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學生社會實踐報告_第1頁
2023年大學生社會實踐報告_第2頁
2023年大學生社會實踐報告_第3頁
2023年大學生社會實踐報告_第4頁
2023年大學生社會實踐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社會實踐調查報告題目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調查學號姓名張玉衛班級08土木四班日期2023-7鄭州華信學院建筑工程學院關于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調查前言:作為一個農村的孩子,對農村的教育情況還是有一定的了解,在小時候我們村尚有一個學校,現在雖然尚有學校,但已經很少有學生了,因素很簡樸,隨著我國的發展,農村家長也開始重視子女的教育問題了,他們更樂意送自己的子女到教育條件相對好的城鄉,在我們村小孩從幼兒園開始就出去上學了,出去上學的這些孩子也許是幸運的,由于他們有父母一方或雙方在身邊,但是那些留守兒童哪?他們就沒有那么幸運了,他們還在家上學,并且有爺爺奶奶陪同,他們的教育問題就成了很嚴重的社會問題。通過我暑假對他們及家長的走訪與調查,還是總結了很多問題。小壯今年4歲,是一個虎頭虎腦討人喜歡的小男孩。住在合肥市高樓大廈里的他,天天最快樂的事就是和社區里的同齡兒童一起玩耍。但是每當這時,看著別的小朋友有父母相伴,他最怕別人問他:“你的爸爸媽媽呢?”小壯是在姑姑家長大的,由于父母長年在外做生意,只有把他托付給不上班的姑姑照顧。小壯少則兩三個月見到父母一面,多則要大半年才干盼來父母。像小壯這樣被父母托付給別人養育的兒童如今并不少見。他們的父母或是由于工作繁忙無暇照顧,或者由于缺少育兒經驗,或是其中一些“80后”父母崇尚自由,不樂意為了養育子女而犧牲個人生活,便把孩子交給祖父母、其他直系親屬、可靠的朋友、保姆,甚至老師代為照顧。都市“生而不養”現象下產生了大量“留守兒童”。“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已成為當今我國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而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家庭、學校、政府和社會等多方面協調合作,共同構筑起面向“留守兒童”的一整套完備的社會化服務體系。一、“留守兒童”的生活和教育狀況隨著我國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市場逐漸成為勞動力資源的配置機制,出現了大規模的人口流動。據有關部門估算,我國目前的年流動人口已逾1.2億,且呈繼續增長的趨勢。在流動人口大軍中,隨同父母一起流動且處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學齡兒童、少年約有300萬人數,“留守兒童”則遠遠超過這個數字。據福建省的一項調查,部分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一些學校中,“留守兒童”的比例已達成在校生的1/3,并且有著擴大化和低齡化的趨勢。另有報道,中部地區的一所農村學校有842名學生,其中“留守兒童”為455名,占學生總數的54.5%。可見,在我國廣大農村,留守兒童占有不小比例,且在不斷增長。由于“留守兒童”特殊的生活和教育環境,由此引發的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問題日益凸顯。1.監護現狀堪憂目前“留守兒童”的監護情況重要有兩種類型。一是隔代監護,即由祖輩撫養的監護方式。只要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健在,對“留守兒童”采用這種監護的方式比較多。對于這種監護的方式,外出的父母比較放心。但這種監護方式在兒童成長過程中,卻有著難以克服的問題。一是由于天然的血緣、親緣關系,監護者多采用溺愛的管教方式。較多地給予物質、生活上的滿足和過多的寬容放任,而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導。二是祖孫輩年齡差距大,觀念不同樣,對待許多事物的見解往往存在很大的差異,“代溝”明顯,難以互相溝通。