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舊路加寬具體施工圖匯報材料主要內容二、設計標準三、沿線自然地理概況五、路基、路面六、橋梁、涵洞七、路線交叉八、其它工程九、筑路材料十一、工程量及造價估算四、路線十、關于涉及到油田管線的設計說明一、概況一、概述
盤錦市遼河口生態經濟區成立于2010年9月,地處盤錦市西部,南臨渤海,西與凌海市毗鄰,北與北寧市接壤,是東北老工業基地與京津冀現代城市群及遼寧沿海經濟帶主軸區雙重疊加節點,更是盤錦“向海發展、全面轉型、建設濱海新盤錦”的重要承載地。
為加快盤錦市遼河口生態經濟區快速發展,并實現建設“雙城、三鎮、三區”的總體規劃構想,首先必須完善交通路網的建設,為此當地政府確定了區內路網建設的五個重點項目,歡一支路歡喜嶺鎮至濱海公路段(以下簡稱“本項目”)即為其中一條縱向路線。
本項目北起歡三路,南接濱海公路,為區域內連接濱海公路主要干線公路,它的修建將大大提升區內路網水平,促進區域內經濟發展。1.項目的背景及建設意義
一.概述2014年7月8日,由盤錦市交通局組織盤錦市環保局、盤錦市遼河保護區管理局、遼河口生態經濟區交通局等相關單位共同聽取了本項目的路線走向、縱斷面設計原則、橋涵、排水等設計方案,并提出了意見,針對此意見,我公司調整設計方案后開始進行本項目施工圖設計文件的編制工作。2.勘測經過
一.概述施工圖一次定測工作(2014年5月)公司技術部外業驗收(5月18日)設計方案審查會議(7月8日)施工圖設計項目地理位置本項目起點本項目起點位于縣道石歡線盤錦市與錦州市交界處,路線沿石歡線向南經曙歡路后利用歡一支路向南經歡喜嶺村、張家村、南井子村,跨越大凌河河堤后在大凌河泄洪區內沿舊路走行至小河分場東側,沿砂石路向南走行公里,與濱海公路相交(濱海公路交叉樁號為)
路線全長公里。
一.概述3.項目地理位置本項目終點
本項目主要利用縣道石歡線、油田專用路歡一支路進行加寬改造。縣道石歡線和歡一支路建設標準約為二、三級公路,局部平面指標較低,最小平曲線半徑僅為15米;路面寬5-8米,路基寬10-12米,局部路段兩側設有3米林臺。
其中起點K0+000-K1+313段為縣道石歡線,為瀝青混凝土路面。舊路寬度為7米,2011年進行中修罩面,罩面寬度為5米,狀況良好,病害以裂縫類病害為主;段(與歡四路交叉處)為瀝青混凝土路面,寬7-8米,狀況良好;K6+374.3-K12+455段為瀝青混凝土路面,寬6米,面層的瀝青老化程度嚴重,現有路面多呈大面積重度龜裂,大部分路段出現翻漿,路面缺失嚴重;K12+455-K16+012段為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寬7米,面板破碎、路面下沉嚴重;段為瀝青混凝土路面,路面寬6米,路面局部龜裂。段為4米寬砂石路。4.現有道路情況一.概述二、技術標準設計標準公路等級:二級公路設計速度:60km/h路基寬:K0+070-K1+313段路基寬13m,其中路面寬12m;K1+313-K2+480段路基寬19m,其中路面寬18m;段路基寬16m,其中路面寬15mK0+000-K0+0170、K2+480-K2+520段為路基過渡段;設計荷載:路面:標準軸載Bzz-100KN;橋涵:公路-Ⅱ級;設計洪水頻率:中橋、小橋:1/100;涵洞、路基:1/50(大凌河泄洪區內考慮泄洪需要按原路補強控制)地震要素: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地震基本烈度為Ⅶ度1.設計標準二.技術標準三、沿線自然地理概況本項目處于遼河下游沖積平原,地勢平坦低洼,地表多為水田、葦塘,其間發育多條水線及導水溝渠,地勢平坦開闊。三.沿線自然地理概況
