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人口的空間變化 2_第1頁
上課人口的空間變化 2_第2頁
上課人口的空間變化 2_第3頁
上課人口的空間變化 2_第4頁
上課人口的空間變化 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口的空間變化---人口遷移第二節考點一:人口遷移及其類型1.概念:人的居住地在

范圍內發生改變國際或本國2、判斷人口遷移的條件:1、空間移動2、居住地的變更3、時間限度(一般以是否跨越行政區界限為標準)(前提條件)(長期或者永久性)以集團性、大批的移民為主舊大陸(歐、非、亞)新大陸(美洲、大洋洲)1.殖民主義擴張和資本主義發展2.地理大發現和新航線的開辟1.發展中國家流向發達國家2.定居移民減少,短期流動人口增加亞、非、拉西歐

北美西亞

北非1.各國經濟發展不平衡

2.勞動力供求關系的地區差異(1)國際人口遷移【課本圖1、8】考點一拓展:現代國際人口遷移在目前復雜的國際形勢下,國際人口遷移表現出了新的特點,其中科技移民、勞務輸出和國際難民遷移是三種常見形式??砂催w移原因→方向→影響的思路對比分析:(2)國內人口遷移a.概念:是指在一國范圍內,人口從一個地區向另一個地區移居的現象。b.我國不同時期的國內人口遷移有組織、有計劃國家實行計劃經濟體制和嚴格的戶籍制度由東部遷往東北和西北開發工業基地、墾荒、支援邊疆建設。自發性、流動人口大增國家改革開放政策中西部遷往東部務工、經商追求更好的就業機會和更高的經濟收入。(2013·北京卷)讀下圖,回答問題。20世紀50~70年代,人口大規模遷入東北地區的主要原因是(

)①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②工業基地建設的需要③地處邊疆,鄰國人口遷入④城市知識青年有計劃遷入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D1.(2012·江蘇地理)下圖是“2000~2010年我國人口變動情況分布示意圖(不含港澳臺數據)”。讀圖,回答(1)~(2)題。(1)我國人口數量的變化特點有(雙選)(

)

A.直轄市的人口數量都增加

B.東部省級行政區人口數量都增加

C.中部大多數省級行政區人口數量減少

D.西部人口數量減少的省級行政區最多

(2)影響我國人口數量變化的原因有(雙選)()

A.人口增加的地區自然增長率都高

B.人口減少的地區人口遷出多于遷入

C.人口增加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都高

D.經濟水平高的地區都吸引人口遷入BDBD2.(2011·海南地理)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數據顯示,離開戶口登記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為26139萬人,比2000年增11700萬人;東部沿海地區的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比重上升。據此完成(1)~(3)題。(1)所給材料反映出的現象是 (

)A.我國人口流動規模擴大B.我國中、西部地區人口數量減少C.我國人口空間分布趨于均勻D.我國沿海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率升高

(2)出現該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中、西部發展政策的吸引

B.人們的生育觀念改變

C.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

D.人均耕地減少

(3)該現象會 ()A.提高我國環境人口容量

B.提高我國城市化水平C.加重我國勞動力負擔

D.增加我國糧食需求量ACB典例1:(2008·海南地理)表中資料摘自聯合國于2000年發布的預測報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趨勢。(1)世界人口遷移的主要趨向是()A.從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遷移B.從北半球向南半球遷移C.從西半球向東半球遷移D.從內陸國家向沿海國家遷移A(2)移民外遷的主要動因是尋求()A.更高的社會地位B.更多的休閑時間C.更高的收入

D.更優的自然環境C氣候土壤水源礦產資源經濟政策資源邊境貿易政治1、自然環境曾經是影響人口遷移的最主要因素,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人類對自然適應、控制力的增強,自然環境對人口遷移的影響作用正在逐步減弱,社會經濟因素成為影響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但是自然環境仍是影響人口遷移的基礎因素。

2、經濟因素是當前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而非決定因素,因為最終決定人口遷移的因素可能有很多。如美國老年人退休之后由東北部遷往南部陽光地帶的決定因素是氣候。

3、什么因素促使美國成為一個移民國家?國土遼闊,自然環境與資源條件較優越;宗教;人口密度小及數量較少,經濟發達,個人需求等。【典例2】下圖為“1850年以來美國本土人口遷移的主要流向示意圖”,讀圖回答問題。說出美國人口遷移的主要流向,試分析其原因。答案流向:由東北部流向西部、南部“陽光地帶”。原因:東北部冬季冷濕;傳統工業衰落,就業困難,環境惡化。西部、南部陽光充足,環境優美;新興產業發展迅速,就業機會多??键c二: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例2】(2011年高考廣東卷)讀“1995-2009年我國某省級行政區戶籍人口遷移變動情況圖”(圖3)。結合所學知識,完成7-8題。7.1995-2009年,該省級行政區戶籍人口A.遷入率持續上升B.遷出率持續降低C.機械增長率緩慢下降D.累積凈遷入量逐年增加波動每年均遷入大于遷出,故累積凈遷入量逐年增加。D(2013·唐山市一模)讀“經濟發展程度與人口遷移數量的關系圖(曲線分別表示鄉村之間、城市之間、鄉村到城市、城市到鄉村四種人口遷移類型)”,回答(1)~(2)題。

