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1講二戰后整體世界的拓展——兩種社會制度的共存與競爭課時沖關練(十一)(時間:45分鐘分值:100分)一、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5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2023·湖北穩派教育質量檢測)1946年,丘吉爾在瑞士蘇黎世發表題為《歐洲的悲劇》的演說,提出了“三環外交”的基本構想:一個英美聯盟,一個聯合的歐洲,一個英聯邦,構成了英國外交的三環,而英國在每一環中均占據重要地位。丘吉爾“三環外交”的構想主要是基于() A.英國國際地位的衰落 B.西方與蘇聯矛盾的激化 C.戰后殖民地紛紛獨立 D.反抗美國對歐洲的控制 解析據題干情境,英國在二戰中遭到極大的破壞,已經淪落為一個二流國家,二戰后更加重視與美國的關系,重視與歐洲國家的關系,重視與英聯邦成員國的關系,故選A項。 答案A2.(2023·江蘇常州監測)右圖中細長的樹干代表戰爭中受到嚴重摧殘的歐洲,在夾板的護持下已復蘇、開花。圖中的夾板代表的是() A.馬歇爾計劃 B.杜魯門主義 C.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D.歐洲共同體 解析觀察圖及依據所學可知,能夠幫助歐洲從戰爭的摧殘中復蘇的是馬歇爾計劃,又稱“歐洲復興計劃”,故選A項。杜魯門主義與歐洲的經濟復蘇無關,B項錯誤;北約是軍事組織,與經濟復蘇無關,C項錯誤;歐共體成立于1967年,發生在歐洲復興之后,D項錯誤。 答案A3.(2023·江西贛州模擬)“冷戰”時期的批評家曾指責一些軍事聯盟如北約組織和華約組織推動了高昂的軍備競賽,并使地區沖突一直有轉變成超級大國之間核對抗的危險。這反映出在“冷戰”時期() A.美蘇的插手是地區沖突的根源 B.和平的力量時常占據著上風 C.軍備競賽造成各國財政的困難 D.軍事的較量威脅到世界和平 解析據題干信息:“……推動了高昂的軍備競賽,并使地區沖突一直有轉變成超級大國之間核對抗的危險”,體現了軍事的較量威脅到世界和平,故選D項。 答案D4.(2023·河南駐馬店模擬)1970年3月20日,美國在國家安全決定第48號備忘錄中正式宣布從韓國撤走一個師即縮減2萬人的決定,并通知韓國方面。作為補償,9月2日尼克松批準在五年內向韓國提供15億美元的軍事援助,幫助韓國軍隊實現現代化。這反映出() A.美國撤走了全部在韓駐軍 B.美國調整了在亞洲的戰略 C.美國用軍援取代在韓駐軍 D.美國放棄了全球擴張戰略 解析根據“撤走一個師即縮減2萬人”可以推斷出美國減少在韓國的駐軍,說明20世紀中后期,美國在亞洲的政策作出了相應調整,故選B項。 答案B5.(2023·河北普通高中質量檢測)康拉德·阿登納在回憶錄中寫道:“美國和蘇聯這樣的超級大國的存在終究是一個事實。這就是歐洲為什么必須團結一致,為什么必須首先加強法德友好合作的原因。”由材料可知,法德兩國實現“和解”() A.可以消除法德兩國仇怨 B.旨在對抗美蘇超級大國 C.推動了歐洲一體化發展 D.是冷戰格局影響的產物 解析據材料中的信息可知,由于美蘇超級大國的對抗與威脅,促進了歐洲的聯合,也推動了法德兩國走向和解,故選D項。 答案D6.(2023·湖北武漢調研)1964年5月23日,美國總統約翰遜宣布:“不再是一道鐵幕,而是有許多道鐵幕。每道鐵幕的強度和厚度不同,因而能穿過它的光線和能在它后面增長的希望也不同。……我們將繼續建造一座座能跨越把我們同東歐分割開來的這一鴻溝的橋梁。”材料反映出這一時期的世界() A.資本主義陣營分化 B.不結盟運動興起 C.國際關系走向緩和 D.和平與動蕩并存 解析據題干提及過去的一道鐵幕嚴密,現在鐵幕多了,但鐵幕卻因強度和厚度不同而可能被穿越,可以看出這個時期整個國際關系走向緩和,故選C項。 答案C7.(2023·江西贛州期末)有人認為,蘇聯的解體造成了單極世界的驕狂自大、無法無天這樣一種很不正常的局面。在他看來,蘇聯的解體() A.導致了國際間力量對比的失衡 B.造成了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秩序 C.為美國實現世界霸權奠定基礎 D.阻礙了世界多極化發展的趨勢 解析據題干信息“蘇聯的解體造成了單極世界的驕狂自大、無法無天這樣一種很不正常的局面”,主要體現了蘇聯的解體導致了國際間力量對比的失衡,故選A項。 答案A8.