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川教九年級上冊世界近代史 第一學習主題 歐美國家的巨變與殖民擴張《文藝復興運動》_第1頁
初中歷史川教九年級上冊世界近代史 第一學習主題 歐美國家的巨變與殖民擴張《文藝復興運動》_第2頁
初中歷史川教九年級上冊世界近代史 第一學習主題 歐美國家的巨變與殖民擴張《文藝復興運動》_第3頁
初中歷史川教九年級上冊世界近代史 第一學習主題 歐美國家的巨變與殖民擴張《文藝復興運動》_第4頁
初中歷史川教九年級上冊世界近代史 第一學習主題 歐美國家的巨變與殖民擴張《文藝復興運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藝復興運動》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課是川教九年級上冊世界近代史第一單元“資本主義的興起”第13課內容,主要講述了歐洲的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文藝復興運動,上承中世紀西歐的黑暗統治以及資本主義的產生等知識,下啟歐美國家的資產階級革命,在知識結構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1.知道但丁與《神曲》、達·芬奇與《蒙娜麗莎》、莎士比亞的戲劇;簡述文藝復興的含義、性質;理解人文主義的實質及其與文藝復興運動之間的內在聯系;初步探討文藝復興運動的背景,知道文藝復興的重大意義。2.培養根據文字或圖表等索材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對優秀文學、藝術作品的基本賞析能力,探討相關事物之間內在聯系的能力,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史實的能力;培養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過程與方法目標】1.通過對文藝復興時期典型作品的分析,歸納文藝復興的含義、性質和人文主義的實質。2.分析但丁《神曲》片段節選,初步理解這部作品的內容和價值;以《蒙娜麗莎》為代表,加深對達·芬奇繪畫作品所表達的深刻思想的了解;分組展示對這兩位文藝巨匠的代表作品的理解,從而概括出這一階段文藝作品的共性,理解人文主義的內涵。【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1.通過對文藝復興運動中典型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的了解,理解反封建、反神學思想的積極作用,初步了解文藝復興對人的思想解放具有重大意義;認識文明的發展和文化的進步需要杰出人物的不懈努力與探索;培養敢于堅持真理、敢于開拓的精神。2.通過掌握文藝復興運動的含義、性質,特別是人文主義的實質,感悟并理解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的精神。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賞析《神曲》《蒙娜麗莎》以及莎士比亞的作品。2.文藝復興的含義、實質和重大意義。【教學難點】1.文藝復興的先驅。2.文藝復興運動的實質。3.人文主義的含義及其與文藝復興之間的內在聯系。課前準備:【教師準備】研讀課標、教材,撰寫教學設計,制作多媒體課件。【學生準備】預習本課內容,收集有關資料(含文字和圖片資料)。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教師:當中世紀的西歐還籠罩著濃濃的神學迷霧時,一批思想文化巨人勇敢地向愚昧和無知發起了堅決的挑戰。先讓我們通過一個簡表看看他們都有誰?而同學們又能從表格中發現什么細節呢?(學生翻到課本87頁,進入第一部分:觸摸文藝巨人。)新課教學:一、觸摸文藝巨人學生活動:根據課本基礎知識填寫表格,并分組討論、比較探究。(課件展示基礎知識簡表。)