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章種群第五章群落(時間:60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題20小題,每題分,共50分)1.下列生物不能組成一個種群的是()A.某個魚塘內的不同年齡的鯽魚B.某個海島上所有的大山雀C.一段腐木上的微生物D.生活在臥龍自然保護區內的所有大熊貓2.下列調查生物種群密度的方法,不宜采用的是()A.灰喜鵲種群密度可用標志重捕法調查B.蚜蟲的種群密度可用樣方法進行調查C.蒲公英種群密度用樣方法進行統計D.土壤中小動物類群物種豐度可用標志重捕法進行調查3.下列關于種群數量變化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在營養、空間、氣候和無敵害等理想條件下,種群數量增長的數學模型表示為:Nt=N0λtB.一個物種引入新地區后,一定呈“J”型增長C.對家鼠等有害動物的控制,要盡量降低其K值D.一個呈“S”型增長的種群,數量在K/2左右時增長速率最大4.種群密度的大小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決定,下列現象主要體現該觀點的是()A.農業生產中,常用黑光燈進行燈光誘捕的方法減少害蟲的危害B.利用性引誘劑誘殺某種害蟲的雄性個體,減少害蟲的數量C.為了維持海洋魚類的種群密度,在一定的季節進行休漁D.我國沿海某經濟發達地區人口劇增,造成一定的社會壓力5.下列選項中,不屬于對種群數量特征描述的是()A.2023年,宜昌市的人口出生率為‰B.我國的人口將逐漸步入老齡化階段C.蜜蜂等動物遇到敵害,常集群攻擊D.由于水葫蘆的入侵,某湖泊中蓮的死亡率比較高6.如圖為某一環境中甲、乙兩個種群數量的增長曲線,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相同時間段內,甲種群的增長率高于乙種群的增長率B.兩個種群間的關系為捕食C.由于某資源條件的改變,乙種群的K值提高,則甲種群的K值也會隨之提高D.圖示增長曲線的形成與這兩種生物的天敵有關7.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A.鼎湖山的一對雌雄昆蟲能交配繁殖,有可育的后代,則它們屬于同一物種B.青海一片草原中所有藏羚羊個體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組成了這個種群的基因庫C.南海中的海馬各年齡段個體數目比例適中,則該種群正處于穩定階段D.海南島的氣候適宜種植高產雜交水稻,合理密植水稻時,其數量可以大于K值8.水華是富營養化水體常見的一種自然現象,從種群特征分析,水華屬于()A.不規則波動B.不均勻分布C.短期內暴長D.季節性消長9.在什么情況下,種群中個體數目會呈指數增長()A.當只有食物受到限制時B.當開始環境適合于這一個物種,但后來卻不適合時C.只有當捕獵者不存在時D.只有在實驗室中10.數學模型是用來描述一個生態系統或它的性質的數學形式,種群增長的數學模型有曲線圖和數學方程式,下列關于種群的“J”形增長敘述錯誤的是()A.數學方程式模型可表示為:t年后種群數量為:Nt=N0λt(第二年的數量為第一年的λ倍)B.條件是食物和空間充裕、氣候適宜、沒有敵害等C.出生率遠大于死亡率D.K值是固定的11.下面是在生物學研究過程中常用的調查方法,其中錯誤的是()A.用樣方法調查某植物的密度B.用標志重捕法調查人口的密度C.用取樣器取樣法調查土壤中小動物的物種豐度D.顯微計數板實際上就是微型的樣方,常用于調查微生物的數量12.當食草動物從天然草場的生態系統轉移后,將看到天然草場()A.植物種類增加,競爭強度增加B.植物種類增加,競爭強度減少C.植物種類減少,競爭強度增加D.植物種類減少,競爭強度減少13.下列有關種群或群落的說法,正確的是()A.群落有空間結構,種群沒有空間特征B.在裸巖演替為森林的過程中,土壤中的有機物逐漸減少C.種群密度能準確反映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D.群落的物種組成是區別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14.在一個發育良好的森林里,從樹冠到地面可劃分為喬木層、灌木層、草本層和地衣層,同時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點,植物種類也有所區別,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A.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B.彼此間有直接或間接的營養關系C.對群落產生重大影響的優勢種D.物種組成及比例15.下列關于群落結構及演替的理解,不正確的是()A.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錯落有致,其在垂直結構上有分層現象B.動物在群落中的分層現象與垂直分布有關C.