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氣象災害_第1頁
第二節 氣象災害_第2頁
第二節 氣象災害_第3頁
第二節 氣象災害_第4頁
第二節 氣象災害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節氣象災害

以地球大氣圈里的各種變化為主要致災因子所引發的自然災害。【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

1.了解我國常發且危害嚴重的幾種主要的氣象災害。

2.分析臺風、寒潮、干旱、洪澇等氣象災害的形成原因。3.結合實例認識各種氣象災害的危害及造成的損失。

4.結合地圖了解臺風和寒潮的移動路線。過程與方法:學會當洪澇和臺風災害發生時的一些自救辦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了解我國氣象災害的危害,樹立建設偉大祖國,保衛偉大祖國的決心,激發學習地理的興趣。

1963-1992年世界主要自然災害發生次數想一想:下面哪些類型的自然災害發生率最高?

材料一:1949-1980年,全球因自然災害造成人員死亡達121.3萬人,其中61%是由氣象災害造成的。材料二:我國每年由氣象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約占各種自然災害總損失(平均每年約500億—600億人民幣)的57%。其中旱澇災害是氣象災害中最嚴重的災害。氣象災害是世界上最嚴重的自然災害

中國是水旱災害頻繁的國家。在歷史上,從公元前206年漢朝初至新中國成立的1949年,2155年間共發生較大洪水災害1092次,較大旱災1056次,大約平均每2年就有1次水災和1次旱災。再拿長江來講,在最近的2000多年中就發生過水災不下200次,平均每10年1次。1860年宜昌最大洪峰流量92500m3/s,而1870年更出現了105000m3/s的洪峰流量,這是有歷史考證的最大洪水流量(從1153年有碑刻記載以來最大的流量)。本世紀也發生過幾次大洪水,例如1931年、1935年、1954年、1981年、1991年等.1931年水災,長江干堤決口300多處,死亡14.5萬人;1954年水災,長江干堤決口60多處,死亡3.3萬人,江漢平原以及岳陽、黃石、九江、安慶、蕪湖等城市都受水淹,京廣鐵路中斷100多天。一、洪澇災害1.概念

①洪——洪水泛濫。澇——積水內澇。②二者常常同時出現,稱為洪澇災害。

2.危害①直接損失:對工農業各部門造成直接破壞和經濟損失;②間接損失:通過人口死亡、災民流離、疫病暴發等沖擊社會;通過對耕地、水系和水環境的破壞造成嚴重的生態環境惡化分布特點:--季風的不穩定性一是有明顯的地區性,西北干旱、半干旱區發生幾率很小,東部季風區頻繁發生。二是有明顯的季節性,各地基本上集中出現在夏季。3.發生機制①自然原因:氣候:降水量的多少,降水量的季節分配地形:地勢低洼會導致排水不暢水文:支流同時匯入干流,干流水位就大漲河床:河道彎曲,泥沙淤積導致河床變淺,不利于泄洪其他:如凌汛等

②人為原因:植被破壞、圍湖造田、占用河道等思考:洪災形成的原因?自學教材P27“知識窗”中的內容1.我們應該如何應對水災?2.你認為還有哪些應對措施?4、防洪措施:(1)工程措施:修建水庫退耕還林(湖)加固大堤

疏浚河道開辟分洪區開挖分洪道(2)非工程措施:

監測預報植樹種草

提高防災減災意識應急指揮社會保險科研投入孟加拉國水災嚴重,請分析并歸納孟加拉國水災嚴重的自然原因。孟加拉國水災嚴重。回答下列問題:

①該國主要是什么地形?②這種地形與水災有什么關系?③水災多發生在什么時間?④該國還容易發生什么自然災害?6-9月(夏季風和颶風容易造成水災)恒河三角洲(平原)

平原地勢低平,排水不暢,加劇洪災。

季風氣候,易發生旱災;颶風能帶來風暴潮;洪水可造成瘟疫;位于近海,有海嘯的危險。

課堂鞏固孟加拉國水災嚴重的自然原因地形:位于恒河和布拉馬普特拉河河口三角洲,平均海拔l0米以下,地勢低洼容易積水。氣候:熱帶季風氣候,降水的季節和年際變化大。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達到2000—3000毫米,東北部地處山地迎風坡,年降水量高達5000—6000毫米。每年7—9月為雨季,降水豐沛,占全年降水量的80%。當西南季風來得早,退得遲,勢力強大時,降水強度增大、歷時時間增長,出現洪澇災害。水文:該國境內河流縱橫,大小河流有230多條,河湖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l0%。最大的布拉馬普特拉河,流經平原和三角洲,水量大,當降水過于集中時,泄洪不暢,河道泛濫,水深可達1—4米,易加重孟加拉國的水災。海潮:孟加拉灣是世界上暴發風暴潮最頻繁的地區。風暴潮和海水的頂托,阻礙了河水入海,海水倒灌,加重了水災災情。

