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任務一
熟悉物流企業勞動力投入統計任務二
熟悉物流企業勞動對象投入統計目錄頁
CONTENTSPAGE項目六物流企業投入統計任務三
熟悉物流企業勞動資料投入統計任務一熟悉物流企業勞動力投入統計過渡頁
TRANSITIONPAGE職工職工是指在本單位工作并由單位支付工資的人員,以及有工作崗位,但由于學習、病傷產假等原因暫未工作,仍由單位支付工資的人員。(一)物流企業從業人員物流企業從業人員是指在物流企業工作,取得工資或其他形式勞動報酬的全部人員。物流企業從業人員可分為職工和其他從業人員兩大類。一、勞動力數量統計職員統計中不包括:(1)離開本企業但仍保留勞動關系的人員。(2)從單位領取原材料,在自己家中進行物流業務活動的家庭工。(3)發包給其他單位的物流業務活動中所使用的人員;承包本單位物流業務,其勞動力不由本單位直接組織安排的農村搬運隊人員。(4)參加本單位勞動的軍工和在校勤工儉學學生,以及大中專、技工學校的實習生。(5)離休、退休、退職人員。(6)在本單位中工作的外方人員和港澳臺方人員等其他按規定不列入職工統計范圍的人員。企業其他從業人員是指未作職工統計,但實際參加本企業工作并領取勞動報酬的人員。包括再就業的離退休人員、在本企業工作的外方人員和港澳臺方人員、兼職人員、借用的外單位人員以及第二職業者。不包括在企業工作并取得勞動報酬的在校學生。其他從業人員包括不包括(二)物流企業從業人員的數量統計1.期末人數企業從業人員期末人數是指報告期末在企業工作并取得勞動報酬的全部從業人員。2.平均人數平均人數是指報告期內平均擁有的從業人員數量,用以反映報告期內勞動力占用的平均水平。期末人數是一個時點指標,反映企業報告期末從業人員的規模,是編制和檢查企業勞動力計劃、研究勞動力結構等問題的重要指標。期末人數月末人數季末人數年末人數平均
人數月平均人數季平均人數年平均人數月平均人數、季平均人數、年平均人數的計算公式如下:計算平均人數時的注意事項:(1)每天實有人數是指企業每天所擁有的人數,即在冊人數,不論是否出勤,都應計算在內。(2)公休日和節假日的人數按前一天的實有人數計算。(3)新建企業或撤銷企業在計算報告月平均人數時,應以其建立后或撤銷前各天實有人數之和除以報告月的日歷日數。3.從業人員人數變動統計通常,可編制從業人數變動表及計算相應的有關指標來反映人員的變動情況及程度。從業人員人數變動表如下表所示。從業人員人數變動表人數人數一、期初從業人數二、本期增加人數1.從農村招收2.從城鎮招收3.錄用的復員轉業軍人4.錄用的大中專、技工學校畢業生5.調入人數其中:由外省、自治區、直轄市
調入6.其他三、本期減少人數1.離休、退休、退職2.開除、除名、辭退3.終止、解除合同4.調出人數其中:調到外省、自治區、
直轄市5.其他四、期末從業人數本期從業人員增加人數和本期從業人員減少人數:從農村招收的人員是指從農村勞動力中招收的參加工作的人員,包括來自農村的補充自然減員的人員。從城鎮招收的人員是指從城鎮社會青年、待業人員中招收的參加工作的人員。錄用的復員轉業軍人是指從部隊復員和轉業后,直接由企業錄用的人員。錄用的大中專、技工學校畢業生是指在大專院校、研究生院(部)以及中專和技工學校畢業后,直接由企業錄用的人員。調入人員是指在報告期內從外單位調入的人員。其他人員是指除以上幾類人員外,本企業增加的從業人員。本期從業人員增加人數本期從業人員減少人數離休、退休、退職人員離休人員:是指達到國家規定的年齡和條件,退出生產或工作崗位,辦理離休手續享受離休待遇的人員。退休人員:是指達到國家規定的年齡和條件,退出生產或工作單位,辦理退休手續享受退休待遇的人員。退職人員:是指從業人員本人自愿,或因喪失工作能力,又不具備退休條件而辦理離職手續享受相應待遇的人員。開除、除名、辭退人員開除人員:是指從業人員嚴重違反勞動紀律或犯有其他嚴重錯誤,受到開除的行政處分,并由單位辦理開除手續的從業人員。