1.地形、地貌及地質情況
2.氣候水文
本項目處屬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春季少雨多風,夏季高溫多雨,秋季涼爽宜人,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氣溫度,降雨量623.6毫米,無霜期172天。該段地表水系較發育,多為直接注入大凌河、雙臺河的季節性河流,以大氣降水補給為主。地下水主要賦存于第四系松散堆積層中,水量豐富。大氣降水為主要的補給方式,其次為河流入滲及鄰區徑流補給。地下水類型為孔隙潛水。根據對地下水的分析,對混凝土無腐蝕。
3.地震
根據中國地震局頒布的《遼寧省地震烈度區劃圖(第三代)》,本項目所處地區沿線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基本地震烈度為Ⅶ度)。
四、路線方案1.定線原則四.路線方案嚴格服從建設單位關于項目大體路線走向的規劃;盡可能完全利用現有道路(含路基),以減少新增占地;
選取適合的線形標準對原路進行改建,提高其線形標準;
在各項平面技術指標均滿足規范的前提下,合理選擇加寬方式,對電力、水利設施(水渠)、油井進行避讓,減少拆遷;
對原有橋梁使用狀況較好的,結合前后線形要求考慮單側或兩側加寬的方式。2.主要控制點
歡喜嶺村,歡一支路面、路基及兩側電力、通訊設施,歡喜嶺村南橋、苗圃用地,水泥路面右側農場用地范圍,及沿線水渠、閘門位置、終點處的濱海公路等。四.路線方案路線起點位于縣道石歡線盤錦市與錦州市交界處,起點樁號為K0+000,路線沿石歡線向南經曙歡路后利用歡一支路向南經歡喜嶺村、張家村、南井子村,在K11+270處跨越大凌河河堤后在大凌河泄洪區內沿舊路走行至小河分場東,沿砂石路向南走行公里,與在建濱海公路相交,終點樁號。3.路線走向歡喜嶺村張家村南井子村小河分場濱海公路大凌河特大橋設計終點曙光路大凌河大凌河大堤設計起點水泥路面
①起點K0+000-K1+300段(含斷鏈)為歡喜嶺街內,兩側均有建筑物,如采用單側加寬將拆遷建筑物,故本段路線中線與現有路面中心重合,采用兩側加寬的模式。
②K1+300-K3+200段原路右側為歡喜嶺村及苗圃,左側為原路排水溝或葦田水線,考慮到減少拆遷,本段路中線位于現有路面左側,采用單側加寬的模式。
③K3+200-K6+375段原路路基外均設有2-3米寬林臺,現有路基寬度為12-17米,外側為葦田,為充分利用原有路基,減少新增用地,本段路線中線與現有路面中心重合,采用兩側加寬的模式。
④K6+375-K10+000段原路路基外設有3-4米寬林臺,整體路基13-20米,基本滿足要求,右側為水渠,左側為葦田,本段路線中線與路基中心重合,采用兩側加寬的模式。
⑤K10+000-K11+100段位于南井子村內,由于K11+000路右側建筑物距離路線較近,本段路線中線由現有路面中心向左側過渡,采用兩側加寬向單側加寬的模式過渡。
⑥K11+100-K16+100段右側農場已用鐵絲網圈出用地范圍,而路基左側與干渠中間為一片葦田空地,路基兩側各有一排電力線,本段路線中線位于現有路面左側,采用單側加寬的模式。