淡水魚占據不同的水層,出現的分層現象與其食性有關D.人類的活動可使演替偏離其自然方向16.生物群落甲、乙、丙含有數字1到8的物種,每個物種的密度不同,下表給出了這些物種的密度(數/m2)。請判斷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群落種1種2種3種4種5種6種7種8甲924001111乙025202020500丙06520103200A.當受到大規模害蟲襲擊且危害程度逐漸增強時,這些群落中受影響最小的是乙B.當受到大規模害蟲襲擊且危害程度逐漸增強時,這些群落中受影響最大的是甲C.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種之間最可能的關系是共生D.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種之間最可能的關系是捕食17.如圖表示鷂鷹攻擊不同鴿群時取得成功的概率,也能表示鴿群防御能力的大小,請據圖分析以下的幾種說法,其中正確的是()①單獨的鴿子比在鴿群中的鴿子被鷂鷹抓住的概率更小②鷂鷹攻擊較大的鴿群時,不太容易成功③鷂鷹只攻擊單獨的鴿子④鷂鷹攻擊鴿群成功的比例與鴿子的數量成反比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18.四川大地震中形成了幾十個堰塞湖,今后堰塞湖的演替屬于()A.原生演替B.先是原生演替,后為次生演替C.次生演替D.先是次生演替,后為原生演替19.一塊棄耕的農田,很快長滿雜草,幾年后,草本植物開始減少,各種灌木卻繁茂起來,最后這塊農田演變成了一片森林。該生態系統在此演替過程中,相關變化趨勢正確的是()20.下列有關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沙丘上進行的演替是原生演替,火山巖上進行的是次生演替B.原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內無競爭現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內競爭明顯C.原生演替所需時間較長,次生演替所需時間較短D.原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難形成森林題號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二、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0分)21.(8分)如果是植物種群密度的調查,通常可以采用______調查。(1)首先確定調查的________。(2)若選擇的是一個長方形地塊,將該地塊按______(填“長度”或“寬度”)劃分成10等份,每等份的________劃一個________的正方形。(3)計數正方形內該種群的數量,做好記錄。(4)計算各個樣方內該種群數量的________。(5)該地區的該種群的密度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是動物,則通常可以用________法進行調查。22.(10分)連續6年調查某塊2km2的稻田,發現東亞飛蝗的數量(只)連續6年依次為100、260、320、400、402、(1)該東亞飛蝗的種群密度,第一、二年分別為________只/km2、________只/km2。(2)該東亞飛蝗種群的增長曲線是什么類型?________。(3)東亞飛蝗種群的大小由種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_決定。若在稻田中增加適量的青蛙(東亞飛蝗的天敵),則東亞飛蝗的數量變化趨勢是________________。23.(6分)“標志重捕法”是動物種群密度調查中的一種常用取樣調查法:在被調查種群的生存環境中,捕獲一部分個體(M),全部進行標記后釋放,經過一段時間后進行重捕,根據重捕中標記個體數(m)占總捕獲數(n)的比例,估計該種群的數量(N)。某研究機構對我國北方草原一種主要害鼠——布氏田鼠進行了調查。調查樣方總面積為2hm2(1hm2=10000m2),隨機布設100個鼠籠,放置一夜后,統計所捕獲的鼠的數量、性別等,進行標記后放歸,3日后進行重捕與調查捕獲數/只標記數/只雌性個體數/只雄性個體數/只初捕32321418重捕3641818(1)假定重捕取樣中標記比例與樣方總數中標記比例相等,寫出樣方中種群總數(N)的計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2)該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種群密度為________只/hm2。事實上田鼠在被捕捉過一次后更難捕捉,上述計算所得的平均種群密度與實際種群密度相比可能會偏________。(3)綜合兩次捕獲情況,該田鼠種群的性率比(♀/♂)為________。(4)在上述調查的同時,還對樣方中布氏田鼠的洞口數進行了調查(假設樣方中只有這一種鼠),平均每100m2有個洞口,24.