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2022年教師資格之中學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真題練習試卷A卷附答案單選題(共50題)1、東漢桓帝、靈帝之際,社會上流行這樣一首歌謠:“州郡記,如霹靂,得詔書,但掛壁。”其反映的狀況是()。A.中央權力加強B.地方勢力坐大C.州郡割據混戰D.尊崇皇帝詔書【答案】B2、19世紀初提出“用進廢退”的早期生物進化思想的科學家是()。A.胡克B.施萊登C.達爾文D.拉馬克【答案】D3、西周時,對以鼎隨葬的規定是“禮祭天子九鼎,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也”。如此規定的目的是()。A.顯示富貴B.崇拜鬼魂C.保存器皿D.維系禮制【答案】D4、維新變法失敗的原因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5、20世紀中期的一首民歌唱道:“高爐是兵人是帥,生產全憑人安排。英雄立下凌云志,鐵花永遠開不敗。”這首民歌反映的是()。A.“一五計劃”的實施B.大躍進運動C.公私合營的高潮D.人民公社化運動【答案】B6、據《南臺備要》記載:“江浙省……調兵剿捕之際,行省官凡有輕重事務,若是一一咨稟,誠恐緩不及事……(如今)凡有調遣軍情重事及輒動官錢,不須咨稟……交他每(們)從便區處。”A.與中央權力之爭難以調和B.獲得了緊急事務處置權C.行政長官不再由朝廷任命D.權力不再受到中央節制【答案】B7、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使中國恢復到幾個帝國主義共同支配局面的條約是()。A.《凡爾賽條約》B.《四國條約》C.《五國條約》D.《九國條約》【答案】D8、20世紀以來.中國歷代政府都非常重視中學歷史教育。下列歷史教育目標頒布于1912年的是()。A.“多講本朝仁政,俾知歷圣德澤之深厚,以養成國民自強之志氣,忠愛之性情”B.“了解勞動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歷史的主人”C.“特別說明其(指中國)歷史上之光榮,及近代所受列強侵略之經過,與其原因,以激發學生民族復興之思想”D.“明于民族之進化,社會變遷,邦國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體之沿革與民國建立之本”【答案】D9、一個生活在20世紀20年代初、家境較殷實的英國人可能()。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B10、“烽火戲諸侯”的歷史典故反映了諸侯有勤王的義務,與其相關聯的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禪讓制D.王位世襲制【答案】A11、清代學者全祖望指出:“自明中葉以后,講學之風,已為極弊,高談性命,直入禪障,束書不觀。”他所針對的是()。A.孔孟之道B.程朱理學C.魏晉玄學D.王陽明心學【答案】D12、.20世紀中期的一首民歌唱到:“高爐是兵人是帥,生產全憑人安排。英雄立下凌云志,鐵花永遠開不敗”。這首民歌反映的是()。A.“一五計劃”實施B.“大躍進”運動C.公私合營的高潮D.人民公社化運動【答案】B13、“大包干、大包干,直來直去不拐彎,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都是自己的。”這一順口溜流傳的時期是()。A.20世紀50年代初B.20世紀60年代初C.20世紀70年代末D.20世紀80年代末【答案】C14、史載:“晉主雖有南面之尊,無總御之實,宰輔執政,政出多門,權去公家,遂成習俗。”文中“習俗”指的是()。A.郡國并行B.門閥政治C.地方割據D.內閣專權【答案】B15、《清史稿》載:光緒帝“師徒撓敗,割地輸平,遂引新進小臣,銳志更張,為發奮自強之計。”這里的“發奮自強之計”是指()。A.實行維新變法B.推動預備立憲C.創建近代海軍D.廢除科舉制度【答案】A16、向漢武帝建議“興太學,置明師,以養天下之士”的儒家學者是()。