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時作業2]1.解釋下面句子中的“若”的含義。(1)上善若水()(2)更若役,復若賦()(3)遇雨若濡()(4)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答案:(1)如同;像(2)你,你的(3)而(4)假如2.下列加點的詞語,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A.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B.忠之屬也,可以一戰。C.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D.終莫敢直諫。解析:A項,父兄,古義:此處偏指兄(偏義復詞);今義:父親和兄長。B項,可以,古義:可以,憑,靠;今義:能夠。C項,可憐,古義:①可愛,②值得同情,③可惜;今義:值得憐憫。D項,均為“直言進諫”的意思。答案:D3.對下列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將軍身被堅執銳 被:通“披”,穿B.以致天下之士 以致:來招納C.席以露床,啖以棗脯 啖:給……吃D.屬我貧困往見優孟 屬:屬于解析:D.屬通“囑”,囑咐。答案:D4.下列語句中加點字的意義在現代漢語中沒有變化的一個是()A.自可斷來信,徐徐更謂之 B.開倉廩,悉府庫以賑之C.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D.哭泣無涕,心中不戚解析:A項,信使;C項,告訴;D項,眼淚。答案:B5.與“未之識”句式相同的一項是()A.古之人不余欺也 B.石之鏗然有聲者C.奉之彌繁,侵之愈急 D.多于市人之言語解析:本題考查對文言句式的辨析能力。“未之識”是賓語前置句,是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即“未識之”。“古之人不余欺也”,也是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前置,即“古之人不欺余也”。B項是定語后置句,C、D兩項沒有倒裝現象。答案:A6.下列句子中,全是被動句的一組是()①兵破于陳涉,地奪于劉氏②以萬乘之國被圍于趙③(賈誼)以能詩書聞于郡中④燕國大亂,壤削主困,為天下僇(lù,辱也)笑⑤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⑥(伍)員言伐楚,欲自為報私仇也⑦先則制人,后則為人所制⑧屈原放逐,乃賦《離騷》A.①②④⑤⑦⑧ B.①②④⑤⑥⑦C.①②③④⑤⑦ D.①②③④⑥⑦解析:③句中的“于”是“在”的意思;⑥句中的“為”表目的。答案:A7.下列句子中,不屬于倒裝句的一項是()A.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 B.樂哉,今日之飲也!C.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 D.師道之不復,可知矣。解析:A、B、C三項都是謂語倒裝,D項為常式句。答案:D8.下列各句中被省略的成分與“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被省略的成分相同的一項是()A.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B.審視,巨身修尾,青項金翅。C.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D.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解析:C項和題目中倒裝句都省略了介詞“于”。A項省略了“之”;B項省略了主語“促織”;D項省略了謂語“鼓”(擊鼓)。答案:C9.下列各句中都省略了賓語的一項是()①既又與汝就食江南②折藏之,歸以示成③激昂大義,蹈死不顧④大喜,籠歸,舉家慶賀⑤斷頭置城上,顏色不少變⑥有志矣,不隨以止也⑦前辟四窗,垣墻周庭⑧盛以錦囊,負而前驅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C.①②③④ D.⑤⑥⑦⑧解析:B項都省略了賓語,其他項不是。答案:B10.為下文補寫一個簡短的結尾使之成為一則寓言,并寫出這則寓言的寓意。(60字以內)秋天來了,場上堆滿金色的谷粒。一只麻雀站在上面驕傲地夸耀:“看我多么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題考查考生語言表達鮮明、生動、簡明、連貫的能力,側重于考查學生針對材料寫簡短的結尾的能力。作答時,一定要體現一定的寓意,使文段前面的內容與補充的內容形成鮮明的對比,進而提示寓意。答案:(示例)秋天過去了,場上的谷粒被收進了糧倉,什么也沒有了,麻雀只得無可奈何地飛走了。寓意:毫無資本的夸耀是自欺欺人(或:腳踏實地的勞作勝過空洞的炫耀)。11.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題。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夔始制樂以賞諸侯故天子之為樂也以賞諸侯之有德者也德盛而教尊五谷時熟然后賞之以樂故其治民勞者,其舞行綴遠;其治民逸者,其舞行綴短。故觀其舞,知其德;聞其謚,知其行也。(節選自《禮記·樂記》)(1)用斜線(/)給上面畫線的文言文斷句。(限6處)(2)根據上文,諸侯得到樂的賞賜要具備哪些條件?(用自己的話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禮記》和哪四部作品合稱“五經”,成為儒家的經典書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夔始制樂以賞諸侯/故天子之為樂也/以賞諸侯之有德者也/德盛而教尊/五谷時熟/然后賞之以樂/故其治民勞者(2)德行盛大、尊崇教化、五谷按時成熟。(3)《詩經》《尚書》《周易》《春秋》。(有錯誤則不給分)1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李斯非淳于越曰:“諸生不師今而學古,以非當世,惑亂黔首,臣請敕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有敢藏《詩》《書》、百家語、諸刑書者,悉詣守尉集燒之。有敢偶語《詩》《書》,棄市;以古非今者,族滅。吏見知弗舉,與同罪。”始皇許之。(王充《論衡》)(1)解釋下面的“非”字。①李斯非淳于越曰________②以非當世________③非秦記皆燒之________④非博士官所職________(2)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的詞。①臣請敕史官________②非博士官所職________③吏見知弗舉________④有敢偶語《詩》《書》________答案:(1)①駁斥②非難③不是④不是(2)①下命令②掌管③檢舉④相對私語[參考譯文]李斯駁斥淳于越說:“這些儒生不效法今人而去學習古人,用它們來非難當今皇上,迷惑擾亂老百姓,我請求皇上下命令給史官,(凡)不是秦國史官記錄的歷史材料都燒掉,不是博士官掌管的書籍典冊,(其他)天下有敢收藏《詩經》《尚書》、諸子百家語錄和舊六國刑書的,要他們全送到郡守郡尉那兒去集中燒掉。有敢相對私語說及《詩經》和《尚書》的,就拖到鬧市處死示眾;有用古制非難現今制度的,全族處死。官吏知情不舉報的,跟他們同罪。”秦始皇同意了李斯的主張。13.閱讀下面的短文,完成文后的問題。顏回好學回年二十九,發盡白,蚤死。孔子哭之慟,曰:“自吾有回,門人益親。”魯哀公①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②。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史記》[注]①魯哀公:魯國國君。②貳過:重犯同樣的錯誤。(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①發盡白,蚤死“________”通“________”②今也則亡“________”通“________”(2)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的詞。①孔子哭之慟________②門人益親________③弟子孰為好學________④不貳過________答案:(1)①蚤早②亡無(2)①哀痛到了極點②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