⑦段為砂石路,路寬米,兩側為葦田。由于砂石路等級較低本,本段充分利用既有砂石路面,采用單側加寬。4.路線平面布設四.路線方案
本項目基本沿大凌河左岸走行,其中起點K0+000-K11+270段位于大凌河背河側,段位于大凌河河道內,距離主河道最近處370米。其中K0+000-K11+270段現有路面高程在米之間,K11+270-K16+000段現有路面高程在米之間,段現有路面高程在米之間。5.縱斷面設計四.路線方案(1)現有路面標高情況(2)縱斷面設計原則
①K0+000-K11+270段路基位于大凌河東側河堤以外,結合大凌河流域整體規劃,本段河堤堤防工程將逐步完善,提高至50年一遇洪水標準,故本路段縱斷面標高結合路面改建方案及橋梁控制高度進行控制;
②段現位于大凌河泄洪區內,本段路面設計標高應結合實際情況、綜合考慮,首要原則是不能影響大凌河的泄洪需要,同時為了本項目能夠順利實施,本路段原過水路面段仍按過水路面設計,縱斷標高維持不變,原為瀝青路面段按結構補強厚度進行控制,原為砂石路面路段按路面結構層加找平層厚度進行控制。
本項目K12+455-K16+012段現為水泥路面,位于大凌河·,大部分路段路面高程位于米之間。①水泥路面段設計水位
本項目終點位于濱海公路大凌河大橋東橋頭,路線與濱海公路垂直相交。根據《濱海公路大凌河橋防洪評價》,大凌河大橋距離本項目水泥路面路段約5Km,設計水位為,經計算本項目水泥路面路段設計水位約為。②水泥路面段標高控制原則
根據外業勘測資料,K12+455-K16+012段當雨季降雨量較大時大凌河水位上漲,會造成本路段路面淹沒。經與遼河保護區管理部門論證,本路段現有水泥路面大部分路段高程處于之間,能夠滿足泄洪區內行洪需求,該泄洪區內洪水可經由K12+455—K16+012段自西向東漫流,對整個泄洪區洪水進行分流。濱海公路大凌河大橋進行設計時已考慮該部分泄洪效果。若將現有路面高程提高,將會造成泄洪區斷面壓縮,致使泄洪區洪水大量涌向濱海公路,經由大凌河大橋入海,造成大凌河大橋泄洪能力不足。
綜合以上因素,本次設計K12+455—K16+012段設計標高維持不變,保證泄洪區行洪需求。5.縱斷面設計四.路線方案(3)水泥路面縱斷設計情況
本項目在一些主要交叉路口設置指路標志、警告標志。對于沿河、沿水或高填方路段設置波形梁鋼護欄,其余路段均設置輪廓標引導行車,保證安全。
6.安全設施四.路線方案
本項目安全設施設計包括道路指路標志13塊,警告標志14塊,禁令標志7塊,指示標志4塊,道路交通標線9080平方米、里程碑19塊、百米樁181塊、公路界碑202塊,道口標柱206根、柱式輪廓標750根、附著式輪廓標139塊、波形梁護欄6364米、預警水位標尺19塊。
本項目拆遷磚混房300平方米、磚瓦房40平方米、簡易棚300平方米、倉房158平方米、畜舍15平方米、圍墻338米、大門1個。拆除高壓電力混凝土桿182根、電訊混凝土桿1根、電訊木桿296根。7.拆遷占四.路線方案
本項目路線主要沿油田專用路布設,一般路段邊溝外1米位置;魚塘、葦田段外側新建土壩,占地線為土壩坡腳;臨水渠段占地范圍為坡腳位置。本項目占用土地畝,其中舊路畝、河流溝渠畝、農村集體旱田畝、養魚池畝、工礦用及宅地畝、葦田畝、荒地畝、土壩畝。
本次拆遷占設計,由于遼河油田管線多埋藏在地下,外業調查中未能完全統計,故拆遷占表中暫未將其列入。有待后期建設單位與遼河油田協商確定具體的拆遷數量及費用。