除名人員:是指無正當理由經常曠工,經批評教育無效,由企業辦理除名手續的從業人員。辭退人員:是指犯有違紀行為,由企業辦理辭退手續的從業人員,以及因其他原因按照有關規定辦理辭退手續的從業人員。終止、解除合同的人員是指與企業簽訂勞動合同后,由于正?;蚍钦T?,與企業終止和解除了勞動關系的合同制從業人員。調出人員是指在報告期內由本企業調到外單位工作的從業人員。其他人員是指除以上幾類人員外的本企業減少人員,如停薪留職、死亡人員。本期從業人員減少人數從業人員人數變動表中的四大類指標具有以下平衡關系:期末從業人數=期初人數+本期增加人數-本期減少人數從業人員人數變動程度指標的計算公式如下:或者:為彌補該指標的不適,可分別計算從業人員人數增減比重指標。計算公式如下:二、勞動力素質統計勞動力素質是指表現在勞動力的體力和智力上的先天賦存和后天培育的各種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和社會特征的總和。通常包括以下三部分:文化技術素質包括科學知識、職業技能、生產經驗等。身體素質包括力量、速度、靈敏、耐力等生理機能,以及身高、體重、健康等體質狀況。政治思想素質包括道德觀念、政治信仰、精神面貌、行為規范等。(一)勞動力文化技術素質統計1.勞動力文化技術素質的結構統計(1)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2)生產工人2.勞動力文化技術素質的平均水平統計(1)從業人員平均文化程度(2)工人平均技術等級(3)管理人員平均技術素質或者:在計算過程中,首先將各等級作數量化處理,以一級為1,二級為2,三級為3,然后按單項數列計算平均數的方法計算平均技術素質。(二)勞動力身體素質統計1.從業人員平均年齡從業人員按年齡分組的一般標準如右表所示。從業人員平均年齡的計算與分析過程如下:從業人員按年齡分組的一般標準20歲以下21~35歲36~50歲51~55歲56~60歲61歲以上青年型青壯年型中年型老年型1.分別計算各年齡組的人數和比重。2.利用算術平均數法算出全部從業人員的平均年齡。3.判斷從業人員的所屬類型。2.發病率(三)勞動力政治思想素質統計指標1先進集體和先進工作者人數及其比重指標2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的人數及其比重指標3受處分人數及其比重指標4犯罪人數及其比重常用指標三、勞動時間利用統計(一)勞動時間構成及核算方法勞動時間是衡量勞動的尺度,是指工人從事生產勞動持續的時間。為了準確地計算勞動時間,需要分析勞動時間的構成。勞動時間構成是指將勞動時間按其構成要素進行分組,以反映勞動時間的內部結構狀況。勞動時間的構成及其核算方法有以下九種。1.日歷工日數與日歷工時數日歷工日數=報告期平均人數×報告期日歷日數日歷工時數=日歷工日數×制度工作日長度2.公休工日數與公休工時數公休工日數=報告期平均人數×報告期節假日數公休工時數=公休工日數×制度工作日長度3.制度工日數與制度工時數制度工日數=日歷工日數-公休工日數制度工時數=制度工日數×制度工作日長度這是以工日和工時表示的工人在一定時期內所能利用的全部可能的班內勞動時間。公休日是國家制度規定的工人應休息的節假日。制度工日(工時)數是指制度規定的報告期內工人應該工作的工日(工時)數。4.缺勤工日數與缺勤工時數缺勤工日數=報告期平均人數×報告期缺勤天數缺勤工時數=缺勤工日數×制度工作日長度+非全日缺勤工時5.出勤工日數與出勤工時數出勤工日數=制度工日數-全日缺勤工日數出勤工時數=出勤工日數×制度工作日長度
