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決勝五大策略_第1頁
高考作文決勝五大策略_第2頁
高考作文決勝五大策略_第3頁
高考作文決勝五大策略_第4頁
高考作文決勝五大策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考作文決勝五大策略

江蘇省如皋中學王學東第一大決策——審準文題1.什么是材料作文

所謂材料作文,就是根據命題者所提供的文字或圖畫材料的含義而寫作的一種作文命題形式。材料作文寫作的關鍵就是正確理解材料的含義,如果含義理解有誤,即使文章寫得再好,也毫無意義。2.材料作文有哪些類型?

(1)文字類材料作文

故事類

詩歌類

引言類(2)圖畫類材料作文故事類材料作文: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船主請一位修船工給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的時候,發現船底有個小洞,就順手給補了。

過了些日子,船主來到他家里道謝,送上一個大紅包。

修船工感到奇怪,說:“您已經給過工錢了。”

船主說:“對,那是刷油漆的錢,這是補洞的報酬。”

修船工說:“哦,那只是順手做的一件小事……”

船主感激地說:“當得知孩子們劃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這事兒,絕望極了,覺得他們肯定回不來了。等到他們平安歸來,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們。”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詩歌類材料作文:閱讀下面這首詩,按照要求作文。(2012年四川卷)

手握一滴水

一滴水里有陽光的譜系圖

有雪的過去和未來式

有大陸架和沙漠

有人的生命……

我手握一滴水

就是握著一個世界

但一個小小的意外,比如一個趔趄

足以丟失這一切

請根據閱讀全詩后的感悟和聯想寫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選角度,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②不要脫離詩的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襲;③用規范漢字書寫;④不少于800字。

引言類材料作文:

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或記敘文。(2012年福建卷)

運動中的賽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內看你使用了多少時間;人生中的賽跑,是在有限的時間內看你跑了多少路程。(馮驥才)

要求:(1)必須符合文體要求;(2)角度自選;(3)立意自定;(4)題目自擬;(5)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圖畫類材料作文: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作文。(2012年湖南卷)

伸出是溫暖的服務,攤開是放飛的想象,張大是創造的力量,捧起是收獲的快樂……

根據上述圖文,自選角度,自定立意,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記敘文或議論文。3.故事類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

(一)觀照整體,理核心故事

一日,我和朋友在洛杉磯威尼斯海灘一家有名的咖啡館閑坐。一位先生走進咖啡店,點了兩杯咖啡,然后指一指店內的一面墻,對侍者說:“一杯貼墻上。”侍者恭敬地為他上一杯咖啡。客人結了兩杯咖啡的賬走后,侍者在墻上貼了一張寫著“一杯咖啡”的紙條。墻上有很多這樣的紙條,似乎這種方式是這里的常規。這讓我們感到驚奇和不解。后來有天我們又在這個咖啡店里享受咖啡時,一位拾荒者從容地走進來,看看墻上,然后說:“墻上的一杯咖啡”。侍者以慣有的姿態恭敬地為他上了一杯咖啡,拾荒者用完后沒結賬就走了。我們驚奇地看著這一切。這時只見侍者從墻上揭下一張紙條,扔進了紙簍。至此,我們才明白了墻上“一杯咖啡”的用意。3.故事類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

(二)分清主次,抓不同對象濫竽充數

齊宣王讓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根本不會吹竽的南郭處士請求給齊宣王吹竽,宣王很高興。官府給他的待遇和那幾百人一樣。齊宣王死后,他的兒子齊湣王繼承了王位。齊湣王也喜歡聽吹竽,但他喜歡聽一個一個獨奏,南郭處士就只好灰溜溜地逃走了。“濫竽充數”的立意視角“主流視角”主要人物:南郭先生

主要事件:他吹竽吹不下去逃跑了主要傾向:一個人如果沒有真才實學是難以生存的“濫竽充數”的立意視角“支流視角”齊宣王(次要人物):事件:喜歡三百人一起吹,讓南郭先生鉆了空子。視角:好大喜功者容易讓人鉆空子。齊湣王(次要人物):事件:喜歡聽一個一個獨奏,南郭先生只好逃走。視角:人才需要考核。南郭先生(主要人物的次要方面):事件:知道混不下去就逃走了。視角:知恥而逃,總比賴著不走(或占著茅坑不拉屎)值得肯定。三百吹竽的人(更次的人物):

事件:與南郭先生長期共事,知其不會吹竽,但從不向齊宣王匯報。視角:對于周圍的不正之風不能聽之任之。總結:

