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一歷史復習資料知識點只為輔助,關鍵還是課本,復習時千萬不要摒棄課本上每一個字眼。必修一政治文明歷程第二單元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政治制度知識點1古希臘的政治制度1.愛琴文明——古希臘文明的開端分布于愛琴海諸島及其周圍地區的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2.古希臘城邦——古希臘文明的繁榮(1)時間:公元前8~前6世紀,古希臘城邦逐漸形成。(2)含義:是古希臘的一種國家形態,一般以一個城市為中心,包括周邊的村社。(3)條件(地理環境)eq\b\lc\{\rc\(\a\vs4\al\co1(①希臘半島地少人多,三面環水,港灣眾多,有利于航海與文化交流。,②促進了古希臘各地的商品生產和海外貿易,也使希臘人從東方吸收先,進文化成果。))(4)城邦政體eq\b\lc\{\rc\(\a\vs4\al\co1(①特征:小國寡民,各邦長期獨立自治。,②依據:各邦公民在公民大會中參政權利的大小。,③形式:貴族制和民主制為主,還有君主制、寡頭制和僭主制。,④影響:實行公民政治,使城邦公民享有較充分的政治權利。雅典民主制,為后世提供了寶貴的借鑒經驗。))3.雅典民主政治1.產生條件★★★★(1)地理條件:多山靠海、港灣島嶼眾多、平原狹小。(2)經濟條件:海外貿易和工商業發達。(3)政治條件:小國寡民的城邦制度使公民有較多的直接參與政治事務的機會。(4)思想條件:寬松自由的社會環境、平等互利的觀念,較高的公民素質。(5)杰出人物:梭倫、克里斯提尼、伯里克利的推動(注:地理環境只是重要因素,不起決定作用,不是唯一因素)確立eq\b\lc\{\rc\(\a\vs4\al\co1(①公元前8~前7世紀,雅典貴族制取代君主制,為民主準備了條件。,②公元前594年,梭倫改革將雅典引上民主的軌道。,③公元前509年,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終確立了民主制。))(注:雅典民主制是克里斯提尼確立的,克里斯提尼的改革措施是陶片放逐法)eq\a\vs4\al(2特點)eq\b\lc\{\rc\(\a\vs4\al\co1(①基本特點:人民主權與輪番而治。,②主要,表現\b\lc\{\rc\(\a\vs4\al\co1(a.公民大會是最高權力機關,負責審議并決定一切國家大事。,b.五百人議事會是公民大會的附屬機構。,c.民眾法庭是日常司法機關。))))特點部分★★★★★(注:該特點的主要表現同時也屬于雅典民主制的內容)eq\a\vs4\al(3評價)★★★★★eq\b\lc\{\rc\(\a\vs4\al\co1(①進步性\b\lc\{\rc\(\a\vs4\al\co1(a.為人類提供了一種集體管理的新形式,創造出法治基礎上的,差額選舉制、任期制、議會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的運作方式。,b.有利于正確決策和修正錯誤。,c.有利于監督政府為公民服務。,d.是偉大文明的催化劑,促成雅典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繁榮。)),②局限性\b\lc\{\rc\(\a\vs4\al\co1(a.與現代民主不同,僅僅是對公民群體而言。,b.是以男性為中心的父權和夫權社會。,c.是社會不公的一種暴力機器。))))局限性補充:e.素養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國家管理權,容易導致權力的濫用和誤用(注:進步性要牢記a條,對其要記清記全)知識點2古羅馬的政制與法律1.從共和國到帝國(1)君主制:古羅馬建城之初,實行君主制。eq\a\vs4\al(2貴族共和制,羅馬共和國)eq\b\lc\{\rc\(\a\vs4\al\co1(①主要機構由執政官、元老院、公民大會組成。,②平民維護自身利益的機構是平民保民官。))(3)元首制:公元前27年,屋大維建立元首制(披著共和外衣的君主專制)。(4)帝制:公元3世紀,戴克里先實行公開的君主統治。2.羅馬法(1)《十二銅表法》(成文法、公民法)——共和國時期★★★★★(開端)eq\b\lc\{\rc\(\a\vs4\al\co1(①背景:羅馬共和國的誕生和平民的長期斗爭。,②內容:包括民法、刑法和訴訟程序,基本上是習慣法的匯編。,③評價:沒給平民帶來好處,但是平民的勝利;貴族受成文法束縛,不能再,隨意解釋習慣法。是古羅馬第一部成文法,是古羅馬的基本法。))(2)《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成文法、萬民法)——帝國時期★★★(完備)eq\b\lc\{\rc\(\a\vs4\al\co1(①背景:歷代制定的法律規模龐大,內容駁雜,使用不便。