一般來說,祖輩們往往以他們自己成長的經歷來教育規定孫子輩,思想觀念保守,教育方法簡樸。而現在的孩子見識廣,喜歡趕新潮,尋求刺激和創新,做事不拘一格等,老人的觀念和教育方法很難為孫輩接受。此外,老人年歲大,精力不濟,健康狀況欠佳,再加上有的老人監護的遠不止一兩個“留守小孩”,真是力不從心。以上情況說明祖輩難以承擔監護教育之責。二是上代監護,即“留守兒童”由父母的同輩人,如叔、伯、姑、姨、舅等親戚或別人撫養的監護方式。由于監護對象并非己子,監護人在教養過程中難免有所顧慮,不敢嚴格管教。這樣,上代監護也大多屬于物質型和放任型的管教的方式,容易養成兒童任性的心理行為。而對于較為敏感的兒童來說,又容易產生寄人籬下的感覺,從而形成怕事、孤僻、內向的性格。上代監護還容易出現轉托情況,即小孩被父母托付給親戚后,沒多久因親戚打工等因素外出,就轉托給另一個親戚,幾經托付的小孩幾乎無所適從。2.父母“關愛缺失”引起嚴重的“情感饑餓”20世紀世界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在她的名作《有吸取力的心理》中指出,對于兒童來說最佳的環境就是父母自身。她說:“母親必須喂養子女,當她出門時不應單獨將他們留在家中。兒童需要‘營養’與聯結母子間的‘愛’,由于她們可解決兒童適應上的困難。”由于長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關愛,“留守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出現了“適應”上的諸多問題。一方面,漫漫留守歲月使一部分“留守兒童”的親情觀念日漸淡薄。一篇“留守兒童”的作文《我不喜歡月亮》,讓人感受到一股從字里行間撲面而來的親情思念。在很多人眼里浪漫而美好的月亮,卻成為令他們痛苦的存在之物。作文中寫道:“我不喜歡看月亮,由于月亮每月的十五都會圓,而我的家人卻沒有團圓。我是那么的希望父母可以和我一起吃團圓飯,一起看月亮。”據此,一些學者認為,農村留守兒童是一群“情感饑餓”的孩子。情感的缺失會使他們在人格發展上出現很大的扭曲和變形。例如,這些孩子由于“情感饑餓”很容易對父母產生怨恨,成年后會滋生怨恨社會甚至報復社會的不良心態,等等。由于這些影響是潛在的,平時一般不易察覺,不覺中埋下了很多無法預知的“雷區”。另一方面,“留守兒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關愛和溝通的環節,容易產生心理障礙。長期與父母分離,導致留守兒童在平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關懷,碰到困難不能從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學習、生活過程中出現一些差錯得不到及時的引導、糾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顯的心理行為問題。如普遍的自卑心理,人際交往能力較差,內心壓力較大,膽怯被別人欺負,尋求保護或自我保護的意識特別強,在自我保護行為上出現過激行為等。3.打工父母的一些觀念和不良職業活動存在負面影響盡管“留守兒童”家庭這種親子之間的交往在時間上的長期間斷,但父母“打工”對留守兒童的影響則是顯而易見的。有些父母在外打工掙了錢,增長了見識,深刻體會到“知識的重要性”,他們對子女的規定一般較高,隨時關心著子女健康成長和學業成績,會經常與教師或監護人取得聯系。他們的思想和情緒也會引起其“留守孩子”積極規定進步,勤奮學習,這種影響是良性互動的。另一種情況卻是,因機遇掙了錢,或者認為自己下苦力掙的錢比文化較高的人掙錢還多的“打工”父母,在他們心目中滋長著新的“讀書無用論”思想,于是對子女沒有明確的規定,順其自然,從而“能讀書就讀,讀不好去打工也能賺錢”的觀念在農村兒童思想中普遍存在。而一些沒有掙得什么錢的打工父母,認為是命運不好,整天怨天尤人,對子女的一切不聞不問,不負責任。使“留守兒童”幼小的心靈上背上了父母沉重的情緒包袱,承擔著很大精神壓力,嚴重影響他們的正常學習和健康成長。一些打工父母的不良“職業”對自己的孩子發展的負面影響更大。有一個被稱為“假證之鄉”的小鎮,外出務工者的職業是“做證件生意”,實為造假證件。務工者心里非常清楚這種職業違法,但他們不僅沒有對孩子作任何矯飾,而是認為這是一條生財的捷徑。