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經濟學 全套課件 高培勇版_第1頁
公共經濟學 全套課件 高培勇版_第2頁
公共經濟學 全套課件 高培勇版_第3頁
公共經濟學 全套課件 高培勇版_第4頁
公共經濟學 全套課件 高培勇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經濟學〔第二版〕高培勇編著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第1章公共部門的經濟活動重點問題資源配置效率:含義與條件市場失靈:社會公共需要公共財政的職能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1.1資源配置效率:含義與條件1.1.1效率的含義:帕累托效率對資源配置效率含義的最嚴謹的解釋,是由意大利經濟學家菲爾弗雷多·帕累托做出的。按帕累托的說法,如果社會資源的配置已經到達這樣一種狀態,即任何重新調整都不可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況變壞的情況下,而使任何一人的境況更好,那這種資源配置的狀況就是最正確的,也就是具有效率的。如果達不到這種狀態,即可以通過資源配置的重新調整而使得某人的境況變好,而同時又不使任何一人的境況變壞,那就說明資源配置的狀況不是最正確的,也就是缺乏效率的。這就是著名的“帕累托效率〞準那么。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1.1資源配置效率:含義與條件1.1.2效率的實現條件:MSB=MSC我們可以將邊際收益和邊際本錢“一分為二〞:按照其覆蓋范圍的大小,區分為“私人的〞邊際收益和邊際本錢與“社會的〞邊際收益和邊際本錢兩類。即所謂私人邊際效益和社會邊際效益、私人邊際本錢和社會邊際本錢。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1.1資源配置效率:含義與條件一種物品或效勞的社會總效益〔totalsocialbenefit,簡寫為TSB〕指人們從消費一定量的該種物品或效勞中所得到的總的滿足程度。一種物品或效勞的社會邊際效益〔marginalsocialbenefit,簡寫為MSB〕那么是指人們對該種物品或效勞的消費量每增加一個單位所增加的滿足程度。社會邊際效益可以通過人們為增加一個單位的某種物品或效勞的消費量所愿付出的貨幣最高額來測定;一種物品或效勞的社會邊際效益,隨其數量的增加而傾向于減少。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1.1資源配置效率:含義與條件一種物品或效勞的社會總本錢〔totalsocialcost,簡寫為TSC〕指的是為生產一定量的物品或效勞所需消耗的全部資源的價值。一種物品或效勞的社會邊際本錢〔marginalsocialcost,簡寫為MSC〕那么指的是每增加一個單位該種物品或效勞的生產量所需增加的資源消耗的價值。社會邊際本錢可以通過為補償因增加一個單位的某種物品或效勞的生產量所消耗的資源價值而需付出的貨幣最低額來測定。一種物品或效勞的社會邊際本錢,隨其數量的增加而傾向于增加。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1.1資源配置效率:含義與條件圖1-1(a)最正確產量的決定BECADMSCMSB20=PO15=P*10=PQ1=10000Q*=15000Q2=20000鋼筆的產量〔支〕價格、效益和本錢〔元〕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1.1資源配置效率:含義與條件圖1-1(b)最正確產量的決定ZTSB-TSCTSCTSBOQ*鋼筆的產量〔支〕社會總效益和本錢〔元〕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1.1資源配置效率:含義與條件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最大化即“帕累托效率〞的條件是:配置在每一種物品或效勞或勞務上的資源的社會邊際效益均等于其社會邊際本錢。用公式表示,即為:MSB=MSC。我們可以得到如下結論:一種具有效率的經濟制度,可使其全社會的資源配置滿足這樣一鐘條件,即每一種物品或效勞的社會邊際效益均等于其社會邊際本錢。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1.2市場失靈:社會公共需要假定我們面對的是價格信號具有充分靈活性和伸縮性的完全競爭市場狀態。其必要條件是:所有的生產資源都為私人所有;所有的交易都在市場上發生,并且每一市場都有眾多的購置者和銷售者;沒有任何購置者或銷售者能夠單獨操縱價格;購置者和銷售者都可享有充分的信息;資源可充分流動并且可無任何阻礙地流向任何使用者。1.2.1完全競爭條件下的資源配置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1.2市場失靈:社會公共需要對消費者的購置行為而言:假設以P代表價格,MPB代表私人邊際效益,MSB代表社會邊際效益,那么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條件可用公式表示為:P=MPB=MSB對生產者的銷售行為而言:假設以P代表價格,MPC代表私人邊際本錢,MSC代表社會邊際本錢,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可以寫成:P=MPC=MSC將上面兩式合并,可得到:P=MPB=MPC=MSB=MSC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1.2市場失靈:社會公共需要經濟學家們得出結論:當上式的條件在所有的市場上和通過市場進行交易的物品或效勞上都得到了滿足時,完全競爭的市場機制可以通過供求雙方的自發調節,而使資源配置到達最正確狀態。問題在于,完全競爭的市場機制畢竟只是一種理論上的理想狀態。在現實經濟生活中,它的五個必要條件不可能同時完全具備。只要缺少其中任何一個條件,市場機制在實現資源配置的效率方面就有可能出現運轉失靈。這時,就要引入公共部門或者說政府部門的經濟活動了。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1.2市場失靈:社會公共需要1.2.2市場機制的失靈:公共物品或效勞導致市場運轉失靈的根本原因,在于價格信號并非總是能充分地反映社會邊際效益和社會邊際本錢。一個突出的例子,就是“公共物品或效勞〞〔publicgoodsorservice〕。這類物品或效勞具有消費的非競爭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市場機制的作用既然在公共物品或效勞上發生失靈,它的生產或提供自然要另辟他徑--非市場的方式。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1.2市場失靈:社會公共需要效率并不是評判社會資源配置狀況的唯一標準。在很多情況下,公平也是必須加以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在市場經濟中可以觀察到的一個根本領實是,由市場所決定的居民收入的初次分配--納稅前收入的分配--并不公平。市場機制的作用既然在收入分配方面發生失靈,對于它的調節自然也要另辟他徑--非市場的方式。1.2.3市場機制的失靈:收入分配不公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1.2市場失靈:社會公共需要1.2.4市場機制的失靈:經濟穩定開展從微觀上考察,資源配置的效率是可以運用帕累托效率準那么來評判的。但假設將該準那么推廣到宏觀,那么就顯得有些不夠用了。宏觀經濟領域資源配置效率即宏觀經濟效率的評判,還需要借助于其他的指標,即就業、物價水平和經濟增長。自發的市場機制并不能自行趨向于充分就業、物價穩定和適度的經濟增長。既然市場機制本身不具有保證持續穩定增長的可能,經濟穩定開展的目標亦要借助外力--非市場的方式--加以實現。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1.2市場失靈:社會公共需要1.2.5小結:政府經濟活動的范圍政府生產或提供公共物品或效勞調節收入分配促進經濟穩定開展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1.3公共財政的職能1.3.1資源配置職能公共財政之所以履行資源配置的職能,歸結起來,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其一,公共物品或效勞的存在。其二,外部效應〔Externality〕的存在。其三,不完全競爭狀態的存在。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1.3公共財政的職能1.3.2調節收入分配職能公共財政之所以履行調節收入分配的職能,是因為收入分配不公現象的存在。公共財政可以說天然地具有作為進行再分配工具的有利條件:政府擁有強制征稅的權力,這使得它可以大規模地介入國民收入的分配過程,通過稅制設計上的巧妙安排,把資金從那些應該減少收入的人們手中征集上來,然后,再通過各種類型的轉移性支出工程,把資金移轉給那些應該增加收入的人們。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1.3公共財政的職能1.3.3促進經濟穩定開展職能職能公共財政之所以履行穩定經濟的職能,是由于市場經濟不可能自動、平穩地向前開展。穩定經濟,就是指政府作為市場上的一種經濟力量,運用宏觀上的經濟政策手段有意識地影響、調控經濟,實現既無失業又無通貨膨脹的經濟增長。這一概念是建立在市場經濟不可能自動、平穩地向前開展的認識根底上的。在政府所擁有的各種宏觀經濟政策手段中,公共財政的地位舉足輕重,它在維持總供求的大體制方面具有無法被替代的作用。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關鍵術語公共經濟公共財政帕累托效率社會邊際效益社會邊際本錢公共物品或效勞外部效應公共地悲劇社會公共需要免費搭車者公共財政職能資源配置職能調節收入分配職能促進經濟穩定開展職能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復習思考題1.什么是社會公共需要?2.政府經濟活動的范圍是如何界定的?3.公共財政要擔負哪些職能?4.簡要解釋MSB=MSC的含義。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第2章外部效應重點問題外部效應:分類和事例外部效應與資源配置效率外部效應的內在化:政府的矯正措施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外部效應外部效應是指某些個人或企業的經濟行為影響了其他人或企業,卻沒有為之承擔應有的本錢費用或沒有獲得應有的報酬的現象。問題:當存在外部效應時,人們在經濟活動中決策所依據的價格P,既不能精確地反映其全部的社會邊際效益MSB,也不能精確地反映其全部的社會邊際本錢MSC。結果:價格失真,從而使得社會資源配置發生錯誤,達不到帕累托效率的最正確狀態。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2.1外部效應:分類和事例2.1.1外部效應的分類方法按承受者不同:——生產活動的外部效應和對生產的外部效應按發起者不同:——生產活動的外部效應和消費活動的外部效應按結果不同:——正的外部效應和負的外部效應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2.1外部效應:分類和事例外部效應八種排列①消費活動產生正的消費外部效應②消費活動產生正的生產外部效應③消費活動產生負的消費外部效應④消費活動產生負的生產外部效應⑤生產活動產生正的消費外部效應⑥生產活動產生正的生產外部效應⑦生產活動產生負的消費外部效應⑧生產活動產生負的生產外部效應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2.1外部效應:分類和事例2.1.2正的外部效應和負的外部效應正的外部效應PositiveExternality負的外部效應