為維系社,會穩定、國家的統一。,②內容: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學總匯》、《查士丁尼學說,匯纂》、《查士丁尼新敕》。,③影響:標志著羅馬法發展到完備階段。保留了羅馬法在法學方面,創造性成果,為調解復雜的社會矛盾提供了法律手段。))(3)阿奎里亞法:針對公民財產受侵犯等情況制定詳細的賠償條款,是現代民事侵權法的開端。(4)羅馬法的影響★★★★★在維系羅馬帝國統治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為西歐大多數封建國家所采用,一直持續到18世紀。現代資本主義法制的發展與羅馬法密不可分,它是歐洲國家的立法基礎。其陪審制、保護人制度(律師制)、“不告不理”、“一事不再理”、“一審終審”、“沒有告訴人就沒有法官”等原則沿用到今天。第三單元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體的建立知識點1英國的制度創新1.君主立憲制的確立eq\a\vs4\al(1背景\b\lc\{\rc\(\a\vs4\al\co1(①歷史淵源:13世紀初,《大憲章》簽署,逐漸形成召開議會決定重大事宜,的制度。,②階級基礎:進入1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日益強大。,③政治前提:1640年英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1688年推翻了斯圖亞特王,統治。)))(注:光榮革命是1688年,不流血,其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結束的標志,君主立憲制此時沒有確立★★★★)(2)標志:1689年頒布《權利法案》,確立議會主權,限制國王權力。英國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注:《權利法案》不是憲法,英國只是分權,但并未三權分立)(3)★★★★影響eq\b\lc\{\rc\(\a\vs4\al\co1(①英國統治方式從人治轉向法治。,②英國社會從此進入長期穩定發展的時期。))2.責任內閣制的形成(1)形成eq\b\lc\{\rc\(\a\vs4\al\co1(①“光榮革命”后,國王逐漸成為“統而不治”的國家元首,內閣承擔行政職責。,②1721年,羅伯特·沃波爾成為英國歷史上第一任內閣首相。,③19世紀中期,議會選舉變成兩個政黨之間的權力角逐,大選中獲勝的多,數黨上臺組閣。))(注:光榮革命后到18C責任內閣制形成以前,國王不是統而不治,因為他仍然有行政權)eq\a\vs4\al(2原則\b\lc\{\rc\(\a\vs4\al\co1(①內閣成員對政府事務集體負責,并與首相在政治上共進退。,②如果議會通過了對政府的不信任案,內閣就要垮臺,但首相也有權宣布,解散議會,重新選舉。)))原則★★★★★(注:責任內閣制簡稱內閣制,內閣對議會負責)3.特點★★★★★(1)英國君主立憲制以代議制為基礎,以責任內閣制為核心。(2)英王是國家元首,首相實際上是國家最高行政首長。(3)內閣名義上對國王負責,實際上對議會負責。(4)首相擁有行政權和立法創議權,是國家政治生活的最高決策者和領導者。4.1832年議會改革★★★★(1)背景:工業革命的深入發展,新興工業資產階級力量壯大。(2)內容:新興工業資產階級取得更多席位。(3)影響:確保了資產階級民主政體的穩定和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知識點2北美大陸上的新體制1.聯邦憲法的制定(1)背景★★★eq\b\lc\{\rc\(\a\vs4\al\co1(①1776年,美利堅合眾國誕生。,②松散的邦聯難以穩定統治秩序和保護國家利益與主權。))(2)制定:1787年費城制憲會議制定了聯邦憲法。eq\a\vs4\al(3原則\b\lc\{\rc\(\a\vs4\al\co1(①聯邦制原則:憲法規定了一個強有力的聯邦制政體,包括總統、議會和聯,邦司法體系,各州保留較大的自主權。,②分權制衡原則:國家權力的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分別由國會、總統和,最高法院行使,又互相制約。,③人民主權原則:總統和議會議員都由選舉產生。)))原則★★★★★(注:聯邦制是指國家結構,其有利于中央集權,鞏固國家統一;)(注:兩黨制也屬于分權制衡的表現之一)(4)影響★★★★eq\b\lc\{\rc\(\a\vs4\al\co1(①是近代世界第一部成文憲法。,②美國成為聯邦制總統制共和國。,③保證了美國的長治久安,促進了美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注:1787年憲法的局限性是保留了奴隸制;帶有種族歧視,黑人印第安人沒有與白人一樣的公民權;沒有賦予人民基本權利,后來修正時才補充上)2.聯邦政體的確立與鞏固(1)確立:1787年憲法規定:中央政府與州政府實行分權。國家主權屬于聯邦,聯邦法律是全國最高法律。(2)斗爭:1861年內戰(南北戰爭)爆發,林肯提出“為聯邦統一而戰”的口號,維護了聯邦統一。(3)鞏固:內戰后,國會通過憲法第13和第14條修正案,廢除奴隸制,肯定了聯邦法律的至上性。