-非全日缺勤工時數缺勤工日(工時)數是指工人在制度規定的工作時間內因故未出勤的時間。包括病假、事假、產假、曠工、工傷等時間。出勤工日(工時)數是指工人在制度工作時間內實際出勤的工日(工時)數。非生產工日(工時)數是指工人出勤后由于執行國家或社會義務,或經企業指定,于班內從事其他活動而未從事生產的時間,如防汛、抗旱、參加各種會議、環境大掃除等。6.停工工日數與停工工時數停工工日數按全日停工(即停工滿一個輪班)計算。實際停工不滿一個輪班的稱為非全日停工,按工時計算。7.非生產工日數與非生產工時數非生產工日必須是員工在出勤時間內,整個一個工日都用于從事非生產性作業活動,不滿一個輪班則按工時計算。停工工日(工時)數十只工人出勤后因各種原因(如停電、待料、待工具、待任務、設備故障等)而不能從事生產工作的時間。8.制度內實際工作工日數與制度內實際工作工時數制度內實際工作工日數=出勤工日數-全日停電工日數-前日非生產工日數制度內實際工作工時數=制度內實際工作工日數×制度工作日長度-非全日缺勤工時數-非全日停工工時數-非全日生產工時數9.實際工作工日數和實際工作工時數實際工作工日數=制度內實際工作工日數+加班工日數實際工作工時數=制度內實際工作工時數+加班加點工時數制度內實際工作工日(工時)數是指工人在制度規定的工作時間內實際從事生產活動的時間。實際工作工日(工時)數是指工人在報告期內實際從事生產活動的時間。勞動時間的構成可用下圖來表示。(二)勞動時間利用情況的統計分析1.勞動時間利用程度統計指標反映勞動時間利用程度的統計指標主要有出勤率、出勤工日(工時)利用率、制度工日(工時)利用率。(1)出勤率出勤率反映工人在制度規定的工作時間內實際出勤的程度,是研究勞動時間利用的一項基本指標。(2)出勤工日(工時)利用率(3)制度工日(工時)利用率出勤工日(工時)利用率反映工人在出勤時間內從事生產活動時間所占比重。制度工日(工時)利用率反映制度規定的勞動時間內實際用于生產工作的時間所占比重。制度工日(工時)利用率=按工日(工時)計算的出勤率×出勤工日(工時)利用率2.勞動時間統計平衡表的編制與分析勞動時間資源勞動時間消耗項目數量項目數量比重(%)日歷工時減:公休工時240000640001.制度內實際工作工時2.缺勤工時其中:(1)產假(2)病假(3)事假(4)工傷假(5)曠工(6)遲到早退3.非生產工時4.停工工時其中:(1)原料不足(2)動力不足(3)設備故障(4)待工具(5)待任務16060012500400700025002600—50050—91.257.100.233.981.421.470.880.770.460.280.03最大可能勞動時間
(制度工時)176000合計176000100.00勞動時間統計平衡表根據勞動時間統計平衡表內資料可作如下分析:(1)分析勞動時間未被充分利用的原因該物流企業6月份未使用勞動時間中病假所占比重最大為3.98%,其次是工傷假所占比重為1.47%。該物流企業6月份未使用勞動時間中的停工時間所占比重為0.77%,停工的主要原因是原料不足,其次是設備發生故障。(2)分析勞動時間未被充分利用而造成的損失由于工時未被充分利用而損失的產值=每一實際工作工時平均產值×未能利用工時數(3)分析加班加點情況可計算加班加點比重指標和強度指標,分析企業勞動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四、勞動報酬統計(一)勞動報酬總額統計從業人員勞動報酬是指企業在報告期內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全部從業人員的勞動報酬總額。企業勞動報酬也分為職工工資總額和其他從業人員勞動報酬兩部分。1.職工工資總額統計(1)職工工資總額的構成(2)統計職工工資總額的原則2.其他從業人員勞動報酬統計其他從業人員勞動報酬是指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直接支付給本企業其他從業人員的全部勞動報酬。職工
工資總額計時