故事類材料作文既可從主流視角抓主要人物的主要方面,也可從支流視角抓主要人物的次要方面或次要人物的相關表現。抓“主流視角”是求穩,抓“支流視角”是求新。但是,無論是主流視角,還是支流視角,一切都要從故事的整體出發,要從人物出發,要從人物的具體行為出發。

幾位朋友說起這樣一段探險經歷:他們無意中來到一個人跡罕至的山洞。因對洞中環境不清楚,便點燃了幾支蠟燭靠在石壁上。在進入洞穴后不久,發現許多色彩斑斕的大蝴蝶安靜地附在洞壁上棲息。他們屏住呼吸,放輕腳步,唯恐驚擾了這些美麗的精靈。但數日后再去,卻發現這些大蝴蝶已不在原地,而是遠遠地退到了山洞的深處。大家若有所悟,那里的環境也許更適宜吧,小小的蠟燭竟會產生這么大的影響。3.故事類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

(三)掃描分析,尋關鍵語句

船主請一位修船工給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的時候,發現船底有個小洞,就順手給補了。

過了些日子,船主來到他家里道謝,送上一個大紅包。

修船工感到奇怪,說:“您已經給過工錢了。”

船主說:“對,那是刷油漆的錢,這是補洞的報酬。”

修船工說:“哦,那只是順手做的一件小事……”

船主感激地說:“當得知孩子們劃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這事兒,絕望極了,覺得他們肯定回不來了。等到他們平安歸來,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們。”

一位商人發現并買下一塊晶瑩剔透、大如蛋黃的鉆石。他請專家檢驗,專家大加贊賞,但為鉆石中有道裂紋表示惋惜,并說:“如果沿裂紋切割成兩塊,能使鉆石增值;只是一旦失敗,損失就大了。”怎樣切割這塊鉆石呢?商人咨詢了很多切割師,他們都不愿動手,說是風險太大。 后來,一位技藝高超的老切割師答應試試。他設計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導年輕的徒弟動手操作。當著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鉆石切成兩塊。商人捧起兩塊鉆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師說:“要有經驗、技術,更要有勇氣。不去想價值的事,手就不會發抖。”

一個年輕人在海邊徘徊,悶悶不樂。“什么事想不開?”一位老者問。年輕人說,他做人做事盡心盡力,但得不到承認與尊重。“看好了,”老者拈起一粒沙子,隨手一丟,“能找到它嗎?”年輕人苦笑,搖搖頭。“我有顆珠子,”老者掏出一粒珍珠,掂量一下,輕擲在沙灘上,“不難找到吧?變成了珍珠,就沒人忽視你了。”有道理啊!年輕人點頭深思。“不過,沙子一定得變成珍珠,才能被人承認與尊重嗎?”年輕人還是有點疑問。

《華盛頓郵報》曾做了一次有趣的實驗,請世界上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著名小提琴家約夏?貝爾在華盛頓朗方廣場地鐵站里,用一把制造于1713年、價值350萬美元的小提琴先后演奏了6首巴赫的作品。其間1097人經過,只有6個人停了一會兒,約20人給了錢,但多數是邊走邊扔給他,總共收到了32美元,待演出結束時,無人鼓掌、無人理會。可就在兩天前,他在波士頓一家劇院演出,所有門票售罄,而要坐在劇院里聆聽他演奏同樣的那些樂曲,平均得花200美元。

最后,實驗者得出的結論是:當世界上最好的音樂家,用世界上最昂貴的樂器來演奏世上最優秀的音樂作品時,如果我們連停留一會兒傾聽都做不到的話,那么,在我們匆匆而過的人生中,我們又錯過了多少珍貴的東西呢?

兩條小魚一起游泳,遇到一條老魚從另一方向游來,老魚向他們點點頭,說:“早上好,孩子們,水怎么樣?”兩條小魚一怔,接著往前游。游了一會兒,其中一條小魚看了另一條小魚一眼,忍不住說:“水到底是什么東西?”

看來,有些最常見而又不可或缺的東西,恰恰最容易被我們忽視;有些看似簡單的事情,卻能夠引發我們深入思考……3.故事類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

(四)透過表象,悟理性內涵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近日一位攝影師在挪威冰湖捕捉到一只青蛙被死死凍住、無法動彈的畫面。報道分析稱,當地氣溫突然回升,青蛙可能以為冬天已經過去,于是決定去湖對面尋找伴侶。然而,湖面可能一夜之間就又凍住了,青蛙于是被凍在湖中央。那位攝影師認為這個難得的畫面是如此的美,看上去是一只青蛙在睡覺,但再也不能跳起來。他推測,青蛙當時正打算從冰面上鉆回水里,被凍住了。他感到格外傷心:“可憐的小家伙顯然沒有能做到,就死去了。”

