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兒童游戲理論第一章教案資料_第1頁
學前兒童游戲理論第一章教案資料_第2頁
學前兒童游戲理論第一章教案資料_第3頁
學前兒童游戲理論第一章教案資料_第4頁
學前兒童游戲理論第一章教案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前兒童(értóng)游戲理論李穎2010.03—2010.06liyingwdp@163.com第一頁,共60頁。參考閱讀書目(shūmù)《兒童游戲通論》:劉焱《幼兒園游戲教學論》:劉焱《游戲精神與幼兒教育》:黃進《學前兒童游戲》:楊楓《人:游戲者》:胡伊青加《游戲與兒童發展》:約翰遜等著,華愛華等譯第二頁,共60頁。

小時候玩過什么游戲?

它給你留下最深的感受(gǎnshòu)是什么?

討論(tǎolùn)第三頁,共60頁。第四頁,共60頁。第五頁,共60頁。第六頁,共60頁。第七頁,共60頁。第八頁,共60頁。第一章

學前游戲(yóuxì)的基本概念第九頁,共60頁。本章學習的內容(nèiróng)

第一節游戲的本質第二節學前游戲的基本特征第三節學前游戲的結構要素第十頁,共60頁。第一節游戲的本質(běnzhì)

*“游戲”的詞義*“游戲”的本質(běnzhì)學說*游戲的本質(běnzhì)特征第十一頁,共60頁。一、“游戲”的詞義★“游戲”的字面意思即游樂嬉戲。★關于“游戲”的詞源意思:《爾雅》曰:“游,戲也。”又曰:“戲,謔也。”“謔,戲也。”★“游戲”一詞,最早見于文字的是《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莊子語:“我寧游戲污瀆之中自快,無為(wúwéi)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志焉。”表達了一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游戲精神。第十二頁,共60頁。英語(yīnɡyǔ)中與“游戲”相關的詞游戲Play,有玩和游戲的含義Game,多指有規則的競技活動Fun,蘊含著豐富游戲樂趣的含義第十三頁,共60頁。把游戲(game)、玩(play)和樂趣(fun)放入一個簡單關系中,便可以描繪出游戲的基本含義:“游戲”是一種趣味的活動形式“玩”是人進行(jìnxíng)活動的具體行為“樂趣”是從該行為中得到的體驗和情感第十四頁,共60頁。二、游戲的本質(běnzhì)學說早期的游戲理論(即經典游戲理論)現代的游戲理論第十五頁,共60頁。(一)經典(jīngdiǎn)的游戲理論1.剩余精力說2.松弛說3.生活預備說4.生長說5.復演說6.成熟說第十六頁,共60頁。1.剩余(shèngyú)精力說代表人:德國席勒F·Schiller;英國斯賓塞HerbertSpencer)理論觀點:生物都有維持自身生存的能力,高級生物生存能力更強,并有維持生存之外的剩余精力,游戲是一種出路。兒童在日常生活中耗費(hàofèi)的精力較少,較多的富余精力必須從體內發散出去,否則就像不透氣的蒸鍋那樣會爆炸,游戲便是宣泄剩余精力、保持健康的最佳通道。第十七頁,共60頁。2.松弛(sōnɡchí)說代表人:德國拉察魯斯M·Lazarus;帕特里克Patrick理論觀點:人類在腦力和體力勞動中都會感到疲勞,為了放松自己,消除(xiāochú)疲勞,就產生了游戲。游戲不是發泄剩余精力,而是為了精力的恢復。兒童由于身心發展水平的限制和生活經驗的缺乏,難于適應復雜的外部世界,很容易產生疲勞,需要游戲來使自己得以輕松和恢復精力。第十八頁,共60頁。3.生活(shēnghuó)預備說代表人:德國格魯斯K·Gross理論觀點:兒童有天生的本能,但本能不能適應未來復雜的生活,要有一個生活準備階段。這就要求在天賦能力(nénglì)的基礎上進行練習,鍛煉自己適應“生存競爭”所必需的能力(nénglì)。游戲是兒童對未來生活的一種無意識的準備,是一種升華本能、演練生活的手段。第十九頁,共60頁。4.生長說代表人:美國阿普利登Appleton;奇爾摩Gilmore理論觀點:游戲(yóuxì)是幼小兒童能力發展的一種模式,游戲(yóuxì)是生長的結果,也是機體練習技能的一種生長性手段。游戲(yóuxì)源于練習生長的內驅力,兒童通過游戲(yóuxì)而生長。第二十頁,共60頁。5.復演說(yǎnshuō)代表人:美國霍爾G·S·Hall理論觀點(guāndiǎn):游戲是人類生物遺傳的結果兒童游戲是重現祖先生物進化的過程,是對從太古時代到文明社會之行為發展的復演活動。第二十一頁,共60頁。6.成熟說代表人:荷蘭敦代克F·Buytendijk理論觀點:人有潛在的內部力量,而心理的發展就是在這種潛在的內部力量的驅動下完成的,不需要游戲做準備、不需要練習也能發展起來。游戲不是練習,是兒童幼稚動力一般特點的表現。游戲也不是本能,而是一種欲望的表現。由于年幼才有游戲,而不是因為(yīnwèi)游戲才有童年。第二十二頁,共60頁。查閱資料,述評六個經典游戲理論中的任意一個(yīɡè),并結合實際闡明自己的看法。作業(zuòyè)一第二十三頁,共60頁。(二)現代游戲理論(lǐlùn)1.精神分析學派的游戲理論(lǐlùn)2.認知發展學派的游戲理論(lǐlùn)3.社會文化歷史學派的游戲理論(lǐlùn)4.游戲的覺醒理論(lǐlùn)5.游戲的元交際理論(lǐlùn)第二十四頁,共60頁。1.精神分析學派(xuépài)的游戲理論代表人之一:

