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擇偶標準研究_第1頁
大學生擇偶標準研究_第2頁
大學生擇偶標準研究_第3頁
大學生擇偶標準研究_第4頁
大學生擇偶標準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大學生擇偶標準研究組員:會計1307羅蓓丹ACCA1301

計科前言擇偶標準通常是指對擇偶對象的情況,包括政治因素如社會地位和政治立場,經濟因素如財產多寡與經濟狀況,以及其他諸如門第高低、家庭環境和背景、受教育程度、文化修養、職業、年齡、性格、愛好、貞操、道德品質、有無愛情等因素的重要程度。婚姻開始于人們對兩性結合的取向和標準,它是家庭成立的標志。在西方,現代婚姻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伴侶和親密關系,因而擇偶的目的已從傳統的滿足親屬群體的要求轉變為滿足擇偶本人的需要,擇偶基礎也以愛情為主。然而在中國,“門當戶對”一直是城鄉居民擇偶所遵循的主要標準,費孝通先生《生育制度》中說到:“高度契洽不易憑空得來。只有在相近的教育和人生經驗中獲得,門當戶對的標準也就是保證相配的人文化程度相近,使他們容易調適。”前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體制轉軌帶來了社會的轉型,西方的新思想、新觀念大量傳入中國,中國社會發生著前所未有、快速、深刻而廣泛的變化,結婚率和生育率的下降、離婚率的上升、結婚年齡的推遲、“剩男剩女”的出現、性觀念的進一步開放等變化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擇偶標準和婚姻觀念。除了上述提到的社會因素影響著擇偶標準的變化,我們認為,擇偶標準還受到特定的價值觀念和文化色彩的影響。尤其是90后大學生,他們出生在20世紀末,成長于世紀的交替階段,受到新科技、新思想、社會新變化的洗禮,成為社會上備受關注的一個新群體。調查顯示,大學生總體上個性張揚、樂于表現、目標明確,在生活方式、學習能力、價值觀念等方面都具有不同于其他年齡層的群體特征,其中比較顯著的就是擇偶標準的不同。鑒于大學生群體特征的鮮明性和特殊性,我們對于大學生的擇偶標準及其影響因素進行了研究。1.您的出生年份*2.你的性別是*男性女性3.你的年級是:*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其他4.您目前的戀愛狀況是:*從未談過戀愛談過戀愛,但目前單身談過戀愛,并且戀愛中5.您對戀愛的理解是:*是為了選擇終生伴侶,是婚姻的前奏,是以共同生活為目的的。是為了排解空虛和寂寞,以尋求精神寄托,沒有過多考慮將來。彼此被對方的某些優點所吸引。不必考慮太多,跟著感覺走就行。看到大家都有男(女)朋友,覺得自己單身沒面子。其它調查問卷內容6.您認為戀愛與婚姻關系是:*只有通過戀愛才能有美好的婚姻。婚姻才是愛的升華,戀愛其實可有無。戀愛是愛,婚姻是一種責任。兩者沒有什么關系。其他7.擇偶時,您能接受與對方的年齡差距:*1-3歲4-6歲7-10歲10歲以上必須同歲無所謂8.擇偶時,您對對方的性格要求:*與自己相似與自己互補無所謂9.擇偶時,您認為男女在婚姻中的經濟地位:*男高女低男女平等男低女高無所謂10.擇偶時,您對對方的學歷要求:*比自己高和自己一樣比自己低無所謂調查問卷內容11.你贊同婚前性行為嗎*贊同不贊同無所謂12.擇偶時主要的影響因素*[排序題]對方的性格對方的外貌對方的年齡對方的個人能力對方的家庭背景對方的學歷父母、朋友的意見其他調查問卷內容1“.90后”大學生對戀愛與婚姻的看法戀愛是男女互相愛慕的行動表現。婚姻是將男女雙方戀愛中產生的一切情感變成穩定、專一、延續的狀態。