黑暗中,石頭憤憤不平地對身邊的鉆石說:“我不知道平時人們為什么把你抬得那么高,把你視作寶貝。現在你跟我又有什么兩樣呢,不都黯淡無光嗎?”鉆石說:“是的,我和你一樣,也不會發光。但我懂得如何對待別人的光芒。”這時,天邊露出一絲星光。石頭發現,身邊的鉆石立刻熠熠生輝,它的光芒甚至比星光更閃亮、更耀眼。

當風輕借力

黑暗中,石頭和鉆石沒什么兩樣,可為什么幾克拉的鉆石價值連城呢?那是因為有光時,鉆石是那么閃亮,那么迷人;而石頭呢?僅僅吸收了所有的光澤而沒有反射,又有何魅力呢?

不由得想起侯蒙的一首詞,詞中有這樣一句:當風輕借力,一舉入高空。借他人之力成就自我不失為一種智慧。

古圣人荀子有言: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靠自己之力成就自我,固然值得佩服,可這不是一個孤立的社會,人與人之間是可以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國際商界女強人玫琳凱說過這樣一句話:“愚蠢的人撞得頭破血流才知道路該怎么走,而聰明的人是拿別人頭破血流換來的經驗走路的。”這話說的也正是這個道理。想要翻越一座山,既然有穿山隧道,為什么還執拗著用鐵家伙爬山呢?

莊子亦有言: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風。說的是大鵬高飛,正是借助了翅膀下的風。人也是如此,應善用“當風輕借力”的智慧。諸葛孔明,有“臥龍”之稱,水鏡先生司馬徽也自嘆不如。可如若他有志于天下,想以一己之才結束紛亂的局面,又談何容易?一介書生,誰能信的了?幸有劉備三顧茅廬,邀請他出山。他借助劉備是因為劉備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后,當然劉備也借助了諸葛之力,二人合作,招兵買馬,民心歸向,很快就雄踞一方。正是這“當風輕借力”的智慧,成就了草船借箭、火燒新野等傳世佳話,也成就了諸葛亮“智圣”的美名。

這樣的事例俯拾皆是。哥德巴赫不過是一名教師,他把他的猜想寫給當時數學巨匠歐拉并借助他的力量,才讓“哥德巴赫猜想”成為數學王國的一塊巨壘,引來多少試圖翻越之人;莫言不太懂英語,他借助國際譯者的力量,讓他的經典作品展現在世人的面前,才獲得諾貝爾獎的桂冠。當風輕借力,一舉入高空,他們,不都是如此嗎?

當風輕借力,并不是完全依賴他人。就說石頭和鉆石,石頭沒有鉆石那樣的特質,想反射星光也是做不到的。再看看當今中國的富二代,他們有好的家庭基礎,生活學習條件優越,本可以借此輕易地學到、得到很多東西,可他們中很多人,完全依賴父母,不思進取,以至于出現了“富不過三”的局面。當風“輕”借力,成功也離不開自己的努力!

朋友,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運用“當風輕借力”的智慧,你,一定能一舉入高空,收獲“幾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的輝煌!第二大策略——分清文體

新的全國考試大綱在“寫作”中的“發展等級”部分里,分別將“豐富”中的“材料豐富,形象豐滿,意境深遠”改為“材料豐富,論據充實,形象豐滿,意境深遠”;將“有文采”中的“詞語生動,句式靈活,善于運用修辭手法,文句有意蘊”改為“用詞貼切,句式靈活,善于運用修辭手法,文句有表現力”。

這兩處變化進一步說明了新考綱對文體的重視,對各類文體的評分點都有所體現。“材料豐富”側重于實用類文章,“論據充實”側重于論述類文章,“形象豐滿,意境深遠”適合于文學類文章,而“文句有表現力”則三類文體均適用。至于舊考綱中的“文句有意蘊”似乎只是對文學類文章更適宜。記敘文寫作提醒:一要設計波瀾,最好是一波三折

二要設計結尾,最好是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

三要設計細節,作者要躲到故事后面,讓細節講話

四要塑造人物,要讓人物活起來,立起來

議論文寫作提醒:一要學會提煉分論點

總論點:自律既是一種良好的品質,又是一種鍛煉好品質的方法和手段分論點一:自律首先表現為自愛分論點二:自律又表現為自省

分論點三:自律還表現為自控

介紹幾種分論點的提煉方法

一、設疑法二、層進法三、對比法四、因果法議論文寫作提醒:二要學會選擇論據三要學會闡述論據四要學會敘述事例敘例病例

第一步,是陶行知兢兢業業造福學生不辭勞苦萬世師表的第一步;是譚嗣同一巒挺秀片石蒼茫亙古不磨群山奔赴的第一步;是魯迅棄醫從文以筆代刀聲聲吶喊余音繞梁的第一步……古今中華,多少名人義士走向成功走向永恒,正是因為他們勇敢地邁出了第一步,才成就了自己不朽的傳奇與名聲。修改范例