NegativeExternality外部效應根本分類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正的外部效應:也稱為外部效益或外部經濟。指給交易雙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帶來的未在價格中得以反映的經濟效益。買賣雙方均未意識到其間交易會給其他人或企業帶來益處。負的外部效應:也稱為外部本錢或外部不經濟。指給交易雙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帶來的未在價格中得以反映的本錢費用。買賣雙方均未意識到其間交易會給其他人或企業帶來損害。2.1外部效應:分類和事例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在存在外部效應的情況下,私人的邊際效益和邊際本錢會同社會的邊際效益和邊際本錢發生偏離。由于決定企業或居民的經濟選擇的是私人邊際效益和私人邊際本錢,而不是社會邊際效益和社會邊際本錢,所以,當企業或居民僅從自身的利益出發,而忽略了外部效應帶給其他企業或居民的效益和本錢時,其所做出的決策很可能會使資源配置發生錯誤。2.2外部效應與資源配置效率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負的外部效應的最關鍵問題,就是帶有負的外部效應的物品或效勞的價格,不能充分反映用于生產或提供該種物品或生產要素的社會邊際本錢。可用外部邊際本錢(簡寫為MEC)來表示這種因增加一個單位的某種物品或效勞的產量而給第三者所帶來的額外的本錢。外部邊際本錢是生產某一物品或提供某一效勞的社會邊際本錢的一局部,但它未在該種物品或效勞的價格中得到反映。2.2.1負的外部效應與資源配置效率2.2外部效應與資源配置效率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圖2-1外部邊際本錢和外部總本錢:MEC不變的情況5040203010TECOMEC10〔a〕0(b)紙張的產量〔噸〕外部邊際本錢〔元/噸〕紙張的產量〔噸〕2.2外部效應與資源配置效率外部總本錢〔元/噸〕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圖2-2外部邊際本錢和外部總本錢:MEC遞增的情況TECOMEC〔a〕0(b)紙張的產量〔噸〕外部邊際本錢〔元/噸〕紙張的產量〔噸〕2.2外部效應與資源配置效率外部總本錢〔元/噸〕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圖2-3市場均衡,負的外部效應與資源配置效率GD=MSB110S=MPCO4.5鋼筆的產量〔支〕價格、效益和本錢〔元〕2.2外部效應與資源配置效率101051005MPC+MEC=MSCAB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帶有正的外部效應的物品或效勞的價格,不能充分反映該種物品或效勞所能帶來的社會邊際效益MSB。事例:疫苗接種——其他人減少接觸感染的時機——整個社會因此受益2.2外部效應與資源配置效率2.2.2正的外部效應與資源配置效率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外部邊際效益:Marginalexternalbenefit因增加一個單位的某種物品或效勞的消費而給第三者所帶來的額外的效益。用來解釋正的外部效應如何扭曲資源配置——MSB=MPB+MEB——當存在正的外部效應時,MSB>MPB——物品〔或效勞〕的生產和銷售將會出現缺乏狀態。2.2外部效應與資源配置效率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圖2-4市場均衡,正的外部效應與資源配置效率ZD=MPB45S=MSCO10疫苗接種量〔萬人次〕價格、效益和本錢〔元〕2.2外部效應與資源配置效率10302512MPB+MEB=MSBHU10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在現實經濟生活中,一種物品〔或效勞〕的外部邊際效益往往不是固定不變的,它很有可能隨其消費量的增加而遞減。前面所說的疫苗接種的例子就是一個典型。每一人次的接種所帶來的外部邊際效益是會隨接種人次的增加而逐漸減少的。其中的原因不難理解,隨著接種人次的增加,疾病傳播的可能在遞減,擔憂感染疾病的人數在遞減,給外部帶來的邊際效益自然也是要遞減的。一旦出現這種情況,當接種人次到達一定水平時,接種疫苗所帶來的外部邊際效益將最終趨向于零。2.2外部效應與資源配置效率2.2.3正的外部效應:外部邊際效益遞減的情況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圖2-5正的外部效應:外部邊際效應遞減的情況FMPB16S=MSCO10疫苗接種量〔萬人次〕價格、效益和本錢〔元〕2.2外部效應與資源配置效率B302512MPB+MEB=MSBCD2020S'=MSC'A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2.3外部效應內在化:政府的矯正措施2.3.1外部效應的內在化外部效應的內在化用以解釋政府對外部效應的矯正措施。著眼于調整MPB和MPC。當調整到足以使個人或企業的決策考慮其所產生的外部效應,即實際的MSB和MSC時,內在化實現。具體說,外部效應內在化就是外部效應的邊際價值被定價了。——負的外部效應:MEC加計到MPC之上。——正的外部效應:MEB加計到MPB之上。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2.3外部效應內在化:政府的矯正措施2.3.2矯正性的稅收與