姓名國籍時代代表作但丁意大利1265一1321長詩《神曲》達·芬奇意大利1452一1519繪畫《蒙娜麗莎》等米開朗琪羅意大利1475一1564雕塑《大衛》等、繪畫《創世紀》等拉斐爾意大利1483一1520繪畫《西斯廷圣母》莎士比亞英國1564一1616戲劇《哈姆雷特》等【設計意圖】表格的方式歸納本課內容,幫助學生明確本課學習的主要內容,以起到引領作用。(根據此活動難易程度設置兩級目標,教師引導學生展開探究。目標一:學生快速識記本課所涉及的五位文藝巨人的姓名、國籍和主要代表作品的名稱。目標二:以表格的每組縱向內容為單位,學生找出五位文藝巨人的共性,如國籍、生卒年代、代表作品屬于哪一領域等。)目標一由學生先根據教材填寫完成。目標二由學生分組討論完成。師生共同得出結論:(1)這些赫赫有名的文藝巨人都出現在12-16世紀的歐洲,集中在意大利。(2)這個階段的文化成就除體現在藝術領域之外,在詩歌和戲劇領域也成績斐然。教師:12-16世紀是西歐一個偉大的時代,就連恩格斯都在《自然辯證法·導言》中表達了對此時代的贊揚:“這是一次人類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最偉大的、進步的變革,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巨人……的時代。”其中達·芬奇、米開朗琪羅和拉斐爾三位大師的作品完全體現出了15世紀末意大利繪畫和雕塑的興盛,故歷史上又把他們三位合稱為“文藝復興美術三杰”。接下來,就讓我們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作品,更深入地了解這些文藝巨人,以及其作品背后的深意吧!二、感悟文藝作品(一)《神曲》是歌頌神的曲子嗎?教師:《神曲》是意大利文學家但丁創作的長詩。全詩分為三個部分,采用象征隱喻的筆法,用三行一段、連鎖押韻的形式,分別講述了作者“幻游三界”的“所見所聞”。請閱讀教材88頁小字部分對詩歌內容的介紹。(學生集體閱讀課文。)教師:為了更好地了解但丁的《神曲》,我們先來看看這部作品出現的時代大背景吧!同學們可以聯系世界古代史部分大家已經學過的知識點展開思考。(學生自由回答。)教師: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已經學過西歐的中世紀是個特別“黑暗”的時代。基督教會成了當時封建社會的精神支柱,它建立了一套嚴格的等級制度,把上帝當作絕對的權威。不但文學、藝術、哲學得遵照基督教的經典—《圣經》的教義,就連人們的喜怒哀樂都不可違背宗教信條,否則,宗教法庭就要對其予以制裁,甚至處以死刑。直到但丁生活的時代,宗教和世俗的雙重壓迫讓人不得不完全聽命于神的旨意,不能有自身情感意愿表露。作為誕生于這樣一種宗教高強度壓制下的黑暗時代的作品,《神曲》想要表達怎樣的思想內容呢?(學生思考回答。)教師:《神曲》這部長詩不但揭露了教士的貪婪和荒淫,甚至敢于把死去的和在世的教皇倒吊在“地獄”的火爐上備受煎熬。同時,整部作品敘述了主人公在戀人的指引下展開幻游,在“天堂”見到了美好,感受到了幸福。作者還根據自己的判斷,把令人崇敬而基督教禁止上天堂的人送入“天堂”。所以,《神曲》在諷刺和抨擊教會的黑暗、教皇的陰謀、封建統治的無序以及人類的貪婪、淫亂和利己的同時,塑造出真善美的象征,是對人本身的贊美和對現世生活的關注。這才是但丁作品的最大價值所在,也是他被譽為“由舊時代走向新時代的第一位詩人”的原因。當然,但丁還有一個更響亮的稱號—文藝復興的先驅。到這里,結合前面我們得到的各方面信息,終于可以給文藝復興下個定義了:文藝復興是在12-16世紀的歐洲,以意大利為中心,掀起的一場反封建、反神學的資產階級思想文化運動。從字面意思看,文藝復興似乎想從古代希臘羅馬的哲學、文學和藝術作品中汲取營養,作為反對宗教神學的思想武器,使得古典文化得以“再生”。可是,實際情況是這樣嗎?讓我們再從兩部代表作品中發現真相吧!(二)體現人之本性是這階段代表作品的共性嗎?學生活動:分組學習。借助課本內容,探討達·芬奇繪畫作品《蒙娜麗莎》和莎士比亞的戲劇作品分別是怎樣體現對人本身的贊美和對現世生活的關注的。任意闡述一點,言之成理即可。【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文學藝術作品所表達的細節,去發現作品背后想要傳遞的重要思想,找到作品的共性和歷史的真相。