高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譚嗣同邁出了變法維新的第一步,終成一代英豪;高吟“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魯迅邁出了棄醫從文的第一步,終成一代文豪;高喊“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陶行知邁出了“生活教育”的第一步,終成一代教育家……古今中華,多少名人義士走向成功走向永恒,正是因為他們勇敢地邁出了第一步,才成就了自己不朽的傳奇與名聲。友情提醒

記敘中可以有議論,但記敘中的議論只是點綴,一段議論一般不要超過兩行;議論中可以有記敘,但議論中的記敘只能是概述,千萬不要用描述。

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是有結構的,高考作文也是如此。我們有些考生寫文章往往是三大段,開頭一段,結尾一段,中間一段,顯得過于呆板;有的比例失調,有時開頭占了一半的篇幅,顯得頭重腳輕;有的段與段之間字數不平衡:有的段落400多字,有的段落200多字,或者只有100多字。

第三大策略——理順結構

一般比較合理的安排是,開頭結尾各50字左右,中間一般分成三個段落,組成三個層次,層次間或者是并列關系,或者是遞進關系,每個層次的字數控制在250-300個字左右。

如寫記敘文,可按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大塊安排,其中發展部分最好也設計一些波瀾,由兩三個小層次組成。這樣,文章就顯得內容豐滿而又層次分明。目前都是電腦閱作文,據閱卷老師說,二三百字一個板塊正好在電腦上是一屏,看起來有整體感。高考作文的結構模式

一、事序式

所謂“事序式”就是依據事情發展的順序行文,這種結構模式主要運用于記敘類文體。運用“事序式”結構時,要求敘事簡潔,交代清楚,情節發展有波瀾,人物個性鮮明。可以運用小說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的情節發展模式。

高考作文的結構模式二、時序式

所謂“時序式”就是按照時空順序行文,運用這種結構模式一定要交代清楚時空的各個定位點,時空的順序要合理且要前后照應。

如有篇《北京的符號》的文章在概括地介紹了自己對北京的感受之后,選擇了三個時段加以敘述:“五歲的我,耳邊是歌謠,回響在四合院中”“十歲的我,耳邊是瑯瑯書聲,回響在四合院中”“十五歲的我,耳邊是推土機的隆隆聲,回響在四合院中”。作者通過三個時段的敘述,展現了北京的變化,表達了“我愛四合院,也愛新建筑”的思想感情。全文因為始終以“我”的成長的三個時段為線索,文章的思路就顯得非常清晰。高考作文的結構模式三、總分式

“總分式”因其結構的清晰度高而為廣大考生所廣泛使用,總分式一般有三種形式,一是總分總式,二是先總后分式,三是先分后總式。在運用總分式結構時需要注意開頭的總起段或結尾的總結段要能涵蓋幾個分段的內容,中間的幾個分段,分量字數要相當,盡量避免偏重或偏輕。

如有篇題為《我想握住你的手》的文章先從蘇東坡“經受著無人理解的孤獨和憂傷”說起,然后以“人是需要理解和溝通的,尤其是那些屹立于塵世之顛的先行者們”作為總領引出下文。文章主體部分用并列排比段的形式,從稼軒寫到海子,從凡高寫到卡夫卡,寫出了作者對古今中外偉大的精神孤獨者的慰安、理解和傾慕。最后以“生命需要理解,生命需要溝通,莫使幽人獨往來,飄渺孤鴻影”收尾,既是點睛,又是總括。高考作文的結構模式四、漸進式

所謂“漸進式”就是在論述論點的過程中漸次加深,這種結構模式顯然主要適用于議論文。在運用“漸進式”時應注意設置漸次加深的層次,要由淺入深,或由表及里,或由“是什么”到“為什么”,再到“怎么樣”。

有所不為

這個社會競爭激烈,原因何在?渴望成功者多嘛。人生一遭,要活得有意義,有價值,就得有所作為,做出一番事業。有所作為,必得有良好的素質,而我以為,懂得“有所不為”也是素質之一。

生活中充滿了誘惑,人性的弱點使有些人經受不住誘惑。特別是青年人,大多有一顆躁動不安的心,什么都想試一試,碰一碰,見識見識。這本來不一定是壞事,但社會的不良風氣,不良現象的影響力往往大于正面的東西。于是有人因為萬事皆為而誤入歧途,虛擲光陰,浪費青春。是的,古人有“不為無益之事,難遣有涯之生”之說,但那是強調必要的生活調劑。在我看來,至少在青春年華,對那些無益身心事,應當堅持“不為”的方針。須知,玩物喪志呀。