五、路基、路面五.路基、路面1.路基標準斷面
本項目路基以填方為主,一般填方邊坡坡率。路拱橫坡采用雙向2%。路線橫斷面具體設置情況如下:
K0+000-K0+070段為路基路面寬度過渡段,路基寬由7米過渡至13米,路面寬由6米過渡至12米。
K0+070-K1+313段路基寬13米,路面寬12米,兩側各設米土路肩,雙向兩車道,路基標準橫斷面布置形式為:米土路肩米硬路肩米行車道+黃虛線米行車道米硬路肩米土路肩。五.路基、路面1.路基標準斷面
K1+313-K2+410段路基寬19米,路面寬18米,兩側各設米土路肩,雙向四車道,路基標準橫斷面布置形式為:米土路肩硬路肩米行車道米雙黃線米行車道硬路肩米土路肩。五.路基、路面1.路基標準斷面
K2+410-K2+520段為路基路面變化寬度過渡段。
K(終點)段路基寬16米,路面寬15米,兩側各設米土路肩,雙向兩車道,路基標準橫斷面布置形式為:米土路肩+4米硬路肩米行車道+黃虛線米行車道+4米硬路肩米土路肩。五.路基、路面2.路基處理本項目緊鄰大凌河,路線主要利用舊路途經葦田、水田、溝渠、養殖池等,為避免路基產生凍脹,路基換填及填筑材料全部采用開山石塊、石渣等透水性材料。綜合沿線地質情況采用以下5種路基填筑方案:2.1路基填筑五.路基、路面2.1路基填筑(1)舊路加寬一般路段零填或低填段路基處理舊路加寬一般路段零填或低填方(填高小于路面厚度及路床厚度之和)路段,為保證新舊路基整體性,先對加寬段路基基底進行換填,換填厚度為1米,采用石渣進行填筑,寬度為路面墊層底寬。填筑石渣前先對底部進行夯實,夯實后再填筑石渣。(2)舊路加寬低洼路段路基處理舊路加寬低洼路段,為保證新舊路基整體性,先對加寬段路基底進行換填,換填厚度為米,先填筑1米厚的開山石塊,再在石塊之上采用石渣進行填筑,寬度為路面墊層底寬。填筑石塊前先對底部進行夯實,夯實后再填筑開山石塊。五.路基、路面2.1路基填筑(3)利用現有路基兩側加寬段路基處理利用現有路基兩側加寬段,為保證新舊路基整體性,加寬路面結構下的路基處理方式為先對林臺及土路肩以下原路基部分全部挖除,保證新建路基部分路床換填石渣厚度不小于米。(4)單側加寬段路基處理單側加寬段位于水溝或水線段路基處理方式為先對加寬側舊路基邊坡進行削坡處理再挖除舊路路肩、林臺部分,挖除深度為路面墊層之下米。其余路基邊坡采取挖臺階處理,臺階寬度為1米;對原路水溝或水線,采取先清除溝底部淤泥米厚,再填筑開山石塊至邊溝頂部,其上采用石渣填筑。五.路基、路面2.1路基填筑單側加寬段位于水塘或魚塘段路基處理方式為先對加寬側舊路基邊坡進行削坡處理再挖除舊路路肩、林臺部分,挖除深度為路面墊層之下米。其余路基邊坡采取挖臺階處理,邊坡挖至水塘或魚塘水位線以上,臺階寬度為1米。對加寬側水塘或魚塘基底進行清淤換填,換填厚度為米,再填筑1米厚的開山石塊,石塊間采用小粒徑碎石填密,再采用石渣填筑至路基頂面。(5)利用砂石路加寬段路基處理利用砂石路加寬段,為保證路基穩定,挖除砂石路換填石渣,挖除深度為路面墊層之下米;加寬側葦田段采用開山石塊填筑,填筑至路面墊層之下米,然后采用石渣填筑至路基頂面。五.路基、路面2.2路基施工工藝
①舊路加寬段為減小新舊路基差異沉降,采用沖擊碾壓的處理方式對路堤頂面進行處理。