更有甚者,寒暑假期間,有些父母把孩子接到城市去,運用孩子尚未成年,法律不便追究這一特點,要孩子散發做假證傳單,教孩子逃避檢查和被抓后的方法和技巧,孩子直接成為生意的幫手,做著觸犯法律的事情。對于這種害人害己的違法活動,一些父母卻是積重難返,執迷不悟。可悲的是,耳濡目染,更加上親身經歷,對于還不諳世事的孩子來說,這將嚴重影響其此后的人生道路。破解難題的切入點在哪里“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迫切需要解決。我認為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應當分兩條主線入手:一是改善制度環境,讓“留守兒童”可以隨父母入城接受教育;二是改善農村教育環境,讓繼續留守的兒童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同時加快戶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鄉差距,讓“留守兒童”不再留守,這無疑是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取消不合理的戶籍制度,取消對進城農民工子女的入學限制,加快我國現行義務教育體制改革,建立城鄉公平、地區公平的國民義務教育制度。在現階段,可以借鑒上海的方式,改“戶籍制”為“居住地制度”。實行流動兒童的教育“以流入地政府管理為主、以全日制公辦學校為主”的政策。只要是已經在同一個城市居住達成一定年限就給予農民工子女和城市子女同樣的入學受教育機會。各地政府特別是教育部門應當進一步加大對接受流動兒童學校的督導,對他們的工作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檢查。對一些有條件接受流動兒童入學,但對他們入學通過多收費和亂收費的方式設立障礙的學校進行嚴厲的查處和處罰,從主線上杜絕城市學校對流動兒童歧視性待遇和收費,保證流動兒童教育政策實行。政府還應加大對民工子弟學校的扶持力度,國家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的規定和規定,按照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標準來擬定中央對各級地方政府義務教育經費的支出,各地政府應將農民工子女教育經費納入地方財政預算,對在城市內設立的農民工子女學校的辦學條件予以補貼,提供基本的場地,適當的建校撥款,教師方面的大力支持等等,解決城市學校目前還不能容納的那部分民工子女入學問題。此外,改善農村環境,讓“留守兒童”接受更好的教育是眼下值得操作的。國家和政府應更多關注農村教育,貫徹支農政策,加大對農村中小學的投入和建設力度。各農村學校也要密切配合,積極出力。在教育工作中應增強針對性,對“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思想以及心理健康方面給與更多的關注,用強化的學校教育填補他們弱化的家庭教育。建議健全農村學生檔案和建立“留守兒童”檔案,把學生父母是否在外打工,在什么地方打工以及父母的聯系方式等作為一項重要的內容增長到學生的檔案里。通過留守學生檔案,學校一方面要加強對留守孩子的特殊關心和監護。盡量完善寄宿制,把“留守兒童”都集中在學校住宿,配備專門的生活教師,這么做既避免家中老人的溺愛又可進行更科學的生活引導。配備專門的類似心理輔導的老師,解決他們平時生理心理上的一些問題,讓他們也能跟其它兒童同樣感受到關愛和重視,引導他們走過人生發展的關鍵時期。另一方面定期與“留守兒童”的父母聯系和溝通,報告留守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督促家長更多關注孩子成長。同時,學校還可以教育和發動全校學生,積極團結幫助留守同學,為他們的健康成長營造一個良好的校園氛圍和環境。同時,為了建立和完善農村社區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監護體系。可由村委會牽頭,聯合婦聯、工會、學校和派出所,充足運用黨政機關富余人員、中小學退休教師以及青年志愿者,共同構建農村中小學生健康發展的教育和監護體系。觀測“留守兒童”生活、學習、成長情況,發現問題及早解決并告知他們的法定監護人,督促監護人對孩子進行教育、指導,定期督促外出務工家長經常了解自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