當然,這并非易事。我們怎樣才能做到“不為”無益之事呢?首先,恐怕應當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正確的目標,并用是否符合理想來判別該為還是不該為。該為者,自應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不該為者,當然應拒之千里。其次,必須培養自己的自制力。因為“拒”是需要頑強的毅力和堅定的意志的,一個人如果沒有自制力,將會一事無成;一個人如果缺乏自制力,即使有成,也難成大事。

再次,還應該持之以恒。有些無益之事,短時間的不為也許不難做到,可如果時間一長,難免產生自寬自宥的放松心理。這就需要我們經常地檢查自己、審察自己“有沒有虎頭蛇尾”,如果發現苗頭,就應當堅決地斬斷怠惰之根,不讓它生長壯大。總之,不為無益事,才成有用人。

不為無益之事,是否意味著有益之事皆可為呢?也不盡然。有益之事固可為,但也要有選擇。人生苦短,精力有限,什么都想為,平均用力,結果很可能什么也為不好,為不到頭。有人向一位成功者請教成功的秘訣,成功者回答:無他,惟集中而已。平平淡淡地干十件事,未必比轟轟烈烈地干好一件事更有價值。是的,現實生活中不乏多面手和通才,但那是有條件的。

一是時代使然,越是遠古時代,社會分工越是粗線條,通才出現的可能性就越大;越是現代,社會分工越細密,越是難以各行兼顧。一個人想為之事太多,必然會力不從心,捉襟見肘。駝子跌跟頭,兩頭不著實,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一只手托住一只大西瓜或兩只手合抱一只大西瓜都不成問題,可如果貪心太大,企圖僅憑兩只手同時抱住十只大西瓜,到頭來恐怕只能是摔得七零八落,皮裂瓤散。

啰唆了大半天,無非是想說:人生有限,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明乎此,則能善處為與不為,成就輝煌人生。

文章從“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這一特定角度指出了“有所不為”的重要性。強調人生應當有所不為,文章的第一個層次是論述“不為無益之事,以免玩物喪志”。在這個層次里,作者并不是在一個層面上論述,而是先提出“不為無益之事”的分論點,然后再從三個方面論述怎樣才能做到不為無益之事。一般的考生的論述大概也就止于此了,但本文作者卻不滿足于此,又開拓出第二個層次,提出了“即使有益之事也要有所不為”的分論點,這就使文章的論述更深了一層,顯示了作者思維的縝密和深刻。這種漸次加深的論述結構很值得我們借鑒和模仿。高考作文的結構模式五、對比式

對比是寫作中最常見的一種手法,因為用了對比,美者更美,丑者更丑。如果在行文結構上采用對比式,寫議論文將使論述更為有力,寫記敘文將使人物更為鮮明。

如有一篇《一步與一生》的議論文。第一段即開門見山,提出自己的觀點:“我們邁出的每一步,對一生都可能有重大影響。”接著,文章從四個方面論證“一步”對“一生”的影響:一、正確地邁出一步,可以成就輝煌人生;二、在錯誤的道路上邁出一步,只能品嘗苦果;三、一步走錯,只要知錯能改,同樣可以成功;四、一路順暢的人,如果不慎重邁好腳步,同樣可能前功盡棄,毀了一生。這四個方面實際上是由兩組對比構成的,前兩個方面是一組對比,后兩個方面又是一組對比。作者的思維辯證縝密,滴水不漏,在“深刻”方面占盡優勢。高考作文的結構模式六、板塊式

所謂“板塊式”就是將文章分成幾個獨立而又互有聯系的板塊,這種“板塊式”有時是自然形成的板塊,如2009年江蘇的一篇高考優秀作文就是以網上三人聊天的形式自然形成四個板塊;

有時是用小標題隔成若干板塊,如2007年重慶高考是以“酸甜苦辣說高考”為話題作文,有位考生就以“酸、甜、苦、辣、咸”五個字作小標題結構全文;有時又是用日記的形式組成板塊;有時還用幾則新聞作為若干板塊形成一篇文章。“板塊式”結構的好處是簡潔明快,不用考慮開頭和結尾,也不用考慮上下文的過渡。運用“板塊式”結構時要注意板塊與板塊的分量要大體平衡,板塊與板塊之間雖不用過渡,但要有內在的聯系。第四大策略——錘煉語言拒絕平庸