A.賈誼B.晁錯C.董仲舒D.主父偃【答案】C17、漢武帝為鞏固中央對地方的有效統治,采取許多嚴厲措施來打擊地方豪強和富商。下列不屬于這些嚴厲措施的是()。A.推行五銖錢B.鹽鐵官營C.頒布算緡、告緡法令D.向地方派遣刺史進行監察【答案】D18、漢代耬車的功能是()。A.墾荒B.播種C.脫粒D.運輸【答案】B19、錢穆在評論中國古代某制度時說,它“可以培植全國人民對政治之興味……可以團結全國各地域于一個中央之統治”,這一制度是()。A.郡縣制B.察舉制C.科舉制D.行省制【答案】C20、1900年8月,浙江秘密會黨首領率眾起義,在其影響下,衢州百姓擊斃了保護洋教勢力的知縣和傳教士,史稱“衢州教案”。這一事件()。A.表明清廷成為洋人工具B.推動民主革命進入高潮C.受北方政治形勢的影響D.與義和團運動如出一轍【答案】C21、1960年,法國總統戴高樂聽到法國成功試驗原子彈的消息后高呼:“法國萬歲!從今天早上起,她更加強大了,更加驕傲了……”能夠和這一情景聯系起來的是()。A.世界政治的多極格局最終形成B.西歐國家的復興和兩極格局的削弱C.歐共體形成和經濟全球化加強D.西歐國家的衰落和美國霸權的穩固【答案】B22、列寧說:“1861年2月19日標志著從農奴時代成長起來的新的資產階級的俄國的開端。”這句話所指的是()。A.俄國發動克里米亞戰爭B.十二月黨人起義C.《國民議會法典》的頒布D.亞歷山大二世簽署宣言和法令【答案】D23、蘇格拉底提出“認識你自己”這一哲學命題的背景是()。A.歐洲啟蒙運動倡導理性B.羅馬教皇出售“贖罪券”C.文藝復興運動提倡人文主義D.古代雅典社會出現道德危機【答案】D24、明太祖朱元璋稱:“我朝罷丞相,設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門,分理天下庶務。”其中的“五府”是()。A.監察機構B.軍事機構C.司法機構D.行政機構【答案】B25、中國歷史上有多次賦役制度的改革,其中把稅收并為單一的土地稅的賦役制度是()。A.租庸調制B.方田均稅法C.一條鞭法D.推丁入畝【答案】C26、引發“文化大革命”的導火線是()。A.江青召開部隊文藝工作座談會,發表《紀要》B.《文匯報》發表《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C.毛澤東發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D.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通過《二月提綱》【答案】B27、最能體現歷史學科特點的教學原則是()。A.史論結合原則B.直觀性原則C.系統性原則D.量力性原則【答案】A28、羅斯福新政期間成立“民用工程署”,在全國建立18萬個小工程,包括校舍、橋梁等,吸納400萬人工作。該措施的作用是()。A.減少企業盲目生產B.刺激生產與消費C.促進企業間公平競爭D.建立社會保障體系【答案】B29、《漢書》載:“詔賢良曰:‘……賢良明于古今王事之體,受策察問,咸以書對,著之于篇,朕親覽焉。’于是董仲舒、公孫弘等出焉。”文中的“朕”指的是()。A.漢高祖B.漢文帝C.漢景帝D.漢武帝【答案】D30、農業著述是中國古代農業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下列歷史文獻屬于該分類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⑧④【答案】A31、據統計,“1965年,美國最大的100家工業公司中,家族控制的占36%,經理控制的占64%。”材料表明二戰后西方資本主義發生的變化是()。A.二戰后資本主義經濟調整.政府干預私人壟斷受到打擊B.企業生產科技含量增加和生產過程復雜,出現“經營者革命”C.生產力的發展。股票不再為少數資本家擁有D.經營管理人員的不斷增加.“新中間階層”出現【答案】B32、有學者認為鴉片戰爭帶來了中國社會的蝴蝶效應,《南京條約》的簽訂結束了廣州十三行壟斷貿易的時代,推動了上海的崛起,中國進出口重心轉移到長江中下游。廣州與周邊地區的衰落,引發了失業問題。失業問題又直接引發了()。A.太平天國運動B.民族工業興起C.新思想的萌發D.