只與醛酮的羰基反應,不能用鎂代替鋅,因有機鎂試劑太活潑,與酯也發生反應。增碳-鹵代酸酯第四十九頁,共七十一頁。4)通過羥醛縮合反應制備-羥基酸具有-H的酯在二異丙醇鋰(LDA)作用下與醛酮反應制備-羥基酸酯5)內酯水解環酮通過過氧酸氧化處理得內酯,經水解后制得羥基酸選擇性氧化Baeyer-Villiger反應第五十頁,共七十一頁。6)ω-羥基酸的合成:將二元酸單酯的酯基還原成醇

HOOC(CH2)nCOOC2H5HOOC(CH2)nCH2OHNa+C2H5OHH2O第五十一頁,共七十一頁。2.性質1)酸性由于羥基的吸電子誘導效應,醇酸的酸性比相應的羧酸強。分子內氫鍵第五十二頁,共七十一頁。2)脫水反應-羥基酸受熱時,分子間交叉脫水,形成交酯。

丙交酯-羥基酸受熱時,分子內脫水生成,-不飽和酸。

第五十三頁,共七十一頁。-羥基酸和-羥基酸分子內脫水生成五元環的-內酯或六元環的-內酯;-內酯較難生成。

-丁內酯當羥基與羧基相距四個碳原子以上時,加熱可生成鏈狀聚酯。第五十四頁,共七十一頁。羥基處于羧基的鄰位或對位的酚酸,加熱易引起脫羧反應。-羥基酸(含-

H)可與Tollens試劑作用發生銀鏡反應3)分解脫羧反應第五十五頁,共七十一頁。4)氧化反應第五十六頁,共七十一頁。水楊酸又叫柳酸,學名鄰羥基苯甲酸。乙酰水楊酸(acetylsalicylicacid)俗名為阿司匹林(Aspirin),水楊酸與乙酐在磷酸、硫酸存在下共熱而生成乙酰水楊酸。

阿司匹林具有解熱、鎮痛、抗血栓形成及抗風濕的作用,刺激性較水楊酸小,是內服退熱鎮痛藥。

第五十七頁,共七十一頁??晒┧幱玫钠渌畻钏嵫苌镉校?CO2CH3OH-CO2C6H5OH-CO2NaOHH2N-

冬青油.可止痛,亦用作牙膏、糖果等的香精.水楊酸苯酯(Salol).腸道和尿道消毒劑對-氨基水楊酸鈉(PAS-Na).用于治療各種結核病。第五十八頁,共七十一頁。第三節

氨基酸羧酸分子中烴基上的氫原子被氨基取代后的產物,叫做氨基酸。

α-氨基酸是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蛋白質在酸、堿或酶的作用下,能逐步水解成比較簡單的分子,最終產物是各種不同的α-氨基酸。第五十九頁,共七十一頁。§1α-氨基酸與羧基相鄰的α-碳原子上都有一個氨基,因而叫做α-氨基酸。除甘氨酸外,所有α-氨基酸中的α碳原子均是手性碳,故有D型與L型兩種構型。天然氨基酸均為L-氨基酸。它們的結構通式如下:L-氨基酸第六十頁,共七十一頁?!?.1α-氨基酸的分類與命名在α-氨基酸分子中可以含多個氨基和多個羧基,而且氨基和羧基的數目不一定相等,根據其分子中所含氨基和羧基的數目可分為中性氨基酸、堿性氨基酸和酸性氨基酸。

中性氨基酸:分子中氨基數=羧基數(氨基的堿性和羧基的酸性不是完全相當,所以并非真正中性的物質);

堿性氨基酸:分子中氨基數>羧基數(呈現堿性);酸性氨基酸:分子中氨基數<羧基數(呈現酸性)。命名:氨基酸一般用俗名,見P355(表14.1)。系統命名法:將-NH2作為取代基,同羧酸的命名。第六十一頁,共七十一頁?!?.2

氨基酸的化學性質氨基酸分子中既有堿性-NH2和酸性-COOH,與強酸或強堿都能作用生成鹽,因此氨基酸為兩性化合物。同時,在同一分子內,氨基和羧基也可作用生成鹽,這種鹽叫內鹽。在氨基酸的水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1、兩性與等電點第六十二頁,共七十一頁。

若將氨基酸水溶液的酸堿度加以適當調節,可使羧基與氨基的電離程度相等,也就是氨基酸帶有正、負電荷數目恰好相同,此時溶液的PH值稱為該氨基酸的等電點,以PI表示。中性氨基酸的等電點一般在之間;酸性氨基酸為,堿性氨基酸為。

等電點時氨基酸的溶解度最小,故可調節pH值分離氨基酸的混合物。第六十三頁,共七十一頁。2、氨基的反應

α-氨基酸中的氨基具有伯胺的性質,與亞硝酸作用時生成羥基酸,同時定量的放出氮氣。(1)與亞硝酸的反應范斯萊克氨基測定法——氨基酸第六十四頁,共七十一頁。(2)脫羧反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