②葦田中完全新建段路基為保證路基整體性,減小路基工后沉降,對填筑完成的路基頂面用沖擊碾壓的方式對路基進行補強處理,以提高路基整體穩定性,降低路基工后沉降。2.3路基土石方本項目總挖方量為298996立方米,總填方量為555610立方米,其中填筑土方(培土路肩)8970立方米、填筑透水性材料546640立方米(含路基基底處理換填數量)。五.路基、路面3.路面①建設概況現有歡一支道路為遼河油田建設,部分路段建設年代較遠,路面形式主要為瀝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各路段建設情況如下表所示:
現有道路建設概況一覽表樁號區間公路等級路面寬度(米)路面結構備注K0+000.0K1+313.7三級66cm瀝青混凝土+15cm水泥穩定砂礫+天然砂礫良好K1+313.7K2+480.0三級83cm瀝青混凝土+15cm水泥穩定砂礫+天然砂礫良好,斷鏈:增長1322.085米。K2+480.0K5+630.0三級73cm瀝青混凝土+15cm水泥穩定砂礫+天然砂礫良好K5+630.0K6+319.6三級75cm瀝青混凝土+22cm水泥穩定砂礫+5cm粉砂+土基良好K6+319.6K11+500.0三級65cm瀝青貫入式+20cm二灰礦渣+土基翻漿K11+500.0K12+455.6三級67cm瀝青混凝土+14cm水泥穩定砂礫+土基龜裂K12+455.6K16+012.0三級720cm水泥混凝土+20cm二灰礦渣+土基破碎板K16+012.0K16+252.9三級66cm瀝青混凝土+20cm水泥穩定礦渣+20cm天然砂礫龜裂K16+252.9K18+789.219無4砂石路面砂石路面3.1現有道路概況五.路基、路面3.路面
K段為近年修建,現有道路的使用情況相對較好,病害以裂縫和龜裂病害為主,且病害主要發生在輪跡帶;
K6+319.6-K11+500段建設年代較遠,路面損壞嚴重,面層大部分缺失,局部路段翻漿嚴重。
K段結構層較薄,面層瀝青混凝土較為松散,密實性不佳,全幅重度龜裂。五.路基、路面3.路面
K12+455-K16+012段現有路面為水泥混凝土路面,現有水泥混凝土路面結構為:20cm水泥混凝土+20cm二灰礦渣基層+土基。現有水泥混凝土路面損壞嚴重,路面主要病害為縱向裂縫和破碎板,局部路基沉陷明顯,路基變形明顯,道路現狀如下圖所示。
K段,現有路面為砂石路面。五.路基、路面3.路面
②交通量情況現有道路交通量較小,交通量分布季節性明顯,一般全年交通量較大時段為葦塘收割及海參等海產品銷售階段,其他時段以輕型車為主。
③現有道路強度檢測本項目現有道路使用狀況差異明顯,本次設計對路況相對較好的三個路段進行彎沉檢測。根據彎沉檢測曲線分析,段平均代表彎沉值介于80(0.01mm)左右,K6+319.6-K11+500段彎沉值較大,平均值介于140-160(0.01mm),路面強度不佳。五.路基、路面3.2路面設計方案本項目道路設計等級為二級公路,交通量無明顯的重載需求。利用現有道路進行改擴建,現有道路路面形式主要為瀝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部分路段路面使用良好,部分路面破損嚴重,結合路面檢測數據,分別采用舊路補強結構和完全新建兩種方案。①新建路面結構一般新建路面結構采用3cm細粒式SBS改性瀝青混凝土+4cm中粒式瀝青混凝土+乳化瀝青碎石封層+20cm水泥穩定砂礫基層+15cm水泥穩定砂礫底基層+15cm天然砂礫墊層,新建結構層總厚度為57cm。