(1)圖中曲線表示鄉村之間、城市之間、鄉村到城市、城市到鄉村的分別是()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

(2)曲線③所代表人口遷移現象,在下列城市中已有所體現的是()A.倫敦 B.巴西利亞C.新德里 D.烏蘭巴托DA考點三:人口遷移對遷入地和遷出地的影響①人才流入,提供廉價勞動力②促進資源開發和經濟發展③促進第三產業發展人口密度增加,對住房、交通、教育、環境壓力增大①減少人口密度,緩解人口對環境的壓力②加強與外界的社會、經濟、科技、文化聯系,有利于發展人才、勞動力流失順口溜記憶:“遷出地,促聯系,人口壓力被減低;遷入地,促經濟,環境可能出問題?!蔽覈懊窆こ薄钡睦捅渍_認識我國目前的“民工流”現象(1)“民工流”產生的原因:①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出現大量剩余勞動力;②城鄉或地區之間出現巨大的收入差距;③國家推出農民進城等一系列政策。

(2)“民工流”的特點:①主要從山區流向平原,從農村流向城市,從貧困地區流向發達地區。四川、江西、安徽、貴州、湖南等農業人口大省是民工主要輸出地,上海、北京、廣州等大城市和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是民工的主要輸入地;②季節性流動以成年民工為主,“外籍工人”以年輕人居多;③流動不穩定;④文化素質偏低。

(3)“民工流”的變化:近幾年出現“回流”現象和“民工荒”。一方面東部沿海招工難,另一方面民工找工作難,紛紛返鄉或向中西部轉移。原因主要是東部地區產業升級,對勞動力素質要求提高,而民工素質偏低。其次是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遷移,內地城鎮化進程加快導致民工流動方向的改變。5.(2013·山東濱州3月)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與第五次相比,各年齡段人口增長百分比。

材料二今年富士康科技集團在深圳的廠房停止招工,而富士康成都項目總投資將達50億美元,建成后將吸納10萬人就業,是四川省最大的招商引資項目。今年5月26日,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已與四川省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許多類似的公司也已經或準備在四川建廠。(1)根據表中信息,分析各年齡段人口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2)據材料二回答,四川省人口流動的趨勢有什么變化。(3)分析富士康公司從深圳向四川轉移的主要原因。(1)后備勞動力資源不足;目前就業壓力大;養老負擔重。(2)向省外流動減少,省內流動增加。(3)深圳勞動力價格上升;四川勞動力充足,價格低。(2013·浙江十校聯考)下圖為“2000~2008年我國東部某市人口增長率變動圖”。讀圖完成(1)~(2)題。(1)該時段內,該市人口總量最大的年份是(

)A.2003年 B.2005年C.2007年 D.2008年(2)2004年后人口機械增長率開始明顯下降的原因是該市(

)A.人口自然增長率提高

B.出現逆城市化C.產業轉移和升級 D.城市居住用地緊張DC【能力提升】(2007·山東文綜)下圖是我國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四個省份的有關人口數據統計分析圖。讀圖判斷①、②、③、④所代表的省份依次是()A.遼寧、江蘇、湖北、貴州

B.貴州、湖北、江蘇、遼寧C.江蘇、遼寧、貴州、湖北

D.湖北、江蘇、遼寧、貴州A【能力提升】(2010年江蘇鹽城調研)右圖表示人口數量變動狀況(遷移差額率正值表示人口遷入)1.圖中丙點表示的人口變動狀況正確的是()A.人口增加B.人口減少C.變動較大D.基本不變2.能正確反映西亞地區人口變動狀況的是()A.甲B.乙C.丙D.丁3.能正確反映目前倫敦市區人口變動狀況的是()A.甲B.乙C.丙D.丁DBD讀“我國珠江三角洲某市人口增長示意圖”8.有關該市人口數量變化的說法,正確的是()A.從總體上看,該市人口數量的變化以機械增長為主B.該市人口數量呈下降趨勢C.影響該市人口遷移的因素是政治因素D.該市人口自然增長率呈上升趨勢A【能力提升】

(2010·河南聯考)下圖為某地人口遷移數量與年齡關系示意圖,讀圖回答(1)~(2)題。(1)從圖中判斷,影響該地區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A.人口老齡化B.婚姻家庭D政治因素D.經濟因素(2)圖中甲、乙、丙、丁不同年齡段的人口遷移,有明顯相關的是()

