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醫基礎理論
課程電子講稿
藏象
五臟
中醫基礎理論教研室
2020/12/181中醫基礎理論第二節五臟
五臟,即心、肝、脾、肺、腎的合稱。在經絡學說中,心包絡也作為臟,故又稱為六臟。本節主要內容:1五臟的主要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2五臟與形體官竅及情志、五液、五時等的關系。2020/12/182中醫基礎理論一、心
心為五臟之一,位于胸中,兩肺之間,膈膜之上,外有心包衛護。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脈,主藏神。心為“君主之官”、“生之本”、“五臟六腑之大主”心的生理特性是為陽臟而主通明。2020/12/183中醫基礎理論(一)心的主要生理功能自《醫學入門》提出心有血肉之心和神明之心以來,一般認為血肉之心主血液運行,而神明之心主人體的生理活動和心理活動。1.主血脈涵義:心主血脈,是說心具有化生血液、推動和調控全身血液運行的作用。
2020/12/184中醫基礎理論
┌化血:水谷之精奉心化∣赤而為血(濁氣歸心)┌主血─┤心主血脈─┤└運血:心的搏動推動血液的∣運行(諸血者皆屬于心)│└主脈─是指心氣推動和調控心臟的搏動和脈管的舒縮,使血流通暢。
2020/12/185中醫基礎理論血液運行的必備條件心氣充沛血液充盈脈道通利
心─心氣推動和調控心臟搏動┐血─運于心脈系統的血液充盈├─心推動血液脈─與心相連的脈道通利暢達┘運行于脈中
2020/12/186中醫基礎理論2.藏神心藏神,又稱主神明或主神志,是指心有統帥全身臟腑、經絡、形體、官竅的生理活動和主司精神、意識、思維、情志等心理活動的功能。人體之神,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之神,是整個人體生命活動的主宰和總體現;狹義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情感活動及性格傾向等。心所藏之神,既是主宰人體生命活動的廣義之神,又包括精神意識思維情志等狹義之神。
2020/12/187中醫基礎理論人體的臟腑、經絡、形體、官竅,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它們都必須在心神的主宰和調節下,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整體生命活動。
神能馭氣,以調控和主宰臟腑的功能。心→神→氣→推動和調控臟腑功能。藏馭
2020/12/188中醫基礎理論(二)生理特性1、陽臟:五行屬火2、主通明:血運在通暢;藏神在明靈。2020/12/189中醫基礎理論(三)與形、竅、志、液、時的關系1、在體合脈,其華在面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脈皆上注于面,故
面色能反映心氣心血的盛衰。
2020/12/1810中醫基礎理論2、在竅為舌(1)心與舌體通過經脈相連。(2)舌反映心主血脈的功能狀態。(3)舌具有感受味覺的功能。(4)舌與言語、聲音有關。
主血脈主藏神2020/12/1811中醫基礎理論3、在志為喜過喜則傷心,導致心氣渙散,或心陽暴脫;或導致心神失守,發為癲狂。
2020/12/1812中醫基礎理論4、在液為汗汗出,一般有二:一是散熱性出汗,二是精神性出汗。心藏神,故精神性出汗與心有關;心主血,汗由津液所化,血與津液又同源互化,故汗多必傷津,津傷必累及血,因而有“汗為心之液”、“血汗同源”之說。
5、與夏氣相通應五行同屬于火
2020/12/1813中醫基礎理論心與形竅志液關系示意圖喜為志在在液為汗在體合脈舌于竅開2020/12/1814中醫基礎理論二、肺