K0+000-K1+313、K6+250-K12+455和段采用一般新建路面結構。(1)瀝青路面五.路基、路面3.2路面設計方案②補強結構K1+313-K6+250段為近年修建,路面使用狀況較好,部分路段沉陷,基層砂礫為卵石,集料粒徑較大,面層空隙較大。結合路面彎沉,本路段分別對舊路加鋪單層水泥穩定砂礫補強和雙層水泥穩定砂礫補強。單基層補強結構為:3cm細粒式SBS改性瀝青混凝土(AC-10C)+4cm中粒式瀝青混凝土(AC-16F)+乳化瀝青碎石封層+20cm水泥穩定砂礫基層,補強層厚度為27cm;雙基層補強結構為:3cm細粒式SBS改性瀝青混凝土(AC-10C)+4cm中粒式瀝青混凝土(AC-16F)+乳化瀝青碎石封層+20cm水泥穩定砂礫基層+15cm水泥穩定砂礫基層,補強層厚度為42cm。五.路基、路面3.2路面設計方案(2)過水路面段
K12+455-K16+012段原為水泥混凝土路面,面板破碎嚴重,根據本路段實際使用情況,并結合“盤錦市歡一支路歡喜嶺至濱海公路段改擴建工程”設計方案審查會各方討論意見,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耐水性好,能夠較好的應用在降雨量較大的地區和在短期浸水的過水路面上,在洪水短期淹沒條件下,可照常通行。最終確定本路段按過水路面設計。水泥混凝土路面結構為:23cm普通C30水泥混凝土面層+1cm瀝青表面處治+20cm廠拌水泥穩定砂礫基層+15cm天然砂礫墊層,路面結構厚度為59cm。五.路基、路面4.排水
經外業調查,現有歡一支路歡喜嶺村段曙歡路路口南段(K1+331-K0+965段左側、K1+331-K1+610段右側)為市政暗排水,其余路段路基為散排水,路緣石平臥,路面水經土路肩、邊坡排入兩側溝渠、葦田、魚塘、水塘等低洼地區。由于本區域地勢平坦,自然溝渠較少,降雨時,路面、路基水匯集在邊溝內,靠滲水及蒸發排出。本次設計中歡喜嶺段采用市政暗排水,路緣石抬起,路面水經立蓖式雨水井匯入暗排水管內。其余路段均采用散排水,路緣石平臥,路面水經土路肩邊坡排入兩側邊溝內。一般加寬段利用原有路側邊溝、水渠,為防止新建路段及魚塘加寬段路面水匯入魚塘,在路基坡腳路設置底寬1米的邊溝,邊溝外側修筑土壩使路面水與養殖水分離。歡喜嶺村曙歡路路口北段、南井子村段設置漿砌片石邊溝。六、橋梁、涵洞
設計荷載:公路–Ⅱ級設計洪水頻率:中橋、小橋:1/100涵洞:1/50
橋寬:中橋凈人行道;小橋凈防撞墻;小橋凈防撞墻;
涵洞與路基同寬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系數:
設計荷載:公路–Ⅱ級環境類別:K0+000-K11+270段Ⅱ類;段上部Ⅱ類,下部Ⅲ類。六.橋梁、涵洞1.設計標準本項目共設中橋1座,小橋9座,涵洞5道。6.1中橋
歡喜嶺南橋本項目在處與一人工灌渠相交,原路建有中橋1座,上部采用3x13米鋼筋混凝土空心板,下部采用柱式墩、臺,樁基礎,與路線夾角90°,為2008年竣工。現有橋面凈寬米,兩側設有米人行道。經外業調查,橋梁整體較為完好,并經結構驗算,原橋主體結構滿足規范荷載要求,本次設計采用單側加寬擴建,擴建后凈寬18米,兩側各設米人行道。六.橋梁、涵洞6.2小橋本項目共設小橋9座,其中2座為近年修建,設計采用原橋加寬利用;其余7座均建于上世紀80年代,除K8+028小橋外均于2008年加寬并更換上部結構,經外業調查現7座小橋使用狀況一般,由于原歡一支路交通量較小,考慮到本項目建成后交通量增加及施工期間重載車輛的通行,除K8+028小橋外原橋基礎為淺基礎,加寬后基底應力不滿足要求,故本次設計拆除新建。六.橋梁、涵洞