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其他工資①與職工的統計口徑一致。②只統計勞動報酬。③按報告期實發數進行統計。(二)職工工資的統計分析1.平均工資及其變動分析平均工資的變動受到兩方面因素的影響:一是各類職工工資水平變動的影響。二是各類職工在全體職工中所占比重的影響。2.實際工資及其變動分析計算職工平均實際工資的公式為:計算職工平均實際工資指數的公式為:3.工資水平與勞動生產率發展速度的對比分析工資水平與勞動生產率發展速度的對比分析是計算同一時間、同一空間的平均工資指數與勞動生產率指數的比率。其計算公式為:任務二熟悉物流企業勞動對象投入統計過渡頁
TRANSITIONPAGE勞動對象是人們在生產中將勞動加于其上的一切東西。勞動對象分為兩種:一種是自然資源,既存在于自然界的各種礦物資源和動植物資源,如各種礦產、森林等;另一種是原材料,即經過人類加工生產出來的物資資料,如生鐵、鋼材、棉花、原木等。勞動對象的概念一、原材料收、支、存統計原材料的收、支、存統計主要是通過有關原材料的收入量、消費量、撥出量與庫存量的核算。(一)原材料收入量統計原材料收入量是指企業在報告期內實際收到并經驗收,辦理了入庫手續的原材料數量。計入計不入實際收到的原材料,不論是購入的或者是借入的;被動用了的部分尚未驗收入庫的原材料。運輸途中的原材料;運輸途中的損耗、短缺;達到本企業,但尚未辦理驗收入庫手續的原材料。(二)原材料消費量統計原材料消費量是指企業在報告期內實際投入使用的原材料數量。計入計不入只要是在本企業消費的,不論是企業自備的原材料或是借來的原材料。委托外單位加工的原材料和借出的原材料。(三)原材料撥出量統計原材料撥出量是指企業在報告期內實際撥出并以辦理出庫手續的全部原材料數量。計入計不入外發加工、賣出、借出以及無償援助撥出的原材料。凡已辦理出庫手續的原材料,不論是否提走,均應作撥出量統計。在企業內部車間、倉庫件的撥出轉入的原材料。(四)原材料庫存量統計原材料庫存量是指企業在一定時點上(通常是期末、期初)尚未使用而實際存有并歸企業所有或支配的原材料數量。計入計不入企業有權支配動用的原材料,不論是購入的還是借入的,也不論存放在本企業還是委托企業代為保管的。企業無權動用的原材料、錯發到本企業的原材料。周轉庫存安全庫存原材料期末庫存量=原材料期初庫存量+本期原材料收入量-本期原材料消費量-本期原材料撥出量+盤盈-盤虧范圍二、原材料消耗與利用統計(一)原材料消耗量的范圍原材料消耗量是指生產某種產品自投料開始到制成成品的整個生產過程中所消耗的某種原材料的全部數量。不包括合格品和廢次品所耗用的原材料數量;生產過程中發生的邊角余料、廢屑殘渣等各種工藝性損耗;物料、半成品、在制品的儲存和運輸所發生的損耗;由于設備檢修、開門、停工引起的物料消耗;返修改制不合格品消耗的原材料等。進入生產過程之前的各種儲運損耗;已完成但未檢驗的產品所消耗的原材料以及半成品、在制品所消耗的原材料;科學實驗、技術革新、非標準設備制造、勞動保護等消耗的原材料。包括(二)原材料消耗量的計算方法1.投料法對生產過程比較簡單,生產周期比較短,不需要對在制品、半成品進行盤存的產品,可以采用投料法計算其原材料消耗量。其計算公式為:原材料消耗量=本期領料量-本期退料量若企業沒有完善的退料制度,則計算公式為:原材料消耗量=本期領料量+期初領而未用的原材料數量-期末領而未用的原材料數量2.平衡法對生產過程比較復雜,生產周期比較長,需要對在制品、半成品進行盤存的產品,可以采用平衡法計算其原材料消耗量。其計算公式為:原材料消耗量=本期投料量+期初在制品、半成品結存折料量-期末在制品、半成品結存折料量3.構成法對連續投料、連續生產、不便于對在制品進行盤存的產品,可采用構成法計算其原材料消耗量。其計算公式為:原材料消耗量=入庫成品重量+廢次品重量+各種工藝損耗量(三)原材料消耗水平統計1.單位產品原材料消耗量單位產品原材料消耗量簡稱單耗,是指生產每單位產品平均實際消耗的原材料數量。其計算公式為:2.原材料利用率原材料利用率是從原材料有效利用程度的角度,反映原材料消耗的經濟效益。原材料利用率有兩種涵義:原材料利用率是以單位原材料制成產品數量的多少來反映原材料的利用程度。其計算公式為:原材料利用率是以構成產品實體的某種原材料數量占消耗該種原材料數量的比率來反映原材料的利用程度。其計算公式為:任務三熟悉物流企業勞動資料投入統計過渡頁