不由得①想起早上②過來趕考時瞅見的一家小餐館,名為“風沙渡”。獨這三字,意境全出,那雜亂的店面也仿佛不嫌粗陋,而自有一種粗獷渺遠③的豪情在胸中激蕩了。

只是一個招牌,卻可以讓這一家平凡的④餐館從一干“某氏餐館”、“某某小吃”⑤中脫穎而出,這就是超越了平庸的力量⑥。

不由又想起一群人⑦,他們也曾坐在這考場,也曾為了理想而奮斗,而他們現在,叫做“蟻族”⑧;他們的住所,叫“蝸居”。當社會的風霜吹涼了熱血抹平了棱角⑨,當學過的知識沒有用武之地丟棄在腦海盡頭,他們早忘卻了身為高學歷人才的驕傲,沉寂了,平庸了。

最可悲的不是身居不足盈尺的斗室,也不是食不果腹衣不保暖,而是喪失了理想和追求⑩,只剩下忍讓順從。沒有人生來就是任人踐踏的草芥螻蟻,但如果有一顆甘于平庸甘于卑賤的心⑾,那唯一⑿的歸宿就只是螻蟻。

要成為強者,必先有一顆強者之心;要俯瞰平庸的眾生,先必有一股“登臨意”。⒀對,登臨⒁,是辛棄疾“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的登臨,是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登臨⒃。

是否有一顆強者之心,一顆超脫平庸的心,是平庸⒄與出眾者的分水嶺。人只是⒅會思想的葦草,最高貴的就是會思想。所以人的高貴來自靈魂,來自思想層面的高貴。有了一顆拒絕平庸的心,終有人會從你眼中的堅定⒆,從你不俗的談吐與緊握的雙拳看出你的不凡。即使結果還是不盡如人意,即使會有“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詆毀⒇,即使“零落成泥碾作塵”,仍會有(21)“香如故”。

“蟻族”又如何?若心懷鴻鵠之志,俯視那有著優厚境況的燕雀,我堅信:終有一天,能(22)“扶搖而上九萬里”,“朝游北海暮蒼梧”,攜長風,浩蕩而去。

相信“風沙渡”的主人(23)不會是一個平庸的、世俗的商人吧?如果不是一個來自黃土高原的漢子,也必是腹藏詩書但不得不囿于世俗的文人。否則,怎會有如此豪情、如此透著古韻氣息的招牌?

我必去“風沙渡”(24)。酒菜已不重要。小酌后,與老板相視而笑(25)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26)?

拒絕平庸,世界有你而精彩。(27)第五大策略——設置亮點1、行文的層次感(1)運用排比段(2)巧設小標題

(3)運用過渡句

2、構思的新奇感

近年來所涌現出來的高考優秀作文中除了一些中規中矩的文章外,還出現了一些構思奇特的另類作文,有日記體,有書信體,有對話體,有新聞,有寓言,有倡議書,有科幻小說,有故事新編,甚至還有醫院里的就診報告。給父親的情書

父親,您知道嗎?傳說女兒是父親前生的情人。我知道這個說法的時候,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因為我想,如果前生我們是情侶,最后的結局也一定是和平而安寧的。相約著喝了孟婆湯,然后無牽無掛地走上獨木橋,來了今生;而今生,我成了您疼愛的女兒,您是我最敬愛的父親!

年幼的我,淘氣而固執。當鄰居家的同齡女踮著腳尖翩翩學舞或是昂首練歌時,我唯一的喜好,卻仍是赤著腳丫活蹦亂跳。我喜歡享受那種腳踏實地的幸福,雖然對于一個女孩來說,那太過于“沒有規矩”。當鄰家的孩子捧回獎狀、路過家門口時,母親羨慕著,回頭看看我——一個只想赤著腳丫自由玩樂的“不成體統”的淘氣鬼,又一次失望了。父親,謝謝您在這時,告訴母親不要難過,然后驕傲地對我說,丫頭,那些孩子都不快樂,而你是最快樂、最幸福的女孩!謝謝您,父親!

上了初中的我,安靜而淡泊。當一個個同齡的孩子爭著搶著競選班干部、參加比賽的時候,我卻只喜歡安靜地坐在一邊,讀各種各樣的文章。我喜歡思想隨著文字跳躍、飛翔的快樂,雖然對于一個初中生而言那過于孤僻。當鄰居的孩子再次把“優秀班干部”或比賽所得的獎狀、證書帶回家,他們的父母言里言外地炫耀時,母親再一次地羨慕著,終于忍不住罵起我來,訓我不上進。父親,謝謝您在這時勸住了母親,然后自豪地告訴我,丫頭,選擇你想要的就好,那些名利太沉重,不要就算了,而你,永遠是父親心中的冠軍!謝謝您,父親!