(14分)下表是某地區森林群落演替過程中相關量統計,試根據表中數據回答問題:調查時間調查項目1953年1973年1984年1996年葉面積指數光能利用率(%)總初級生產量[t/(hm2·a)]凈初級生產量[t/(hm2·a)](1)該地區生物群落的演替類型屬于__________,從數據分析,在演替過程中群落物種豐度變化趨勢是__________。(2)統計表明隨著群落演替的進行,生態系統光能利用率變化與葉面積指數的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請繪制生產者呼吸量與葉面積指數之間的關系坐標曲線圖。(4)下圖是1953~1996年間該生態系統生物量(有機物量)統計圖,據圖你可以得出的生物量演變規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在對該地區某時間群落結構進行調查時,可以采用____法對植物物種豐度進行調查,同時注意調查不同物種______________情況,以獲得群落的垂直結構。25.(12分)下表是某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探究“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度”的結果(物種數:種;密度:個/m2)。請分析回答:動物類群樣地跳蟲類蜱螨類線蚓類線蟲類物種數密度物種數密度物種數密度物種數密度有機肥田1016738604012019339化肥田479164118320752(1)調查土壤中小動物常用__________進行采集、調查,而不適宜用樣方法進行調查,原因是許多土壤小動物________,而且身體微小;物種豐度的統計方法通常有兩種:一是記名計數法;二是______;鑒定動物時最好使用________觀察。(2)收集土壤小動物時采用白熾燈照射土壤,這是利用土壤動物的__________的特性。(3)在有機肥田中,這幾類動物與其他生物組成該生態系統的____________,其中跳蟲類種群數為________個。(4)小動物類群豐度越大,土壤通氣狀況越好,越有利于作物根細胞的呼吸作用,促進作物生長。化肥作用快而持續時間短,有機肥作用慢而持續時間長。聯系生產實踐,你會如何根據土壤小動物類群豐度的情況指導農民施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章種群第五章群落答案1.C[一段腐木上的微生物含有細菌、真菌等微生物,不屬于同一個物種,不能組成一個種群。]2.D[土壤中小動物的數量多、個體較小、活動能力較強,進行物種豐度調查時一般不采用樣方法或標志重捕法,通常用取樣器取樣的方法進行采集、調查。]3.B[一個物種引入新的地區后,如果條件適宜,可能呈“J”型增長,后來由于食物和空間等限制,可能呈“S”型增長,如果條件不適合其生存則可能滅絕。]4.A[A選項體現了死亡率影響害蟲種群密度大小;B選項體現了性比率對種群密度大小的影響;C選項的主要目的是保護幼年個體的數量,使種群處于增長型,體現了年齡結構對種群密度大小的影響;D選項體現了遷入率對種群密度大小的影響。]5.C[B選項描述了種群的年齡特征,A、D選項描述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C選項描述的是種內互助的現象。]6.D[分析題意可知,圖中的甲、乙兩種生物不一定存在直接的關系,如草原上的草與蛇;當這兩個種群都達到K值后,它們的增長率都為0;某一自然環境中某種群數量的增長會受到其天敵、生存資源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最終達到相對穩定的狀態。]7.D[K值是指環境對種群的最大容納量,由于空間和資源等因素的限制,種群數量不可能超過K值。]8.C[水體富營養化,導致某些藻類等短時間內大量繁殖,這一現象出現在海洋則為赤潮,出現在淡水湖泊則為水華。從種群特征分析,這屬于種群數量的短期內暴漲;而“不規則波動”在教材中無此名詞,可用“非周期波動”表達,“不均勻分布”在教材中也無此名詞,種群分布型有集群分布、均勻分布、隨機分布等類型,故A、B都不是種群的特征;水華不是隨季節變化而消失的,D項也錯。]9.D[自然界的種群數量增長曲線不像數學曲線那么標準,大部分是“J”形或“S”形曲線的中間類型,只有在實驗室的理想條件下,才會出現指數增長曲線。]10.D[生物學的許多知識可以通過數學模型的形式表達,常見的是曲線、表格和公式,構建模型的過程中可以用數學的方法來理解生物學知識,有利于靈活掌握知識內部的含義。種群的“S”形增長過程中,一定空間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是K值。“J”形增長是理想的條件下發生的,因此沒有K值。]11.B[調查方法分為普遍調查和取樣調查等類型。普遍調查是對某一范圍內所有被研究的對象無一遺漏地進行全面的調查,簡稱“普查”,如人口普查;取樣調查是從被調查的總體全部單位中抽取一部分單位(樣本)來進行調查,并以樣本特征來推算總體特征值的一種調查方法,如標志重捕法、樣方法。]