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菌群的分布人體各部位的正常菌群_第1頁
正常菌群的分布人體各部位的正常菌群_第2頁
正常菌群的分布人體各部位的正常菌群_第3頁
正常菌群的分布人體各部位的正常菌群_第4頁
正常菌群的分布人體各部位的正常菌群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表3.1人體各部位的正常菌群部位細菌種類皮膚葡萄球菌丙酸桿菌類白喉棒桿菌大腸桿菌銅綠假單胞菌外耳道葡萄球菌類白喉棒桿菌銅綠假單胞菌眼結膜葡萄球菌結膜干燥棒狀桿菌鼻煙腔葡萄球菌甲型鏈球菌類白喉棒桿菌革蘭氏陰性球菌口腔葡萄球菌甲型鏈球菌卡他莫拉球菌大腸桿菌類白喉棒桿菌乳桿菌

梭菌擬桿菌消化球菌消化鏈球菌腸道大腸桿菌產氣桿菌變形桿菌銅綠假單胞桿菌腸球菌葡萄球菌產氣莢膜梭菌破傷風梭菌擬桿菌雙歧桿菌消化球菌消化鏈球菌尿道大腸桿菌變形桿菌鏈球菌非致病性分枝桿菌陰道乳桿菌大腸桿菌類白喉棒桿菌鏈球菌白假絲酵母第1頁/共19頁第一頁,共20頁。人體與外界相通的皮膚與粘膜系統(紅線部分)第2頁/共19頁第二頁,共20頁。

皮膚的解剖示意圖皮膚:面積2m2,,pH4—6。

葡萄球菌丙酸桿菌Propionibacterium

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大腸埃希氏菌

瓶形酵母Pityrosporumovalis第3頁/共19頁第三頁,共20頁。口腔:理想的微生物居住場所環境復雜:牙,舌,顎,頰,唾液。氯化物,碳酸氫鹽,磷酸鹽,鈉離子,鉀離子,鈣離子,微量元素。溶菌酶,乳過氧化氫酶

糖蛋白,血清蛋白食物殘渣,表皮細胞碎片唾液含0.5%的溶解物,pH5.7—7.0,平均6.7。第4頁/共19頁第四頁,共20頁。牙冠牙根

牙釉質

牙質

齦縫

髓牙槽骨

牙周膜

骨髓牙齒的解剖示意圖

口腔:pH5.7—7.0,平均6.7。

頰、硬顎黏膜:緩癥鏈球菌

舌:唾液鏈球菌,G+絲狀菌

唾液:唾液鏈球菌、緩癥鏈球菌、口腔鏈球菌

牙釉質:變異鏈球菌

齦縫:G+球菌和G+桿菌第5頁/共19頁第五頁,共20頁。齲齒形成中的微生物變化:光滑的牙齒唾液中的酸性糖蛋白+在牙齒表面形成糖蛋白膜S.sanguisS.sobrinusS.mutansS.mitis形成菌膜和厭氧微環境Fusobacterium其他厭氧菌:StrepcoccusActinomycesBorreliaG+桿菌G-球菌形成更厚的菌膜乳酸,蛋白酶齲齒產生第6頁/共19頁第六頁,共20頁。呼吸道:葡萄球菌,鏈球菌,類白喉棒桿菌,G-球菌。第7頁/共19頁第七頁,共20頁。胃pH2十二指腸空腸回腸結腸pH7

pH4-5乳酸桿菌鏈球菌乳酸桿菌Lactobacilli腸球菌Enterococci腸桿菌Eterobacteria糞腸球菌Eterococcusfaecalis

擬桿菌Bacteroides

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優桿菌Eubacterium

消化球菌Peptococcus

消化鏈球菌Peptostreptococcus

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梭狀芽胞桿菌Clostridium

乳酸桿菌Lactobacilli消化道:105-107/g1010-1011/g第8頁/共19頁第八頁,共20頁。胃粘膜上的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sp.第9頁/共19頁第九頁,共20頁。

回腸表面的細長G-厭氧菌(叫作fusiform)第10頁/共19頁第十頁,共20頁。

陰道成熟女性:嗜酸乳酸桿菌,念珠菌,球擬酵母,鏈球菌,大腸桿菌。未成熟女性:葡萄球菌,鏈球菌,類白喉棒桿菌,大腸桿菌。尿道兼性厭氧的革蘭氏陰性桿菌和球菌:大腸桿菌,克雷伯氏菌,變形桿菌,乳酸桿菌(成熟女性)。泌尿生殖道第11頁/共19頁第十一頁,共20頁。二、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一)拮抗作用

正常菌群對來自人體以外的致病菌有明顯的生物拮抗作用,阻止其在機體內定植。其機制主要是:改變pH

厭氧菌產生的脂肪酸降低環境中的pH與氧化還原勢,從而抑制外來菌的生長繁殖。占位性保護作用大多數正常菌群的細菌與黏膜上皮細胞緊密接觸,形成一層生物膜。爭奪營養正常菌群由于數量大,在營養的爭奪中處于優勢。抗生素與細菌素的作用如大腸桿菌產生的大腸菌素可抑制志賀氏菌的生長。第12頁/共19頁第十二頁,共20頁。(二)營養作用

正常菌群影響人體物質代謝、營養轉化與合成。維生素K。(三)免疫作用正常菌群能促進宿主免疫器官的發育;正常菌群作為一種抗原刺激,還可使宿主產生免疫反應,從而限制它們本身的危害性,同時也可阻止與它們有共同抗原的其他細菌對機體的侵害。(四)抑癌作用腸內菌群有抑制腫瘤發生的作用,其機制是轉化某些致癌物質成非致癌性以及激活巨嗜細胞等免疫功能。第13頁/共19頁第十三頁,共20頁。條件致病菌一、條件致病菌

正常菌群與宿主間的生態平衡在某些情況下可被打破,形成生態失調而導致疾病。這樣,原來在正常情況下不致病的正常菌群就成了條件致病菌。

常見的條件致病菌有:大腸桿菌,克雷伯氏菌屬,變形桿菌屬,銅綠假單胞菌,腸桿菌屬,洋蔥假單胞菌,沙雷氏菌屬。第14頁/共19頁第十四頁,共20頁。二、條件致病菌的致病條件1.寄居部位的改變(異位寄生)正常菌群寄居部位的改變可引起疾病。2.免疫功能低下長期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劑、細胞毒性藥物、激素、同位素和施行手術等可造成全方位免疫功能降低。從而使正常菌群在寄居原位穿透機體防御屏障,進入組織或血流引起感染。3.菌群失調是宿主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種間的比例發生較大幅度變化而超出正常范圍的狀態。

第15頁/共19頁第十五頁,共20頁。三、條件致病菌的防治保護好微生態環境,增強機體免疫力,科學地使用抗生素,及時使用微生態制劑。微生態制劑:正常微生物的優勢種群和促進正常微生物群生長繁殖的物質。第16頁/共19頁第十六頁,共20頁。

醫院內感染(nosocomialinfection)

醫院內感染是指病人在醫院接受診斷治療期間又患上其他感染性疾病。一、醫院內感染細菌的種類及來源(一)引起醫院內感染的細菌種類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化膿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鏈球菌,銅綠假單胞菌,克雷伯氏菌,結核分枝桿菌,鼠傷寒沙門氏菌,其他腸道致病菌。第17頁/共19頁第十七頁,共20頁。(二)引起醫院內感染細菌的來源交叉感染由醫院內病人或醫務人員直接或間接傳播。內源性感染由病人自己體內正常菌群引起。醫源性感染在治療、診斷或預防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