終于上了高中。母親祈禱我可以當個不再讓她那么操心的孩子,而您,告訴我您一直很相信我。高中生活豐富而緊張,高考的壓力如影隨形,仿佛一切努力的存在,只是為了高考。聽說讀理科后只能當“工人”,母親拼命阻止我選擇理科。也是您,父親,謝謝您在這時再一次給了我支持的臂膀,說服母親,讓我選擇了自己的喜好。謝謝您,父親!

現在的我,終于參加高考了。父親,我知道校門口沒有您的身影在等候,但女兒一點兒也不孤單。我知道您的心,一直都陪伴著女兒!父親,再次謝謝您!讓我擁有快樂自由的童年,享受安靜的少年。女兒也相信自己,可以書寫自己的人生篇章。謝謝您,一路讓我選擇了做回自己!

父親,我把你放在心上,請您和母親原諒我任性時不經意的一跺腳,踩傷了你們的關心和愛護。來生,如果可以,讓我當您的母親,好嗎?我向上帝保證,也讓你做你自己,給你快樂自由的天空!今生,謝謝您,父親!

在2008年福建省三十多萬份作文卷中,這無疑是一篇驚世駭俗的奇文。最搶眼的自然是標題,有誰敢這么大膽,給父親寫“情書”?細細讀來,情真意切的傾訴直入人心。開篇從“傳說”起筆,由“前生”牽出“今生”,點出了那種相依相戀的父女關系。正文由幼年寫到初中,繼而寫到高中,寫自己成長的經歷,在母親與父親對自己的態度比照中,表現了父親的溫情和大氣。結尾處對“來生”的祈愿,不僅在結構上呼應了開頭的“傳說”,同時拈出一層新意,讓人似有所悟:作為母親,該如何愛孩子?作為孩子,又該如何感恩、回報父親的大愛?全文構思新奇,結構獨特,確屬難得一見。第五大策略——設置亮點3、論述的辨證感

人們常常反對做事和說話的絕對化,其實寫文章也最忌諱絕對化。毛澤東同志曾經有過一句非常經典的話,那就是“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因此,我們在分析問題時應注意運用辯證法,只有學會辯證地全面地分析問題,我們才能避免片面性和絕對化,也才能給閱卷老師留下思維縝密的印象。

情感,是一種感性的東西,有時,它如同洪水猛獸,勢不可擋,一旦泛濫,就會沖蝕理智的大橋,留下破敗的痕跡。理智,則是一種有節的思考。生活中,太需要理性的束縛了。小則針砭時弊、以法治國;大則評判古今,以史為鑒,在類似這樣的很多事物上,都不能摻雜情感的因素。

同時我們也很難想象,世界的一切由理智主宰的情狀,那時,也許窗外將不再有雨打芭蕉的美妙旋律,紛繁復雜變得簡單,家庭的爭紛,情感的糾合,一切將不復存在。人們只是理智地處理今天,盤算明天。這樣的世界可愛嗎?答案是否定的,世界需要一點愛、一份情感、些許滋潤、幾多點綴。第五大策略——設置亮點5、語言的閃亮感(1)富有生活氣息的,富有個性的語言4、內容的真切感品味時尚

有人說追求時尚,追求潮流就得到那些大城市去。看看那些穿超短裙的辣妹,旗袍加身的成熟美少婦,還有那五顏六色的爆炸頭們,才是時尚。不過,俺今天可要推翻這個結論了。俺告訴你,現在的農村比城市里更時尚了。不信?那俺就帶你去俺們村瞧瞧去。

首先在去俺們村的路上,那是一排排的大棚,你問那種的是什么?告訴你,那全是新品種草莓,種了自己賣嗎?不,不是賣。是采。現在俺村可是搞“農家樂”,城里人天天往俺們村跑,草莓上市的時候那個熱鬧,大棚個個爆滿,比起那商業街的人流量那是一點不差啊!

進了俺們村,你看看那一家家的小樓房,比起別墅也是差不遠了。瞧這幾家,那簡直就是明清古建筑呀!這可是專門用來招待老外的,那可是真正的中國味啊!

咦?那還有個穿超短裙的小姑娘,這不是俺鄰居家的那位嗎?別不信,那可不比城市人差。再看看那兒來的兩位,西裝革履,你說是城市的老板,錯了,那是俺村的種植大戶老王和他兒子。他家種的西瓜可是遠銷好幾個省呀!怎樣,看了是不是有點饞了?別急呀,更時尚的還在后頭呢!

看俺們村后面那個大棚子是什么,那是戲臺。現在的人要么看電視,要么抱電腦,哪有這實實在在地請戲班子唱幾場來得爽呀!電視、電腦咱農民還不稀罕。咱們村那是月月請班子唱戲,啥戲都有,可比那電視好多了。比起城里人來夠時尚吧!

