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人民版政治史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三君主專制政體的演進與強化_第1頁
高中歷史人民版政治史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三君主專制政體的演進與強化_第2頁
高中歷史人民版政治史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三君主專制政體的演進與強化_第3頁
高中歷史人民版政治史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三君主專制政體的演進與強化_第4頁
高中歷史人民版政治史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三君主專制政體的演進與強化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時作業一、選擇題1.漢代蔡邕《獨斷》中記載:“璽者印也,印者信也……衛宏曰:秦以前,民皆以金玉為印,龍虎鈕,惟其所好。然則秦以來,天子獨以印為璽,又獨以玉,群臣莫敢用也。”這一現象主要反映了()A.玉璽代表信物B.玉璽為天子專有C.皇位世襲罔替D.天子的權力至上【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解讀材料信息和調動、運用知識分析理解問題的能力。從“天子獨以印為璽”“群臣莫敢用”等信息可以看出,玉璽的使用反映了皇帝制度下皇權至上、不得隨意僭越的歷史特點。A、B兩項都是表現而不是實質,C項在材料中沒有反映。【答案】D2.西漢前期相權之重,是后代少見的,所謂“道德出于君,制令傳于相”。漢武帝在制度上克服這一問題的措施是()A.設“中朝”B.置樞密院C.置刺史D.設內閣【解析】“道德出于君,制令傳于相”大意是:道、德出自于皇帝,制度政令出自于丞相,反映了西漢初期丞相位高權重,對皇權構成威脅。漢武帝為了加強皇權,重用身邊做侍從、秘書等工作的人,設立中朝,讓他們隨侍左右,顧問應對,參與軍國大事,以削弱相權。本題選A,北宋時設立樞密院;漢武帝為加強對地方監督,設立刺史;明成祖時設立內閣。【答案】A3.宋太祖削奪地方兵權、財權,派文官任地方長官,其目的是()A.加強中央集權B.減輕地方財政開支C.減輕地方軍費開支D.提高地方行政效率【解析】北宋初年,為加強中央集權,采取措施把地方權力收歸中央,改變了唐末五代以來藩鎮割據的局面,加強了中央集權。【答案】A4.下列中國古代職官或機構中,具有監察職能的是()①刺史②御史大夫③都察院④提點刑獄司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解析】西漢武帝時設刺史代表中央監察地方;秦朝御史大夫有監察百官的職能;都察院是明清兩代最高的監察、彈劾及諫議機關;提點刑獄司是宋代首創的掌管一路司法、監察等事務的重要路級機構。【答案】A5.關于元朝的行省制度的敘述最為恰當的是()①有效地加強了對遼闊疆域的管理②進一步加強了對邊疆地區的管轄③促進了中央集權制度的完善④有利于鞏固多民族國家的統一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行省制度的認識與掌握能力。【答案】D6.“王沔,字楚望,齊州人。……加左諫議大夫、樞密副使。……改戶部侍郎,參知政事。”此段文字中的王沔應該是()A.漢朝人B.唐朝人C.宋朝人D.清朝人【解析】宋朝為制約宰相,增設參知政事、樞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權、軍權和財權。從題干材料“王沔……加左諫議大夫、樞密副使。……改戶部侍郎,參知政事”可以推斷應該是宋朝人。【答案】C7.唐代以三省首長“品位既崇,不欲輕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指三省首長)職,而假以他名”。這種做法的影響不包括()A.進一步加強了君主專制B.使三省首長職責模糊C.降低了行政效率D.提高了辦事效率【解析】本題考查三省六部制。要理解題干古文的含義,再根據其信息來做綜合判斷。題干古文的大概意思是三省的長官地位較高,不輕易設置,所以設置其他官職來行使宰相之職,用了其他官名。增加官員,互相掣肘,必然影響辦事效率,所以選D。【答案】D8.有學者這樣描述我國古代的君臣關系:在宋以前大臣“坐而論道”,從宋太祖以后“站而論道”。這反映的問題是()A.丞相權力不斷削弱B.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加強C.君主權威不斷強化D.古代禮儀制度日趨完善【解析】本題考查封建社會君主專制強化。大臣從“坐”到“站”,反映了大臣的地位不斷下降,君主專制不斷強化。【答案】C9.陸游的千古絕唱:“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在宋朝負責籌劃“王師北定”事務的是()A.尚書省B.參知政事C.樞密院D.軍機處【解析】本題考查北宋中央政權機構。材料中負責籌劃“王師北定”事務的機構應是樞密院,管理國家軍務。【答案】C10.錢穆在《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說:“元代的行中書省就是一個行動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駐在這個地方來管事。如是則地方絕無權,權只在中央。元代是有中央無地方的,中國只是其征服地,像英國的香港。”此言論反映的實質是()A.元代通過行省制度大大加強中央集權B.行省制度使地方行政機構形同虛設C.元代的中央最高行政機關是行中書省D.元代中央政府與地方的矛盾十分尖銳【解析】元代推行的行省制度實現了中央對地方的有效控制,加強了中央集權。【答案】A11.據《南臺備要》記載:“江浙省……調兵剿捕之際,行省官凡有輕重事務,若是一一咨稟,誠恐緩不及事。