12.C[由于食草動物的選擇而降低了被食植物的種群密度,與之有競爭關系的植物就得以生存和發展,當食草動物移走后,被食植物由于缺少天敵而大量繁殖增加了競爭力,使一些競爭力弱的植物被淘汰。]13.D[種群不僅具有數量特征,還具有空間特征,如均勻分布、集群分布等;在裸巖演替為森林的過程中,由于生物逐漸增多,土壤中的有機物逐漸增多;種群密度反映了種群在一定時期的數量,但不能準確反映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14.A[在森林里,從樹冠到地面可劃分為喬木層、灌木層、草本層和地衣層,這表明群落具有垂直結構;同時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點,植物種類也有所區別,這表明群落又具有水平結構。]15.A[竹林中的竹子是種群,其高低錯落有致,不能說明其在垂直結構上有分層現象。]16.C[生物群落是由若干個種群組成的有機結構,群落的種類越多,個體間數量分布越合理,越有利于能量流動,其穩定性越大;反之,則越小,因此A、B選項正確。分析群落丙種群中物種數目基本呈現數量金字塔形,最可能的關系是捕食關系。]17.C[由圖像可知,鷂鷹在攻擊鴿群時,鴿子數量越多,鷂鷹取勝的機會就越小,可見,鷂鷹攻擊成功率與鴿群數量成反比。]18.C[群落的演替是指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包括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堰塞湖形成后原有的陸生植被雖不存在,但原有的水域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水生植物種子或其他繁殖體以及水生生物。]19.A[生態系統演替的結果是使不穩定的、生產量低、營養結構簡單的生態系統逐步達到物種豐度高、營養結構復雜、抵抗力穩定和光能利用相對穩定的生態系統,故選項B、C、D所示的生態演替的趨勢都應該與選項A中的趨勢相同。]20.C[沙丘、冰川泥、火山巖進行的演替都是初生演替,棄耕農田上進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內都有明顯的競爭現象;演替能否形成森林是與當地的環境條件有關的,與演替類型無關。]21.樣方法(1)對象(2)長度中央長寬各為1m(4)平均值(5)各樣方內該種群數量的平均值解析通常用樣方法調查植物的種群密度。調查時首先要確定調查的對象,如調查草地中某種雙子葉植物的種群密度。在取樣方時一定要注意選該種群分布比較均勻的地塊。然后按長度等距劃分成10份,在每等份的中央劃一個122.(1)50130(2)“S”型(3)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逐漸降低然后維持在一個較低水平解析種群密度是指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內某種群的個體數量。每一年和第二年的種群密度依次為100/2=50只/km2和260/2=130只/km2。由此可見,同一物種的種群密度并不是固定不變的,自然條件下,個體生活的空間和食物都是有限的,但種群數量增大到環境容納量時,種群數量將停止增長,有時會在K值上下波動。種群的這種增長方式用坐標圖表示出來,就繪成“S”型曲線。種群的大小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遷入率和遷出率決定的。加入天敵后,東亞飛蝗的生存壓力加大,種群數量會降低,然后維持在一個較低的水平。23.(1)N=Mn/m(2)144高(3)8/9(或32/36)(4)∶1解析(1)種群數量=(第一次捕獲數×第二次捕獲數)/第二次捕獲標記個體數,即N=Mn/m。(2)從表格中知,第一次捕獲數是32只,第二次捕獲數是3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肺癌晚期患者護理
- 代理食品經銷商協議書
- 解除委托培養協議書
- 養牛場合作合同協議書
- 高校死亡賠償協議書
- 食堂智能維護協議書
- 運動手環用戶協議書
- 單位出租房消防協議書
- 酒店租賃會議協議書
- 衣服閑置轉讓協議書
- 科學上海會考試卷及答案
- 中小學校園安全風險防控規范操作手冊與案例分析
- 大模型備案-落實算法安全主體責任基本情況-XX集團有限公司
- 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培訓
- 封閉管理的疫情防控課件
- 離婚協議書正規打印(2025年版)
- 門診口腔院培訓
- 世界各地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報告表
- 園林植物養護管理 項目4 任務4.5行道樹整形修剪學習資料
- 房地產交易律師見證書范文
- 2025年高考作文備考訓練:歌曲《世界贈予我的》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