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伊德(S·Freud)理論觀點:人格的三個組成部分認為一切生物都具有一些與生俱來的原始沖動(chōngdòng)和欲望,而人的原始沖動(chōngdòng)和欲望在人類社會中是受到壓抑不能隨意直接表現出來的,這種壓抑如果找不到一條出路便會導致精神分裂。游戲便是解決內在心理矛盾和沖突的途徑。又稱發泄論或補償說第二十五頁,共60頁。代表人物之二:伯勒Peller理論觀點:系統分析了兒童在游戲中經常(jīngcháng)扮演的角色以及支配這種扮演的動機第二十六頁,共60頁。代表人物之三:蒙尼格Menninger理論觀點:宣泄理論:他認為人們身上存在著一種本能的攻擊性驅力,這種驅力不斷地尋求表現。游戲的益處在于宣泄和降低(jiàngdī)焦慮。第二十七頁,共60頁。代表人物(rénwù)之四:埃里克森EHErikson理論觀點:游戲的掌握理論埃里克森人格八階段論第二十八頁,共60頁。2.認知發展學派(xuépài)的游戲理論代表人: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JeanPiaget)理論觀點:游戲的認知(rènzhī)本質;游戲是同化超過了順應兒童游戲的類型與發生發展(1)感知運動時期游戲的發生與發展:0-2歲練習性游戲(2)前運算時期游戲的發生與發展:2-7歲象征性游戲(3)具體運算時期游戲的發生與發展:7-12歲結構游戲、規則游戲第二十九頁,共60頁。游戲的功能(1)對新的剛剛出現的、不完善的心理機能進行練習、鞏固,使它得到豐富與發展(2)幫助兒童解決情感沖突,實現在現實生活中不能實現的愿望認知發展學派游對游戲理論(lǐlùn)的發展和教育實踐的影響(1)閃光點:開拓了從兒童認知發展的角度考察兒童游戲的新途徑,引出游戲與認知發展的研究(2)局限性:否認游戲是一種獨立的活動形式,認為游戲是智力活動(認知活動)的衍生物,只看到了智力發展對游戲的影響,剝奪了游戲的智力發展價值。第三十頁,共60頁。3.社會文化(wénhuà)歷史學派的游戲理論社會文化歷史學派的基本觀點(一)高級心理機能的文化歷史發展理論低級(dījí)心理機能的概念高級心理機能的概念及高級心理機能的(二)關于兒童游戲的基本觀點活動在兒童心理發展中起主導作用強調游戲的社會性本質,反對本能論強調成人的教育游戲,,強調兒童與成人的交往在游戲的發生、發展過程中的決定作用第三十一頁,共60頁。代表人之一:

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理論觀點:游戲的發生:游戲的實質就是愿望的滿足游戲活動的特點(tèdiǎn):幼兒在游戲中創造了一種“想象的情景”,表現在幼兒把一個東西來代替另一個東西,以一種簡縮的方式再現真實的生活情境。游戲的發展價值:(1)游戲能促進兒童表征思維能力的發展(2)游戲促進幼兒意志行動的發展第三十二頁,共60頁。代表人之二:

前蘇聯心理學家艾里康寧理論觀點:角色游戲的社會起源通過對玩具起源的分析,認為游戲就其起源和本質來說是”社會性“的,是和兒童生活一定社會條件有關的,而不是由某種內部的天賦(tiānfù)本能所決定的。角色游戲的個體起源是兒童與成人之間關系發生改變而導致的結果。游戲中角色的發展第三十三頁,共60頁。社會文化歷史學派對游戲理論的發展和教育實踐的影響(1)與皮亞杰游戲理論相比有兩個顯著特點:◆皮亞杰是把象征的發展看做一個自然發展的過程,是兒童與客體直接交往、相互作用的產物;社會文化歷史學派的心理學家則把這一過程看做是成人教育的影響過程,是兒童與成人相互作用的產物。◆皮亞杰對游戲在兒童智力發展中的作用的估計是消極的,而社會文化學派心理學家則賦予游戲以更為積極(jījí)的重要的價值,把它提到主導活動的高度來認識。(2)對教育實踐的影響:蘇聯幼兒園教育非常重視成人對幼兒游戲的指導,強調成人在兒童游戲中的參與第三十四頁,共60頁。4.游戲的覺醒(juéxǐng)理論代表人:

心理學家伯萊因(Berlyne)、埃利斯(Ellis)、亨特(Hutt)、費恩(Fein)理論觀點:理論背景人和動物不僅有指向于滿足生物需要(xūyào)的行為,也有探索、尋求刺激、理解等需要(xūyào),這些認知需要(xūyào)可引起活動內驅力、探究內驅力,游戲正是這類驅力作用的產物基本觀點(見下頁圖)第三十五頁,共60頁。覺醒水平(shuǐpíng)增高新異(xīnyì)刺激單調、貧乏(pínfá)的刺激特殊性探究最佳喚醒水平多樣化探究(回復)(回復)覺醒水平降低第三十六頁,共60頁。覺醒理論在教育上的應用價值▲揭示了環境與人的交互作用,啟示我們應當(yīngdāng)重視幼兒園環境的合理組織▲對新生入園的適應工作也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第三十七頁,共60頁。5.游戲(yóuxì)的元交際理論代表人:

心理學家貝特森(Bateson)理論觀點:認為游戲是人類的一種元交際手段,即本原的交往手段。作為一種元交際,游戲是通向人類文化(wénhuà)和表征世界的途徑和必需的技能,是組成人類文化(wénhuà)的現實與基礎。第三十八頁,共60頁。123游戲(yóuxì)概念的非自覺化理解游戲的生物性本質觀:游戲是兒童的本能(běnnéng)活動游戲的社會性本質(běnzhì)觀:游戲是兒童的社會性活動(一)兒童游戲本質觀的演變三、游戲的本質特征特征第三十九頁,共60頁。(二)建立(jiànlì)科學的兒童游戲本質觀的新探索1.兒童游戲的社會性本質觀的局限性2.建立(jiànlì)科學的兒童游戲本質觀的新探索:游戲是兒童的主體性活動(1)游戲是主體性活動,主體性是游戲的本質特征(2)把游戲的本質概括為兒童的主體性活動具有重要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第四十頁,共60頁。游戲(yóuxì)有哪些基本特征?第四十一頁,共60頁。第二節學前游戲的基本特征一、我國對學前游戲基本特征的認識(一)游戲是兒童主動的自愿的活動(二)游戲是在假想(jiǎxiǎng)的情景中反映周圍生活(三)游戲沒有社會的實用價值,沒有強制性的社會義務,不直接創造財富(四)游戲伴隨著愉悅的情緒第四十二頁,共60頁。二、國外對學前游戲特征(tèzhēng)的分析第四十三頁,共60頁。(一)游戲(yóuxì)特征“三內說”——紐曼控制——內部控制真實性——假的動機——內部動機第四十四頁,共60頁。(二)游戲(yóuxì)四因素模式圖——克拉思諾靈活性肯定的情緒虛構性內部動機第四十五頁,共60頁。(三)加維的游戲五特征說愉快(yúkuài)、有趣沒有外在的目標自發自愿對游戲者的積極約束與非游戲活動有聯系第四十六頁,共60頁。(四)游戲六因素說——克羅伊斯(法)自由松散(sōngsǎn)易變非生產性由某種規則或玩法支配虛構第四十七頁,共60頁。(五)游戲行為的六大(liùdà)特征——魯賓內部動機對手段的注意我能拿它做什么想象或虛構規則來自游戲的需要游戲者積極參與第四十八頁,共60頁。游戲(yóuxì)的構成要素有哪些?第四十九頁,共60頁。第三節學前游戲(yóuxì)的結構要素一、游戲(yóuxì)的外部可觀察的行為因素(一)表情第五十頁,共60頁。憤怒哭厭煩(yànfán)無聊茫然專注輕松微笑嬉笑夸張放聲大笑游戲的表情(biǎoqíng)特征興奮性程度(chéngdù)增加第五十一頁,共60頁。(二)動作非常規性、重復性和個人(gèrén)隨意性1.探索對物體性質的探索對物體關系的探索動作效應的探索第五十二頁,共60頁。游戲(yóuxì)與探索行為探索(tànsuǒ)游戲時間先于游戲發生在探索行為之后內容陌生物體熟悉物體目的(mùdì)獲得信息創造刺激行為固定、刻板化多樣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