(注:分清楚美國獨立戰爭和美國南北戰爭)3.兩黨制(1)形成:兩黨制在聯邦成立之初萌芽,19世紀最終形成。(2)基礎:南北戰爭后,民主黨和共和黨各自的基礎都發生了變化。(3)影響eq\b\lc\{\rc\(\a\vs4\al\co1(①兩黨制是美國分權制衡體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②美國的政治選舉都受兩黨操縱。))(注:兩黨都代表資產階級利益,有分歧,但沒有根本分歧)4.對比英國君主立憲制與美國民主共和制★★★★★政體英國君主立憲制美國總統制共和制國家元首國王總統元首產生方式、任期世襲制、終身制選民間接選舉、任期制國家元首權力國家象征、“統而不治”總攬國家的行政權、軍權國家權力中心議會總統政府首腦首相總統政府產生方式議會選舉總統任命,議會通過政府與議會的關系內閣對議會負責,首相對議會負責政府對總統負責;總統與國會是制約與平衡的關系知識點3法國的共和體制1.走向共和的曲折歷程eq\a\vs4\al(1背景\b\lc\{\rc\(\a\vs4\al\co1(①17、18世紀,法國處于君主專制之下,三級會議長期停開。,②啟蒙思想家批判專制和特權,宣揚自由和平等,提倡法治、人民主權和,三權分立,為革命作了思想準備。,③美國獨立戰爭的影響。)))(2)過程eq\b\lc\{\rc\(\a\vs4\al\co1(①1789年爆發革命,建立了君主立憲制。,②1792年,廢除君主制,建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③此后,政局不斷震蕩,政權頻繁更迭,政體反復變換。))2.共和政體的最終確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1)標志:1875年,議會通過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確立了共和制。eq\a\vs4\al(2內容\b\lc\{\rc\(\a\vs4\al\co1(①立法權:由眾議院和參議院行使,參議院由間接選舉產生,眾議院由普,選產生。,②行政權:由總統和內閣掌握。總統由眾參兩院組成的議會選舉產生,,是國家元首。內閣由總統任命,但是對議會負責。)))內容部分★★★★★(3)鞏固:在議會選舉中,共和派取得勝利。議會通過對憲法的修正和補充,堵塞了君主派的復辟之路。(注:法國共和政體最終確立的根本原因是因為工業革命;法國政體是民主共和制中的議會制共和;法國共和政體能鞏固不是因為憲法的頒布而是因為之后對憲法的補充和修正)3.意義:共和制的確立和鞏固,使法國社會得到穩定發展。知識點4德意志帝國的體制1.德意志的統一:從1864年到1870年,普魯士進行了三次王朝戰爭,完成了德國的統一。2.德意志帝國的體制(1)《德意志帝國憲法》★★★★★eq\b\lc\{\rc\(\a\vs4\al\co1(①時間:1871年4月,《德意志帝國憲法》正式頒布。,②主要內容:規定實行聯邦制和君主立憲制,帝國國會是人民的代表機構,,由普遍平等的直接選舉產生。皇帝和首相真正掌握國家的最高權力。,皇帝權力至高無上,首相對皇帝負責,帝國國會形同虛設。,③評價:憲法的頒布使帝國披上民主外衣,實質上仍體現出濃厚的專制主,義色彩。))(注:德國在國家結構上是聯邦制,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維護國家統一;德國議會也實行兩院制,上院是聯邦議會,不由選舉產生,是各邦派代表組成;下院是帝國國會由選舉產生,所以德國是代議制;德國憲法是賦予了議會立法權的;德國憲法的專制色彩主要表現不在于皇帝擁有行政權,而在于皇帝用行政權控制了立法權,德國的代議制是不徹底不完善的,原因主要是采用了自上而下的王朝戰爭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影響eq\b\lc\{\rc\(\a\vs4\al\co1(①德意志帝國實際上是一個半專制的君主立憲國家,普魯士的專制主義,和軍國主義傳統得以延續。,②聯邦制和君主立憲制的確立是德國歷史上的重大進步,鞏固了國家的,統一,促進了社會和經濟的發展。,③但帝國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