(2023·浙江湖州調研)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英國實行混合市場經濟,法國實行計劃指導型市場經濟,德國實行社會市場經濟,日本實行政府主導型市場經濟;20世紀末,中、俄開始實行市場經濟。這一現象主要表明() A.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建立了計劃經濟體制 B.社會主義國家采用了西方的市場經濟體制 C.國情差異決定各國必須采取市場經濟體制 D.市場經濟體制是戰后世界發展的主要潮流 解析材料所示國家都采取計劃與市場相結合的市場經濟體制,故D項正確。戰后資本主義新變化體現的是國家干預與市場相結合,故A項錯誤;20世紀末,中、俄開始實行市場經濟,體現的是計劃與市場相結合,故B項錯誤;各國采取市場經濟體制不是國情差異決定的,是吸取經濟危機的教訓,故C項錯誤。 答案D9.(2023·山東萊蕪統考)1961年10月,蘇共二十二大通過了新的《蘇共綱領》,指出:“為了動員內部潛力,更有效地利用基本建設投資、生產基金和財政資金,必須在國家計劃任務的基礎上,擴大企業的業務獨立性和主動性,提高企業在采用先進技術和更充分地利用生產能力方面的作用和興趣”。這些措施() A.打破了斯大林模式的基本框架 B.是新經濟政策的重要內容 C.埋下了蘇聯解體的隱患 D.有利于蘇聯經濟的發展 解析據題干“……擴大企業的業務獨立性和主動性,提高企業在采用先進技術和更充分地利用生產能力方面的作用和興趣”的信息,主要是對高度集中計劃經濟的糾正,有利于蘇聯經濟的發展,故選D項。 答案D10.(2023·湖北武漢調研)1965年,德意等國提議把歐共體內部決策機制從“一致通過”改變為“多數贊成”,法國總統戴高樂實施“缺席政策”堅決抵制。“空椅危機”迫使歐共體通過“盧森堡協議”,同意法國提出的決策機制的全體一致原則。上述歷史現象實質上反映了() A.民族國家利益阻礙歐洲一體化進程 B.西歐各國聯合起來擺脫美國的控制 C.德意與法國爭奪歐共體領導權斗爭激烈 D.超國家傾向和維護國家利益之間分歧嚴重 解析依據材料和所學內容可知,為維護民族國家利益,歐洲走向聯合,但發展到一定程度,一個超國家形態的出現時,必然又有可能犧牲部分個體的利益;要維護國家利益就要出現超越國家的組織,而超國家的傾向又會影響國家利益,它們之間存在矛盾,故選D項。 答案D11.(2023·遼寧撫順重點高中聯考)下面是1970~1996年全球海外直接投資增長情況變化示意簡圖。導致圖中1986年后投資整體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布雷頓森林體系的促進 B.《關貿總協定》簽訂的推動 C.美蘇關系緩和的影響 D.世界局勢緩和與全球化的促進 解析觀察圖可知,1986年以后世界局勢緩和與全球化進一步加強,故選D項。布雷頓森林體系在20世紀70年代地位開始動搖,故A項錯誤;《關貿總協定》簽訂于1947年,與題目中的1986年不符,故B項錯誤;1986年以后,美蘇進行軍備競賽,關系并未緩和,故C項錯誤。 答案D12.(2023·山東濰坊模擬)1988年,《時代》雜志預測:大型購物中心將消亡!雜志封面以黑體字告訴我們:“吻別你的mall:網上購物更便宜、更快捷并更好”。這說明互聯網() A.顛覆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B.推動信息時代的到來 C.革新了傳統的商業模式 D.提高了社會勞動生產率 解析據題干“網上購物更便宜、更快捷并更好”的信息,說明互聯網購物方便快捷,改變了傳統的購物方式,故選C項。 答案C二、非選擇題(本題共2小題,第13題20分,第14題20分,共40分)13.(2023·山東臨沂質檢)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46年4月6日哈里·杜魯門在芝加哥發表演講:“美國今天是一個強大的國家,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比他更強大……這意味著,我們擁有這樣的力量,就得挑起領導的擔子并承擔責任。”——《戰后世界歷史長編》(1947年) 材料二1958年當選法國總統的戴高樂毅然拋棄法德宿怨,1963年1月22日,雙方簽訂了《法德合作條約》。1964年1月,又沖破美國設置的反華陣線,與中國建交。1966年3月,戴高樂邁出了決定性的一步,法國正式退出北約“軍事一體化”機構。10月北約理事會被趕出法國。翌年3月,一切外國駐法部隊均被趕出法國。