負的外部效應的內在化著眼于MPC的調整,即征收相當于MEC大小的稅收,將MPC提高到與MSC一致的水平。特征:MEC=稅額事例:對造紙行業征收污染稅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圖2-6矯正性的稅收FD=MSBS=MPCO4.5紙張的產量〔萬噸〕價格、效益和本錢〔元〕2.3外部效應內在化:政府的矯正措施B1051005HG95JS'=MPC+T=MSCA110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2.3外部效應內在化:政府的矯正措施矯正性稅收作用歸納:將MEC加計到MPC之上。增加紙張的生產本錢和售價,進而將產量減少至MSB=MSC的最正確水平。將局部收入從紙張生產者手中轉移給遭受損害或需要政府提供效勞的企業和個人。將水資源的污染減少至可容忍水平〔但不能減少至零〕。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2.3.3矯正性的財政補貼與正的外部效應的內在化矯正性的財政補貼著眼于私人邊際效益的調整。其操作方法是:對帶有正的外部效應的物品或效勞的消費者,按照該種物品或效勞的外部邊際效益的大小發放財政補貼,以此將補貼物品或效勞的私人邊際效益提高到同社會邊際效益相一致的水平,實現正的外部效應的內在化。所以,矯正性的財政補貼的突出特征是其數額與外部邊際效益相等。2.3外部效應內在化:政府的矯正措施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圖2-7矯正性的財政補貼RD=MPBS=MSCO10價格、效益和本錢〔元〕2.3外部效應內在化:政府的矯正措施V302512YZ10XD'=MPB+W=MSBW45疫苗接種量〔萬人次〕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將MEB加計到MPB之上。增加對帶有正的外部效應的物品或效勞的需求,降低消費者支付的凈價格,進而將產量調整至MSB=MSC的最正確水平。增加對帶有正的外部效應的物品或效勞的消費者所獲效益,鼓勵這類物品或效勞的消費。矯正性財政補貼作用歸納2.3外部效應內在化:政府的矯正措施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關鍵術語外部效應負的外部效應正的外部效應外部效益外部本錢外部效應的內在化矯正性的稅收矯正性的財政補貼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復習思考題1.什么是外部效應?2.舉例說明負的外部效應與正的外部效應對資源配置效率的影響。3.矯正性的稅收和財政補貼的作用機制是怎樣的?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第3章公共物品與效勞重點問題純粹的公共物品或效勞純粹的公共物品與純粹的私人物品:需求分析純粹公共物品的配置效率林達爾均衡和免費搭車者混合物品或效勞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3.1純粹的公共物品或效勞3.1.1公共物品與私人物品:特性的比較效用的非可分割性Non-divisibility消費的非競爭性Non-rivalness受益的非排他性Non-excludability公共物品私人物品效用的可分割性Divisibility消費的競爭性Rivalness受益的排他性Excludability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純粹的公共物品是同時滿足效用的非可分割性、消費的非競爭性、受益的非排他性三個特性的公共物品。純粹的公共物品或效勞,對全體社會成員有正的外部效應。3.1純粹的公共物品或效勞純粹的公共物品或效勞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分配本錢〞與“生產本錢〞消費的非競爭性,意味著增加一個消費者的邊際本錢為零——分配本錢生產任何一個追加的公共物品的邊際本錢永遠是正的——生產本錢3.1純粹的公共物品或效勞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圖3-1〔a〕消費純粹公共物品的邊際本錢3.1純粹的公共物品或效勞在一定數量的純粹公共物品上增加任何數量的消費者時的邊際本錢本錢〔元〕200消費者的數量O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圖3-1〔b〕生產純粹公共物品的邊際本錢3.1純粹的公共物品或效勞生產純粹公共物品的邊際本錢本錢〔元〕200純粹公共物品的數量OMC=AC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饅頭——純粹的私人物品:滿足效用的可分割性、消費的競爭性、收益的排他性。供暖——純粹的公共物品:滿足效用的非可分割性、消費的非競爭性、收益的非排他性。3.1純粹的公共物品或效勞3.1.2

