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想說愛你不容易
——教育技術學專業的喜與憂前言教育技術學專業的辦學歷程
1.專科教育
1936年,江蘇省立教育學院創辦電影與播音教育專修科,學制二年。
1938年,教育部與金陵大學合作,設立電影播音專修科,學制二年。
1940年,國立社會教育學院設立電化教育專修科,教學人員來自停辦電影播音教育專修科的江蘇省立教育學院,戴公亮任科主任。
1946年,江蘇省立教育學院恢復電化教育專業,定名為電化教育專修科。
2.本科教育
1948年,國立社會教育學院曾經把電化教育專修科改為電化教育系。學生到二年級以后,分電影組和播音組。50年代初,高校院系調整后停辦。
1978年,浙江師范大學、福建師范大學在物理系內設置電化教育方向,培養專業人才。
1983年,經國家教委批準,華南師范大學和華東師范大學開設電化教育本科專業,學制四年。
1993年,根據高等學校專業目錄的規定,電化教育專業統一改稱教育技術學專業。到目前為止,共有200多個專業,分設在師范、綜合、工科、醫學院校內。
3.碩士生教育
1986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北京師范大學、河北大學、華南師范大學招收教育技術學碩士研究生,開創了研究生教育的先河。到目前為止,全國共有50多個碩士學位點。除了教育部直屬高校、各省屬師范大學外,一些軍隊院校和地方院校也建立了教育技術碩士學位點。
4.博士生教育
1993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北京師范大學建立教育技術學博士學位點,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到目前為止,共有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華南師范大學、西北師范大學,以及東北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西南大學招收教育技術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另外,內蒙古師范大學在科學技術史學科內招收教育技術史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
5.小結如果從1936年創辦電影與播音教育專修科算起,專業的建設已經走過了70多個年頭。但是從獨立的、具有學科意義的教育技術學專業建設來講,還是應該從改革開放以后的1983年電化教育本科專業的建立算起,至今只有25年的歷史。在短短的25年中,我們建立了從專科、本科到碩士、博士的多層次、多規格的辦學體系,建立起年輕的、專業的教師隊伍,培養了數萬名教育技術專業人才;并且擁有了通常是一級學科才有的“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成績是突出的、來之不易的。
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專業建設還存在許多問題,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克服困難,勇往直前。當前的問題主要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育技術學專業學生對自己的專業能力不清楚,不知道自己能夠做什么;(我有什么用?)
(2)教育技術學專業培養目標和用人單位的要求不對口,畢業生就業困難;(到哪里去用?)
(3)學過的教育技術理論與教育教學實踐脫節,不知道如何去解決實際問題。(怎么去用?)
產生上述問題的根源是教育技術學科體系不完善、學科定位不明確,因而造成教育技術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培養規格和課程體系的欠缺。第一部分教育技術理論研究
教育技術是一個龐大的領域,它涉及到所有運用技術解決教育、教學問題的研究和實踐。由于國情的不同,各國教育技術領域的內涵和外延也不完全相同。專業Specialty教育技術學科Discipline教育技術產業
Industry教育技術事業
Career圖1中國教育技術領域的構成
中國的教育技術既是一門學科(專業),又是一項事業,同時還是一種產業。一、教育技術領域
教育技術是恰當地運用相關的手段和方法來提高教育績效的研究和應用領域。(一)教育技術領域概念的界定
(二)教育技術領域的定義體系
1.教育技術本質的概念
教育技術是人類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所采用的手段與方法的總稱。
2.教育技術實踐層面的概念
教育技術是在先進教育思想、理論的指導下,運用相關的手段和方法來提高教育績效的實踐活動。
3.教育技術理論層面的概念
教育技術學是研究在教育中運用相關技術來提高績效的理論、規律和方法的一門學問。4.教育技術領域的定義體系本質的概念教育技術是人類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所采用的手段和法的總稱。實踐層面的概念教育技術是在先進教育思想、理論的指導下,運用相關的手段和方法來提高教育績效的實踐活動。理論層面的概念教育技術學是研究在教育中運用相關的技術來提高績效的理論、規律和方法的一門學問。領域的概念教育技術是恰當地運用相關的手段和方法來提高教育績效的研究和應用領域說明教育技術“是什么”說明教育技術能夠“做什么”和“如何做”說明教育技術應該“研究什么”(即教育技術學科定義)圖2教育技術領域的定義體系