——摘編自《世界當代史》等 材料三周恩來總理:……這幾年,戴高樂將軍當政,做了一些工作,特別是在維護國家獨立和主權方面采取了勇敢的步驟。有些大國可能不高興。我們覺得,一個國家應該如此,不受任何外來的干涉,因為一個國家的事務只能由這個國家自己解決。——《關于中法建交問題(一九六三年十月二十三日)》 (1)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指出二戰后初期美國領導世界的基礎,并歸納美國領導世界的表現。(8分) (2)根據材料二概括指出法國挑戰美國霸權的措施,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產生的影響。 (8分) (3)根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戴高樂總統的措施與中國的外交思想有哪些相同之處? (4分) 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結合所學從二戰后美國經濟以及軍事實力角度回答;第二小問,依據材料一中判斷是杜魯門主義出臺,并結合二戰后初期美國冷戰政策從“馬歇爾計劃”“北大西洋公約”“布雷頓森林體系成立”“操縱聯合國”等角度回答。第(2)問,依據材料二中信息從法德、中法、法國與北約的關系角度回答。第(3)問,依據材料三中的信息并結合中國外交思想分析作答,注意材料信息:“維護國家獨立和主權”“一個國家的事務只能由這個國家自己解決”。 答案(1)基礎:雄厚的經濟實力、強大的軍事實力。 表現:通過實施馬歇爾計劃控制了西歐市場;北約的成立是美國稱霸世界的重要行動;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了以美國主導的國際貿易體系;操縱了聯合國。 (2)措施:促成法德和解;沖破美國構建的反華陣線,與中國建交;退出北約,逐出外國軍隊。 影響:對于維護法國的主權和獨立,提高法國國際地位,推動歐洲聯合和世界多極化發展有積極作用。 (3)相同:實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維護國家獨立和主權;反對大國霸權主義。14.(2023·山東濟南調研)伴隨著世界貿易的發展,世界經濟秩序不斷變化。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晚清政府進出口貿易表(單位:兩白銀)年份進口出口1885年88200018650057111895年1716967151432932111905年4471000822278881971911年471503943377338166 材料二1965~1985年世界貿易示意圖 材料三關貿總協定只是……一個“臨時協定”。它只是一個準國際組織……在解決國際貿易糾紛方面,關貿總協定的主要手段是協商,沒有具備法律約束性的強制手段。 WTO協定第2條規定:“包括在附件1、2、3中的各項協議及附屬法律文件(以下簡稱“多邊貿易協議”)是本協定的組成部分,對所有成員方均具約束力。”第15條又規定:“各成員方都要保證使其法律、規章與管理辦法均符合本協定附件中規定的義務。”從而奠定了WTO法律制度或規則優于各國國內法的憲法性原則。——趙維田《世界貿易組織(WTO)》 (1)依據材料一,分析中國貿易狀況。并指出它反映了什么問題?(8分) (2)材料二反映了世界貿易的基本特點是什么?并分析其成因。(6分) (3)依據材料三,分析世界貿易組織成立的必要性。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產生的積極作用。(6分) 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結合材料一信息,從進出口數量、進出口的對比方面分析;第二小問,結合晚清時期中國社會經濟狀況分析即可。第(2)問,第一小問,從圖中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貿易所占比重歸納;第二小問,結合二戰后的相關史實,如科技革命、戰后資本主義經濟調整、區域集團化等因素回答。第(3)問,第一小問,據材料三“關貿總協定的主要手段是協商,沒有具備法律約束性的強制手段”等信息對比分析即可;第二小問,聯系所學世貿組織積極作用的相關史實回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