二、干旱災害1.概念因久晴無雨或少雨,降水量明顯少于正常年份而導致的災害2.危害①直接危害抑制作物生長,減產或絕收;地表徑流減少,水上航運中斷,水力發電量減少;水量減少,飲水困難。②間接危害

饑荒、火災、土地退化等社會問題和環境問題3.旱災成因:

降水分配不均勻(基本原因),干季或少雨年就可能出現在我國,主要是夏季風不穩定,造成降水變率大4.防治措施:①農業節水灌溉。②種植耐旱作物③實行農林牧綜合體系,改善生態環境

④建設水利設施

⑤植樹造林,改善生態我國東部地區主要雨帶圖南部沿海地區長江中下游地區華北、東北5月6月7、8月9月10月開始遲結束早雨季短北方雨季南方雨季開始早結束遲雨季長夏季風的進退東部地區雨帶推移?思考為什么東部季風區是旱災頻發區?點撥:我國東部深受夏季風的影響,夏季風到來的早晚、勢力的強弱(南澇北旱或南旱北澇)、停留時間的長短等都直接影響著降水量的多少及其時間分配,使得季風區的降水量不僅年內變化大而且年際變化大;不穩定的降水就是干旱頻發的主要原因。而東部是我國重要的工農業生產區,對降水的需求量和保證率要求很高,如果出現干旱,勢必造成旱災災情。因此,我國東部季風區是旱災頻發區。

探究活動:我國干旱、半干旱區為何不是嚴重旱災區?(1、提示:干旱對人類造成了損害,才稱旱災,如果干旱發生在無人區,不會給人類帶來災害,也就不會形成旱災。并且旱災的嚴重程度與人口、經濟的發達程度有關,人口越密集,經濟越發達,同樣程度的干旱造成的旱災越嚴重。我國干旱半干旱地區雖然雨水不多,年年干旱或“十年九旱”,但由于人口稀疏,經濟落后,因此旱災并不是最嚴重的地區。)

1、華北地區春旱的成因。2、江淮地區伏旱的成因。春季氣溫回升快,蒸發旺盛雨帶尚未到達,降水稀少春播、冬小麥返青,農業用水多雨帶推移到北方,副高控制,降水少,蒸發旺盛探究:三、臺風1.定義在熱帶洋面上形成的巨大的空氣漩渦。是熱帶氣旋發展的強烈形式臺風是下列哪種天氣系統?低東南風東北風西北風西南風思考:在赤道上能不能形成臺風?臺風能越過赤道進入另一半球嗎?赤道上不會形成臺風,因為無地轉偏向力不能,因為過赤道進入另一半球時無地轉偏向力或者地轉偏向力改變。2.發生領域(1)生成于太平洋西部的被稱為臺風;(2)生成于大西洋、東太平洋、印度洋的稱為颶風3.災害表現狂風、暴雨、巨浪、風暴潮想一想:1.臺風有哪幾部分組成?2.臺風引起的降水主要分布在臺風的哪些地方?3.從圖上能否看出臺風眼區的天氣狀況?4.臺風的時空分布夏秋季節,低緯大陸東岸(我國:東南沿海)5.移動路徑

(1)西移路徑:廣東、海南島、越南一帶登陸;

(2)西北路徑在臺灣、福建、浙江登陸(夏季臺風多為西北路徑)

(3)轉向路徑對日本影響大西北太平洋是世界臺風活動最多的地區6.防御措施①加強監測和預報(對臺風的探測主要是利用氣象衛星,臺風到達近海時,還可用雷達監視)②船只及時返港避風③防洪、防風、防潮,加固大堤,加固防潮海塘,撤離低洼區④固定門窗,固定廣告牌7.辯證看臺風:臺風帶來的強風雨能在一定的程度上緩解華南和華東等地的“伏旱”,暫時消除酷暑和旱情。四、寒潮1.含義:大規模的強冷空氣活動,它導致大范圍的劇烈降溫,同時伴隨大風、雨、雪、雨凇或霜凍、冰凍天氣實質:大規模的強冷空氣活動