……(如今)凡有調遣軍情重事及創動官錢,不須咨稟,……交他每(們)從便區處。”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A.與中央權力之爭難以調和B.獲得了緊急事務處置權C.行政長官不再由朝廷任命D.權力不再受到中央節制【解析】本題考查中國古代行政制度,意在考查學生對材料信息的解讀能力。從材料中“行省官凡有輕重事務,若是一一咨稟,誠恐緩不及事……凡有調遣軍情重事及創動官錢,不須咨稟,……交他每(們)從便區處”可知江浙行省只是獲得了緊急事務的處置權。A、C、D三項在材料中沒有相關信息。因此正確答案是B項。【答案】B12.《中國政治制度史》載:“元朝的行省實際上是封建中央集權分寄于地方,……它負責處理境內政治、軍事、經濟等各類事務。”對此理解準確的是()A.行省制容易導致地方勢力膨脹B.行省制下地方權力相當大C.行省制體現了分權與制衡原則D.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機構【解析】材料“元朝的行省……它負責處理境內政治、軍事、經濟等各類事務”等信息,說明行省制下地方權力相當大,故B項正確。【答案】B二、非選擇題13.著名學者余英時指出:科舉不是一個單純的考試制度,它將社會結構緊密地聯系了起來,形成一個多面互動的整體,一直發揮著無形的統合功能。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科舉之善,在能破朋黨之私。……前此選舉,皆權在舉之之人,士有應舉之才,而舉不之及,夫固無如之何。既可(科舉),……不能應試者,有司雖欲徇私舉之而不得;茍能應試,終必有若干人可以獲舉也。此實選舉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呂思勉《中國制度史》材料二漸漸地,這些考試(指科舉)開始集中于文學體裁和儒家正統觀念,最后的結果是形成一種制度,為中國提供了一種贏得歐洲人尊敬和羨慕的、有效穩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國仍相對地孤立在東亞,它就會繼續提供穩定性和連續性。——[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三作為一種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舉顯然有其客觀的歷史合理性,否則我們就無法解釋其存在的持久性。……科舉的創新之處就在不僅為社會底層的知識分子提供了持續流動的可能,而且將其制度化。……科舉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機會均等”……的機制,對知識分子的社會心理是一種塑造,客觀上激勵了個人的奮斗精神。——薛明揚《中國傳統文化概論》請回答:(1)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漢晉時期的選官制度,并通過與上述選官制度的比較,說明科舉制的歷史進步性。(2)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科舉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體的統合功能。(3)據材料三,說明科舉制對于現代人才選拔的歷史借鑒價值。【解析】第(1)問,據材料一“前此選舉,皆權在舉之之人,士有應舉之才,而舉不之及”,判斷漢晉時期的選官制度是地方向中央舉薦人才為官。科舉制的進步性在于“能破朋黨之私”,即破除結黨營私之弊,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即可。第(2)問,科舉制“集中于文學體裁和儒家正統觀念”,考試內容是文學和儒家的倫理綱常,維護了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政治方面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只要中國仍相對地孤立在東亞,它就會繼續提供穩定性和連續性”說明科舉制維護了中華文明的穩定性和連續性。第(3)問,屬于開放型的問題,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選官制度:察舉制;九品中正制。進步性:有利于破除結黨營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發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壟斷官場的特權;擴大了官員的來源;提高了從政人員的文化素質。(2)功能:加強中央集權;保證儒家思想成為主流(正統);維護文明的穩定性和連續性。(3)人才流動機制;客觀公平理念;人才激勵機制。14.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如圖)材料二本朝鑒五代藩鎮之弊,遂盡奪藩鎮之權,兵也收了,財也收了,賞罰刑政一切收了。——朱熹《朱子語類》材料三元朝大政委于中書省,今冀、晉、魯、內蒙及河南以北地區稱“腹里”,由中書省直轄。中書省也稱都省,為全國行政中樞。(1)材料一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職責分別是什么?這樣設置的目的是什么?(2)材料二北宋初年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什么?“兵也收了,財也收了,賞罰刑政一切收了”的具體措施指哪些?(3)材料三中元朝設置的中書省與唐朝的中書省有何不同?(4)依據以上三則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你能總結出古代中國政治發展的什么趨勢?【答案】(1)中書省負責決策,門下省負責審核,尚書省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