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共5葉,左二右三。功能:主氣,司呼吸;行水;朝百脈,主治節。特性:華蓋;嬌臟;主宣發、肅降。2020/12/1815中醫基礎理論(一)生理功能
1主氣司呼吸(1)主呼吸之氣肺是氣體交換的場所,通過肺氣的運動,吸進清氣,排出濁氣,吐故納新,以維持人體的生命活動。
2020/12/1816中醫基礎理論(2)主一身之氣一身之氣即充滿人體的氣,又稱“人氣”。它由宗氣、元氣等先后天之氣相結合而生成。肺主一身之氣的生成和運行,故說肺主一身之氣。①肺主一身之氣的生成:肺吸入的清氣和在肺合成的宗氣是一身之氣的主要組成部分。②肺調節一身之氣的升降出入運行:肺通過呼吸運動,調節一身之氣的升降出入運動。2020/12/1817中醫基礎理論
2主行水1)涵義:是指肺通過其宣發和肅降作用調節體內水液的輸布、運行和排泄的作用。(肺為水之上源)
2)機理:通過肺氣的宣發和肅降作用來調節全身的水液代謝。2020/12/1818中醫基礎理論肺主行水的機理示意圖
┌將津液上輸頭面諸竅,代謝為│外達全身皮毛肌腠──────┐┌─┐┌肺氣宣發──┤汗│肺││└宣發衛氣于皮毛肌腠,││主├┤控制腠理開闔──────┘│行││調節汗的排泄調控│水││└─┘│┌將津液下輸其它臟腑└肺氣肅降──┤將臟腑代謝后產生的
└濁液下輸于腎而化尿──────尿
2020/12/1819中醫基礎理論3朝百脈,主治節
(1)朝百脈:是指全身的血液都流經于肺,通過肺的呼吸,進行氣體交換后,再將含有清氣的血液輸送到全身。肺朝百脈,是氣運血的具體體現。
2020/12/1820中醫基礎理論(2)主治節:是指肺輔助心治理調節全身氣、血、水的運行、輸布。
A.治理調節氣——主氣①主司一身之氣的生成②調理一身之氣升降出入運行
B.治理調節血——肺朝百脈
C.治理調節水——行水2020/12/1821中醫基礎理論血液運行氣的生成全身氣機津液輸布治理調節肺主治節示意圖相傅之官,治節出焉2020/12/1822中醫基礎理論(二)生理特性
1肺為華蓋覆蓋各臟腑,位置最高2肺為嬌臟生理:肺體嬌嫩,與外界直接相通病理:肺與外界相通,外邪易襲肺;它臟病變,常累及于肺。2020/12/1823中醫基礎理論3主宣發與肅降
1)主宣發:
是指肺氣的向上向外的布散作用
2)主肅降:
是指肺氣的向內向下的輸布作用
2020/12/1824中醫基礎理論
肺主宣發與肅降作用之比較─────────────────────────────肺氣的宣發作用肺氣的肅降作用─────────────────────────────呼出體內濁氣吸進自然界清氣─────────────────────────────將脾轉輸來的津液和部分水谷將脾轉輸來的津液和部分水谷之精向上向外布散,上至頭面之精向下輸布到其它臟腑以濡諸竅,外達皮毛肌腠養之─────────────────────────────宣發衛氣于體表肌腠,發揮保將臟腑代謝產生的廢水下輸于衛機體的作用腎,成為尿液生成之源─────────────────────────────
2020/12/1825中醫基礎理論(三)與形、竅、志、液、時的關系1在體合皮,其華在毛
肺與皮毛的關系示意圖
┌──┐肺輸精于皮毛肺宣發衛氣于皮毛┌──┐│肺├─────────────────┤皮毛│└──┘皮毛宣散肺氣皮毛受邪內合于肺└──┘
2020/12/1826中醫基礎理論2在竅為鼻
肺精肺氣上布于鼻與喉,故鼻能司嗅覺,喉能發聲音。鼻為肺之竅,喉為肺之門戶。3在志為憂
悲、憂皆為肺志。此處之憂作“憂傷”解。2020/12/1827中醫基礎理論4在液為涕5與秋氣相通應五行同屬于金
2020/12/1828中醫基礎理論肺與形、竅、志、液關系示意圖皮合體在在志為憂涕為液在鼻于竅開2020/12/1829中醫基礎理論
三、脾(一)生理功能1、主運化2、主統血(二)生理特性1、脾氣主升2、喜燥惡濕(三)與形、竅、志、液、時的關系2020/12/1830中醫基礎理論(一)生理功能1.主運化字面理解:運,化,