不同時代對戀愛與婚姻有著不同的理解,大學生對戀愛與婚姻的理解既反映出他們的群體特征,也具有一定的時代意義。被調查者在回答“您對戀愛的理解”這一問題時,有49.45%的人認為“戀愛是為了選擇終生伴侶,是婚姻的前奏,是以共同生活為目的的”;有22.88%的人認為戀愛是因為“彼此被對方的某些優點所吸引”;僅有6.27%的人認為戀愛是“為了排解空虛和寂寞,以尋求精神寄托,沒有過多考慮將來”。這說明了大學生對戀愛的理解上表現出較為端正、積極的態度。對“戀愛與婚姻的關系”這一看法上,有43.54%的人認為“戀愛是愛,婚姻是一種責任”;42.44%的人認為“只有通過戀愛才會有美好的婚姻”,這說明了大學生認為戀愛與婚姻有著密切的關系,戀愛是婚姻的基礎,婚姻是愛的升華,這也反映出大學生意識到了婚姻是一種責任,具有較強責任意識感和擔當,而不是將婚姻視為簡單的兩性結合。調查問卷結果2.大學生擇偶標準的具體方面(1)對擇偶對象性格的要求。擇偶理論中的“同類匹配”原則認為人們總是傾向于選擇與自己的年齡、居住地、教育、宗族以及價值觀、角色認同相等或類似的異性為配偶。然而,通過數據分析顯示,大學生在對擇偶對象的性格要求上并不遵循同類匹配原則,有54.98%的人要求擇偶對象的性格與自己互補;23.25%的人覺得無所謂;只有21.77%的人希望擇偶對象的性格與自己相似。(2)對男女在婚姻中的經濟地位的看法。擇偶的梯度理論認為,男性傾向于選擇社會地位相對或較低的女性,而女性往往更多地要求配偶的受教育程度、職業階層和經濟收入比自己高。然而,從總體上看,有46.6%的人希望配偶與自己的經濟地位平等;有32.3%的人認為在婚姻中的經濟地位應是男高女低。從性別角度上看,分別有48.2%和45.3%的男大學生和女大學生希望配偶與自己的經濟地位平等;有36.7%的女大學生認為在婚姻中的經濟地位應是男高女低,多于男大學生的26.8%。這一數據表明大學生對男女在婚姻中經濟地位的要求打破了婚姻配對的“男高女低”模式,但仍然有一部分人,尤其是女大學生仍認同傳統上“男高女低”的觀念。調查問卷結果(3)對擇偶對象的學歷的要求。總體上有39.8%的人對配偶的學歷高低持無所謂的態度;有39.0%的人希望配偶與自己的學歷一樣。從性別的角度看,有37.9%的男大學生和40.3%的女大學生希望配偶的學歷與自己一樣;有23.1%的男大學生和30.2%的女大學生持無所謂的態度;而男大學生中希望配偶比自己的學歷低的人數只占4.0%;女大學生中認為配偶的學歷要比自己高的占28.8%。因此可以看出,對擇偶對象學歷的要求同樣打破了擇偶梯度理論的原則,的大學生大多數希望自己的配偶與自己擁有同等水平的學歷。(5)對婚前性行為的態度。研究顯示,大學生總體上對婚前性行為持較開放的態度,有38.2%的人持無所謂的態度,31.5%的人贊同婚前性行為,只有30.3%的人不贊同婚前性行為。但男女大學生對婚前性行為的態度差異顯著,男大學生對婚前性行為持更寬容的態度,不贊同的只有22.3%,而女大學生中不贊成婚前性行為的有36.7%。(4)擇偶時的主要影響因素。擇偶標準是擇偶的條件和依據。本研究設立了8個選項,分別是性格、能力、年齡、外貌、家庭背景、學歷、父母朋友意見和其他。讓被調查者按照影響程度的高低排序,通過數據分析,在總體上排前三位的是性格、能力、年齡,排在后三位的是學歷、父母意見和其他;從性別角度看,男女大學生在擇偶時都非常重視對方的性格和年齡,對對方的學歷、家庭背景都不太看重。男大學生在擇偶時比較看重對方的外貌,對父母朋友的意見不太重視,而女大學生比男大學生更看重對方的能力,對對方的外貌不重視。調查問卷結果大學生的擇偶標準呈現出多元化的特征,既有對傳統觀念的繼承,也有該群體獨特的特征。在對戀愛與婚姻的看法上,大學生持較端正和積極的態度,他們絕大多數認為戀愛是為了選擇終生伴侶,是婚姻的前奏,是以共同生活為目的的,是由于彼此被對方的某些優點所吸引而產生戀愛,僅有6.27%的人是為了排解空虛而談戀愛。