維新變法運動【答案】A33、《全球通史》中寫道:“(西方的)入侵在各個領域都達到很大的規模,使中國的生存似乎都受到威脅。結果,愈來愈多的中國領導人被迫得出這樣的結論:重大的變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而且這種變革不能僅限于軍事和經濟方面。”文中所說的“重大的變革”指的是()。A.洋務運動B.戊戌變法C.辛亥革命D.護國運動【答案】B34、1895年7月,作為資產階級維新派創辦的第一份刊物——《中外紀聞》開始發行。該刊物的創辦地點是()。A.廣州B.北京C.南京D.武漢【答案】B35、張學良在口述當年皇姑屯事件發生時,他正在看梅蘭芳的演出。后經查實,看梅蘭芳演出那天日本正攻占沈陽。這說明“口述歷史”()。A.具有很大隨意性,是不可信的B.只有通過錄音等技術記錄后,才是可信的C.史料價值不容置疑,絕對可信D.受當事人個人因素的影響.不一定都正確【答案】D36、1937年11月28日,英國《泰晤士報》寫道:“此次兩軍作戰,雙方傷亡慘重。但十周之后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國堪稱軍事國家之榮譽”。這里報道的是()。A.徐州會戰B.淞滬會戰C.武漢會戰D.長沙會戰【答案】B37、1923年,孫中山在《中國革命史》一文中曾自述其思想的傳承:“余之謀中國革命,其所持主義,有因襲吾國固有之思想者,有規撫歐洲之學說事跡者,有吾所獨見而創獲者。”其中“因襲吾國固有之思想者”主要是指()。A.民族主義B.民權主義C.民生主義D.民主主義【答案】A38、有學者提出:“那些為17世紀的大部分歐洲人難于理解和當時的大不列顛尚未獲得全勝的原則(自由與平等),已在新英格蘭(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地)的法律上得到了全部承認,并被訂于法律的條款之內。”對這句話的正確理解是()。A.17世紀的新英格蘭已是一個法治國家B.17世紀的英國還處于封建勢力的統治之下C.美國的民主政治早在17世紀就開始孕育D.歐洲在17世紀時并未受到文藝復興的影響【答案】C39、“臺灣者,中國之土地也,久為貴國所據,今余即來索,則地當歸我。”對荷蘭殖民者提出這一正義要求的民族英雄是()。A.戚繼光B.鄭成功C.徐驤D.劉永福【答案】B40、下列對于我黨歷史上幾次會議的主要內容的表述,錯誤的是()。A.“一大”:確定黨的奮斗目標B.遵義會議:糾正“左”傾錯誤路線C.“八大”:確定人民公社化運動的方針D.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改革開放的戰略【答案】C41、安史之亂造成北方地區“人煙斷絕,千里蕭條”。有詩人描述道:“寂寞天寶后,園廬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亂各東西。”這位詩人是()。A.李白B.杜甫C.杜牧D.白居易【答案】B42、著名歷史學家費正清在《偉大的中國革命》中描繪了這樣一個農民形象:“……普通農民大概一半是自耕農,一半兼做佃農。不管怎樣,他和他的家人在相隔不遠的三四塊田地里勞動,帶著鋤頭和鐮刀來來回回,主要為他們自己的生存干活……還可以種點賣錢的作物。”這反映了自耕農()。A.在經濟上實現了男耕女織B.依賴于商品經濟而存在C.生產的產品主要用于自給。部分用于市場交換D.生活富裕祥和的真實狀況【答案】C43、與第一次工業革命相比,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是()。A.主要發生在輕工業B.科學與生產緊密結合C.機器生產取代手工勞動D.科學家直接參與生產【答案】B44、《一個童養媳的新生》(1950年9月1日《解放日報》):“我在小姊妹的幫忙下,加入了家庭婦聯。我看見姊妹們加緊生產,努力學習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們學習,我也加入了學習班。新婚姻法頒布以后,小姊妹張麗娟告訴我,說可以到家庭婦聯申請向朱家離婚,婆婆沒有理由阻攔我,于是我離婚了,我自由了。”材料中促成“我”婚姻態度轉變的社會條件不包括()。A.社會制度的變革B.