轉運、轉輸;消化(變化)。飲食物脾氣轉化水谷精微津液脾氣轉運全身基本概念:具有把飲食水谷轉化為水谷精微和津液,并將其吸收、轉輸到全身各臟腑的生理功能。2020/12/1831中醫基礎理論(1)運化食物:是指脾氣促進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并轉輸其精微(谷精)的功能。運化之“化”運化之“運”生理過程(掌握):①在胃腸中飲食物分為精微和糟粕兩部分;消化②吸收水谷精微;③將吸收的水谷精微輸送到全身,轉化為精、氣、血、津液。轉運2020/12/1832中醫基礎理論內經原文(了解)“脾主為胃行其津液”脾失健運便溏腹脹納差倦怠消瘦或脹痛,水谷精微不得及時轉運糞便中夾雜不消化食物脾不運化,食欲不振水谷精微隨糟粕而下,作“水谷精微”解“水谷精微”衰少,精氣血生化不足“中央土以灌四傍”2020/12/1833中醫基礎理論
脾運化水谷的一般過程示意圖
食物──胃┌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食││糜中央土││水谷之精┌─┐灌四旁│濁氣歸心,淫精于脈小腸──────┤脾├─────┤│食└─┘為胃行││物其津液│散精于肝,淫氣于筋│殘││渣││└腎受臟腑之精而藏之大腸│糞│便│體外2020/12/1834中醫基礎理論(2)運化水液:吸收、轉輸水精,調節水液代謝(掌握)。①脾氣轉輸,上輸于肺,宣發肅降,布散全身;②水液代謝樞紐上行水液依賴于脾上輸于肺下行水液依賴于脾下輸于腎賴腎之氣化,清者上輸,濁者形成尿液宣發至皮毛,形成汗液2020/12/1835中醫基礎理論病理變化(理解)脾失健運水腫內經原文(了解)“諸濕腫滿,皆屬于脾”及其他脾失健運的臨床表現2020/12/1836中醫基礎理論
脾運化水液的一般過程示意圖
游溢精氣清中之清水飲──胃──────┐┌───頭面諸竅│││宣發全身皮毛│┌──┐散精(津液)│肌肉腠理小腸────┤脾├───────肺│清└┬─┘││濁│清中之濁│肅降│││大腸│其它藏府││││肅降│濁中之清│└─────────腎│之濁│尿│膀胱2020/12/1837中醫基礎理論運化食物與運化水液的關系:運化功能的兩個方面,同時進行。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2020/12/1838中醫基礎理論2.主統血統攝、控制血液在脈中正常運行而不溢出脈外的功能。生理機理(掌握):脾氣健運則氣血生化有源,氣能攝血,故脾可統血病理(理解)--脾不統血便血、尿血、崩漏、肌衄陰道出血皮下出血下部出血多見2020/12/1839中醫基礎理論(二)生理特性
1.脾氣主升--脾氣的運動特點,以上升為主(1)升清(掌握)上輸水谷精微于心、肺,化生氣血以濡養全身“脾宜升則健,胃宜降為和”--清,葉桂病理(理解)--脾不升清清氣不升反降眩暈便溏清氣不升精氣下泄腹脹濁氣不降2020/12/1840中醫基礎理論(2)升舉內臟(掌握)維持內臟位置相對穩定,防止下垂病理(理解)--中氣下陷胃下垂腎下垂子宮脫垂又名“陰挺”脫肛又名“直腸脫垂”2020/12/1841中醫基礎理論(二)生理特性2.喜燥惡濕“脾燥則升”(了解)--吳達《醫學求是》健脾益氣藥物溫燥多見白術、薏苡仁等。病理(了解)--濕邪困脾濕邪困遏脾氣,致使脾氣不升2020/12/1842中醫基礎理論(三)與形、竅、志、液、時的關系
1、在體合肉,主四肢生理:脾之運化與肌肉充養及其功能的正常發揮密切相關
病理(理解):脾失健運可致肌肉軟弱無力,甚至痿廢不用中醫稱之為“痿證”內經原文(了解):“脾主四肢”“治痿獨取陽明”四肢又名“四末”“陽明”代指脾胃2020/12/1843中醫基礎理論2、在竅為口,其華在唇生理:脾氣健旺,則食欲旺盛,口味正常,口唇紅潤光澤;病理:脾失健運,則食欲不振,口味異常,口唇淡白不澤。
3、在志為思思慮傷脾4、在液為涎5、與長夏相通應2020/12/1844中醫基礎理論脾主運化示意圖運化內臟水谷精微升清統血脾2020/12/1845中醫基礎理論在液為涎在體合肉在志為思脾與形、竅、志、液的關系示意圖開竅于口脾2020/12/1846中醫基礎理論