①路線在處跨越排污溝,原路建有2x13米小橋1座,上部為鋼筋混凝土空心板,下部采用柱式墩、臺,樁基礎,與路線夾角90°,為近幾年新建。現有橋面凈寬9米,兩側設有米人行道。經觀察,橋梁整體較為完好,本次設計將人行道、邊板拆除,邊板更換為帶懸臂的邊板,改建后凈寬12米,兩側各設米防撞墻。
②路線在處跨越一水溝,原路建有1x6米小橋1座,橋梁交角為90度。本橋為2013年修建,橋面凈寬米,上部為6米鋼筋混凝土矩形板,下部為石砌輕臺,擴大基礎。本次設計采用兩側加寬擴建,擴建后凈寬18米,兩側各設米防撞墻,橋梁全長米。
6.2小橋
③路線在K3+730跨越一處人工灌渠,原路建有2x6米小橋1座,橋梁交角為90度。原橋橋、臺帽已破壞,混凝土粗骨料已外露,橋墩出現大面積勾縫脫落,八字墻開裂。新建橋梁上部采用1x13米鋼筋混凝土空心板,下部采用鋼筋混凝土薄壁臺,樁基礎,橋梁全長18米。
④路線在K7+026跨越一水溝,原路建有2x8米小橋1座,橋梁交角為90度。新建橋梁上部采用2x8米鋼筋混凝土空心板,下部采用鋼筋混凝土薄壁臺、薄壁墩,樁基礎,橋梁全長米。
⑤路線在K8+028處跨越一水溝,原路建有3x10米小橋1座,橋梁交角為90度,水溝上下游均用土壩圍死。根據遼河口生態經濟區交通局反饋的意見,該構造物是葦田排澇使用,孔徑不能縮減。新建橋梁上部采用3x10米鋼筋混凝土空心板,下部采用柱式墩、臺,樁基礎,橋梁全長米。⑥路線在K9+202跨越一水溝,原路建有1x8米小橋1座,橋梁交角為90度。原橋橋臺已出現縱向裂縫,勾縫脫落嚴重。新建橋梁上部采用1x8米鋼筋混凝土空心板,下部采用鋼筋混凝土薄壁臺,樁基礎,橋梁全長米。六.橋梁、涵洞6.2小橋
⑦路線在K11+454跨越一人工上水渠,原路建有2x8米小橋1座,橋梁交角為90度。經與地方政府溝通,由于水網規劃調整,擬改造上水渠提高輸水能力,由于該橋孔徑較小,建議加大橋梁跨徑。新建橋梁上部采用2x10米鋼筋混凝土空心板,下部采用鋼筋混凝土薄壁臺、薄壁墩,樁基礎,橋梁全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哈薩克斯坦辦學協議書
- 摩托車銷售代理協議書
- 搬用工員工合同協議書
- 繼承公證協議書
- 聯盟銷售協議書
- 廣告牌安裝安全協議書
- 籃球教練協議書
- 商場手扶梯使用協議書
- 深圳稅務聯盟鏈協議書
- 液化氣施工合同協議書
- 【MOOC】保險學概論-中央財經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GIS安裝標準化作業指導書
- C919飛機首飛試飛機組培訓-指示記錄
- 社保費扣費協議書范文范本下載
- 【一等獎課件】《刑事攝像技術》比賽課題:現場照相內容及方法
- 卷紙有多長(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六年級下冊數學北師大版
- VDA6.3 2023 過程審核檢查表-參考表單
- 數據庫原理英文選擇題
- 水電站水庫蓄水安全鑒定工程施工自檢報告
- 2024年出納招聘筆試試題及答案
- 1.2 勻變速直線運動-醫藥衛生類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