(三)教育技術領域的內涵1.內涵的層次1)研究的領域----第一層次2)研究的內容----第二層次3)研究的范疇----第三層次
2.內涵的框架理論領域實踐領域學科基礎學習過程學習資源學科建設學校教育遠程教育社會系統教育技術領域內涵3.教育技術領域樹圖3教育技術領域樹(四)教育技術相關概念的比較
1.美國AECT1994定義
教學技術是為了促進學習,對有關的過程和資源進行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的理論與實踐。
2.美國AECT2005定義(討論稿)教育技術是通過創建、使用和管理適當的技術過程和資源來促進學習和提高績效的研究與符合道德的實踐。3.相關概念的比較2004年在網上征求意見1994年發表1998年提出,2003年正式發表發表時間創建、使用和管理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研究范疇研究與符合道德的實踐理論與實踐理論與實踐研究領域適當的技術過程和資源的創建、使用、管理,以及教育技術道德規范、績效技術的研究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探討運用相關技術提高教育績效的理論、規律和方法研究任務促進學習和提高績效為了(促進)學習提高教育績效研究目的適當的技術過程和資源(與學習)有關的過程和資源與教育相關的技術(手段和方法研究對象宏觀層次微觀層次宏觀層次和微觀層次研究層次領域定義領域定義領域定義體系定義性質教育技術教學技術教育技術主題詞AECT2005定義(討論稿)AECT1994定義本文給出的定義體系項目表1相關概念的比較
二、教育技術學科
教育技術學是研究在教育中運用相關技術來提高績效的理論、規律和方法的一門學問。(一)教育技術學科的概念1.教育技術學科的邏輯起點教育哲學技術哲學教育技術哲學哲學教育學技術學教育技術學教育技術教育-技術教育中應用的技術技術支持下的教育哲學層面學科層面邏輯起點······圖4教育技術學科的定位(二)教育技術學科的定位“教育-技術”雙重結構
2.教育技術學科的定位在教育領域中,教育學是反映教育規律的知識體系,屬于科學的范疇,主要回答“是什么”和“為什么”的問題,是求“真”
;教育技術學研究的是運用相關技術來提高教育績效的理論、規律和方法,屬于技術的范疇,主要回答“做什么”和“如何做”的問題,是求“善”和“美”
。
“科學”與“技術”是兩個相關的、屬于不同范疇的概念,它們共生共長、互相促進,但不存在包含和從屬的關系。因此,教育技術學和教育學(實際上應該稱為教育科學學)是共生共長、互相促進的,是教育學門類中并列的兩個一級學科。
教育技術學是教育學門類中技術學層次的具有方法論性質的綜合學科,是教育科學(教育學和心理學)與教育、教學實踐之間的連接橋梁。(三)教育技術學科的理論框架
教育技術學科的理論框架由本體論、核心論、過程論、資源論和績效論五個部分組成。
本體論要闡明教育技術學科的基本概念、內涵和它的價值觀、方法論;核心論要闡明教育技術學科的核心理論;過程論和資源論要闡明教育技術學科的應用理論;績效論要闡明教育技術學科的作用和價值。
1.理論框架的組成(1)本體論說明教育技術學科“是什么”;(2)核心論說明教育技術學科“用什么”;(3)過程論(4)資源論(5)績效論說明教育技術能夠“做什么”。說明教育技術學科“如何做”;2.理論框架的內容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績效系統開發資源(媒體)開發教學系統開發(網絡)課程開發績效論教育技術標準的實施資源論過程論核心論本體論分析設計發評開管理施實價定義和定位研究的目的、任務、對象領域和范疇研究方法學科體系學科基礎發展歷史教育技術學教育信息處理教育信息的概念信息處理的理論信息處理的方法媒體技術教學設計的概念教學設計的理論教學設計的方法教學設計智能技術資源設計開發利用管理評價過程圖5教育技術學科的理論框架
(四)教育技術學的學科體系教育技術學研究的對象是與教育相關的技術;
教育技術學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教育的績效;教育技術學研究的任務是總結、提出運用技術提高教育績效的理論、規律和方法;教育技術學研究的領域分為理論與實踐兩個方面;教育技術學的知識體系由本體論、核心論、過程論、資源論和績效論五個部分組成;教育技術學的元研究方法是整體優化法;教育技術學科具有雙重屬性。三、教育技術專業虛擬現實哲學系統理論學習、教學和傳播理論數理基礎績效技術計算機網絡教學設計計算機技術電子技術仿真技術人工智能多媒體技術影視藝術視聽技術①②③④⑤⑥⑦
1.從我國教育技術的發展歷程看對教育技術專業人才知識和能力的需求圖6我國教育技術的發展歷程(一)教育技術專業人才的核心能力能力結構任務分析相關知識領域教學設計的能力教學系統設計、教學過程(學習過程)設計、教學產品(媒體)設計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學與教的理論、教育傳播學、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系統科學、教學設計、計算機應用基礎、哲學。教育信息處理的能力信息的獲取、分析、加工的知識和方法,以及對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系統在教學中的應用、開發和管理。計算機與教育、網絡與教育、教育信息處理、程序設計、數據結構、遠程教育、衛星通訊。媒體開發、應用的能力對計算機教學軟件及音像教學軟件的設計、開發、應用、管理和評價。