2.危害①使農作物等遭受嚴重凍害;②大雪、冰凍造成牲畜死亡、交通堵塞、電力、通信中斷;③沿海地區造成風暴潮及海上翻船事故。3.我國寒潮的時空分布

(1)時間出現在9月下旬到第二年5月之間

(2)高峰期

3~4月份和晚秋

春秋季的寒潮對農作物的危害最大

(3)入侵我國路徑中路(最多):源地是北冰洋,經過地區是西伯利亞西部→新疆北部或蒙古國→華北平原直至長江中下游地區東路:亞洲北部北冰洋地區→俄羅斯→蒙古國→我國西路:歐洲北冰洋地區→歐洲→地中海→向東至我國4.影響地區我國除青藏高原、云貴高原等外都受其影響,原因:云貴高原、青藏高原地勢高寒潮不易侵入。強冷空氣南下時,受陰山、秦嶺、南嶺等東西向山脈的阻擋,經過翻山越嶺、長途跋涉,冷空氣勢力不斷減弱,四川盆地、廣東、海南、臺灣等地,受寒潮影響相對較小。5.防御措施加強監測和預報,提前發布準確的寒潮消息或警報;提醒有關部門事先做好防寒準備等。

中國氣象局發布寒潮的標準:當冷空氣過境后,凡氣溫24小時內下降10oC以上,并且在這一天內的最低氣溫在5oC以下。

但各地的寒潮標準不一樣。如黑龍江省就將24小時降溫大于8℃,最低氣溫小于3℃,作為發布寒潮警報標準。而廣西壯族自治區規定,氣溫在24小時內下降6℃或以上,或過程降溫(一般為三天)在10℃或以上,且最低氣溫北部地區降至4℃或以下,南部地區降至8℃或以下的均稱為“寒潮”。【知識窗】寒潮的標準總體上看“過”大于“功”過影響交通電力、電信中斷影響農業功有助于地球表面的熱量交換可帶來降水、緩解旱情、農作物受益天然的殺蟲劑(減少病蟲害)帶來風力資源要辨證地看問題活動:分析沙塵暴成因、危害、解決措施自然原因:強風是沙塵暴產生的動力,沙、塵源是沙塵暴物質基礎,干旱少雨,天氣變暖,氣溫回升,是沙塵暴形成的特殊的天氣氣候背景人為原因:過度放牧、過度砍伐、過度開墾

1.成因①加強科普宣傳,提高環保意識②植樹種草,退耕還林還草③推廣減災技術④控制人口增長3、治理措施4、時間:冬春季節2、沙塵暴的危害:通過強風、沙埋、土壤侵蝕、大氣污染等方式導致生態環境惡化、生產生活受影響、生命財產損失、影響交通安全等5、沙塵暴是不是百害無一利?(1)沙塵天氣造就了黃土高原(2)沙塵顆粒有利于成云致雨(3)沙塵天氣有利于海洋生物生長(4)沙塵暴緩解了酸雨(5)沙塵暴有利于抑制全球變暖6、沙塵暴的有效防治措施

(1)加強環境的保護

(2)恢復植被

(3)控制人口增長

(4)加強科普宣傳。

(5)制定防災、抗災、救災規劃,推廣減災技術。1.每年春季,我國不可能發生的自然災害有()A、東北——寒潮B、華北——春旱C、東南沿海——臺風D、華南沿海——澇災C2.受臺風影響較大的省級行政區有()A、山東、上海B、福建、云南C、廣東、臺灣D、浙江、湖南CA、旱澇B、暴雨C、地震D、風沙3.東部季風區的常見自然災害沒有()D4.下列關與自然災害的說法正確的是()

A、南極、西伯利亞是寒潮多發地區

B、塔克拉瑪干沙漠是旱災多發區

C、臺風災害影響最大的地區是內陸

D、在板塊交界處的地方地震多發DA、不在板塊邊界或板塊內部的斷層活動帶上B、地勢平坦,起伏較小C、降水變率大,暴雨較多D、平原、丘陵為主,南嶺是山地但海拔較低6.廣東省地質災害較少的原因不包括()C5.廣東省比較嚴重的自然災害有()A、地質災害B、氣象災害C、突發性災害D、以上都是B

沙塵暴是指強風從地面卷起大量沙塵,使大氣水平能見度小于1千米的特殊天氣現象。圖5示意我國沙塵暴主要活動路徑和強沙塵暴多發區;圖6、圖7依次表示1464—1913年華北地區沙塵暴按月份累計次數和逐年統計次數。(1)西路沙塵暴先后影響的兩大盆地是___盆地、___盆地(2)西北路沙塵暴先后影響的地理區域有:___盆地、河西走廊、內蒙古高原、___高原和___平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