教師:《蒙娜麗莎》把繪畫對象定為一位普通的婦女,表現了對人本身的關注。而畫作表現的是她安詳的神態,淡淡的微笑,身體的健康與活力等,這都是對現實生活中人與人性的贊美和肯定,代表了新興資產階級的審美情趣和理想追求。莎士比亞的戲劇,不論是悲劇還是喜劇,都無一例外地體現了人們主張自由,贊美愛情,追求真善美,抨擊封建制度的腐朽等特點。由此可知,文藝復興時期的文藝作品都不約而同地體現了對人本身的贊美和對現世生活的關注。這就是常說的人文主義。究竟什么是人文主義呢?下面的圖一和圖二都稱為“圣母子像”,你能判斷出哪一幅是文藝復興之前的作品,哪一幅是文藝復興以后的作品嗎?并請說明理由。(學生回答,并說明理由。)教師:圖一的圣母表情呆板僵硬,這是文藝復興之前提倡神性時期的圣母。圖二的圣母親切平和、溫柔和藹,這是文藝復興時期提倡人性的體現。接下來,請翻看教材88頁正文部分的文字和91頁“史海拾貝”《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進一步理解人文主義的含義及其與文藝復興的內在聯系。(學生回答。)教師:人文主義的實質是以人為本,肯定人性,肯定現世生活。人文主義是文藝復興出現的思想背景,又是文藝復興的核心思想,是新興資產階級同宗教神學斗爭的思想武器,也是推動文藝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所以,人文主義是文藝復興時期各種成果的共性。因此可以說,文藝復興運動不僅是古典文化的“再生”運動,更是新興資產階級以復興古代希臘羅馬哲學、文學和藝術為口號,反對封建統治與神學禁錮而掀起的一場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意義的思想文化運動。因此可以說:文藝復興不是復古,而是創新!三、探究文藝復興教師:通過今天的觸摸和感悟,我們已經初步領略到了文藝復興時期文學名著與繪畫精品的無窮魅力,也感受到了新的思想文化的蓬勃朝氣。可是,你有沒有想過,為什么是從12世紀開始,在意大利,開始這么一場曠日持久的突破重重障礙的思想文化運動呢?文藝復興“垂青”于此地,“選擇”此時開始,是巧合,還是命中注定呢?(一)文藝復興運動興起的背景教師:根據下列兩幅地圖提供的信息,請大家大膽推測文藝復興率先在12世紀的意大利興起的背景。(學生對比觀看,思考回答。)教師:正如大家觀察猜想的那樣,首先,我們知道意大利位于地中海沿岸,是羅馬帝國的中心,又靠近愛琴海的古代希臘文明地區。古代輝煌的希臘羅馬文化的影響,使意大利匯集了一批文學、藝術、哲學甚至是科學領域的優秀人才。其次,早在12世紀,隨著西歐封建社會的衰落,意大利就率先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城市經濟發達,手工工場涌現。特別是在佛羅倫薩、威尼斯等新興城市中,新興資產階級隊伍不斷壯大,反封建、反神學的意愿也與日俱增。這使得文藝復興運動有了財力支持和動力源泉。因此,資本主義萌芽在意大利出現并發展,是文藝復興運動興起的經濟基礎。那么,文藝復興運動對意大利、世界有怎樣的重大意義呢?(二)文藝復興運動的重大意義(學生閱讀教科書,并思考回答。)教師:文藝復興運動從12世紀的意大利開始,擴展到了西歐其他國家,并一直持續到16世紀。客觀地說,它在文學、藝術、哲學以及自然科學領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涌現出了一大批人文主義的思想文化巨人。它孕育了西歐近現代資產階級文化,為資產階級革命創造了思想文化條件,是人類歷史上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布置作業:完成課后“學習測評”。教學反思:本課教學突出學生體驗學習和掌握學習的過程,體現歷史學習是一個感知一理解一運用的過程。課堂上通過由易到難的層層設問,及時追問,恰當引導,帶領學生在有限的歷史資料中獲取有效信息,得出正確結論。同時,在設計過程中體現了詳略得當的原則,對初中生理解難度較大的但丁和《神曲》,采用教師重點講述的方法;對初中生容易理解的《蒙娜麗莎》和莎士比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