一個典型的事例:饅頭與供暖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3.1.3判定公共物品的步驟3.1純粹的公共物品或效勞第一步,看該種物品或效勞的效用是否具有非可分割性。如果具有非可分割性,那么轉入第二步分析。第二步,看該種物品或效勞的消費是否具有非競爭性。如果具有非競爭性,那么轉入第三步分析。第三步,看該種物品或效勞的受益在技術上是否具有非排他性。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根據私人物品或效勞的特性,對某種純粹的私人物品或效勞的市場需求,可以通過加總某一時間內市場上所有單個消費者在各種價格水平上對該種私人物品或效勞的需求量而得出。只要能計算出每個消費者在一定時間內,在各種可能的價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夠購置的某種純粹的私人物品或效勞的數量,又知道市場上有多少消費者〔購置者〕,便可得到對該種私人物品或效勞的市場需求。只要知道每個消費者個人需求曲線,通過把某種純粹的私人物品或效勞市場上的所有消費者〔購置者〕的需求曲線水平相加,即可得出對該種私人物品或效勞的市場需求曲線。3.2.1對純粹的私人物品的需求:水平相加3.2純粹的公共物品與純粹的私人物品:需求分析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3.2.2對純粹的公共物品的需求:垂直相加3.2純粹的公共物品與純粹的私人物品:需求分析所有消費者必須同時消費同樣數量的純粹公共物品消費者無法調整其對純粹公共物品的消費量,使得P=MB事實上,由于受益非排他性的存在,純粹的公共物品是不能定價的垂直相加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私人物品或效勞:每個消費者都是既定價格的接受者,他所能調整的只是其消費的數量——水平相加公共物品或效勞:每個消費者所面對的是同樣數量的公共物品,但他所愿支付的價格〔MB〕是不一樣的——垂直相加3.2純粹的公共物品與純粹的私人物品:需求分析原因分析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3.3純粹公共物品的配置效率3.3.1MSB=MSC:公共物品同樣適用社會資源配置效率最大化的條件MSB=MSC,同樣適用于公共物品MSB=MPB+MEB=∑MB純粹公共物品的配置效率的實現條件MSB=∑MB=MSC純粹的公共物品的生產給所有社會成員帶來正的外部效應〔外部效益〕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3.3.2一個數字的例子保安的數量1234MBA300250200150MBB250200150100MBC20015010050∑MB7506004503003.3純粹公共物品的配置效率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簡單歸納3.3純粹公共物品的配置效率假定保安的工資為每人450元,且可雇傭量無限,即AC=MC=450元D=∑MB=MSBMC=AC=MSC均衡點為E,最正確雇傭量為3人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物品的供給:市場機制存在失靈假設保安費用由單一消費者支付,那么保安數量為零——顯然是沒有效率的最正確雇傭量為3人,MSB=MSC公共物品或效勞必須以非市場方式提供3.3純粹公共物品的配置效率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3.4林達爾均衡和免費搭車者3.4.1一種公共物品的供給方式:自愿捐獻與本錢分擔成員人數較少的社會中,通過自愿捐獻和本錢負擔的合作方式,有可能使得公共物品或效勞的供給量到達最正確水平。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3.4.2林達爾均衡條件與免費搭車者的出現假設每一社會成員都按其所獲MB的大小而捐獻自己應分擔的公共物品的資金費用,公共物品的供給量可以到達具有效率的最正確水平。3.4林達爾均衡和免費搭車者林達爾均衡〔LindahlEquilibrium〕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每一社會成員都愿準確披漏其MB,不存在隱瞞或低估從而逃避應負擔本錢費用的動機。每一社會成員都清楚了解其他人的嗜好和收入狀況,甚至清楚掌握任何一公共物品可給彼此帶來的真實的MB,不存在隱瞞個人MB的可能。林達爾均衡條件3.4林達爾均衡和免費搭車者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人口眾多社會中,沒有人能做到對其他所有成員無所不知,存在隱瞞MB的可能。——不存在林達爾均衡免費搭車者——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種有理性的選擇。公共的悲劇——所有社會成員都免費搭車,那么出現公共的悲劇,社會成員越多越嚴重。存在問題3.4林達爾均衡和免費搭車者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物品或效勞不可或缺免費搭車者問題不可防止只有依靠政府部門使用非市場的方式〔公共財政〕來解決有效途徑——強制性的融資方式3.4.3公共財政:免費搭車者問題的解決3.4林達爾均衡和免費搭車者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概念:居于純粹的公共物品或效勞與純粹的私人物品或效勞之間,兼有公共物品或效勞以及私人物品或效勞的特性類型:——擁擠性的公共物品——價格排他的公共物品3.5.1混合物品的概念3.5混合物品或效勞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擁擠性的公共物品Congestiblepublicgoods隨著消費者人數的增加而產生擁擠,從而減少消費者可從中獲得的效益。在消費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競爭性。消費者的人數到達擁擠點之后,人數再增加,MC≠0。事例:公路3.5混合物品或效勞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價格排他的公共物品3.5混合物品或效勞Price-excludablePublicGoods效益可以定價,從而可在技術上實現排他。特點:——名義上向全社會提供,即誰都可以享用——在受益上可以排他,即誰花錢誰受益事例:政府興建的公園、公辦學校和醫院。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3.5.2混合物品的供給3.5混合物品或效勞既可以由私人部門通過市場提供,也可以由政府部門直接提供,或是由政府部門給予補助的方法通過市場提供。價格排他的公共物品的供給——市場提供,政府必須補貼——政府提供,利用市場機制擁擠性的公共物品的供給——政府提供,收取使用費,如公路、橋梁——市場提供,政府補貼,如影劇院、體育設施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關鍵術語公共物品或效勞私人物品或效勞效用的非可分割性消費的非競爭性受益的非排他性免費搭車者純粹的公共物品或效勞純粹的私人物品或效勞林達爾均衡混合物品或效勞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復習思考題1.相對于私人物品或效勞來說,公共物品或效勞具有哪些特性?2.什么是純粹的公共物品或效勞?什么是純粹的私人物品或效勞?二者有哪些區別?3.如何實現純粹的公共物品或效勞的配置效率?4.什么是林達爾均衡?5.什么叫免費搭車者?如何解決免費搭車者問題?6.什么是混合物品或效勞?混合物品或效勞是怎樣供給的?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第4章公共選擇重點問題多數規那么下的公共物品的供給投票結果的唯一性和循環性投票交易政治行為的分析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4.1多數規那么下的公共物品的供給4.1.1簡單多數規那么公共選擇是根據既定的規那么并通過許多人的政治交互作用而做出的,就公共物品供給數量和融資方式達成協議最常用的規那么——簡單多數規那么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4.1多數規那么下的公共物品的供給4.1.2政治均衡PoliticalEquilibrium假設一個社會的人們根據既定的規那么,就一種或多種公共物品的供給量以及相應的稅收份額的分配達成了協議,就取得了所謂的政治均衡。稅收份額taxshares—事先公布的社會成員必須承擔的稅收數額對所有投票者來說,∑ti=平均本錢稅收份額的大小決定于公共物品的生產本錢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在形式上,公共選擇的決策是通過投票而作出的。對一個人來說,最偏好的結果是公共物品數量到達這樣的水平——他所須承擔的t等于該物品對他的MB投票的結果取決于稅收份額的分布狀況,取決于公共物品的效益分布。4.1多數規那么下的公共物品的供給4.1.3投票與決策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圖4-1投票者最偏好的政治均衡每單位產量的稅收稅收t產量O4.1多數規那么下的公共物品的供給ZMBQ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4.1.4簡要的歸納:政治均衡的決定因素4.1多數規那么下的公共物品的供給公共選擇的規那么公共物品或效勞的平均本錢和邊際本錢投票者獲得與提案有關的本錢和效益的信息的難易程度稅收份額在投票者之間的分布狀況公共物品或效勞的效益在投票者之間的分布狀況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4.1.5多數規那么下的政治均衡:一個模型假定投票者就某種公共物品的產量作出抉擇,該物品平均本錢AC既定,稅收份額已公布,每人繳納同樣稅收ti=AC/n。