寫作、攝影、視聽媒體、計算機媒體、軟件工程、網絡基礎、教學設計、音樂、美術。構建、維護物態教學系統的能力對多媒體計算機、網絡、視聽教學系統的構建及其硬件系統的操作、使用、維護和管理。數理基礎、電子技術、電視和電聲系統、多媒體計算機及網絡系統。研究的能力用現代科學方法分析和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問題。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教育統計、教育測量、哲學、教育信息處理、外語。管理的能力對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應用與開發的管理。教育信息處理、數據庫原理與應用、管理學。表2教育技術專業人才能力結構與相關知識領域
2.從社會發展看對教育技術專業人才知識和能力的需求教師、學生等教育技術學本體論核心論過程論資源論績效論過程設計教育教學管理教學策略教學目標教學評價信息化管理非人類資源教學材料教學環境信息資源教學媒體硬件設施教學模式人類資源教育信息處理教學設計學科基礎系統設計產品設計教育信息資源的檢索、儲存、加工、評價、管理,網絡課程與學習平臺開發。教學軟件的設計、開發、使用、評價和管理。校舍、圖書館、實驗室以及儀器設備的配備、使用、維護和管理。基于“教”和基于“學”的各種學習模式,以及“雙主”教學模式的選擇和運用。依據學習需求,分析教學內容、教學對象,編寫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實踐的各步驟,隨時進行教學評價、及時反饋修正。教師、學生、教學全過程,以及教務工作的管理、評價。依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模式、方法、組織形式,選擇教學資源,設計學與教的活動。任務分析闡明教育技術學科的:哲學基礎、理論基礎、技術基礎、藝術基礎。教學設計、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數據庫技術、程序設計、數據結構、軟件工程、人工智能、知識管理。教學設計、攝影、幻燈、投影、電聲電視教學軟件編制理論與實踐、多媒體課件開發、寫作、音樂、美術、視聽心理學等。數理基礎、電子技術、微電子技術、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經濟學、計算機應用。教育學、心理學、學與教的理論、教學論、學習學、教學設計、網絡系統、認知心理學。哲學、認識論、系統論、教育學、心理學、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教育評價、教學設計、認知心理學。教育心理測量、教育統計學、教育評價、教育信息處理、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教學設計、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計算機應用、經濟學、知識管理、績效技術。教學設計、教學論、學習論、傳播學、學與教的理論、系統論、信息論、控制論,以及“新三論”和“新新三論”。相關知識領域教育哲學、技術哲學、系統方法、學習理論、教學理論、傳播理論、硬件基礎、軟件基礎、藝術理論、美學理論、發展史、教育技術哲學
3.從教育技術學的學科特點看對教育技術專業人才知識和能力的需求4.教育技術專業人才的能力結構教學設計和教育信息處理能力用··對習過程和習資源的設計開發能力能研究習資的利學習過程和學·、評價能力力能理管·源對學學力、圖8教育技術專業人才能力結構模型5.教育技術專業人才的核心能力(1)教學設計的能力(2)教育信息處理的能力(二)教育技術專業的培養體系
1.專業設置教育技術學科由于其邏輯起點的雙重性,教育技術學科自身也具有雙重屬性:既有教育屬性,又有技術屬性;因此,相應的教育技術專業則具有雙重定位:
既有教育定位,又有技術定位。
教育技術學專業應該“雙重定位、多元發展”表3教育技術學專業體系表
*注:條件成熟時可設立學科教育技術學,如:軍事教育技術學、醫學教育技術學等。
數字媒體與知識工程授教育學或理學學位(綜合定位)教學設計與績效技術教育裝備技術數字傳媒技術授理學、工學學位(技術定位)教育軟件工程遠程教育學信息技術教育學
授教育學學位(教育定位)教育技術學原理(信息化教育學、現代教育技術學、電化教育學)
教育技術學教育學備注二級學科一級學科學科門類教育信息技術
2.培養目標教育技術學專業的培養目標可以表述為: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能夠在信息化環境下從事教育教學系統(包括其他系統)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的高級專門人才。
本專業畢業生根據所選專業方向不同,可以分別勝任以下工作:
1)各級師范院校和中小學校教育技術(含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
2)各級學校和各級電教機構的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術的應用研究;
3)教學系統(包括軟、硬件環境)與現代教學媒體的設計與開發;
4)遠程教育中學習資源、網絡課程的開發與建設;
5)政府和企事業單位人力資源開發和績效的提高;
6)IT產業中教育產品(教育裝備、教育網絡、教育軟件、仿真教學系統)的開發;