四、肝(一)生理功能1、主疏泄2、主藏血(二)生理特性1、肝為剛臟2、肝主升發(三)與形、竅、志、液、時的關系2020/12/1847中醫基礎理論(一)生理功能1.主疏泄字面理解:疏,泄,
疏通、暢達;發散、升散。基本概念:肝氣具有疏通、暢達全身氣機,進而促進精血津液的運行輸布、脾胃之氣的升降、膽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志的舒暢等作用。了解:最早提出肝主疏泄者為元代醫家朱震亨《格致余論》:“司疏泄者肝也”2020/12/1848中醫基礎理論調暢全身氣機氣機,氣的升降出入運動全身臟腑、經絡、形體、官竅機能活動依賴氣之升降出入運動全身氣機調暢肝之疏泄功能正常生理(掌握)全身各臟腑、經絡、形體、官竅機能活動穩定有序氣血運行正常生命活動正常氣能行血,氣行則血行2020/12/1849中醫基礎理論病理變化(理解)肝之疏泄功能失常肝失疏泄肝氣上逆:肝氣郁結:太過不及肝氣亢逆,升發太過的病理變化即升、動、散太過肝氣不舒,疏泄失職,氣機不得暢達即升、動、散不及面紅目赤頭痛胸脅乳房走竄脹痛吐血、咯血、卒然昏厥急躁易怒-暴怒胸脅、乳房或少腹脹痛悶悶不樂,悲憂欲哭-郁怒2020/12/1850中醫基礎理論(1)促進血液與津液的運行生理(掌握)全身氣機調暢肝之疏泄功能正常血及津液運行正常氣屬陽主動,血及津液屬陰主靜,故氣能行血及津液2020/12/1851中醫基礎理論病理變化(理解)肝氣郁結血行不暢:津行失常瘀血癥積
腫塊固定不移且較為堅硬,疼痛明顯女子經行不暢、經遲、痛經、經閉
舌質暗,有瘀斑
水腫梅核氣肝氣上逆吐血、咯血、卒然昏厥月經過多,崩漏2020/12/1852中醫基礎理論(2)促進脾胃的納化功能及膽汁的分泌排泄生理(掌握)調暢脾胃氣機肝之疏泄功能正常促進膽汁的分泌與排泄促進飲食物的受納消化吸收肝之精氣化生2020/12/1853中醫基礎理論病理變化(理解)肝疏泄異常(肝氣郁結)脾不升清上:眩暈下:飧泄胃不降濁上:嘔逆中:左上腹脹痛下:便秘膽汁分泌、排泄不暢右脅脹痛,口苦,納食不化,黃疸肝脾不調或肝脾不和肝氣犯胃或肝胃不和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濁氣在上,則生月真脹2020/12/1854中醫基礎理論(3)調暢情志全身氣機調暢肝之疏泄功能正常全身各臟腑、經絡、形體、官竅機能活動穩定有序情志活動正常“形為神之宅”病理變化(理解)生理(掌握)肝失疏泄太過不及急躁易怒-暴怒悶悶不樂,悲憂欲哭-郁怒“肝氣上逆”“肝氣郁結”2020/12/1855中醫基礎理論(4)促進男子排精,女子排卵行經全身氣機調暢肝之疏泄功能正常男子正常排精女子正常排卵行經病理變化(理解)生理(掌握)肝失疏泄男子排精不暢女子行經異常2020/12/1856中醫基礎理論(一)生理功能2.主藏血:貯藏血液、調節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1)涵養肝氣(2)調節血量人動則血運于諸經,人靜則血歸于肝臟。(4)為經血之源(3)濡養肝及筋目(5)防止出血2020/12/1857中醫基礎理論(二)生理特性
1.肝為剛臟疏泄與藏血的關系:相輔相成,相互為用疏泄藏血2.肝主升發肝氣易升易散肝為將軍之官肝氣易升“體陰而用陽”2020/12/1858中醫基礎理論(二)與形、竅、志、液、時的關系
1.在體合筋,其華在爪筋膜,包括肌腱和韌帶。還包括一些條索狀的組織,如大的神經纖維,表淺的靜脈血管等。
肝血充足,筋得其養,運動靈活有力,耐受疲勞,并能較快的解除疲勞,故稱肝為“罷極之本”。
爪,爪甲,“爪為筋之余”2020/12/1859中醫基礎理論
2.在竅為目“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于目而為之精,精之窠為眼,骨之精為瞳子,筋之精為黑眼,血之精為絡,其窠氣之精為白眼,肌肉之精為約束。”