TRANSITIONPAGE一、物流設備數量統計(一)實有設備數實有設備數是指企業在報告期末,通常是年末實際擁有的設備數量。包括不包括企業自有及租入(或借入)的、已安裝及未安裝的設備。已批準報廢的、訂購未運抵本企業的設備,以及租出(或借出)的設備。已安裝設備已報廢設備(二)已安裝設備數和未安裝設備數已安裝設備是指已安裝完畢并經正式驗收的設備,包括正常開動的設備和備用設備。已安裝設備包括由于臨時故障而不能開動和待修的設備、正在修理和改裝的設備、封存保管的已安裝設備、不需要安裝在一定地點的移動使用設備等。未安裝設備包括已購入但未安裝的設備、已安裝但未正式驗收投產的設備、倉庫中儲存的多余設備以及因不需要已拆除或正在拆除的設備。(三)已安裝設備使用數和已安裝設備未使用數已安裝設備使用數是指報告期內已經開動過一天(一個輪班)以上的設備數量。已安裝設備未使用數是指報告期內未使用的設備數量。已安裝使用設備
包括由于季節性生產、大修理等原因而停止使用的設備,正常備用或替換使用的設備。已安裝未使用設備包括已經停止使用的設備、正在進行技術改造的設備、不使用的封存設備,以及企業不需要并經正式確定處理的設備。(四)完好設備數完好設備是指同時符合以下三個條件的設備:(1)設備性能良好,能達到原設計性能,設備精度能滿足生產工藝要求,運轉無超溫、超壓現象。(2)設備運轉正常,零部件齊全,沒有較大的缺陷,磨損程度不超過規定的技術標準,主要的計量儀器、儀表和潤滑系統正常。(3)原材料、燃料、油料等消耗正常,基本沒有漏油、漏水、漏氣、漏電現象。二、物流設備數量利用統計(一)實有設備安裝率實有設備安裝率是指已安裝設備數與實有設備數之比,它反映實有設備的安裝程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系統規劃與管理師考試中的批判思維訓練與應用試題及答案
- 衛生管理考試復習試題及答案
- 結合實際的西醫臨床復習技巧試題及答案
- 部編六年級語文下學期期中知識點歸納復習加深練習題
- 2025甘肅省建筑安全員知識題庫附答案
- 2025-2030婦幼保健食品行業發展分析及發展趨勢與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
- 2025-2030塑料緊固系統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重點企業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2025-2030國際快遞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發展前景與投資機會研究報告
- 2025-2030國內機油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競爭格局與投資機會研究報告
- 2025-2030噴涂泡沫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完整word版)康復科康復臨床路徑
- 預應力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pptx
- 鉆井防卡手冊
- 來料檢驗指導書鋁型材
- 《中國當代文學專題》期末復習題及答案
- MDK5軟件入門
- GB∕T 9441-2021 球墨鑄鐵金相檢驗
- 工程項目監理常用臺賬記錄表格(最新整理)
- 質量保證體系調查表
- 雙胎妊娠指南ppt課件
- Unit 4 Globalization(課堂PPT)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