社團組織的支持C.法律保障D.西方民主思想的傳播【答案】D45、17世紀中葉,成為歐洲主要金銀市場、國際金融中心的城市是()。A.里斯本B.倫敦C.馬德里D.阿姆斯特丹【答案】D46、1936年,沈鈞儒等人發表《團結御侮的幾個基本條件與最低要求》,強調“中國共產黨于去年……主張停止內戰,聯合各黨各派,共同抗日救國”。該“主張”最早見于()。A.“八一宣言”B.《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C.“國共合作宣言”D.《論聯合政府》【答案】A47、梭倫寫道:“黑色的土地,將是最好的證人,因為正是我,為她拔掉了眾多的債權標,以前她備受奴役。而今已重獲自由。許多被出賣的人們……我都使他們獲得解放!”梭倫為。使他們獲得解放”而采取的措施是()。A.廢除債務奴隸制B.實行土地私有制C.按財產多少劃分等級D.實行陶片放逐法【答案】A48、在君民關系上,孟子把孔子的“仁”發展為“仁政”的學說。董仲舒主張“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贍不足,塞并兼之路。鹽鐵皆歸于民。薄賦斂,省徭役,以寬民力,然后可善治也。”據此推斷董仲舒()。A.繼承了原始儒學的全部宗旨B.繼承了原始儒學的民本思想C.背離了原始儒學的仁愛思想D.摒棄了原始儒學的德治主張【答案】B49、標志著羅馬法發展到完備階段的法典是()。A.十二銅表法B.公民法C.萬民法D.民法大全【答案】D50、杜佑《通典》記載:“貞觀五年……增筑學舍千二百間。國學、太學、四門亦增生員,其書、算各置博士,凡三千二百六十員。其屯營飛騎,亦給博士,授以經業。無何,高麗、百濟、新羅、高昌、吐蕃諸國酋長,亦遣子弟請入國學。于是國學之內八千余人。”當時的辦學特色是()。A.官學與私學并舉B.學制完備C.官辦教育具有開放性D.開始設文武博士【答案】C大題(共10題)一、材料一:在國王授予城市的特許狀中規定:任何人來到這個市鎮,只消住滿一年零一天,就可免受其先前主人的追捕:新來者雖然必須經全體市民一致同意才能留住城市,但只要無人對那一年零一天提出非議.就可算是一致同意了。此后除了國王以外的任何人對他都不再有領主權,即他成為了自由人。(摘編自[美]泰格《法律與資本主義的興起》)材料二:特許狀授予城市居民各種特權是為了使市民們更好地從事商業交易.這些權利包括: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動.這是市民享有的個人自由;市民可以隨時向城市法庭提出訴訟請求和控告,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財產,并隨便處置它們,這是承認城市市民財產私有制。(摘編自馮正好《中世紀西歐的城市特許狀》)材料三:城市自治運動比任何后來的革命更為重要.甚至也比文藝復興運動和印刷術的發明和羅盤針的發現.或比十九世紀的革命和由此而產生的所有產業上的革命,更為重要……城市運動比任何其他中世紀運動更明顯地標志著中世紀時代的消逝和近代的開端。(摘編自[美]湯普遜《中世紀經濟社會史》)問題:(1)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西歐中世紀城市獲取自治權的方式及其表現。(2)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世紀城市自治的歷史作用。【答案】(1)方式:一般以金錢贖買,獲得王室特許狀為手段,也有極少數的城市居民不得不以武力來爭取自由。表現:①材料一中表示,任何人要住滿一年零一天才能免受先前主人的追捕.表明有部分居民以武力對抗的方式來獲得自由.歷史上有lll2年的法國瑯城起義。②材料二中表示,為了更好地發展商業,允許市民享有個人自由、司法自由,以及擁有個人財產,表示市民能夠通過個人財產的累積來實現自由化.(2)西歐城市的自治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商品經濟的發展一方面促使實物地租向貨幣地租的轉變:另一方面促使了農奴封建依附關系的松弛,利于農奴自身的解放和社會角色的轉變.客觀上有利于瓦解封建制度。