3.在志為怒
4.在液為淚
5.與春氣相通應2020/12/1860中醫基礎理論疏泄藏血促進血液運行調暢情志肝疏泄藏血功能示意圖解剖觀察而獲得整體觀察而賦予消化吸收2020/12/1861中醫基礎理論肝與形竅志液關系示意圖開竅于目怒為志在在液為淚在體合筋肝2020/12/1862中醫基礎理論五、腎(一)生理功能1.藏精,主生長發育生殖與臟腑氣化2.主水3.主納氣(二)生理特性主蟄守位(三)與形、竅、志、液、時的關系主骨生髓通腦;在竅為耳及二陰;在志為恐;在液為唾;通于冬氣。2020/12/1863中醫基礎理論★腎為先天之本:由于腎藏先天之精,主生殖,為人體生命之本原,故稱腎為“先天之本”。腎精化腎氣,腎氣分陰陽,腎陰與腎陽能資助、促進、協調全身臟腑之陰陽,故腎又稱為“五臟陰陽之本”。腎藏精,主蟄,又稱為“封藏之本”。2020/12/1864中醫基礎理論(一)生理功能1.藏精,主生長發育生殖與臟腑氣化
(1)藏精的概念:腎藏精,是指腎具有貯存、封藏精的生理功能。依賴于腎氣的閉藏作用和激發作用的協調。精,又稱精氣,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是生命之源,是臟腑形體官竅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故《素問·金匱真言論》說:“夫精者,身之本也。”
2020/12/1865中醫基礎理論(2)腎精的構成:
腎精以先天之精為主體,加之部分后天之精融合而成。
先天之精——稟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形成胚胎腎精合成
后天之精——部分由脾胃化生的水谷之精→臟腑之精
2020/12/1866中醫基礎理論(3)腎精的作用
A.促進人體的生長發育和生殖:女子一七至七七,男子一八至八八的規律性的生長發育與生殖方面的變化(《素問·上古天真論》)。
2020/12/1867中醫基礎理論腎精腎氣主司生長發育生殖示意圖女七七男八八女二七男二八2020/12/1868中醫基礎理論B.推動和調控臟腑氣化:腎精化生腎氣,腎氣分腎陰和腎陽兩部分:腎陰是一身陰氣的根本,五臟之陰皆以此為根;腎陽是一身陽氣的根本,五臟之陽皆以此為本。故說:“五臟之陰氣,非此不能滋;五臟之陽氣,非此不能發”。腎為五臟陰陽之本。2020/12/1869中醫基礎理論腎精腎氣腎陰腎陽之間的關系腎精腎氣腎陰腎陽化分涼潤寧靜抑制沉降溫煦推動興奮升騰對立協調2020/12/1870中醫基礎理論腎為五臟陰陽之本“久病及腎”之說腎精腎氣腎陰腎陽化分肺陰心陰肝陰脾陰胃陰肺陽心陽肝陽脾陽胃陽協調對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城市建筑色彩規劃重點基礎知識點
- 《經濟學與生活》課件
- 車輛訂購合同修改協議
- 化肥買賣服務合同
- 與供應商的合同續簽申請書
- 水井收費協議書
- 綠色食品批發市場采購合作協議
- 建筑工程人合伙協議書
- 未簽動遷協議書
- 違約合同解除協議書范本
- 農業文化創意產業園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綠地集團購房合同樣本
- 珠寶展柜租賃合同協議
- 浙江2025年浙江省藥品檢查中心招聘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一年級語文下學期期末過關考試題
- DB32T 5058-2025制造業質量管理數字化水平評價規范
- 機器視覺試題答案及解析
- GB 14930.2-2025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消毒劑
- 軍兵種知識課件稿
- 財產保險考試:非車險核保考試預測題
- 攀西地區釩鈦磁鐵礦鐵鈦綜合回收試驗研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