A.甲、乙B.甲、丙C.乙、丙D.乙、丁DA1.圖甲、圖乙、圖丙對應的國家依次是 ()A.中國、印度、美國B.印度、中國、美國

C.中國、美國、印度D.印度、美國、中國解析:結合中、印、美三國的國情可知,美國人口自然增長緩慢,因此吸納移民是其人口增長中的重要方式,如丙圖所示;我國的民族構成以漢族為主,故新增人口也以漢族為主。

(2010·鎮江調研)下圖代表“中、印、美三國近年新增人口結構圖”。讀圖回答1~2題。B3.重男輕女指數是指希望生育男孩的母親人數與希望生育女孩的母親人數的比例,下表是聯合國人口機構2006年公布的部分國家“重男輕女指數”。據此回答(1)~(2)題。(1)人口生育意愿與中國文化傳統相似的國家是

(

)A.韓國、泰國、菲律賓

B.菲律賓、泰國、尼泊爾C.巴基斯坦、尼泊爾、韓國

D.哥倫比亞、肯尼亞、委內瑞拉(2)地域文化對人口的影響是通過影響人們的生育意愿而表現出來的。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男孩偏好”的傳統與“稻米文化”密切相關B.中國的儒家文化有“男孩偏好”的傳統思想,但重視子女的質量和注重自我發展

C.發達國家受基督教的影響,沒有性別偏好D.“重男輕女指數”反映發展中國家普遍渴望生育男孩CA生育人口流動晚婚晚育全民皆商圖3顯示某國移民人數及其占總人口比例的變化。讀圖3,完成10~11題。10.圖4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圖中,符合該國人口增長特征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11.該國人口自然增長數量最多的時段為A.1910~1930年B.1930~1950年C.1950~1970年D.1970~1990年改革開放后,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口遷移日趨頻繁。完成1-2題。1、圖1為2012年我國部分省級行政區戶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數量統計圖,該圖可以反映人口遷移情況。圖中①②③④對應的省級行政區最最可能是

A.粵、豫、黔、滬

B.豫、粵、黔、滬C.粵、豫、滬、黔D.豫、粵、滬、黔2、下列對當前人口遷出主要流向的表述與實際最相符的是A.河北流向遼中南地區

B.安徽流向京津地區C.湖南流向長三角地區D.廣西流向珠三角地區5.近年來,隨著我國內地的企業不斷增加,原在沿海工作的務工人員出現大量返鄉就業的現象。這種現象總體上不利于A.推進家鄉城鎮化進程 B.促進家鄉經濟發展C.增加春運長途客運量

D.促進區域文化交流2014·江蘇卷1980年我國開始執行一對夫婦只能生育一胎的計劃生育政策,2013年啟動實施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圖9是1978年以來我國人口自然增長率變化圖,圖10是我國未來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規模預測圖。讀圖回答17~18題。圖9

17.1980年我國執行計劃生育政策后(

)A.人口規模開始下降B.人口規模持續增加C.人口增速開始減慢D.人口規模保持穩定17.B[解析]在執行計劃生育政策后,人口自然增長率一直為正值,所以人口規模繼續擴大。(2013·新課標全國卷Ⅰ)下圖示意某城市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變化率。當前,該城市總人口約1300萬。據此完成(1)~(2)題。(1)20世紀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該城市(

)A.總人口增長速度加快 B.總人口減少C.人口自然增長率降低 D.人口凈遷入量減少(2)該城市所在的國家可能是(

)A.美國 B.日本C.俄羅斯 D.德國DA1.(2012·江蘇地理)下圖是“2000~2010年我國人口變動情況分布示意圖(不含港澳臺數據)”。讀圖,回答(1)~(2)題。(1)我國人口數量的變化特點有(雙選)(

)

A.直轄市的人口數量都增加

B.東部省級行政區人口數量都增加

C.中部大多數省級行政區人口數量減少

D.西部人口數量減少的省級行政區最多

(2)影響我國人口數量變化的原因有(雙選)()

A.人口增加的地區自然增長率都高

B.人口減少的地區人口遷出多于遷入

C.人口增加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都高

D.經濟水平高的地區都吸引人口遷入BDBD【例2】(2011年高考廣東卷)讀“1995-2009年我國某省級行政區戶籍人口遷移變動情況圖”(圖3)。結合所學知識,完成7-8題。7.1995-2009年,該省級行政區戶籍人口A.遷入率持續上升B.遷出率持續降低C.機械增長率緩慢下降D.累積凈遷入量逐年增加波動每年均遷入大于遷出,故累積凈遷入量逐年增加。D6.從人口遷移模式看,該省級行政區可能是A上海B.安徽C.湖南D.河南(2013·新課標全國卷Ⅱ)下圖表示我國部分省級行政區域2005~2010年間遷移人口比重。遷移人口以青壯年為主。讀下圖并結合相關知識,完成(1)~(2)題。(1)2005~2010年(

)A.遷出人口數量貴州多于四川B.遷入人口數量上海多于廣東C.人口增長率浙江高于江蘇D.人口自然增長率安徽低于天津(2)2005~2010年,省級行政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