而城市的出現產生了市民階級,并發展為資產階級,他們的工業生產和商業貿易促進了近代西方經濟的發展。城市自治的理念與商業契約、司法獨立、公民權利等緊密聯系,推動歐洲社會思想和文化的轉型。二、法律是國家意志的體現。請回答下列問題:(1)請對下列文字中四個錯誤加以修正。中國古代成文法自戰國時代的《法典》開始,到秦漢時代都是按照儒家精神制訂的。中華法系形成的標志是《唐律》的制定和《唐律疏議》的撰寫。以判例法為主要法律形式是中華法系的鮮明特點。(4分)(2)英國法系特別注重法典的歷史延續性,例如:《權利法案》。請列舉該法系兩例具有恒久法律效力的其他成文法典名稱。(4分)(3)近代歐洲大陸各國的法律大多淵源于羅馬法。古羅馬法實行的法律訴訟制度和原則中,至今依然起作用的有哪些(3分)(4)結合下列材料和已有知識簡要分析羅馬法產生的歷史根源。(5分)材料公元395年,羅馬帝國一分為二。奴隸制大田莊在東羅馬帝國不占主要地位。君士坦丁堡和阿拉伯、伊朗、印度有貿易關系,是“溝通東西方的金橋”,成為繁榮的工商業中心。——《羅馬法論綱》【答案】(1)《法典》改成《法經》;儒家改成法家;形成改成成熟;以判例法為主要法律形式改成以禮入法、禮刑結合。(2)《大憲章》《人身保護法》《王位繼承法》等。(任寫出其中兩個即得全分)(3)陪審制度、律師制度、公開審判原則。(4)平民與貴族的斗爭、商業經濟發達、人口的流動和移民的增多等因素促使了法制的產生。三、材料:在經濟特區發展取得經驗的基礎上,沿海開放城市和開放地區的建設也邁出了新的步伐。1984。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對大連、秦皇島、天津、煙臺、青島、連云港、南通、上海、寧波、溫州、福州、廣州、湛江、北海等14個沿海城市和海南島實行開放政策。靳德行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問題:(1)材料中所讀的“經濟特區”指的是哪些城市(2)材料的“沿海開放城市”與“經濟特區’’在開放程度上有何區別(3)簡述改革開放后形成的對外開放格局。【答案】(1)“經濟特區”指的是深圳、珠海、汕頭、廈門。(2)區別:①經濟特區是對外經濟活動中采取較國內其他地區更加開放和靈活的特殊政策的特定地區。沿海開放城市是中國沿海地區對外開放的窗口和媒介.并在對外經濟活動中實行經濟特區的某些特殊政策的一系列港口城市.是經濟特區的發展。②經濟特區是最為開放的,它的范圍是指一個特定地區,包括城市和周圍的村鎮等;沿海開放城市是指在某一個城市中實施經濟特區的某些特殊政策,開放程度不及經濟特區。(3)格局:第一步:l980年,建立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后增設海南經濟特區)。第二步:開放廣州、上海等l4個沿海開放城市。第三步:建立長江三角溯、珠江三角洲、廈漳泉三角區、環渤海地區等沿海經濟開放區(后增設上海浦東開、發區)。第四步:內地。形成了“經濟特區一沿海開放城市一沿海經濟開放區一內地”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四、材料:青年教師在進行有關北伐戰爭的教學時,用課件展示《北伐誓師詞》:國民痛苦,火熱水深。土匪軍閥,為虎作倀。帝國主義,以梟以張。本軍興師,救國救民。保我平等。還我自由。實行主義,犧牲個人。有進無退,革命精神。嗟我將士,同心同德。然后帶領學生朗讀.接著講述北伐戰爭的具體經過。問題:(1)請評述該教師的教學行為。(2)根據上述《北伐誓師詞》設計兩個課堂提問,并寫出預設答案。【答案】(1)該教師通過課件展示《北伐誓師詞》,并帶領學生朗讀的方式講述北伐戰爭符合新課程理念的要求。但在對待教學關系上,新課程強調幫助和引導,教師在展示課件后,并沒有設置問題,積極地進行引導.而是直接進行后面內容的講述。對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組織不夠,師生間的互動不夠。(2)①誓詞中的“軍閥…‘本軍’’分別指什么預設【答案】“軍閥”是指北洋軍閥,“本軍”是指國民革命軍。②結合誓詞回答,北伐的目的是什么預設【答案】打倒列強,除軍閥,統一全國。五、梭倫改革的重要著力點之一是調節各階層的政治權利。