對于戀愛與婚姻關系的看法,更體現出了大學生的家庭責任感較強,他們將婚姻視為一種責任,一種承擔,而不是簡單的兩性結合的產物。在對擇偶對象性格的要求上,大學生的觀念顯然不同于傳統擇偶理論中的“同類原則”,他們希望配偶與自己的性格互補,羅伯特·F.溫奇的互補需要理論認為,“人們傾向于選擇那些能為最大限度地滿足需要提供可靠保證的人做配偶”,比如性格比較馬虎的女生希望自己的另一半能夠比較細心,性格外向的男生希望自己的另一半比較內向文靜,互補的性格能夠使雙方在交往磨合的過程中相處得更加和諧,也能夠讓彼此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在對擇偶對象的經濟地位和學歷的要求上,大學生的觀念也打破了傳統的“男高女低”的模式。無論是男大學生還是女大學生,有40%以上傾向于雙方經濟地位平等以及學歷相同。由于現代社會“男女平等”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尤其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們更加崇尚這一觀念。但數據顯示,就“男高女低”這一傳統觀念來看,無論是經濟地位還是學歷要求,女大學生所占的比例都比男大學生高,這說明雖然接受現代教育,女大學生在擇偶標準的看法上還是比較傳統的。調查問卷結果分析對婚前性行為的態度。本研究顯示,大學生對婚前性行為的態度較開放,但男大學生贊成的比例要高于女大學生,女大學生中仍有36.7%的人不贊同婚前性行為。這既體現了傳統性道德觀念與性別角色觀念對女性的影響,又反映了新的文化背景對傳統道德觀念的沖擊。從性別角度看擇偶的主要影響因素可以發現,第一,郎也性格女也性格。1998年北京大學等五所院校的500例“性問題民意測驗”,有52.6%的男大學生和76.2%的女大學生首選“學識才干”為擇偶標準,而本研究數據顯示,有72.3%的男大學生和62.6%的女大學生將“對方性格”作為擇偶標準的首選因素。性格在雙方的交往和相處中起著磨合和沖突的作用,如果雙方的性格融洽則能夠和睦相處,若兩人性格不和則可能導致分裂。第二,郎才女貌天作之合。本研究顯示,男大學生將“對方外貌”作為擇偶的第二選擇因素,而女大學生則將“對方個人能力”作為第二選擇。女生外貌上的優勢更能得到男生的青睞,而男生有能力、有才學會頗受女生歡迎,可以看出大學生在一定程度上仍受到“男才女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傳統擇偶觀念的影響。總的來說,隨著社會轉型和西方文化的影響,門第觀念、家庭背景、經濟條件等傳統觀念已不再是大學生擇偶的重要標準,取而代之的是對方性格、個人能力等個人特征,這也反映了擇偶觀念的進步。調查問卷結果分析大學生擇偶標準體現了現代性與傳統性的糾結,較之于父輩,他們生活在更加自由、平等的社會中,接受過高等教育,受到西方思想的熏陶,他們越來越渴望自由,渴望自己的生活和思想不受他人控制和干涉,渴望自己決定自己的事情。現實生活中,大部分大學生對婚戀問題的態度是認真嚴謹的,他們的婚戀意識是積極向上的。但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網絡化的日益發展,當代大學生婚戀意識逐漸表現出自主化、多樣化和功利化的傾向。一方面,當代大學生渴望將自己心中純潔的愛情付諸實際行動,更重視享受婚戀交往過程。而另一方面,大學生由于心智尚未成熟,對愛情與婚姻的真摯本質沒有充分的理解,又受到一些社會文化中錯誤的擇偶標準、不良的婚戀價值觀念和紛繁復雜的社會關系的影響,導致大學生在自身婚戀觀的形成過程中還存在著一定問題,這對他們將來積極承擔婚姻家庭責任可能造成直接的影響。當代大學生對婚戀問題的認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