事例:7個投票者就保安雇用數量的提案進行投票4.1多數規那么下的公共物品的供給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4.1多數規那么下的公共物品的供給4.1.6中間投票者中間投票者最偏好的結果處于所有投票者最偏好的結果的中間狀態中間投票者定理Medianvoterrule:假設所有投票者對公共物品的邊際效益曲線均呈向右下方傾斜狀態,那么中間投票者最偏好的公共物品的產量,就是簡單多數規那么下的政治均衡。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中間投票者定理啟示4.1多數規那么下的公共物品的供給多數規那么下的反映中間投票者意愿的提案最終獲勝。當有兩種以上的方案可供選擇時,多數規那么并不能保證51%的投票者將獲得他們最偏好的結果,實際上只有中間投票者獲得最偏好結果。多數規那么所保證的是,所有投票者最偏好的結果和最終達成的政治均衡偏離度最小。任一政黨或政治家要想贏得極大量選票,必須使自己的競選方案符合中間投票者的意愿。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單峰偏好Single-peakedPreference多峰偏好Multiple-peakedPreference4.2.1單峰偏好與多峰偏好4.2投票結果的唯一性和循環性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事例4.2投票結果的唯一性和循環性3人組成的小社會就每年燃放焰火次數進行表決每燃放一次焰火費用為200元三人必須承擔稅收份額為:tA=100元,tB=75元,tC=25元面臨選擇:每年燃放1次、2次、3次根據簡單多數規那么決定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簡要歸納4.2投票結果的唯一性和循環性人們的偏好結構有單峰和多峰之別單峰偏好意味著人們最理想的結果只有一個多峰偏好意味著人們最理想的結果不止一個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4.2.2配對投票:循環現象的出現當有三個或更多方案備選時,就其中任意兩個方案進行投票,就是“配對投票〞。事例:燃放焰火4.2投票結果的唯一性和循環性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配對投票結果:循環現顯出現4.2投票結果的唯一性和循環性按照所進行的配對投票中的次序不同,三種可以選擇的提案都可以在簡單多數下獲勝——“循環性〞。投票結果具有不確定性,政治均衡亦不存在了。原因是多峰偏好的存在新的事例:投票者B→投票者B’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單峰與多峰下投票小結4.2投票結果的唯一性和循環性假設所有投票者的偏好都呈單峰形,多數規那么下的投票結果就是惟一的,不會出現循環。如果多數規那么下的投票結果出現了循環,那就說明至少有一個投票者的偏好是多峰的。只要所有投票者的偏好都是單峰形的,結果唯一:中間偏好峰即反映中間投票者最偏好的結果的提案獲勝。只要所有投票者的偏好都是單峰形的,那么不管稅收份額如何,中間投票者定理成立。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4.2.3多峰偏好的存在4.2投票結果的唯一性和循環性邊際效益遞減規律——任何物品或效勞的邊際效益都是隨其數量的增加而減少。多峰偏好同公共物品的邊際效益的遞減趨勢相矛盾純粹公共物品或效勞的邊際效益遞減,意味著投票者的偏好是單峰的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存在的問題4.2投票結果的唯一性和循環性邊際效益遞減和單峰偏好的一致性,并不能排除多峰偏好的存在。事實上,可能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公共物品產量的提案,在多峰偏好的作用下均獲得多數贊成票。事例:人們對公立學校預算提案投票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4.3.1互投贊成票4.3投票交易互投贊成票Logrolling投票者必須同時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提案投票既有投票者贊成的,也有其反對的投票者對提案具有不同的偏好程度,愿意就那些與其關系重大的問題進行投票交易事例:就兩項提案投票,一項可給石油生產者帶來利益,另一項可給食品生產者帶來利益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投票交易4.3投票交易只有在與提案有關的效益和損失不對稱的情況下才會發生;假設互抵那么沒有此動機。好處:大大增加了某些提案在多數規那么下獲得通過的可能性。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4.3.2隱含的投票交易4.3投票交易隱含的投票交易:Implicitlogrolling當分別代表不同利益集團的兩個或更多的議題被組合在一起,讓投票者就此進行投票,隱含的投票交易就會發生。事例:兩個本來不相關的議題——對紡織品進口限額和新型轟炸機的研制被放在同一項提案中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隱含的投票交易4.3投票交易每一特殊利益集團是否對組合性的包括一攬子工程的提案投贊成票,取決于其對這些工程的相對偏好程度。假設獲得的效益>遭受的損失,即可帶來正的凈效益條件下,投贊成票,進行隱含的投票交易。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4.3.3投票交易與效率4.3投票交易事例:三個公民組成的社會就兩項提案投票平安保障——保安雇用——MC=AC=300元社會娛樂——焰火燃放——MC=AC=300元每一投票者必須為每一單位的公共物品承擔100元的稅收簡單多數原那么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無投票交易結果就焰火燃放和保安雇傭兩項提案分別投票,無投票交易,簡單多數規那么下的結果是——既不提供社會娛樂,也不提供平安保障存在投票交易將兩項提案合二為一A和C雙雙投贊成票原不可能單獨表決通過的方案,放在一起表決時卻通過了4.3投票交易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4.4.1投票還是不投票:投票者4.4政治行為的分析投票者投票與否,取決于兩個因素:——參加投票的效益和本錢——投票對公共選擇產生影響的可能性一般而言,行使公民權所帶來的滿足和利益,以及不投票所面臨的社會壓力,或者是法律義務,大多數人會投票。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4.4.2選票極大化:政治家〔政黨〕4.4政治行為的分析在有關政府的作用和其他問題上意見一致或相似的人們,組合成一個勢力集團——政黨在多數規那么下,一個政黨在選票極大化上獲得成功,便贏得選舉;選票極大化是多黨制社會中成功獲得政治權力的先決條件。競選方案設法向符合中間投票者意愿的結果傾斜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4.4.3公共權力極大化:政府部門〔官員〕4.4政治行為的分析政府機構提供公共物品區別于私人部門提供私人物品追求公共權力極大化→預算規模的極大化→公共物品供給量過剩→資源浪費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4.4.4特殊利益集團:一股不可無視的力量4.4政治行為的分析謀求增加對其成員有利的政府支出的院外活動區別于政黨手段——對政府官員、投票者施加壓力或影響問題——以其他人的境況因此而變壞為前提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關鍵術語簡單多數規那么政治均衡多峰偏好稅收份額中間投票者配對投票互投贊成票投票交易隱含的投票交易政治家〔政黨〕選票極大化權力極大化特殊利益集團單峰偏好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復習思考題1.何謂政治均衡?2.如何理解中間投票者定理?3.舉例說明投票決策中的單峰偏好、多峰偏好對配對投票結果的影響4.何謂投票交易和隱含的投票交易?投票交易對資源配置效率有什么影響?5.簡要分析參與公共選擇過程的投票者、政治家(政黨〕、政府部門〔官員〕以及特殊利益集團的行為特點。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第5章公共支出重點問題公共支出的結構公共支出的經濟影響:消耗性支出公共支出的經濟影響:轉移性支出公共支出模型:關于公共支出增長現象的解釋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5.1公共支出的結構5.1.1公共支出:理論分類按公共支出的性質分類〔重點分析〕——消耗性支出、轉移性支出按公共支出的目的分類——預防性支出、創造性支出按政府對公共支出的控制能力分類——可控制性支出、不可控制性支出按公共支出的受益范圍分類——一般利益支出、特殊利益支出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消耗性支出5.1公共支出的結構Exhaustiveexpenditures直接表現為政府購置物品或效勞的活動包括購置進行日常政務活動所需的或用于進行投資所需的物品或效勞的支出政府一手付出資金,另一手獲得物品或效勞,并運用這些物品或效勞履行政府的各項職能。反映了公共部門占用社會資源的要求,排除了私人部門運用它們的可能性,計入GDP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5.1公共支出的結構轉移性支出Transferexpenditures直接表現為貨幣的無償的、單方面的轉移包括養老金、補貼、債務利息、失業救濟金等政府付出了資金,卻無任何資源可得并不反映公共部門占用社會資源的要求,轉移只是在社會成員之間的資源再分配,公共部門只充當中介人作用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5.1公共支出的結構消耗性支出是社會總需求一局部,直接影響生產、就業及社會總需求,間接影響GDP分配;轉移性支出是資金使用權的轉移,間接影響生產、就業及社會總需求,直接影響GDP分配。在公共支出總額中,假設消耗性支出比重大,說明直接通過公共財政配置的社會資源規模較大,即資源配置職能強;假設轉移性支出比重大,說明公共財政對GDP分配的直接影響大,即調節收入分配職能強。區分消耗性支出與轉移性支出