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問題。材料一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貴族的寡頭專政,平民不僅無權議政,而且處于債務奴役的狀態。改革以后,貴族階級固然還是當政的階級,然而……從前實際上并無公民權利的平民,現在在公民大會中也聽得到他們的聲音了。——顧準《希臘城邦制度》材料二梭倫還必須面對雄心勃勃的新貴——那些人來自平民家族,對所謂“好父親”集團的世襲貴族壟斷特權耿耿于懷。——(美)波默羅伊等《古希臘政治、社會和文化史》材料三(梭倫)仍然把保衛法律的職責授予阿勒俄琶菊斯議會(長老會議),這個議會仍舊是憲法的監察人。它監督最大多數的和最重要的國家大事,懲處罪人尤其有最高的權力,無論是罰金或是判刑。——亞里士多德《雅典政制》(1)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梭倫為實現“在公民大會中也聽得到他們的聲音”所采取的措施.(4分)(2)材料二中的“新貴”指的是哪個階層據材料二、三,結合所學知識,從權利分享和轉移的角度,指出梭倫是如何緩釋他們的“耿耿于懷”的。(6分)(3)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從權利分配的角度,說明后世“民主制度的擁護者和反對者都擁戴梭倫為鼻祖”的理由。【答案】(1)措施:廢除債務奴隸制,讓這部分平民獲得人身自由;使他們能夠參加公民大會,獲得議政的權力:賦予他們選舉權(或表決權)。(2)階層:新興的工商業奴隸主階層。梭倫“緩釋”他們的“耿耿于懷”的措施:確立財產等級制度;設立四百人會議;部分司法權轉移到陪審法庭:最高決策權轉移到公民大會和四百人會議。(3)理由:擁護者:梭倫改革打破貴族對政權的壟斷,使平民獲得參與國家政權的權利(或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礎)。反對者:梭倫改革保留了貴族的一些特權(或貴族政治沒有徹底改變)。六、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關于“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課堂教學目標設計:(1)知識與能力: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觀點;了解孔子、孟子與荀子對儒家思想形成和發展的重要貢獻:認識百家爭鳴形成的原因及對當時和后世產生的重要影響;提高學生閱讀分析材料和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2)過程與方法:觀看孔子教授學生的動畫片,了解孔子的基本思想和人生觀點。通過相關的寓言和成語故事來了解道家、法家和墨家的主要觀點,增強感性認識。采取比較和啟發式教學等方法來理解各家學說的特色和觀點。讓學生運用諸子百家的觀點來解決現實問題.使學生積極參與整個思考過程,用爭鳴來理解爭鳴。(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多元思想中,感受諸子百家為人類思想寶庫所作出的卓越貢獻,體會其對人類思想惠澤千年的影響;感受先哲關于做人、處事和治國的智慧。請評價該老師的教學目標。(16分)【答案】新課標倡導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而這三維目標之間的關系是相互聯系、互為整體的。該教師對三維目標做了很具體的闡述。但在書寫方式和邏輯關系之間有所欠缺。首先在書寫格式上:該教師違背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出現了多次“讓學生、提高學生”等語句。其次,三維目標并未形成整體.邏輯性不強。針對該教師的問題,除了將“讓學生”等詞語去掉以外,將過程與方法改為:通過相關的寓言和成語故事來了解道家、法家、墨家的主要觀點,通過比較、討論、探究教學等方法加深理解各家學說的特色和觀點。七、材料一:中國資本家在寧波組織了一個公司,使用外國機器軋花,以資本五萬元開始營業……業務難以為繼.