要說俺們村最好的東西,那不在村里,在俺們村后面的那個山里。那里可藏著寶哩,帶你瞧瞧去。山路的小道是用鵝卵石鋪的,只能走,不能開車,現在不是以“回歸自然”為時尚么?看到了嗎?對,沒錯,你沒眼花,那就是鹿。沒想到吧!俺們村可是建了養鹿場了,還有許多城里人跑這兒參觀呢。那場面,引用宋丹丹的一句話,“那是相當的壯觀呀!”

咋樣,俺陪你在俺村轉了一圈,你現在還敢說追求時尚就得非跑城里去?引用俺村長的一句話,聽好:要致富,跟黨走;要時尚,跟俺走。【簡評】

這是一篇極具生活氣息的記敘佳作。文章緊扣“品味時尚”,獨辟蹊徑,將視角對準了鄉村生活,寫出了鄉村特有的“時尚”:大棚草莓、鄉村別墅、時尚服裝、戲臺唱戲、養鹿牧場,并透過這些鄉村特有的時尚元素,反映了新農村建設的偉大成就。清新的鄉村氣息加上作者活潑俏皮的語言,使文章極富韻味。

5、語言的閃亮感

(2)前后對稱,句式整飭的對偶句、排比句品味時尚

那是怎樣的一種感覺,就像飛鳥劃過頭頂,就像牧童吹著長笛,就像整個山坡開滿了鮮艷的花卻又迅速枯萎。我知道憂傷與寂寞又一次占領了我的心房。

自從于偏僻的小鄉村考到這個繁華的城市,我不止一次地感到寂寞。本以為開了花就會結出碩大的果,本以為下過雨就會有彩虹,本以為走出小村前路就會平坦無阻。這么多的本以為蘊含著我對于未來生活的無限希冀,就像火紅的鐵塊經現實的冷水一淬又變為了冷色。我在這個城市的學習并不很順利。

同學們都很好,只是我總是感覺自己像個異類。時尚的他們光鮮動人,風風火火,而我?呵,還屬于八九十年代未經造化的呢!我開始冷靜地觀察著,時尚原來如此:

這里的夏天,女人比男人穿得少。同學說,“真時尚!”這里的青年,有些人的頭發比家里老母雞的顏色還要黃。同學說,“時尚,帥!”這里的蔬菜,小瓜比村里的肉還貴,同學說,“綠色食品,時尚健康!”

這是一篇充滿機智和才情的優秀文章。文中有三處用了排比,使文章增色不少,第一處是開頭,作者用“就像飛鳥劃過頭頂,就像牧童吹著長笛,就像整個山坡開滿了鮮艷的花卻又迅速枯萎”一組排比表達了自己進城之后的憂傷和孤獨,很有詩味。在第二小節作者又用“本以為開了花就會結出碩大的果,本以為下過雨就會有彩虹,本以為走出小村前路就會平坦無阻”這樣一組排比表達了一個鄉村孩子對城市的憧憬和向往。但三個“本以為”已經透露出作者的失望之情。第三處排比是文章中間,作者連用“這里的夏天”、“這里的青年”、“這里的蔬菜”寫出了城市的所謂“時尚”,并與鄉村的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3)形象生動,富有詩意的語言

倘若成功是遠方的彼岸,誠信就是托載你的船舶;倘若成功是珠峰的峰頂,誠信就是你手中的繩索;倘若成功是巍峨的大廈,誠信就是大廈下的基石。

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余暉,我擁一縷最暖的;灼灼紅葉,我拾一片最熱的;萋萋芳華,我摘一束最燦的;漫漫人生,我要采擷(xié)世間最美的——那彌足珍貴的——誠信。(4)富有幽默感的語言

今年有位江蘇考生說“這年頭寫書是種時尚。當年明月寫了本《明朝那些事兒》,賣得特火,腰包鼓鼓的。許多人眼饞了,不就是把《明史》給翻譯成白話文嗎?那咱也會啊!于是《漢朝那些事兒》、《宋朝那些事兒》相繼粉墨登場。談史倒是一種時尚,但沒人去讀真正的史書。總覺得文言文太深,然而這么深奧的文言文被他們翻譯之后,還具有文化意義嗎?”最后作者調侃道:“咱這文章由于思想覺悟不高,很多內容都是個人觀點,估計非得零分不可了,不過咱不怕,考不上大學,咱也寫書去!”語言十分幽默,真是嘻笑怒罵皆成文章。

俺沒啥文化,可俺認得字,俺平時就愛看個名人自傳啥的,看的多了,總覺得那些名人也沒啥了不起的。他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