——較強的經濟分析意義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5.1.2公共支出:預算分類5.1公共支出的結構國防支出外交事務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經濟建設支出社會文教支出保護環境和自然資源支出政府債務支出其他支出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5.2.1消耗性支出對流通領域的影響5.2公共支出的經濟影響:消耗性支出社會總需求=C+I+G政府的消耗性支出對社會總需求的形成有著重大影響消耗性支出是各種物品或效勞的銷售得以實現的一個不可或缺的條件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5.2.2消耗性支出對生產領域的影響5.2公共支出的經濟影響:消耗性支出消耗性支出增加——通過社會總需求的相應變動而導致社會生產規模擴大消耗性支出減少——通過社會總需求的相應變動而導致社會生產規模萎縮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5.2.3消耗性支出對分配領域的影響一方面,政府消耗性支出結構變動,有關企業的利潤有增有減,整個社會的收入分配狀況相應變化。另一方面,政府消耗性支出總量變化,GDP、資本利潤率、工資率等都會發生相應變化。5.2公共支出的經濟影響:消耗性支出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5.3.1轉移性支出對流通領域的影響5.3公共支出的經濟影響:轉移性支出通過對社會總需求構成中的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的作用來實現制約社會總需求的形成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5.3.2轉移性支出對生產領域的影響5.3公共支出的經濟影響:轉移性支出如轉移性支出的對象是個人或居民,如居民生活補貼,對生產的影響是間接的。如轉移性支出的對象是企業,如企業生產補貼,對生產的影響是直接的。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5.3.3轉移性支出對分配領域的影響5.3公共支出的經濟影響:轉移性支出在GDP已經完成初次分配的根底上進行的再分配有利于轉移性支出的對象有可能改變在初次分配中形成的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5.3.4一個簡化了的事例:食品券補貼5.3公共支出的經濟影響:轉移性支出對低收入家庭發給“食品券〞受領著可憑券購置一定數量的食品區別食品券、貨幣兩種形式食品補貼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食品券補貼小結5.3公共支出的經濟影響:轉移性支出食品券補貼可有效地增加受領者的食品消費量食品券補貼可有效地提高受領者所獲得的效用水平貨幣形式的食品補貼較之食品券形式的食品補貼,在增加受領者食品消費量上的效應小,在增加獲得總體效用水平上效應大食品補貼的發放,無論是以食品券形式,還是以貨幣形式,作用范圍不僅僅限于食品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5.4.1政府活動擴張法那么5.4公共支出模型:

關于公共支出增長現象的解釋瓦格納〔AdolphWagner〕解釋:——社會“環境條件〞和各種關系復雜化的需要——政府從事物質生產的經濟活動越來越增加——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或效勞范圍越來越大結論:政府活動不斷擴張所帶來的公共支出的不斷增長是社會經濟開展的一個客觀規律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5.4.2公共收入增長引致說5.4公共支出模型:

關于公共支出增長現象的解釋皮考克和懷斯曼〔PeacockandWiseman)解釋:——內在因素,指公共收入的增加——外在因素,指動亂時期如戰爭、饑荒結論:公共收入和公共支出總是同步增長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5.4.3公共支出增長的開展模型5.4公共支出模型:

關于公共支出增長現象的解釋馬斯格雷夫和羅斯托〔MusgraveandRostow〕用經濟開展階段論,即經濟開展早期階段、中期階段、成熟階段對公共支出需求的不斷增長來解釋關于公共支出的結構在長時期中的變化模型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5.4.4非均衡增長模型5.4公共支出模型:

關于公共支出增長現象的解釋鮑莫爾〔Baumol〕將國民經濟區分為兩個部門:——生產率不斷提高的部門——社產率緩慢提高的部門結論:政府部門生產率偏低,規模必然越來越大,負擔越來越重。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關鍵術語消耗性支出轉移性支出創造性支出可控制性支出不可控制性支出一般利益支出特殊利益支出政府活動擴張法那么公共收入增長引致說公共支出增長的開展模型非均衡增長模型預防性支出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復習思考題1.公共支出在理論上和統計上分別應做怎樣的分類?2.消耗性支出對流通、生產和分配領域的影響是怎樣的?3.轉移性支出對流通、生產和分配領域的影響是怎樣的?4.簡要解釋公共支出不斷增長的現象。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第6章公共預算:決策及其經濟分析重點問題幾個相關概念公共預算決策程序公共預算決策:時機本錢分析公共預算決策的經濟分析:本錢-效益分析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6.1幾個相關的概念6.1.1公共預算公共預算指的是政府部門在每一個財政年度的全部公共收支結構一覽表,簡言之,是政府部門的公共收支方案。功能:——反映和規定政府部門的活動范圍、方向和重點——監督政府收支運作的途徑和窗口——控制公共支出規模的有效手段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6.1.2預算年度6.1幾個相關的概念亦稱財政年度編制和執行預算所應依據的法定時限,是預算收支起訖的有效期限兩種預算年度:歷年制、跨年制決定因素:

——每年公共收入的旺季

——每年立法機關召開會議的日期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6.1.3公共預算的分類6.1幾個相關的概念分類依據:公共預算的形式——方案表格的安排公共預算的內容——方案指標確實定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公共預算按形式分類

——方案表格的安排6.1幾個相關的概念單式預算——公共收支方案通過一個統一的方案表格來反映復式預算——公共收支方案通過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方案表格來反映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公共預算按內容分類

——方案指標確實定6.1幾個相關的概念增量預算——公共收支方案指標在以前預算年度的根底上,按新的預算年度的經濟開展情況加以調整之后確定零基預算——公共收支方案指標確實定,只以新的預算年度的經濟社會開展情況為依據,不考慮以前的公共收支狀況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6.1.4公共預算的原那么6.1幾個相關的概念公共預算必須具有完整性公共預算必須具有統一性公共預算必須具有年度性公共預算必須具有可靠性公共預算必須具有公開性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6.2.1編制和提出6.2公共預算決策程序聯邦支出預算的編制——行政管理和預算局聯邦收入預算的編制——財政部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6.2.2審議和批準以兩院的預算委員會為主,向國會提出兩次決議,經過批準完成立法手續。6.2公共預算決策程序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6.2.3執行6.2公共預算決策程序收支預算的執行——執行收入預算——執行支出預算授權額和支出額銀行代理國庫制度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6.2.4執行的監督6.2公共預算決策程序美國聯邦預算的監督:財政監督——總統領導,財政機關進行審計監督——國會及其專門機關〔總會計署〕進行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6.3公共預算決策:時機本錢分析公共預算決策的經濟分析:宏觀角度:就整體的預算決策對社會資源配置的影響進行分析——采用時機本錢分析法。微觀角度:就某一工程或方案的公共預算決策對社會資源配置的影響進行分析——采用本錢—效益分析法。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6.3.1時機本錢分析的含義6.3公共預算決策:時機本錢分析以預算資金的社會時機本錢作為評價公共預算決策效率的依據。預算資金的時機本錢——一筆資金由非政府部門轉移到公共部門而導致的非政府部門的效益損失。如果一筆特定的資金交由公共部門使用所能到達的效益,大于留在非政府部門使用所能到達的效益,這筆資金的公共預算決策是具有效率的。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6.3.2進一步的說明:

資源在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間的配置6.3公共預算決策:時機本錢分析邊際效益邊際效益MN00D’ABB’CC’DA’公共物品私人物品圖6-1資源在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間的配置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6.4.1本錢—效益分析的含義6.4公共預算決策的經濟分析:

本錢—效益分析從微觀的角度,對某一工程或方案的公預算決策對社會資源配置的影響進行的分析。把公共預算資金的作用劃分為假設干工程或方案,分別就每個工程或方案核算其效益和本錢。對不同工程和不同方案之間進行比較,確定其優先采用的次序,并摒棄那些社會邊際本錢超過社會邊際效益的工程或方案。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6.4.2本錢—效益分析的步驟計算各個工程或方案的效益和本錢計算各個工程或方案的效益和本錢的比率確定各個工程或方案的優劣次序進行各個工程或方案的抉擇和決策6.4公共預算決策的經濟分析:

本錢—效益分析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6.4.3時間因素的考慮:貼現本錢—效益分析中必須考慮時間因素“效益流〞和“本錢流〞通過貼現,將發生在假設干年間的“效益流〞和“本錢流〞折算成現值,加減后比較分析6.4公共預算決策的經濟分析:

本錢—效益分析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6.4.4本錢—效益分析的作用與局限性6.4公共預算決策的經濟分析:

本錢—效益分析作用:有助于糾正只顧需要不管本錢的傾向,也有助于糾正只考慮本錢不考慮效益的傾向。局限:一般適用于效益主要是經濟性質的、有形的,且可以測量的公共支出工程。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關鍵術語公共預算預算年度單式預算復式預算增量預算零基預算公共預算原那么預算決策程序公共預算周期時機本錢分析本錢-效益分析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復習思考題什么是公共預算?它具有幾個方面的功能?公共預算的原那么都有哪些?什么是時機本錢分析?試舉例說明它的應用。什么是本錢-效益分析?試舉例說明它的應用。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第7章公共收入重點問題公共收入的原那么稅收:公共收入的主要形式公債:有償性的公共收入形式其他公共收入形式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公共收入Publicrevenue亦稱財政收入、政府收入政府為履行其職能而取得的所有社會資源的總和理解為一個過程——將私人部門的一局部社會資源轉移到公共部門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以支定收〞的財政觀:

公共收入的適當規模“適度〞——既不過多,也不過少;既能滿足財政需要,又不阻礙經濟開展。市場經濟→社會公共需要→政府職能→財政職能→財政支出→財政收入政府究竟需要干多少事→政府究竟需要花多少錢→政府需要收多少錢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7.1公共收入的原那么如何把政府所生產或提供的公共物品或效勞的本錢費用恰當分配給其社會成員公共支出的分攤原那么兩個重要原那么——受益原那么——支付能力原那么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7.1.1受益原那么7.1公共收入的原那么BenefitPrinciple本錢費用的分配與社會成員從政府所生產或提供公共物品中獲得效益相聯系優點——假設成功貫徹,會形成林達爾均衡,不存在免費搭車者問題——大多數公共物品屬于聯合消費、共同受益,進而存在從低呈報或隱瞞所獲效益現象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7.1.2支付能力原那么7.1公共收入的原那么Ability-to-payPrinciple本錢費用的分配與社會成員的支付能力相聯系優點——假設成功貫徹,會到達相對公平的狀態問題——支付能力的測度,收入標準?財產標準?消費支出標準?主觀犧牲?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7.1.3小結:線索和依循現實中,受益原那么、支付能力原那么以及其他公共收入原那么往往巧妙組合,互為補充,彼此銜接。公共收入制度不僅是取得公共收入的形式和手段,而且可能成為公平分攤公共支出本錢并實現特定公共政策目標的依托和工具。7.1公共收入的原那么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7.2稅收:公共收入的主要形式稅收——公共收入的主要形式公債——有償性的公共收入形式其他公共收入:政府引致的通貨膨脹、捐贈、使用費、規費公共收入的分類: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7.2.1什么是稅收稅收是政府為實現其職能需要,憑借政治權力,并按照特定的標準,強制、無償地取得公共收入的一種形式。稅收“三性〞:強制性、無償性、固定性7.2稅收:公共收入的主要形式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7.2.2課稅主體、課稅客體和稅率7.2稅收:公共收入的主要形式稅收三個根本要素:——課稅主體——課稅客體——稅率亦稱“納稅人〞或“納稅義務人〞稅法上規定直接負有納稅義務的人納稅人與負稅人課稅主體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7.2稅收:公共收入的主要形式課稅客體俗稱“課稅對象〞課稅的目的物,也就是對什么課稅課稅對象與稅源稅率課征稅額與課稅對象之間的數量關系或比例,課稅的尺度稅率分類:比例稅率、累進稅率、累退稅率平均稅率和邊際稅率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7.2稅收:公共收入的主要形式7.2.3稅收是政府取得公共收入的最正確形式政府可通過直接增發貨幣來取得公共收入,但無度會導致通貨膨脹。政府可通過舉債取得公共收入,但要歸還,還要加付利息。政府可通過收費取得財政收入,但只能依據“受益原那么〞,數額不可能很大,且有些工程不能收費。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什么是公債7.3公債:有償性的公共收入形式公債是政府舉借的債,是政府為履行其職能的需要,依據信用原那么,有償、靈活地取得公共收入的一種形式。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7.3.2公債的根本功能是彌補財政赤字7.3公債:有償性的公共收入形式以發行公債的方式彌補財赤字,只是社會資金的使用權的暫時轉移,既不會招致納稅人的不滿,又不會無端增加流通中的貨幣總量,造成無度的通貨膨脹,還可以迅速地取得所需資金。公債的發行或認購通常建立在資金持有者自愿承受的根底上,通過發行公債籌集的社會資金,根本上是資金持有者暫時閑置不用的資金。將這局部資金暫時集中,歸政府使用,在正常情況下不會對經濟開展造成不利的影響。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7.3.3公債與政府的資本性支出7.3公債:有償性的公共收入形式用發行公債的方式為資本性支出開辟財源,是有其經濟合理性的——基于受益原那么以及公平原那么的考慮。事例:公共設施的建設,如學校。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7.4.1政府引致的通貨膨脹7.4其他公共收入形式Government-inducedInflation為彌補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或效勞的費用而擴大貨幣供給,造成物價普遍上漲實質是一種社會資源的再分配,又稱“通貨膨脹稅〞一般通過向中央銀行透支或借款而發生事例:戰爭時期增發貨幣擴大訂購軍事物品。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7.4.2捐贈7.4其他公共收入形式Donations發生在政府為某些特定的支出工程融資的情況下,來自個人或組織的捐贈。事例:——戰爭年代,政府要求捐助物資或人力;——和平年代,鼓勵企業或個人幫助提供公共物品或效勞。現代經濟社會中,捐贈作用微缺乏道。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7.4.3使用費7.4其他公共收入形式UserCharges對政府所提供的特定公共設施的使用者按照一定的標準收取費用常發生在公路、橋梁和娛樂設施等的使用上一般按照受益原那么,實行專款專用作用:——為政府籌集一局部公共收入——提高公共設施的使用效率——防止公共設施使用上的“擁擠〞問題。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7.4.4規費7.4其他公共收入形式Fees政府部門為社會成員提供某種特定效勞或實施行政管理所收取的手續費和工本費。分類:——行政規費——司法規費標準:——填補主義——報償主義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關鍵術語公共收入受益原那么支付能力原那么稅收公債使用費規費捐贈課稅主體課稅客體稅源稅率負稅人累進稅率累退稅率全額累進稅率超額累進稅率比例稅率平均稅率邊際稅率定額稅率政府引致的通貨膨脹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復習思考題什么是公共收入?什么是公共收入的原那么?其作用是什么?什么是稅收?為什么說稅收是最正確的公共收入形式?什么是公債?它的根本功能是什么?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第8章稅收原那么重點問題稅收原那么的演變:一個簡要的考察稅收與公平稅收與效率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8.1稅收原那么的演變:一個簡要的考察8.1.1威廉?配第的稅收原那么根本觀點:公平負擔稅收三條標準:——公平——簡便——節省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8.1.2攸士第的稅收原那么8.1稅收原那么的演變:一個簡要的考察根本觀點:征稅不能阻礙納稅人的經濟活動六大原那么——促進主動納稅——不侵犯臣民的合理的自由和增加對產業的壓迫——平等課稅——具有明確法律依據——挑選征收費用最低的商品貨物征稅——納稅手續簡便,稅款分期繳納,時間安排得當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8.1.3亞當?斯密的稅收原那么8.1稅收原那么的演變:一個簡要的考察根本觀點:政府少干預經濟,政府職能應僅限于維護社會秩序和國家平安四項原那么:——平等原那么——確實原那么——便利原那么——最少征收費原那么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8.1稅收原那么的演變:一個簡要的考察8.1.4薩伊的稅收原那么根本觀點:政府支出不具生產性,最好的稅收是稅負最輕的稅收五項原那么:——稅率最適度原那么——節約征收費用原那么——各階層人民負擔公平原那么——最小程度阻礙生產原那么——有利于國民道德提高原那么公共經濟學〔第二版〕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8.1稅收原那么的演變:一個簡要的考察8.1.5瓦格納的稅收原那么根本觀點:以稅收為手段,調節社會生活四項九端原那么:——財政政策原那么:收入充分、收入彈性——國民經濟原那么:慎選稅源、慎選稅種——社會正義原那么:普遍、平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