7)廣播電視系統、信息傳媒公司中廣播電視節目和網上欄目的創意、策劃和編制。計算機與教學遠程教育學二級主干課程(按專業方向選擇)信息技術模塊績效技術模塊數字媒體模塊知識工程模塊電子技術模塊軟件工程模塊遠程教育模塊……公共課程、通識課程(由學校統一設置)專業拓展課程(選修)教育技術理論模塊深化專業方向為限定選修課,拓寬知識范圍為任意選修課,按專業方向選擇和組合專業核心課程(必修)信息化教育學網絡與教學軟件工程學知識工程學教學設計學教育技術學導論教育信息學一級主干課程績效技術數字化教學裝備…專業實習、實踐專業基礎課程(必修)教育傳播學教育技術哲學學與教的原理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高等數學各方向全修數據庫原理與應用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基礎視聽心理學攝影與攝像按專業方向選擇程序設計…數據結構圖9教育技術專業課程體系2.課程體系第二部分教育技術實踐應用
1.教學設計的定義教學設計是依據對學習需求的分析,提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使教學效果達到優化的系統決策過程。一、教學設計的理論研究
社會需求
培養目標
課程方案教學資源
評價教學目標教學內容
教學對象目標體系
評價目標體系
教學策略
教學媒體教學實踐
評價產品目標
分析設計
開發生產集成試用
評價2.教學設計的層次教學系統設計層次教學過程設計層次教學產品設計層次圖10教學設計的層次3.教學過程設計的程序課程標準課程總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的分析學習者的分析目標體系的確定課程教學設計學習需求分析多學科綜合學習活動適合課堂教學適合自主學習學習資源(環境)的選擇自主學習活動的設計教學媒體(資源)的選擇課堂教學過程的設計評價工具的設計學習策略的選擇教學策略的選擇評價課堂教學設計自主學習教學設計當前教學內容主題與學習目標的描述教學目標的具體描述設計方案的實施學習內容的分析學習者的分析圖11教學過程設計的操作程序4.提供教學設計模板和教學評價模板(1)課程教學設計模板(2)課堂教學設計模板(3)自主學習教學設計模板(4)教學評價模板
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理論和方法
1.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概念
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是指將信息技術與教學系統中各要素有效地融合在一起,經過科學地教學設計,改善各學科的教學過程,進而達到優化學科知識體系和促進學生發展的實踐過程。原有教學結構整合信息技術+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媒體教學環境具有信息素養的教師具有信息素養的學生信息化的教學內容信息化環境數字化教學媒體資源教學設計新的教學結構圖12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理念虛擬學習社區構建學習社區教學組織形式的改革現代遠程教學課程層面的整合虛擬學習社區學生的學伴課程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的改革網絡教學關注學生素養的形成網絡協同工作平臺學生進行科學研究的工具學生在網絡環境下進行遠程學習基于網絡的研究型學習網絡學習平臺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協作學習的工具學生在網絡環境下進行學習合作型學習、協作型學習校園網、互聯網學生進行信息交流的工具學生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探究型學習、研究型學習校園網、互聯網學生的認知工具、信息加工工具學生運用計算機和網絡進行學習計算機輔助學習(CAL)把技術作為學生學習的工具多媒體網絡教室信息呈現、簡單的人機交互教師按照設計好的程序進行教學計算機輔助教學(CAI)教學層面的整合單機、多媒體教室教學內容的演示教師在學科教學中注意到信息技術的應用簡單應用關注技術的應用備注要求的信息化環境信息技術的作用整合的特點整合的類型整合的層次2.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層次表4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層次
3.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原則和方法
(1)以現代教育理念為指導,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2)以相關標準為依據,注意課程標準和教育技術標準的結合。(3)以教學設計為核心,注意綜合發揮各種學習理論和教學理論的優勢、克服其局限性,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和有效的教學策略。
(4)以信息技術為支撐。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所需要的教學情境,利用各種教學與學習平臺和數字化教學資源開展自主學習、協作學習,并開展基于技術的評價活動。進一步發掘信息技術與本學科課程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之間的聯系,發現新的增長點,促進學科課程的發展。
