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影像檢查_第1頁
第9章 影像檢查_第2頁
第9章 影像檢查_第3頁
第9章 影像檢查_第4頁
第9章 影像檢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荊州職業技術學院健康評估

(HealthAssessment)影像檢查

(Diagnosticimaging)護理教研室

影像檢查

主要內容包括:放射學檢查磁共振成像超聲成像核醫學檢查

第一節放射線檢查一、概述二、X射線檢查的臨床應用三、CT及DSA檢查一、概述

X射線的產生必須具備三個條件:①自由運動的電子群;②電子束的高速運行;③高速運動的電子束在運動中被突然阻擋。X射線的特性與X射線成像和X射線檢查相關的特性有:(1)穿透性(2)熒光效應(3)感光效應(4)電離效應

X射線成像基本原理X射線能使人體形成像的原因:1.穿透性、熒光效應和感光效應。2.人體組織之間密度和厚度的差別。組織密度與X射線成像的關系:

X射線檢查方法可分為普通檢查、特殊檢查和造影檢查三類。1.普通檢查(1)熒光透視

(2)X射線攝影2.特殊檢查(1)體層攝影(2)軟線攝影(3)放大攝影(4)熒光攝影3.造影檢查(1)對比劑(2)造影方式:1)直接引入2)間接引入造影檢查前準備及反應的處理1)檢查前準備:①胃腸鋇餐②鋇劑灌腸③口服膽囊造影④心血管造影⑤腦血管造影⑥靜脈腎盂造影。2)造影反應的處理:

X射線分析與診斷1.診斷原則:以圖像為基礎,綜合X射線的各種病理表現,結合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推理。2.分析步驟:⑴分析技術條件⑵按部就班,系統觀察;⑶發現異常;⑷異常征象的觀察:病變的部位,分布,數量,邊緣,密度、形狀、周圍組織的形態和功能。

X射線的防護1.常規防護方法(1)屏蔽防護(2)距離防護2.被評估者的防護(1)每次檢查次數不宜過多,短期內不要重復檢查。(2)減少曝光量。(3)投照盡量準確選擇部位、范圍、曝射條件以保護周圍組織器官。3.工作人員的防護(1)嚴格執行國家有關防護規定。(2)定期做所受X射線量的監測和體格檢查。二、X射線的臨床應用

(一)呼吸系統

1.胸部正常X射線表現

(1)胸廓:軟組織、骨骼(2)縱隔(3)膈(4)肺部:

肺野、肺紋理、肺門1)肺野:含氣肺泡呈均勻一致的透亮陰影為肺野。2)肺紋理:在肺野背景的襯托下,肺動脈、肺靜脈、支氣管和淋巴管呈放射狀條紋影,由粗而細自肺門向外周延伸為肺紋理。3)肺門:為正位縱隔兩旁,中肺野內帶2~4前肋間呈長條形的密度增高陰影。主要是肺動脈的影像,肺靜脈、支氣管和淋巴結也參與影像的構成。肺野、肺紋理、肺門肺野縱行劃分為三等分,稱內、中、外三帶。從第2和第4肋軟骨端下緣各作一水平線,可將肺野分為上、中、下三個肺野。

肺野的劃分

2.胸部病變的基本X射線表現

(1)支氣管改變:1)阻塞性肺氣腫;2)阻塞性肺不張(2)肺部改變:1)滲出性病變:表現為大片密度均勻增高、邊緣模糊的陰影,即肺實變。2)增殖性病變:表現為結節狀致密陰影,密度高且邊緣清晰銳利。3)纖維性病變:4)鈣化:表現密度增高、邊緣銳利的斑點狀、塊狀或球形致密陰影。5)空洞與空腔:表現為密度減低的透光區。壞死組織未完全排出時則可見長短不一的液平面。6)腫塊:表現為圓形、橢圓形或分葉狀致密陰影,邊緣清晰銳利或呈毛刺狀,可單個或多個存在。(3)胸膜改變:1)胸腔積液;2)氣胸;3)胸膜增厚、粘連和鈣化(4)肺門改變1)肺門增大:表現為肺門血管陰影旁突出的圓形、橢圓形或分葉狀塊影,一般無搏動,或僅表現為肺門陰影增大,結構不清。2)肺門縮小:肺門陰影細小,外周血管變細和稀疏。3)肺門移位:大葉性肺炎支氣管肺炎大葉性肺不張(二)循環系統

1.心臟、大血管的正常X射線表現(1)正常心臟、大血管在右前斜位上的影像:(2)正常心臟、大血管在左側位上的影像:(3)正常心臟、大血管在左前斜位上的影像:

2.心臟、大血管病變的基本X射線表現

心臟增大:是診斷心臟疾病的重要依據之一。

X射線判斷心臟是否增大,最簡單的是正位心胸比率法,即心臟橫徑與胸廓橫徑之比。正常成人應小于0.5,矮胖型者不超過0.52。

心臟增大(一)1)左心室增大:表現為心臟向左、向后、向下增大。后前位左心室段向左下延長突出,心尖向左向下移位。相反搏動點上移,心腰凹陷變明顯,心影橫徑增大。2)左心房增大:右前斜位及左側位食管吞鋇檢查可見食管中段或略偏下的局限性壓跡和壓迫移位。左室增大(靴形心)心臟增大(二)3)右心室增大:主要為向前及向左、右方向增大。后前位表現為心臟橫徑增大,左心緣向外隆出,心尖多高于膈面上,相反搏動點下移,右心緣下部外隆。4)右心房增大:5)全心增大:表現為心臟向雙側擴展,橫徑顯著增寬,各弓消失,食管普遍受壓向后移位。

右室增大(梨形心)(三)消化道消化系統X射線檢查主要用于消化道,方法主要為鋇劑造影。食管→胃→十二指腸→空腸→回腸→結腸胃的四種形態

胃的形狀隨體型和胃的緊張力不同而分為四型:牛角型;魚釣型;無力型;瀑布型。

消化道病變的基本X射線表現消化道病變可歸納為形態和功能兩個方面,(1)形態改變:1)位置2)黏膜皺襞:3)狹窄與擴張4)充盈缺損5)龕影充盈缺損病變向腔內突出使局部造影劑不能充滿而形成缺損,稱為充盈缺損,常見于消化道腫瘤。

腔內充盈缺損胃內隆起性病變

龕影當X射線從切線位投照時表現為向腔外突出的陰影為龕影,為潰瘍性病變的征象。十二指腸球部潰瘍(龕影)胃潰瘍與胃憩室超聲成像

概述:超聲檢查是指運用超聲波的物理特性和人體器官組織聲學性質上的差異,以波形、典線或圖像的形式顯示和記錄,從而對人體組織的物理特征、形態結構、功能狀態作出判斷而進行疾病診斷的一種非創傷性檢查方法。(一)超聲檢查的基本原理:

超聲波在介質中傳播的物理特性,其中最為重要的是有聲阻抗、聲衰減和多普勒效應。1.超聲波在人體內傳播的物理特性:(1)束射性或指向性(2)反射與折射:(3)散射與繞射:(4)吸收與衰減:(5)多普勒效應:2.基本原理;超聲經過不同正常器官和病變的內部,其內部結構的均質與否,亦可構成聲阻抗和衰減特性上的差異,形成無回聲、低回聲或不同程度的高至強回聲。(二)超聲檢查的分類

1.A型診斷法:此法過于粗略,目前已基本淘汰。2.B型診斷法:B型診斷法可清晰顯示臟器外形與毗鄰關系,以及軟組織的內部回聲、內部結構、血管與其他管道分布情況等。是目前臨床應用最為廣泛的超聲診斷法,也是最重要、最基本的一種超聲診斷法。 3.M型診斷法:此法主要用于探查心臟。4.D型診斷法:可檢查血流的方向、性質、速度、范圍、有無返流及異常分流等。5.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

(三)超聲檢查前患者的準備:(1)常規肝臟、膽囊、膽道及胰腺檢查,通常需空腹,必要時飲水400~500ml,使胃充盈作為透聲窗,以使胃后方的胰腺及腹部血管等結構充分顯示。(2)胃的檢查需飲水及服胃造影劑,顯示胃黏膜及胃腔。有些患者除作B超檢查外,還要做鋇餐、胃鏡或膽囊碘劑造影,應選擇先作B超檢查,或在鋇餐三日后、胃鏡一日后,膽系造影二日后B超檢查。(3)心臟、大血管及外周血管、淺表器官及組織、顱腦檢查,一般不需特殊準備。(4)早孕、婦科、膀胱及前列腺的檢查,患者于檢查前飲水以充盈膀胱。(5)嬰幼兒及檢查不合作者,可予以水合氯醛灌腸,待安靜入睡后再行檢查。

超聲檢查的主要用途1.檢測實質性臟器的大小、形態及物理特性。2.檢測囊性器官的大小、形狀、走向及某些功能狀態。3.檢測心臟、大血管及外周血管的結構、功能與血流力狀態。4.鑒定臟器內占位性病變的物理特性,部分可鑒別良、惡性。5.檢測積液的存在與否,并對積液量作出初步估計。6.隨訪經藥物或手術治療后各種病變的動態變化。7.引導穿刺、活檢或導管置入,進行輔助診斷及某些治療。

小結了解影像檢查的基本要領、基本方法、X射線和超聲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