此廠已瀕于停業。——摘編自《海關十年報告》(1882--1891年)材料二:據估計,到1913年,中國產業資本約為3億多元,其中清政府和民國北京政府的國家資本約為1.49億元.私人資本約為1.55億元。"時中外產業資本中,外國資本占80.3%。——賀耀敏《中國近現代經濟史》問題:(1)根據材料一概括這家中國公司的基本特點。(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當時中國民族資本的發展狀況及其主要原因。【答案】(1)在設備、技術等方面依賴于外國;規模小,資金少,經營管理困難。(2)發展狀況:商辦企業數量的增加和規模的擴大;棉紡織業作為傳統工業部門,發展尤為迅速:由沿海向內地擴展。原因:甲午戰爭后列強對華資本輸出進一步破壞自然經濟,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客觀條件:清政府為擴大稅源,解決財政危機,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社會上興起實業救國熱潮和人民掀起的收回權利運動的推動。八、材料:在歷史課中,老師講授活字印刷術的發明,給每個學生發一把小刀和一個橡皮,讓學生在橡皮上刻自己的名字.比一比誰刻得好。學生們很好奇,十分鐘后進行展示,教師對學生刻的字進行點評。問題:(1)對教師的做法如何評價,說明理由。(2)歷史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歷史制作時應考慮哪些問題【答案】(1)該教師運用了體驗式教學,讓學生在如臨其境的感覺中,進行歷史的體驗和思維,激發求知欲和情感,培養學習能力,促進學生智力發展。不足之處:制作過程中師生關系沒有協調好。體驗式教學課上的環節、過程在具體教學中應是交叉進行或平行的,而并非單純的制作與體驗,教師在引導學生參與的過程中,應將該課教學所要達到的目標穿插其中,制作完成的過程也是教學目標完成的過程,教師應將實踐與理論結合起來.效果更佳。(2)在組織學生進行歷史制作時應注意.①情境的直觀性:創設的教學情境要直觀,有很強的歷史真實感,才能使學生有代入感.②啟發性:創設形式要新穎,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選擇的內容要有討論的價值,能啟發學生的思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③過程的靈活性:課上的環節過程在具體教學中往往是交叉進行或平行的。引導參與時情境創設可能就在其中,實踐探索的過程可能就是成果交流的過程,重要的是要將這些環節靈活的融合,使學生“身臨其境”.④操作時做好安排:課前確定主題、搜集活字印刷術制作的資料;課上引導參與_÷情境創設。實踐探索成果交流;課后總結知識、提升能力。九、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在學習“俄國農奴制改革”時.教師先利用投影顯示新聞片段:據俄羅斯新聞網2005年6月8日報道,亞歷山大二世的改革,使俄羅斯最終告別了落后的農奴制。為了紀念這位沙皇在世界近代史上做出的巨大貢獻,俄羅斯政府于2005年6月7日.在莫斯科紅場旁邊豎立起了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的首座塑像。在揭幕式上,市長盧日科夫說:“今年,俄羅斯人民有幸經歷了本國歷史上和文化界的一件大事,經過藝術家們的努力,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的首座塑像終于在莫斯科落成了。政府豎立他的塑像是為了向這位曾經解放了千百萬俄國農奴的勇敢改革者致敬,正是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的改革,最終引領俄羅斯拋棄了落后的社會制度。”全俄羅斯東正教大牧首阿列克謝二世在致辭中說:“亞歷山大二世不僅使俄羅斯擺脫了農奴制的桎梏.同時在國內也十分重視教育興國,創立了許多大學。”致辭后,阿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