(6)以實現學科教學目標為目的。信息技術的應用要服從學科教學的需要,在達到學科教學目標的同時,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水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5)以改善評價方法為契機。在重視學習結果評價的同時,更重視學習過程的評價。盡量采用基于技術的新的評價方式和方法。
“整體優化”教學改革實驗是以課程標準、教育技術標準為依據,以教學設計為核心,以信息技術為支撐,通過優化教學過程和教學資源,全面提高教育績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系統研究和實踐過程
。(一)“整體優化”教學改革實驗的內涵三、“整體優化”教學改革實驗研究
(二)實驗研究的意義貫徹科學發展觀,整體推進區域性教育的均衡、和諧發展。
(三)實驗研究的目標
1.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學習成績在原有的基礎上平均提高5-10個百分點,尤其是低分段學生的成績得到較大的改善;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情感道德意識有明顯的提高,創新思想和創造力得到充分體現。
2.全面提高教師的素質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培養一批善于在信息化環境下進行教學和研究的骨干教師,使他們成為教育改革的中堅力量。
3.全面提高學校的辦學水平
促進學校整體水平的提升,形成一批有影響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理論成果和實踐成果,為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提供范例。
4.整體推進區域化教育發展水平使實驗區內教育得到均衡、和諧發展,教學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縮小學校之間的差別。
最終目的:全面提高教育績效(教育效果、教育效率和教育效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實驗研究的理論基礎
1.整體優化理論
2.教學設計理論
3.整合理論
詳細內容請參閱“整體優化”教學改革實驗研究項目介紹。后記對教育技術學專業的建議
1.發揮優勢、辦出特色建議各教育技術學專業按照“雙重定位、多元發展”的思想,結合社會需求和自身的辦學優勢,經過認真的教學系統設計,確定自己的專業方向和發展目標。在當前情況下,可以先按專業方向設置。比如:信息化教育方向、教育軟件工程方向、教學設計與績效技術方向等。
2.調整教育技術學專業層次結構、改革招生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保險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競爭格局與投資價值研究報告
- 2025-2030乙肝檢測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老年女裝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前景趨勢與投資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高鐵建造行業發展形勢及前景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高級烹調油產業發展前景趨勢預測分析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行業銷售競爭格局與前景趨勢預測分析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香水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競爭格局與投資機會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食品甜味劑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風力渦輪機操作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預涂膜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發展趨勢與投資研究報告
- 2024-2030年中國審計服務行業競爭格局及投資模式分析報告
- 拍賣師資格考試題庫及答案(答案附后面)
- 城市軌道交通安全生產
- Spectrum-2010(根據規范生成設計反應譜)
- 2024年長期照護師職業技能競賽理論考試題庫(含答案)
- 清創縫合術操作
- 2024年代理要賬居間協議合同范本
- 2024年江蘇省南通市中考地理試題(含答案)
- 2024年度中藥的性能《四氣五味》課件
- 籃球課件英文教學課件
- 2025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創議GOLD指南修訂解讀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